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作品简介]张爱玲简介

合集下载

张爱玲

张爱玲
张爱玲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张爱玲
(1920.9.30—1995.9.8),原 名张煐,中国现代作家。 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 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 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 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 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 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张爱 玲从小就显露出天才的一面,12 岁时发表了短篇小说《不幸的 她》。1942年,张爱玲开启了写 作生涯。1943至1944年,张爱玲 创作和发表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 小说和散文,包括《沉香屑· 第一 炉香》、《茉莉香片》、《倾城 之恋》等。1955年,张爱玲赴美 国定居。1995年,张爱玲去世。
谢谢观看 THANKS
黄逸梵对西方教育甚是推崇,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求张 爱玲必须上最好的西方学校。张爱玲就读的学校,无论是 玛利亚女子学校,还是伦敦大学、香港大学,在当时都是 费用不菲的西式学校,因为母亲的这份执念,张爱玲当时 成了西式学校里最穷的学生。 在女儿发表处女作获得小小成就的时候,她欣喜若狂;但 是在女儿没有赚钱能力的时候,她又说:“我懊悔从前小 心看护你的伤寒症,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 己处处受痛苦。” 在女儿成为香港大学最穷的学生,为了省路费,暑假都不 敢回家的时候,她却住在香港最贵的浅水湾酒店,穿着婀 娜的旗袍,忙着和项八小姐为男人争风吃醋;在女儿将香 港大学800块奖学金上交给她的时候,她却转眼就将这笔巨 款输在了麻将桌上,并怀疑这笔钱是女儿和历史老师私通 获得的“劳务费”,并在女儿洗澡时闯入浴室,检查她是 不是处女。 在女儿受尽欺辱决心打算与母亲摊牌,并费尽心机地用二 两黄金与母亲一刀两断的时候,她却潸然泪下,指责女儿 说: “就算我不过是个待你好过的人,你也不必对我这 样”。

张爱玲作者简介

张爱玲作者简介

张爱玲作者简介张爱玲作者简介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

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

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与之交往。

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

9月30日,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

父亲张志(字廷众)、母黄素琼(字逸梵)。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麦根路(今泰兴路),原籍河北丰润,原名张。

1921年12月11日,唯一的弟弟张子静出生。

1922年张爱玲随父亲迁居浙江温州。

父任职金浦路铁路局英文秘书。

1924年,张爱玲开始私塾教育,母亲与姑姑张茂渊奔赴欧洲游学,张爱玲由姨奶奶看管。

1928年,父亲辞去职务,由天津搬回上海,母亲和姑姑也由英国返回上海。

张爱玲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并开始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名著。

1930年入黄氏小学插班读六年级。

张瑛改名为张爱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同年父母协议离婚,母亲与姑姑搬出宝隆花园洋房,在法租界租房住,张爱玲仍然随父亲生活。

1931年,张爱玲入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随白俄罗斯练习钢琴。

1932年,母亲去往法国,张爱玲首次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她》于圣玛利亚校刊。

1933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发表第一篇散文《迟暮》,并开始与父亲学写旧诗。

1934年父亲再婚,后母为孙宝琦之女孙用蕃,并迁回麦根路别墅。

张爱玲写《理想中的理想村》、《登红楼梦》、《后母的心》等文章,但是皆未发表。

1936年,母亲携美国男友返回上海,张爱玲在《凤藻》上发表散文《秋雨》。

张爱玲

张爱玲

《倾城之恋》带有张爱玲式的浓重的末世情 调。她从小生活在一个衰败腐朽的封建家 庭。她的父亲是典型的封建遗少,吸鸦片、 娶姨太,旧习气深重,性情极坏;她的母 亲则受西方文化熏染,毅然协议离婚,远 走英国。张爱玲经历了从繁华到萧索的贵 族文明的没落,她深切地体会到古老中国 社会的世态炎凉、生活的冷酷。在充满威 胁和诱惑的现代都市文明之中,已经被人 情的悲凉、生存的无奈与哀伤深深浸润了 心灵的张爱玲,
则充分显示了她的文学创造力。
此外,她还写过一篇名为《快乐村》的类 似乌托邦式的小说,寄托了她对未来的幻 想。1927年,7岁的张爱玲随家回到上海, 不久,母亲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画、 钢琴和英文。张爱玲对色彩、音符和文字 都极为敏感,她曾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 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 外别无生存的目标。……九岁时,我踌躇着 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 业。看了一张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 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 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
范柳原这个洋场阔少,外表是富有的、西方 的,而内在骨子里却是顽固的、中国化的, 他被文雅的有教养的没落淑女白流苏所吸 引,一面在玩着精刮的欲擒故纵、虚虚实 实的爱情游戏,一面在权衡利弊,衡量自 己所付出的是否“物有所值”,他的恋爱 内容与为了求生的白流苏不同,带有暖昧 的求欢色彩,他是借白流苏调剂自己空虚 的心灵、慰藉无所归依的精神。范柳原在 战争劫难将临时曾对白流苏说:“有一天,我 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 烧完了、
《倾城之恋》不仅是对虚假的情爱、自私的 婚姻的悲剧抒写,更是对人生的残酷与生 命的脆弱的真实展示,是对整个人类文明 充满幻灭感的末世哀歌。
3、《倾城之恋》简析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采用女性的叙述 视角,描写了两个“精刮的人”白流苏和 范柳原的婚恋故事。故事中白流苏和范柳 原两人的关系是不对等的,范柳原拥有社 会的、物质的、地位的、个人的种种优势, 而白流苏拥有的仅仅是个人的淑女的教养 和残余的青春。

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简介

返回
珍藏留影
返回
主要作品
• 散文集《流言》 散文集《流言》 • 散文小说合集《张看》 散文小说合集《张看》 • 中短篇小说集中篇小说《 之恋》 之恋》) • 长篇小说《半生缘》《赤地之恋》《小团圆》 长篇小说《半生缘》《赤地之恋》《小团圆》 》《赤地之恋》《小团圆 • 诗歌《雨》 诗歌《 • 学术著作《红楼梦魇》 学术著作《红楼梦魇》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经典语录
珍藏留影
生平简介
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 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 于上海,她是清末著名“清流派” 于上海,她是清末著名“清流派”代表张 佩伦的孙女,前清大臣李鸿章的重外孙女, 佩伦的孙女,前清大臣李鸿章的重外孙女, 出身名门闺秀。 年开始职业写作生涯。 出身名门闺秀。1942年开始职业写作生涯。 年开始职业写作生涯 40年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创作擅长心理分 年代上海著名女作家, 年代上海著名女作家 年赴香港。 年定居美国, 析。1952年赴香港。1966年定居美国,后 年赴香港 年定居美国 死于公寓。 死于公寓。 返回
返回
经典语录
• 张爱玲:在千万人中间遇见你 张爱玲: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 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 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 能轻轻地说一句: 你也在这里吗? 能轻轻地说一句:“你也在这里吗?” • 张爱玲:总有一个人在等着你 张爱玲: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 我要你知道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 不管在 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 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什么时候 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 总有这么个人。 不管在什么地方 反正你知道 总有这么个人 • 张爱玲:写小说应当是个故事 张爱玲: 写小说应当是个故事,让故事自身去说明, 写小说应当是个故事,让故事自身去说明,比拟定了主题 去编故事要好些。 去编故事要好些。

张爱玲——作品介绍

张爱玲——作品介绍

电影剧本
《未了情》 未了情》 《太太万岁》 太太万岁》 《一曲难忘》 一曲难忘》 《伊凡生命中的一天》 伊凡生命中的一天》 ……
《小团圆》 》
《小团圆》是张爱玲最为神秘的作品,从 小团圆》是张爱玲最为神秘的作品, 1970年代开始创作至去世前一直未能完成, 年代开始创作至去世前一直未能完成, 年代开始创作至去世前一直未能完成 在之前手稿也从未曝光, 在之前手稿也从未曝光,仅有好友等少数人 看过手稿。《小团圆》可以看作是张爱玲本 看过手稿。 小团圆》 人自传性的小说, 人自传性的小说,她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蓝 本,用文学的手法叙述了传奇一生。 用文学的手法叙述了传奇一生。 小团圆》是张爱玲浓缩一生心血的巅峰之作, 《小团圆》是张爱玲浓缩一生心血的巅峰之作, 以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 以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刻画出她最深知的人生素材 。
小说
• • • • • • • • 《不幸的她》《牛》《霸王别姬》 不幸的她》《牛》《霸王别姬》 》《 霸王别姬 茉莉香片》《心经》《倾城之恋》 》《心经》《倾城之恋 《茉莉香片》《心经》《倾城之恋》 琉璃瓦》《金锁记》《连环套》 》《金锁记》《连环套 《琉璃瓦》《金锁记》《连环套》 年青的时候》《花凋》 》《花凋 红玫瑰与白玫瑰》 《年青的时候》《花凋》 《红玫瑰与白玫瑰》 》《创世纪》《多少恨》《小艾 创世纪》《多少恨》《小艾》 《等》《创世纪》《多少恨》《小艾》 秧歌》《怨女》《相见欢》 》《怨女》《相见欢 《秧歌》《怨女》《相见欢》 浮花浪蕊》《小团圆》 》《小团圆 《浮花浪蕊》《小团圆》 …………
张爱玲——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张爱玲
1.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因为懂得 2.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倾城之恋》 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 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 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倾城之恋》 3.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的出藉口。 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 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 不要做的事情总找的出藉口。 4.一个知己就好象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 一个知己就好象一面镜子, 一个知己就好象一面镜子 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 5.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加深,但还是值得的。 书是最好的朋友。 书是最好的朋友 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加深,但还是值得的。 6.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公寓生活记趣》 长的是磨难, 长的是磨难 短的是人生。 《公寓生活记趣》 7.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更衣记》 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 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 《更衣记》 8.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天才梦》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爬满了虱子。 《天才梦》

张爱玲

张爱玲

散文
• 在张爱玲的散文里,她成功地将感性与理性,具体的当下的人生体验与深刻 的哲理思考融于一体。 一方面,她的散文讲究世俗情趣,实实在在而又心 怀憧憬地透视现实人生,谈自己的经历,所见所闻,如童年生活、都市生活、 男女饮食、 生活起居等等,但张爱玲并不过多地迷醉在生活的浅表层面, 而是对生活做更深一层的挖掘,对上述的生活现象、文化现象进行细致的感 悟、思考,进而阐释自己对人生的深刻见解,从而使她的散文在情趣之中又 带上了理性思辨色彩。 • 事实上,张爱玲如此不厌其烦地描写人间生活的琐琐碎碎的人生体验,点点 滴滴的人间快乐,正是因为这一 切具体的物质生活才是“ 安稳的人 生” 的 本质,它使生活显得更为真实。 张爱玲清醒地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因而她 把世俗的生活写得情趣盎然。剖析战乱中的人性是张爱玲散文的又一个重要 内容
艺术特点
• 张爱玲的小说大多具有鲜亮的视觉效果,因为她善于把传统的文学意象融入 现代意识,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化,显得既真实又富有诗意。譬如她 喜用月亮、镜子、鼻烟壶之类带有浓重怀旧情感的意象来渲染意境和氛围, 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让读者领略诗意的享受。 •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她使用的语言都带有我国传统文学作品的印记。张爱玲 小说的语言很空灵,也很贴近自然,让读者读起来很舒服。其次,张爱玲很 擅长使用白描写意的手法,简洁的几个词语、几句话就描写出对象的神韵。 她的小说作品的语言绝不拖沓冗长, 很多字词都是经过她精心推敲的
创作主题
• “爱”是张爱玲小说的永恒主题,可拆分为爱与妇人性、爱与物欲、爱与救赎 三部分。 • (一)爱与妇人性 • 张爱玲的小说大多以女性为主人公,演绎其在男女之爱中的情感困境和个体迷 失。 • (二)爱与物欲 • 小说中,张爱玲有意将爱情与物质设为对立的两极,将主人公推入一个两难的 境地,爱情与物质永远不能两全,时时需要痛苦的取舍 • (三)爱与救赎 • 救赎的爱则更多地带有一种“原罪” 的色彩。因其为“原罪”,又体现为一种 无法救赎的幻灭与虚无。在张爱玲的笔下,这一形式的爱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一 种宿命色彩

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的简介

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的简介

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的简介1、张爱玲最经典的作品就是《倾城之恋》了,张爱玲以独特的韵味和情致讲述了一对痴男怨女纠缠不清的爱情故事。

2、《倾城之恋》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张爱玲创作的著名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和经典代表作。

《倾城之恋》讲述了一对现实中的庸俗男女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上演的一幕倾城之恋,叙述了一个动听而又近人情的爱情故事。

此部作品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文学著作之一,奠定了张爱玲在中国文坛上的重要地位。

3、《倾城之恋》的爱情故事发生在香港。

女主角白流苏原是上海的白家小姐,在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后,身无分文的她备受亲戚们的冷嘲热讽。

在她失望之余,从此变得冷漠,看尽世态炎凉。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男主人公范柳原——一个多金潇洒的单身汉结识,于是孤注一掷,远赴香港,追求范柳原的爱与婚姻。

他们两个情场高手在浅水湾饭店斗智斗勇,最终白流苏服输了。

但在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时,范柳原打消了离开的念头,回来保护白流苏。

在生死攸关时,两人于“一刹那”间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最后终于结婚了。

但是婚姻并不能改变范柳原之前的生活习惯与作风,白流苏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4、《倾城之恋》的作者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最重要的作家,也是五四以来最优秀的作家。

张爱玲原名张瑛,于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

张爱玲家世显赫,童年时光却是黑暗的。

她的生母流浪欧洲,她和弟弟是在后娘的监管下长大的,所以导致她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悲观与势利。

张爱玲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等,而她的经典代表作有《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和《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等。

1995年09月08日,张爱玲于洛杉矶加州逝世,享年75岁。

5、《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为倾心的作品之一,张爱玲以独特的韵味和情致讲述了一对痴男怨女纠缠不清的爱情故事。

著名作家王安忆说:“她有足够的.情感能力去抵达深刻,可她没有勇敢承受这种能力所获得的结果,这结果太沉重,她是很知道这分量的。

张爱玲作品有哪些

张爱玲作品有哪些

张爱玲作品有哪些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

张爱玲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张爱玲作品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张爱玲作品,希望对你有用!张爱玲简介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

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

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与之交往。

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

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张爱玲作品小说著作:《不幸的她》、《霸王别姬》、《茉莉香片》、《心经》、《倾城之恋》、《金锁记》、《琉璃瓦》、《花凋》、《红玫瑰与白玫瑰》、《鸿鸾禧》、《创世纪》、《郁金香》、《惘然记》、《五四遗事》、《半生缘》、《色,戒》、《小团圆》、《雷峰塔》等。

散文著作:《迟暮》、《秋雨》、《天才梦》、《到底是上海人》、《道路以目》、《烬余录》、《谈女人》、《造人》、《打人》、《私语》、《谈跳舞》、《双声》、《谈看书》、《草炉饼》等。

电影剧本:《太太万岁》、《不了情》、《哀乐中年》、《伊凡生命中的一天》、《情场如战场》、《人财两得》、《桃花运》、《六月新娘》、《红楼梦》、《南北一家亲》、《小儿女》、《一曲难忘》、《南北喜相逢》、《魂归离恨天》。

学术论著:《红楼梦魇》,台湾皇冠出版社,1977年。

《〈海上花列传〉评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1981年。

译文作品:《爱默森选集》,皇冠,1992年《海上花列传》(汉译英)。

《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与人合译,英译汉)。

《老人与海》1987年(英译汉),台湾英文杂志社有限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张爱玲作品的文学特点作品中蕴藏着悲凉情怀张爱玲的小说,无论结局是好是坏都给人以一种悲凉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爱玲作品简介]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简介篇1:张爱玲简介及著作
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的作品主题多描写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她自称“我甚至只是写男女之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肆的。


简介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瑛,原籍河北省丰润县欢喜庄乡大齐家坨村,张姓该村大户,张家至今人丁兴旺。

1920年(一说为1921年)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

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

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

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主要作品
小说
《不幸的她》上海圣玛利女校年刊《凤藻》总第十二期,1932年,为作者处女作(华东师大陈子善考证)。

《牛》,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创刊号,1936年。

《霸王别姬》,《国光》第九期,1937年。

《沉香屑第一炉香》,上海《紫罗兰》杂志,1943年5月,收入《传奇》。

《沉香屑第二炉香》,《紫罗兰》,1943年6月,收入《传奇》。

《茉莉香片》,上海《杂志》月刊第11卷4期,1943年7月,收入《传奇》。

《心经》,上海《万象》月刊第2—3期,1943年8月,收入《传奇》。

《倾城之恋》,《杂志》第11卷6—7期,1943年9—10月,收入《传
奇》。

《琉璃瓦》,《万象》第5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金锁记》,《杂志》第12卷2期,1943年11—12月,收入《传奇》。

《封锁》,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连环套》,《万象》7—10期,1944年1—6月,收入《张看》。

《年青的时候》,《杂志》第12卷5期,1944年2月,收入《传奇》。

《花凋》,《杂志》第12卷6期,1944年3月,收入《传奇》。

《红玫瑰与白玫瑰》,《杂志》第13卷2—4期,1944年5—7月,收入《传奇》。

《殷宝滟送花楼会》,《杂志》第14卷2期,1944年11月,收入《惘然记》。

《等》,《杂志》第14卷3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

《桂花蒸阿小悲秋》,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

《留情》,《杂志》第14卷5期,1945年2月,收入《传奇》。

《创世纪》,《杂志》第14卷6期,第15卷1、3期,1945年3—6月,收入《张看》。

《鸿鸾禧》,上海《新东方》第9卷第6期。

1944年6月。

《多少恨》,上海《大家》月刊第2—3期,1947年5—6月,收入《惘然记》,台湾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小艾》,上海《亦报》,1950年连载,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7月。

《十八春》,上海《亦报》连载,1951年出单行本。

《秧歌》,香港《今日世界》月刊,1954年。

《赤地之恋》,香港《今日世界》,1954年。

《五四遗事》,台北《文学》杂志,1957年,收入《惘然记》。

《怨女》,香港《星岛晚报》连载,1966年,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1968年。

《半生缘》,1968年,先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后改名为《惘然记》,
收入《惘然记》。

《相见欢》,收入《惘然记》。

《色·戒》,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1979年,收入《惘然记》。

《浮花浪蕊》,收入《惘然记》,1983年。

(以上三篇约作于1950年,发表时间晚。

)
张爱玲简介篇2:张爱玲小说传奇
对于张爱玲生平的记载也罢,对她作品的评价也罢,这本书的目标,并不想只停留在描述的层面,而是想作出某种诠释。

内容简介/《张爱玲传奇》
张爱玲的影响历经半个世纪而不衰。

她的生平本身到底潜隐着怎样的魅力,以及她的作品到底写出了怎样的情愫,才如此扣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中国人的心
张爱玲身上辉映着三个朝代的影子。

她的家族背景使她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产生奇妙的联系,而她自己的身世,却与民国年代的战乱,社会主义时代部分知识分子的自我放逐密不可分。

至于她的作品,无论题材怎样变化,生活怎样变化,主题永远是“荒凉”,一种深入骨髓的乱世的“荒凉”。

当然,还有她那种女性化的世俗取向,那种对于政治的漠然,都可能深深打动了饱受政治动乱之苦的中国人。

张爱玲让中国人重新发现了日常生活的诗意色彩——人必须在日常的生活中,才能抓住一点永恒。

张爱玲并不是一个能够担当“伟大”两字的作家,关于她的人及她的文,也有许多争论。

在这本书中,我希望自己采取的只是人性的立场和学术的态度,尽可能将张爱玲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立体地呈现她的生平与她的创作所包含的意义。

对于张爱玲生平的记载也罢,对她作品的评价也罢,这本书的目标,并不想只停留在描述的层面,而是想作出某种诠释。

也许会有不少偏颇,却全然是发自心底的感悟。

后记/《张爱玲传奇》
张爱玲在世时,即有不少的关于张爱玲的著作、文章,在她去世后,更是
掀起一股热潮,谈论张爱玲的文字一时有铺天盖地之势。

这给这本书的写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使我能够对众多的资料、观点进行对比、探索,从而得出更适合的论点。

但也给本书的写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如此喧哗的声音中,如何发出真正属于我自己的声音,而不是简单的重复。

要做到此点,相当困难。

不过,我已经尽了我的能力,将我所见的材料加以综合、分析,并尽量融入自己的看法。

希望读者读了这本书后,对张爱玲其人其文有个总体的印象,并且会对其人其文所潜隐着的“问题”作出思考。

张爱玲的一生是传奇。

张爱玲的魅惑如流言。

她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家族的纷繁变迁留给她的是满目苍凉;她是胡兰成有名无实婚恋中的一支插曲,个中有多少恨又仍有多少不了情《金锁记》中的金锁今天还在困惑着人们,《倾城之恋》的缠绵透彻依旧剪不断理还乱。

漫漫半世纪,张爱玲仍是诱惑人们释读却难解的谜。

总之,这本书在鉴赏性与思辨性之间企图作到某种融合。

是否成功,期待着读者朋友的批评。

张爱玲——一生的传奇
张爱玲,不只是上海滩的传奇,而且是文学史的传奇。

这位自嘲有个恶俗不堪的名字的文学才女,不管现在或是将来,她都会是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分。

张爱玲是名门之后,她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也许是由于对家族的纷繁变迁的不满,她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

这是对张爱玲性格的突出体现。

她的魅惑如流言,她的一生是传奇——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也并不快乐,父母离婚,再加上与胡兰成一段不幸的婚姻。

1995年,张爱玲于洛杉叽去世,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

恰逢中秋节。

看过许多她的散文,介绍中照片上的她显得如此冷傲,但谁也不会知道,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

因此,有人说她的性格聚集了一大堆矛盾。

而我,却偏爱她的这种性格。

张不是那种哭哭啼啼的小女人,她从不迎合别人,也不要别人迎合她。

关于她的作品,主要是从女人内含的悲剧性质去说明,文字一寸一寸都是
女性的感觉。

她了解女性的全部弱点,因此使她的作品也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

小说《金锁记》作为张爱玲的经典之作,是让我们感受她的作品语言圆通滑润婉转有韵的一个范本。

张爱玲可说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作家,她使用文字的能力鲜少有人能出其右。

她不仅有着美妙的文字,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有的故事索然无味,有的却让人读得兴趣盎然!
也怪不得有人会说,文坛寂寞得恐怖——只出一名这样的女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