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性信号谱分析
【精品课件】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基本要求
• 要有纯物质做标准 • 被定量组分峰要与其他组分达到基线分离 • 符合定性参数要求 • 选择合适定量方法
定量分析基本公式
• 在某些限定条件下,被测组分的浓度与检测器的 响应值成正比的关系。(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浓度 与峰面积不成线性,分别取对数后呈线性。)
两谱联用技术
1 如果标准物质缺乏或难以获得;或由于结构、理 化性质相似,很多物质具有十分接近,甚至相同 的保留值,则保留值定性准确度存在疑问。
2 可以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 质谱对化合物进行定性,目前两用技术有: HPLC-紫外光谱,HPLC-红外光谱,HPLC-MS, HPLC-NMR等。
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的目的:
对未知组分进行定性分析 对已知组分进行定量分析
根据色谱图上某个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该色谱峰 在检测器上的响应信号强度,对该谱峰进行初步定性 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定性分析 液相色谱定量分析 影响定量分析的因素
色谱峰的定性鉴别:
通过保留值(通常指保留时间)进行定性 需要制定保留时间误差范围
• 相关系数—用来表示线性关系的好坏程度;
• 相关系数越接近1,说明线性关系越好;
• 绘制标准工作曲线时一般选取3-6个不同浓度 的标准样品,相关系数起码应在0.95以上。
如达不到要求,可பைடு நூலகம்存在以下原因:
1 所选浓度范围使检测器的响应值超出了该检测器
2
响应值的线性范围;
2 实验数据的精密度太差,过于分散。
3 无论何种原因,都应重新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
气相色谱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

利用保留值定性(3)
色谱操作条件不稳定时的定性 相对保留值定性:相对保留值只受柱温和固定相性质的影响, 而柱长、固定相的填充情况和载气的流速均不影响相对保留 值的大小。 用已知标准物增加峰高法定性:在得到未知样品的色谱图后, 在未知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已知标准物质,然后在同样的色 谱条件下,作已知标准物质的未知样品的色谱图。对比这两 张色谱图,哪个峰增高了,则说明该峰就是加入的已知纯物 质的色谱峰。
f 'i f ' S 分别为组分i和内标物S的质量校正因子
Ai、AS分别为组分i和内标物S的峰面积
问题:内标法中,如以内标物为基准,则其相应 计算公式如何? 提示:此时 f ' S =1.0。
内标物的选择
内标物应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 内标物的性质应与待测组分性质相近,以使内标物的色谱峰 与待测组分色谱峰靠近并与之完全分离; 内标物与样品应完全互溶,但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内标物加入量应接近待测组分含量。
一般来说,对浓度型检测器,常用峰高定量;对质量型检测器, 常用峰面积定量。
校正因子
校正因子分为相对校正因子和绝对校正因子。 绝对校正因子:表示单位峰面积或单位峰高所代表的物质质量。
mi fi = Ai
或
f i(h)
mi = hi
绝对校正因子的测定一方面要准确知道进入检测器的组分的 量mi,另一方面要准确测量出峰面积或峰高,并要求严格控制色 谱操作条件,这在实际工作中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答:没有。由测定过程和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发现,进样量的大小不影 响最终的测定结果。
内标法应用实例:甲苯试剂纯度的测定
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的配制 标准溶液的配制 甲苯试样溶液的配制 相对校正因子的测定 仪器开机、点火、调试; 标准溶液的分析 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 甲苯试样中甲苯含量的测定 甲苯试样溶液的分析
4窗函数及频谱分析

窗函数及频谱分析实验目的:1. 掌握各类窗函数的时域和频率特性;2. 掌握合理运用窗函数分析信号频谱的方法;3. 掌握利用DFT 分析连续信号频谱的方法;4. 掌握谱分析中参数的选取方法。
实验原理:一、窗函数分析在确定信号谱分析中,截短无穷长的序列会造成频率泄漏,合理选取窗函数的类型,可以改善泄露现象。
1. 常用窗函数矩形窗w=boxcar(N)汉明窗w=hamming(N)汉宁窗w=hanning(N)布莱克曼窗w=blackman(N)凯泽窗w=Kaiser(N,beta)例:N=50;w=boxcar(N);W=fft(w,256);subplot(2,1,1);stem([0:N-1],w);subplot(2,1,2); plot([-128:127],abs(fftshift(W)))MATLAB中提供了fft函数,FFT是DFT的快速算法。
X=fft(x,n) :补零或截短的n 点傅立叶变换;fftshift(x)将fft计算输出的零频移到输出的中心。
例:N=50;w=hamming(N);W=fft(w,256);subplot(2,1,1);stem([0:N-1],w);subplot(2,1,2); plot([-128:127],abs(fftshift(W)))例:已知一连续信号为x(t) cos(2 f1t) cos(2 f2t)其中f i=100Hz, f2=120Hz,若以抽样频率fsam=600Hz对该信号进行抽样,试用DFT近似分析其频谱:利用不同宽度N的矩形窗截短该序列,N分别取15, 40, 80观察不同长度的窗对谱分析结果的影响;利用汉明窗重做( 1)。
用矩形窗分析:N=input('请输入N的值:’);L=512;f1=100;f2=120;fs=600;ws=2*pi*fs;t=(0:N-1)*(1/fs);x=cos(2*pi*f1*t)+cos(2*pi*f2*t);subplot(211);stem(t,x);W=fft(x,L);f=((-L/2:L/2-1)*(2*pi/L)*fs)/(2*pi);% f=((-L/2:L/2-1)*(1/L)*fs);subplot(212);plot(f,abs(fftshift(W))) 用汉明窗重做上述谱分析:N=input('请输入N的值:’);L=512;f1=100;f2=120;fs=600;ws=2*pi*fs;t=(0:N-1)*(1/fs);x=cos(2*pi*f1*t)+cos(2*pi*f2*t);wh=hamming(N)';x=x.*wh;subplot(211);stem(t,x);W=fft(x,L);f=((-L/2:L/2-1)*(2*pi/L)*fs)/(2*pi);subplot(212);plot(f,abs(fftshift(W)))例:已知连续信号为x(t) cos(2 f1t) 0.15cos(2 f2t),其中f i=100Hz, f2=150Hz,若以抽样频率fsam=600Hz对该信号进行抽样,利用不同宽度N的矩形窗截短该序列,N 分别取15,40,80 观察不同长度的窗对谱分析结果的影响;用汉明窗重做上述谱分析。
实验二 确定性信号谱分析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数字信号处理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DFT 的应用之一 − 确定性信号谱分析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谱分析即求信号的频谱。
本实验采用DFT 技术对周期性信号进行谱分析。
通过实验,了解用X(k)近似地表示频谱X(e j ω)带来的栅栏效应、混叠现象和频谱泄漏,了解如何正确地选择参数(抽样间隔T 、抽样点数N )。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2-1 选用最简单的周期信号:单频正弦信号、频率f=50赫兹,进行谱分析。
2-2 谱分析参数可以从下表中任选一组(也可自定)。
对各组参数时的序列,计算:一个正弦周期是否对应整数个抽样间隔?观察区间是否对应整数个正弦周期?2-3 对以上几个正弦序列,依次进行以下过程。
2-3-1观察并记录一个正弦序列的图形(时域)、频谱(幅度谱、频谱实部、频谱虚部)形状、幅度谱的第一个峰的坐标(U ,V )。
2-3-2 分析抽样间隔T 、截断长度N (抽样个数)对谱分析结果的影响; 2-3-3 思考X(k)与X(e j ω)的关系;2-3-4 讨论用X(k)近似表示X(e j ω)时的栅栏效应、混叠现象、频谱泄漏。
专业:________________ 姓名: 陈斌斌学号: 3120104034 日期: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P.三、主要仪器设备MATLAB编程。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参见“二、实验内容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程序清单:t =linspace(0,0.04,16);xn = sin(100*pi*t);N=length(xn);WNnk=dftmtx(N);Xk=xn*WNnk;subplot(2,2,1),stem(1:N,xn),title('时域离散序列x(n)');subplot(2,2,2),stem(1:N,abs(Xk)),title('幅度谱');subplot(2,2,3),stem(1:N,real(Xk)),title('频谱实部');subplot(2,2,4),stem(1:N,imag(Xk)),title('频谱虚部');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本实验以第五组参数为基准:采样频率:400 Hz6-1 实验前预习有关概念,并根据上列参数来推测相应频谱的形状、谱峰所在频率(U)和谱峰的数值(V)、混叠现象和频谱泄漏的有无。
谱分析的原理与

谱分析在大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数据降维
利用谱分析对高维数据 进行降维处理,提取主 要特征,降低计算复杂
度。
异常检测
通过谱分析检测大数据 中的异常值和异常模式, 提高数据质量和可靠性。
数据分类与聚类
利用谱分析对大数据进 行分类和聚类,发现数
据间的关联和模式。
数据可视化
将谱分析应用于数据可 视化,生成更直观、易
析、滤波器设计等。
小波变换谱分析
小波变换谱分析是一种将时间序列分 解为不同频率和尺度成分的方法,通 过分析小波系数,可以揭示信号的局 部特性和非平稳性。
小波变换在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语 音识别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信 号去噪、特征提取、图像压缩等。
小波变换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信号表 示为一组小波函数的叠加,这些小波 函数具有不同的尺度参数和位移参数。
06
谱分析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谱分析算法的优化与改进
算法效率
优化谱分析算法,提高计算效率,减少计算 时间和资源消耗。
适应性增强
增强算法的适应性,使其能够处理更广泛的 数据类型和复杂情况。
精度提升
改进算法以提高谱分析的精度和准确性,减 少误差和不确定性。
可解释性增强
提高谱分析结果的解释性和可理解性,使其 更易于理解和应用。
于理解的数据图像。
谱分析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信号处理
利用谱分析对物联网中的信号 进行滤波、去噪和特征提取,
提高信号质量。
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
通过谱分析监测物联网设备的 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进 行诊断。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利用谱分析对物联网数据进行 深入分析和挖掘,为决策提供 支持。
物联网安全
通过谱分析检测物联网中的异 常行为和攻击,提高网络安全
现代通信原理 第2章 确定信号分析

设x1(t)和x2(t)都为功率信号,则它们的互相关函数定义为
(2.38)
式中, T的含义与式(2.14)中相同,为功率信号的截断区间。
44
第2章
确定信号分析
当x1(t)=x2(t)=x(t)时,定义
(2.39)
为功率信号x(t)的自相关函数。
45
第2章
确定信号分析
由式(2.39)可得到周期信号x(t)的自相关函数为
41
第2章
确定信号分析
2.3.2 能量信号的相关定理 若能量信号x1(t)和x2(t)的频谱分别是X1(ω)和X2(ω),则信号 x1(t)和x2(t)的互相关函数R12(τ)与X1(ω)的共轭乘以X2(ω)是傅立 叶变换对,即
(2.36)
式(2.36)称为能量信号的相关定理。它表明两个能量信号在时 域内相关,对应频域内为一个信号频谱的共轭与另一信号的频 谱相乘。
30
第2章
确定信号分析
2.3 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函数
2.3.1 能量信号的相关函数
设信号x1(t)和x2(t)都为能量信号,则定义它们的互相关函 数R12(τ)为 (2.32) 若x1(t)=x2(t)=x(t),则定义 (2.33) 为x(t)的自相关函数。
31
第2章
确定信号分析
【例2.2】
5
第2章
确定信号分析
设xT(t)为x(t)在一个周期内的截断信号,即
(2. 6)
而
6
第2章
确定信号分析
则有:
(2. 7)
比较式(2. 5)与式(2. 7)可得:
(2. 8) 由此可见,由于引入了δ(· )函数,对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
号都可统一用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即频谱密度函数)来表示。
第四章 平稳随机过程的谱分析

1 2
S
X
(
)e
j
d
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皆为偶函数
若随机过程X t是平稳的,自相关函数绝对可积,则自相关函数
jt
ddt
1
2
XX
()
x(t)e jt dtd
1
2
X
X
()X
* X
()d
1
2
X
X
()
2d
4.1、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功率谱
功率型信号:能量无限、平均功率有限的信号
P lim 1 T s(t) 2 dt T 2T T 其能谱不存在,而功率谱存在
持续时间无限长的信号一般能量无限
4.1、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如何计算随机信号的平均功率?
2)时域计算方法
任一样本函数的平均功率为
W
lim
T
1 2T
T x2(t, )dt
T
随机过程的平均功率为
W
E[W
]
lim
T
1 2T
T E{X 2(t)}dt
T
若为各态历经过程:
W =W
4.1、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如何计算随机信号的平均功率?
2020/5/20
6
4.1、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傅立叶变换
则 x(t)的傅立叶变换为:
X () x(t)e jt dt
其反变换为:
x(t) 1 X ()e jt d
2
频谱密度存在的条件为:
频谱密度
x(t)dt
2020/5/即20 信号为绝对可积信号
包含:振幅谱 相位谱
求各样本函数功率谱密度的统计平均
现代通信原理答案WORD版( 罗新民)指导书 第二章 确定信号分析 习题详解

第二章 确定信号分析2-1图E2.1中给出了三种函数。
图 E2.1①证明这些函数在区间(-4,4)内是相互正交的。
②求相应的标准正交函数集。
③用(2)中的标准正交函数集将下面的波形展开为标准正交级数:⎩⎨⎧≤≤=为其它值t t t s ,040,1)(④利用下式计算(3)中展开的标准正交级数的均方误差: ⎰∑-=-=44231])()([dt t u a t s k k k ε⑤对下面的波形重复(3)和(4):⎪⎩⎪⎨⎧≤≤-=为其它值t t t t s ,044),41cos()(π ⑥图E2.1中所示的三种标准正交函数是否组成了完备正交集?解:①证明:由正交的定义分别计算,得到12()()0u t u t dt +∞-∞⋅=⎰,23()()0u t u t dt +∞-∞⋅=⎰,31()()0u t u t dt +∞-∞⋅=⎰,得证。
②解:424()8,k C u t dt k -== =1,2,3⎰,对应标准正交函数应为()(),1,2,3k k q t t k ==因此标准正交函数集为123123{(),(),()}(),()()}q t q t q t t t t =③解:用标准正交函数集展开的系数为4()(),1,2,3k k a s t q t dt k =⋅ =⎰,由此可以得到4110()()a s t t dt ===⎰4220()()a s t t dt ===⎰4330()()0a s t t dt ==⎰。
所以,121211()()()()()22s t t t u t u t ==-④解:先计算得到312111()()()()()()022k k k t s t a u t s t u t u t ε==-=-+=∑ ⑤解:用标准正交集展开的系数分别为441141()())04a s t t dt t dt π--===⎰⎰,44224011()()cos()cos()044a s t t dt t dt t dt ππ--==-=⎰⎰⎰,433422442()()111cos()))444a s t t dtt dt t dt t dt ππππ----=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指导老师:刘英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DFT/FFT的应用之一——确定性信号谱分析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谱分析即求信号的频谱。
本实验采用DFT/FFT技术对周期性信号进行谱分析。
通过实验,了解用X(k)近似地表示频谱X(e j )带来的栅栏效应、混叠现象和频谱泄漏,了解如何正确地选择参数(抽样间隔T、抽样点数N)。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2-1 考虑下列序列()cos(0.48)cos(0.52)x n n n求出它基于有限个样本的频谱。
a)当0≤n≤10 时,分别确定并画出x(n)的基于N=10点DFT和N=100点的DFT b)当0≤n≤100 时,确定并画出x(n) 的基于N=100点的DFT比较(a)、(b)基于N=100的DFT的异同,说明补零(高密度频谱)和采集更多数据(高分辨率频谱)之间的区别。
2-2 谱分析参数可以从下表中任选一组(也可自定)。
对各组参数时的序列,计算:一个正弦周期是否对应整数个抽样间隔?观察区间是否对应整数个正弦周期?2-3-1观察并记录一个正弦序列的图形(时域)、频谱(幅度谱、频谱实部、频谱虚部)形状、幅度谱的第一个峰的坐标(U,V)。
2-3-2分析抽样间隔T、截断长度N(抽样个数)对谱分析结果的影响;2-3-3思考X(k)与X(ejω)的关系;2-3-4讨论用X(k)近似表示X(ejω)时的栅栏效应、混叠现象、频谱泄漏。
三、主要仪器设备MATLAB编程。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参见“二、实验内容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2-1%0<=n<=9,N=10n=0:1:9;x=cos(0.48*pi*n)+cos(0.52*pi*n);X=fft(x,10);figure(1);subplot(2,1,1);stem(n,x);xlabel('n');ylabel('x');title('signal x(n),0<=n<=9');axis([0 10 -2.5 2.5]);subplot(2,1,2);stem(n/5,abs(X));axis([0 1 0 10]);xlabel('n');ylabel('|X|');title('Magnitude of X');%0<=n<=9,N=100,²¹Áãn=0:1:9;x=cos(0.48*pi*n)+cos(0.52*pi*n);x=[x,zeros(1,90)];X=fft(x,100);N=0:1:99;figure(2);subplot(2,1,1);stem(N,x);xlabel('n');ylabel('x');title('signal x(n),0<=n<=9');axis([0 100 -2.5 2.5]);subplot(2,1,2);stem(N/50,abs(X));axis([0 1 0 10]);xlabel('n');ylabel('|X|');title('Magnitude of X');%0<=n<=99,N=100n=0:1:99;x=cos(0.48*pi*n)+cos(0.52*pi*n);X=fft(x,100);figure(3);subplot(2,1,1);stem(N,x);xlabel('n');ylabel('x');title('signal x(n),0<=n<=9');axis([0 100 -2.5 2.5]);subplot(2,1,2);stem(N/50,abs(X));axis([0 1 0 60]);xlabel('n');ylabel('|X|');title('Magnitude of X'); 2-2%program 2-2-1clear;clf;clc;%清除缓存length=32;T=0.000625;t=0:0.001:31;%设置区间以及步长n=0:length-1;xt=sin(2*pi*50*t);xn=sin(2*pi*50*T*n);figure(1);subplot(2,1,1);plot(t,xt);xlabel('t');ylabel('x(t)');axis([0 0.1 -1 1]);title('原序列');subplot(2,1,2);stem(n,xn);xlabel('n');ylabel('xn)');title('抽样后序列');axis([0 length -1 1]);figure(2); %画出序列的实部、虚部、模、相角subplot(2,2,1);stem(n,real(xn));xlabel('n');ylabel('real(xn)');title('序列的实部');axis([0 length -1 1]);subplot(2,2,2);stem(n,imag(xn));xlabel('n');ylabel('imag(xn)');title('序列的虚部');axis([0 length -1 1]);subplot(2,2,3);stem(n,abs(xn));xlabel('n');ylabel('abs(xn)');title('序列的模');axis([0 length -1 1]);subplot(2,2,4);stem(n,angle(xn));xlabel('n');ylabel('angle(xn)');title('序列的相角');axis([0 length -1 pi]);F=fft(xn,length); %计算DFTfigure(3); %画出DFT的幅度,实部和虚部subplot(3,1,1);stem(n,abs(F));xlabel('k');ylabel('abs(F)');title('DFT幅度谱');axis([0 length 0 20]);subplot(3,1,2);stem(n,real(F));xlabel('k');ylabel('real(F)');title('DFT实部');axis([0 length -2*10^-15 2*10^-15]);subplot(3,1,3);stem(n,imag(F));xlabel('k');ylabel('imag(F)');title('DFT虚部');axis([0 length -20 20]);六、实验结果与分析2-1为了得到一个较密的频谱,显然,我们的采样频率应更小一些,也就是说,应增加N的长度。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取样时就采集更多的样本;另一种是在序列后面添加一定长度的零,叫做填零运算填零是给原始序列填零的运算。
这导致较长的DFT,它会给原始序列的离散时间傅氏变换提供间隔更密的样本。
填零运算提供了一个较密的频谱和较好的图示形式,但因为在信号中只是附加了零,而没有增加任何新的信息,还是原始连续谱的N点取样,只是补零观察到了更多的频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补零能够提高真正的频谱分辨率。
采集更多的数据,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可以真正提高频谱分辨率。
2-2第二组参数第三组参数第四组参数第五组参数2-3-1观察并记录一个正弦序列的图形(时域)、频谱(幅度谱、频谱实部、频谱虚部)形状、幅度谱的第一个峰的坐标(U,V)。
如图所示可知结果。
2-3-2分析抽样间隔T、截断长度N(抽样个数)对谱分析结果的影响;抽样间隔决定是否发生混叠,抽样的时间长短决定是否发生频谱泄漏,抽样间隔决定栅栏效应。
2-3-3思考X(k)与X(ejω)的关系;X(k)是对X(ejω)的抽样。
2-3-4讨论用X(k)近似表示X(ejω)时的栅栏效应、混叠现象、频谱泄漏。
用X(k)近似表示X(ejω)时,一定会产生栅栏效应,但取样间隔决定了栅栏效应强弱。
取样时间决定了混叠,抽样多少决定了频谱泄漏。
6-1 实验前预习有关概念,并根据上列参数来推测相应频谱的形状、谱峰所在频率(U)和谱峰的数值(V)、混叠现象和频谱泄漏的有无。
候,即满足奈奎斯特定律的时候不会出现频率的混叠现象。
由于采样后,信号的频谱在频域上周期上延拓,而且截断后,相当于频谱在频域上与sinc函数进行卷积,因此采样后的信号总是存在高频分量,因此总是存在频域混叠的现象,也会存在频域泄露的现象。
6-2 观察实验结果(数据及图形)的特征,做必要的记录。
1、抽样间隔不同会影响谱峰所在位置以及峰值2、泄露现象可能出现了泄漏6-3 用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来解释各种现象。
(1)混叠序列的频谱是被采样信号频谱的周期延拓,当采样速率不满足Nyquist定理时,就会发生频谱混叠,使得采样后的信号序列频谱不能真实的反映原信号的频谱。
避免混叠现象的唯一方法是保证采样速率足够高,使频谱混叠现象不致出现,即在确定采样频率之前,必须对频谱的性质有所了解。
在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不出现频谱混叠,在采样前,先进行抗混叠滤波。
(2)泄漏用截短的序列来近似很长的甚至是无限长的序列,这样可以使用较短的DFT来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这种截短等价于给原信号序列乘以一个矩形窗函数,也相当于在频域将信号的频谱和矩形窗函数的频谱卷积,所得的频谱是原序列频谱的扩展。
泄漏不能与混叠完全分开,因为泄漏导致频谱的扩展,从而造成混叠。
为了减少泄漏的影响,可以选择适当的窗函数使频谱的扩散减至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