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招聘 考试 面试 试讲 10分钟 试讲稿 六年级 上册
教师面试考试试讲10分钟

教师面试考试试讲10分钟尊敬的考官,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进行一个10分钟的试讲,主题是“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导入】首先,让我们以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自然界中有哪些现象让你感到好奇?是星空的璀璨,还是海洋的深邃?是四季的更替,还是生物的多样性?这些问题,正是我们今天要探索的主题——自然界的奥秘。
【新课呈现】自然界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包含了无数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索这些奥秘:1. 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网络。
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它们与环境的互动,共同维持着生态平衡。
2. 物种的多样性:地球上有数百万种生物,每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物种多样性是自然界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3. 自然现象的规律:无论是潮汐的涨落,还是季节的更替,自然现象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应对自然现象。
【深入探讨】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生物都有其特定的角色和功能。
例如,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关系,植物和分解者在能量循环中的角色。
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就可能导致生态危机。
【案例分析】以珊瑚礁生态系统为例,珊瑚礁是海洋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它们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珊瑚礁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互动环节】现在,让我们进行一个简短的互动环节。
请大家思考一下,在你的家乡,有哪些自然现象或生态系统?它们是如何维持平衡的?请大家积极发言,分享你们的想法。
【总结】通过今天的试讲,我们了解了自然界的奥秘,包括生态系统的平衡、物种的多样性以及自然现象的规律。
希望这次试讲能够激发大家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结束语】感谢大家的聆听,如果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提出。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面试试讲设计(10分钟)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面试试讲设计(10分钟)【内含教学设计(试讲稿)+答辩题目参考答案】面试试讲必备(答辩题目及参考答案在最后)一、面试试讲要求。
题目:竹节人内容: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基本要求:(1)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实际情况;(2)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3)要有师生互动;(4)试讲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
2.难点: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各位评委及领导,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B组6号考生。
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
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谈话导入,引入“竹节人1.谈话导入:回想童年都有哪些玩具?自己动手做过玩具吗?2.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介绍了作者范锡林先生的童年玩具——《竹节人》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预设1:什么是竹节人?预设2:竹节人怎么玩?4.课件出示: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思考: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1)检查生字词(2)梳理课文主要内容(3)问: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4)初步认识导读提示。
学生默读导读提示,用序号标出导读任务,并用着重号标出关键任务。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三、根据任务,速读课文知道竹节人是怎么做成的吗?让我们一起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吧!(1)快速浏览课文,标出哪几个自然段是对完成“任务一”有参考价值的?交流反馈归纳后,让学生集中关注3-16自然段,完成“竹节人制作指南及基本方法”导图。
教师 招聘 考试 面试 试讲 10分钟 试讲稿 六年级 上册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卖火柴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画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们再次怀着同情和悲伤的情感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齐读。
二、以“幸福”为线索,解读小女孩的命运1、课文中写道:“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那么,小女孩拥有真正的幸福吗?2、为什么说她没有幸福?用自己的话说说。
(1)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
A、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B、展开想象: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你的妹妹,她的大年夜应该是怎样度过的?C、可是,在这团圆的幸福时刻,她有没有压岁钱?有没有新衣服?有没有享用不尽的食物?没有,通通都没有,连一双鞋子也没有,还得光着脚在大街上苦苦哀求人家买她的火柴。
她有的只是什么?(是寒冷、是饥饿、是欺凌)D、找出这部分你最想读的句子读一读。
(2)不敢回家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爸爸会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样冷)(3)疼爱她的奶奶已经死了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没有亲人的疼爱,得不到关怀)(4)她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3、理解火柴给小女孩带来的“幸福”(1)、既然别人不能给她幸福、爸爸不能给她幸福、疼爱她的奶奶死了也不能给她幸福,连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那么文中为什么还说她曾经多么幸福呢?是谁给了她这种幸福?(火柴)(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谁来读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大家边听边看,有没有几个标点很明显地跳到你的眼前?(感叹号)读一读有感叹号的句子。
(3)你从这几个感叹号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啊,与其说小小的火焰是奇异的火光,不如说是小女孩太冷了,她多想拥有温暖啊!)(4)老师发现,你朗读的时候情感变化很大,能说说原因吗?(燃:高兴;灭:失望)是啊,火柴终究是要灭的,然而,灭的只是火柴吗?(灭的还有小女孩的希望),火柴一灭,她面对的就不是火炉,而是——寒冷;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黑暗;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纷飞的大雪。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面试试讲设计(10分钟)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面试试讲设计(10分钟)【内含教学设计(试讲稿)+答辩题目参考答案】面试试讲必备(答辩题目及参考答案在最后)一、面试试讲要求。
题目:草原内容: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②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③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基本要求:(1)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实际情况;(2)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3)要有师生互动;(4)试讲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2.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3.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2.难点: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各位评委及领导,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A组3号考生。
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
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草原。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3.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就是对茫茫大草原的赞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那儿美丽的风光,感受那儿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
(板书:草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3.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4.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5.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小学语文教师面试招聘暨赛课十分钟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新部编版六年级上2《丁香结》)

基于模板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招聘、面试暨赛课试讲稿(十分钟左右)重点课文教学设计参考说明:此文档结合最新部编教材,依据新课程标准,基于本人发布的试讲通用模板,按照模板下的“教学五环节”流程,对中高年级的精读课文进行细致解读,提出合理化的试讲教学指导建议,有理论可依,有模板可循,有建议可直接为我所用。
教学设计紧扣课后思考题,落实语文要素,对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参加试讲教学活动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同时还特别适合于报考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和小学语文教师编的学员学习使用。
具体模板可在百度文库搜索以下文件名:1.小学语文试讲通用模板精编超越梦想版(适用于教师考编逆袭和一线教师赛课)2.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师考编)模拟课堂(试讲)通用模板(绝对实用)3.小学语文教师考编试讲不同文体通用模板(精编版内部使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精读课文“五环节”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四、研读品读,体会表达五、总结迁移,尝试运用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丁香结》试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缀、幽”等11个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2.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3.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试讲环节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图片导入:1.教师出示学生佩戴的蝴蝶结图片,学生仔细观看,进入本课的学习。
2.导语: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吗?对,这就是大家常见的蝴蝶结,因外形酷似蝴蝶而得名。
它的形状大小不一,但外形美观大方,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的愿望。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丁香结》,去文中看一看作者又赋予了丁香结怎样的象征意义。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出示课件,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落实识字目标。
】1.自学反馈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11个生字。
读音方面,“缀”和“拙”是翘舌音;。
教师 招聘 考试 面试 试讲 10分钟 试讲稿 六年级 上册19.千年梦圆在今朝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学生交流)我们中华民族更是有着许许多多的梦,你们知道至今为止我们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吗?已圆了哪些梦吗?(教师板书:圆)
1)中国梦—2012年11月,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
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建国100年:1949+100=2049)
2)(神七、神八、神九、神十成功飞天)
3)神九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神十第一次太空授课——王亚平
4)前不久,2016年6月25日20时22分,我国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新建的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
为未来空间站的“天舟一号”运输货物做准备
当你知道我们的飞天梦圆了,你什么心情?好,就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全世界-----(再次齐读课题)
3.“千年梦”指什么?(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4.“圆在今朝”又指什么呢?(2005年10月12日,实现了载人航天梦)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划出能解释课题的句子。
二.熟读课文,概括段意:
给课文分段,范读:
板书
古人的想象──美好的梦想(1)
万户的飞行──大胆的尝试(2-4)
人造卫星──突破性进展(5-6)
载人航天工程──艰苦的努力(7)
“神州五号”──巨大的成功(8-10)
更远更绚丽的梦——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教师招聘面试六年级上册《草原》试讲稿

《草原》试讲稿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开场:上课,同学们好,请坐!【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重点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一、导入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天堂》。
师:孩子们,刚刚你们听到的这首歌是一首讴歌内蒙古大草原的赞歌,那么你们去过大草原吗?师:今天,我们就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自然风光。
板书课题:草原二、初读大家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同时边读边解决以下任务。
1.标注出疑难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师:开始你们的默读吧师:看大家都浮现出了自信满满的神情,看来你们都读好了。
师:接下来老师就来检查大家对于生字的掌握情况,请看课件上老师整理出来的生字词,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师:你的眼神充满自信,你来。
师:大家说他读得怎么样?师:嗯,声音很好听,像百灵鸟一样,但是有一个字读得不准确。
师:这个词应该读什么?师:对,衣裳(shang),是读轻声。
师:请你再来读一遍,读得非常准确,请坐。
师:请大家齐读这些生字词。
师:攻克了字词难关。
哪位同学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师:是的,主要讲了风光美和人情美。
(板书:人情美和风光美)三、析读师:让我们一起先跟着老舍先生去感受草原的美。
现在请你们化身为摄影师,如果我们要开展一个摄影大赛,要你捕捉草原的某个镜头,你会捕捉那个画面呢?朗读课文找到你印象最深的画面。
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选取你们认为最佳的镜头,并说说你的理由。
师:时间到,第一组已经全员举手了,那就请你们的代表先来分享。
师:你们分享的是“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是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师:能说说你们的推荐理由吗?师: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羊群比作了白色的大花,把草地比作了绿毯。
师:这个比喻用得贴不贴切,我们来看看草原羊群的视频。
师:读到这个句子,你们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小组其他成员补充。
教师试讲10分钟范例

教师试讲10分钟范例在教育领域中,试讲是教师展现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试讲,能够让校方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以及对知识的掌握和传授能力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接下来,为您呈现一个 10 分钟的教师试讲范例,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开场(0:00 1:00)“同学们好,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通过这样一个简单而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顺利地导入今天的课程主题——光的散射。
二、知识讲解(1:00 4:00)“其实啊,天空呈现蓝色的原因,和光的散射现象密切相关。
光其实是一种电磁波,它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橙、黄、绿、蓝、靛、紫。
当阳光穿过大气层时,波长较长的光,比如红光、橙光等,能够轻易地穿透大气层,而波长较短的光,像蓝光、紫光,就容易被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微小颗粒散射。
由于我们人眼对蓝光更为敏感,所以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蓝色的。
”讲解过程中,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光的传播路径和散射的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那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来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光的散射有关呢?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然后举手发言。
”给学生 2 3 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然后邀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的想法。
学生 A 可能会说:“晚霞的颜色和天空不同,是不是也是因为光的散射?”这时,老师可以给予肯定的回答,并进一步解释:“非常好,晚霞的时候,太阳位置较低,光线穿过大气层的路径变长,波长较短的光被散射得更多,所以我们看到的晚霞通常呈现出红色、橙色等暖色调。
”四、总结与巩固(6:00 8:00)“通过刚才的学习和讨论,我们了解了天空呈现蓝色是因为光的散射。
那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知识点。
”再次简洁地总结光的散射的原理和天空呈现蓝色的原因。
“接下来,我给大家出一道小题目,大家来思考一下。
如果在一个没有大气层的星球上,天空会是什么颜色呢?”让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卖火柴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画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们再次怀着同情和悲伤的情感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齐读。
二、以“幸福”为线索,解读小女孩的命运
1、课文中写道:“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那么,小女孩拥有真正的幸福吗?
2、为什么说她没有幸福?用自己的话说说。
(1)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
A、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B、展开想象: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你的妹妹,她的大年夜应该是怎样度过的?
C、可是,在这团圆的幸福时刻,她有没有压岁钱?有没有新衣服?有没有享用不尽的食物?没有,通通都没有,连一双鞋子也没有,还得光着脚在大街上苦苦哀求人家买她的火柴。
她有的只是什么?(是寒冷、是饥饿、是欺凌)
D、找出这部分你最想读的句子读一读。
(2)不敢回家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爸爸会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3)疼爱她的奶奶已经死了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没有亲人的疼爱,得不到关怀)
(4)她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
3、理解火柴给小女孩带来的“幸福”
(1)、既然别人不能给她幸福、爸爸不能给她幸福、疼爱她的奶奶死了也不能给她幸福,连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那么文中为什么还说她曾经多么幸福呢?是谁给了她这种幸福?(火柴)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谁来读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大家边听边看,有没有几个标点很明显地跳到你的眼前?(感叹号)读一读有感叹号的句子。
(3)你从这几个感叹号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啊,与其说小小的火焰是奇异的火光,不如说是小女孩太冷了,她多想拥有温暖啊!)
(4)老师发现,你朗读的时候情感变化很大,能说说原因吗?(燃:高兴;灭:失望)是啊,火柴终究是要灭的,然而,灭的只是火柴吗?(灭的还有小女孩的希望),火柴一灭,她面对的就不是火炉,而是——寒冷;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黑暗;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纷飞的大雪。
带上你的理解和感情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5)自由朗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其它几个段落。
A、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她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
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小女孩生活的那个环境,就一定能感受到她的痛苦。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小女孩其它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思考。
B、谁来谈谈?
生:她渴望得到食物,因为她太饿了;
生:她渴望得到快乐,因为她太孤独了;
生:她渴望得到疼爱,因为她没有人关心;(引导有感情朗读“奶奶,啊,请把我……”读出恳求、读出迫切)
生:她想让奶奶带她飞走,因为她受不了这些痛苦了,很想摆脱。
(引导朗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读出同情、读出悲伤)
师:小女孩真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了吗?那么,这样的地方在哪儿呢?是的,只有死才能摆脱寒冷、摆脱饥饿、摆脱痛苦!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师:虽然她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她的眼前没有火炉,只有——寒冷;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孤独;没有奶奶,只有——寂寞;没有得到摆脱,只有——面临死亡。
4、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你从她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生:听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生:听出了人们的漠不关心。
生:也听出了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师:一个会读书的人,就是能透过语言文字和作者同悲同喜,和文中的主人公同忧同乐。
师: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生:没有,她的幸福就是死,只有死她才能摆脱痛苦、饥饿、寒冷,不用忍受痛苦、饥饿和寒冷对她来说是一种幸福。
生:她得到的是幻想中的幸福。
她在幻想中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5、虽然火柴一次又一次地熄灭,但是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把它点燃,她点燃的只是火柴吗?(她点燃起对幸福的渴望)一次次地点燃火柴,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熄灭的只是火柴吗?(是她的希望)然而不灭的又是什么呢?(不灭的是她追求幸福的信念)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不能再点燃火柴了,她也要——(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捏着的只是火柴梗吗?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
6、小女孩的命运如此悲惨,然而至始至终,她有没有哀怨过?有没有流下一滴眼泪?找出文中描写小女孩表情的一个词。
(微笑)你从“微笑”中体会到了什么?她微笑什么?(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火柴)可是火柴的光芒是如此的微小,小女孩却从火柴中得到了这样的幸福,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是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与其说是火柴给了小女孩幸福,不如说是她自己。
因为她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因为哪怕是幻想的微小的幸福她也没有放弃追求,哪怕到了死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
三、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想开去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想开去,你想到了什么?
1、不能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理解她的处境吗?你能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体会她面对寒冷、面对饥饿,面对痛苦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这给你怎样的启发?(最好的读者要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读书在于读自己,发现的时候发现自己,因此,要读出自己的思考。
)
2、要重视和同情社会中的贫困者与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