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的传统体育运动是畲族文化的一大特色
畲族体育研究综述

畲族体育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的方法,对我国畲族体育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概括。
研究认为:目前对畲族体育的研究主要有“畲族体育文化与发展研究”、“畲族体育与旅游方面的研究”、“畲族体育与学校体育关系的研究”。
关键词畲族体育综述目前对畲族体育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畲族体育文化与发展研究”、“畲族体育与旅游方面的研究”、“畲族体育与学校体育关系的研究”等几个方面。
一、畲族体育文化与发展研究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和提炼,发现“畲族体育文化”仍是传统的研究主题。
“畲族体育文化”主题包括畲族体育的起源、传承、演进,状况与特点,畲族体育的文化特征、功能,畲族体育项目整理、介绍等。
赵理强在《畲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产生及其作用》探究了畲族传统体育的起源,认为“畲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起源于于生产劳动、自卫抗争、民族历史渊源、宗教信仰及娱乐。
其主要作用是强健体魄、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等”[1]。
方哲红在《浙西南畲族传统体育的价值探析》中对畲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现状、形式和内容,对畲族传统体育的社会、经济和生活等方面的价值进行分析[2]。
“畲族体育的发展”主题包括现状与展望、旅游开发,畲族体育在当今面临的冲突与出路等。
郭平华在《福建畲族传统体育的困境与出路》中从“理论基础薄弱、地理环境、文化环境、现代体育的冲击、观念的偏移等方面分析福建畲族传统体育的困境,并从政府的关心与投入,培养研究畲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人员,加强对畲族传统体育的发挖整理,加强对畲族传统体育领导和宣传工作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与措施”[3]。
兰润生在《福建省畲族民间体育保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研究》中对福建省畲族民间体育的保存现状进行了调研,认为畲族民间体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畲民居住面广、地域分散、交通不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等方面受到影响。
提出了“加强畲族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展畲族学校民间体育活动、提高畲族体育的竞技性、注重畲族体育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对策。
畲族传统体育运动

畲族传统体育运动操杆操杆是流传于浙江、福建一带的畲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相传古时候,有位畲族长者武艺高强,力气过人并擅长使用棍棒,他为了使畲家人能练就一身过硬本领以便防卫,就经常召集本族年轻人操练棍棒,操杆是增强腿臂力量的有效方法。
操杆是参赛两人相向立在一块宽0.25米、长4米、高0.35米的板凳上,手持两根约2米长的杠,采用推、拉、拧、顶、拔等方法,设法将对方推或拉下凳为胜。
比赛方式:个人、团体比赛操石磉操石磉又称滚石块,是畲族人民传统的体育游戏。
操石磉是一种在石铺道路上进行的推石头比赛,是人们在简陋的生活条件下发明的一种锻炼身体和娱乐的民间体育活动。
比赛采用三人操办法,既1 人为“健杆”,另外2人手抬杠子平胯,让“健杆”仰面斜挺,双脚踩石,伸腿挺腰,把稳方向,将石磉飞快地向前推进,“健杆”运动员要始终有一只脚在石磉上,在不违犯规则的情况下,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
比赛距离30 米,分男子组、女子组和男女混合组(规定“健杆”选手为女性,抬杠选手为男性)进行互动。
千人押加押加,又称大象拔河,意为大象颈部技能。
现已被列为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
比赛时,先在地上划两条平行线作为河界,中央划一条中界,绳子中间系一红绳为标志,垂直于中界。
准备一条长约4米的绳子式布带两端打结。
比赛时由双方各自把绳子套在脖子上,相背,比赛者将赛绳经过腹胸部从裆下穿过,然后双手着地趴下,听到比赛开始的口令后,双方朝相反的方向用力前爬,以将红布标志拉过河界者为胜。
比赛方式:单人、双人,团体比赛。
摇锅摇锅是起源于浙江一带的畲族民间游戏活动。
相传很久以前每到传统节日端午节,畲族人民为了能让粽子口味更香甜、颜色更漂亮、存放时间更长,畲民们到山上摘来毛竹叶、株树叶、苦槠树叶等,放入大铁锅里,将其烧成灰。
冷却后将整个大锅摇回家,用灰加入水中泡米包粽子。
现在摇锅已经成为畲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摇锅注重人与人、人与锅的密切配合,需要运用身体重心的变化和四肢、腰腹的力量,协调配合,使锅朝同一个方向移动。
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文献综述海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体育活动。
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对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和综述,以探究其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况海南少数民族包括黎族、畲族、壮族、苗族、仡佬族等,各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活动。
这些传统体育活动通常是民族文化的载体,通过体育活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体现了不同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以黎族为例,黎族是海南岛上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体育活动主要表现为舞蹈、击鼓舞和泸戏等形式。
舞蹈是黎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展现出黎族人民的优美风采和生活情趣。
黎族的击鼓舞则是一种伴随着手鼓音乐的集体舞蹈,表达了黎族人民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泸戏是黎族的传统歌舞文艺形式,通过戏曲和音乐表达黎族人民的情感和心声。
这些传统体育活动富有地域特色,反映了黎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畲族是海南岛上另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其传统体育活动主要包括划龙舟、舞狮子和击鼓舞等。
划龙舟是畲族传统体育活动中的重要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舞狮子是畲族人民在重要节日或庆典活动中表演的一种舞蹈活动,寓意吉祥如意和风调雨顺。
击鼓舞是畲族的一种特色舞蹈,既是一种舞蹈表演,也是一种体育锻炼。
这些传统体育活动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族、苗族、仡佬族等海南其他少数民族也各自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活动,如壮族的芦笙舞、苗族的侗寨歌舞和仡佬族的打猎活动等。
这些传统体育活动在海南少数民族群体中传承和发展,成为了海南丰富多元的体育文化资源。
二、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一)地域特色鲜明:海南作为我国的热带岛屿,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畲族的划龙舟活动就是受到海南丰富的水资源和河流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之摇锅

项目简介
• 摇锅是源于浙江一带的畲族民 间体育游戏。古时畲民为了强 身健体,空闲时经常聚集在一 起,用已破旧的锅当器材,一 个或多个人站、坐在锅里,运 用身体重心的变化和四肢、腰 腹的力量,协调配合,使锅按 不同的方向移动,达到强身健 体的作用,这就形成最早的摇 锅活动。发展到现在已经演变 成了畲族传统体育项目。摇锅 项目集健身、竞技、娱乐、观 赏于一体,简单易学、形式多 样,适合不同年龄、性别的人 练习。
摇锅方式
• 单人摇 形式:站、蹲、坐、 俯卧、仰卧 • 双人摇 形式:双人站立、一 人站一人坐、双人蹲、双人面 对面坐、双人背对背坐、双人 面对面站 • 混合摇 形式:混合站立、一 人站一人坐、混合蹲、混合面 对面坐、混合背对背坐、混合 面对面站 • 多人摇 形式:结合单、双人 的不同形式
项目特点
摇锅的健身价值
• 摇锅是畲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是一项集健身、竞技、娱 乐、观赏于一体的体育活动。该活动融趣味性、可行性、 自发性于一体,注重增强人的腿部、腰腹力量、提高人体 协调性、灵敏性及身体重心控制等能力,具有极高的锻炼 身体价值。
近年来,摇锅已逐渐走上了舞台和赛场
• 摇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摇 锅器具随处可有,活动场地随处可是,活动人数 可多可少,活动技艺简有鲜明的民族 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 摇锅是畲族人文历史的缩影。摇锅展现了畲族文 化的自然质朴、眷恋乡土以及畲族文化体育的个 性,反映了畲族的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
畲族传统体育体育项目介绍

畲族传统体育项目介绍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畲族传统体育项目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既有竞技性、娱乐性,又有交融性和观赏性,而且具有健体强身和进行思想教育的丰富内涵;能明显增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现代体育起源的了解。
目前,流传和挖掘的畲族体育项目有畲族武术、打尺寸、赶野猪、稳凳、摇锅、抄杠、蹴石磉、畲族健身操等。
一、畲族武术畲族武术历时远古,源远流长。
是一项以提高搏斗技能为主旨,而又能渗透着中国石代医学理论与实践,调节阴阳,改变人体内环境,使人获得“和谐情感”、“健康延行之益”的古老的全有运动。
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战争。
人们为了格斗、械斗的技能和技巧,寻找一些方法进行操练。
这种操练的方法和形式,畲族人民称之为畲拳。
畲拳乃畲族独创,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创编着号雷乌龙,人们尊称他为“乌龙公”。
畲拳的主要动作的冲、扭、搁、削、托、拨、踢、扫、跳等。
进攻时多用拳肘。
防守时常用前臂和掌,讲究以肘护肋,步伐稳健,运作紧凑,进退灵活,具有“下如铁钉、上如车轮,手如辗盘,眼如铜铃”的特点。
上自古稀老人,下至学龄儿童,不论男女都有练拳习武的爱好。
畲家拳的流派和套路有数十种之多,练动的方法也很特别。
如:练铁砂掌之前,先砍一节精壮的竹筒,内装一条毒蛇,蛇腐烂后,练武着将手伸进竹筒,蛇毒使其手奇痒难忍,急需插入米糠、谷子或沙子及铁砂中磨擦。
棍术笼统的来说,连“柱杖”、锄头、扁担等生产工具都是习武器械。
“盘柴槌”(即打柴棍)是棍术的一种,有长短之分。
长的3.6米左右,短的也有2.3米。
其招式有7步、9步、猴子翻身、双头槌、3步跳、4步半、天观地测等。
畲族武术注重内外兼修,注重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经常练习不但能收到壮内强外的交果,而且对冶疗多种慢性冷热病和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均有良好的医疗保键作用。
二、打尺寸相传是纪念畲族英雄蓝奉高反抗唐王朝的武装斗争中,以断弓(尺)将敌箭(寸)拨返敌阵的技艺演变而成。
蹴石磉

蹴石磉起源蹴石磉原名操石磉又称滚石块。
所用石块,底部光滑,大小不等,大的数百斤,小的几十斤,以人力大小而定。
它是畲族一项古老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该项目起源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大均村。
据说,从前村里有一条用石板铺就的小街道,在村边的溪滩上布满了大小不一、光洁美丽的卵石。
有一天,一群贪玩的畲族少男少女,挑了些大而圆滑的卵石拿到石板道上蹬蹴踩踏,嬉戏玩耍,招引许多人观赏和参与。
后来又逐渐演变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并取名操石磉。
每逢丰收或节庆日子,畲族人便聚集在街头,开展精彩热烈的操石磉表演活动。
分类传统蹴(传统前蹴,传统后蹴)撑杠蹴夹杠蹴磉上蹴(单人前蹴,单人后蹴,双人前蹴,双人后蹴,双人前后蹴)传统蹴•传统蹴——运动员用一脚支撑地面,一脚蹴动石磉向前或身后滚动的一种运动方法。
•撑杠蹴——运动员用双臂撑在由另两人抬着的竹杠上,用双脚向后蹴动石磉的一种方法。
•夹杠蹴——运动员用双臂(肘)夹住由另两人抬着的竹杠,用双脚向前蹴石磉的一种方法。
磉上蹴•磉上蹴——运动员下肢不直接接触地面,也没有他人协助,直接蹴动石磉的一种方法。
特点•蹴石磉运动,技术简单易学、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不受年龄、性别限制,具有较强的竞技性和趣味性,经常参加蹴石磉活动,能有效地发展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对提高人体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均有显著效果。
竞赛方法•蹴石磉运动竞赛种类:竞速类、对抗类、竞艺类。
(1)竞速类是指在规定的距离内到达时所用时间最少者为胜。
(2)对抗类是指两人各蹴动石磉相互撞击,迫使对方失去重心,先下地者负,或者将对方逼出规定场地而获胜。
比赛采用三局二胜制。
(3)竞艺类是指单人、双人或集体在规定时间内展示各自技艺,由评委评分,最后分高者为胜。
畲族体育活动

畲族体育活动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超有意思的畲族体育活动!
畲族的体育活动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啊!就说“操石磉”吧,你能想象一群人推着巨大的石磉往前跑的场景吗?那场面,简直像一群勇士在冲锋!就好比我们小时候玩的滚铁环,不过这石磉可比铁环大多了,多有挑战性呐!大家齐心协力,喊着号子,不就像我们一起为了某个目标努力奋斗吗?这就是畲族人民的团结精神呀!
还有“打尺寸”,这可不仅仅是简单地投掷木棍哦。
畲族的小伙们在比赛的时候,那专注的神情,那股子认真劲儿,哎呦喂,真的太帅了!就好像篮球场上为了赢得比赛的球员们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稳凳”也很有趣呀!一个小小的凳子,却能玩出那么多花样。
畲族的姑娘小伙子们站在凳子上,要保持平衡,还要做出各种动作,这难度可不亚于走钢丝啊!这不就跟我们练习瑜伽时努力保持平衡一样吗?
想象一下,在畲族的村落里,大家聚在一起,欢快地进行着这些体育活动,那氛围,多么热烈,多么让人向往!畲族体育活动不只是单纯的运动,更是他们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啊。
我觉得畲族体育活动真的太有魅力了!它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活力和特色,让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文化氛围。
这些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难道不是吗?我们真应该多多去体验和感受,去拥抱这些美好又独特的民族瑰宝!。
浙江景宁畲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成 都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C e  ̄ uS o ie6 13
No 4. 01 . 2 0
浙江 景 宁畲 族传 统 体 育 文化 发 展 研 究
张 月霜 刘 凤 霞 骆 巧 娟 , ,
加 了难度 。 因此 , 人 探 讨 畲族 体 育 与 文 化发 展 的渊 深
化背景 、 历史 原因等方 面 , 研究体育与文化融合状况 , 探讨其形成 原因、 发展 趋势 , 而理 清畲族 传统体 育的发 展历程 , 从 为传承 和发
展畲族的传统体育提供理论参考 。 关键词 : 畲族 ; 民族体育 ; 体育文化
中图 分 类 号 : 8 G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14 2 1 ) 4 o 9 _ 3 10 - 95 ( 00 o —0 3_ 0 -
T a io a S o t C l r l v lp n f h t n l yi ig igo h j n r vn e r dt n l p rs ut a e me t eNai ai Jn nn f ei g P o ic i u De o oS o t n Z a
( . 京理X 大 学 , 京 10 8 ;. 1北 - 北 0 0 12 温州 大学体 育 学院 , 浙江 温 州 3 5 0 ; 2 0 0 3 浙江省 丽水 遂 昌焦 滩 中心小 学 , 江 丽水 3 5 3 ) . 浙 2 0 5
摘要 : 民族传统 体育项 目因它所 具有的独特的 民族 风格 以及 丰富 的民族 文化 内涵 , 越来 越受 到人们 的关注 。对 已消失或 濒临 消失 的民族体育的挖掘 、 整理 与保护 , 已引起专业人 士的重视。利用文献研究 和实证研究等方法 , 浙江景 宁畲族传统体 育的文 也 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畲族的传统体育运动是畲族文化的一大特色,畲族体育运动形式多样,主张内外兼修,形神兼备。
畲族在发展民族体育文化的基础上,与世界体育文化相融合。
小编很好奇畲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都有些什么,你们也跟小编一样想知道吗?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畲族武术
畲族武术基本上可分作棍术和拳术两大类。
由于根术器械的长短及其功用有别,又有不同的名称:一种叫“丈八棍”,长一丈二尺,由单人耍弄;另一种叫“齐眉棍”(或称“盘柴槌”)长六尺(或四尺八寸),供两人对打。
棍术动作复杂多样,有双头槌、三步跳、四步半、七步、九步、猴子翻身、天观地测等。
拳术(又叫“打工头”)在一些合族山村十分普及。
做为拳术的一部分,还有令人叫绝的点穴功夫,有这种绝技者多是德高望重的老拳师。
畲族拳术流传于金涵、七都、九都、八都、飞鸾、漳湾、城南一带畲族聚居村落。
主要有龙尊拳、虎尊拳等。
其主要动作有冲、扭、顶、搁、削、托、拔、踢、扫、跳,其步型稳健,坐马前轻后重,用三角连环马,利于攻守转换,出手则多用短打即收。
使用器械有锄头、扁担、棍剑等。
金涵乡畲民曾在第三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表演过拳械对练和对棍。
二、舞龙头
宁德畲族同胞,每逢节日,必有舞龙头活动,流传八都的猴盾和飞鸾的南山一带,用以纪念民族图腾,祝福村寨平安、庄稼丰收、族人欢乐。
舞龙头曾在第三届民运会上表演并获表演奖。
舞龙头来源:一种舞龙运动,原是畲族的一种祭祀活动。
器械只有龙头,没有龙身和龙尾。
龙头和绣球用篾子编扎,用彩纸糊裱而成,直立安在木桶上。
运动参加者为七至十人,一人持绣球,其余持龙头。
在锣鼓声中,龙头随绣球翻滚、跳跃,该运动集技巧、武术、杂技、体操运动为一体,有各种造型,如迎龙伞、龙抢珠、龙珠伞大会串等。
其运动形式有平地和桌子上两种。
平地套路有龙王滚车、鲤鱼翻白、鲤鱼翻梁、猴子翻梁、小合包、大合包、雪花介顶、龙王成楼等。
桌上套路有开四门、画眉四角、画眉跳对门、鲤鱼上滩、鲤鱼下滩、鲤鱼跳龙门等。
三、舞铃刀
又叫舞铜铃、舞钢刀。
流传在闽坑、八都一带山区畲村。
有跑、跳、冲、刺、劈等动作,由驱鬼待平安仪式而来。
传统习俗只许男畲民参加。
1949年后,经过整理,摒弃了封建传统,吸收女畲民参加活动。
成为一项活泼、有力的传统体育项目。
曾在全国首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表演。
四、摇锅
摇锅是源于浙江一带的畲族民间体育游戏。
古时畲民为了强身健体,空闲时经常聚集在一起,用已破旧的锅当器材,一个或多个人站、坐在锅里,运用身体重心的变化和四肢、腰腹的力量,协调配合,使锅按不同的方向移动,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这就形成最早的摇锅活动。
发展到现在已经演变成了畲族传统体育项目。
摇锅项目集健身、竞技、娱乐、观赏于一体,简单易学、形式多样,适合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练习。
五、打尺寸
尺,代表断弓,寸即是残矢之意。
其中“尺”长约一米,直径约2厘米的木棍。
“寸”
长约40厘米,宽约3厘米,厚约0.5厘米的竹片,比赛在类似平整的链球区内进行,分投寸区、击寸区、落寸区三区域。
击寸区为直径2米的圆形区域;投寸区的投手和击寸区的击手平行。
投寸区与击寸区的圆为4米。
落寸区是一个60度角的扇形区域。
相传畲族将领蓝奉高反抗唐王朝的武装斗争,以断弓横扫敌人的乱箭而获胜。
后来,畲家子孙世代都训练弓击乱箭的本领,以示纪念。
这项体育活动流行在福建东部的畲族聚居地区。
每逢节日或农闲之时举行,通常是人们围在空地上打起尺寸,久而久之,形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活动。
这项活动参加者至少两人,多则五、六人。
在活动场地上画一个圆圈,一人手持木棍站在圈内,月棍击竹条飞向前方,其他人在前场奔接,接到者可得一定“尺寸”。
未接住的竹条被就地拉起后可向圆圈投去,持棍者可用手接,也可用棍击出。
若竹茶投中圈内未被接住或未被击出,则投者得胜,持棍者换人。
如竹条投落圈外,或被击出,其落点经丈量后,根据距离远近给予持棍者一定“尺寸”。
在规定的时间内先得到规定“尺寸”或得尺寸多者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