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瘤菌的作用

合集下载

根瘤菌对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调控研究

根瘤菌对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调控研究

根瘤菌对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调控研究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在根际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调控和影响作用。

其中,根瘤菌作为一类重要的植物共生菌根微生物,被广泛研究其对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调控。

本文将深入探讨根瘤菌与植物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探索根瘤菌对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调控研究。

根瘤菌是一类能够与植物根部形成共生根瘤的微生物。

它们通过与植物根部结合,形成根瘤结构,并能够固氮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态,为植物提供氮源。

除了固氮的重要功能外,根瘤菌还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调控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健康。

首先,根瘤菌通过根瘤分泌物改变土壤环境的化学性质,进而影响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

根瘤菌分泌的多种化合物,如激素类物质、酶类、次生代谢产物等,可以改变周围土壤中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这些变化可能导致一些微生物对土壤环境的适应能力与生存状况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

其次,根瘤菌通过竞争与拮抗作用调控根际微生物群落的构成。

根瘤菌能够与其他植物共生菌根微生物竞争有限的根际空间和养分资源,从而遏制其他微生物的繁殖与生存。

此外,根瘤菌还能够通过产生抗生素和抗菌物质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这种竞争与拮抗作用可能导致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降低。

最后,根瘤菌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也是调控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根瘤菌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健康,从而为其他微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同时,植物也能够释放出一些有益物质,如根黏液和植物激素等,来吸引并促进其他微生物的定殖。

这种共生关系能够增加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

总体而言,根瘤菌通过改变土壤环境、竞争与拮抗作用以及与植物的共生关系等方式来调控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

这些调控机制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共同作用下维持了根际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深入研究根瘤菌与植物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揭示根际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和微生物多样性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根瘤菌菌剂对马铃薯植株根系形态和解磷效果的影响

根瘤菌菌剂对马铃薯植株根系形态和解磷效果的影响

根瘤菌菌剂对马铃薯植株根系形态和解磷效果的影响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之一,对于全球的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马铃薯对磷素的吸收能力较弱,长期的过度施磷会导致土壤的磷肥资源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提高马铃薯对磷素的利用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瘤菌(Rhizobium spp.)由根瘤菌属的细菌所组成,在土壤中与植物根系彼此共生,形成根瘤。

通过与植物共生作用中的固氮酶酶系,能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

除此之外,根瘤菌也能够诱导马铃薯植株产生更多且更发达的根系,并在磷素供应有限的条件下提高植物对磷素的吸收效果。

因此,根瘤菌菌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农业作物中,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增强植物抗逆性。

研究表明,根瘤菌菌剂对于马铃薯植株的根系形态有显著的影响。

根系是马铃薯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其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对植株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根瘤菌菌剂的施用可以促进马铃薯植株根系的生长,增加根长、根数和根毛的数量,提高根系的分布密度和延伸长度。

这些变化可以增加植株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进而增加产量和改良土壤质量。

另外,根瘤菌菌剂对马铃薯植株的解磷效果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磷素在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土壤中的磷素通常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马铃薯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

通过根瘤菌菌剂的施用,可以增加土壤中的解磷酶活性,促进磷酸盐的溶解和转化,提高磷素的有效性和可利用性。

根瘤菌菌剂所产生的酸性代谢物也可以降低土壤的pH值,促进磷酸盐的溶解和解离,从而增加植株对磷素的吸收能力。

除了对马铃薯植株的根系形态和解磷效果的影响外,根瘤菌菌剂还能够增强马铃薯植株的抗逆性。

根瘤菌通过共生作用中的对抗机制,帮助植株抵抗病原菌的入侵和伤害,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此外,根瘤菌菌剂还能够促进植物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植物对逆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因氮菌根瘤菌硝化细菌

因氮菌根瘤菌硝化细菌

因氮菌根瘤菌硝化细菌
氮菌、根瘤菌和硝化细菌都与氮循环有关,它们在氮循环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以下是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 氮菌:氮菌是指可以将空气中的或深海里的各类氮转化成被生物体直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的所有菌类的总称。

氮菌有好氧和厌氧的类型。

2. 根瘤菌:根瘤菌是豆科植物固有的一种根部共生细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游离氮转化为植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氮。

根瘤菌属于好氧菌,异养需氧型消费者。

3. 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是将氨转化成硝酸盐的细菌,参与氮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们属于厌氧菌,自养需氧型生产者。

联系:
- 氮菌、根瘤菌和硝化细菌都与氮循环有关,它们在氮循环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 它们都可以将氮元素转化为生物体可吸收的形式,从而促进氮循环。

区别:
- 氮菌是一种广义的分类,包括所有可以将氮转化为生物可利用形式的细菌。

- 根瘤菌是一种特定的细菌,主要与豆科植物共生,实现固氮作用。

- 硝化细菌是将氨转化为硝酸盐的细菌,在氮循环中起到关键作用。

总之,氮菌、根瘤菌和硝化细菌在氮循环中扮演不同角色,但彼此之间存在联系。

氮菌是一种广义的分类,包括根瘤菌和硝化细菌等特定类型的细菌。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实现固氮作用,而硝化细菌则将氨转化为硝酸盐,进一步促进氮循环。

根瘤菌菌剂对蔬菜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根瘤菌菌剂对蔬菜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根瘤菌菌剂对蔬菜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植物根际微生物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对植物的营养吸收、健康生长以及抗病抗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根瘤菌是一类共生植物病原微生物,它们与蔬菜植物建立起根瘤固氮共生关系,可以显著增加植物的氮素供应,提高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能力。

因此,研究根瘤菌菌剂对蔬菜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于农业产业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首先,根瘤菌菌剂可以显著影响蔬菜的根际微生物多样性。

研究表明,施用根瘤菌菌剂可以显著增加蔬菜根际细菌和真菌的丰度和多样性。

根瘤菌菌根系统能够提供一系列复合碳源,为其他植物附生微生物提供生长和生存的条件,从而改变了蔬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

此外,根瘤菌菌剂还能抑制一些土壤中的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减轻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导致的疾病发生,并通过增强植物抗病能力来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

其次,根瘤菌菌剂对蔬菜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主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首先,根瘤菌菌剂通过对植物根系的侵染,改变了植物根际的物理和化学环境,进而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其次,根瘤菌菌根系统能够分泌各类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酶和次生代谢产物等,这些物质能够直接抑制一些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

此外,根瘤菌菌根系统还能够通过诱导植物的防御系统而提高植物对病害的抵抗力,进一步调控根际微生物的微生物组成。

最后,根瘤菌菌剂对蔬菜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在植物生长和产量上具有显著的效果。

研究表明,施用根瘤菌菌剂可以显著促进蔬菜的生长和开花结果,增加产量和品质。

这主要是由于根瘤菌能够与植物根系建立共生固氮关系,为植物提供额外的氮源,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此外,根瘤菌菌剂还可以激活植物的免疫系统,增强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进一步提高了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总结起来,根瘤菌菌剂对蔬菜根际微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通过改变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物理化学环境和激活植物的防御系统等途径来增加植物的氮素供应、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抗逆能力,从而实现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根瘤菌

根瘤菌

形态结构12、生物固氮特点:根瘤菌只有侵入豆科植物根内才能固氮;不同的根瘤菌只能各自侵入特定种类的豆科植物。

34形成共生5、这种共生体系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

已知全世界豆科植物近两万种。

根瘤菌是通过豆科植物根毛、侧根杈口(如花生)或其他部位侵入,形成侵入线,进到根的皮层,刺激宿主皮层细胞分裂,形成根瘤,根瘤菌从侵入线进到根瘤细胞,继续繁殖,根瘤中含有根瘤菌的细胞群构成含菌组织。

根瘤菌进入这些宿主细胞后被一层膜套包围,有些菌在膜套内能继续繁殖,大量增加根瘤内的根瘤菌数,以后停止增殖,成为成熟的类菌体;宿主细胞与根瘤菌共同合成豆血红蛋白,分布在膜套内外,作为氧的载体,调节膜套内外的氧量。

类菌体执行固氮功能,将分子氮还原成NH3,分泌至根瘤细胞内,并合成酰胺类或酰尿类化合物,输出根瘤,由根的传导组织运输至宿主地上部分供利用。

与宿主的共生关系是宿主为根瘤菌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碳源和能源以及其他必需营养,而根瘤菌则为宿主提供氮素营养。

共生固氮6、花生、大豆、苜蓿等豆科植物,通过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才可以把空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变为植物可以利用的氨态氮。

7、主根瘤菌刚刚进入豆科植物根部的时候,并不能固氮,只能发展到拟菌体阶段,才能进行固氮作用。

在根瘤内,根瘤菌从豆科植物根的皮层细胞中吸取碳水化合物、矿质盐类及水分。

以进行生长和繁殖。

同时它们又把空气中游离的氮通过固氮作用固定下来,转变为植物所能利用的含氮化合物,供植物生活所需。

这样,根瘤菌与根便构成了互相依赖的共生关系。

8、固氮酶作用原理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根瘤都是根瘤菌造成的。

市场用途8、中国地域辽阔豆科作物种类繁多,每年大面积种植花生、大豆、豌豆、蚕豆、绿豆及苜蓿、沙打旺等豆科牧草几十种之多。

这些豆科作物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一样,在生长中离不开氮这一生命要素。

优点:根瘤菌接种剂能大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改善农产品品质,使农产品达到AA级绿色食品要求;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无任何不良副作用,不构成重金属污染;施用成本只有化肥的十分之一,根瘤菌剂还具有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肥地养地之功能,所以根瘤菌接种技术在豆科作物种植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技术措施无法替代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大豆根瘤菌应用技术

大豆根瘤菌应用技术

大豆根瘤菌应用技术作者:张再峰金重明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第22期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是自然界中最强的生物固氮体系。

大豆从根瘤菌中得到的氮素营养可占其一生氮素营养的30~70%。

大豆根瘤菌肥增产机理明确,在大豆播种前接种根瘤菌是国际公认的生物固氮技术。

推广大豆根瘤菌是促进大豆增产、提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用技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一、根瘤菌的作用1、固氮作用大豆根瘤菌以大豆光合作用产物为能源,将空气中的氮素转变成大豆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根瘤菌与大豆是共生固氮的关系,开始大豆根瘤菌固氮很少,到开花至鼓粒初期是大豆根瘤菌固氮的高峰,以后由于豆粒发育消耗了大量植株光合产物,限制了对根瘤菌养分的供应,根瘤菌逐渐衰老,固氮能力下降。

大豆根瘤菌在大豆生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豆一生需要氮肥60%左右是大豆根瘤菌提供的,其余的由土壤和肥料提供。

而大豆籽粒中的氮素,根瘤菌提供80%左右,土壤和肥料中的氮素大部分供给大豆根、茎、叶的生长。

2、增产作用大豆应用根瘤菌,可以使大豆产量提高10%以上,同时大豆的蛋白质提高2%、粗脂肪含量提高1—2%,每亩净收入增加40—50元。

经过施用根瘤菌增加了根瘤菌的数量和重量,提高了大豆固氮能力。

表现出大豆生长旺盛,产量增加。

2008年9月由东北农业大学等5个单位的专家对大豆应用根瘤菌剂示范项目进行田间鉴评。

结果表明:大豆应用根瘤菌剂拌种,株高、植株干重分别增加了4~12cm、7~27克,单株根瘤数明显增加。

3、减少氮肥施用量大豆根瘤菌在固氮之前,植株生长需要一定的氮素,但施氮过多会抑制根瘤菌生长,从而影响根瘤菌固氮能力,影响产量,所以在施根瘤菌条件下应施多少氮肥,使作物既不缺氮,又不出现氮素过剩。

科研站以前做了这方面的研究,认为接种根瘤菌后,施纯氮1kg左右大豆增产最多,根据我们现在施肥水平施入根瘤菌可节省2kg左右的尿素。

二、技术要点1、选择合适的大豆根瘤菌品种采集大豆生产区的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土壤、根瘤菌匹配试验,筛选活性强、效果好、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的大豆根瘤菌品种。

根瘤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研究

根瘤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研究

根瘤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研究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源来满足其生理活动的需要。

然而,大部分植物无法直接从土壤中吸取空气中丰富的氮气(N2)。

根瘤菌(Rhizobia)的存在对于提供氮素和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根瘤菌是一类能够与植物根系共生的微生物,通过与植物的互利共生关系,它们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固定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态氮(NH3)。

这种共生关系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根瘤菌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含量。

根瘤菌通过与植物根系形成根瘤,形成根瘤将固氮菌体分解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并释放到土壤中。

这些养分随后被周围的植物吸收和利用,使土壤中的氮素含量得到显著增加。

这种固氮作用在氮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提高了土壤的氮素利用率,从而减少了对化肥的依赖,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荷。

其次,根瘤菌通过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根瘤菌通过氮固定过程,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

增加土壤的持水量、保水能力和通气性,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抵抗力。

在根瘤菌的作用下,土壤的团聚体得到增强,土壤的质地变得更为松散,这样可以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供植物根系生长。

同样,土壤的水分和养分的保持,也为其他生命体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此外,根瘤菌还可以促进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样性。

根瘤菌通过与植物根系共生,构建了一个复杂的互惠共生网络。

根瘤菌的存在为其他微生物提供了一个优势生长环境,从而促进了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参与了氮、磷、硫、铁等多种营养元素的循环,参与了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因此,根瘤菌的存在对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态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尽管根瘤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确认,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根瘤菌的种类、数量和活性会受到土壤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pH值、温度、湿度等因素。

根瘤菌共生固氮量

根瘤菌共生固氮量

根瘤菌共生固氮量
根瘤菌是一类与豆科植物(如豆类、蚕豆、红豆等)共生的微生物,它们通过与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瘤来建立共生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中,根瘤菌通过固氮作用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用的氨基氮,从而为植物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营养来源。

根瘤菌共生固氮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根瘤菌菌株的特性、植物的品种和生长条件等。

通常情况下,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量较高,其固氮效率也相对较高。

一般来说,根瘤菌共生固氮量的范围可以从几十到几百千克/公顷不等。

然而,具体的固氮量还受到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土壤氮含量、温度、湿度和土壤pH等。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量,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选择高效根瘤菌菌株、优化土壤条件、提供适量的磷肥和钾肥等。

此外,根瘤菌共生固氮量的测定通常需要使用一些技术方法,如同位素标记法和土柱实验等,以准确测定所固定的氮量。

总的来说,根瘤菌共生固氮通过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为植物提供了重要的固氮能力。

探索和优化根瘤菌共生固氮量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农作物的氮素利用效率和减少化肥施用对环境的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瘤菌的作用
当拔起豆科植物,如大豆、紫云英时,大家会发现这些植物的根部有一些小小的颗粒,那些颗粒便是土壤中的根瘤菌和植物共同形成的根瘤。

根瘤菌家族数量庞大,现包括7属36种, 一般指的是根瘤菌属和慢生根瘤菌属;两属都属于根瘤菌目。

根瘤菌属是1889年由B.弗兰克建立的,包括豌豆根瘤菌、苜蓿根瘤菌和百脉根瘤菌。

根瘤菌生活在土壤中,当人们还没有在土壤上种植豆科植物的时候,根瘤菌只能依靠地里的枯枝嫩叶过着默默无闻的腐生生活。

一旦土壤里种上了豆科植物,并长出幼苗,根瘤就立即启动搬家的进程,住进大豆的根内,同豆科植物的根相结合,形成共生关系。

慢生根瘤菌属是D.C.乔丹于1982年从根瘤菌属中分化出来的,属内暂有一种,即曾经称为大豆根瘤菌的大豆慢生根瘤菌。

根瘤菌的搬家,跟豆科植物的主动迎接是分不开的。

豆科植物的根毛可以分泌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专门“招待”根瘤菌,而且每一种根瘤菌只和一种豆科植物相结合,对其他根瘤菌是不理睬的,好像一把锁对应一把钥匙似的,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根瘤菌的专一性。

根瘤菌聚集到某种豆科植物的根毛表面,就会从根毛钻进根的皮层细胞,同时会分泌出物质,刺激根的皮层细胞不断分裂新细胞,几天后向外鼓起,形成了肉眼可见的小根瘤。

根瘤就是根瘤菌的“营房”,也是根瘤菌固定空气中氮素的工作场所。

根瘤菌在大豆根瘤中安营扎寨后,就开始形成互助组,相互帮助对方成长,直到大豆成熟。

大豆通过根部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及由叶子制造的有机物质,除
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会留出一部分送给根瘤菌,作为我们制造氮肥所需的物质和能源,而根瘤菌则发挥自身的特长,依靠“金刚钻”----固氮酶,把空气中的分子态氮加工成氨和氨的化合物。

二者配合得很默契,互通有无。

这种相互合作的关系,一直到豆子收获才暂告结束。

大豆收获后,大豆根部开始腐烂,根瘤也随之被破坏,于是,根瘤菌又回到了土壤怀抱中去,来年再种大豆时,重新跟大豆合作。

每个根瘤都是一个小小的氮肥厂。

有科学家推算豆科植物的氮肥厂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氮肥厂的产量都要高得多。

地球上每年由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氮素相当于26180万吨硫酸铵氮肥提供的氮数量。

如果设计年产量为3000吨的合成氨厂来生产这些氮肥,那么就得兴建87266个,可以设想根瘤菌每年为人类节省多少开支!
由于根瘤菌生产氮肥不需要花钱办工厂,也不需要特别的机器和劳动力,只要豆科植物在播种的时候让根瘤菌亲一亲,抱一抱就行。

因此,人们利用根瘤菌这种特异功能为作物生产更多的氮肥。

据科学家试验,用0.5公斤大豆根瘤菌剂拌5亩地的大豆种子的播种量,大豆可增产12%~18%;用花生根瘤菌拌种,花生可增产10%~26%。

根瘤菌不仅能为植物提供氮肥,也能为土壤增加氮的含量。

在一些地区,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农民大量种植豆科绿肥作物,如紫云英、苜蓿等,根瘤菌与这些绿肥作物共同生长的过程中,会把空气中的氮气转换为能被绿肥作物利用的氮素,固定在植物中,这样每一株作物就是一个微型肥料加工厂,当植物长大后,
通过整株还田的方式,氮素全部进入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都不断提高,为生产更多的粮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