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

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疑点: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番茄pH进行了解。

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

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

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导学生取几次的平均值。

重点和难点:测试方法。

活动方式:学生主持;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①分组准备: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头发)。

②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

③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西红柿、牛奶、鸡蛋、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水、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师:再请同学们看61页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溶液的pH<7显酸性,ph>7显碱性,pH=7显中性。

生2: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反思: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

但主持人和同学们是处于同一知识平台,随时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在课前要帮助主持人理好提纲。

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相关推荐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 1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点滴板、滴管;花。

2.学生准备:每小组自制2~3种指示剂。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酚酞试液、[教学程序][提问]成红色探究实验:稀盐酸、稀硫酸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的反应。

[小结过渡]: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了些共性的。

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探究实验:氯化钠导电性实验。

[提问]: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回忆物理中学习的导电的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

FLASH动画展示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过程,解释电离的概念,介绍电离方程式。

[结论]: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探究实验: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导电性。

结论: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导电。

[分析]: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导电?[归纳]: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存在着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了相似性。

不仅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H+,还有其它的一些物质也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物质──酸。

[小结]:)探究思路──通过实验发现一些物质具有共性,试图去解释具有共性的.原因,通过对导电性的探究,发现存在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归纳出酸的概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酸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酸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1.提问: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听说过酸吗?能举个例子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回顾已知的酸的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生活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酸现象,如柠檬汁、醋、酸奶等,让学生认识到酸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3.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了解酸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4.通过学习酸的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服务人类的情感。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实践作业:
(1)在家中尝试进行简单的酸碱中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收集生活中与酸相关的物品或现象,如柠檬、醋、酸奶等,分析它们的酸性质,并与同学进行分享。
3.思考作业:
(1)思考酸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举例说明酸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酸对环境的污染。
(2)探讨酸的性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分析其对人类社会的利与弊。
2.新课学习:
(1)学习酸的分类、定义和组成。
(2)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掌握酸的一般反应规律。
(3)学习常见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实验观察酸碱指示剂的变化,理解酸碱中和反应。
3.实践与应用:
(1)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酸相关的现象。
(2)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酸的性质和应用。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共4课时)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共4课时)
-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评价。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任务,如实验报告、口头报告、小组讨论表现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现象,如柠檬汁的酸味、洗涤剂的碱性等,引发学生对酸碱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注重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强化实验操作:针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较强的特点,增加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酸碱性质和中和反应。
3.突破难点:针对学生对酸碱理论及中和反应的理解困难,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4.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酸碱性质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遵循实验操作规范,尊重实验事实,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观看与酸碱相关的视频资源,了解酸碱在科技发展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常见酸和碱的识别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引导学生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常见酸和碱的识别。

2. 教学难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酸碱中和反应。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和碱的性质。

2.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3. 教案、PPT、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酸和碱的概念。

2. 理论讲解:讲解酸和碱的定义、性质和特点,介绍常见酸和碱的分类。

3. 实验演示: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学生实验操作:分组进行酸碱中和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酸碱应用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盐和水的反应。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酸和碱概念的理解,以及对酸碱性质的掌握。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以及对酸碱应用案例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酸碱滴定:介绍酸碱滴定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酸碱滴定确定溶液的酸碱度。

2. 酸碱中和反应在工业中的应用:探讨酸碱中和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废水处理、化肥生产等。

《常见的酸和碱》优秀教学设计

《常见的酸和碱》优秀教学设计
(5)酸+某些盐=新盐+新
知识结构纲要化
教学内容与时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正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以一个花瓶插花导出课题:一天小丽放学回到家看到妈妈在花瓶上插花,连忙放下书包帮忙。妈妈为了考考她,对装饰花瓶提了个小小的要求。你猜她会如何装饰这个特殊的花瓶吗?
二、问题引导,讨论问题(10分钟)
同学们选择花瓶内的元素组成化合物,写在对应物质种类的上方。
讨论回答
老师展示课件,学生回答并对照
通览教材回答
思考、交流、回答
老师展示课件,学生回答并对照
通览教材回修正
碱溶液都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什么?
综合练习(一)和(二):喜洋洋与灰太狼
根据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
本课小结:
1、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常见酸、碱的性质。
通览教材回答
观看投影
思考与交流
回答问题
思考、总结、回答并板演
观看投影
思考与交流
回答问题
学生抢答:大显身手
思考
总结与整理
回顾
教学反思
4.增进对应用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解,提高应用问题探究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
恰当
具体
可测
媒体运用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来探究、展示、分析、应用创造条件,从而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整合点准确恰当
教学思路
本节课重点教给学生几个学习方法:
1.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习法,根据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可以归纳出一般酸和碱具有的性质。
课题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精选2篇)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点滴板、滴管;盛开的盆花。

2.学生准备从家中带来的花瓣、紫卷心菜、紫萝卜皮、胡萝卜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今天早餐你吃水果了吗?你是否还尝过其他有点酸或很酸的食物?在这些食物中都包含着一种物质──酸。

上次洗头时,你用了什么洗发水?使用时有什么感受?如果用了,那么,你可能用到了另外一种物质──碱。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含有酸和碱的物质,甚至连我们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酸和碱的化学反应。

那么,酸和碱有哪些用处?它们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在这一节,你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讨论、交流。

有酸味的物质:苹果、橘子……使用时会感觉到滑腻感。

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老师的思路。

由生活问题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

问题引导:展示:分别盛有白醋、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思考:如何将这两份液体区分开?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后思考并讨论交流:1.用闻味的方法,若有酸味的则为食醋。

2.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若溶液变浑浊则为澄清石灰水,反之则为食醋。

3.……通过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

展示:分别盛有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

思考:那么,如果将食醋换成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呢?或者说,如何区别酸和碱呢?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思考讨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出下面的探究内容。

《常见的酸和碱》公开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公开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 教学难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讲解、讨论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 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节:酸和碱的概念(1)介绍酸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介绍碱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 第二节:酸的性质(1)酸的物理性质。

(2)酸的化学性质:与金属反应、与碱反应、与盐反应。

3. 第三节:碱的性质(1)碱的物理性质。

(2)碱的化学性质:与酸反应、与盐反应。

4.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2)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3)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5. 第五节: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2)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和应用。

六、第六节:酸碱中和滴定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 学会使用滴定管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滴定终点的判断和滴定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讲解、学生操作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滴定管、滴定瓶、指示剂等。

2. 试剂:标准酸溶液、标准碱溶液、指示剂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 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准备、滴定、观察终点、计算。

3. 滴定数据的处理:计算滴定结果和误差分析。

七、第七节: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酸碱中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题第一课时是酸碱指示剂的教学,首先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的知识点为起点,导引出酸碱指示剂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用普通花草自制指示剂的实验,并利用学生对化学指示剂变色的神秘感,激起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化学现象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石蕊、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并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制酸碱指示剂及用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逐步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四、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从实践上升到思维,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指示剂变色原理。

五、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

六、仪器药品
老师准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食醋、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酒精、试管、研钵、烧杯等。

学生准备:牡丹花、月季花、菜花等。

七、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一、酸碱指示剂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

如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

2、变色规律
石蕊试液遇到酸溶液变红色,遇到碱溶液变蓝色;
酚酞试液遇到碱溶液变红色,遇到酸溶液不变。

3、用酸碱指示剂可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