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根和根瘤微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ppt课件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ppt课件
末端膨大而成,一般呈圆形成或椭圆形结构。
ppt课件
19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二、泡囊—丛枝菌根(VA菌根) (二)影响VA菌根形成的因素
1、菌根菌繁殖体数目及发芽速度
2、菌种侵染能力
3、根系发育的好坏
4、环境因素
营养 光照 水分
ppt课件
20
第二节 菌根与菌根菌
三、菌根菌的应用
(一)菌根菌的主要作用(P261、265-267)
很大的区别的根瘤菌。 *高度分化的类菌体不能再分裂繁殖。 共生体:在含菌组织中由植物合成的周膜所包裹的类菌体。 豆血红蛋白:外存于类菌体周膜内外,由蛋白质(寄主)和血红
素(类菌体)组成。 *在根瘤中主要起调节氧气的作用。
ppt课件
7
第一节 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
二、根瘤及其功能 (二)根瘤的形成(教材P250)
ppt课件
28
• 由于社会对环境的压力大及化学农药 研究开发费用高等原因,微生物源农药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研究开发也取 得了迅速发展,而农用抗生素的发展远 比活体微生物农药的发展快得多。
ppt课件
29
• (二)微生物农药的优点 和其他农药相比,微生物农药具有以下特点:
1、选择性强 微生物农药对病虫害选择性相当强,对人畜安全无毒,不杀
素和活体微生物农药。为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
防治危害农作物的病、虫、草、鼠害及促进作物生长。
它包括以菌治虫、以菌治菌、以菌除草等。这类农药
具有选择性强,对人、畜、农作物和自然环境安全,
不伤害天敌,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这些微生物农药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或其代谢物,例如苏云金杆菌、
白僵菌、核多角体病毒、井冈霉素、C型肉毒梭菌外

植物的根茎叶讲课文档

植物的根茎叶讲课文档
现在二十九页,总共一百五十一页。
凌霄
现在三十页,总共一百五十一页。
络石
现在三十一页,总共一百五十一页。
现在三十二页,总共一百五十一页。
现在三十三页,总共一百五十一页。
现在三十四页,总共一百五十一页。
(3)呼吸根 有些生长于沼泽和热带海滩地带的植物,产生
许多向上生长伸入地面的根,挺立于淤泥外的空气中,称呼 吸根,如红树、水松等。呼吸根通气组织发达,根外有呼吸 孔,有利于通气和贮藏气体,以适应土壤中缺氧的环境。
根毛枯死后,表皮脱落。
外皮层
皮层薄壁细胞
皮 层 内皮层
维 维管柱鞘 管 初生木质部 柱 初生韧皮部
有或无髓部
表皮下方的几层外皮层细 外皮层细胞,其细胞壁常栓化增厚,
胞为薄壁组织;
变成厚壁细胞,成为保护组织;
内皮层细胞常呈带状加厚, 横切面上呈凯氏点; 内皮层上无通道细胞。
内皮层细胞常五面形加厚,横切面 上呈马蹄形; 内皮层上具有通道细胞。
现在三十五页,总共一百五十一页。
现在三十六页,总共一百五十一页。
(三)寄生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些寄生植物的茎上能够产生不定根, 伸入寄主茎的组织内,吸取寄主体内的水 分和营养物质,以维持自身的生活,这种 根称为寄生根,如菟丝子、桑寄生等。
现在三十七页,总共一百五十一页。
菟丝子:一年生全寄生 植物,其组成的细胞中 没有叶绿体,利用爬藤 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 ,并且从接触宿主的部 位伸出尖刺,戳入宿主 直达韧皮部,吸取养分 以维生。
二、 茎的形态
植物的茎常呈圆柱体,这种形状最适宜于担负 支持输导的功能。有些植物的茎外形发生变化,如马 铃薯和莎草科的茎为三棱形,薄荷、益母草等唇形科 植物的茎为四棱形,芹菜的茎为多棱形,有些仙人掌 科植物的茎为扁圆形或多角柱形。对加强机械支持作 用有适应意义。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完整版PPT课件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完整版PPT课件
4
上方图展示的是未经 处理的火炬松的根系, 下方图展示的是拌过 根瘤菌的火炬松的根 系,这种根系有利于 矿质元素及水的高效 吸收。
5
优质牧草苜蓿 也是豆科植物, 其根部的固氮 菌能将空气中 的氮转变为含 氮的养料。
退 出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1
豆科植物的根瘤(内含根瘤菌)
2
大豆的根瘤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利共生关系。 植物体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 氮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体利用。
3
豌豆的根瘤
根瘤菌的形态 (根瘤菌呈棒槌形,“T” 形或“Y”形,是一类需 氧的异养细菌,不同的根 瘤菌,各自只能侵入特定 种类的豆科植物。)

根瘤与菌根

根瘤与菌根

根瘤与菌根
一、根瘤:根瘤的形成是由于土壤中的根瘤菌侵入到根部组织所引起的。

根瘤细菌首先侵入根毛,然后进入根的皮层,并在皮层内大量繁殖,皮层细胞受到刺激而大量分裂,使细胞数目和体积增大,皮层膨大,向外突出形成根瘤。

作用:将大气中游离的氮(N2)转变为(NH3)。

二、菌根:同真菌共生的根。

根据菌丝在根中存在部位分为三种: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内外生菌根。

(一)外生菌根:真菌菌丝包被在幼根表面,或进入皮层细胞间隙,代替根毛的作用,扩大了根系的吸收面积。

不具根毛。

(二)内生菌根:菌丝侵入到皮层的细胞腔内和细胞间隙中,根尖有根毛,外形呈瘤状突起。

(三)内外生菌根:菌丝不仅包围根尖,还侵入到皮层细胞的细胞腔及腔间隙中。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器官ppt课件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器官ppt课件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第二节、茎的形态、结构与类型
一、芽的结构与类型
1、芽的概念
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 就是尚未发育前的枝,花或花序的原始体.
从发生上看: 芽 枝条 茎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来。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根表皮主要 起吸收作用(初生保护组织)
2、皮层
(1)外皮层 (2)皮层薄壁细胞 (3)内皮层:具有通道细胞和凯氏带
凯氏带——根的内皮层细胞在两个径向壁和上、下 横壁上有木栓质加厚带,这一带状增厚结构称为
功能:控制和调节水分无机盐定量定向运输
3、中柱
(1)中柱鞘:具有潜在的分裂能力 (2)初生木质部—包括原生和后生
叶迹
皮孔:通气道
除去叶和芽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2、分枝方式(概念)由于芽的性质和活动情况不同,
所产生枝的组成和外部形态的差异。
(1)单轴分枝:顶芽的不
断生长形成主干和侧枝差异 显著的
2、侧根的产生过程
侧根原基 侧根根尖 穿过母根的 内皮层、皮层和表皮 形成侧根
六、根瘤与菌根
1、根瘤
豆科植物的根与根瘤细菌的共生体。
2、菌根
植物的根与真菌的共生体。 有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和内外生菌根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中国海洋大学植物生物学-2.2根new

中国海洋大学植物生物学-2.2根new

外皮层 中皮层 内皮层
凯氏带
凯氏带立体示意图
凯氏点
细胞膜与细胞壁在凯氏带处紧附在一起
凯氏带功能:控制和调节水分无机盐定量定向运输
双子叶植物毛茛根的横切面,示初生结构
表皮
皮层
内皮层
皮层 淀粉粒 内皮层 中柱鞘 木质部 韧皮部
毛茛根中的维管柱,内皮层具 毛茛根中的维管柱,内皮层具6 6面加厚 面加厚
不活动中心可能是合成激素的场所,也可能是贮备 的分生组织。
3、伸长区:位于分生区和成熟区 之间 细胞特点 靠近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状态增数 靠近成熟区细胞处于分化状态增加体积
细胞显著沿根的长轴方向伸长
4、根毛区:
具有根毛,又叫根毛区。多数已分 化成熟,形成初生结构。由外至内 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根毛:是由根表皮细胞向外突出的顶端密闭的管状结构 根毛特点:壁薄而胶粘,核位于前端,有效吸收 根毛区特点:全长几毫米~几厘米,密被根毛、面积增 大,有效吸收水和无机盐,是根中吸收能力最强的部位
2. 菌根(mycorrhiza) 种子植物和真菌共生。真菌菌丝从根中吸收营养 物质,帮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 可产生一些植物激素和维生素B等,促进根生长。 植物供给真菌糖类、氨基酸等有机养料。 能形成菌根的高等植物2000多种,如侧柏、毛白 杨、银杏、小麦、葱等
外生菌根:真菌的菌控制根的向地性生长:根冠前端细 胞中含有淀粉体,起着“平衡石”的作用,保证根的 向地性生长。除淀粉体外,内质网、高尔基体也与根 的向地性反应有关
2、分生区:也叫生长点、生长锥。
由分生组织细胞组成,不断分裂增生 细胞
细胞特点: 细胞特点:
1 ) 具有分生组织的特点 1 ) 具有分生组织的特点 2 )最前端的原分生组织分裂 2 )最前端的原分生组织分裂 活动具有分层性 活动具有分层性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讲解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讲解
各种成熟组织,故亦称为成熟区。
精品资料
• 根毛不是独立的细胞,而是表皮细胞成管状延伸,细 胞核也移到了管中。根毛是指根尖表皮细胞向外突出 的毛状物(zhuànɡ wù)。数量很多,集生于根尖的一定 区域,形成根毛区。
• 根毛细胞的壁很薄,细胞质紧贴细胞壁,中央是一个 大液泡,细胞核随根毛的增长而逐渐移到它的末端。 细胞壁含果胶质,根毛上粘有很多土壤颗粒,是吸收 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毛枯死表皮脱落时,外皮层(pícéng)细胞壁栓化起
暂时保护作用。

皮层(pícéng)最内方的一层叫内皮层(pícéng),
其细胞排列紧密,各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横壁有带
状的木化和栓化加厚区域,称为凯氏带。

内皮层(pícéng)的这种特殊结构阻断了皮层(pí
céng)与中柱间通过的胞间隙。细胞壁等质外体运输
木质部、韧皮部由多种组织的细胞(xìbāo)组成,是 一种复合组织,但起作用的是筛管和导管这些长 管状细胞(xìbāo),所以我们将它们称为维管组织。
精品资料
3.4. 薄壁组织
薄壁组织分布于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 之间。在根次生生长时发育成维管形成层 的主要部分。少数双子叶植物中央由于后 生木质部没有(méi yǒu)继续向中心分化, 而形成薄壁组成的髓。
环境,如土壤的结构、通气状况、水分的含量等有关 (yǒuguān)。 一般直根系入土较深,如大多数的木本植物,其主根深达 10~20米,某些生长在干旱沙漠的植物,如骆驼刺的根系 可伸入土层达20米左右。 单子叶植物的须根系则入土较浅,如禾本科植物的根系入土 一般仅有20~30厘米。在农业生产上,常利用控制水、肥 及光照强度来调整作物的根系,以达到丰产的目的。

生物学根

生物学根

* 大部分裸子植物的木质部由管胞组成,韧皮部由筛胞组成,一般 没有导管、纤维,也没有筛管和伴胞的分化。
根瘤与菌根:——都是高等植物的根与土壤中的菌类所发生的共生 现象。 * (一)根瘤 * 根瘤是土壤中的根瘤菌侵入根部皮层,刺激皮层细胞迅速生长而 形成的瘤状结构,常见于豆科植物。 * 根瘤的形成过程: 植物根的分泌物刺激土壤中的根瘤菌大量繁殖;根瘤菌的分泌物 刺激根毛,使根毛顶端膨胀溶解;根瘤菌侵入根毛并繁殖、聚集 成带状,外被粘液而形成感染丝,感染丝外包裹着由根细胞分泌 形成的纤维素鞘,这种由感染丝和纤维素鞘组成的管状结构,称 为侵入线;根瘤菌沿侵入线进入根的皮层后大量繁殖,刺激皮层 细胞迅速分裂,向外突起形成一定形状的瘤状结构,即根瘤。
中柱:
中柱鞘——产生侧根和不定芽,不能形成木栓形成层和维管形成 层;后期成为厚壁细胞。
初生木质部——星芒状,束数多于双子叶植物;主要由导管组成; 外始式发育。运输水和 无机盐。
初生韧皮部——束状,与木质部相间排列;主要由筛管和伴胞组 成;外始式发育。运输有机养分。 薄壁细胞——木、韧间的薄壁细胞不能形成维管形成层,后期成 为厚壁细胞;中央的薄壁细胞称为髓,后期也成为厚壁细 胞,但 种子根的中柱中央常为一后生大导管。
侧根的形成:

侧根起源于根的中柱鞘细胞,由于中柱鞘位于根内部,这种起 源方式为内起源。
发生部位:根毛区以后。根表现顶端优势。
* 侧根发生的具体部位与母根中木质部的束数有关:
木质部的束数 侧根发生的具体部位
2束 (二原型中柱) 正对原生木质部或正对木、韧间薄壁细胞 3或4束(三或四原型中柱) 正对原生木质部

维管束鞘 韧皮部 木质部 维管束
下皮层 表皮
图1-41玉米茎横切横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菌根形成的意义
1. 加强植物根部的吸收能力 2. 参与某些生理功能例:有的可产生VB1、 VB6等活性物质,促进根发育
3. 有些也具有固氮作用。
外生菌根
菌根的形态
(二)根瘤的产生 是土壤的根瘤菌侵入根皮层,使其迅速分裂,产生 局部膨大的瘤状突 起,即根瘤。
(三)根瘤形成的意义
1. 根瘤菌从根的皮层细胞中吸收营养 2. 生物固氮,为豆科植物利用 3. 根瘤菌合成的含N物质还可分泌到土壤中,
为其他植物所用。
豆科植物根
(一)菌根的概念及类型 1. 概念:高等植物的根与土壤中某些真菌所形成的 共生体 2. 类型:内生菌根、外生菌根和内外生菌根
外生菌根—真菌的菌丝多数长在幼根的外面如:松科、桦木科等。 内生菌根—真菌的菌丝侵入到根的皮层细胞内如,禾本科、银杏等植物。 内外生菌根—共生的真菌既能形成菌丝鞘,又能侵入宿主根细胞内的一 类菌根如草莓。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
《植物与植物生理》第二单元微课件6
学习目标
掌握根瘤、菌根的概念及种类; 了解根瘤、菌根的形成过程; 掌握根瘤、菌根形成的意义。
主要内容
根瘤、菌根的概念、类型 根瘤、菌根形成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根瘤、菌根形成的意义
难点
“种豆肥田”的解释
一、根瘤
(一)根瘤的概念 由固氮细菌或放线菌侵染宿主根部细胞所形成的瘤 状共生结构,常见于豆科植物。根瘤具有固氮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