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面平行垂直知识点

合集下载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对于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具有关键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探讨,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平行关系(一)线线平行1、定义:如果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2、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例 1:在正方体 ABCD A₁B₁C₁D₁中,E,F 分别是 AB,BC 的中点,求证:EF∥A₁C₁。

证明:连接 AC,因为 E,F 分别是 AB,BC 的中点,所以 EF∥AC。

又因为正方体中,AC∥A₁C₁,所以 EF∥A₁C₁。

(二)线面平行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称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2、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例 2:已知四棱锥 P ABCD 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M 是 PC 的中点,求证:PA∥平面 MBD。

证明:连接 AC 交 BD 于 O,连接 MO。

因为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O 是 AC 的中点。

又因为 M 是 PC 的中点,所以MO∥PA。

因为 MO⊂平面 MBD,PA⊄平面 MBD,所以 PA∥平面MBD。

(三)面面平行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称这两个平面平行。

2、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例 3:在正方体 ABCD A₁B₁C₁D₁中,求证:平面 A₁BD∥平面 B₁D₁C。

证明:因为 A₁B∥D₁C,A₁D∥B₁C,且 A₁B 和 A₁D 是平面A₁B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D₁C 和 B₁C 是平面 B₁D₁C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平面 A₁BD∥平面 B₁D₁C。

二、垂直关系(一)线线垂直1、定义:如果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为 90°,则这两条直线垂直。

平行线和垂直线知识点

平行线和垂直线知识点

平行线和垂直线知识点在几何学中,平行线和垂直线是两个基本的概念。

它们在直线和平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永远不会相交的直线。

具体而言,对于两条直线l和m,如果它们在同一个平面上且不相交,我们可以说直线l与直线m是平行的,记作l ∥ m。

根据平行线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性质:性质1: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那么它将分成两个相对应的锐角和两个相对应的钝角。

性质2:平行线具有传递性,即如果直线l与直线m平行,直线m 与直线n平行,那么直线l与直线n也平行。

性质3:如果两条平行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那么相应的对应角是相等的。

性质4:如果两条直线分别与一组平行线相交,那么对应角是相等的。

二、垂直线的定义和性质垂直线是指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度为90度的直线。

具体而言,对于两条直线l和m,如果它们相交且所成的角度为90度,我们可以说直线l与直线m是垂直的,记作l ⊥ m。

垂直线具有以下性质:性质1:一条直线与平面上的一条垂直线相交,则它与该垂直线所成的角度为90度。

性质2: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那么它们是共面的。

三、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关系平行线和垂直线是两种不同的情况,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重要的关系。

性质1: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切线相交,那么所成的对应角是相等的。

性质2: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乘积为-1。

性质3:如果一条直线与一组平行线相交,那么它所成的角度与这组平行线的对应角度相等。

性质4: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方向余弦的乘积为0。

以上是平行线和垂直线的一些基本定义和性质。

这些概念在几何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在纸上的学习中有用,也在实际生活中的测量和建筑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学习几何学的人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平行线与垂直线知识点总结

平行线与垂直线知识点总结

平行线与垂直线知识点总结平行线和垂直线是几何中重要的概念。

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关键性的属性和定理,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几何学的基础原理和解题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性质以及相关定理进行总结。

一、平行线1. 定义: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中,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用符号“//”表示两条平行线。

2. 性质:- 平行线之间存在等距离:两条平行线的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 平行线的斜率相等:两条平行线的斜率是相等的。

- 平行线具有传递性:若直线a//b,b//c,则a//c。

3. 平行线的判定:- 垂直平分线判定法:如果两条线段的中垂线重合,则这两条线段平行。

- 角平分线判定法:如果两条角的角平分线平行,则两条角所在的直线平行。

- 逆否命题判定法:如果两条直线的对应角都不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 同位角定理: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切线所交,所形成的同位角相等。

- 内错角定理: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切线所交,所形成的内错角互补。

- 外错角定理: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切线所交,所形成的外错角相等。

二、垂直线1. 定义:垂直线是在同一个平面中,相交时所成的角度为90度的两条直线。

2. 性质:- 垂直线之间的角度为90度。

- 垂直线的斜率乘积为-1。

- 垂直线上的任意线段之间距离相等。

3. 垂直线的判定:- 垂直平分线判定法:如果两条线段的中垂线垂直,则这两条线段垂直。

- 互相垂直的直线判定法:如果两条直线斜率的乘积为-1,则这两条直线垂直。

- 同位角定理:两条垂直线被一条直线所交,所形成的同位角相等。

- 内错角定理:两条垂直线被一条直线所交,所形成的内错角互补。

- 外错角定理:两条垂直线被一条直线所交,所形成的外错角相等。

总结:平行线和垂直线是几何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

平行线具有等距离和相等斜率的特点,垂直线具有90度的角度和斜率乘积为-1的特点。

我们可以利用垂直线和平行线的性质来判断线段和直线的关系,以及解决各类几何题目。

高中数学证明几何的题的知识点总结 线面垂直线面平行点面面面的证明

高中数学证明几何的题的知识点总结 线面垂直线面平行点面面面的证明

高中数学证明几何的题的知识点总结线面垂直线面平行点面面面的证明几何证明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严密的数学推理能力。

本文针对高中数学中常见的线面垂直、线面平行以及点面、面面关系证明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几何证明的技巧和方法。

一、线面垂直的证明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垂直。

2.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垂直。

3.证明方法:(1)利用垂直的定义,找出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垂直的关系。

(2)利用判定定理,找出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的关系。

二、线面平行的证明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则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平行。

2.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平行直线都平行,则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平行。

3.证明方法:(1)利用平行的定义,找出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的关系。

(2)利用判定定理,找出直线与平面内两条平行直线都平行的关系。

三、点面关系的证明1.定义:如果一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这个点与该平面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如果一点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这个点在该平面内。

3.证明方法:(1)利用定义,找出点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有公共点的关系。

(2)利用判定定理,找出点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关系。

四、面面关系的证明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有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相交。

2.判定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内分别有两条相交直线互相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3.证明方法:(1)利用定义,找出两个平面有公共点的关系。

(2)利用判定定理,找出两个平面内分别有两条相交直线互相平行的关系。

通过以上对高中数学几何证明知识点的总结,相信同学们在解决相关问题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关系知识点总结平行线和垂直线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们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

本文将对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性质及相关定理进行总结。

一、平行线的定义与性质1. 定义:如果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上,且它们没有任何交点,那么它们被称为平行线。

2. 性质:a. 平行线的斜率相等:对于两条平行线l₁和l₂,如果l₁的斜率等于k,则l₂的斜率也等于k。

b. 平行线的法向量相等:对于两条平行线l₁和l₂,如果l₁的法向量为n₁,则l₂的法向量也等于n₁。

二、垂直线的定义与性质1. 定义:如果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上,且它们相交成直角(90度),那么它们被称为垂直线。

2. 性质:a. 垂直线的斜率互为相反数:对于两条垂直线l₁和l₂,如果l₁的斜率为k₁,则l₂的斜率为-k₁。

b. 垂直线的法向量互为相反数:对于两条垂直线l₁和l₂,如果l₁的法向量为n₁,则l₂的法向量为-n₁。

三、平行线与垂直线的相关定理1. 垂直线的判定定理: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是垂直线。

证明:设直线l₁的斜率为k₁,直线l₂的斜率为k₂。

根据性质2a,如果k₁=-k₂,那么l₁和l₂是垂直线。

2.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且不相交,那么它们是平行线。

证明:设直线l₁的斜率为k₁,直线l₂的斜率为k₂。

根据性质2a,如果k₁=k₂且l₁和l₂没有交点,那么l₁和l₂是平行线。

3. 平行线之间的性质定理:如果有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那么它与另一条平行线也相交,并且这两条相交的线段互相平行。

证明:设直线l与平行线l₁和l₂相交于点A和B。

根据性质1,线段AB与l₁平行,线段AB与l₂平行。

这表明l与l₁和l₂的交点在同一直线上,且l与l₁和l₂平行。

四、应用案例1. 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应用广泛,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制定合理的结构方案,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2. 在平面几何中,利用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可以解决许多几何问题,如求解直线的交点、证明直线与圆的关系等。

线面平行垂直知识点

线面平行垂直知识点

线面平行垂直知识点一、线面平行的定义和性质1.定义:线面平行是指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不相交。

2.性质:a.对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外的任意一条直线,它们都不能同时与该平面平行。

b.平行线与同一平面内的另一条直线的关系:如果两条直线都与同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重合。

c.平行线与不同平面内的直线的关系:如果两条直线分别与两个不相交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不相交。

二、线面垂直的定义和性质1.定义:线面垂直是指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垂直相交。

2.性质:a.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则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b.平行于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存在垂直关系。

c.如果两个平面垂直,则其法线向量互相垂直。

三、线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方法1.平行判定:线面平行的判定可以通过向量的方法、斜率的方法和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判定方法等。

例如,若两个平面的法线向量相等或平行,则这两个平面是平行的。

2.垂直判定:线面垂直的判定可以通过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相互垂直、用点法式判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关系等方法。

例如,若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则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与该平面的法线向量垂直。

四、线面平行和垂直的应用1.线面平行和垂直的知识可以用于建筑设计中,例如判断条墙与地面是否平行或垂直,从而影响建筑的结构布局。

2.在工程测量中,线面平行和垂直关系的知识可以用于量测一些平面的倾斜度和水平度等参数。

3.在图形的投影与透视等绘图问题中,线面平行和垂直关系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绘制出图形的形状和位置。

综上所述,线面平行和垂直是几何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其涉及到线与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线面平行和垂直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空间几何中的问题,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平行线与垂直线知识点总结

平行线与垂直线知识点总结

平行线与垂直线知识点总结一. 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在几何学中,平行线是指位于同一个平面中且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下面将总结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1. 定义: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2. 符号表示:一般用符号 "||" 表示平行线,例如 AB || CD,表示线段 AB 平行于线段 CD。

3. 性质:a) 平行线具有相同的斜率: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则它们是平行线。

b) 平行线的倾斜角度相同:如果两条直线与同一条横线相交,且与横线的夹角相等,则它们是平行线。

c)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永远相等:如果两条平行线间有一条垂直于它们的直线,则该直线与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相等。

二. 垂直线的定义和性质垂直线是几何学中常见的线型之一,与平行线相对。

下面将总结垂直线的定义和性质。

1. 定义:垂直线是指形成直角(90度角)的两条直线。

2. 符号表示:一般用符号 "⊥" 表示垂直线,例如 AB ⊥ CD,表示线段 AB 垂直于线段 CD。

3. 性质:a) 垂直线具有互补角:两条垂直线所形成的互补角之和为90度。

b) 垂直线的斜率互为倒数: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互为倒数(乘积为-1),则它们是垂直线。

c) 垂直线与水平线的关系:垂直线与水平线互为补线,并且垂直线斜率为无穷大或无穷小。

三. 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应用平行线和垂直线在几何学和实际生活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1. 几何学中的应用:a) 平行线和垂直线可用于证明几何定理,如两个角的和为180度等。

b) 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证明和计算中,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应用常常起到关键作用。

2.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a) 建筑工程中,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用于设计和构造平整的墙壁、地板、天花板等。

b) 道路、铁路的规划和设计中,平行线和垂直线用于确保交通线路的畅通和安全。

c) 绘画和艺术中,运用平行线和垂直线能够帮助艺术家构图和表达透视效果。

平行与垂直知识点总结

平行与垂直知识点总结

平行与垂直知识点总结平行与垂直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涉及到直线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在几何学中,我们经常需要理解和利用平行与垂直的概念,这些概念对于解决几何问题、建筑设计、地图绘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知识点对于我们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平行和垂直的定义、性质、判定以及相关定理等方面对平行与垂直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平行线的定义在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称为平行线,如果它们在同一平面上,且不相交。

这意味着,平行线在同一平面上不会相交,其间的距离始终保持相等。

1.1 平行线的符号表示:在数学中,我们通常用符号“ ||”来表示两条线段是平行的。

1.2 平行线的特征:1)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

2)平行线的斜率相同。

3)平行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二、垂直线的定义与平行线相对应的概念是垂直线。

两条直线称为垂直线,如果它们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它们的交角为 90 度。

2.1 垂直线的符号表示:在数学中,我们通常用符号“⊥”来表示两条线段是垂直的。

2.2 垂直线的特征:1)垂直线可以相交,但相交的角度为 90 度。

2)垂直线的斜率相乘等于 -1。

3)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 90 度。

三、平行和垂直线的判定在几何学中,我们常常需要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下面来总结一些判定准则。

3.1 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几种方法:a)斜率判定法:当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时,它们是平行线。

b)观察判定法:在图形上观察两条线段的倾斜情况,如果它们很明显地呈现出平行的形态,则可以判断它们是平行线。

c)角度判定法: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夹角相等,可以通过观察夹角的大小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3.2 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的方法:a)斜率判定法:当两条直线的斜率相乘等于 -1 时,它们是垂直线。

b)观察判定法:在图形上观察两条直线的交角,如果它们的交角为 90 度,则可以判断它们是垂直线。

c)角度判定法:两条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 90 度,可以通过观察夹角的大小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面平行垂直知识点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一、平面
通常用一个平行四边形来表示.
平面常用希腊字母α、β、γ…或拉丁字母M、N、P来表示,也可用表示平行四边形的两个相对顶点字母表示,如平面AC.
在立体几何中,大写字母A,B,C,…表示点,小写字母,a,b,c,…l,m,n,…表示直线,且把直线和平面看成点的集合,因而能借用集合论中的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
a)A∈l—点A在直线l上;A∉α—点A不在平面α内;
b)l⊂α—直线l在平面α内;
c)a⊄α—直线a不在平面α内;
d)l∩m=A—直线l与直线m相交于A点;
e)α∩l=A—平面α与直线l交于A点;
f)α∩β=l—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l.
二、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 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根据上面的公理,可得以下推论.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三、证题方法
(1)
)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和平面直线不在平面内平行—没有公共点
(直线在平面外) 相交—有且只有一公共点
(3)平面与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无数个公共点)
平行—没有公共点
五、异面直线的判定
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通常采用反证法.
有时也可用定理“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连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六、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1)两直线平行的判定
①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平行.
②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即若a∥α,a∥β
④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即若a⊥α,b⊥α,则a∥b(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⑤两平行平面与同一个平面相交,那么两条交线平行,即若α∥β,α∩γ,β∩γ=b,则a∥b(面面平行的性质公理)
⑥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比例线段……,α∩β=b,则a∥b.(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③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即若a∥b,b∥c,则a∥c.(公理4)
(2)两直线垂直的判定
①定义:若两直线成90°角,则这两直线互相垂直.
②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也必与另一条垂直.即若b∥c,a⊥b,则a⊥c
③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即若a⊥α,b⊂α,a⊥b.
④三垂线定理和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若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则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⑤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垂线垂直.即若a∥α,b⊥α,则a⊥b.
(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①定义:若一条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则这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②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即若a⊄α,b⊂α,a ∥b,则a∥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③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即若α∥β,l⊂α,则l∥β.
(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①定义:若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②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即若m⊂α,n⊂α,m∩n=B,l⊥m,l⊥n,则l⊥α.(线面垂直判定定理)
③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平面.即若l∥a,a⊥α,则l⊥α.
④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即若α∥β,l⊥β,则l⊥α.
⑤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即若α⊥β,a∩β=α,l⊂β,l⊥a,则l⊥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5)两平面平行的判定
①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即无公共点⇔α∥β.
②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即若a,b⊂α,a∩b=P,a ∥β,b∥β,则α∥β.(面面平行判定定理)
推论: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即若a,b⊂α,c,d⊂β,a∩b=P,a∥c,b∥d,则α∥β.
(6)两平面垂直的判定
①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即二面角α-a-β=90°⇔α⊥β.
②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即若l⊥β,l⊂α,则α⊥β.
(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七、空间中的各种角
等角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若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则这两个角相等.
推论若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则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定义:a、b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引直线a′∥a,b′∥b,则a′和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和b所成的角.
(2)取值范围:0°<θ≤90°.
(3)求解方法
①根据定义,通过平移,找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②解含有θ的三角形,求出角θ的大小.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斜线和射影所成的锐角
(1)取值范围0°≤θ≤90°
(2)求解方法
①作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找到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 ②解含θ的三角形,求出其大小.
3、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
(1)半平面直线把平面分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面.
(2)二面角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平面叫
做二面角的面,即二面角由半平面一棱一半平面组成.
若两个平面相交,则以两个平面的交线为棱形成四个二面角.
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通常认为二面角的平面角θ的取值范围是0°<θ≤180°
(3)二面角的平面角
①以二面角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这两条射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PCD 是二面角α-AB-β的平面角.平面角∠PCD 的大小与顶点C 在棱AB 上的位置无关.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具有下列性质:
(i)二面角的棱垂直于它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即AB ⊥平面PCD.
(ii)从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一边上任意一点(异于角的顶点)作另一面的垂线,垂足必在平面角的另一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上.
(iii)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面都垂直,即平面PCD ⊥α,平面PCD ⊥β.
③找(或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主要方法.
(i)定义法 (ii)垂面法 (iii)三垂线法 (Ⅳ)根据特殊图形的性质
(4)求二面角大小的常见方法
先找(或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θ,再通过解三角形求得θ的值.
八.空间的各种距离
点到平面的距离
(1)定义 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2)求点面距离常用的方法:
1)直接利用定义求
①找到(或作出)表示距离的线段;
②抓住线段(所求距离)所在三角形解之.
2)体积法其步骤是:①在平面内选取适当三点,和已知点构成三棱锥;②求出此三棱锥的体积V 和所取三点构成三角形的面积S ;③由V=3
1S ·h ,求出h 即为所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必作出垂线即可求点面距离.难点在于如何构造合适的三棱锥以便于计算.
直线和平面的距离、平行平面的距离
将线面、面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然后运用解三角形或体积法求解之.
空间直线和平面
(一)知识结构
(二)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论证
1、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关系的转化:
2. 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关系的转化:
3. 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转化:
4. 应用以上“转化”的基本思路——“由求证想判定,由已知想性质。


5. 唯一性结论:
(三)空间中的角与距离
1. 三类角的定义: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90°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0°≤θ≤90°
(3)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θ,0°≤θ≤180°
2. 三类角的求法:转化为平面角“一找、二作、三算”
即:(1)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
(2)证明其符合定义;
(3)指出所求作的角;
(4)计算大小。

3. 空间距离:将空间距离转化为两点间距离——构造三角形,解三角形,求该线段的长。

4. 点到面的距离,线线间距离、线面间距离、面面间距离都可转化为点到面的距离。

常用方法:三垂线法、垂面法、体积法、向量法等。

知识点归纳
必须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熟练进行符号、文字、图形语言之间的转化。

1、平面的基本性质----3个公理、3个推论
3、掌握①⇔⇔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②⇔⇔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