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传动教案

齿轮传动教案
齿轮传动教案

第十章齿轮传动(7学时)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 了解齿轮的特点、类型及主要参数、齿轮的失效形式、齿轮所用的材料及采用的热处理方法、齿轮传动中的计算载荷、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

2. 掌握圆柱直齿、斜齿、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各分力的方向判断。

3. 掌握直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齿轮的结构设计。

二、教学内容

§10-1概述

§10-2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10-3齿轮的材料及其选择原则

§10-4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10-5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0-6齿轮传动的设计参数、许用应力与精度选择

§10-7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0-8标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0-9变位齿轮传动强度计算概述

§10-10齿轮的结构设计

§10-11齿轮传动的润滑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难点:针对不同的失效形式确定设计准则,不同的失效形式恰当地选用相应的设计数据。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五、详细教学内容

§10-1 概述

齿轮传动在机械领域中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随着科技的进步,齿轮传动的精度和强度已经大幅度地提高,据现有文献,齿轮传动的传递功率可达十万千瓦,圆周速度可达300m/s,直径可达152.3m。接下来,我们按照惯例,先来看一下齿轮传动的特点及类型。

一、齿轮传动的特点及类型

1. 齿轮传动的特点:

1)效率高:可高达99%,在常用的机械传动中,其效率最高;

2)结构紧凑:在相同条件下,齿轮传动所需的空间一般较小;

3)工作可靠,寿命长;

4)传动比恒定;

5)传递的功率和圆周速度的范围广。

缺点:1)制造及安装精度要求高、成本高;2)不适宜远距离两轴间的传动等。

2. 类型

按轴的布置:平行轴齿轮传动(圆柱齿轮)、相交轴齿轮传动(锥齿轮)、交错轴齿轮传动按齿向:直齿、斜齿、人字齿

按齿廓:渐开线、摆线、圆弧

按工作条件:闭式、开式、半开式

按齿面硬度:软齿面齿轮(齿面硬度≤350HBS)、硬齿面齿轮(齿面硬度>350HBS)

3. 基本问题:

1)传动平稳:即要求瞬时传动比i 恒定。

2)足够的承载能力:即要求在预期的使用期限内不失效。 二、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 1)模数 m

2)传动比 i 和齿数比 u 。 主

从主从从主=

d d z z n n i ==

齿数比:112>=z z

u 3)中心距 a 4)齿宽 b 和齿宽系数 齿宽系数:1d b d =

φ或a

b

a =φ,齿宽:1d

b d φ=或a b a φ= 大轮齿宽:b b =2(圆整),小轮齿宽:m m 105(21)~+=b b 如图所示。 三、齿轮的精度等级

国标中对圆柱齿轮和锥齿轮都规定了十二个精度等级,常用 5~9 级。 根据传动的用途、使用条件和齿轮的圆周速度等选择精度等级。 齿轮精度分为:

第一公差组:--控制运动的准确性。 第二公差组:--控制传动的平稳性。 第三公差组:--控制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10-2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一、失效形式

齿轮传动的失效主要是轮齿的失效,常见的失效形式有: 1. 轮齿折断:疲劳折断和过载折断(属于静强度破坏) 2.齿面磨损:使轮齿变薄,最后导致轮齿折断。

3. 齿面点蚀:多发生在轮齿的节线附近靠近齿根的一侧。

注:由于磨损的比点蚀的形成快,故开式传动中见不到点蚀现象。

4.齿面胶合:是在重载条件下产生的粘着磨损现象。分为冷胶和、热胶合

5.塑性变形:是重载软齿面,在摩擦力作用下引起的材料塑性流动。主动轮的轮齿上在节线处被碾出沟槽,从动轮的轮齿上在节线处被挤出脊棱。

普通闭式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为:轮齿的疲劳折断和点蚀

普通开式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为:轮齿的疲劳折断和磨粒磨损

二、设计准则

为防止轮齿的疲劳折断,需计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为防止齿面点蚀,需计算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对一般工况下的普通齿轮传动,其设计准则为:

1. 闭式传动

软齿面: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进行设计计算(确定齿轮的参数和尺寸),然后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硬齿面: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进行设计计算(确定齿轮的参数和尺寸),然后校核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2. 开式传动:只计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适当加大模数(预留磨损量)。

注:对高速重载传动,还应按齿面抗胶合能力进行计算。

§10-3 齿轮的材料及其选择

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齿轮传动的载荷大小与性质、工作环境条件、结构尺寸和经济性等多方面的要求来确定。基本的要求是使齿轮具有一定的抗点蚀、抗疲劳折断、抗磨损、抗胶合、抗塑性变形等能力。总之,齿轮材料性能的要求是:齿面硬、芯部韧。

一、常用的齿轮材料

最常用的材料是钢,其次是铸铁,还有非金属材料。

锻钢:

由于锻钢的力学综合性能好,它是最常用的齿轮材料。常用含碳量为%~%的碳钢或者合金钢,适用于中小直径的齿轮。

铸钢:直径较大的齿轮采用,其毛坯要进行正火处理以消除残余应力和硬度不均匀的现象。

铸铁:普通灰铸铁的铸造性能和切削性能好、性质较脆,抗点蚀及抗胶合能力强,但是抗冲击及韧性差,弯曲强度低、常用于低速、轻载、小功率的场合;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和抗冲击性能远高于灰铸铁。

非金属材料:如尼龙、塑料等。适用于高速、轻载、且要求降低噪音的场合。非金属材料的导热性差,使用时应注意润滑和散热。

齿轮的毛坯:锻造(适用于中、小尺寸的齿轮)、铸造(适用于形状复杂、尺寸大的齿轮)

二、常用的热处理方法

调质、正火:——获得软齿面,强度低,工艺简单。

正火:正火能消除内应力、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强度要求不高和不很重要的齿轮,可用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正火处理。大直径的齿轮可用铸钢正火处理。

调质:调质后齿面硬度不高,易于跑合,可精切成形,力学综合性能较好。对中速、中等平稳载荷的齿轮,可采用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调质处理。

整体淬火、表面淬火、表面渗碳淬火、渗氮等:——获得硬齿面,强度高。

整体淬火:整体淬火后再低温回火,这种热处理工艺较简单,但轮齿变形较大,质量不易保证,心部韧性较低,不适于承受冲击载荷,热处理后必须进行磨齿、研齿等精加工。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可采用这种热处理。

表面淬火:表面淬火后再低温回火,由于心部韧性高,接触强度高,耐磨性能好,能承受中等冲击载荷。因为只在表面加热,轮齿变形不大,一般不需要最后磨齿,如果硬化层较深,

则变形较大,应进行热处理后的精加工。

表面渗碳淬火:表面渗碳淬火的齿轮表面硬度高,接触强度好,耐磨性好,心部韧性好,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但轮齿变形较大,弯曲强度也较低,载荷较大时渗碳层有剥离的可能,常用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

即:整体淬火、表面淬火适用于中碳钢;渗碳淬火适用于低碳钢;淬火后需磨齿,工艺较复杂;渗氮不需要磨齿。

三、齿轮材料选用的基本原则

1. 齿轮材料必须满足工作条件的要求,如强度、寿命、可靠性、经济性等;

2. 应考虑齿轮的尺寸大小,毛坯成型方法及热处理和制造工艺;

3. 钢制软齿面齿轮,小轮的齿面硬度应比大齿轮高30~50HBS 。

4. 硬齿面齿轮传动,两轮的齿面硬度可大致相同,或小轮硬度略高。

§10-4 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在计算齿轮的强度时,要考虑影响齿轮受载的各种因素比较多,所以这里把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单独列出一节来讲。国家标准规定的载荷系数为4个系数:使用系数、动载系数、齿间载荷分配系数和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在齿轮的轮齿受力分析中,n F 为轮齿所受的名义法向力。在计算齿轮强度的时候,需要对这个名义法向力进行修正,因为在实际传动中,由于原动机、工作机性能以及齿轮本身的制造误差都会对法向载荷产生影响,会使法向载荷增大。计算齿轮强度时,将法向载荷乘以一个载荷系数K 。

计算载荷为:L

KF Kp p n

=

=ca , p 是沿齿面接触线单位长度上的平均载荷,Nmm ;L 是接触线的长度,mm

K —载荷系数,βαK K K K K A υ=;

1.使用系数A K

A K 是考虑齿轮啮合时,外部邻接装置引起的附加动载荷的影响。外部邻接装置包括有原

动机、从动轴、联轴器等,由这些装置在运行时对齿轮造成的动载荷,通过长期实践,根据不同的情况,列出了经验系数。见190页表10-2。

表格的最左列是载荷状态,,第二列是常用的各种机器,第三列是原动机的形式,根据具体的要求,我们结合该表,查出它的使用系数。

2.动载系数υK

这是考虑由于齿轮本身的原因引起的动载荷,也称内部附加动载荷系数。我们知道齿轮在制造加工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制造误差,在装配的时候也会有误差,另外,轮齿受载后也会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这些都会引起齿轮在啮合时产生动载荷。为了计入这些动载荷的影响,引入动载系数υK 。192页图10-8列出了一般齿轮传动的动载系数。根据齿轮的制造精度等级和齿轮的圆周速度就可以查到相应的动载系数。

可见,影响轮齿啮合过程中产生动载荷的主要因素就是齿轮的制造等级和圆周速度。所以,提高制造精度、减小齿轮直径,以降低圆周速度,都可以减小动载荷。

另外,齿顶修缘可以减小内部附加动载荷。所谓齿顶修缘就是把齿顶的一小部分齿廓曲线

ο20=α的渐开线修整成ο20>α的渐开线。(播放修缘前的轮齿啮合与修缘后的轮齿啮合动画

给学生看)大家看到修缘前后,啮合时的动载荷明显不一样。

但是修缘量一定要控制恰当,修缘量有专门的选择参数,这里不再详述。同学们要记住:采用齿顶修缘可以减小齿轮啮合时的动载系数。

3.齿间载荷分配系数αK

这是考虑载荷在同时啮合的齿对之间分配不均的系数。

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我们知道,重合度一般是大于1的,也就是说,同时进入啮合状态的一般是两对齿或者更多对齿。那么载荷应该分配在这两对齿上。但是,在这两对齿的接触线上,平均单位载荷并不相等。其中一条接触线上的平均载荷可能会大于另一系接触线上的平均载荷。所以,进行强度计算时,应该按照平均单位载荷大的值进行计算,因此引入这个齿间载荷分配系数。可查193页表10-3。

表中有的第一行第一列b F K t A /,b F t /是指齿宽载荷,齿间载荷分配系数是根据齿轮的齿宽载荷、精度等级、齿轮的类型(直齿还是斜齿)以及齿轮的表面硬化情况决定的。

表中有两个系数:αH K 、αF K ,分别表示:按照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时的系数αH K 和按照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时的系数αF K 。有很多教科书上不分这两种情况,直接用αK ,因为这两者之间也没有什么区别。

4.齿向载荷分布系数βK

是考虑作用在齿面上的载荷沿接触线方向(也是齿宽方向)分布不均的系数。它的影响因素有:轴的扭转变形、轴承、支座的变形,以及它们在制造及装配的误差等都会造成齿面上载荷分布不均。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分为βH K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时的系数、

βF K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时的系数。βH K 可根据齿轮在轴上的支承情况、齿轮的精度、齿宽b 及齿宽系数d φ,在194页表10-4中查得。βF K 可根据βH K 的值、齿宽b 与齿高h 的比值,在图10-13中查得。

有哪些方法能够改善载荷沿接触线分布不均的现象呢?

首先,可以采取增大轴、轴承及支承的刚度,尽可能地对称布置轴承来减小它们的变形; 其次,采用鼓形齿。将轮齿沿齿向做成鼓形。我们来对比一下当轴发生弯曲变形时,鼓形

齿与普通齿上的载荷分布情况。将对比的图放在PPT 上演示。

计算载荷及其中的各个系数的含义就讲完了。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希望大家集中精力来学习!

§10-5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一、轮齿的受力分析

用集中作用于分度圆上齿宽中点处的法向力n F 代替轮齿所受的分布力,将n F 分解,得: 切向力:11t 2d T F =

; 径向力:αtan t r F F =;法向力:α

cos t

n F F = 式中:1d --为小轮的分度圆直径(mm )1T ——为小轮的名义转矩(N·mm) 各个分力方向的确定:

主动轮t F 的方向与其转向相反;从动轮t F 的方向与其转向相同。

外齿轮的径向力r F 的方向指向各自的轮心,内齿轮的径向力由节点背离轮心。 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目的:防止轮齿疲劳断裂。强度条件:[]F F σσ≤

为了便于计算:将轮齿简化为悬臂梁,并且认为全部载荷作用于齿顶。

将所受的法向力沿轮齿啮合点的切向与径向分解,法向力:ca p 切向力为:γcos ca p ,径向力为:γsin ca p ,γ是齿顶啮合点处法向力与切向力之间的夹角,它与轮齿的齿形有关。

齿宽b=1,齿根圆齿厚S ,齿高h ,则齿根弯曲应力:

2

20cos 66

cos S h p S b h p W M ca ca F ?=??==

γγσ m K h h = 齿高为齿顶高系数与模数的乘积,正常齿制:1=h K ,短齿制:

m K S S = 齿根圆齿厚为齿厚系数与模数的乘积,分度圆上的齿厚2

2m

p S π=

=

αcos ca b KF b KF L KF Kp p t

n n =

==

=(将法向力换成切向力,将接触线长度L 用b 来表示) 所以,()

αγ

αγγσcos cos 6cos cos 6cos 622

20S h S h t ca F K K bm KF m K b m K KF S h p ?=??=?=

令:

Fa S h Y K K =α

γ

cos cos 62

,称为齿形系数,因为中间所有的参数只与齿轮的齿廓形状有关。 齿高h 小,齿厚S 大,则Fa Y 小,则0F σ小,那么齿轮就不容易弯曲疲劳,即齿轮的抗弯曲强度高。

齿形系数可查200页表10-5。对于标准齿轮,齿形系数与齿数有关,与模数无关。

bm

Y KF Fa

t F =

0σ,这是齿根危险截面处的理论弯曲应力,实际计算时,还应该考虑除了切向力引起的弯曲应力之外的其它弯曲应力的影响,比如说:齿根的过渡圆角产生的应力集中,以及其它应力对齿根应力影响等。所以,计算时将0F σ再乘以一应力校正系数Sa Y ,同样查表10-5。那么,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条件为:

齿根弯曲强度校核公式:[]F Sa

Fa t Sa F F bm

Y Y KF Y σσσ≤=

=0

像前面一样,我们还应该有一个设计公式,就是根据这个校核公式推出来的一个设计计算公式。

将1

1

2d T F t =

,1d b d φ=,11mz d =代入弯曲强度条件公式中: []F d Sa

Fa F z m Y Y KT σφσ≤=

2

1

312, 所以:设计计算公式:3

]

[2F 2

11σφsa

Fa d Y Y z KT m ?≥ 注意:

1.一对齿轮啮合,由于齿数不同,大、小齿轮的齿形系数21Fa Fa Y Y ≠,应力校正系数

21Sa Sa Y Y ≠,有可能大小齿轮的材料会选择不一样,那么许用弯曲应力[][]21F F σσ≠,所以,

大齿轮和小齿轮的

[]

Sa

Fa F Y Y σ值不同,即:

[]

[]

2

221

11Sa Fa F Sa Fa F Y Y Y Y σσ≠

。在设计时,要按照

[]

Sa

Fa F Y Y σ较小者

代入设计公式中进行计算;

2.影响齿根弯曲强度的尺寸是:模数m 和齿宽b ; 3.采用正变位、斜齿轮可提高齿轮的强度; 4.动力传动,一般m ≥~2mm 。 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目的:防止“点蚀”。强度条件:[]H H σσ≤

接触应力的计算点:节点(原因见198页倒数第4行~199页1-7行内容) 力学模型: 将一对轮齿的啮合简化为两个圆柱体接触的模型。 基本公式: (第35页的赫兹公式)

两圆柱的接触应力公式:[]H E E B F σμμπρρσ≤??

????-+

-????

??±=22

212121H 1111 (3-36) 以计算载荷ca F 代替F ,接触线长度L 代替B ,则接触强度计算公式为:

[]H ca L E E F σμμπρρσ≤??

????-+-????

??±=22

212121H 1111

单位长度的计算载荷:L

F p ca

ca =

令:

2

1

1

1

1

ρρρ±

=

,∑ρ——啮合齿面上啮合点的综合曲率半径,mm

??

????-+

-=

22

2121111

E E Z E μμπ, E Z ——弹性影响系数,MPa ,可查书198页表10-6

弹性影响系数与一对齿轮的材料有关,根据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弹性模量,查出弹性模量再开平方就可以得到弹性影响系数。

则,[]H E ca

H Z p σρσ≤?=

???

?

??±=

±=±=∑1211

2

1212211

111ρρρρρρρρρρρρ,因为在节点处啮合,所以,u z z d d ===121212ρρ 所以,

u

u 111

1±?=

ρρ 将“接触应力变化.swf ”展示在PPT 上。来分析1ρ

αρsin 2

1

1d =

(机械原理知识:节点处的曲率半径是该点到基圆的切线距离。) u

u d 1

sin 21

1±?=

αρ,另外,

L KF p n =

ca ,α

cos t

n F F =,L=b 代入[]H E ca

H Z p σρσ≤?=∑

,得

[]H E t E t H Z u u bd KF Z u u d b KF σα

ααασ≤?±=±?=

cos sin 2

11

sin 2cos 11

H Z =α

αcos sin 2

,称作区域系数,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仅与压力角有关系,

当ο20=α时,5.2=H Z 。

所以,接触强度校核公式:[]H t Z Z u

u bd KF σσ≤?±=

H E 1H 1

将1

1

2d T F t =

,1d b d φ=代入强度校核公式得: []H d Z Z u u d KT σφ≤?±H E 3

1

11

2,由此推出 设计计算公式:2

3

H H E d 11)]

[(12σφZ Z u u KT d ±?≥ 如果把标准压力角的区域系数5.2=H Z 代入,则: 接触强度校核公式:[]H t Z u

u bd KF σσ≤?±=E 1H 1

5

.2

计算公式:2

3H E d 11)]

[(132.2σφZ u u KT d ±??≥ 注意:

1.“+”用于外啮合;“-”用于内啮合;

2.两齿轮的接触应力相等21H H σσ=,但是齿轮材料的许用接触应力不一定相等,应按

[]H σ较小者计算接触强度;

3.影响接触强度的尺寸是:d ( 或 a )和 b ; 4.采用正变位、斜齿轮可提高齿轮的强度。

§10-6 齿轮传动的设计参数、许用应力与精度选择

一、齿轮传动设计参数的选择

1.压力角α

增大压力角,齿厚及节点处的齿廓曲率半径会随之增加,有利于提高齿轮传动的弯曲强度及接触强度。我国一般用的传动齿轮的标准压力角ο20=α,航空用的齿轮ο25=α。

2.齿数z 的选择 当传动中心距不变时, 齿数z 增加,导致

(1)模数降低,(优点:齿高随之降低,可以减小切削量、减小滑动率、减小磨损等; 缺点:模数降低导致齿厚变薄,抗弯曲疲劳强度会降低); (2)重合度增加(可以使传动平稳)。

因此综合考虑,在保证弯曲疲劳强度的前提下,齿数多一些好! 闭式传动: z 1 = 20 ~ 40;开式传动: z 1 = 17 ~ 20

为了避免根切,171≥z ,大齿轮的齿数根据小齿轮齿数与传动比可以确定。为了使齿对磨损均匀,传动平衡,两齿数最好互为质数。

3.齿宽系数

轮齿越宽,承载能力越好,但轮齿过宽,会使齿面载荷分布趋于不均匀,所以齿宽系数应取适当值。根据201页表10-7,根据装置状况,选择合适的齿宽系数。

注意:

(1)对于标准圆柱齿轮减速器,齿宽系数是()u d b

a b +==

15.01a φ,并且规定:a φ的取值为:,,,,,,,1,。所以,要首先选定期a φ,再利用()a d u d b

φφ+==

15.01

计算。 (2)小齿轮齿宽计算好后,人为地加宽5—10mm ,以防止因装配误差产生轴向错位导致齿宽减小,增大工作载荷。 二、齿轮传动的许用应力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讲§5-7“螺栓联接件的材料及许用应力”时讲过的许用应力的公式

吗?许用应力是相应的极限值(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与安全系数的比值:[]S

S

σσ=。(书84

页。)齿轮传动的许用应力计算式与这个差不多,它的计算公式是:[]S

lim

σσ=,lim σ是齿轮的

疲劳极限。

本书中提供的lim σ值是在标准试验条件下试验得到的疲劳极限值。标准试验条件是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副:ο20=α,s m v mm b mm m /10,50~10,5~3===,齿面粗糙度为,按失效率为1%,经持久疲劳试验确定。

但是仅上式还不行,还需要多考虑一个应力循环次数对疲劳极限的影响:N K —寿命系数。 许用应力公式:[]S

K N lim

σσ=

在进行弯曲疲劳强度与接触疲劳强度的齿轮计算时,选取的值不同。 1.许用弯曲应力(弯曲疲劳强度计算时使用)

[]F

F FN F S K lim σσ=

S ——疲劳强度安全系数。对弯曲疲劳强度而言,破坏表示断齿,取5.1~25.1==F S S

N K ——寿命系数,考虑应力循环次数影响的系数。弯曲疲劳寿命系数FN K 见202页图

10-18,根据循环次数与齿轮材料来选择。

其中,循环次数的计算方法:h njL N 60=,n —转速,r/min ;j —齿轮每转一圈,齿面啮合次数;h L —齿轮工作寿命,小时。

例:转速960r/min ,工作寿命15年,每年工作300天,两班制,转一圈啮合一次。

()910147.4823001519606060?=??????==h njL N

lim σ——齿轮的疲劳极限。弯曲疲劳极限FE σ可查图10-20,ST

FE

F Y σσ=

lim 。ST Y ——试验

应力校正系数。

图10-20中分别给出了铸铁、正火钢、调质钢、渗碳正火和表面硬化钢及氮化和碳氮共渗钢5种材料的疲劳强度极限FE σ。

ME ——表示齿轮材料品质和热处理质量很高时的疲劳强度极限取值线; MQ ——表示齿轮材料品质和热处理质量达到中等要求时的疲劳强度极限取值线; ML ——表示齿轮材料品质和热处理质量达到最低要求时的疲劳强度极限取值线; MX ——齿轮材料对淬透性及金相组织有特别考虑的调质合金钢的疲劳强度极限取值线。 根据齿面硬度和各种材料及材料的热处理情况进行选择。

另外:一般轮齿受力为脉动循环应力,所以图10-20中所示的为脉动循环的极限应力,对称循环的极限应力值为脉动循环极限应力值的70%。

2.许用接触应力 (接触疲劳强度计算时使用)

[]H

H HN H S K lim

σσ=

S ——疲劳强度安全系数。对接触疲劳强度计算而言,破坏表示点蚀,发生点蚀后齿轮依

然可以继续工作,所以取1==H S S

N K ——寿命系数,考虑应力循环次数影响的系数。接触疲劳寿命系数HN K 见203页图

10-19,根据循环次数与齿轮材料来选择。

lim σ——齿轮的疲劳极限。接触疲劳极限lim H σ可查图10-21。

图10-21中分别给出了铸铁、灰铸铁、正火结构钢和铸钢、调质钢、渗碳正火和表面硬化钢及氮化和碳氮共渗钢6种材料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三、齿轮精度的选择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国标GB/T 10095—1988 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国标GB/T 11365-1989

圆柱齿轮和锥齿轮都规定了1~12共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精度最高,第12级最低。1-2级属于待发展的精度等级,3-5为高精度等级,6-8为中等精度等级,9-12为低精度等级。常用的是5~9级。

标准按照误差特性及它们对传动性能的影响,将齿轮的各项公差分成三个组,第一组公差影响传递运动的准确性,第二组公差影响传动的平稳性,第三组公差影响载荷分布的均匀性。每个公差组里有很多公差与极限偏差的项目,详见《机械零件手册》216页表16-2圆柱齿轮公差分组。一般来说,一个齿轮的三个公差组应选用相同的精度等级,但是也允许三个公差组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是在同一个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的项目要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

各类机器中常用的齿轮传动的精度等级见210页表10-8。

按照载荷及速度推荐的齿轮传动精度等见210页图10-22所示。

齿轮精度的标注:

第一公差组的精度等级、第二公差组的精度等级、第三公差组的精度等级、齿厚上偏差、齿厚下偏差、国家标准号

例1:7-F-L GB/T 10095—1988

表示: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其齿厚上偏差为F,齿厚下偏差为L。

例2:7-6-6-G-M GB/T 10095—1988

表示:第一公差组精度为7,第二公差组精度为6,第三公差组精度为6,齿厚上偏差为G,齿厚下偏差为M。

§10-8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一、轮齿的受力分析

切向力:11t 2d T F =

; 径向力:β

αcos tan t r n

F F =; 轴向力:βtan x t F F =,轴向力x F 的方向:用“主动轮左右手法则”判断。 各个分力方向的确定:

主动齿轮的切向力方向与齿面节点运动方向相反,从动齿轮的切向力方向与齿面节点运动方向相同;外齿轮的径向力r F 的方向指向各自的轮心,内齿轮的径向力由节点背离轮心。

主动齿轮的轴向力方向根据左右手法则确定,从动齿轮的轴向力与主动轮的轴向力相反。 主动齿轮的“左右手法则”:

主动齿轮是左旋就用左手,右旋就用右手;将手掌展开,使拇指与四指垂直;四指的指向与主动齿轮转向一致,并环绕轴线;拇指的指向就是轴向力的方向。

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用螺旋角系数βZ 计入轮齿倾斜使齿面接触应力减小的影响,对直齿轮的接触强度公式进行修正,得斜齿轮的强度计算公式:

校核式: []H H H E u u bd T K Z Z Z Z σσβ

ε≤±=1

22

1

1H 设计式: []3

2

H 1112???

?

?

?±≥σψβ

εZ Z Z Z u u T K d H E d H 式中:螺旋角系数:ββcos =Z 重合度系数:1<βε时,α

ββα

εεεεε+--=

)1(34Z 1≥βε时,α

εε1

=

Z

αε——端面重合度

βε——纵向重合度

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通常按斜齿轮的当量直齿轮计算其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并引入螺旋角系数βY 计入轮齿倾斜的影响,得:

校核式:[]F sa Fa F F Y Y Y Y m bd T K σσβε≤=

n

11

2

设计式:[]3F 2

1

21n cos 2σψββ

εβY Y Y Y z Y T K m Sa Fa d F ?≥ §10-9 标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一、轮齿的受力分析

用集中作用于齿宽中点处的法向力F n 代替轮齿所受的分布力。将F n 分解为:切向力F t ,径向力F r 和轴向力F a 。

t t F d T F -==

1

m 1

2, 211cos tan x t r F F F -==δα, 2r 11sin tan F F F t x -==δα α

αcos 2cos 1m 1

t n d T F F ==

各个分力方向的确定:

对于主动齿轮,切向力方向与节点运动方向相反;对于从动轮,切向力方向与节点运动方向相同;

径向力方向均由节点垂直指向各自的轴线;

轴向力F a 的方向均平行下各自轴线且总是由锥齿轮的小端指向大端。 二、主要参数和尺寸

直齿锥齿轮的大端参数为标准值。

轴交角为90o的直齿锥齿轮传动: 齿数比:211

2

12tan cot δδ====

d d z z u 锥距:212221

2

22

1+=???

??+??? ??=u d d d R R

b

R b R d d d d 5.015.022m 11m -=-== 令 R φ= b /R --齿宽系数,设计中常取R φ =~。 则有:)5.01()5.01(R m R m ψψ-=-=m m d d 以及 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按齿宽中点处的当量圆柱齿轮计算直齿锥齿轮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忽略重合度的影响。 校核式: ()[]H 3

121

5.0171.4σψψσ≤-=u d KT Z Z R R H

E H 设计式: []

()32

1

2

H 15.0171.4)(

u

KT Z Z d R R H

E ψψσ-≥ 式中:载荷系数 βK K K K υA =

强度公式中其他参数与直齿圆柱齿轮完全相同。 四、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校核式:()[]F 2

3

2

12

R 1

1

5.0171.4σψψσ≤+-=

sa Fa R F Y Y u m z KT

设计式:()[]

3

F 2

21

2

11

5.0171.4σψψSa

Fa R R Y Y u z

KT m +-≥

§10-10 齿轮传动的效率与润滑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齿轮传动、教案

****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参考资料: 多媒体材料,网络资料

讲稿内容 备注

(2)渐开线上任意一点的法线必切于基圆。 (3)渐开线上各点压力角不等,离圆心越远处的压力角越大。基圆上压力角为零。渐开线上任意点K处的压力角是力的作用方向(法线方向)与运动速度方向(垂直向径方向)的夹角O K(图10-1),由几何关系可推出 :K 二cos」rb r K 式中5—基圆半径,r K—K点向径 (4)?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半径的大小。基圆半径越大,渐开线越趋平直(图 图10-1渐开线的形成及压力角 10.2.3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 两相互啮合的齿廓E1和E2在K点接触(如图10-3),过K点作两齿廓的公法线nn,它与 连心线O1O2的交点C称为节点。以。1、。2为圆心,以O Q(r1)O2C(r2')为半径所作的圆称为节圆,因两齿轮的 节圆在C点处作相对纯滚动,由此可推得 (10-2) 一对传动齿轮的瞬时角速度与其连心线被齿廓接触点的公法线所分割的两线段长度成反比,这个定律称为齿廓 啮合基本定律。由此推论,欲使两齿轮瞬时传动比恒定不变,过接触点所作的公法线都必须与连心线交于一定点。 10.2.3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 1.渐开线齿廓能保证定传动比传动 一对齿轮传动,其渐开线齿廓在任意点K接触(图10-3),可证明其瞬时传动比恒定。 过K点作两齿廓的公法线nn,它与连心线O1O2交于C点。由渐开线特性推知齿廓上各点法 (10-1) 10-2 )。 10-2渐开线形状与基圆大小的关系 (5)基圆以内无渐开线。 0* 8

渐开线齿轮制成后,基圆半径是定值。渐开线齿轮啮合时,即使两轮中心距稍有改变,过接触点 齿廓公法线仍与两轮连心线交于一定点,瞬时传动比保持恒定,这种性质称为渐开线齿轮 传动的可分离性,这为其加工和安装带来方便。 3.齿廓间的正压力方向不变 齿轮无论在哪点接触,过接触点做公法线,公法线总是两圆的内公切线n1 n2o 1分度圆、模数和压力角(图10-5) 齿轮上作为齿轮尺寸基准的圆称为分度圆,分度圆以d表示。相邻两齿同侧齿廓间的分度 圆弧长称为齿距,以p表示,p=n i/z, z为齿数。齿距p与n的比值p/ n称为模数,以m表示。 模数是齿轮的基本参数,有国家标准,见表4-1 o由此可知: 齿距p = m n (4-4) 分度圆直径 d = m z (4-5) 渐开线齿廓上与分度圆交点处的压力角:?称为分度圆压力角,简称压力角,国家规定标准压力角 线切于基圆,齿廓公法线必为两基圆的内公切线 2.中心距的可分性 由厶N i O i CN2O2C,可推得 N1N2, N1N2与连心线O1O2交于定点C o ⑷1 i -- °2C _ r b2 O1C r bi (10-3) 图10-3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图10-4渐开线齿廓啮合

乐高第3课 齿轮传动——风扇 教学案

第3课齿轮传动——风扇教学案 一、提出问题 当夏天到来时,天气很热,我们经常会打开电风扇来解热,电风扇可以说是我们在夏天里的“小伙伴”,现在就让我们动手来制作一个风扇吧! 二、联想 如图3-1和图3-2所示,想一想生活中的风扇是什么样子的风扇都有什么特点呢 图3-1风扇1图3-2 风扇2 三、要求: 风扇制作 1. 风扇有扇叶并且可以转动 2. 利用齿轮传动加快扇叶转动 3. 稳定的放在桌面上 四、构建 技能牌:齿轮 齿轮的作用: 齿轮是依靠齿的啮合来传递动力的零件,通过齿轮的传动还可以改变输出的扭矩和角速度,或者是改变运动的方向。 扭矩:扭矩是齿轮转动时切向的力,我们可以理解为齿轮发生转动的力。 例如,当我们喝饮料时,我们要使用一定的力去把瓶盖拧开。 角速度:是物体转动的速度。单位是弧度每秒。例如,这节课我们将制

作的风扇,它转动的角速度就非常快。 齿轮的传动: 乐高机器人套装中提供了很多种齿轮,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直齿轮。如图3-3所示,乐高直齿轮从左到右分别为40齿,24齿,16齿和8齿共4种类型。 图3-3 乐高直齿轮 机器人可以通过这些齿轮的传动来改变扭矩,改变角速度或改变方向。一般来说,乐高的齿轮在搭建的时候通常要与梁来进行配合,将齿轮用轴与梁进行连接,你可能会有这样的担心,齿轮会不会与梁有接触而产生摩擦呢不过,当你使用的时候,你会发现乐高的齿轮能够与梁配合的非常好,完全不用担心会产生摩擦或阻力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看几组齿轮传动的例子。 例1 8齿齿轮传动40齿齿轮,如图3-4所示。 图3-4 8齿传动40齿 例2

40齿齿轮传动8齿齿轮,如图 3-5所示。 例3 40齿齿轮传动24齿齿轮传动8齿齿轮,如图3-6所示。 例4 24齿齿轮传动8齿齿轮传动24齿齿轮,如图3-7所示。 齿数,扭矩和角速度的关系 齿数(n )与扭矩(T )成正比 T1×n2=T2×n1 齿数(n )与角速度(T )成反比 n1×w1=n2×w2 我们以例1的8齿传动40齿为例,由于齿数与扭矩成正比关系,因 此传动后40齿这根轴输出的扭矩是8齿的5倍;由于齿数与角速度成反 图3-5 40齿传动8齿 图3-6 3个齿轮传动 图3-7 3个齿轮传动

最新机械基础教案(劳动版)——第十八讲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第十八讲 学时: 2 学时 课题: 5.5.4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目的任务: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方法重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方法难点: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公式 教学方法:多媒体 5.5.4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1.轮齿受力分析和计算载荷 1)受力分析 图示一直齿圆柱齿轮在节点P 处的受力情况。 不考虑摩擦力,作用在齿面上的法向力Fn 可分解为圆周力Ft 和径向力Fr。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受力分析 2) 轮齿的计算载荷 Fnc=KFn K 为载荷系数,参考表选取。 2.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齿面点蚀主要于齿面的接触应力的大小有关。 为防止齿面点蚀,应保证齿面的最大接触应力σH不大于齿轮材料的许用接触应力[ σH。] 动画演示) u——传动比,u=z2/z1>1 ; T1——小齿轮所传递的转矩(N.mm) ; K ——载荷系数,见表; b——齿宽(mm) ; a——中心距(mm) ; ψ b ——齿宽系数; [ σH] ——齿轮材料许用接触应力(MPa) ,见表。 应用公式时还应注意下列数据的确定: 1. 传动比i 式中:σH——齿面最大接触应力(MPa) ;

u<8 时可采用一级齿轮传动。若总传动比u 为8--40,可分为二级传动;若总传动比u 大于40,可分为三级或三级以上传动。 2. 齿宽b 为了安装方便,保证轮齿全齿宽啮合,一般小齿轮齿宽b1应比大齿轮齿宽b2 大(5--10)mm 。可以认为公式里的齿宽为b2。 3. 齿宽系数ψb 一般闭式齿轮传动,ψb=0.2--1.4 4. 许用应力[ σ H] 一对齿轮啮合时,两齿轮轮齿间的接触应力相等,但许用接触应力一般是不相等的,故应用[ σH1和] [ σH2中] 较小者代入公式计算。 3.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是为了防止齿根出现疲劳折断。 因此,应保证齿根最大弯曲应力σF不大于齿轮材料的许用弯曲应力[ σF。](动画演示)

《轮系》教案汇总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级2012— 2013学年上学期教学教案 授课班级:12模具班 教案使用时间:第_14_周第3课时 科目〈〈机械基础》 任课教师: 单均镇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备课纸

l_l rn|_| rn l_l 1--1 1 J— 1 1 分组讨论完成学习项目活动书。 根据咨询的知识,且已知n1转向,试判断车床中 托板各齿轮的传动方向。 IH 一3 巡视指导 ■- 9 讨论,总结完 成项目活动 书 VI 养成自学的 习惯;培养 严谨的学习 态度。 (四)展示及评价 1)提交学习任务完成材料; 2)学生分组展示评价; 3 )老师归纳总结。(学习态度、掌握情况等。) 评价、总结给 出本节课最理 想答案 学生总结、自 评、互评 培养科学严 谨的态度; 提高口头表 达能力。 (五)巩固练习 查阅资料完成活动书思考与练习部分。 布置练习课后做练习。反复加深印 象(六)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课后作业加深印象

课题:定轴轮系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 班级: ___________ 组号: 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什么是定轴轮系传动; 2、领会定轴轮系传动路线的分析方法; 3、掌握定轴轮系各轮回转方向判定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项目活动书完成信息查,逐渐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通过小组学习、教师指导,掌握判定定轴轮系各轮回转方向及传动路线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组学习锻炼学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2、逐步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3、培养出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定轴轮系传动路线的分析方法。 2、定轴轮系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定轴轮系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程序设计:回顾旧知T应用赏析T新课点拨T下发活动项目书并分组完成T分组展示及对比评价T归纳总结T布置作业。 一、回顾旧知 一对内啮合与外啮合圆柱齿轮转向的判断圆柱齿轮传动并各齿轮轴线相互平行时回转方向: (速记口诀:内啮合齿轮转向相同,外啮合齿轮转向相反) 二、咨询 1、什么是轮系(阅读课本71页)? 2、什么是定轴轮系(阅读课本71页)? 3、填写下列问题(阅读课本表格74页6-3和课本77页惰轮的应用)?

齿轮传动教案[优质文档]

课题(章)机械传动 分课题(节)§6-4 齿轮传动 教学目标1、掌握齿轮传动的常用类型和应用特点。 2、掌握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计算。 3、掌握渐开线齿轮的特点及性质。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1、齿轮传动的常用类型和应用特点2.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计 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物演示投影法、引导法等。 教学器材及设备电脑及投影仪、教具。 复习提问 姓名成绩 1、链传动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2、链传动的应用特点? 板书设计或教学提纲一、齿轮传动的常用类型和应用 二、传动比 三、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四、齿轮的失效形式与常用材料 五、齿轮传动的维护方法 作业布置1、齿轮传动的维护方法 2、齿轮传动的优缺点 课后小结齿轮的知识点比较分散,采用老师讲授加学生自学的方法,方便学生思考,另外,也为后期去实验室进一步学习齿轮知识奠定了基础。 市中心组推荐意见: (盖章)年月日省中心组评审意见: (盖章)年月日

节 复习提问(5分钟)1、链传动的常用类型有哪些? 2、链传动的应用特点?老师提问回答问题 任务引入(2分钟)一、任务引入 投影仪演示减速器重点额齿轮传动动画,动力从轴1输入,经 过小齿轮和大齿轮的啮合传动后,动力从轴2输出。观察并思考, 图示齿轮的传动有何特点?工作中,轴1和轴2的转速是怎样的关 系。计算一对相啮合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齿数z1=20,z2=32, 模数m=10。试计算其分度圆直径d、齿顶圆直径d a、齿根圆直径 df 、齿厚s、基圆直径db和中心距a。 老师讲课学生听课 任务分析(3分钟)二、任务分析 分析齿轮的传动转向如何,有何特点必须要知道齿轮传动的 类型及其应用特点,要了解轴1和轴2的转速是怎样的关系必须要 学习有关齿轮传动比的知识。为了计算上面例题,需学习渐开线标 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计算的知识,带着这些问题观看 下面一组图片。 老师分析 学生通过老 师引导观察 思考齿轮的 转向,并带着 问题进入新 课内容。

机械基础齿轮传动教案(第四版)

第四章 齿轮传动(10课时) 教 学 目 标 1、了解齿轮传动的分类、特点 2、理解渐开线的形成及性质,了解齿廓的啮合的特点 3、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几何尺寸计算 4、了解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的特点 5、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6、了解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应用特点 7、了解齿轮轮齿失效的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上述3、5两点 【复习】1、链传动的组成及特点、类型和应用 2、链传动的传动比 3、滚子链的组成、标记和特点 第一节齿轮传动的类型及应用 一、概念 齿轮机构是由齿轮副组成的传递运动和动力的装置。 二、齿轮传动的类型 齿轮的种类很多,可以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两轴平行 两轴不平行 按轮齿方向 按啮合情况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人字齿圆柱齿轮传动 外啮合齿轮传动 内啮合齿轮传动 齿轮齿条传动 相交轴齿轮传动 交错轴齿轮传动 锥齿轮传动 交错轴斜齿轮传动 蜗轮蜗杆传动

(1)根据轴的相对位置,分为两大类,即平面齿轮传动(两轴平行)与空间齿轮传动(两轴 不平行) (2)按工作时圆周速度的不同,分低速、中速、高速三种; (3)按工作条件不同,分闭式齿轮传动(封闭在箱体内,并能保证良好润滑的齿轮传动)、 半 开式齿轮传动(齿轮浸入油池,有护罩,但不封闭)和开式齿轮传动(齿轮暴露在外, 不能保证良好润滑)三种; (4)按齿宽方向齿与轴的歪斜形式,分直齿、斜齿和曲齿三种; (5)按齿轮的齿廓曲线不同,分为渐开线齿轮、摆线齿轮和圆弧齿轮等几种; (6)按齿轮的啮合方式,分为外啮合齿轮传动、内啮合齿轮传动和齿条传动。 三、齿轮传动的应用 1、传动比 式中 n1、n2表示主从动轮的转速 z1、z2表示主从动轮的齿数 2、应用特点: 优点:能保证瞬时传动比恒定,工作可靠性高,传递运动准确。 传递功率和圆周速度范围较宽,传递功率可达50000kw ,圆周速度300m/s 结构紧凑,可实现较大传动比 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维护简便 缺点:运转中有振动、冲击和噪声 齿轮安装要求高 不能实现无级变速 不适用中心距较大的场合 第二节渐开线齿廓 一、齿轮传动对齿廓曲线的基本要求 一是传动要平稳,二是承载能力要强 二、渐开线的形成、性质 1、 渐开线的形成 当一条动直线(发生线),沿着一个固定的圆(基圆)作纯滚动时,动直线上任意一点K 的轨 迹称为该圆的渐开线。 1212 21n z i n z ==

齿轮传动教案

齿轮传动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

第十章齿轮传动(7学时)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 了解齿轮的特点、类型及主要参数、齿轮的失效形式、齿轮所用的材料及采用的热处理方法、齿轮传动中的计算载荷、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 2. 掌握圆柱直齿、斜齿、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各分力的方向判断。 3. 掌握直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齿轮的结构设计。 二、教学内容 §10-1概述 §10-2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10-3齿轮的材料及其选择原则 §10-4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10-5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0-6齿轮传动的设计参数、许用应力与精度选择 §10-7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0-8标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0-9变位齿轮传动强度计算概述 §10-10齿轮的结构设计 §10-11齿轮传动的润滑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难点:针对不同的失效形式确定设计准则,不同的失效形式恰当地选用相应的设计数据。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五、详细教学内容 §10-1 概述 齿轮传动在机械领域中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随着科技的进步,齿轮传动的精度和强度已经大幅度地提高,据现有文献,齿轮传动的传递功率可达十万千瓦,圆周速度可达300m/s,直径可达152.3m。接下来,我们按照惯例,先来看一下齿轮传动的特点及类型。 一、齿轮传动的特点及类型 1. 齿轮传动的特点: 1)效率高:可高达99%,在常用的机械传动中,其效率最高; 2)结构紧凑:在相同条件下,齿轮传动所需的空间一般较小; 3)工作可靠,寿命长; 4)传动比恒定; 5)传递的功率和圆周速度的范围广。

机械基础教案-齿轮传动

教师授课教案 2016下-2017上学年一学期课程机械基础

教学内容 旧知复习:1.带传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2.链传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讲授新课:项目二机械传动 任务2 齿轮传动 一、齿轮传动的特点与类型 1. 与其他传动相比较,齿轮传动具有以下特点: (1)瞬时传动比准确,传动平稳。结构紧凑,适用范围广。 (2)传动精度高;传动效率高,可达99%;工作可靠,寿命长。 (3)可实现两轴平行、交叉、交错的传动。 (4)齿轮需要专用制造设备,成本较高。 2. 齿轮传动的类型 (1)用于两平行轴之间的传动如斜齿轮传动。 (2)用于两相交轴之间的传动如圆锥齿轮传动。 (3)用于两相错轴之间的传动如蜗杆传动。 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轮齿的各部分名称、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1. 渐开线的形成及性质 (1) 渐开线的形成 当一条直线沿固定的圆周边缘作无滑动的纯滚动时,该直线上任一点K 的运动轨迹,称为该圆的渐开线,如图2-24所示。称该直线为发生线;该不动的圆为基圆。 (2)渐开线的性质 ①发生线沿基圆边缘滚过的长度KB,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圆弧长AB,

即KB=AB。 ②渐开线上任一点K的法线必与基圆相切。切点B是渐开线上K点的曲率中心,线段KB是K点的曲率半径。 ③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 ④基圆内无渐开线。 2.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轮齿的各部分名称 (1)齿顶圆齿顶所在的圆称为齿顶圆,齿顶圆直径用d a 表示。 (2)齿根圆齿槽底部所在的圆称为齿根圆,齿根圆直径用d f 表示。 (3)齿厚同一轮齿上左、右两齿廓之间的某一圆周弧长称为齿厚,分度圆上的齿厚用s表示。 (4)齿槽宽相邻两齿之间的某一圆周弧长称为齿槽宽,分度圆上的齿槽宽用e表示。 (5)齿距相邻两齿同一侧齿廓圆周弧长称为齿距,分度圆上的齿距用p表示。 (6)分度圆轮齿上齿厚等于齿槽宽所在的圆称为分度圆,分度圆直径用d表示。 (7) 齿顶高分度圆到齿圆顶之间的径向距离称为齿顶高,用h a 表示。 (8) 齿根高分度圆到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称为齿根高,用h f 表示。 (9)齿全高齿顶圆到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称为齿全高,用h表示。 (10)中心距两传动齿轮中心的距离称为中心距,用a表示。 3.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 (1)齿数z 齿轮圆周上轮齿的总数称为齿数。 (2)模数m齿轮几何尺寸的重要参数。 (3)压力角α压力角指轮齿速度方向与受力方向所夹的锐角,通常指分度圆上的压力角α。我国规定分度圆上的标准压力角为20o。 (4)顶高系数h* a 标准齿轮的齿顶高系数h* a =1。 (5)顶隙系数c*标准齿轮的顶隙系数c*=0.25。 4. 渐开线直齿标准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齿轮传动教案

第十章齿轮传动(7学时)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 了解齿轮的特点、类型及主要参数、齿轮的失效形式、齿轮所用的材料及采用的热处理方法、齿轮传动中的计算载荷、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 2. 掌握圆柱直齿、斜齿、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各分力的方向判断。 3. 掌握直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齿轮的结构设计。 二、教学内容 §10-1概述 §10-2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10-3齿轮的材料及其选择原则 §10-4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10-5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0-6齿轮传动的设计参数、许用应力与精度选择 §10-7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0-8标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0-9变位齿轮传动强度计算概述 §10-10齿轮的结构设计 §10-11齿轮传动的润滑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难点:针对不同的失效形式确定设计准则,不同的失效形式恰当地选用相应的设计数据。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五、详细教学内容 §10-1 概述 齿轮传动在机械领域中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随着科技的进步,齿轮传动的精度和强度已经大幅度地提高,据现有文献,齿轮传动的传递功率可达十万千瓦,圆周速度可达300m/s,直径可达152.3m。接下来,我们按照惯例,先来看一下齿轮传动的特点及类型。 一、齿轮传动的特点及类型 1. 齿轮传动的特点: 1)效率高:可高达99%,在常用的机械传动中,其效率最高; 2)结构紧凑:在相同条件下,齿轮传动所需的空间一般较小; 3)工作可靠,寿命长; 4)传动比恒定; 5)传递的功率和圆周速度的范围广。 缺点:1)制造及安装精度要求高、成本高;2)不适宜远距离两轴间的传动等。 2. 类型 按轴的布置:平行轴齿轮传动(圆柱齿轮)、相交轴齿轮传动(锥齿轮)、交错轴齿轮传动按齿向:直齿、斜齿、人字齿 按齿廓:渐开线、摆线、圆弧 按工作条件:闭式、开式、半开式 按齿面硬度:软齿面齿轮(齿面硬度≤350HBS)、硬齿面齿轮(齿面硬度>350HBS) 3. 基本问题:

齿轮传动教案

教案 教案课题:齿轮传动 课程:机械基础 所选教材:机械基础(朱明松主编)专业:机电 班级: 13机电3ZS 学生姓名:张苏娟 指导教师:陈修祥老师 江苏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2016年 6 月 18 日

第 1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第页

§4.2渐开线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和主要参数 一、渐开线各部分名称和主要参数 1、齿顶圆:通过轮齿顶部的圆周。齿顶圆直径以da表示。 2、齿根圆:通过轮齿根部的圆周。齿根圆直径以df 表示。 3、分度圆:齿轮上具有标准模数和标准齿形角的圆。分度圆直径以d表示。 4、齿厚:在端平面上,一个齿的两侧端面齿廓之间的分度圆弧长。齿厚以s表示。 5、齿槽宽:在端平面上,一个齿槽的两侧端面齿廓之间的分度圆弧长。齿槽宽以e表示。 6、齿距:两个相邻且同侧端面齿廓之间的分度圆弧长。齿距以p表示。 7、齿宽:齿轮的有齿部位沿分度圆柱面直母线方向量度的宽度。齿宽以b表示。 8、齿顶高:齿顶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齿顶高以ha表示。各部分名称和主要参数30分钟 黑板上板书画出图形,使学生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认识更直观。 第页

8、齿顶高:齿顶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齿顶高以ha表示。 9、齿根高:齿根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齿根高以hf 表示。 10、齿高:齿顶圆与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齿高以h表示。 二、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 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共有:齿数、模数、齿形角、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五个,是齿轮各部分几何尺寸计算的依据。 1、齿数z 一个齿轮的轮齿总数。 2、模数m 齿距与齿数的乘积等于分度圆的周长,即pz=πd,式中z是自然数,π是无理数。为使d为有理数的条件是p/π为有理数,称之为模数。即:m=p/π模数的大小反映了齿距的大小,也及时反映了齿轮的大小、已标准化。 模数是齿轮几何尺寸计算时的一个基本参数。齿数相等的齿轮,模数越大,齿轮尺寸就越大,齿轮就越大,承载能力越强:分度圆直径相等的齿轮,模数越大,承载能力越强。 3、压力角α 压力角α为渐开线上某点切线与该点径向线夹角 分度圆上压力角大小对齿轮形状有影响:当分度圆半径不变时,压力角减小,轮齿的齿顶变宽,齿根变窄,承载能力降低;压力角增大,轮齿的齿顶变窄,齿根变宽,承载能力增大,但传动费力。综合考虑传动性能和承载能力,我国标准规定渐开线圆柱齿轮分度圆上的压力角α=20°。 4、齿顶高系数ha* 对于标准齿轮,ha=ha*m, ha*=1 5、顶隙系数c* 当一对齿轮啮合时,为使一个齿轮的齿顶面不与另一个齿轮的齿槽底面相接触,轮齿的齿根高应大于齿顶高,即应留有一定的径向间隙,称为顶隙,用c表示。 对标准齿轮规定:c= c*m,

机械基础齿轮传动教案

第四章齿轮传动(10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齿轮传动的分类、特点 2、理解渐开线的形成及性质,了解齿廓的啮合的特点 3、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几何尺寸计算 4、了解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的特点 5、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6、了解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应用特点 7、了解齿轮轮齿失效的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上述3、5两点 【复习】1、链传动的组成及特点、类型和应用 2、链传动的传动比 3、滚子链的组成、标记和特点 第一节齿轮传动的类型及应用 一、概念 齿轮机构是由齿轮副组成的传递运动和动力的装置。 二、齿轮传动的类型

齿轮的种类很多,可以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1)根据轴的相对位置,分为两大类,即平面齿轮传动(两轴平行)与空间齿轮传动(两轴 不平行) (2)按工作时圆周速度的不同,分低速、中速、高速三种; (3)按工作条件不同,分闭式齿轮传动(封闭在箱体内,并能保证良好润滑的齿轮传动)、 半 开式齿轮传动(齿轮浸入油池,有护罩,但不封闭)和开式齿轮传动(齿轮暴露在外, 不能保证良好润滑)三种; (4)按齿宽方向齿与轴的歪斜形式,分直齿、斜齿和曲齿三种; (5)按齿轮的齿廓曲线不同,分为渐开线齿轮、摆线齿轮和圆弧齿轮等几种; (6)按齿轮的啮合方式,分为外啮合齿轮传动、内啮合齿轮传动和齿条传动。 三、齿轮传动的应用 1、传动比 式中 n1、n2表示主从动轮的转速 z1、z2表示主从动轮的齿数 2、应用特点: 优点:能保证瞬时传动比恒定,工作可靠性高,传递运动准确。 传递功率和圆周速度范围较宽,传递功率可达50000kw ,圆周速度300m/s 两轴平行 两轴不平行 按轮齿方向 按啮合情况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人字齿圆柱齿轮传动 外啮合齿轮传动 内啮合齿轮传动 齿轮齿条传动 相交轴齿轮传动 交错轴齿轮传动 锥齿轮传动 交错轴斜齿轮传动 蜗轮蜗杆传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齿轮转转转》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齿轮转转转》 【活动设计】 《纲要》对于科学的目标中指出:“喜欢观察、动手操作和实验,积极寻求答案”。我们班的孩子在看了一部名叫《雨果》的电影后, 顿时对齿轮的转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听到孩子们在讨论“齿 轮为什么会转”这个话题,他们各抒己见,各有各的说法。但齿轮并 不是随便就能触手可及,也并不是随处直观可见的。在现实生活动中,孩子们只是知道齿轮转动的结果,但对齿轮为什么会这样动,他们是 无法实际操作进行研究的。 于是我将孩子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齿轮”作为这节教学活动的素材,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情景创设及利用Algodoo软件,让幼儿对齿 轮的转动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发现。 【活动目标】 1、通过与多媒体的互动,发现与比较齿轮转动时发生的变化。 2、乐于探究,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操作用:PPT一套、记录表、实验软件一套、触摸式电视机。 幼儿操作用:建构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引出问题——激发幼儿对齿轮的兴趣。

1、出示机器人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2、观看机器人画画的视频。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机器人为什么会动吗? 小结:原来上了发条,机器人里碰在一起的齿轮转动,带动了机器人的手写字。 二、操作教具,感知变化——引导幼儿发现与比较齿轮转动的变化。 1、教师展示多媒体教具,并记录。 重点提问:这里几组齿轮?他们都一样吗? 小结: (1)第一组是2个大小一样的齿轮碰在一起。 (2)第二组是2个一样大小的齿轮,中间还有一个小齿轮,他们3个齿轮也是碰在一起的。 (3)第三组齿轮的的大小都不一样。 2、幼儿操作多媒体教具,分别验证3组齿轮转动的变化。 重点提问:这3组齿轮转起来会怎么样呢? 小结: (1)原来2个相同大小的齿轮转得一样快,但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反。 (2)小齿轮带着大齿轮转动,2个大齿轮转动的方向一样。 (3)三个大小不一样的齿轮碰在一起,小齿轮转的快,大齿轮转的慢。 三、探索构建,实物验证——让幼儿进一步感知齿轮的变化。 1、幼儿尝试搭建,教师进行观察。

第课齿轮传动机械夹子教学案修订稿

第课齿轮传动机械夹子 教学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第5课 齿轮传动——机械夹子 教学案 一、提出问题 当我们想抓取桌子上的杯子,我们可以用手去抓取,那么机器人如果想 抓取物体,该如何去抓取呢机器人可不可以用手或夹子来抓取呢这节课 我们就来制作能抓取物体的夹子。 二、联想 我们的手非常灵活,把机器人的手制作成像人一样的灵活,不是很 容易,但是我们可以借鉴生活中的剪刀,镊子等工具,如图5-1和图5-2所示,模拟它们的结构制作一个夹子作为机器人的手,让机器人去抓取物体。 图5-1 剪刀 图5-2 镊子 三、要求 机械夹子的制作 1. 机械夹子可以打开和闭合 2. 用齿轮带动夹子进行传动 四、构建 1. 夹子的制作 夹子的制作利用两根弯曲的圆梁,两根圆梁一左一右组成夹子的左右两片,如图5-3所示。 2. 齿轮的 传动 齿轮利用两个24 齿 的齿轮来完成,如图 5-4所示。当两个相同的齿轮传动的时候,大家要注意它们的扭矩,速度都不变,但是两个齿轮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 我们制作的夹子是利用了这个特点,当顺时针转动时夹子闭合, 图5-3 弯梁 图5-4 24齿齿轮

当逆时针转动时夹子分开,如图5-5所示。 3. 完成后的 效 果,如图5-6 所示。 我们利用齿轮传动的特点制作了这个夹子,当转动手 柄 时,夹子就会分开或 闭合。 五、优化与改进 上面制作的夹子在使用上有什么问题吗 我们可以发现刚才利用齿轮制作的机械夹子,在闭合和开启的时 候速度太快,而且当关闭夹子时,夹子很容易自动松开。 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改变齿轮的传动比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要求夹子可以自动锁定,用机械结构解决比较困难。 因此,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要利用乐高的一个新的齿轮:涡轮。 技能牌:涡轮,如图5-7所示。 涡轮通 常会与齿轮进行啮合,并且会连接两个互相垂直的轴,也就是 说通过涡轮的传动可 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涡轮可以增大扭矩,减小角速度,并且可以使被传动的齿轮具备自锁的功能。所谓自锁功能是指只有涡轮这个轴是可以人为旋转的,而齿轮的轴是不能被人为旋转的,齿轮只能依靠涡轮的传动而转动。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涡轮的应用就可以解决刚才我们提到的两个 问题,可以实现减慢速度和自锁的功能。下面,我们就利用涡轮来进行机械夹的改进。 1. 框架的搭建 图5-5 齿轮传动 图5-6 齿轮传动的夹子 图5-7涡轮

高中物理 齿轮传动教案

《齿轮传动》 【课题】齿轮传动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选修2-2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本章《机械与传动装置》围绕各类传动装置进行展开,前两节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和能自锁的传动装置,第三节重点介绍液压传动的原理以及应用。最后两节分别介绍组成机械的常用机构以及机器的组成。 第一节《常见的传动装置》介绍了齿轮传动和带传动。齿轮传动是最常见的一类传动装置,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其他传动装置和机器的基础。同时,齿轮传动能够传递力和运动,又是对前一章中平动、转动与力矩等知识的延伸。所以,齿轮传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课程标准的要求 观察常见的传动装置,了解其作用。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初步了解现代机械的发展概况。 3、教材内容安排 教材在编排上,首先提供了大量生活中的传动装置素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拉近齿轮传动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然后,直接给出齿轮传动定义,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分析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接着,分析齿轮传动是如何改变转速,并由单级传动过渡到多级传动。接下来,根据实现不同的运动转变效果将齿轮传动分成:齿轮齿条传动、锥齿轮传动和交错轴斜齿轮传动。最后,通过之前大量齿轮传动的例子,总结其特点。 在齿轮传动的基础上,简要分析带传动的组成、传动比和特点。并以“大家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传动装置,认识和了解链传动。 - 1 -

从教材内容安排上看,全文用大量篇幅详细地介绍了齿轮传动,为后面学习带传动以至其他传动装置打下夯实的基础。 4、教材的特点 第一、以物理原理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与技术的结合,突出物理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例如,教材提供了很多生活中的传动装置素材,能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的亲近感。 第二、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例如,“大家谈”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并整理分析,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大家做”栏目,“组装电子闹钟”力图使学生动手了解物理知识与技术的关系,学习一些常用的物理技术,产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5、教材的处理 一、重新安排教学课时:教材在编排上用了大量篇幅详细地介绍了齿轮传动的定义、工作原理、作用和特点,为后面学习其他传动装置打下夯实的基础。接下来,在学习了齿轮传动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带传动和链传动。由于齿轮传动知识的基础性和丰富性,我将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齿轮传动》,第二课时为《带传动》,本节课选讲第一课时。 二、适当补充教学内容:教材开篇提供了三幅生活中的传动装置,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较少有机会观察到机械内部结构,难以由此得到齿轮传动的定义。同时,教材直接给出齿轮传动定义,而对于定义中的“主动轮”、“从动轮”以及“啮合”这些专业名词并没有给出相应的解释。这使学生在理解齿轮传动定义时存在一定的疑惑。通过教具演示,创设情景,同时配合课件,补充并解释相关的专业名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齿轮的定义。 三、合理调整教学顺序:齿轮传动的作用除了改变转速的大小,还能改变转动的方向,而分类的依据正是改变转速方向的不同,因此将齿轮传动的分类归入改变转动方向。这样,从生活中的齿轮传动出发,到引出齿轮传动的定义、工作原理,得到了齿轮传动的两个作用和相应的应用,最好总结其特点,教学更加有条理性。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兴趣特点: 高二年级的学生对物理有着较强的因果认识兴趣和应用兴趣,希望运用学过

齿轮传动教案

重庆市隆化职业中学校 齿 轮 传 动 教 案 授课人:杨海林 授课地点:修业楼202

授课班级:14级春数控1班 授课时间:2014年11月6日 《齿轮传动》 授课班级:14级春数控1班 授课时间:2014年11月6日(星期四)下午第一节 授课地点:修业楼202 授课教师:杨海林 课题:齿轮传动 课型:理论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齿轮传动的特点、分类及其应用; 2、掌握齿轮的啮合原理; 3、了解齿轮传动时,齿轮轴的方向确定。 教学重难点:1、齿轮的分类; 2、齿轮旋转方向的确定。 教学方法:讲授法、展示法 教具:粉笔、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人数

复习《链传动》知识(提问法教学) 二、 讲授新课 1、课程导入,通过《摩登时代》片段,引出齿轮传动。(展示教学法) (提问学生在视频中见到了哪些传动机构?) 2、联想到齿轮传动的概念 (1)什么叫做齿轮传动? (2)结构是怎样的?(通过图片进行解释) 3、齿轮特点(回忆生活见到的齿轮的特点) 4、齿轮的分类(主要以展示图片为主) 提问:在生活中见到了哪些齿轮? 按材料不同分为:塑料齿轮和金属齿轮 按密封程度不同分为:开式齿轮和闭式齿轮 按照轴线位置分 (重点掌握掌握) (每种类型逐一讲解,观看图片和动画) 三、课堂练习(巩固法) (1)让学生自由回答 (了解) 外啮合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内啮合 齿轮齿条啮合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人字齿圆柱齿轮传动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相交轴齿轮传动 斜齿圆锥齿轮传动 曲齿圆锥齿轮传动 交错轴齿轮传动 交错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蜗轮蜗杆传动

齿轮传动教案

教案课题:齿轮传动 课程:机械基础 所选教材:机械基础(朱明松主编) 专业:_______ 机电 班级:13机电3 学生姓名:张苏娟 指导教师:陈修祥老师 江苏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2016年6 月18 日 第____ 次课_2—学时授课时间 课题(章节)齿轮传动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齿轮传动特点,分类会计算齿轮的平均传

动比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各部分的名称和主要参数了解齿轮的结构,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尺寸的计算教学重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计算 教学难点:压力角的理解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讲授法,板书与图片结合, 课堂练习、作业: 自行整理几何尺寸计算的公式并掌握 课后小结: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提问应该稍微停一段时间,由链传动引入到齿轮传动时应该抓住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进而让学生容易理解?讲到传动比时应该从啮合关系开始讲起,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应当时刻注意学生的关注点,把心思不在课堂上的同学注意力吸引回来?

教学内容 备注 (包括:教学手段、时间分配、临时更改等) §4.1齿轮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链传动,知道了链传动的特点,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提问学生)链传动的特点是传动效率高,能保证平均传动比恒定,适用于中心距较大的场合并能在同一平面内传递运动和动力,那么我们来想一下有没有一种机械传动是在不同平面内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传动。 一、齿轮传动的特点 优点:1)传动效率高(一般为99%);2)传动比恒定;3)结构紧凑(较之于带、链传动);4)工作可靠,寿命长; 缺点:1)制造、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专用机床和刀具加工);2)不适用于中心距a较大的两轴间传动;3)使用、维护费用较咼; 二、齿轮传动的类型 1?按传动轴相对位置 平行轴齿轮传动(圆柱齿轮传动):直齿轮、斜齿轮、 齿轮齿条、人字齿轮 相交轴齿轮传动:锥齿轮传动 交错轴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 2.按工作条件 开式一一适用于低速及不重要的场合 半开式农业机械、建筑机械及简单机械设备(只有 简单防护罩) 闭式一一汽车、机床及航空发动机等的齿轮传动中(润滑密封良好) 3.按齿形(不要求掌握) 渐开线一一常用 摆线一一计时仪器圆弧一一承载能力较强 三、传动比 传动比=主从动轮角速度(转速)之比或者从动轮与主动轮齿数之比 121Z12Z2 W1、W2――主、从动轮角速度 n1、n2 主、从动轮转速 Z1、Z2 主、从动轮齿数复习提问3分钟新课导入2分钟概述10分钟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齿轮啮合图形,先大致讲一下齿轮的啮合,让学生对齿轮有个初步印象,再结合图形讲一下齿轮的特点。 根据齿轮啮合关系推导出传动比公式,更有助于学生理解。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齿轮传动、教案汇总

****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2)渐开线上任意一点的法线必切于基圆。 (3)渐开线上各点压力角不等,离圆心越远处的压力角越大。基圆上压力角为零。渐开线上任意点K处的压力角是力的作用方向(法线方向)与运动速度方向(垂直向径方向)的夹角αK(图10-1),由几何关系可推出 K b 1 K cos r r - = α(10-1)式中r b—基圆半径,r K—K点向径 (4).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半径的大小。基圆半径越大,渐开线越趋平直(图10-2)。 (5).基圆以内无渐开线。 图10-1 渐开线的形成及压力角10-2 渐开线形状与基圆大小的关系 10.2.3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 两相互啮合的齿廓E1和E2在K点接触(如图10-3),过K点作两齿廓的公法线nn,它与连心线O1O2的交点C称为节点。以O1、O2为圆心,以O1C(r1')、O2C(r2')为半径所作的圆称为节圆,因两齿轮的节圆在C点处作相对纯滚动,由此可推得 ' 1 ' 2 1 2 2 1 r r C O C O i= = = ω ω (10-2)一对传动齿轮的瞬时角速度与其连心线被齿廓接触点的公法线所分割的两线段长度成反比,这个定律称为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由此推论,欲使两齿轮瞬时传动比恒定不变,过接触点所作的公法线都必须与连心线交于一定点。 10.2.3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 1. 渐开线齿廓能保证定传动比传动 一对齿轮传动,其渐开线齿廓在任意点K接触(图10-3),可证明其瞬时传动比恒定。过K点作两齿廓的公法线nn,它与连心线O1O2交于C点。由渐开线特性推知齿廓上各点法

线切于基圆,齿廓公法线必为两基圆的内公切线N1N2,N1N2与连心线O1O2交于定点C。 2. 中心距的可分性 由△N1O1C∽△N2O2C,可推得 1b 2 b 1 2 2 1 r r C O C O i= = = ω ω (10-3)渐开线齿轮制成后,基圆半径是定值。渐开线齿轮啮合时,即使两轮中心距稍有改变,过接触点 齿廓公法线仍与两轮连心线交于一定点,瞬时传动比保持恒定,这种性质称为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可分离性,这为其加工和安装带来方便。 图10-3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图10-4 渐开线齿廓啮合 3. 齿廓间的正压力方向不变 齿轮无论在哪点接触,过接触点做公法线,公法线总是两圆的内公切线n1n2。 1.分度圆、模数和压力角(图10-5) 齿轮上作为齿轮尺寸基准的圆称为分度圆,分度圆以d表示。相邻两齿同侧齿廓间的分度圆弧长称为齿距,以p表示,p=πd/z,z为齿数。齿距p与π的比值p/π称为模数,以m表示。模数是齿轮的基本参数,有国家标准,见表4-1。由此可知: 齿距p= mπ (4-4)分度圆直径d= m z (4-5)渐开线齿廓上与分度圆交点处的压力角α称为分度圆压力角,简称压力角,国家规定标准压力角

齿轮传动教案

|

教学环 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5分钟)1、链传动的常用类型有哪些 2、链传动的应用特点】 老师提问 回答问题 任务引入(2分钟)一、任务引入 投影仪演示减速器重点额齿轮传动动画,动力从轴1输入,经 过小齿轮和大齿轮的啮合传动后,动力从轴2输出。观察并思考, 图示齿轮的传动有何特点工作中,轴1和轴2的转速是怎样的关系。 计算一对相啮合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齿数z1=20,z2=32,模数 m=10。试计算其分度圆直径d、齿顶圆直径d a、齿根圆直径df 、 齿厚s、基圆直径db和中心距a。 老师讲课学生听课 任务分析(3分钟)* 二、任务分析 分析齿轮的传动转向如何,有何特点必须要知道齿轮传动的 类型及其应用特点,要了解轴1和轴2的转速是怎样的关系必须要 学习有关齿轮传动比的知识。为了计算上面例题,需学习渐开线标 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计算的知识,带着这些问题观看 下面一组图片。 老师分析 学生通过老 师引导观察 思考齿轮的 转向,并带着 问题进入新 课内容。

" 教学环 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 新课教学(55分钟) / ^ 三、相关知识(55分钟) (一)齿轮传动的常用类型和应用 1、按齿轮副两传动轴的相对位置不同分: 平行轴、相交轴、交错轴齿轮传动 2、按齿轮分度曲面不同分: 圆柱齿轮传动、锥齿轮传动 《 3、按齿线形状不同分: 直齿齿轮传动、斜齿齿轮传动、曲线齿齿轮传动 4、按齿廓曲线不同: 渐开线齿轮传动、摆线齿轮传动、圆弧齿轮传动 (二)传动比 齿轮传动的传动比是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角速度(或转速)的 比值,也等于两齿轮齿数的反比,即: 2 1 2 1 z z n n i= = 式中n1、n2——主、从动轮的转速,r/min ; z1、z2——主、从动轮的直径,mm。 ~ 齿轮传动的传动比是主动齿轮转速与从动齿轮转速之比,也等 于两齿轮齿数之反比。 2、分析任务提出的轴1和轴2的转速关系如何 3、举出实例 (三)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1.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 2.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 标准齿轮的齿形角α 齿数z 模数m : 齿顶高系数ha* 老师分别 演示各种 不同的齿 轮类型图 片让学生 观察异同, 总结特点。 完成第一 个任务。 播放齿轮 传动的应 用视频。 教师引导 学生思考 链传动传 动比如何 计算,思考 一对齿轮 的传动比 计算。继续 播放动画, 课前提出 的问题,和 学生一起 解决分析 任务。 | 利用实物 教具演示 并讲解渐 开线齿轮 各部分的 名称、定 义、代号 学生观察各 种不同类型 的齿轮分析 其各自特点。 学生通过观 看视频了解 不同齿轮的 应用情况。 · 看动画分析 总结一对齿 轮传动比计 算公式。并通 过分析出轴1 和轴2的转速 关系。完成第 二个任务。 学生观察,并 请个别同学 上黑板来指 出各部分分 名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