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细菌过度生长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营养不良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营养不良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营养不良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导致的肠粘膜上皮炎症和不同程度的绒毛萎缩,可能导致吸收受损。

兼性厌氧菌引起上皮肠毒素的直接粘附和产生,而需氧菌产生导致损伤的酶和代谢产物。

厌氧菌似乎主要是造成回肠B12吸收的有害影响的原因,而对其进行抑制是正常回肠B12吸收所必需的。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对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这些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与临床表现有关。

例如,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导致二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的产生,这些物质可能导致各种症状,如气胀、腹胀和腹部不适。

脂肪吸收不良可导致草酸肾结石、脂肪热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及其相关症状。

分泌性腹泻可能是由于羟化脂肪酸和非结合胆汁酸的存在。

脂肪的消化不良和吸收不良主要是由于胆汁酸被空肠内的细菌解除结合,从而使其被空肠吸收,导致脂肪吸收的浓度不足。

细菌的解除结合也可能导致亚基的产生。

NCE,如石胆酸,可能对肠上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不仅导致脂肪吸收受损,还导致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吸收受损。

由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环境下发生脂肪消化不良和吸收不良,脂溶性维生素V缺乏。

可能发生维生素A、D和E。

由于上述原因,维生素K缺乏症在锡伯族中很少见。

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也可能是肠道细菌对糖的腔内降解,以及与细菌相关的肠细胞双糖酶和刷状缘水解酶活性降低和单糖吸收受损所致。

尽管明显的蛋白质营养不良在肠道细菌中很少见。

虽然明显的蛋白质营养不良在肠内是罕见的,但是已经描述了一种可逆的蛋白质丢失性肠病。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中的吸收功能障碍和粘膜损伤,以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中所描述的肠激酶水平的降低,有助于降低氨基酸和蛋白质前体的摄取。

最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可能产生临床相关全身效应的毒素的产生有关。

例如氨、D-乳酸、酒精和细菌肽聚糖。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维生素B12类似物的产生BRANDT等人研究了4例细菌过度生长患者肠道中维生素B12类似物(cobamides)的存在以及57co-b12(维生素b12氰钴胺,[57co]-cn-cbl)转化为cobamides的细菌。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陈坚* 邱志兵 张会禄 汤子慧 杨冬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 200040)摘要本文概要介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SIBO)和低度炎症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发生率、SIBO的致病作用、利福昔明治疗伴有SIBO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利福昔明治疗失败的患者的补救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乳果糖呼气试验 低度炎症 利福昔明中图分类号:R574.4; R363.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9)15-0007-04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 overgrowth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CHEN Jian*, QIU Zhibing, ZHANG Huilu, TANG Zihui, YANG Dongqin(Department of Digestive Disease,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ABSTRACT The incidence and pathogenesis of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SIBO) and low-grad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patients are introduced. The effects of rifaximin on IBS patients with SIBO and the remedial treatment for rifaximin-resistant IBS patients are also discussed.KEy WORD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lactulose breath test; low-grade inflammation; rifaximin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以及腹泻或便秘等,全球人口的患病率为3% ~ 25%[1],亚洲地区人口的患病率为4% ~ 10%[2]。

肠道感染细菌PPT课件

肠道感染细菌PPT课件
有关,液体大量分泌
婴幼儿
Your site here
卫生细菌学检查
在环境和食品卫生学上,常被用作粪便 污染的检测指标
大肠菌群指数
每1000ml水中大肠菌群数
细菌总数
每1ml或1g样品中细菌总数
我国的卫生标准:
≤ 3个大肠菌群/1L饮水 ≤ 5个大肠菌群/100ml瓶装汽水、果汁 ≤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细菌吸附 肠黏膜上 皮细胞
穿入细胞并扩 散及深入黏膜 下层
释放内毒素 、外毒素
肠局部 黏膜炎症 变性、坏死 、脱落 出 血、坏死、 溃疡
脓血便/黏液 血便
刺激肠壁植 物神经 肠蠕动↑ 肠肌痉挛 腺体分泌↑ 水分吸收↓
腹痛、腹泻
刺激直 肠肛门 括约肌
里急后重 便数增加
吸收入血
发热、WBC 菌中 毒 痢毒 血
性症
高热、休克 中毒性脑病 DIC
Your site here
病人和带菌者,经粪-口传播 急性细菌性痢疾:潜伏期1-3天,突然发 病,发热、腹痛、腹泻(10次以上)、脓 血粘液便、里急后重,死亡率高(20%)。 急性中毒性痢疾:小儿,病死率高
:全身中毒症状-----微循环障碍 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迁移两个月以上 带菌者
Your site here
§2志贺菌属(痢疾杆菌) (Shigella)
有菌毛,无鞭毛,无动力是本菌与其它 肠道致病菌主要区别点。IMViC(----)
Your site here
培养特性
肠道鉴别培养基上的无色半透明菌落
生化反应
葡萄糖(+)、乳糖(-)(宋内志贺菌迟 缓发酵乳糖)、发酵甘露醇(A群除外)
复期比早期高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是指小肠内细菌数量增加,且种类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小肠内的细菌数量较少,而大肠内的细菌数量较多。

当小肠内的细菌数量增加时,会破坏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功能,以及免疫力。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是肠胃道的结构异常,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等。

肠易激综合征是另一种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腹胀等,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至今未明确,但现有证据表明,SIBO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有关。

SIBO常常会导致腹泻、腹胀、腹痛、肠鸣等症状,这些症状也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典型表现。

由于SIBO破坏了肠壁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患者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如体重下降、贫血等。

此外,SIBO还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患者感染的几率。

SIBO与肠易激综合征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SIBO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一项对22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研究表明,SIBO的发病率高达84%。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SIBO和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和严重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大多数患有SIBO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而且这些症状一般比不患有SIBO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更为严重。

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时,如果患者同时患有SIBO,则需要特别注意。

治疗SIBO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抗生素、饮食控制等。

口服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繁殖,而饮食控制可以帮助增强消化、吸收功能。

在治疗SIBO时需要注意抗生素的选择和剂量,因为过量使用抗生素可能会破坏正常的肠道菌群,导致肠道微生物失衡。

除了治疗SIBO本身,改善肠道菌群的健康状态也可以起到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的作用。

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节来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如摄入更多的纤维素、膳食纤维等,同时减少肥料、甜食等高糖、低纤维的食物的摄入,从而改善肠道环境的健康状态。

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服用益生菌和益生元等辅助治疗来增加肠道菌群的数量和多样性,从而进一步促进肠道菌群的健康状态。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治疗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治疗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治疗北美医学教育基金会丁文京博士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是临床常见的肠道菌群失调。

可以引发腹胀、腹痛、腹泻等一系列症状。

近些年来的研究更揭示它与人体多个系统的疾病存在高度相关性。

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研究日益引起医学和健康管理领域的高度重视。

本文就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治疗方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常用抗生素甲硝唑(Metronidazole,又名咪唑尼达)是一种肠道可以吸收的抗生素、对厌氧细菌和某些寄生虫引起的感染病有效。

可与其它胃肠药物合用以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 pylori)感染所导致的胃或肠道溃疡。

此药并为治疗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所引起”伪膜性大肠炎”的首选药物。

利福昔明(Rifaximin)是利福霉素衍生物,是一种不易被肠道吸收的非氨基糖甙类肠道抗生素。

作用强,抗菌谱广。

对革兰氏阳性需氧菌中的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粪链球菌;和对革兰氏阴性不规则氧菌中的沙门氏菌属、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球菌;革兰氏阴性厌氧菌中的拟杆菌属有高度活性。

氯四环素(chlortetracycline)又称金霉素。

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

副作用较大,目前已经比较少用于口服。

新霉素(neomycin)与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同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它由弗氏链霉菌产生;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皆有效,产品主要为新霉素B和C的混合物。

新霉素与卡那霉素有完全交叉抗药性,与链霉素有部分交叉抗药性;与同类抗生素类似,具有肾毒性和内耳毒性,它对内耳的伤害,往往是不可逆转的。

现在这种抗生素实际已不再使用。

盐酸强力霉素(doxycycline)是由土霉素加工制成的一种长效广谱的半合成四环素旋抗生素。

抗菌谱与四环素、土霉素基本相同,体内、外抗菌力均较四环素为强。

微生物对本品与四环素、土霉素等有密切的交叉耐药性。

盐酸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是一种广谱抗菌素,通过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是一种疾病,其特点是小肠内细菌数量过多。

这些细菌通常生长于结肠,但如果它们进入小肠,就可能引起一系列问题。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胃灼热、恶心和呕吐。

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吸收不良,因为细菌会消耗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SIBO也可能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从而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SIBO通常是由于肠道蠕动迟缓或功能紊乱造成的。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食物不耐受、神经系统疾病、器官移位和结构异常等。

SIBO还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IBS)有关。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秘和腹胀。

研究表明,SIBO与IBS的发生率很高,因此科学家们开始探究两者之间的关联。

研究发现,SIBO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同时患有IBS。

SIBO的治疗也可能有助于缓解IBS的症状。

了解SIBO与IBS的关系对于诊断和治疗这两种疾病至关重要。

一些研究表明,SIBO与IBS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SIBO可能导致IBS的发生,因为细菌过度生长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和黏膜受损,进而引发IBS的症状。

SIBO还会干扰肠道蠕动,增加罹患IBS的风险。

一些研究还发现,IBS患者中存在较高的SIBO患病率。

这可能是由于IBS患者的食管括约肌功能紊乱,导致胃酸逆流,细菌逆行进入小肠。

目前,治疗SIBO的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疗法和膳食调整。

抗生素可以有效清除肠道内的细菌过多,但也会破坏肠道内有益细菌,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膳食调整也是治疗SIBO的重要手段,避免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摄入过多,有助于减少细菌过度生长。

对于IBS的治疗,主要包括膳食调整、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膳食调整可以帮助改善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症状,包括限制乳糖、防止过度摄入蔬菜和水果中的难消化碳水化合物等。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益生菌和粘膜保护剂等。

小肠细菌过度增长病因、诊断、治疗及饮食健康教育-附示意图

小肠细菌过度增长病因、诊断、治疗及饮食健康教育-附示意图

小肠细菌过度增长病因、诊断、治疗及饮食健康教育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系统,人体各部分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和数量都不相同。

与结肠中大量细菌定植不同,小肠液中的微生物数量<104/mL。

小肠细菌过度增长(small intestine bacterial overgrowth, SIBO)是肠道菌群失调的后果。

SIBO以营养吸收障碍为主要特点,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总人群发生率约为8~20%,在75岁以上人群中可达50%,女性多于男性,是一种可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患。

本文将介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饮食干预。

病因正常情况下,由于肠粘膜屏障、胃酸、胰酶、小肠蠕动和回盲瓣的作用,小肠菌群保持稳定。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高龄、麻醉性止痛药、肝硬化、免疫力低下、慢性胰腺炎、胆囊疾病、胃肠道手术等均能影响上述保护性机制,小肠细菌数量增多或出现原先在定植结肠的细菌,发生SIBO。

肠易激综合征(IBS)、憩室病、乳糜泻、炎症性肠病患者常伴有SIBO,其中IBS患者中63~85%SIBO为阳性。

临床表现及对机体的影响SIBO多表现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产气增多、腹泻、恶心、便秘等,长时间伴有体重减轻。

SIBO可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质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蛋白质丢失及产氨增多和维生素B12缺乏,造成营养不良。

诊断方法通过内镜抽取小肠液培养(small bowel aspirate culture)被认为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

微生物定量培养的阳性标准还无定论,临床上常以十二指肠液检出>103/mL或空肠液检出>105/mL视为SIBO阳性。

此法的缺点是价格昂贵,耗时长,可能污染样本,难以检测小肠远端SIBO的状况。

呼气试验(Breath testing, BT)是一种更为常用的诊断方法。

BT属于无创性检查,操作简单,但诊断准确性较差。

方法:给受检者口服一定量的糖类,通过检测呼出气中氢气(H2)、甲烷(CH4)等浓度。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SIBO与IBS)患有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面临着腹痛、腹胀、恶心、便秘或腹泻等症状的折磨。

而在近年来,研究学者们发现了一种与IBS密切相关的疾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

SIBO是指人体的小肠内过度繁殖了细菌,这些细菌正常情况下应该寄居于结肠内。

SIBO与IBS之间的联系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患有IBS的患者来说,这项发现可能会为他们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一、 SIBO与IBS的关系SIBO与IBS的关系是如何产生的呢?研究表明,小肠内的细菌过度生长可能导致食物在肠道内的快速分解和吸收,进而对小肠黏膜屏障造成破坏,破坏后的小肠黏膜屏障可能导致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通过黏膜屏障,进而引起肠道发炎,产生IBS的临床表现。

SIBO与IBS也存在一定的相互诱发关系。

在一些研究中,患有IBS的患者在肠镜检查中发现了小肠黏膜炎症,这可能为SIBO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从而使得SIBO对IBS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于SIBO与IBS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对于IBS患者来说,SIBO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

目前,SIBO已经成为IBS治疗中的重要一环,而且SIBO的治疗可能对IBS 的症状改善起到关键作用。

二、SIBO的病因SIBO发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可能包括:1. 胃酸分泌不足:胃酸是一种对胃内的细菌具有较强杀菌作用的物质,如果胃酸分泌不足,就容易导致胃中的细菌经过胃进入到小肠内,从而引发SIBO。

2. 肠骨间膜松弛:肠骨间膜是一种连接小肠和腹壁的组织,如果这个膜的功能受损了,就会导致小肠内的细菌进入到腹腔内,从而引发SIBO。

3. 肠道蠕动减弱:肠道的正常蠕动是将食物颗粒从小肠向结肠移动的重要保证,而如果蠕动减弱了,就会导致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过长,从而为细菌的过度繁殖提供了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小肠液细菌培养是诊断SIBO的金标准:菌落计数 ≥103(CFU/mL) (北美共识)
在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中,鼻胆引流管经活检道深度十二指肠, 轻吸大约抽取5毫升十二指肠液,将标本送至微生物实验室进行需 氧/厌氧培养,要在报告中写出细菌菌落计数(用CFU/ml来表示)。 尽量减少经口和胃插入十二指肠镜的时间,防止交叉污染。必须戴 上无菌手套,并在注射器上放置无菌帽。但是因抽吸装置的放置和 采集的液体量以及样本处理和随后的培养方法不同导致了缺乏规范 化技术。
• SIBO直接表现:腹胀、腹痛、便秘、腹泻 • 继发肠漏有关:过敏、头痛、疲劳、关节疼痛、
自身免疫、慢性疲劳/纤维肌痛、情绪变化 • 继发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B12缺乏、体重
减轻、非酒精性非肥胖性脂肪肝)
11
ACG临床指南表述
• 超过2/3会出现腹痛、腹胀和腹泻 • 与原发疾病症状重叠问题:
慢性是由共存的SIBO引起 慢性肝病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郑州人民医院消化科 郑州消化疾病研究所
1
肠道正常微生态系统
肠道微生 态
肠道固有菌群
1000个菌种,共约1014个细菌组
成,不同菌群相互制约,维持 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稳态
肠上皮细胞
肠道粘膜免疫 系统
第一道肠道防线:完整的肠上 皮细胞+细胞紧密连接
• 自上世纪90年代末,SIBO成为国际胃肠病学界最 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并在SIBO的基础病因、表现 和治疗上达成了普遍共识,但仍有许多方面不清 楚:SIBO与情绪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病、 甲基化受损和基因组学之间的关系。
6
引申概念
•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 • 小肠产甲烷菌过度生长(IMO) • 小肠真菌过度生长 (small intestinal
胆汁酸 胆汁酸作为洗涤剂可以对细菌膜产生影响
动力 小肠运动在禁食期清理小肠内的食物残渣
回盲瓣 保护小肠不受结肠菌群逆行进入小肠
免疫 粘膜免疫对维持肠道菌群起一定的作用。
5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
•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特征是小肠内生长 的细菌数量增加或类型改变。SIBO可表现为致病 细菌或有益细菌的过度生长,但任何过度生长都 会损害胃肠和系统健康。
• 氢呼气实验 一个间接评估是小肠细菌是否增多的方法。 标准建议:在口服75克葡萄糖或10g乳果糖90min,呼出 的氢气至少要高出基线20ppm,作为SIBO的诊断标准。 葡萄糖和乳果糖各有不同的优势。关于每个试验的敏感 性和特异性的统计数据差异很大,葡萄糖的优势是灵敏 性高,因为葡萄糖在近端小肠中被吸收,缺点是不能到 达结肠,无法检测到全部小肠。乳果糖的一个优点是小 肠不吸收,可以一直传递到结肠,它可以检测到小肠最 远端的SIBO。
包括Peyers斑、粘膜固有层 和上皮内的免疫位点
2
胃肠道三大功能之免疫
消化吸收 、免疫防卫、神经调节 • 有近一半的免疫细胞附着在肠道,产生人体80%的抗体。 • 成年人每天排出约3克的IgA,比每天产生的IgG总量还多。 • IgA的主要功能是结合毒素或致病蛋白的激活区,阻止菌体粘付
于黏膜上皮,减少病菌或其他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2017年发布的《胃肠道疾病氢和甲烷呼气实验: 北美共识》已经不推荐这种检查方法,而推荐使 用甲烷和氢呼气实验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 小肠液细菌16SrRNA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
Rezaie A, Buresi M, Lembo A, et al. Hydrogen and Methane-Based Breath Testing in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The North American Consensus. Am J Gastroenterol. 2017;112(5):775-784. ACG Clinical Guideline: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Am JGastroenterol 2020;115:165–178.
Eamonn M. M. Quigley The Spectrum of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SIBO) Current Gastroenterology Reports, 2019 ,( 21); 0671-8 14
SIBO诊断方法
2017年版的《北美共识》建议应同时测量氢 气、甲烷和二氧化碳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12
SIBO诊断线索
• 抗生素治疗后慢性消化问题得到暂时改善 • 益生元或益生菌引起的慢性消化问题恶化
(因为益生元是细菌生长的能源) • 高纤维饮食导致便秘恶化(因为纤维促进细
菌生长) • 乳糜泻患者无麸质饮食改善不明显 • 服用阿片类药物后的出现慢性消化症状(因
为阿片类药物会影响肠道运动)
13
SIBO诊断方法
3
肠道菌群的分布
十二指肠与近端小肠 约103 cfu/ml
远端小肠 约108cfu/ml
结肠细菌数量最多 约1012 cfu/ml
从近端向远端消化道细菌数量、多样性逐渐增加
4
维持小肠生态稳态的机制
肠道固有菌群受年龄、饮食、气压、气侯、胃肠功能、疾病和治疗的影响;
胃酸 胰酶
大多数摄入食物中的细菌都不能在胃的酸 性环境中存活。 小肠近端的消化酶也可能消化细菌产物, 营养物高效吸收为细菌留下了更少的底物
fungal overgrowth,SIFO)
7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
• SIBO定义为小肠中存在过多的细菌引起的 一种临床综合征。
○小肠内的细菌数量过多 ○胃肠道症状的产生(如病理性发酵多气)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易导致SIBO。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也可以引起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8
SIBO风险因素
• 失氢症(胃酸分泌不足) • 长期使用胃酸抑制剂 • 慢性胰腺炎 • 糖尿病神经病变 • 免疫缺陷 • 迁移性运动复合物(MMC)的损伤
9
SIBO病理
• 小肠中细菌的过度生长干扰了正常消化, 导致吸收不良
• 小肠中细菌的过度生长导致肠道渗漏。肠 漏与几种疾病有关,包括食物敏感性增加、 内毒素血症。
• 内毒素可引发慢性低水平炎症,导致身体 疼痛、关节疼痛、代谢综合征、脂肪肝、 慢性疲劳综合征、纤维肌痛和血管炎症。
10
SIBO主要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