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结构图

合集下载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一、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二、重点句子的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到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像那连绵不断的雨,几个月不放晴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耻辱都一并忘却。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之前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刻在上面。

13、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三、一词多义:1、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岳阳楼之大观(景象)2、备:前人之述备矣(详尽)万事俱备(准备)3、开:连月不开(放晴)日出而林霏开(散开)4、一:长烟一空(全,都)一碧万顷(一片)在洞庭一湖(整个)5、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许)6、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不以物喜(因)7、和: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和景明(和煦)8、通:政通人和(顺利)北通巫峡(通向)四、理解性默写(用原文回答问题)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5分钟快速背岳阳楼记的技巧

5分钟快速背岳阳楼记的技巧

5分钟快速背岳阳楼记的技巧5分钟快速背岳阳楼记的技巧介绍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

背诵岳阳楼记不仅可以提高文学素养,还有助于培养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快速背诵岳阳楼记的技巧,帮助您有效地记住这篇文章。

技巧一:理解背景在背诵前,先了解背景和情境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且更容易记忆。

岳阳楼是中国湖南岳阳市的标志性建筑,面对洞庭湖,因其壮丽景色而被人称赞。

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美景色,抒发了对家乡的深情和对社会乱象的忧思。

理解背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和主旨。

技巧二:创造联想通过联想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住具体的词句和句子。

例如,文章开头提到“登临”二字,你可以联想到自己在岳阳楼上欣赏美景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词语。

另外,文章提到“看涛日出”和“浩气长流”,你可以联想到海浪冲击岩石,形成壮丽的景观,或者想象自己站在激流险滩之上,感受浩荡的气势。

通过创造联想,可以帮助你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并且记忆更加牢固。

技巧三:分解篇章将文章分解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再分解成几个关键句子,可以帮助你更有条理地记忆文章。

例如,岳阳楼记可以分解成以下几个部分:开头描述岳阳楼的地理环境和壮丽景色,接着描述人们在岳阳楼上的各种活动,然后衍生出对社会乱象的反思,最后以对家乡的深情表达结束。

将文章分解成这样的结构,可以更清晰地记忆和理解每部分的内容,提高背诵效果。

技巧四:重复记忆通过反复背诵可以帮助你记住整篇文章。

可以在心中默念几次,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再多次重复这个过程。

通过反复记忆,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印象,提高记忆的持久性。

技巧五:尝试挑战当你已经掌握了前四个技巧后,尝试挑战自己,比如限定时间内背诵全文,或者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全文。

通过挑战自己,可以检验自己对文章的掌握程度,并且锻炼记忆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快速背诵岳阳楼记的一些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岳阳楼记》课件

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岳阳楼记》课件
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得无异乎: 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 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 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 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 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
第三段重点字词
若夫淫雨霏霏: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第五段重点字词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 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 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 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
5、“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 指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以己悲】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以物喜】
心旷——神怡 岸芷——汀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 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 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第一段重点字词
谪守巴陵郡: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 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 越:到了 政通人和: 通,顺利。 和,和乐。 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 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 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 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
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第二段重点字词
第二段
胜状: 胜景,好景色。 浩浩汤汤: 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 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大观: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 述,论述。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 然则,(既然)这样,那 么…… 南极潇湘: 极,尽。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骚人: 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

如何在《岳阳楼记》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文学分析与解读能力-教案

如何在《岳阳楼记》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文学分析与解读能力-教案

如何在《岳阳楼记》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文学分析与解读能力-教案一、引言1.1背景介绍1.1.1《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1.1.2文学分析与解读能力的重要性1.1.3教学目标与预期成果1.1.4教学方法与策略1.2学生情况分析1.2.1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需求1.2.2学生的文学基础与理解能力1.2.3学生对《岳阳楼记》的初步认知1.2.4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1.3教学资源与环境1.3.1教材与参考书籍1.3.2多媒体与网络资源1.3.3教学环境与设施1.3.4教学时间安排二、知识点讲解2.1文章结构与主题2.1.1文章的结构特点2.1.2主题思想的提炼与解读2.1.3文章的层次与逻辑关系2.1.4主题思想与时代背景的联系2.2文学手法与表达技巧2.2.1比喻与拟人的运用2.2.2对偶与排比的修辞2.2.3抒情与议论的结合2.2.4文学手法与情感表达的关系2.3人物形象与情感态度2.3.1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2.3.2人物情感态度的分析2.3.3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关系2.3.4人物情感态度与时代背景的联系三、教学内容3.1文章背景与作者介绍3.1.1《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3.1.2作者范仲淹的生平与思想3.1.3《岳阳楼记》的历史影响3.1.4范仲淹与《岳阳楼记》的时代意义3.2文章内容解析3.2.1文章的开篇与结尾3.2.2文章的高潮与转折3.2.3文章的重点与难点解析3.2.4文章内容与主题的关系3.3文学分析与解读方法3.3.1文学分析的基本方法3.3.2解读文学作品的关键要素3.3.3文学分析与解读能力的培养3.3.4文学分析与解读在《岳阳楼记》中的应用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理解《岳阳楼记》的内容和结构4.1.2掌握文学分析与解读的基本方法4.1.3能够运用文学手法解读《岳阳楼记》4.1.4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通过小组讨论,提升合作学习能力4.2.2通过文本细读,培养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的习惯4.2.3通过写作练习,加强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4.2.4通过案例分析,提高问题解决和批判分析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增强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4.3.2认识到文学作品中蕴含的道德和哲理4.3.3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4.3.4增进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了解和尊重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岳阳楼记》的深奥词句和古汉语表达5.1.2文学分析与解读的深入和准确性5.1.3学生对文学背景知识的缺乏5.1.4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5.2教学重点5.2.1文章结构与主题思想的提炼5.2.2文学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应用5.2.3人物形象与情感态度的分析5.2.4文学分析与解读能力的实践应用5.3教学策略5.3.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理解5.3.2设计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参与热情5.3.3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补充学生知识5.3.4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6.1.2《岳阳楼记》教材和参考书籍6.1.3文学分析与解读的相关资料6.1.4教学PPT和辅助教学视频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6.2.2《岳阳楼记》文本复印材料6.2.3文学分析与解读的练习册6.2.4小组讨论记录表6.3教学环境准备6.3.1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6.3.2小组讨论区域的设计6.3.3教学资源的有序摆放6.3.4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岳阳楼的形象7.1.2简介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和作品背景7.1.3提出教学目标和预期成果7.1.4激发学生对《岳阳楼记》的兴趣7.2文章内容解析7.2.1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文章大意7.2.2分析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7.2.3探讨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7.2.4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态度7.3文学分析与解读实践7.3.1分组进行文学分析与解读练习7.3.2案例分析和讨论7.3.3学生展示和分享成果7.4.1回顾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7.4.2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价7.4.3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7.4.4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任务八、板书设计8.1内容概览板书8.1.1《岳阳楼记》与作者8.1.2文章结构图示8.1.3主题思想关键词8.1.4文学手法与表达技巧列表8.2重点解析板书8.2.1人物形象与情感态度分析8.2.2文章高潮与转折点标注8.2.3难点词句解释8.2.4学生问题与解答摘要8.3思维导图板书8.3.1文章主题思维导图8.3.2文学分析与解读方法导图8.3.3学生创意解读汇总8.3.4课后作业与预习提示九、作业设计9.1基础作业9.1.1《岳阳楼记》文本抄写9.1.2词语解释与句子翻译9.1.3文章结构与主题概括9.1.4人物形象与情感态度描述9.2拓展作业9.2.1《岳阳楼记》相关背景资料收集9.2.2范仲淹其他作品阅读与分析9.2.3类似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9.2.4创作一篇以“楼”为主题的短文9.3创新作业9.3.1《岳阳楼记》现代版改编9.3.2文学分析与解读方法的应用9.3.3学生自主选题深入研究9.3.4小组合作完成一项文学项目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效果评估10.1.1学生参与度和互动质量10.1.2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度10.1.3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0.1.4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10.2教学改进措施10.2.1针对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10.2.2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10.2.3提高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性10.2.4增加实践环节和创造性作业10.3拓展延伸活动10.3.1组织文学社团活动10.3.2开展《岳阳楼记》读书会10.3.3邀请专家进行文学讲座10.3.4安排实地考察岳阳楼重点关注环节补充和说明:文章内容解析:这一环节是教学的核心,需要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岳阳楼记》的内容和结构,以及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情感态度。

高中语文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

高中语文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

高中语文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目录成语中的多音字,是通假和古今异读或一字多义、古今异读造成的异读字识记有些字难以从字形和声旁找到读音的依据,会觉得这些字很陌生但又似曾相识,误读的可能性很大。

这需要平常多积累难读字识记汉字中有很多字的形状相似,差别细微但意义不同,这类相近字误读的情况很常见。

有些相近字误读的情况很常见。

有些相近字具有相同的声旁,但很多时候因形旁所属类不同会出现读音不一样的情况相近字辨音考查题型考查对字音的识记,多源于课本客观选择题检测对字音的拼读能力_________________ 音形互写多用于具体语境下的字音、字形、字义的综合辨析语言实践能力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b,p,m,f与O亲,-般不与e相拼;汉语拼音规则口决i,u后面有元音,i, u改写成丫,W刃|拼音的大写、连写与分写i,u后面无元音,i前加Y, u加W;)\ ~j,q,x是三兄弟,和。

相拼把点去丿语音的重音、停顿和语速易错字归类难读字强记死记硬背,不辨字义知识归纳学习误区注重积累总结升华勤查字典动口用心学法总结比较辨析强记难字强记成语中的通假字、古今异读字针对性地用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来矫正所在方言区的读音缺陷汉语拼音方案考查要点多音字,指那些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读音的字。

多音字有多音多义和同音多义两种情况。

多音多义字是高考字音考查的热点。

多音多义字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①因词性不同而多音产生的多音②因语体不同而产生的多音③因沿字识i己袭古音而产生的多音④因简化合并而产生的多、音⑤因意义不同而产生的多音。

多音同义字在「不同的词里,字义并没有显著的不同,但读音不同。

包括如下几种情况:①某个字单用时和这个字组成双音词或多音词时读音不一样;②在个别词语中的读音与一般读音不一样;③在口[语和书面语中读音不一样知识梳理形声字辨音因体辨音熟记成语学法指导因性辨音矫正方言因形辨音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形声字的读音和她的声旁读音并不同,如“砧板”中的“砧"字读"ZhS”而不读“Zhan” O像这样的形声字常是命题的重点,要特别关注\ ______ ______ r _________________ /7形声字占汉字80%以上,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做形旁(也叫义符);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

九上语文11课岳阳楼记笔记

九上语文11课岳阳楼记笔记

《岳阳楼记》课堂笔记
一、文章主题
本文主要描述了岳阳楼周围的景色以及作者对岳阳楼风景的感受和看法。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抒发,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文章结构
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景色描写、情感抒发和议论。

其中,景色描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情感抒发是对景色描写的一种升华,议论则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三、重点词汇
本文涉及了一些重点词汇,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

这些词汇不仅具有丰富的含义,还能够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四、写作特点
本文的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优美: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词汇,使得文章语言流畅、生动形象。

2.情感真挚: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抒发,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3.结构严谨: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路。

五、个人观点
通过阅读本文,我认为作者范仲淹不仅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人,更是一个对人生有着深刻思考的人。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抒发,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

同时,本文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景观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影响,以及作者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文言句式思维导图(全)

文言句式思维导图(全)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中心词+数量词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定语所表现的内 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
状语后置
用“于”字构成介词结构,后置 用“以”字构成介词结构,后置 用“乎”字构成介词结构,后置
“见”字句:见+谓 语或:见+谓语+于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受”字句:受+谓语+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为”字句:为+动词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为……所”“为所”句
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有所…… 无所……
表示陈述语气的固定句式
等到……的时候
比及
如果不是 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自非 然则
表示假设关系的固定句式
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虽然这样,(但);即使如此
然而 虽然
表示转折关系的固定句式
怎么这样
何乃
又……又……
既……又……
再说,而且
且夫
所以,因此
是故
所以,因此,因而
共喻省略(根据上下文一看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厉
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
害)?”曰:“不若也。”(《廉颇蔺相
动词宾语省略
如列传》)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介词宾语省略
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介词“于”省略
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
介词“以”省略

人教部编版(2017)九年级语文上册10《岳阳楼记》课件(共69张PPT)

人教部编版(2017)九年级语文上册10《岳阳楼记》课件(共69张PPT)
同”嘱”,嘱托 我 写文章 来 ,表目的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做太守。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 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 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 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 章来记述这件事。
写作背景
范仲淹好友滕子京,在庆历三 年被贬至岳州,虽励精图治, 政通人和,可在庆历六年恢弘 壮美的岳阳楼重建落成之日时, 云“落其成,待痛饮一场,凭 栏大恸十数声而已”。可见心 绪不佳,而此时又被贬谪的范 仲淹收到好友《求记书》,在 肯定好友政绩的同时,其实是 在以个人旷达的心胸抱负安慰 好友。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 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 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 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 ”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衔”“吞”运用拟人手法,展现了气势 磅礴的动人画面。再现了洞庭湖的浩瀚 气势,化静为动,使静景富有动态和活 力。“连”“接”,只是客观地说明三 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 有这样好。
4. “迁客骚人”不“同悲情” 况下“的喜“”览物之情”可以分别用一 个字来概括,它们是 和
活动四:深度探究(3-4节)
1.这两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 表达方式?
2.这两段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景物的? (声、色、形、 味、动态、静态)试举例说 明。
3.这两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霪雨霏霏图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