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如何选择动物

合集下载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一、药理学研究中的选择1、临床药物代动物学研究:首选动物及性别,应尽量与药效量或毒理学研究所用动物一致。

药物动力学参数测定:最好使用犬、猴子等大动物,可在同一动物上多次采样。

药物分布实验:大、小鼠较方便。

药物排泄试验:一般首选大鼠,胆汁采集可在乙醚麻醉,胆管插管引流。

2、一般药理研究主要药效作用以外广泛药理作用的研究。

动物:小鼠、大鼠、猫、犬等性别不限。

3、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研究:促智药:成年大小鼠一般应用幼年、老年鼠。

镇静催眠药:成年小鼠便于分组。

抗痛药:成年大小鼠,以雄性为宜。

镇痛药:需在整体动物上进行,常用成年小鼠、兔,也可用豚鼠、犬等,雌雄兼用。

中枢性肌松药:小鼠、猫。

解热药:首选兔。

兔:品种、年龄、室温、动物活动情况等不同,对发热反应速度和程度有明显影响,应按药典规定进行。

神经节传导阻滞影响药物:首选猫,最常用的是颈神经节,因其前后部易于区分。

4、心血管系统的药物研究:抗心肌缺血药:狗、猫、兔、大小鼠。

抗心率失常药:豚鼠。

小鼠不便操作。

降压药:狗、猫、大鼠。

不宜用兔:外周循环对外界环境刺激极敏感,血压变化大。

治疗心功能不全药:狗、猫、豚鼠、兔。

一般不用大鼠。

降血压药:大鼠、兔。

模型动物:遗传性高脂血症WHHL兔。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一般用兔、鹌鹑。

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血药:大鼠、兔,个别也可用小鼠。

5、呼吸系统药物:镇咳药筛选:首选豚鼠,对化学刺激或机械刺激都很敏感。

猫:生理条件下很少咳嗽,可用于刺激喉上神经诱发咳嗽,在初筛基础上进一步肯定药物的镇咳作用。

犬:适用于观察药物的镇咳作用持续时间。

兔:对化学、电刺激不敏感。

大小鼠:实验可靠性差。

支气管扩药:常用豚鼠:气道平滑肌对致痉剂药物反应敏感。

大鼠:某些免疫和药理学特点与人类较近。

祛痰药:一般用雄性小鼠,兔、猫。

6、消化系统药物:胃肠解痉药:大鼠、豚鼠、家兔、犬等,雌雄均可。

催吐、止吐:犬、猫、鸽等。

兔、豚鼠、大鼠,无呕吐反射,故不选用。

心血管疾病的饮食指导建议

心血管疾病的饮食指导建议

心血管疾病的饮食指导建议1.控制总能量摄入量:2.控制脂肪摄入量:脂肪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应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脂肪肉、动物内脏和黄油等。

同时应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鱼类、坚果、橄榄油等,以促进心血管健康。

3.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

患者应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豆类的摄入,以获得足够的膳食纤维。

4.限制盐的摄入:高盐饮食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限制盐的摄入。

应尽量减少盐的使用,并注意食品中的隐藏盐,如加工食品和方便食品等。

5.控制胆固醇摄入量: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应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蛋黄、动物内脏和奶油等。

选择低胆固醇食物,如鱼类、鸡肉、全谷类食物和豆类等。

6. 增加Omega-3脂肪酸摄入:Omega-3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抗炎和保护心脏健康的作用。

建议患者增加鱼类摄入量,每周至少食用2-3次鱼类,如鲑鱼、鳟鱼、沙丁鱼等。

7.控制饮酒量:适量饮酒对心血管健康有益,但过量饮酒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损害。

建议男性每天最多饮用两个单位的酒精,女性每天最多饮用一个单位的酒精。

8.增加鱼类和大豆蛋白的摄入:鱼类和大豆蛋白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多种有益的营养素,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改善心血管健康。

患者应适量增加鱼类和大豆蛋白的摄入。

9.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新鲜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功能。

患者应每天摄入五份以上的水果和蔬菜。

10.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除了注意饮食内容,心血管疾病患者还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应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咀嚼充分,细嚼慢咽;少吃油腻和煎炸食物;坚持规律运动,减少烟酒的摄入等。

动物兽医心血管学研究动物的心脏病与心血管手术

动物兽医心血管学研究动物的心脏病与心血管手术

动物兽医心血管学研究动物的心脏病与心血管手术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各地都广泛存在的健康问题,不仅仅发生在人类身上,也困扰着动物界。

动物兽医心血管学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动物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有效的心血管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动物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1. 动物心脏病的类型与原因动物心脏病可分为先天性心脏病与获得性心脏病两大类。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动物体内发育不良所致的心脏缺陷,而获得性心脏病则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比如感染、炎症、年龄等。

在动物心脏病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通常会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来确定心脏病的具体原因。

他们会观察动物心脏的构造、功能和代谢等方面,以找出引发心脏病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从而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2. 动物心血管手术的现状与挑战动物心血管手术是一项复杂而令人挑战的工作。

与人类心血管手术相比,动物心血管手术面临着更多的技术难题和风险。

目前,常见的动物心血管手术包括心脏搭桥手术、心脏瓣膜修复手术和心脏起搏器装置等。

然而,动物心血管手术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许多挑战。

比如,动物心脏的解剖结构与人类存在差异,手术操作需要更高的精确度和技术水平;动物在手术过程中的耐受能力有限,手术风险较高。

3. 动物兽医心血管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研究动物心脏病和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动物兽医心血管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首先,科学家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动物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深入了解心脏病的病理学变化和分子机制,为研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技术的发展将对动物心血管手术的进展起到关键作用。

精确的手术操作工具、先进的手术设备以及新型的药物和治疗策略将使动物心血管手术更加安全和可行。

最后,加强动物兽医心血管学的交流与合作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国际合作与学术研讨会等方式,科学家们可以共同分享经验、交流技术,并相互学习,共同推动动物心血管病学的发展。

总结:动物兽医心血管学研究动物心脏病与心血管手术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动物健康和福祉的方方面面。

动物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动物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动物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动物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健康问题,其中包括心脏病、高血压以及其他与心血管相关的疾病。

这些疾病不仅影响着动物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其造成生命威胁。

因此,及早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动物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方法。

一、动物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1. 临床症状观察动物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时,常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例如,呼吸困难、咳嗽、体力不佳、食欲不振等。

兽医师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动物的行为和体态来发现这些症状,并推测出可能的心血管问题。

2. 体格检查动物的心脏、肺部和血管系统的状况可以通过体格检查来确定。

兽医师会仔细听诊动物的心脏和肺部,观察是否有心率不规则、杂音、呼吸异常等。

此外,检查动物的脉搏和血压也是必要的。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进一步的诊断信息。

例如,血液检查可以测量动物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浆蛋白质水平等指标,以评估其整体血液状况。

此外,动物的血液也可以进行血气和电解质分析,以评估其酸碱平衡和电解质水平。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动物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包括X射线、超声波和心电图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关于动物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信息。

通过对心脏和血管的影像进行分析,兽医师可以诊断出是否存在心脏瓣膜病变、心肌肥厚等问题,并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二、动物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常见且有效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方法。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病因,兽医师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利尿剂可以帮助降低患有心衰的动物体内的液体积聚。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控制心律异常等。

根据动物的具体情况,兽医师会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2.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复杂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例如,心脏瓣膜病变需要瓣膜置换手术,血管阻塞需要通而不是手术等。

手术治疗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并需要在专业的手术室进行。

动物中人体剂量换算遵循的原则

动物中人体剂量换算遵循的原则

动物中人体剂量换算遵循的原则一、本文概述在医学、毒理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经常需要比较不同动物与人体之间的药物剂量、毒物暴露量以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效应。

由于物种间的生理、解剖和药代动力学差异,直接将动物实验的结果应用于人类往往是不准确的。

进行动物中人体剂量换算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阐述动物中人体剂量换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确保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保护人类健康。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原则,研究人员可以更加谨慎和准确地制定药物研发策略、评估潜在风险,以及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动物与人体剂量换算的重要性确保人体安全:在进行新药研发或评估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时,首先需要在动物模型上进行实验。

通过准确的剂量换算,可以预测人体在相同或相似条件下的反应,从而确保人体安全。

例如,在药物临床试验前,必须通过动物实验确定药物的安全剂量范围,再通过剂量换算预测人体安全剂量。

提高实验效率:由于伦理和成本等因素,人体实验往往受到限制。

通过动物实验和剂量换算,可以在不直接对人类进行实验的情况下,获取有关药物或环境因素对人类影响的重要信息,提高研究效率。

指导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剂量换算在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环境污染物限制以及职业健康标准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准确的数据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制定合理的标准,保护公众健康。

促进跨学科研究:剂量换算涉及药理学、毒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

这一过程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伦理考量:动物实验虽然必要,但也受到伦理上的争议。

通过精确的剂量换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动物实验,减轻动物的痛苦,符合伦理原则。

动物与人体剂量换算是连接实验研究与人类健康的重要桥梁。

它不仅关系到药物和环境因素的安全性评估,还涉及到伦理、效率和跨学科合作等多个方面。

在进行剂量换算时,必须遵循科学原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剂量换算遵循的基本原则生物物种差异性:不同的实验动物与人类在生理结构、代谢途径、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药物受体分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动物心脏病学研究动物心脏疾病与心血管功能

动物心脏病学研究动物心脏疾病与心血管功能

动物心脏病学研究动物心脏疾病与心血管功能动物心脏病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心脏疾病与心血管功能的学科,主要通过对不同动物模型进行研究,探索动物心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动物心脏病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并分析其对人类心脏疾病研究的启示。

一、动物心脏病学研究方法1. 动物模型的选择动物模型是动物心脏病学研究的基础,常用的模型包括小鼠、大鼠、猪等。

研究人员需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以模拟人类心脏疾病的特点和病程。

2. 心脏疾病的建模通过不同的方法,如药物注射、基因改变等,研究人员可以在动物模型中诱导心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通过给小鼠注射高脂饮食,可以模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

3. 心脏病理学分析动物心脏病学研究还包括对动物心脏组织的病理学分析,通过组织切片染色等方法,观察心脏的组织结构和病理学变化,以揭示心脏疾病的发病机制。

4. 心血管功能评估评估动物心血管功能是动物心脏病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常用的方法包括心电图记录、超声心动图、血压监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全面评估动物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为研究心脏疾病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动物心脏病学研究的意义1. 揭示心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动物心脏病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揭示不同心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动物模型的研究,分析心脏病理学变化、分子信号途径等,从而深入了解心脏疾病的发展过程。

2. 发现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动物心脏病学的研究,研究人员可以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例如,可以通过给动物模型注射不同的药物,观察心脏病理学变化和心脏功能的改善情况,从而为人类心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药物选择。

3. 推动临床转化动物心脏病学的研究可以为临床转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动物模型的研究,可以在临床前评估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动物心脏病学的研究结果也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辅助他们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一、药理学研究中的选择1、临床药物代谢动物学研究:首选动物及性别,应尽量与药效量或毒理学研究所用动物一致.药物动力学参数测定:最好使用犬、猴子等大动物,可在同一动物上多次采样。

药物分布实验:大、小鼠较方便。

药物排泄试验:一般首选大鼠,胆汁采集可在乙醚麻醉,胆管插管引流。

2、一般药理研究主要药效作用以外广泛药理作用的研究。

动物:小鼠、大鼠、猫、犬等性别不限.3、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研究:促智药:成年大小鼠一般应用幼年、老年鼠。

镇静催眠药:成年小鼠便于分组。

抗痛药:成年大小鼠,以雄性为宜。

镇痛药:需在整体动物上进行,常用成年小鼠、兔,也可用豚鼠、犬等,雌雄兼用.中枢性肌松药:小鼠、猫。

解热药:首选兔.兔:品种、年龄、室温、动物活动情况等不同,对发热反应速度和程度有明显影响,应按药典规定进行。

神经节传导阻滞影响药物:首选猫,最常用的是颈神经节,因其前后部易于区分。

4、心血管系统的药物研究:抗心肌缺血药:狗、猫、兔、大小鼠。

抗心率失常药:豚鼠.小鼠不便操作。

降压药:狗、猫、大鼠。

不宜用兔:外周循环对外界环境刺激极敏感,血压变化大.治疗心功能不全药:狗、猫、豚鼠、兔。

一般不用大鼠。

降血压药:大鼠、兔。

模型动物:遗传性高脂血症WHHL兔。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一般用兔、鹌鹑。

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血药:大鼠、兔,个别也可用小鼠。

5、呼吸系统药物:镇咳药筛选:首选豚鼠,对化学刺激或机械刺激都很敏感.猫:生理条件下很少咳嗽,可用于刺激喉上神经诱发咳嗽,在初筛基础上进一步肯定药物的镇咳作用. 犬:适用于观察药物的镇咳作用持续时间。

兔:对化学、电刺激不敏感.大小鼠:实验可靠性差。

支气管扩张药:常用豚鼠:气道平滑肌对致痉剂药物反应敏感。

大鼠:某些免疫和药理学特点与人类较近。

祛痰药:一般用雄性小鼠,兔、猫。

6、消化系统药物:胃肠解痉药:大鼠、豚鼠、家兔、犬等,雌雄均可。

催吐、止吐:犬、猫、鸽等。

兔、豚鼠、大鼠,无呕吐反射,故不选用.7、泌尿系统药物:利尿、抗利尿药:雄性大鼠或犬为好。

基因治疗的实验动物模型选择与评估

基因治疗的实验动物模型选择与评估

基因治疗的实验动物模型选择与评估基因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通过改变患者的基因组,以纠正异常基因或增加功能性基因,最终实现治疗效果。

为了评估基因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科学家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

本文将探讨基因治疗的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与评估的相关问题。

第一部分:实验动物模型选择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对于基因治疗研究的成功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指导原则。

1. 遗传相似性:选择与人类疾病基因存在相似性的实验动物模型是重要的。

例如,如果研究某种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应选择具有相似基因突变的实验动物模型。

这样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的发展和基因治疗的效果。

2. 遗传编辑技术:近年来,CRISPR-Cas9等遗传编辑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家能够更精确地编辑实验动物的基因。

因此,在选择实验动物模型时,考虑到能否使用这些遗传编辑技术进行基因的准确修复或替代是非常重要的。

3. 动物体型和生理特征:确保选择体型和生理特征与人类类似的实验动物模型。

这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基因治疗在人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例如,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选择大型动物模型,如猪或狗,更符合人类心血管系统的特征。

4. 伦理和经济因素:选择实验动物模型时,还应考虑到伦理和经济因素。

尽可能减少动物实验数量,并确保其受到适当的伦理保护。

此外,考虑到实验动物的成本和可行性也是重要的因素。

第二部分:实验动物模型评估一旦选择了适合的实验动物模型,科学家需要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评估指标。

1. 疾病模型的逼真性:评估实验动物模型是否能够准确反映人类疾病的发展和表现。

这可以通过比较实验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的遗传、生理和病理学特征来实现。

2. 治疗效果的一致性:评估实验动物模型对于基因治疗的疗效是否一致。

这可以通过在多个动物个体上进行实验,并对疗效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来实现。

3. 安全性评估:评估实验动物模型中基因治疗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疾病如何选择动物学号:11311031 姓名:裴知超 班级:11中药(1)班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选择动物摘要 :目前,全球心血管疾病正进入缓慢增长时期,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日益增多,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为了研究人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诊断和防治方法,筛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有效药物,近年来, 国内在心血管病动物模型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摸索出一些较好的动物造型方法,有许多动物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

正文:据世界心脏联盟统计, 全世界范围内每死亡 3 人中, 就有1 人的死因是心血管病症。

[1]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2]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低血压、高血压、高血糖症、中风、心肌梗塞、血栓、动脉硬化等.我国在心血管疾病上实行了许多动物模型来研究这些心血管疾病。

国内在心血管病动物模型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摸索出一些较好的造型方法,有许多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

[3]一,高血压病如何选择动物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每2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4]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2.12%和71.6%,虽然高于全国人群的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比较仍处于低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5]由此可见,为了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不在增加,治疗高血压病迫在眉睫,如今,为了防治高血压疾病,专业人员在高血压动物模型研究中做了许多工作。

高血压在选择动物模型上,一般选用犬、猫或大鼠,不宜使用兔,因为兔外周循环对外界环境刺激极敏感,血压波动大。

肾性高血压动物模型,被认为符合中医“阴虚阳亢”的病机,滋阴药可以改善此证动物模型的高血压。

[6]大鼠是复制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的良好动物。

SHR有许多特征与人类原发性高血压极其相似,以SHR为代表实验动物模型必将对人类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和防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7]二,动脉粥样硬化如何选择动物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的势头,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我国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

[8]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的最重要的一种,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

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

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在发达国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被称为“头号杀手”,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9]动脉粥样硬化在选择动物上目前缺乏理想动物模型。

一般可选用兔、鹌鹑。

这两种动物对高脂日粮诱发脂代谢絮乱极为敏感,动脉粥样硬化易形成。

但兔是草食动物,鹌鹑属于鸟类,其动脉硬化部位及病理与人类不一致。

我们希望通过对动物模型研究概况的综述,将会不断提高人们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水平,从而对其预防、发生、发展认识将有一个大的飞跃。

[10]三,心肌缺血如何选择动物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11]心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缺血性心肌病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目前该病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较差。

[12]心肌缺血可选用犬、猫、兔、大鼠和小鼠一般常用动物模型。

心血管疾病康复机制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复制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建立适当的动物模型,不仅能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的研究奠定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促进新药的开发,推进临床诊断和各种治疗方法的进步。

[13]四,心功能不全如何选择动物心功能不全亦称“心力衰竭”是由任何结构性或功能性心脏病导致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喘证)’(肺胀)等范畴[14]心功能不全是临床上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后转归,因而其病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怎样建立与临床疾病近似的动物模型,是进行药效学动物实验的一个关键问题。

[15]心功能不全动物模型常用犬、猫、豚鼠,也可用兔,一般不宜用大鼠,因为它对强心苷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强心反应不敏感。

五,心律失常如何选择动物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及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兴奋秩序的异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按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非常复杂,目前的动物模型,只能表现心律失常的某一方面的症状,因此进行对抗心律失常药药效评价时,往往要求多个动物模型进行实验。

[16]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可用豚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干来建立缓慢型心律失常动物模型, 此方法操作简单,花费少, 适用范围广, 其应用将为缓慢型心律失常相关疾病的研究构建良好的技术平台。

[17]六,急性心肌梗死如何选择动物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 2020 年冠心病将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

快速、准确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18]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本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

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200万。

心肌梗死大鼠、家兔、羊、犬及猪等中大型动物建立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一般不使用小鼠。

小鼠体形较小,使得一些外科手术及治疗措施的研究无法进行及运用,也是这种模型的缺点。

[19]一个理想的!与临床心肌梗死病理生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将为心肌梗死机制探究以及有效药物的研发提供更为可靠地支持.[20]七,心绞痛如何选择动物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顽固性心绞痛是指传统的抗心绞痛药物无效,又不适合做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和冠脉搭桥术的心绞痛。

[21]目前,心绞痛动物模型的研制涉及西医病理学、中医病机学等领域,根据造模机理总体分为两个大类,即西医病理模型和中医病证模型。

[22]心绞痛一般选用的动物模型一般选择家兔。

八,高血脂如何选择动物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

高血脂及脂质代谢障碍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23]在动物模型上,一般选用大鼠、兔,尤其是遗传性高脂血症WHHL兔是良好的模型动物。

兔虽然容易形成高血脂症和AS,但兔是食草动物,对脂类比较敏感,其脂质代谢过程与人类有所区别,所以渐渐被淘汰。

[24]展望: 随着近年来医学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明显得到改善,一些心血管疾病很容易得到治疗和控制,但是在某些心血管疾病上还是显得有些乏力。

在我国,卫生资源相对紧缺,资金投人、专业医疗人员和区域医疗水平发展也不均衡,特别是在边远农村地区,所以加大卫生资源的投人和加强专科医师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25]在心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的研究上,研究人员也获得了巨大成就,不仅在原有的动物上取得了突破,还研究出了转基因模型动物,转基因动物模型必将是今后动物模型发展的趋势。

结语: 为了减轻心血管病人的痛苦,早日解决心血管疾病难以治愈的这一难题,我们必须努力研究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不能对症下药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建立与人类相似的成熟的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对预防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1]林玉川. 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03:12-13+15.[2]潘巧玲,吴建华,冯常森,于博.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现状[J]. 实用医学杂志,2009,20:3520-3522.[3]杜凯杰. 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国内研究概况[J].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87,03:143-145.[4]刘力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08:701-743[5]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上)[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01:1-5.[6]孔炳耀,高血压病中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应用2001【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07:07[7]邓祖国. 高血压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8,04:249-251.[8]杨永宗.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学研究近况[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04:481-489.[9]张美玲,王茁伉,彭成.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 四川动物,2009,05:794-797.[10]杨丽,张小娜.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研究概况[J]. 广东药学,2005,02:1-3.[11]许波华,许立. 中药抗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5:265-269[12]于震,刘建勋. 慢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制备方法[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03:273-276.[13]卢志强,张艳军,崔广智,庄朋伟,张金保. 心肌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08:1053-1057.[14]朱燕波,骆晓霞,唐芳. 心功能不全中医症状评分表的研制与临床适用性[J]. 中医杂志,2012,06:482-484+494.[15]陈宇鹏,冼绍祥,黄衍寿. 保心康对家兔实验性心功能不全动物模型的药效学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01:36-39+42.[16]童妍,党万太,苗维纳.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 现代临床医学,2012,01:7-8.[17]尹军祥,郭继鸿. 迷走神经干刺激建立缓慢型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研究[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02:134-137.[18]林荣.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进展[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03:161-170.[19]孙慧君,范江霖.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01:113-115.[20]李峰杰,李贻奎.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01:5-10.[21]黄震华顽固性心绞痛治疗进展[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10:708-712.[22]郭炜,韩涛,董文亮,王辉,张婷. 心绞痛动物模型研制进展与中药药效学评价思考[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0:27-29.[23]闫志芳,王永辉,刘季英,张荣. 建立高血脂症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 山西中医报,2004,04:15-16.[24]倪鸿昌,李俊. 高血脂症实验性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 安徽医药,2004,06:401-403.[25]姚震,陈林. 我国心血管疾病现状与展望[J]. 海南医学,2013,13:1873-18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