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诊断金标准

神经源性膀胱诊断金标准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常见于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等疾病。
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临床上常常需要依靠一系列的检查手段来进行综合判断。
本文将介绍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金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
首先,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脊髓损伤、神经系统疾病、手术史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神经源性膀胱的可能性。
其次,临床检查也是神经源性膀胱诊断的重要手段。
医生可以通过检查患者的膀胱充盈情况、排尿情况、腹部肌力等来进行初步判断。
此外,还可以进行直肠指检,以了解患者的直肠括约肌功能情况。
这些检查可以为后续的进一步检查提供重要参考。
进一步的检查手段包括尿流率测定、膀胱造影、膀胱功能评估等。
尿流率测定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排尿功能情况,是否存在排尿障碍。
膀胱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膀胱的充盈和排空情况,帮助医生判断膀胱功能是否正常。
膀胱功能评估则可以通过膀胱压力测定、膀胱容量测定等手段来全面评估膀胱的功能状态。
除了上述检查手段外,还可以进行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如脑脊液检查、脑部MRI等,以了解患者神经系统的情况。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损伤,进而确定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
综合上述各项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对神经源性膀胱进行综合判断。
在诊断确定后,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包括药物治疗、膀胱训练、膀胱康复等手段。
同时,定期复查和随访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需要依靠一系列的检查手段,包括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尿流率测定、膀胱造影、膀胱功能评估等。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手段,医生才能更准确地诊断神经源性膀胱,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金标准的确立,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诊疗水平和生活质量。
神经源性膀胱最常见的原因

神经源性膀胱最常见的原因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膀胱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
它是由于膀胱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膀胱排尿功能失调。
神经源性膀胱的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脊髓损伤、脑卒中、脑外伤等都可能造成膀胱神经功能异常,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生。
2.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某些先天性疾病或遗传病变,例如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空洞症等,会引起神经源性膀胱。
这些疾病所致的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导致了膀胱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引起膀胱排尿功能失调。
3. 疾病或手术所致的神经损伤:某些疾病或手术,例如膀胱肌肉萎缩、前列腺手术、盆底手术等,都可能引起神经源性膀胱。
这些疾病或手术对膀胱神经的损伤导致了膀胱神经功能障碍。
4. 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造成多种脏器神经病变,包括膀胱神经。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常见原因之一。
5. 神经系统感染:某些神经系统感染,例如脑膜炎、脑炎等,会导致膀胱神经损伤,从而引起神经源性膀胱。
6. 药物所致:一些药物,尤其是长期使用的药物,例如镇静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导致膀胱神经功能异常。
以上所列的是神经源性膀胱最常见的原因,但并不包括所有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原因。
神经源性膀胱的具体发生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对于患有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来说,及时明确病因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神经源性膀胱的评估与处理

目 录
• 神经源性膀胱概述 • 神经源性膀胱的评估方法 •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方法 •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与康复 • 神经源性膀胱的预防与保健
01
神经源性膀胱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系统病 变导致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的一 类疾病。
分类
根据病因可分为脊髓损伤性神经 源性膀胱、脑瘫性神经源性膀胱 、多发性硬化性神经源性膀胱等 。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衣裤,以减少尿路感染的风险。
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
康复训练
进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如盆底 肌肉锻炼等,有助于改善膀胱功
能,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如利 尿剂、抗胆碱能药物等,可以缓
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 手术如膀胱扩大术、尿流改道术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如尿流动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 等)进行综合评估,以明确诊断。
02
神经源性膀胱的评估方法
尿流动力学检查
尿流率测定
通过测定排尿速度和尿量,评估膀胱的排空能力。
压力-流率测定
同时测定膀胱压力和尿流率,了解膀胱逼尿肌功能和尿道阻力。
膀胱残余尿量测定
01
通过超声或导尿管测量膀胱内残 余尿量,了解膀胱排空情况。
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
04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与康 复
日常护理
01
02
03
定期排尿
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尽 量在规定时间内排尿,避 免长时间憋尿。
饮食调整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同 时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 酒精等刺激性物质。
神经源性膀胱健康教育课件

04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病因和症状
病因:神经系统病变、损
伤或疾病 A
症状:尿频、尿急、尿失
B 禁、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尿动 力学检查、影像 学检查、神经电 生理检查等
治疗方法: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等
药物治疗:抗胆 碱能药物、β受 体阻滞剂、抗抑 郁药等
手术治疗:膀胱 扩大术、尿道括 约肌切开术等
康复治疗:膀胱 训练、盆底肌肉 训练等
胱神
护经 理源
性
2
膀
生活习惯调整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焦虑和抑郁
03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避免久坐
0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避免刺激性食物
0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避免熬夜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 敏感性选择合适的药物
频率等
康复效果: 改善症状, 提高生活质 量,降低复
发率
胱神
预经 防源
性
3
膀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作息 习惯,避免熬夜
和过度劳累
保持适当的运动 量,增强体质和
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避免辛辣
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焦虑
和抑郁
定期进行健康体 检,及时发现和
治疗疾病
定期体检
01
定期进行尿常 规检查,了解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年龄 等因素确定药物剂量
药物用法:根据药物说明书和医 生建议确定药物用法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康复训练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管理

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表现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等,严重时可引 起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诊断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如尿动 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02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评估
评估目的与原则
评估目的
了解患者膀胱功能状况,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预防并发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护理计划,包括饮食调整、排尿习惯 训练、膀胱功能锻炼等。
监测并发症
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出现尿路感染、肾 积水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 行干预。
教育内容与方法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神经源性 膀胱的病因、症状、治疗方 法及日常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
分类
根据病因,神经源性膀胱可分为 中枢性神经源性膀胱和外周性神 经源性膀胱。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包括脊髓损伤、 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症、糖尿病等神 经系统疾病。
病理机制
神经源性膀胱的病理机制涉及神经系 统的调控异常,导致膀胱和尿道平滑 肌收缩异常、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等 。
临床表现与诊断
详细描述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 饮食卫生也是预防神经源性膀
胱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06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管理与教 育
护理管理策略
建立患者档案
为每位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建立详细的 档案,记录病情状况、治疗方案及护 理措施等。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包括排尿 情况、肾功能等,以便及时调整护理 方案。
膀胱功能训练
01
02
03
定时排尿
建立规律的排尿时间,避 免长时间憋尿导致膀胱过 度充盈。
神经原性膀胱ppt课件

残留的尿液称为残余尿。测定残余尿量常 用的方法有导管法和B超法。
19
பைடு நூலகம் 评定——尿动力学检查
是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诊断的金标准; 如尿流率、膀胱测压(+肌电图)、影像尿动
力学、压力-流率测定。
20
Volume EMG
EMG
Pura
脑桥水平以上的神经通路受到损害(如老年性痴 呆、脑血管意外等),膀胱过度活动,不能随意 控制排尿,往往出现尿失禁症状;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性通常正常,很少发生逼尿肌 括约肌协同失调(DSD)。
因此对上尿路的损害通常较小。
14
病理生理机制——脊髓损伤
不同节段的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并非完全与脊髓损 伤水平相对应,表现出多样性。
24
尿流率测定(Uroflowmetry)
定义:单位时间内经尿道排出的液体量,其 单位为毫升/秒(ml/s)。
25
尿流率测定影响因素
年龄:随年龄降低 尿量:不少于125~150ml 体位:站立位 心理 环境 重复性:可能不完全一致
26
尿流率测定意义
男性正常参考值 年龄(岁) < 40 40~60 >60
响的客观证据。 证实排尿功能障碍为神经系统受损所
致,需要结合典型的尿动力学图形和 相应的神经系统疾病来综合考虑。 评估所存在的尿动力学危险因素。
23
复杂神经源性膀胱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应 了解的参数
膀胱感觉:主要了解本体感觉,以首次排尿感最为敏感,小于 350毫升为感觉减弱。 最初有感觉排尿的膀胱容量 ≧150ml。 有正常排尿感觉的膀胱容量≧250ml。 有强烈排尿感觉的膀胱容量≧350ml。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课件

增加饮水量
多喝水可以增加尿量,冲 刷尿道,预防感染。
保护肾功能
控制尿液酸碱度
定期监测肾功能
根据尿液酸碱度调整饮食,保持尿液 酸碱平衡。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和处 理肾脏问题。
控制排尿量
避免长时间大量储尿导致尿液浓缩, 损伤肾脏。
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 克服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03
定期排尿
根据患者的排尿习惯,制 定合理的排尿时间表,并 尽量保持规律。
辅助排尿
对于排尿困难的患者,可 采用腹部按摩、诱导排尿 等方法促进排尿。
避免憋尿
鼓励患者及时排尿,避免 长时间憋尿导致膀胱过度 扩张和损伤。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保持尿道清洁
定期清洗会阴部,保持尿 道口清洁干燥。
及时治疗感染
一旦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症 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 治疗。
05 特殊人群的神经源性膀胱 护理
儿童神经源性膀胱护理
总结词
关注心理护理、训练膀 胱功能、预防并发症
心理护理
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 给予关爱和支持,减轻
焦虑和恐惧。
训练膀胱功能
制定排尿计划,定时排 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 时间,训练膀胱的储尿
和排尿功能。
预防并发症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预防尿路感染和结石等
VS
详细描述
肾积水是神经源性膀胱的严重并发症,预 防措施包括定期监测肾功能、观察排尿情 况、及时处理尿潴留等。对于已经出现肾 积水的患者,应采取低盐饮食、控制水分 摄入等措施,同时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观 察肾积水的发展情况。
肾功能不全的预防与护理
总结词
合理饮食,定期检查
神经源性膀胱科普

饮食与营养
多喝水
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预防尿路 感染,促进排尿。
控制盐分摄入
减少盐分的摄入,可以降低患上高 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些疾 病可能间接导致神经源性膀胱。
补充营养素
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有助 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
04 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与预后
临床表现
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表现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诊断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尿 常规、泌尿系超声、尿动力学检查等。
02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神经源性膀胱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主要用于缓 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能药物、平 滑肌松弛剂等,这些药物可以放松膀胱肌肉,减少尿急和尿 频等症状。
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 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
。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 的康复过程,提供情感
支持和日常照顾。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 ,与同病患者交流经验
,互相康复 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 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05 神经源性膀胱的科研进展
手术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病 情、手术适应症的选择等因素有关。患者在手术后需要遵 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和进行康复训练。
03 神经源性膀胱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定期进行泌尿系统检查,可以及 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引起神经源性膀胱 的疾病和损伤。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以 及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预防 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尿路解剖
下尿道排尿与排尿控制的外周部分 主要由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 后尿道平滑肌、盆腔与尿道周围横 纹肌组成
2020/10/23
2
2020/10/23
3
2020/10/23
4
逼尿肌
实际上是富含胶原纤维的网状结构,只 是在膀胱出口处才不太规则的分为三层, 其他部位无明显肌肉层次
◦ β受体分布于膀胱体,平滑肌舒张 ◦ 胆碱能受体,分布于逼尿肌,使逼尿肌收
缩
2020/10/23
10
下尿道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 ◦ 来自脊髓T11~L1,2 ◦ 发出纤维经腹下神经到达腹下神经节 ◦ 交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纤维分布到平 滑肌。 ◦ 末梢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使以α肾上 腺素能受体为主的膀胱颈平滑肌与尿 道内括约肌收缩,使以β受体为主的 逼尿肌松弛而抑制排尿
缩最常见
2020/10/23
20
病因
帕金森病
◦ 72%患者有膀胱功能障碍 ◦ 逼尿肌反射亢进及无抑制性收缩
(72%~100%) ◦ 少数逼尿肌-括约肌失协调 ◦ 但大多数括约肌功能正常
2020/10/23
21
病因
骶髓上SCI
◦ 脊髓休克期:逼尿肌无反射 ◦ 无抑制性膀胱收缩在6~8周腱反射恢复时
但可感受膀胱壁的化学和冷刺激
2020/10/23
16
中枢性排尿反射
脊髓内排尿反射初级中枢接受脑干 及大脑皮质高级中枢的调节。
膀胱胀满感觉经薄束上行达脑干及 大脑皮质。自这些中枢下行的纤维, 经锥体束及锥体外系下行,调节脊 髓排尿初级中枢
2020/10/23
17
中枢性排尿反射
脑干内排尿中枢对脊髓排尿反射起 促进或抑制作用。
S型
◦ 约10%-15%的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失去尿 道外括约肌皮层控制,可用Crede腹部挤 压,用力屏气及叩击法达到协同反射性括 约肌放松
2020/10/23
30
神经源性膀胱分类
Q型
◦ 多为完全性四肢瘫,无皮层控制及尿道外 括约肌的脊髓协同放松,无正常手功能实 施自我导尿,不能通过随意的或会阴的刺 激使膀胱排空,导尿仅能由护理人员完成
排尿时尿道内括约肌不开放,因支配尿道内括约 肌的交感神经中枢相对完整,但交感神经与骶髓 内的副交感神经联系中断,不能产生协调活动。
◦ 尿道外括约肌失弛缓:见于骶髓内阴部神经 中枢不完全性损伤时
2020/10/23
23
2020/10/23
24
病因
周围神经损伤
◦ 膀胱丧失感觉 ◦ 过度充盈,膀胱膨胀,残余尿增加 ◦ 大膀胱:平均635ml,最大可达1500ml
2020/10/23
27
神经源性膀胱分类
上运动神经元膀胱
◦ 完全性 ◦ 不完全性
下运动神经元膀胱
◦ 完全性 ◦ 不完全性
2020/10/23
28
神经源性膀胱分类
感觉麻痹性膀胱 运动麻痹性膀胱 自主性膀胱 反射性膀胱 无抑制性膀胱
2020/10/23
29
神经源性膀胱分类
C型
◦ 在排尿过程中具备大脑控制下随意放松尿 道外括约肌的能力,常见于不完全性脊髓 损伤
C 贮尿期
14
下尿道神经支配
SCI(Spinal Cord Injury)后受体变化
◦ 平滑肌失神经支配后,敏感性增高(失神 经超敏),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增高。
◦ 受体分布和密度变化
β受体减少,α 受体增加,使膀胱顺应性降低
2020/10/23
15
下尿道神经支配
传入神经
◦ A-α纤维:感受膀胱扩张刺激(正常排尿) ◦ C类纤维:沉默纤维,不感受膀胱扩张刺激,
◦ 外括约肌:横纹肌,收缩使尿道阻断
2020/10/23
7
2020/10/23
8
下尿道神经支配
膀胱储尿和排尿控制传出神经支配:
◦ 交感神经 ◦ 副交感神经 ◦ 躯体神经
2020/10/23
9
下尿道神经支配
受体分布
◦ α受体分布在膀胱基底部及后尿道,兴奋使 该部位平滑肌收缩,膀胱出口压力增加
12
下尿道神经支配
躯体神经 ◦ 主要由第2~4骶神经组成阴部神经 ◦ 支配尿道外括约肌,使其收缩并维持 其紧张性。
2020/10/23
13
膀胱体
膀胱基底部
前列腺 外括约肌
A
B
A:交感神经激动α受体,使膀胱基底部收缩
B: 交感神经激动β受体,使膀胱体舒张
C:胆碱能受体激动,出现2排020尿/10/23
20神经 ◦ 副交感节前纤维自脊髓S2~4节段发 出随盆神经至膀胱丛,与膀胱壁的器 官旁神经节或壁内神经节交换神经元, 发出节后纤维支配逼尿肌。 ◦ 逼尿肌具有胆碱能受体,副交感神经 分泌乙酰胆碱与其结合,使膀胱逼尿 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舒张而排尿。
2020/10/23
P型
◦ 无尿道外括约肌的皮层及脊髓协同控制, 但具备正常的手功能可以进行间断自我导 尿和肛门牵伸以排空膀胱,多为完全性截 瘫
出现。 ◦ 无抑制性膀胱收缩不断增强,残余尿减少 ◦ 有认为,残余尿少于20%时为膀胱平衡。 ◦ 但这种膀胱平衡需要膀胱内高的压力,这
将会导致肾脏损害。 ◦ 96%逼尿肌-括约肌失协调
2020/10/23
22
病因
骶髓SCI
◦ 逼尿肌无反射
高顺应性无收缩性膀胱
◦ 尿道外括约肌去神经 ◦ 尿道内括约肌失弛缓:
2020/10/23
25
神经源性膀胱分类
尿失禁 尿潴留
2020/10/23
26
尿失禁或潴留原因
尿失禁
尿潴留
膀胱原因
膀胱原因
无抑制性收缩
逼尿肌无反射
容量降低
容量增加
低顺应性
高顺应性
出口原因
出口原因
膀胱颈压力降低
高充盈压力伴低流速
外括约肌张力降低
内外括约肌失协调
尿潴留和失禁
无抑制性膀胱收缩,且逼尿肌收缩不充分
排尿开始后,膀胱感受压力的刺激 已在维持排尿反射所需的阈值之下, 此时,脑干的排尿中枢作用为维持 和促进逼尿肌的继续收缩及尿道膜 部括约肌松弛,使膀胱完全排空
2020/10/23
18
2020/10/23
19
病因
脑血管意外
◦ 1周,60%有尿失禁 ◦ 3~6个月,21%~42% ◦ 6~12月,15% ◦ 尿动力学:逼尿肌反射亢进及无抑制性收
2020/10/23
5
逼尿肌
2020/10/23
6
尿道括约肌
功能性内括约肌和解剖学外括约肌。
◦ 内括约肌:可塌陷的近端尿道和膀胱 颈
随膀胱储尿量增加,内括约肌不断增高压 力,从而使近端尿道压力高于膀胱内压力。 膀胱收缩时,膀胱颈和近端尿道括约肌向 上向外牵拉,使其扁平结构转变为圆形结 构,阻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