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发病原因
慢性肝病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研究

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717:00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4.1065.R.20220624.1741.021.html◇临床医学研究◇慢性肝病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研究黄梦雪1,陈 刚1,王 鹏2,曹世国1,许建明1,梅 俏1,洪汝涛1,张卫平12022-01-22接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700521)作者单位: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合肥 2300222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合肥 230032作者简介:黄梦雪,女,硕士研究生;张卫平,男,博士,主治医师,硕士生导师,责任作者,E mail:zwp0202@163.com摘要 目的 利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检测肝硬化和慢性肝炎肝纤维化(CHF)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发生率,探讨其与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关系。
方法 选取38例CHF患者和60例肝硬化患者以及31例健康对照组,利用LHBT的方法评估各组SIBO发生率。
然后将受试者分为SIBO阳性组和SIBO阴性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并检测其血清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IL) 6、肿瘤坏死因子(TNF) α、IL 10水平以及二胺氧化酶(DA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并对所检测的LPS、IL 6、TNF α、IL 10、DAO、SOD、GSH、CAT的浓度与LHBT集值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①CHF组和肝硬化组以及对照组SIBO阳性率分别为36 84%、60 00%和9 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②SIBO阳性组患者和阴性组患者在Child Pugh(CTP)分级及腹水的表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③SIBO阳性患者血清中LPS、IL 6、DAO、CAT、SOD水平高于SIBO阴性患者(P<0 05),IL 10、TNF α以及GSH水平与SIBO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患者LHBT集值与LPS、IL 6、DAO、SOD、CAT呈正相关(P<0 05),与TNF α、IL 10、GSH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糖尿病的关系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糖尿病的关系郁立菲;徐克群;薛乐宁【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4(018)011【总页数】2页(P172-173)【关键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糖尿病;氢呼气试验【作者】郁立菲;徐克群;薛乐宁【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江苏常州,21300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江苏常州,21300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江苏常州,21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又称小肠污染综合征或盲拌综合征,是由于肠道内菌群易位引起小肠内厌氧菌过度滋生而表现为营养吸收不良、腹泻和腹胀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近年来,采用氢呼气试验(HBT)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报道日渐增多,HBT已发展成为一种可靠的细菌过度生长诊断技术[1]。
本研究探讨糖尿病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7月本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80例,经胃肠镜、腹部CT等相关检查后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2~78岁,平均52岁。
同期选择30例无糖尿病的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
所有受试者在受试前2周内不能使用抗生素、胃肠动力药、激素、抑郁药等药物。
糖尿病诊断依据2012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2012 ADA糖尿病诊疗指南》中的标准。
1.2 检测方法小肠细菌检测采用氢呼气试验进行,氢呼气试验(HBT)是一种无创性胃肠动力检测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检测患者呼出气体中的氢气浓度变化评估患者胃肠传输动力。
呼气氢试验自1984年开始在中国开展应用。
摄入一定量碳水化合物(如乳糖、乳果糖或其他糖类物质)后。
如未在小肠被吸收,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发酵产生H2,经结肠血循环弥散并从肺呼出。
该试验最常被用来检测乳糖吸收不良症(中国与其他亚洲人群中的患病率可高达90%以上),也可用来测定口至盲肠通过时间、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以及较罕见的蔗糖吸收不怠症及葡萄糖、半乳糖转运障碍等。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黄燕妮;王承党【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其发病与胃肠道运动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相关.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与FD存在症状及发病机制的相似性.目前认为FD与SIBO可能存在相关性,但仍有争议,二者相关性的内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SIBO在FD临床诊疗中的角色仍需进一步明确,本文就此作一概述.【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6(025)003【总页数】4页(P241-244)【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胃肠运动异常;胃酸缺乏;黏膜免疫与炎症【作者】黄燕妮;王承党【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医科大学消化系病研究室,福建福州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医科大学消化系病研究室,福建福州3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缺乏可以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和生化异常,病程达6个月以上、近3个月来症状持续存在,根据罗马Ⅲ标准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1]。
FD发生率高,西方国家为11%~20%[2],国内为11.8%~23.8%[3]。
多数患者症状具有慢性、复发性的特点,不同程度影响其生活质量。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数认为与胃肠道运动异常、内脏高敏感有关[4]。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可出现各种消化和吸收不良的表现,如腹痛、腹胀、腹泻、消瘦等[5],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关系密切,但SIBO 的症状、发病机制与FD有相似性,两者可能相关,本文就FD与SIBO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作一概述。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的研究进展

3 I O的 机 制 B
内毒 素是存在 于革 兰阴性 菌细胞 壁 内的脂 多糖 ,在 细菌 快速生长或死亡时释放 ,肝硬化时肠 腔内细菌过度生长繁殖 , 内毒素产生增加 ;且肝硬 化时 常伴有 肠黏 膜通 透性增加 ,因 而 内毒素吸收亦增 加 ,加 之 肝脏 对 内毒 素 的清 除功 能减 退 , 门体分流 、淋 巴回流增加等 因素 ,肝 硬化 时易 发生高 内毒素 血症 。B ur ae 等 研 究发 现 ,肝 硬化 患者 内毒素 水 平 明显升 高 ,并具有显 著 相关 性 。国 内学 者也 发 现,慢性 肝 病 伴 随 IO的患者血浆 内毒素水 平 明显高 于不 伴 IO者 ,提示 IO B B B 可导致或加重慢性 肝病 时 的高 内毒素 血症 ,亦 支持慢性肝 病 主要是肠 源性 内毒素血 症 的学 说 ,同时 发现血 浆内毒素 与肝
维普资讯
中西 医结 合 肝 病 杂 志 20 0 8年 第 1 第 1 8卷 期
・
6l ・
・
综
述 ・
小肠 细 菌过 度 生长 与肝 硬 化 高 动 力循环 的研 究进 展
陈维华 宋建 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 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 染科 ( 湖北 武汉 , 30 0 403 )
力 学 的变 化 亦 非 常 明显 ,主 要 表 现 为 由外 周 动 脉 扩 张 引 起 的
高动力循环 ,即心 输出量 、器官血 流量 增加 、心 率加 快 、血 压及体循环阻力下降。临床研究证实 约 13~12的肝 硬化患 / / 者出现此种 紊乱。这 种血 流动力 学紊 乱不仅 对门 脉高压 的维 持起重要作用 ,而且 是钠 水潴 留 ,腹水 ,肝 肾综 合征 ,肝肺 综合征 ,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sibo检测金标准

sibo检测金标准SIBO检测金标准。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通常会导致腹泻、腹痛、腹胀和营养不良等症状。
因为SIBO的症状与其他肠道疾病相似,所以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和管理疾病非常重要。
为了准确诊断SIBO,医生通常会使用一系列的检测方法,而SIBO检测金标准就是其中之一。
SIBO检测金标准是一种通过测定小肠内细菌的方法,以确定小肠内是否存在细菌过度生长的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会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
在进行SIBO检测金标准之前,患者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备工作,比如停止使用抗生素和限制食物摄入等。
SIBO检测金标准主要包括呼气氢试验和呼气甲烷试验两种方法。
呼气氢试验是通过让患者饮用一定量的葡萄糖或乳糖,然后在一定时间内收集患者的呼气样本进行检测,以确定小肠内是否存在细菌过度生长。
而呼气甲烷试验则是通过类似的方法来检测呼气中甲烷的含量,以确定小肠内细菌的生长情况。
在进行SIBO检测金标准时,医生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患者在进行检测前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用药情况和其他相关信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和诊断疾病。
除了呼气氢试验和呼气甲烷试验之外,医生在进行SIBO检测金标准时还会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和临床症状来进行综合判断。
比如,医生可能会进行血液检测、粪便检测、肠镜检查等,以帮助确定SIBO的诊断。
在诊断出SIBO后,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治疗、饮食调整、营养支持等。
同时,患者还需要定期复诊和进行相关检测,以监测疾病的状况和疗效。
总的来说,SIBO检测金标准是一种准确诊断SIBO的重要方法,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SIBO检测金标准时,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准备和配合,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接受治疗和管理期间,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诊和进行相关检测,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和康复。
肠道菌群与肠黏膜屏障

机械屏障
不移动水层(100-800um)、黏液层 黏膜上皮细胞 细胞的紧密连接-特殊的膜样结构,只允
许2μm以下的小分子通过 毛细血管内皮屏障 血流灌注
化学屏障
胆汁、多种消化酶、溶菌酶 益生菌分泌的乙酸、细菌素
减少,肠黏膜屏障破坏,更有利于细菌增长及细菌易位。 急慢性腹泻:腹泻使肠道常住菌大量排出,过路菌比例
增加。洗肠?
肠黏膜屏障的概念
肠道是机体最大的细菌和毒素集散地。 为什么机体并无中毒或感染现象? —肠黏膜屏障—
肠道黏膜的功能
选择性过滤功能-吸收人体需要的营养 物质
屏障功能-防止有害物质的进入(微生物\ 各种抗原)
3. 表层: 表层细菌可游动称为腔菌群, 主要是大肠杆菌、 肠球菌等需氧和兼性需氧菌。
深层和中层菌群均为肠道的优势菌群,具有营养和 免疫调节作用,为生理性菌群;表层菌群为肠道非优 势菌群,特定条件下具有侵袭性,对人体有害,称为 条件致病菌。
正常胃肠道菌群(三)
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是相对稳定的,受饮食、 生活习惯、地理环境、年龄及卫生条件的影响 而变化。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宿主和外部 环境建立起一个动态平衡,对人体健康起重要 作用。
肠道菌群与胃肠免疫
产生多种 抗原物质
促进机体免疫功能
肠道正常菌群
刺激免疫细胞
促进吞噬 细胞活力
发挥特异性 免疫功能
促进B细胞 产生抗体
肠道菌群的营养吸收功能
+ 氨基降解
氨
蛋白质
肠道正常菌群
β-葡萄糖醛酸酶、 硫化酶源自乳酸 醋酸降低肠道pH
胆固醇等进入 肝胆循环
肠道菌群失调症

肠道菌群失调症人体消化功能图健康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特点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肠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而乘机繁殖,从而引起菌群失调,其正常生理组合被破坏,而产生病理性组合,引起临床症状就称为肠道菌群失调症(alteration of intestinal flora)。
本症的发生率约为2%~3%。
治疗措施一全身支持疗效对施行大手术患者,手术前注意补充营养,亦可肌注丙种球蛋白以提高机体免疫机能。
有研究表明,溃结患者肌注入免疫球蛋白可使结肠内乳酸杆菌和双岐杆菌增加,某些条件致病菌减少。
也可试用注射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等,亦可用白细胞介素2,每次5万U 肌注,10日为一疗程,可连续应用。
二原因治疗如由于巨结肠,胆囊炎引起的肠球菌过度繁殖;维生素缺乏造成的肠球菌减少或消失;小肠蠕动过快而引起的酵母菌过多等,都必须无除去这些原因,然后再扶持正常菌群,方能奏效。
三调整菌群治疗1.饮食调整:发酵性腹泻应限制碳水化合物;腐败性腹泻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增强肠粘膜的局部防御屏障功能,防止细菌易位,应增加纤维食物。
2.抗菌药物:立即停止原抗生素,应根据菌群分析以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以及抑制过度繁殖的细菌,从而间接扶植肠道繁殖不足的细菌。
此外还可采用广谱抗菌药物将肠道细菌大部分消灭,然后再灌入正常肠道菌群的菌液以使其恢复。
3.活菌制剂:目前常用的活菌制剂有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乳酸乳杆菌、芽胞乳杆菌、分叉乳杆菌、粪链球菌、大肠杆菌、粪杆菌和枯草杆菌等。
其中以分叉乳杆菌制剂疗效最好。
枯草杆菌制剂疗效也较好,其疗效机制可能是由于该菌是需氧的,能吸收氧氧,降低肠腔氧化还原电位,支持厌氧菌(类杆菌、乳杆菌)生长,从而间接扶植了正常菌菌群。
还可以用正常人大便悬液做成复方活菌制剂用来治疗葡萄球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对身体的影响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对身体的影响北美医学教育基金会丁文京博士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以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影响小肠的组织学结构和相应的功能,造成多种疾病。
常见的疾病有以下:1、腹泻、脂肪泻、腹痛、腹胀、多气等症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时细菌分泌的有害物质以及细菌酵解碳水化合物产生包括氢气在内的大量气体刺激肠壁,常常引起腹泻腹痛和腹胀等。
小肠细菌能水解甘油酯合成脂肪,再经过小肠细菌的羟化作用转化成为羟化脂酸,刺激肠粘膜产生腹泻。
2、吸收不良: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通过多种途径导致吸收不良。
腹泻可以导致小肠消化酶的丢失并破坏消化酶引起消化功能障碍导致吸收不良。
乳糖酶丢失可以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过度生长的细菌能干扰胆盐的代谢,使结合胆盐分解为游离胆盐,被小肠迅速重吸收。
由于结合胆盐数量减少,降低对脂肪的乳化作用,出现脂肪吸收不良,进而导致腹泻。
当小肠腔内游离胆汁酸达到一定浓度时,能损伤吸收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影响糖和蛋白质的吸收。
细菌产生的毒素抑制胰腺消化酶和肠粘膜消化酶的活性从另外一个途径造成吸收不良。
3、维生素缺乏: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时,细菌可同宿主争夺膳食中的维生素B12。
把维生素B12,牢固地结合于菌体内,不能被宿主利用。
细菌还可以产生维生素B12拮抗物质,几种作用综合导致维生素B12缺乏,且不能被口服内因子而纠正,进而导致大细胞贫血。
吸收不良可以导致维生素K缺乏,造成皮肤粘膜出血。
4、低蛋白血症和贫血:长期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导致蛋白质丢失和氨基酸吸收不良,进而导致低蛋白血症和贫血。
长期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者约有70-90%的患者会发生低蛋白血症。
低蛋白血症严重可导致营养不良性水肿。
如果因肠襻内潴留导致溃疡,可因失血出现小细胞贫血或混合性贫血。
体重减轻:长期消化和吸收不良以及慢性腹泻等综合性因素会造成身体缺乏营养物质,导致体重下降。
5、肠漏和慢性炎性反应:小肠细菌分泌的包括脂多糖(LPS)在内的有害代谢产物可以损伤小肠上皮细胞的连接造成肠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发病原因
北美医学教育基金会丁文京博士
正常情况下,胃和上段小肠只含少量细菌,不严格的讲小肠内的细菌可以忽略。
胃酸是一种强酸,正常的胃酸pH在1-2,可以杀死大多数经口进入消化道的细菌,胃液pH升高至4.0左右时,胃内细菌数可增加102~104倍。
另外,胃和小肠的向前推进运动也能有效地抑制和清除细菌。
一旦发生任何导致胃酸分泌过低和引起胃和小肠运动减慢或中断的因素都会导致小肠内细菌过度增长。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常见有两种类型,即咽菌群型和结肠菌群型,后者过度生长的程度更严重、危害更大。
临床常见的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原因
1、胃酸分泌减少造成杀菌能力降低:常见的原因有胃自身功能障碍和外源性药物的抑制。
前者因为萎缩性胃炎致胃酸分泌减少、胃窦切除后促胃液素(胃泌素)缺乏,胃次全或全切除后内因子缺乏、胃肿瘤等。
后者常见于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可抑制壁细胞内H-K-ATP酶,使之失活。
这种质子泵抑制药与酶的结合为非可逆性,直到细胞内新酶合成并被运送到顶膜,酶活性才恢复,这一更新过程需48h,故服用1次奥美拉唑可致持续48h低酸。
2、胃动力减弱导致细菌在胃潴留:胃瘫、胃肿瘤和幽门梗阻等会导致胃排空障碍、胃内容物潴留造成细菌在胃内繁殖增加。
过度繁殖的细菌顺行性进入小肠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3、小肠传输功能障碍:常见小肠运动功能障碍的因素有硬皮病、特发性小肠假性或真性梗阻、小肠麻痹、移行性复合运动缺如或障碍、糖尿病自主神经病等。
4、小肠淤积:造成小肠淤积的原因有很多,特别是小肠正常结构改变,如残胃与十二指肠直接吻合手术、胃切除的输入袢、十二指肠空肠憩室、憩室炎、克隆恩疾病(Crohn’s Disease)、手术所致盲襻、再循环襻手术、小肠狭窄、粘连、放射性治疗致肠功能障碍、小肠炎症和淋巴瘤所致梗阻等。
5、小肠存在异常通道:如胃-结肠瘘、空肠-结肠瘘、回盲瓣切除或回盲瓣功能不全。
6、肝脏疾病: 肝脏疾病一造成小肠动力减弱、小肠营养不良、小肠淤积等,最终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7、慢性胰腺炎:长期胰腺酶分泌减少易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8、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综合征,特别是sIgA缺乏的免疫缺陷导致小肠对细菌的抵抗力降低,易于发生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影响全身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硬皮病等,也可以导致胃肠动力减弱,小肠淤积。
9、糖尿病:
10、寄生虫感染,如贾第鞭毛虫病(Giardiasis)等
11、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缺失等均可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发生。
12、老年人或体弱病人的胃肠动力减弱:
13、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