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船渡市民文化中心设计
日本横滨21世纪未来港 城市设计

太平洋横滨是世界最大的会议中心,位于 地标大厦几百米处。这会议中心包括圆形的横 滨格兰洲际酒店,酒店与附近的摩天轮成为横 滨最典型的观光地之一。而“横滨皇后广场” 设立了许多专卖店,是民众逛街购物的好去处, 许多大楼像环太平洋大饭店、横滨港未来大厅 以及写字楼,都是让人们感受新生活样式的空 间。
港区以一个21世纪的环保都市为基本方针,区内的 电线、电话线、光纤网路、上下水道和暖气系统全部预 先设置在地底的共同管沟内。全部街道均有种植树木。 整个港区交通发达,由“港未来大通”“国际大通”两 条干道贯穿,再由樱花通、银杏通、铃鹿通等道路构成 区内街廓。此外,国际大通地底为“临港干线道路”, 连接横滨港附近地区,同时设有一条铁路线连接横滨其 他街区、涩谷及东京市中心。
“船舶博物馆”以横滨港和船作为主题,常 设展览,每年还会举办特别的展览会,昔日被称 为“太平洋天鹅”的日本丸号也在这里展示,十 分具有历史意义,而附近有文化设施集中的扫部 山公园和寺院集中的伊势山等。另外,在樱木町 站和京浜特快日之出站中间的野毛饮食店街上, 散布着与港口城市横滨非常相配的老字号爵士乐 咖啡馆等。
去横滨21世纪未来港,我们眼中不能只看到林 立的现代建筑,值得借鉴和思考的,是其没有 把代价昂贵、区位优越的“宝地”用作纯商务 中心区开发,而是在中央地区布置美术广场, 请丹下健三大师设计横滨美术馆,安排象征横 滨历史文化的“日本丸”公园和海洋博物馆, 划出总用地面积的25%作为公园绿化和居民住宅, 以保持和谐的城市综合功能。正如华汇工程建 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肖诚所说,我们并 不需要一个冷冰冰的滨海中心区,要有人的参 与,要让城市建筑和人自然和谐共处,这比建 几个超高层更实在,更有借鉴价值。
1983年,横滨21世纪未来港正式动工,先期是 市政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1989年,横滨美术馆 建成开馆。上世纪90年代是港区的建设高峰,从 1991年到2000年,洲际酒店、地标大厦、横滨银 行总部大厦、国际会议大楼、三菱重工横滨大楼、 横滨港未来21会堂、MediaT ow er摩天轮、国际 船员中心等陆续建成开业,新区建设基本成型。 2000年后,开发速度减弱,直至2004年富士Soft 大楼竣工和M egapix开业。目前整个港区仍在建 造中,从1983年算起前后已经延续26年。
日本大跨度公共建筑的结构概念

室外观赏上为城市增色。 ⒉结构系统: 秋田天空穹顶被设计为单层索-膜结构,并
接,可在地面分片组装成 3 部分或 5 部分,然后 用 160t 的起重机提升就位并组装。
设计了方便的屋面排雪系统,该屋面结构平面为 130m × 100m 的半球面,矢高为 32m,按日本建 筑规范,穹顶上的雪荷载为 450kgf/m2,这个穹 顶由受拉的屋面膜材、管状空间拱架及钢筋砼基 座结构组成,空间拱架由双向拱结构组成,一个 方向是空腹拱架(一个月牙形,最大矢高为 2m),
日本大跨度现代空间结构工程一览
表1 体育场
名 称 ⒈ 宫城体育场 ⒉ 新泻体育场 ⒊ 鹿岛体育场 ⒋ 崎玉体育场 ⒌ 东京体育场 ⒍ 横滨体育场 ⒎ 静冈体育场 ⒏ 丰田体育场 ⒐ 大阪体育场 ⒑ 神户体育场 ⒒ 大分体育场 ⒓ 熊本体育场
建成时间 2000 2001 2001 2002 2001 1997 2000 2001 1996 2001 2001 1998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各项体育场馆、各类公共 建筑中大跨空间结构肯定将会大量涌现,能否确 保建筑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合理、外形美观、富 有艺术性,将反映我们的建筑师结构概念设计的 水平,反映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能否完美的结 合。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日本新建的大跨度空间 结构(部分)的工程名称与竣工日期如下一览表。 限于篇幅,以下我们摘要介绍其中几个工程 的概况、结构系统与特点,供建筑师与结构工程 师参考。
⒏ 熊本公司穹顶
1997
⒐ 札幌社会穹顶
1997
⒑ 小松穹顶
1997
⒒ Odate 穹顶
1997
⒓ 多治见穹顶
1998
⒔ Seibu穹顶
1999
⒕ 北九州媒介穹顶
西泽立卫——没有束缚的飘逸建筑打造者

西泽立卫,1966年生于东京都,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毕业于横滨国立大学。
1987年,妹岛和世离开了工作了6年的伊东丰雄事务所,自立门户。
偶尔回去拜访伊东丰雄的过程中,妹岛和世慢慢认识了新来伊东丰雄事务所的西泽立卫。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初,西泽选择了追随妹岛,并于1995年西泽与妹岛和世共同成立SANAA,1996年完成了两人的第一个作品。
在这之后,他们先后拿下了许多国际大奖,他们的荣誉起点是1998年的日本建筑学会奖,到了2004年两人则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并在2010年两人一起荣获象征建筑学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奖。
除了SANAA 之外,西泽立卫和妹岛和世都有各自独立的工作室,带领着各自进行的项目。
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室中能独扛大旗,在合作项目中又能相互配合。
在讨论中,他们一个思维感性飘逸,一个维持理性分析,使得他们的作品建筑在创新之余又不显得过于取巧。
正是这样平等而辩证的合作模式,他们成为了不可代替的黄金组合。
其中,西泽立卫与妹岛和世默契配合的同时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
细致、直观、轻盈、简洁是西泽立卫的建筑设计风格。
他的建筑通常显得异常纯粹、朴实而轻薄。
他的作品多以简约的形态空间的流动感以及与环境巧妙融合为特色,无不体现了西泽立卫在建筑上的实验精神,以及他对另类都会生活模式的兴趣。
——没有束缚的飘逸建筑打造者文/王萱西泽立卫庭院的空间,这也是西泽立卫最喜爱的设计特色。
沿着走廊而建的四个日式庭院清幽静谧,让宾客engawa空间和楼梯设计向拥有百年历史的日本传统住宅建筑致敬俯瞰项目概览大屋顶自然地延续了公园内的有机景观整座美术馆空无一物,既无传世名画,也无新锐精品,每年却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朝圣。
原本灰白的、冰冷的、封闭的水泥空间,在自然的温润下,变得和顺且柔软。
项目概览。
横滨港国际候船大楼

该设计的基本方法是将地面转换成"一个活跃的表面,一个增 大的设计平面,从那里建筑元素显现出罕见的上下摇动的形 式"。在横滨港国际客运候船大楼中,建筑物自身变成了一个 不同强度的表面并且控制着城市和港口之间,居民和乘客之 间交通的流动。表面成为引导交通线路的"褶状物",同时也 扮演着它的结构角色。地面膨胀成为一个封袋,宣告了它的 运作角色,即使欲动还静的各种状态间的微妙运动成为可能。
International Ferry Terminal Yokohama Japan
横滨港国际候船大楼
设计案名称:Yokohama International Ferry Terminal 横滨港国际候船大楼
设计案位置:Yokohama, Japan 日本 横滨
建筑师:FOA(Foreign Office Architects)事务所 Alejandro ZaeraPolo
从横滨港国际候船大楼这个案例中,我看到了建 筑不一定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也不一定具有明确的 边界,这种模糊的界限方式及流动的空间形式创造了 许多的意外有趣空间,让人留下深刻映象,往往也是 这个建筑吸引人的地方。
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有机集合。 我们应试图去做到,让新建建筑与原有环境完美的交 融,使其成为原有部分的延伸,不让新建筑显的那么 突兀。
各种戏剧性的空间生成, 及没有明确的边界,让 这个建筑产生独特魅力。
建筑不一定要成为地标, 不一定要有象征意义,建 筑物可以不像建筑物,在 创作的国度里面,没有不 可能这回事!
都市策略
对建筑和城市关系之间的关系的考虑:讲城市抽象成接到的图案, 在城市街道图案的延续中,码头成为城市结构的延伸和城市开放空 间的组成部分。 (FOA的兴趣不在建立某种形式的联想上,而是在本地城市与国际 运输中介与交叠的关系中定位客运码头在城市中的功能和生成条 件。)
日本行桥市图书馆建筑分析

感谢老师的批评与指正
间的开放性。
技 术 分 析
1. 金属 2. 钢
3. 混凝土
技
4. 玻璃
术
பைடு நூலகம்
分
析
自重轻 耐久性
大跨度
经济性
主要 材料
钢
玻璃
混凝土
金属
多种不同元素
“象征性” “地方性” “活泼” “安宁”
北立面
西立面
形体 分析
形体
a) 扭转魔方,从整体来看个性十足。我们设计出了根据观察 角度的变化与周边街景相融合的构造特点。
场地分析
行桥市位于北九州市东南方向距离大约25km的地方。
“ 行桥”这一命名取决于城村改建合并时,旧行事村的“行”字与旧大 桥村的“桥”字二字的结合。
本次的建设规划用地位于流过旧行事村与旧大桥村村界的长峡河右岸, 这里保留了两地原有地区的划分,形成了现在特有的城市景观。
选择使用钢结构来减轻上层正方体重量,同时实现了上层突出在外的景观。 下层正方体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来合理地传达上层钢结构的应力。 在兼具经济效益与抗震性的基础上,我们不仅实现了扭转魔方的特色外观,还确保了内部空
Librio行桥市
图书馆
目录
01 项目简介 02 设计事务所 03 场地分析 04 技术分析 05 形体 06 空间
项目简介
给当地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场所, 并将它作为一剂引爆剂,释放出这个中心 城市的活力与能量。
项目名称 事务所
完成年份 主创
项目地址 建筑面积
Librio行桥
(行桥市图书馆综合设施)
b) 这个扭转的骨骼与当地地理历史相对应的同时,我们将其 内部涵盖了理想的多种机能。
空 间 分 析
某邮轮母港客运中心设计案例分析

某邮轮母港客运中心设计案例分析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邮轮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了一种时尚的度假方式。
而作为邮轮旅游的关键设施之一,邮轮母港客运中心的设计和建设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以某邮轮母港客运中心为例,分析其设计方案,并探讨其在邮轮旅游产业中的意义。
一、设计理念某邮轮母港客运中心的设计理念是以“海洋文化”为主题,将海洋、邮轮和都市结合在一起,打造一个集旅游、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客运中心。
设计师将中心打造成一个以人为本、环保、智能化的都市客运枢纽,为乘客提供便利、舒适、安全的服务。
二、设计特色1. 海洋元素融入:设计师将海洋元素融入到客运中心的外观和内部装饰中,如建筑外立面采用流线型设计,让建筑仿佛是一艘航行在海洋中的巨轮;室内装饰采用蓝色、绿色等海洋色彩,增加了观光大厅的亲和力和视觉美感。
2. 智能化服务:客运中心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如自助值机、自助领取行李等服务设施,为乘客提供便捷的出发和到达体验。
中心还配备了智能停车系统和智能导航系统,使乘客的出行更加便利。
3. 多元化功能布局:客运中心不仅是邮轮的候船和登船地点,还包括了购物中心、餐饮区、观光平台等多种功能,使乘客在候船期间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服务和娱乐设施,提升了整体的旅游体验。
4. 环保绿色:设计师在建筑物的外立面和屋顶设置了太阳能板,用以提供部分电力支持;建筑内部采用了节能设备和LED照明等节能技术,使客运中心成为了一个环保绿色的建筑。
三、设计亮点1. 开放式观光广场:客运中心建筑底层设计了一个开放式观光广场,可供游客休闲游玩,同时也是观赏邮轮起飞和降落的绝佳地点,增强了中心的旅游吸引力。
2. 舒适的候船区域:候船区域设置了舒适的休息座椅和自助餐饮设施,使乘客在等待登船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良好的休息和饮食服务。
3. 完备的安全设施:客运中心设有完备的安检设施和消防设备,确保了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四、意义和影响1. 邮轮旅游的发展:某邮轮母港客运中心的建成将进一步促进当地邮轮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旅游设施的档次和品质,增加了当地旅游业的竞争力。
日本商业空间设计对创新设计的启示

日本商业空间设计对创新设计的启示发布时间:2013-06-07 作者:黄勇来源:万达商业规划院建筑二所前言本文通过东京表参道、难波公园、京都车站综合体三个案例的商业空间设计,分析了其商业空间设计的独到之处,并总结出可供万达商业综合体产品的创新提供几点启示。
案例1 东京表参道表参道全长约一公里,位于东京原宿青山一带,离涩谷不太远的地方,与原宿、涉谷、代官山一起形成东京四个最具特色、风格不同的时装店聚集地的,被称为日本的香榭丽舍大道,常作为电视连续剧的外景拍摄地。
这里是东京乃至日本最具奢华气质的购物街道,也被戏称为男人的地狱,女人的天堂。
表参道印象(从第二幅图片开始设计师为:安藤忠雄、伊东丰雄、妹岛和世、Herzog Meuron )。
各建筑高度与行道树相仿的白色玻璃外墙上落着的斑驳树影,与沿街的榉树连成一体形成奇妙的视觉效果,建筑便被巧妙地包容到街景之中。
Omotesando Hills 外观项目概况安藤忠雄设计的表参道之丘(Omotesando Hills)是在“同润会青山公寓”旧址上所进行的都市再开发计划,依地形坡度和榉树高度,层级而建。
该项目由4 层(地下4层地上4层)西馆、6层(地下3 层地上3层)本馆和3层保留的旧公寓组成。
这是一栋250 m 长的混合有清水混凝土、玻璃和钢铁的像舰艇一般的建筑物,安藤将“都市的记忆”这一概念融入到这个商业与住宅复合的建筑中,成功的赋予了具有70多年历史的老建筑新的生命,灰色的清水混凝土外墙没有抢眼的造型,只是在夜幕降临时,最新设计的LED 外墙屏幕随着来往的人流发出变幻的色彩和图案,渲染商业气氛。
建筑部为将地上和地下共六层楼挑高的构造,由于表参道是一个倾斜的腹地,因此建筑的地面利用缓坡可以直上三层,动线十分清晰。
空间设计特色同润会公寓保留的38个住宅单位外观与部结构保持着原样,依靠后部新建的天桥与本馆联系。
建筑物与表参道保持了250 m 长的连续性,地上3 层与地下3 层连续的公共空间,在各层之间都与表参道有连续的倾斜度联系,部空间最大特点是沿着从西向东的方向以斜坡的方式逐渐向上,中庭阶梯则像通往圣坛的阶梯。
商业综合体抄绘案例

商业综合体抄绘案例难波公园是位于大阪传统热闹商业区的现代建筑,并非传统意义的公园,是一个购物中心与办公楼的综合体。
从远处看去,难波公园(Namba Park)是一个斜坡公园,从街道地平面上升至8层楼的高度,层层推进、绿树茵茵,仿佛是游离于城市之上的自然绿洲,与周围线形建筑的冷酷风格形成强烈对比,成为嘈杂背景下的一处生动、温馨的街景。
难波公园原址是一座棒球馆,位于邻近难波火车站的一片新商业区,离机场一站之遥,将城际列车、地铁等交通枢功能与办公、酒店、住宅完美结合,是日本开发成功的城市综合体的代表项目。
开发商NK电气铁道公司应邀捷得公司为其设计一座对大坂产生形象具有提高意义的建筑作品。
捷得因此把难波定义为公园,为挤迫喧闹的城市增添一片绿洲。
沿着一挤30层的高塔,容易波突显了一种自然生态的生活方式,空中花园、屋顶绿树,公园轻易跟大街相连,为钢筋混凝土林立的城市里增添了一股清爽的气息。
人们可以观赏成群的大树、岩石、悬崖、草坪、溪流、瀑布池塘及阳台,人们漫步在空中花园中天下乐享体验式购物的快感。
容易波公园堪称集人文、娱乐为一体的自然生态式体验购物的杰作。
难波公园的商业零售区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专卖店,使之成为其独特环境的补充。
同时,难波公园避免了将顾客引入封闭式的购物区,而是将商业区、餐饮区与自然和开放的空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业主的最初构想就是修建一个直观的混凝土地下通道用作相连接项目的南北地块,设计师颇存有新意地明确提出了人造峡谷的设计见解。
“峡谷”的设计增添了众多的体验要素;溪水、山石、植物、岩洞、山间的阳光......这种体验手法的空间再生,为项目展现出了全新的思路。
容易波公园(Namba Park)由此构成了独有的空间序列,它不像是通常的购物中心那样,将人们放大科创至半封闭的空间内,逼使人消费,而是以对外开放的体验化空间迎合人们主动游玩、主动消费。
难波公园(Namba Park)颠覆了一味追求机器效率的工业化空间设计,打破了室内室外的空间界限,实现了城市森林中自然化、戏剧化空间场景的塑造,形成内部与外部景观的和谐与相互映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117
建筑学报
国外建筑
FO REI GN AR CHI TE CTU RE
剧场
楼梯及墙面照明手法
建筑学报
118
茶室
餐厅
图书馆
大厅剖面
多功能空间及大厅剖面
119
建筑学报
FO REIG N A RCH ITEC TUR E
国外建筑
日本大船渡市民文化中心设计
新居千秋(日 Chiaki Arai) 编译:胡惠琴
20 世纪林林总总的建筑类型似乎已不再适应 21 世纪的今 天,就日本的公共建筑来说,受中央与地方政府分权政策以及 各省厅互不沟通的补助金制度的影响,往往在没有调查该建筑 在当地的用途、没有听取当地居民意见的情况下,就在短时间 内盲目建设单一功能的设施,无法反映市民的心声,因此很难 获得公众的支持。 就建筑是“城市设计”而非“城市规划”的观点而言,建 筑没能改善日本农村人口减少以及东京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 也未达到振兴地方以及整个日本的初衷。20 世纪 30 年代之前 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低技术成就的日本建筑受到快速经济发展及 支离破碎的规划的冲击,山岳地带仅有的平地被建筑所覆盖, 因此不得不为道路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开始劈山填海。 农村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娱乐和文化活动的支持, 在信息化文明的现代,人们通过各种媒介可以了解到城市的娱 乐设施,因此,从农村流入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东京,公 共设施的服务半径在 2km 范围内,距离不同设施内容有所不同, 一般徒步即可到达,对市民而言公共设施有着较高的实用性和 便捷性。而在人口稀少的地方乡镇,小规模设施分散的倾向严 重,考虑到设施的规模和服务人口,以这些设施来满足居民的 需求是相当困难的; 此外,考虑到地方的经济能力,建造诸如 迪斯科等城市型娱乐场所是不现实的,因为地方乡镇的居民缺 乏城市市民所具有的活力。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地方的公共设施,应是具有综合 功能的,能让老人、儿童、主妇长时间逗留的场所。因此,适 合于各地方实际状况的多功能设施是必要的。公共设施不应任 意而建, 应集中作为乡镇的地标。 在保存历史遗迹的前提下, 建 筑应能反映当地特色,适合当地原生态景观,做到与环境共生。 基于这样的理念,大船渡市民文化中心项目将剧场、迪斯 科、泳池、市政厅等诸要素统合在一起,并考虑融入当地文化 要素、计划建成新的多功能复合型公共设施。 大船渡市位于日本东北地区沿太平洋的三陆海岸,是以渔 业为支柱产业的城镇,人口 4 万,是典型的里亚斯式海岸 1)。大 船渡市民文化中心是由大剧场和活动区构成的文化复合设施。 活动区包括图书馆、多功能空间、工作室、和室、茶室、演播 室等。设计之初就如何体现“地域特色”=大船渡个性”进行 了反复切磋,建筑师提取里亚斯式海岸、大海、天空等素材,完
113
作者单位:新居千秋都市建筑设计 编译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100124) 收稿日期:2010-01-10
善设计创作。 该项目试图解读地块中场地特性(Site Specific), 通过工作 坊(Workshop)2)等形式,寻找出其地方性、时代性,巧妙处理每 个不同功能的要求,以及空间处理的可能性,这是对设计师的 挑战。该建筑地下 1 层,地上 3 层。大剧场的观众席为 1100 座, 天花板的形状和墙面上的木质百叶分别在设计上象征着云朵和 海浪;座席和靠背分别象征着岩石和涟漪。为将座席做出波涛 的形象,建筑师在电脑上进行了波浪效果的模拟,通过电脑解 析,表现海的风平浪静的形态,表现出大船渡沿海的丰富表情, 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1 层餐厅最高处约 2 8 m ,上部可以看 到重叠的阶梯式混凝土墙面,其灵感来自于特殊的海岸构造。 能体味自然的空间往往让人感动,市民文化中心内部空间的塑 造就是基于这个理念。光和风通过门窗进入,同时也向外部发 散。此外,大船渡市民文化中心,力图将各种建筑照明的手法 用到极致,折线形墙壁和天花板,映射出丰富的光线; 入口大 堂由 L E D 光演绎出引人入胜的效果。 居民参与该项目的另一个亮点是:成立“共同创造大渡船 市民文化中心委员会” ;以工作坊的形式组织居民进行现场调 研、参与设计研讨会;利用模型和透视图推动交流和深化。作 为地方性公共设施,舒适性和多功能非常重要。为此,项目在 建造之前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讨论,将市民的期望融入设计之中, 以期带给市民丰富的文化环境体验。在初期阶段,设想建设一 个包括剧场和活动场所(多功能空间、 工作室、 展示廊)的综合设 施,经过几轮的工作坊讨论,重新审视和调整各功能,按照市 民的意愿增设了图书馆,将日常设施与剧场复合在一起。 地方设施应是一种振兴和创造地方文化的建筑,通过积极 探索建造当地人们真正憧憬的建筑,可以解读其地域的人和物 (当地特有的资源),培育当地居民对场所的关怀。■
注释 1) 里亚斯海岸:即海岸线的总方向与构造线走向大致直交的海岸,也称为 横向海岸。由于海水淹没与海岸直交的谷地而形成。 2) workshop:研究某种特定课题的讨论会。
建筑学报
国外建筑
FO REI GN AR CHI TE CTU RE
建筑外观 1
北
从东北侧广场鸟瞰外观全景 建设单位:户田建设 匠建设特定建筑工程 设计单位:新居千秋都市建筑设计 建筑师:新居千秋 建设地点:日本岩手县大船渡市 设计时间:2004 年 11 月~2006 年 3 月 竣工时间:2008 年 10 月 摄影:井上登 用地面积:25613.70 m 2 总建筑面积:9290.39 m 2
总平面
建筑学报
114
建筑外观 2
115
建筑学报
国外建筑
FO REI GN AR CHI TE CTU RE
二层走廊
建筑学报
116
一层走廊
演播室
1
2
10
3 4
9
3
11 12
13
5 6
7
8
1 和室 2 茶室 3 多功能厅 4 会议室 5 画廊 6 厨房 7 剧场 8 餐厅 9 事务室 10 图书馆 11 练习室 12 练习室 13 演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