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的中医药治疗
针灸联合康复护理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

针灸联合康复护理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发布时间:2022-12-04T03:47:36.944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9期作者:王金妍[导读] 主要研究护理措施、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等,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病患给予针灸治疗和康复护理王金妍郧阳区人民医院,湖北十堰,442500一、摘要主要研究护理措施、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等,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病患给予针灸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状况。
抽取80例在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病人为实验对象,对其实施治疗与护理干预,治疗方式相同,护理措施不同。
其中研究组的40例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并且予以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的40例病患进行针灸治疗,同时接受常规护理措施。
采取不同护理后的具体情况说明,康复护理的满意度情况为39/40(97.50%)例,常规护理满意程度为32/40(80.00%)例。
接受常规护理的病患护理效果为33/40(82.50%)例,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为40/40(100.00%)例。
给予常规护理的并发症为11/40(27.50%)例,康复护理的并发症率为1/40(2.50%)例;由此显示,针灸结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降低膀胱的残余尿量,提高膀胱功能,并且护理满意度较好,护理效果确切,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对疾病的恢复具有一定性的促进作用。
二、引言近年来,神经源性膀胱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患病后病患的排尿功能出现障碍现象,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还容易引发感染,危害性极大。
当膀胱周围神经或者控制膀胱中枢神经受损将导致排尿功能障碍,因此称神经源性膀胱。
该病的临床症状为膀胱储尿、排尿功能障碍,属于下尿路感染一种相应并发症的总称,神经系统损伤是致使脊髓损伤后发生神经源性膀胱的关键因素,。
脊髓损伤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就是神经源性膀胱,该病将严重影响病患的生活质量,重者将危及生命安全。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中医药研究进展

Vo1.16
No.3
中莲药导般
Guiding Journ 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2010年 3月
M arch.2010
糖尿病神 经源性膀胱 中 医药研 究进展
周 妍 ’,李刚 琴 ,指导 :袁 长 津 ,袁 梦石
中医认为该病多属“消渴 ”、“癃 闭”、“淋证(劳淋 )”范畴 , 表现为本虚标实 之证 ,病位 在肾与膀胱 ,与肺 、脾关系密切 , 病理因素有气郁 、血瘀 、水停 、阴阳虚衰 。临床 表现为尿等待 、 尿无力 、小便频 数而尿量少 ,严重者 出现排尿 困难甚 至尿 点 滴难出 ,有时可表现为尿失禁 。
paper summarized diferent scholars concepts and methods on its etiological factors and pathogenesis,treatment method,t hat supplied some i ̄orm ation for clinical therapy.
Progress in the Treatm ent of Neurogenic Bladder of Diabetes M ellitus ZHOU Yah ,LI Gang-qing2,Director: YUAN Chang-f in, YUAN Meng_s^i
1.nunodI University of TCM,Changsha,410002,China;2.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TCM,Nanjing,210029,Chhza 【Abstract】 Through looking up these literatures to study neurogenis bladder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recent years,the
神经源性膀胱的针灸治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神经源性膀胱概述 • 针灸治疗原理及作用机制 • 常用针灸方法与技巧介绍 • 针灸治疗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 临床试验案例分享与讨论 • 总结: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生活质量
01
神经源性膀胱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 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评价与安全性分析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 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相对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和并发症。但需注意操作规范和消毒措施,避 免感染等风险。同时,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针灸治疗可能无法完全替代其他治 疗手段,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03
常用针灸方法与技巧介绍
03
选穴原则
在普通毫针刺激法的基础 上,选取对膀胱功能有良 好调节作用的穴位。
操作方法
将电针仪连接在毫针上, 通过微电流刺激穴位,以 患者感到舒适为度。
疗程与频率
电针刺激的疗程和频率与 普通毫针刺激法相似,但 需注意电流强度不宜过大 ,以免对膀胱功能有调节作 用的穴位,如足三里、三 阴交等。
阐述了针灸治疗神经源 性膀胱的理论基础和临 床实践。
03
分析了针灸治疗在改善 膀胱功能、缓解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 疗效。
04
讨论了针灸治疗的优势 、安全性及未来研究方 向。
强调针灸治疗在改善膀胱功能方面优势
针灸治疗能够刺激膀胱及尿道 括约肌的收缩,改善排尿功能 。
针灸治疗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从而 改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预后评估
神经源性膀胱的预后因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 异,一般来说,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针灸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 了广泛应用。
靳氏“尿三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137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8 No.10·中医中药·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e bladder)是指由于神经系统病变而引起的尿道或膀胱的功能障碍,进而所产生的一系列下尿路病症及并发症的总称。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脊髓损伤、脑卒中和糖尿病等,主要临床表现为尿失禁、排尿障碍、尿潴留等。
临床治疗多以药物治疗、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康复训练及手术治疗,虽能较好改善患者症状,但疗效不够稳定,易反复[1]。
“尿三针”是岭南派针灸学家靳瑞教授根据长期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的治疗泌尿系病证的有效穴组,对“尿三针”加减配穴,结合艾灸、电针、耳穴贴压、理疗、康复训练等中医疗法,能有效提高神经源性膀胱临床治愈率。
1 “尿三针”概述“靳三针”是岭南派针灸学家靳瑞教授根据长期临床经验,结合针灸治病的理、法、方、穴,总结了有效且精华的穴位,按照中医传统理论整合了多组三针穴组来治疗疾病的方法[2]。
“尿三针”属“靳三针”之一,其穴位包括关元、中极、三阴交,临床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遗尿、尿潴留等泌尿系病证。
研究表明,该三穴为针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最常用输穴,其中又以中极-关元的关联程度最高[3]。
1.1定位与解剖关元穴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解剖:在腹白线上,浅层有12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深层有12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中极穴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上。
解剖:在腹白线上,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解剖: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深层有胫神经。
1.2针刺方法针刺输穴部位用75%酒精常规消毒。
徐徐进针,关元直刺或向下45°斜刺,进针0.8~1.0寸;中极直刺向下45°斜刺,进针0.8~1.0寸,针刺深度不宜过深,必要时可改为向曲骨穴透刺;三阴交直刺1.0~1.5寸。
得气后关元穴、三阴交穴行捻转补法,中极穴行捻转泻法,留针30 min。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研究概况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研究概况陈一鸣;邱晶晶;黄睿;谢斯婷;彭炳森;郑永泽;李赛美【摘要】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中医多种外治法如针刺、穴位贴敷、艾灸、耳穴贴压、推拿等,均可改善DNB患者症状和体征.文章通过对近3年中医外治法治疗DNB相关文献资料的进行综述,认为临床上治疗DNB应当在重视基础疗法如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定期排尿训练等,积极结合中医外治疗,以改善DNB患者症状和体征,减少西药副作用,避免外科手术创伤,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危害.【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7(026)017【总页数】4页(P28-31)【关键词】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中医外治法;研究概况【作者】陈一鸣;邱晶晶;黄睿;谢斯婷;彭炳森;郑永泽;李赛美【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69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越发上升,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会面临泌尿系的慢性并发症[1],而其中以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发病率最高,达25%~85%[2]。
DNB是指由糖尿病引发的控制膀胱排尿的中枢及周围神经损害所致的下尿路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导致膀胱容量增大,残余尿量增多,逼尿肌无力等[3]。
中医上归属“消渴”、“癃闭”范畴,基本病机为肾与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且与肺、脾、肝、三焦有密切关系。
常见症状为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晚期可发展为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最后致慢性肾功能不全[4]。
西医治疗DNB在控制血糖上,多采用修复和营养受损神经、外科手术导尿、排尿训练等[5]对症治疗支持方法,疗效欠佳。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神经源性膀胱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神经源性膀胱研究进展李生龙1,赵永强 2,贾云鹏2,梁永林3,卢刚刚1,赵渊博1,马 旭1(1.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2.甘肃省中医院泌尿外科,甘肃 兰州 730050; 3.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摘要] 糖尿病性神经源性膀胱(DNB )是一种由高血糖引起的自主神经受损导致的异常排尿反应和膀胱功能障碍的统称,多见于糖尿病病史15年以上的患者。
近年来,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DNB 的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小,且能够避免外科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的危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DNB 的发病机制、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西医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认为可能与糖代谢改变、神经传导通路障碍、逼尿肌细胞损伤、氧化应激损伤、尿路上皮的改变及尿道的形态和功能改变等有关。
中医则认为DNB 病位主要位于肾和膀胱,与肺、脾、肝、心、小肠、三焦关系密切。
中医药治疗方面多采用著名医家的独到疗法,结合针灸、穴位贴敷、中药封包、循经走罐、滚珠式手足按摩、耳穴贴压、穴位注射、低频脉冲及推拿等外治方式,内外合治,临床疗效突出。
参考文献41篇。
[关键词] 糖尿病性神经源性膀胱;发病机制;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 R255.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7-358X (2024)04-0435-06DOI :10.16295/ki.0257-358x.2024.04.020Research Progress on Treating Neurogenic Bladder of Diabet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 Shenglong 1,ZHAO Yongqiang 2,JIA Yunpeng 2,LIANGYonglin 3,LU Ganggang 1,ZHAO Yuanbo 1,MA Xu 1(1.College of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730030,China ;2.Urology Department ,Gans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730050,China ;3.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730030,China )Abstract Diabetic neuropathic bladder(DNB ) is a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abnormal urination reactions and bladder dysfunction caused by autonomic nerve damage due to high blood glucose level. It is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diabetes for more than 15 years. In recent year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DNB due to it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 ,minimal adverse reactions ,avoidance of surgical trauma ,reduction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ment in patients ’ quality of lif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athogenesis ,etiology ,and progress of TCM treatment for DNB. Western medicine has not fully elucidated its pathogenesis which is currently thought to be related to altered glucosemetabolism ,blocked neural conduction pathways ,damage to detrusor cells ,oxidative stress damage ,changes in the urothelium ,and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 the urethra. According to TCM ,DNB is primarily located in the kidneys and bladder ,closely related to lungs ,spleen ,liver ,heart ,[收稿日期] 2023-12-10[基金项目]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2JR5RA638)[作者简介] 李生龙(2000—),男,甘肃临夏人,2023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泌尿外科研究,邮箱:2827033**********。
1 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2023 年第 9 卷第 7 期Vol.9, No.7, 2023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OPEN ACCESS http :/ / 1 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郑莹芊, 许静, 邹秋玉(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推拿康复科, 湖南 长沙, 410007)摘要: 本文总结1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经验。
评估患者康复需求,多学科团队合作制定康复方案,采用康复锻炼、脐灸、针灸、间歇性导尿、家庭延续护理等的中西医联合干预方法,加快患者下尿路功能的重建和部分重建,提高控尿能力、减少残余尿量,患者成功拔除尿管,可自控小便。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脐灸; 间歇性导尿;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图分类号: R 4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709-1961(2023)07-0041-04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western medicine for a patient withneurogenic bladderZHENG Yingqian ,XU Jing ,ZOU Qiuyu(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Tuina Rehabilitation ,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Changsha , Hunan , 410007)ABSTRACT :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medicine for a patient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Based on assessment of patient ’s recovery needs , the rehabilitation plan generated by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was carried out , including exercise training , umbilical moxibustion , acupuncture ,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and home -based ex⁃tended care. Integ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potentially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urinary function and reduce the residual urine volumes.KEY WORDS : neurogenic bladder ; umbilical moxibustion ;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 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控制膀胱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神经功能异常,从而造成膀胱储存和排空机制障碍,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等[1-2],长期排尿功能异常可引起尿路结石、反复泌尿系统感染、肾积水等并发症,重症可诱发菌血症、尿毒症[3],最终导致肾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方法进行效果观察。
方法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疗法,为病人注入胰岛素及B族维生素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常规西医疗法的基础之上,加入五苓散加味药物治疗。
结果对照组有30例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24例病人病情有所好转,6例病人治疗无效。
实验组有39例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20例病人病情有所好转,1例病人治疗无效。
对照组的总治愈率为90.00%,实验组的总治愈率为98.33%,相比较有较大的差异(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方式优于仅仅进行西医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更好的成效,值得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效果【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7-0228-02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近年来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严重侵袭着我国人们的健康。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致病机理是由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紊乱导致机体排尿功能发生退化甚至病变[1]。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病人常常伴有尿频、尿急的症状,并伴随尿路感染。
病人危急的病人还可能会出现输尿管扩张、血糖值不稳定、及肾功能衰竭的严重后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年2012月3至2014年2月期间,共有12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病人入住我院。
将这120例病人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这12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病人进行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疾病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
120例病人中其中男性病人有65例,女性病人有55例,病人的平均年龄为(68.34±6.34)岁,平均病程为(12.33±7.87)年。
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人均实施严格的糖尿病饮食。
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对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杂志,2012,46(6):10-11,19.
1.针灸治疗-针刺
冯卓等将10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 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取穴:百会、 中极、大赫、三阴交;配穴:膀胱湿热加三焦俞、水 道、阴陵泉;痰瘀阻络加血海、阴陵泉;脾肾亏虚加 脾俞、肾俞、关元;气阴两虚加气海、太溪。对照组 予口服甲钴胺片,500 μg/次,3次/d,两组均治疗1个 月。结果:两组与治疗前比较,临床表现积分、膀胱 残余尿量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 组。
曾超,周尔园.电针结合膀胱训练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 [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6):513-515.
1.针灸治疗-电针
肖源将69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 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 对照组仅接受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 综合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取穴肾俞、会 阳、八髎,并接通电针,疏密波,30 min/ 次,1次/d,6次治疗后休息1 d。两组患者 均连续治疗1月后疗效分析。结果:两组患 者治疗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均明显改善, 且观察组自行排尿率、膀胱容量、残余尿 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
关元,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感到达会阴部及下腰部;膀胱俞、
肾俞、八髎穴采用电针疗法,30 min/次,1次/d,2周为1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进行腹部及腰部按摩,30 min/次,
1次/d。结果:A、B、C组患者治疗后膀胱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
组(P<0.05),且与治疗前相比,膀胱排尿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P
孙俞.原配穴治疗脑卒中后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60例[J]. 江苏中医药2008,40(12):80-81.
1.针灸治疗-针刺
俞原相配是将本经脏腑所属原穴与其背俞穴相 配,取其原穴与背俞穴在主治性能上的共性, 以相互协同增强疗效的一种配穴法。虽两者皆 可治疗脏病,但就其主治性能而言,原穴擅扶 正祛邪,以调脏器之实质;俞穴偏调和阴阳, 以调脏器之功能。两者相配功效显著,对各脏 腑之虚实、邪气之盛衰皆有调节作用。
神经源性膀胱的分型
并发症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
神经源性膀胱中医治疗目录
1.针灸类治疗 2.中药治疗 3.中西医结合治疗 4.常用刺激穴位 4.中医药治疗的缺陷和前景
8
1.针灸治疗-针刺
岑珏等将61例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中极组(31例) 和外关组(30例)。患者进行首次尿动力学检查后,中极组予针 刺中极穴、外关组予针刺外关穴,运用尿动力仪检测针刺治疗前 后充盈期尿动力学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中极组初尿感容量 (FDV)、初次急迫膀胱容量(FUV)、强烈急迫膀胱容量(SUV)、 最大膀胱测量容量(MCBC)均明显升高(P<0.05),最大逼尿肌压 力(Pdetmax)明显降低(P<0.05);但外关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 (P>0.05)。两组FDV、FUV、SUV、MC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0.05),膀胱残余尿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A组患者改善
效果优于B组及C组患者。
孙燕霞,李淑萍.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临床治疗方法 [J].临床医学,2013,33(10)57-58.
1.针灸治疗-电针
曾超等将60例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随机分为治 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穴位选取关元、中 极、气海、三阴交(双)、命门、肾俞(双)、膀胱 俞(双),并接通电针,电极连接关元、三阴交 (左),中极、三阴交(右),2次/d,30 min/次,连 续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 剩余尿量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2
1.针灸治疗-电针
张素花采用电针治疗45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 膀胱患者,选取肾俞(双)、会阳(双),针 刺后并接通电针,以正极连接肾俞,负极连接 会阳,以患者能耐受为度,1次/d,30 min/次, 6次治疗后休息1 d,2周为1个疗程。结果经治 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3.3%。
张素花.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45例临床观 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11):654.
冯卓,赵伟,袁薇,等.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膀胱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4,6(1):46-47.
1.针灸治疗-针刺
孙正军 以俞原配穴治疗脑卒中后无抑制性神经源性
膀胱60例,治疗组选取五俞穴及相应经之原穴,针刺 得气后行补法;对照组常规选取三阴交、阴陵泉、中 极、膀胱俞,针刺得气后按辨证行补泻手法,30 min/ 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3 个疗程 。结果,治 疗组总有效90.0% ,对照组总有效率73.9%。
神经源性膀胱 的中医药治疗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康复医学科 杨万章
1
概念
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 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称为神经源性膀胱。尿不畅或尿潴留是其 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此诱发的泌尿系并 发症,如上尿路损害及肾衰竭等是患者死 亡的主要原因。
2
3
病因
所有可能影响储尿和排尿神经调控的疾病都有可能造 成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
1.针灸治疗-电针
罗庆禄等将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实验 组(26例)和对照组(13例)。两组在基础治疗上, 对照组针刺八髎穴、气海俞、关元俞、膀胱俞、中极、 关元;实验组针刺膀胱经八髎穴,1次/d,10次为1个 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两组与治疗前比较,膀胱 残余尿量均明显降低(P<0.01),排尿功能明显好转 (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提示针刺八髎穴 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和排尿功能, 达到多穴位针刺的效果。
罗庆禄,王诗忠,陈岚榕.针刺八髎穴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 者残余尿量和排尿功能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 22(1):12-14.
1.针灸治疗-电针
孙燕霞等将60例脊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
机分为针刺期行盆
底肌肉康复锻炼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针刺组取穴:中极、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