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4章 实验五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知能优化演练 大纲人教版
高考物理总复习4第2讲平抛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高考物理总复习4第2讲平抛运动教案新人教版第2讲平抛运动一、平抛运动1.平抛运动的条件(1)只受重力作用。
(2)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
2.平抛运动的性质: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二、平抛运动的规律1.速度关系2.位移关系三、斜抛运动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向上或斜向下方向抛出,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斜抛运动。
2.斜抛运动的性质斜抛运动是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3.处理方法斜抛运动可以看成是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加速度也时刻变化。
(×)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3.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4.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越大,水平位移越大。
(×)5.平抛运动的时间由下落高度决定。
(√)1.(对平抛运动的理解)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每秒的速度增量总是( )A.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大小不等,方向不同C.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D.大小不等,方向相同解析因为平抛运动的运动形式为匀变速曲线运动,其加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即速度的变化率也恒定不变,再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合外力为重力,合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故每秒速度的增量大小恒定不变,方向沿竖直方向,A项正确。
答案 A2.(对斜抛运动的理解)做斜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 )A.速度为零,加速度向下B .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C .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和竖直向下的加速度D .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和加速度解析 斜上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因物体只受重力,且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不变,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也不变,所以只有C 项正确。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4章第二节 平抛物体的运动知能优化演练 大纲人教版

平抛物体的运动1.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B .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C .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 .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解析:选C.从飞机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地面上看,因物体释放时已具有与飞机相同的水平速度,所以做平抛运动,即C 正确.2.一个人水平抛出一小球,球离手时的初速度为v 0,落地时的速度是v t ,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下列哪个图象正确表示了速度矢量变化的过程( )图4-2-12解析:选B.平抛运动任一时刻的水平分速度v x 都等于v 0,故B 对. 3.图4-2-13(2011年江苏镇江高三质量检测)在一次体育活动中,两位同学一前一后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个位置沿水平方向分别抛出两个小球A 和B ,两个小球的运动轨迹如图4-2-13所示,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两小球在空中发生碰撞,则必须( )A .先抛出A 球再抛出B 球B .同时抛出两球C .A 球抛出速度大于B 球抛出速度D .使两球质量相等解析:选BC.两小球均做平抛运动,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两小球在空中发生碰撞时,两小球在空中下落的高度一定相等,由h =12gt 2得,两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即必须同时抛出两球,与两球质量无关,A 错误,B 正确,D 错误;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A 球的水平位移要大于B 球的水平位移,两球才能发生碰撞,由x =vt 得,A 球抛出速度要大于B 球抛出速度,C 正确.4.图4-2-14(2011年泰州市模拟考试)如图4-2-14所示,小球以速度v 0水平抛出,经过时间t 下落的高度为h ,正好垂直撞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将要撞击斜面时的速度大小为( )A.v 0cos θB.v 0sin θ C .v 0+gt D.v 20+2gh解析:选BD.如图所示,v =v 0sin θ,根据运动的独立性,v 21=2gh ,v =v 21+v 20=v 20+2gh . 5.(2009年高考广东卷)为了清理堵塞河道的冰凌,空军实施投弹爆破.飞机在河道上空高H 处以速度v 0水平匀速飞行,投掷下炸弹并击中目标.求炸弹刚脱离飞机到击中目标所飞行的水平距离及击中目标时的速度大小.(不计空气阻力)解析:炸弹脱离飞机后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x =v 0t在竖直方向上:H =12gt 2 v y =gt 联立可解得:x =v 02H gv =v 20+v 2y =v 20+2gH .答案:v 02H gv 20+2gH。
高中物理2 5.4《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章曲线运动5.4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知道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2. 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加强感官印象,加深对平抛运动特点的理解。
3. 能够设计实验得到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能够对平抛运动轨迹进行研究得到结论。
4. 能够通过对平抛运动轨迹的研究计算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
(二) 过程与方法5. 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探究,掌握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方法。
6. 通过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平抛运动的规律,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 通过实验探究教学,并进行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以此渗透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精神的美德教育。
8. 通过自己的设计和操作得出结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教学重点1. 如何设计实验。
2. 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3. 通过实验处理结果加深对平抛运动的理解★教学难点1. 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中的困难。
★教学过程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理论研究了解到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就是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通过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
一、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师:首先我们先来研究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理论分析知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是匀速直线运动。
那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这个结论。
学生思考讨论,5分钟后,请各组派一个代表发言。
大家共同讨论。
师:综合大家的思想,为了验证这个结论,实验设计的方向是能够观察到初速度为0v 的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与速度为0v 的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情况相同。
为此我们取两个物体,一个物体A 以某一0v 速度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物体B 以同样速度0v 为初速度做平抛运动,根据理论,结果应该是AB 两物体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不变,如果两物体出发点的水平坐标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AB 两物体始终处于同一竖直方向,即水平位置始终相同。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4章6实验:研究平抛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安徽专用)

D.让钢球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 调节木板高度,使得钢球正好击中c点,记下 此时木板与桌面的高度差h3=h+30.00(cm).
则该同学由上述测量结果即可粗测出钢球 的平抛初速度大小v0=2.0 m/s,钢球击中b 点时其竖直分速度大小为vby=1.5 m/s.已知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10m/s2,空气阻力 不计.
0.40 m/s=2.0m/s 0.20
设从抛出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为t, 则 t vBy = 2.0 s=0.20s
g 10 从抛出点运动到A点所用时间为
t1=t-T=(0.20-0.10)s=0.10s
在t1时间内小球的水平位移为
xA=v0t1=1.0×0.10m=0.10m=10cm
竖直位移
yA
=
1 2
gt12
=
1 2
10
(0.10)2m=0.050m=5cm
由题中所建立的坐标系得出抛出点坐标为(-10cm,-
5cm)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研究平 抛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4-6-3.在水平桌 面上放置一个斜面,让钢球从斜面上由静 止滚下,钢球滚过桌边后便做平抛运动. 在钢球抛出后经过的地方放置一块水平木 板,木板由支架固定成水平,木板所在高 度可通过竖直标尺读出,木板可以上下自 由调节.在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该同学在 完成装置安装后进行了如下步骤的实验:
x=0.52m,当cosθ=0时,x2=2m2,即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θ= 时,πx=
2
m,2小球在最低点的速度
v
2gL,h
L
1 2
gt 2所,以
x
2gL
2h L,
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4章实验5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学案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教材原型实验1.(2022·广东佛山)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
(1)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斜槽M的末端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A.保证小球飞出时,速度既不太大,也不太小B.保证小球飞出时,初速度水平C.保证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都相等D.保证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2)实验中,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小球的平抛运动轨迹,下列操作,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
A.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B.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C.记录小球位置用的倾斜挡板N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D.小球运动时不应与背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E.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位置点连成折线[解析](1)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很关键的地方是要保证小球能够水平飞出,只有水平飞出时小球才做平抛运动,故选B。
(2)为了保证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同,则每次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故A错误,B正确;只要描出小球的位置即可,因此挡板下降的距离不必是等距的,故C错误;实验要求小球滚下时不能碰到木板平面,避免因摩擦而使运动轨迹改变,最后轨迹应连成平滑的曲线,故D正确,E错误。
[答案] (1)B (2)BD2.(2021·全国乙卷)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实验时该同学使用频闪仪和照相机对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进行拍摄,频闪仪每隔0.05 s 发出一次闪光,某次拍摄后得到的照片如图(b)所示(图中未包括小球刚离开轨道的影像)。
图中的背景是放在竖直平面内的带有方格的纸板,纸板与小球轨迹所在平面平行,其上每个方格的边长为5 cm 。
该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小球影像的高度差已经在图(b)中标出。
(a)(b)完成下列填空:(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1)小球运动到图(b)中位置A 时,其速度的水平分量大小为________m/s ,竖直分量大小为________m/s ;(2)根据图(b)中数据可得,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m/s 2。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五章曲线运动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4)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每节课后,我都会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我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次平抛运动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和改进措施。
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时,我提出的问题有点过于简单,学生一下就回答出来了,没有引起学生的思考。下次我打算提出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然后,在学生小组讨论部分,我发现有些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而有些小组却没有什么声音。我觉得我应该更加关注那些讨论不热烈的小组,帮助他们找到讨论的方向。下次我打算在讨论前,先给学生一些讨论的话题和问题,让他们有目标地进行讨论。
在课堂展示与点评部分,我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有些紧张,不敢大声说话。我觉得我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更有信心地进行表达。下次我打算在展示前,先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练习,让他们提前适应表达的氛围。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抛运动的理解和掌握。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四个方面。
1. 物理观念: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平抛运动观念,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物理观念。
2.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比法、归纳法等,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5)作业交流: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交流和分享,评价他们的交流能力和知识分享能力,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4)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包括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的执行、数据的收集等,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5课时 实验五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课件 人教大纲版

答案:(1)斜轨末段水平、A板水平、插槽P0P0′垂直斜轨并在斜轨末端正下方 使小球每次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都相同(xiānɡ tónɡ) (2)使记录纸上每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等于小球在水平方向实际运动的距离 (3)见解析图
点击此处进入 作业(zuòyè)手册
第十八页,共18页。
第十五页,共18页。
(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________.每次让小球从同一(tóngyī) 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______________. (2)每次将B板向内侧平移距离d,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4-5-5中绘出小球做平抛运是平抛起点,且竖直方向前面还
有一段位移一定为h1=0.20 m,由 得:t=
=0.20(s),
所以由P1运动到P2的时间也为0.2 s,平抛初速度v0=
=3.0(m/s).
第十三页,共18页。
(3)E1=mgh,E2=
,则小球从开始下滑到抛出的过程中机械能的相对
(xiāngduì)
第十六页,共18页。
解析:(1)要保证小球(xiǎo qiú)平抛运动,斜槽末端必须水平,每次让小球(xiǎo qiú) 从同一位 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保证小球(xiǎo qiú)离开斜槽末端的速度相同. (2)由于槽间距离均为d,小球(xiǎo qiú)相邻两次打到纸板上时运动的水平距离为d, 每次将B板向槽内侧平移距离d,是为了保证打到B板上相邻两点的水平距离 也为d. (3)如右图所示.
并计算其平均值.
第六页,共18页。
1.实验中必须保持斜槽末端水平. 2.要用重锤线检查木板、坐标纸上的竖线是否竖直. 3.小球必须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开始自由滚下. 4.实验时,眼睛应平视运动小球,并较准确地确定通过的位置. 5.要用平滑(pínghuá)曲线画出轨迹,舍弃个别偏差较大的点. 6.在轨迹上选点时,不要离抛出点过近,并且使所选取的点之间适当远离.
教案实验: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人教版

教案实验: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抛运动的概念,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抛运动的概念及特点2. 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及操作步骤3. 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4. 实验结果分析5. 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概念、特点及规律。
2.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平抛运动的特点。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抛运动的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探讨平抛运动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平抛运动的概念及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平抛运动。
3. 介绍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及操作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4. 分组进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5. 收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平抛运动的规律。
7.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绘制实验数据图表,分析平抛运动的特点。
3. 思考题:探讨影响平抛运动轨迹的因素。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2.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能力。
3. 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及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理解程度。
4. 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八、教学资源1. 实验设备:抛物线轨道、小球、计时器、测量尺等。
2. 教学课件:平抛运动的概念、特点、实验步骤等。
3. 参考资料:有关平抛运动的研究成果、案例分析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平抛运动的概念及特点,介绍实验装置及操作步骤。
2. 第二课时: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平抛运动的规律。
4. 第四课时:批改课后作业,讲解重点难点,进行课堂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1.在本实验中,如果小球每次从斜槽滚下的初始位置不同,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不同
B.小球每次做不同的抛物线运动
C.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均不同
D.小球通过相同的水平位移所用时间均不同
答案:C
2.下列哪些因素会使该实验的误差增大( )
A.小球与斜槽间有摩擦
B.安装斜槽时其末端切线不水平
C.建立坐标系时,x轴、y轴正交,但y轴不够竖直
D.根据曲线计算平抛运动初速度时,在曲线上取作计算的点离原点O较远
解析:选BC.只要小球是从同一位置滚下,即使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由于每次小球滚下时摩擦的情况是相同的,所以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也是相同的.斜槽末端不水平,小球的运动就不是平抛运动.y轴必须竖直,不然在y轴方向的运动就不是自由落体运动.取的点离原点远一些,计算更准确一些.
3.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__________.
A.游标卡尺B.秒表
C.坐标纸D.天平
E.弹簧测力计F.重垂线
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D.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E.为了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应该用一条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解析:实验中需确定竖直方向,故选重垂线,而准确确定平抛小球的竖直位移和水平位移需选用坐标纸.为确定平抛抛出点,应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直径,斜槽末端上方小球半径处即为抛出点.故还需A、C、F.
为保证小球每次做平抛运动初速度相同,故A正确;而轨道是否光滑只影响平抛初速度大小,不影响每次平抛初速度都相同,故B错误;轨道末端只有水平才能使抛体运动时初速度方向水平,故C错误;记录的点多一些,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而得到运动轨迹时误差就小一些,故D正确,E错.综上可知选A、D.
答案:ACF AD
4.
图4-5-4
如图4-5-4所示为研究小球的平抛运动时拍摄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其背景是边长为5 cm的小方格,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由图可知: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经历的时间__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从B点运动到C点经历的时间;照相机的闪
光频率为________Hz ;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 m/s.
解析:由于由A →B 和由B →C 水平方向位移相同,故由A →B 和由B →C 的时间相同为Δt ,
在竖直方向:h BC -h AB =g Δt 2,代入数据解得:Δt =0.1 s .f =1
Δt =10 Hz.v 0=5×5×10-20.1
m/s =2.5 m/s.
答案:等于 10 2.5
5.
图4-5-5
(2011年石家庄模拟)某同学在做平抛运动实验时得出如图4-5-5所示的小球运动轨迹,a 、b 、c 三点的位置在运动轨迹上已标出.则:(g 取10 m/s 2)
(1)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
__________ m/s.
(2)小球开始做平抛运动的位置坐标为x =__________ cm ,y =__________ cm.
(3)小球运动到b 点的速度为__________ m/s.
答案:(1)2 (2)-10 -1.25 (3)2.5
6.
图4-5-6
试根据平抛运动的原理设计测量弹射器弹丸出射初速度的实验方法.提供实验器材:弹射器(含弹丸,如图4-5-6所示)、铁架台(带夹具)、米尺.
(1)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示意图.
(2)在安装弹射器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需要测
量的量(并在示意图中用字母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弹射器每次射出的弹丸初速度不可能完全相等,在实验中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计算公式:____________.
解析:(1)如图所示
(2)弹射器必须水平.
(3)AB 高h 与BC 长s (A 是弹射器开口端的端点,B 点最好是用重垂线找到.)
(4)C 处铺一张白纸,上面铺一张复写纸,将几次弹射的落点用一个最小的圆圈圈上,找出圆心,圆心即为平均落点C ,或多测几次,取其平均值.
(5)v 0=s
2h g
.
答案:见解析
7.(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某同学利用如图4-5-7甲所示装置做“研究物体的平抛运动”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小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但不慎将画有轨迹图线的坐标纸丢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乙所示.图乙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代表0.10 m,P1、P2和P3是轨迹图线上的3个点,P1和P2、P2和P3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完成下列填空:(重力加速度取9.8 m/s2)
(1)设P1、P2和P3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和x3,纵坐标分别为y1、y2和y3,从图乙中可读出|y1-y2|=________m,|y1-y3|=________m,|x1-x2|=________m(保留两位小数).
(2)若已测知抛出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利用(1)中读取的数据,求出小球从P1运动到P2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s,小球抛出后的水平速度为________m/s(均可用根号表示).
图4-5-7
解析:(1)|y1-y2|=6.1×0.10 m=0.61 m
|y1-y3|=16.1×0.10 m=1.61 m
|x1-x2|=6.0×0.10 m=0.60 m.
(2)Δy=|y1-y3|-|y1-y2|-|y1-y2|=(1.61-0.61-0.61) m=0.39 m,由Δy=gt2
得t=Δy
g
=
0.39
10
s≈0.20 s,水平速度v x=
|x1-x2|
t
=
0.60
0.20
m/s=3.0 m/s.
答案:(1)0.61(或填“0.60”) 1.61(填“1.60”或“1.62”)0.60 (2)0.20(在0.039~0.041范围内均可)
3.0(在0.60
0.041
~
0.60
0.039
范围内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