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秘诀(附:书法入门歌)

合集下载

书法技巧口诀

书法技巧口诀

书法技巧口诀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的表达。

在研究书法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
口诀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书法水平。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书法技巧口诀:
1. 水墨相融,墨色浑厚:书法的墨色应该浑厚饱满,墨色浓淡
应协调一致,使字体生动有力。

2. 纸质润透,毛笔顺滑:书写时要选择质地较好的宣纸,使字
迹更加清晰流畅。

3. 照仿怀古,望帧学师:研究书法要注重研究古人的作品,尤
其是书法名家的作品,从中吸取精髓,并虚心向他们研究。

4. 惟其笔画,始能出彩:在书写过程中,要注重每一个笔画的
形状和顺序,只有掌握好笔画,才能使字体更加生动。

5. 用笔宜缓,显得深化:书写时,要选择较为柔软的毛笔,用
笔要轻柔平稳,以便更好地控制笔画的深浅。

6. 醒笔清秀,干漆不秀:书法作品要求线条流畅,笔画有力,不能因为过多的涂改痕迹而显得凌乱。

7. 浑然一体,提笔不离;动作应轻,笔画严整,起笔、停笔、章法要一气呵成。

这些书法技巧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在练习书法时掌握基本的笔画和字体特点,提高书写的流畅性和美感。

但是,要真正掌握好书法需要长期的实践和不断的学习,希望这些口诀能为您的书法之路带来帮助。

书法公基口诀

书法公基口诀

书法公基口诀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之一。

学习书法,首先要掌握书法公基,这是书法学习的基础。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书法公基口诀。

一、笔画笔画是书法的基本元素,掌握笔画是学好书法的关键。

笔画分为横、竖、撇、捺、点、折六种。

横、竖、撇、捺是基本笔画,点、折是附加笔画。

横平竖直撇捺顺,点折加之字如梦。

二、结构结构是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字形的构成和排列方式。

结构分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左上右下结构、左下右上结构六种。

左右上下中,结构分明字更精。

三、比例比例是指字形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

比例分为整体比例和局部比例。

整体比例是指字形整体的大小关系,局部比例是指字形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

大中小相间,比例协调字更美。

四、用笔用笔是指书法中的笔法和笔力。

用笔分为点画、勾画、挑画、提画、搭画、穿画、抹画、拖画、顿笔、折笔、回头等。

用笔要有力度,有节奏,有韵律,方能写出好字。

五、布局布局是指字形在纸面上的排列方式。

布局分为横排、竖排、正排、斜排、悬挂排、回文排等。

布局要合理,要有层次感,要有美感,方能写出好字。

六、墨色墨色是指书法中的墨水颜色和墨水的浓淡程度。

墨色分为浓、淡、干、湿、黑、白、灰、青、绿、红等。

墨色要浓淡适宜,要有层次感,要有变化,方能写出好字。

以上就是书法公基口诀,希望对大家学习书法有所帮助。

学习书法需要勤奋刻苦,需要不断练习,方能写出好字。

书法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修养,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学习,用心体会,用心感悟。

写好书法的十大口诀

写好书法的十大口诀

写好书法的十大口诀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艺术。

写好书法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下面是十大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端正姿势
写字时要保持端正的姿势,双脚平放,身体挺直,手臂自然下垂,手腕放松,不要弯曲。

二、掌握笔法
书法的笔法有很多种,如悬钩、提撇、点画等,要根据不同的字体和字形选择合适的笔法。

三、掌握用笔
书法用笔有毛笔、钢笔、圆珠笔等,不同的笔有不同的特点,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笔。

四、掌握用墨
书法用墨有黑墨、红墨、彩墨等,不同的墨有不同的效果,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墨。

五、掌握用纸
书法用纸有宣纸、毛笔纸、水写布等,不同的纸有不同的质地和效
果,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纸。

六、掌握字体
书法的字体有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字体。

七、掌握字形
书法的字形有方正、圆润、潇洒等,不同的字形有不同的美感和表现力,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字形。

八、掌握排版
书法的排版有横排、竖排、斜排等,不同的排版有不同的效果和美感,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排版。

九、掌握节奏
书法的节奏有快慢、轻重、起伏等,不同的节奏有不同的韵律和感觉,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节奏。

十、勤于练习
书法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练习和提高,只有勤于练习才能写好书法。

以上是写好书法的十大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好书法需要
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写出优美的字体。

学书法口诀

学书法口诀

学书法口诀
1. 书法入门并不难,笔杆握稳像搬砖,稳稳当当心莫慌。

2. 写横如同开帆船,平平缓缓向彼岸。

3. 竖画就像金箍棒,直直挺立有力量。

4. 撇似飞刀往外抛,潇洒甩出一道梢。

5. 捺如扫帚扫尘埃,捺脚稳稳拖出来。

6. 点若雨点天上降,轻轻一点落纸上。

7. 钩画好似钓鱼钩,巧妙一弯把鱼留。

8. 折处仿佛山路转,笔锋一转不简单。

9. 毛笔蘸墨像吃货,大口吃饱好干活。

10. 练字就像爬高山,一步一步莫要贪。

11. 书法线条像面条,粗细均匀才美妙。

12. 起笔好似火箭发,干脆利落别拖拉。

13. 行笔如同小蛇爬,灵动蜿蜒不偏差。

14. 收笔仿若刹车停,稳稳当当才算赢。

15. 楷书结构像盖房,稳稳当当才不晃。

16. 行书笔画像跳舞,轻快灵动有风度。

17. 写书法啊像打仗,笔是武器墨是粮。

18. 书法运笔如魔法,笔锋到处变化大。

练书法必掌握的口诀

练书法必掌握的口诀

练书法必掌握的口诀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想要练好书法,必须掌握一些口诀和技巧。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练书法必须掌握的口诀。

一、端正姿势,以正脊立身书法是一门需要静心练习的艺术,练字时要保持端正的姿势,背脊挺直,双脚平稳站立,这样有利于手腕的灵活运动,提高书写的稳定性。

二、心静手稳,字须工整书法需要心静手稳,心境平和才能使字体工整有力。

练字时要放松身心,集中精神,用稳定的力度和节奏书写,字迹才能工整,笔画才能有力。

三、以骨为架,筋为带书法的字体要有骨骼,要有一定的结构和比例。

练字时要以骨为架,筋为带,即要掌握好字的结构和笔画的顺序,遵循字体的基本规律。

四、用笔有力,意境生动书法是一种艺术,要有力度和灵动。

练字时要用笔有力,不要过于轻柔,才能使字体有力量感。

同时,要注重意境的表达,通过笔画的运用和形态的塑造来表现文字的意境。

五、练习勤奋,日积月累书法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只有勤奋练习才能取得进步。

练字时要坚持每天练习一定的时间,不断积累经验和技巧,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六、模仿经典,创造个性书法是可以创造的艺术,但在创造前需要学习和模仿经典的作品。

通过模仿经典作品,可以学到书法的基本技法和风格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七、字体清晰,笔画有力书法的基本要求是字体清晰,笔画有力。

练字时要注重每个字的清晰度,要使每个笔画都有力度,不要模糊不清或过于轻柔。

八、虚实结合,线条流畅书法的美在于虚实结合和线条的流畅。

练字时要注重虚实相间的运用,要使字体的线条流畅自然,形成美感。

九、字形协调,布局得当书法的字形要协调,布局要得当。

练字时要注重每个字的字形,要使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和谐统一,整体布局要得当,不要显得拥挤或稀疏。

十、审美意识,修身养性书法是一门艺术,要有审美意识。

练字时要注重审美的培养,欣赏和学习优秀的书法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书法书写口诀顺口溜

书法书写口诀顺口溜

书法书写口诀顺口溜书法作品是书法艺术的一种相对完整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娱乐方式。

书法作品的款式主要有中堂、条幅、横披、对联、匾额、长卷及扇面等等。

一般来讲,书法作品由正文和款识构成。

正文有三种外观形式:纵有行,横有列;纵有列,横无行或纵无列,横有行;纵无行,横无列。

下面分享关于书法书写的口诀顺口溜:学习书法并不难,难在笔法学不全。

朋友若问学书法,执笔功用十居八。

未闻执笔之真传,钟王学尽徒茫然。

一管分为上中下,真书小字靠下拢。

行书大字从中执,草书执上始能工。

结字如何用笔难,执笔运腕最为先。

五指齐力捏笔管,似有小物手中嵌。

指节外实成弓状,掌心空虚容蛋卵。

五指用力不动摇,灵动之处须捻转。

抬肘便觉力下沉,平腕才能毫不偏。

纵横牵制靠松肩,晃动恰如荡秋千。

运笔全靠腕出力,全臂用力注笔尖。

万毫发力平铺纸,莫把笔毫揉一团。

书法用笔贵用锋,全部技巧在其间。

提按顿挫是笔锋,调锋铺毫靠腕动。

逆入涩行与紧收,来往去回静动中。

智巧兼优善运笔,运笔之妙全在锋。

提按结合行与止,笔心常在点画中。

迟急擒纵尽其妙,竖曲实虚见书功。

静态书法皆方正,涩行笔笔用中锋。

动态书法中兼偏,枯湿浓淡八面锋。

笔毫圆周分八面,形同米字垫下边。

假想笔毫用刀剪,断面触纸是圆圈。

锋尖深藏不外露,仿佛秃笔手中掂。

笔落好似拍皮球,触纸起倒往又返。

转折即同笔另起,换法莫把意切断。

用笔之要贵提按,提按得宜性情见。

字形在纸法在手,笔意在心意乃潜。

分间布白巧安排,大胆落笔出自然。

笔势因人因体异,千变万化不离宗。

形体姿态均有别,俯仰映带奇趣浓。

平正险绝各有道,呼应照顾气贯通。

行间茂密直如弦,疏处走马密挡风。

大小错落章法好,八面拱心向中宫。

日临日悟砚磨穿,纸过千张形乃见。

临帖入帖要出帖,笔用万枝神渐现。

心手两忘高境界,勤练多悟始得全。

中国传统书法口诀

中国传统书法口诀

中国传统书法口诀1. 笔要有骨:书法的基本工具是毛笔,通过掌握笔的力度和角度,可以展现作品的骨髓和力度。

笔要有骨:书法的基本工具是毛笔,通过掌握笔的力度和角度,可以展现作品的骨髓和力度。

2. 字要有形:书法中的字应该有韵律和曲线,每个字的形状应该流畅、和谐,以展现出美感。

字要有形:书法中的字应该有韵律和曲线,每个字的形状应该流畅、和谐,以展现出美感。

3. 势要有动:书法作品应该给人以动感,通过运用不同的笔画和布局,使整个作品呈现出动态的视觉效果。

势要有动:书法作品应该给人以动感,通过运用不同的笔画和布局,使整个作品呈现出动态的视觉效果。

4. 墨要有味:墨是书法作品的灵魂,墨的浓淡、湿润度都需要控制好,使字形呈现出丰富的墨色。

墨要有味:墨是书法作品的灵魂,墨的浓淡、湿润度都需要控制好,使字形呈现出丰富的墨色。

5. 布局要讲究:书法作品的布局要合理、有序,每个字与整体的关系要匹配,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布局要讲究:书法作品的布局要合理、有序,每个字与整体的关系要匹配,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6. 用心要诚实:书法是一门艺术,要求作品能够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专注和真诚是创作的重要特点。

用心要诚实:书法是一门艺术,要求作品能够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专注和真诚是创作的重要特点。

7. 气韵要生动:传统书法追求气韵生动,通过运用各种技法和表现手法,使作品更富有情感和生命力。

气韵要生动:传统书法追求气韵生动,通过运用各种技法和表现手法,使作品更富有情感和生命力。

8. 勤学要不断:书法需要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只有不断地磨炼和提高自己的技艺,才能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

勤学要不断:书法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只有不断地磨炼和提高自己的技艺,才能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

这些口诀是传统书法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指导。

通过掌握这些口诀,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书法的魅力,并在创作中有所启发。

干货!钢笔字书写规律与口诀(附楷书口诀)

干货!钢笔字书写规律与口诀(附楷书口诀)

⼲货!钢笔字书写规律与⼝诀(附楷书⼝诀)楷书⼝诀楷书称正楷起笔多藏锋学书必先⾏⾏笔⽤中锋笔画形态稳回锋要⾃然字字得端正结构讲造型结构搭配匀多临古⼈帖章法要讲究⽤笔讲技巧笔笔得到位楷书要写好清朗必整齐重在⽤腕上钢笔字书写规律与⼝诀短横⼝诀:写短横,不能平,肩稍抬,笔上⾏。

1.短横的倾斜度是5-8度左右长横⼝诀:写长横,要看准,零到五度求平稳。

2.长横的倾斜度是0-5度左右执笔⽅法⼝诀:轻松握铅笔,上边⼀个圆,三指来挤严,四指⼀条线,⼿握空⼼拳。

详细讲解:捏:⽤⼤拇指和⾷指。

书法⼊门书法为艺术,前⼈⼼⾎凝。

学书贵有恒,练书须⽤⼼。

⼼正则笔正,笔决记⼼中。

下笔不离点,转折贵圆露。

有垂还欲收,勾划忌平庸。

左垂宜竖露,右直利悬针。

捺似⾦⼑势,撇如犀⾓形。

横⾏锋务敛,结构⽓欲清。

毫发不松懈,布局巧⽤⼼。

疏密必相间,迟速便能通。

轻重相扶持,正偏顾盼情。

浓淡相映易,向背必适中。

虚实必兼顾,起伏延绵陈。

纵横穿插势,吞让有分⼨。

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尊。

神形能兼备,飘逸潇洒容。

⽇⽇不歇笔,不懈功竟成。

常⽤笔画提:斜提和横折提斜提:起笔右下顿,略驻笔后转向右上渐提出挑出锋,提出斜度增⼤。

(例字:江)横折提:起笔写短横,顿笔后这向下写短竖,再顿笔转向右上写斜提。

(例字:话)钩:竖钩和横钩等书写说明:钩画不能单独成为笔画,必附着在横、竖、弯等笔画上,可分为向左和向右和向上挑出三⼤类型。

写钩时,都要顿笔和后转向挑出。

钩⼤⾄有13种不同笔画连带。

竖钩:起笔顿后稍轻写竖,到起钩处顿笔后转向左偏上挑出,收笔出尖。

(例字:⼨)弯钩:起笔稍轻,由轻到重⾃向上下匀曲运笔,到与起笔处垂直线位上顿笔,后转向左偏上挑出,收笔出尖。

(例字:⼦)斜钩:起笔顿,⾃左向右下匀⼒稍曲⾏笔,⾄起钩处顿笔转向上挑出,收笔出尖。

(例字:⼽)卧钩:起笔稍轻,先向下渐加⼒,再圆转向右平⾏笔,⾄钩处顿笔后转向上左挑出,收笔出尖。

(例字:必)竖弯钩:起笔写竖,再圆转向右平写短横,⾄末顿笔转向上挑出,收笔出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入门歌书法为艺术,前人心血凝。

学书贵有恒,练书须用心。

心正则笔正,笔决记心中。

下笔不离点,转折贵圆露。

有垂还欲收,勾划忌平庸。

左垂宜竖露,右直利悬针。

捺似金刀势,撇如犀角形。

横行锋务敛,结构气欲清。

毫发不松懈,布局巧用心。

疏密必相间,迟速便能通。

轻重相扶持,正偏顾盼情。

浓淡相映易,向背必适中。

虚实必兼顾,起伏延绵陈。

纵横穿插势,吞让有分寸。

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尊。

神形能兼备,飘逸潇洒容。

日日不歇笔,不懈功竟成。

楷书口诀楷书称正楷起笔多藏锋学书必先行行笔用中锋笔画形态稳回锋要自然字字得端正结构讲造型结构搭配匀多临古人帖章法要讲究用笔讲技巧笔笔得到位楷书要写好清朗必整齐重在用腕上行书口诀行楷书写要流畅主笔沉着是关键快写简化是特征连笔轻细不可粗伸缩性大变体多用笔最好是长锋执笔用笔如草书使墨必须调湿润执笔必须悬起肘全篇排头是标准灵活多变才自如一气呵成要贯通隶书口诀方劲古拙如龟如鳖蚕头雁尾笔必三折雁不双飞蚕无二色点画俯仰左挑右磔重浊轻清斩钉截铁魏碑口诀魄力雄强精神飞动气象浑穆兴趣酣足笔法跳跃骨血润达点画峻厚结构天成意态飘逸血肉丰美草书要决草书行行如春蚓字字造型似秋蛇全章一起要贯通有气有神是精品狂草要决狂草如激电湍流字字如惊蛇出洞点线变化多姿美疏密虚实心有数气势磅礴态万千结构布白心畅意凡欲学书之人,工夫分作三段,初要专一,次要广大,三要脱化,每段三五年火候方足。

初取古人之大家,一人以为宗主。

门庭一立,脚根牢把,朝夕沉酣其中,务使笔笔相似,使人望之便知是此种法嫡,纵有谏我、谤我,我不为之稍动,常有一笔一画数十日不能合辙者,此际如触墙壁,全无入路。

他人到此,每每退步、灰心。

我于此心愈坚,志愈猛,功愈勤,一往直前,久之则有少分相应,初段之难如此。

此后方做中段工夫,取魏晋唐宋元明数十大家,逐字临摹数十日,当其临时,诸家形模,时时引入吾胸,又须步步回头顾祖,将诸家之长默识归源,庶几不为所诱,工夫到此,悠忽五六年矣。

至末段则无他法,只是守定一家,以为宗主,又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写个不休,到熟极处,忽然悟门大开,层层透入,洞见古人精奥,我之笔底迸出天机,变动挥洒,回想初时宗主不缚不脱之境,方可自成一家,到此又五六年。

书路小道夫,岂易易哉!能用笔便是大家、名家,必笔笔有活趣。

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太傅之得意也;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羲之之赏心也。

即此数语,可悟古人用笔之妙。

古人每称弄笔弄字,最可深玩。

临乐毅论十五日,深悟藏蜂之妙;廿五日,深悟回腕藏锋并用;作为两层悟入,癸巳临来仲楼十七帖,深悟转换之妙;至二十日,又悟侧左让右之诀。

余廿岁外见东坡书,即知其为偏锋,亦时有此疑,不敢率论,直至癸巳秋,见黄山谷小品于蒋子久家,其中有东坡不善作草书,只用诸葛笔,又云举背作案,倚笔成书,不能用双钩悬腕,自视此说,二十年不可解之疑,一日豁然冰解矣!凡欲学书名世者,虽学楷学草,然当以行为主,守定一家以为宗主,专心临摹,得其用笔俯仰向背,姿态横生之处,一一入微,然后别取一种临数月,再将前所宗者临三月,觉此一番,眼力与前不同,如此数转,以各家之妙资我一人,转阻转变转变,转入转入转妙,如此三年,然后取所主书摹写数月,则飞动之态,尽入笔端,结体虽雅正,用笔则奇宕,此时真书草书行书一时尽悟,可入古人之室矣!行书点画之间须有草意,盖笔笔飞动,纯是天真横溢,无迹可寻,而有遒劲萧远之致,必深得回腕藏锋之妙,而以自然出之。

其先习黄庭洛神以端其本,其后习各种草书以发其气,其中又习数十种行书以成其格,安得不至妙境。

行书之功十倍草书。

或曰古人有忙中不作草字,奈何?曰:斯人斯时所未学者,草耳,未学则以为难,理或然欤?或曰:此说误。

不及作草者,不及起草再誊真耳。

学行书即能通真,学真书不能通行。

以此知行书之功不小。

锺太傅书,一点一画皆有篆隶之遗,至于结构,不如右军。

格之凤翥龙蟠如张芝,如索靖,皆锺一家书,以右军视之,正如太羹元酒不复过而问矣!锺书须玩其点画,如鱼如虫如枯枝如坠石,其旨趣在点画之间,虽古却少变动,简却少蕴藉,于势之一字尚未尽致,若夫王则纯以势胜势,奇而反正,则又秘之又秘矣!华亭少时,学李北海,又学米襄阳,于二家盘旋最久,故得李十之二三,得米十之六七。

生平虽无所不临,而得力则在此。

今后学董者,不得舍李米而竟取董也。

盖以董学董终不是董。

米中年方临颜。

陈中丞好学书,元章授以提笔法,曰以腕抵纸,则笔端有指力,无臂力也。

曰提笔亦可作小字乎?元章笑顾,小吏取纸书黼黻,赞笔划端严,字如蝇头,而位置规模皆若大字,因请其法。

曰:无他,惟自今以往,每作字时,不可一字不提笔,久之自熟矣!八法转换,要笔笔分得清,笔笔合得浑。

所以能清能浑者,全在能留得笔住。

留笔总在能换处,见之转换者,用笔一反一正也,此结构用笔也,即古人回腕藏锋之秘,不肯明言。

所谓手授口诀者,试问笔如何能留由,先一步是用腕力,腕力用得不坠之时,方才用留,笔笔既留矣,如何能转,曰,即此提笔之果,能提笔,然又要认得换笔,自然笔笔清,笔笔浑。

其法贵在窗下用熟,及临书时,一切相忘,惟有神气飞舞而已。

所谓抽刀断水,断而不断是也。

观舞剑而悟者,张旭也,斗蛇而悟者,文与可也。

舞剑斗蛇最得古人用笔之妙,临来仲楼所刻舞鹤赋五年,字体始定。

用笔四处,不可不留心,如出也收也放也转也。

余虽得元宰嫡传,初学书时,只临肥本兰亭,三年不辍,又不敢易他贴。

介子尝笑其拙。

三年后方临董书,旋临官奴贴,又稍涉坡仙北海,旋弃之,遂转学杨少师乐志论,又复有悟,但嫌其结构谨严,无疏散之致,又以舞鹤赋为主,如此二年,遂临二王全帖十册不停手,不下座者,七月及临毕。

之后作字更拙陋,无一笔如意。

余私心恨之,乃掷笔不敢作书者数月,后又猎心复萌,取旧日所临再虚心奋入,觉此际较从前大有不同,每一字中,又开无限法门,与我相瞻于静对之际,若以精微相合者,然后知古人之妙,未敢轻示后人,又必待后人有一分眼力,则见一分,有十分则见十分也。

盖每字有数层悟入者,余乃知之又敛。

我胜气淡,我妄心临颜柳欧虞而寝食于褚者,数月于宋之四家,元之一家,明之诸家,皆无所不窥,而独以米老为最,又取从前诸帖,时时拈起,回旋往复屈指计之,不知费几许几月矣!乙巳春,过昆陵,见王双白,双白见余书静正因偏,告同人曰:此似董而深于少师之法者,元宰之后一人也。

因劝余,不必泛临各家,当以董为主,间入少师之法,已足成家传世也。

自是始专业华亭,誓以终老。

双白髫年,即从董先生游,今六十余矣。

董历游南北,双白多从之,故笔法精深,自谓得不传之秘,又亲书三十二字授余,其中有“侧笔取势,晋人不传之秘”十字。

余初见以为不然,盖势之一字,余未深明,然每从诸家之说,以为未有不从中锋而得者,今日侧笔,胡为乎第?余从事于此有年,惟此一势字未了得,毋中锋之过乎。

归来临帖数百字试双白传法,犹未了解此势字。

初秋一病,淹留至十九日不愈,即起坐亭中,见风吹竹叶相迎相亚,忽迫忽避,恍有所得,觉前日半解半阻,至此神悟顿开,涣然冰释矣!羲之云,执笔在手,手不知运,运笔在腕,腕不自执。

此四句贵先讲明。

透观此语,转腕之法贵矣。

次选临古帖,择其佳者摹之,所贵识得弃取,次折笔点画之间一一折开,看其起止,法熟后自臻神化。

以上五条乃元宰先生临池妙诀。

此外,侧笔取势晋人不传之秘也。

侧笔取势者,于结构处一反一正。

所谓锋锋相向,此从运腕得之。

凡字得势则活,得势则传。

徐欣二字,让左侧右可悟势奇而反正。

永兴抽刀断水,自谓于道有悟,及舞剑斗蛇龙蟠凤翥诸法,一以贯之矣!又,前人诗云:舵楼一夜雨催诗,果有蛟龙起墨池,悟得将军舞剑势,分明草圣折锋时。

“势”字最妙侧笔取势,言其书画有锋,势奇而反正也。

丰南隅《考功》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掌虚指实,意前笔后。

此十六字,古人所传用笔之诀也。

双钩悬腕,食指中指圆曲如钩,节与母指相齐,而撮管指尖则执笔,挺直大字,运上腕,小字运下腕,不使肉衬于指;让左侧右者,左腕让而居外,右腕侧而居中,当使笔管与鼻准相对,则颌下无奇斜之患;掌虚指实者,指不实则颤掣无准,掌不虚则窒碍无势,三指撮齐,上俯仰,进退往复,垂缩刚柔,曲直钩环,纵横转运,无不如意,则笔在画中而左右皆无病矣;若夫意前笔后,工夫熟后,方可臻也,非纸成堆,笔成冢,安能有此神化。

此南隅论临池家法,矜为神妙。

以余观之,只是搦管法,至所以运笔并未之及,况让左侧右,注解总非耶?或曰让左侧右,毕竟如何,此拗腕法也,亦只向右边之一法耳。

六书象形会意谐声指事转注假借,发笔处收笔处转笔处皆有口授妙诀。

又起不孤,伏不寡,亦双白妙语。

陈眉公执笔撮于指尖,横担又斜又扁,不肯对客作书,恐人盗去笔法,此与古人执笔稍异。

右军执笔向内,大令执笔向外,鲁公执笔真正中锋,今持其墨迹,向日中照之,划中微有一线,其色更黑,画画皆然。

三人执笔虽不同,然皆悬腕、悬肘。

董先生学大令,邹虎臣则全仿鲁公。

董先生于明朝书家不甚许可,或有推祝枝山者曰,枝山只能作草,颇不入格。

于文徵明,但服其能画,于米万钟则更唾之矣。

于黄邓稍蒙许可。

董用羊毫,其头甚长,约一寸七八分,又略丰美。

所谓毫毛茂茂,但笔笔尖耳!用之写小楷、小行或微杂紫毫。

若匾额宜用羊毫,字大者,绝不用棕及猪毫。

匾额横字,书宜长瘦,不宜扁阔。

直竖匾额,高悬七八丈者,上字宜微大,下字宜微小,大字宜笔笔用力,黑多白少,言用笔宜肥也。

凡写字,先小字后大字,先缜密后纵宕,理所必然。

王觉斯字,课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

大抵临摹不可一日间断耳。

觉斯字,一味用力,彼必误认铁画银钩,所以魔气太大。

先生每云,吾书无他奇,但姿态高秀,为古今独步耳。

心忘手,手忘笔,笔忘法,纯是天真潇洒。

邹虎臣初学书最服膺董先生,及双钩悬腕三年而后成之。

又邹虎臣评宋四家书,蔡曰嫩,苏曰俗,黄曰野,米曰*,以其偏旁欹斜鲜庄雅之度耳。

毗陵有“束第”二字,经一尺五六寸,乃元宰书,真得势字。

元宰尝云,余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能实证者,在起倒收束处耳,过此一关,虽右军父子亦无奈何耳!转左侧右乃右军字势。

所谓迹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

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

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谈此窍也。

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怒笔木僵之谓。

乃如大力之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兴得之,须悟后始知余言也。

颜平原屋漏痕折钗股,谓欲藏锋,后人不识,遂以墨猪当之,皆成俗笔。

痴人前不得说梦,欲知屋漏痕折钗股,当于圆熟处求之,未可朝执笔而暮合辙也。

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先是吾家仲子名传绪,与余同试于郡,郡守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

初师颜平原多宝塔碑,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不如晋,遂专仿黄庭经及锺元常宣示表、戎辂表、丙舍帖,凡三年,自谓偪古不复,以文徵仲祝希哲置之眼角比。

游嘉兴,得亲观项子京家藏古人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许,譬如香岩和尚,一经洞山问倒,愿一生作粥饭僧,余亦愿焚笔砚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