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劳动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劳动市场、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机制以及劳动力经济效益的学科。

在劳动经济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劳动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

1. 劳动力供求关系:指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劳动力的供给取决于劳动人口的数量、劳动力参与率等因素,劳动力的需求则由企业的生产需求决定。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对于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 边际劳动生产力:指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边际劳动生产力逐渐递减,即每增加一单位劳动力,产出的增加逐渐减少。

边际劳动生产力的概念在分析劳动力的配置和效益时具有重要意义。

3. 工资刚性:指工资在一段时间内不能随着市场供求变动而灵活调整的现象。

工资刚性可能来自劳动合同、法律规定或组织协商等因素。

工资刚性的存在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效率。

4. 经济失业率:指在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工作但未找到工作的人口比例。

经济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高失业率可能会导致社会问题和经济不稳定。

5. 人力资本:指个体通过教育、培训和学习等途径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人力资源的总和。

人力资本的积累对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力和就业机会非常重要。

6. 劳动力市场分割:指劳动力市场中出现的不同劳动力群体之间的差异和隔离现象。

劳动力市场分割可能由于性别、年龄、种族、教育等因素引起,不同群体之间的就业机会和待遇存在差距。

7. 无工资劳动:指没有直接支付工资的劳动形式,如家庭劳动、义务劳动等。

无工资劳动在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但由于难以计量和定价,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和政策制定具有挑战性。

8. 隐性失业:指在就业人口中存在的一部分人即使失去工作也不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的现象。

隐性失业可能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劳动者的风险规避和社会保障等因素有关。

劳动经济学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名词,如劳动力市场的薪酬差异、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劳动市场的流动性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劳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和效果。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1 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的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 希克斯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这样的技术进步称为“希克斯技术进步”。

图223 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比率既定的条件下,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增加超过劳动边际生产力的增加。

如果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不变,资本装备率上升。

4 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型相反,劳动边际生产力的上升超过资本边际生产力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相同,也需要相对多地使用劳动。

5 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是家庭)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

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微型企业、一个雇请了保姆的家庭)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6 劳动经济学所研究的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参加有酬的市场性劳动愿望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7 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

8 总人口劳动里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总人口*100%9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100%10 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人口/与分子同范围人*100%11 效用——是指商品或劳务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满足欲望或需要的能力,它表示商品或劳务同消费者的愉快或痛苦之间的关系。

12 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增量。

劳动经济学简答题

劳动经济学简答题

劳动经济学简答题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关于劳动经济学的简答题答案:1. 什么是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的经济环境。

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出售其劳动力,雇主购买劳动力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

2. 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力数量。

它受到人口数量、教育资历、技能水平和就业机会等因素的影响。

3. 什么是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和组织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它受到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4. 什么是劳动力市场均衡?劳动力市场均衡是指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

当劳动力需求与供给数量相等时,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没有失业或劳动力短缺。

5. 什么是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劳动力的边际产出指的是每增加一单位劳动力所能创造的附加产出。

边际产出递减的原理表明,当增加劳动力的数量超过一定程度时,每增加一单位劳动力所带来的产出会逐渐减少。

6. 什么是劳动力的边际成本?劳动力的边际成本指的是雇主雇佣每一单位劳动力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边际成本递增的原理表明,随着雇佣劳动力的数量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劳动力所需支付的成本会逐渐增加。

7. 为什么工资存在差异?工资差异存在于不同的行业、地区、职位和技能水平之间。

它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竞争程度和个人技能与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劳动经济学的简答题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劳动经济学课程复习知识点

劳动经济学课程复习知识点
(二)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其对技术即生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划分为短期、长期与超长期。每一时期内,劳动、资本与技术变化的步伐不一样。
(三)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在生产技术既定的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
还受到企业目标的影响。(1)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目标。(2)企业以就业作为目标。(3)企业以管理效用最大化和销售收入最大化作为目标。
劳动经济学课程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劳动: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劳动力: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
3、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三、论述题
1.效率工资理论的内容(结合高薪养廉)
(1)一个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因为人力资本所导致的能力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率。组织对员工的激励影响生产率的浮动。报酬制度的设计的焦点是员工激励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研究。
(2)一个员工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工作环境下的生产率是可变的,这取决于对其的激励机制。对人的管理其要点在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取决于管理的技巧和行之有效的报酬激励制度。
自由市场模式:政府培训项目涉及人数极少,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最困难的劳动力就业。其他项目都是由私营部门提供的。
9、失业的类型
(一)摩擦性失业。产生原因:因为职业市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有职位空缺的雇主和寻找工作的人互相之间,需要花时间去寻找,产生了在工作和进出劳动力之间的持续流动过程。减少摩擦失业的公共政策:在劳动力市场上增大工作信息的流动。

劳动经济学的复习

劳动经济学的复习

劳动经济学的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总和。

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是指每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

2.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与面积之比,即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

一般以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来表示。

3. 人口年结构:人口年龄构成是指把一定时点的人口数量排列起来,得出一岁一组的年龄构成资料,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各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4. 个人劳动力供给:所谓个人劳动力供给,系指劳动者个人在一定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向市场提供的劳动数量。

5.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参与率也称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力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衡量的是一个社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的相对规模,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6. 就业人口:就业人口是指正在工作的人口7. 失业人口:失业人口是指被临时解雇等待原来雇主将他们召回,或没有工作但正在积极寻找工作,而且一旦找到工作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上岗的人口。

8. 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是指没有工作而且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

9.摩擦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也会存在一些失业,例如,一些人正处于从上一个工作向下一个工作转换的过程中,等等。

这种类型的失业被称为摩擦性失业。

10. 同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也称需求不足性失业,是与商业活动的波动即“商业周期”联系在一起的失业。

11.工资:工资是指劳动者向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经济报酬12.广义工资:广义的工资,是指员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货币和实物报酬,包括直接的经济报酬如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等,以及间接的经济报酬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和企业福利等。

13. 狭义工资:狭义的工资,仅指劳动者得到的货币报酬,主要由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构成。

二简答题1.简述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由什么因素决定?答: 人口中的每一个人都经历着出生、成长和死亡的过程。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1. 劳动: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

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 劳动力市场:并非我们常规理解的产品买卖的场所,而是一种劳动力“租借〞使用的市场。

4. 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

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开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

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或经济开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5. 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应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6. 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开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8. 劳动的边际本钱: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消耗的本钱。

即工资。

9. 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劳动量所增加的收益。

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10. 短期:在短期内可变的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力,技术和资本都是不变生产要素。

11. 长期:在长期内,劳动力和技术是可变生产要素,只有资本是不变生产要素。

12.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

13. 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劳动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解答)

劳动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解答)

劳动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解答)名词解释:劳动力:是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中很常见的一个概念,它在实际使用中往往被赋予不同含义。

通常有三种含义:一指人的劳动力;二指有劳动能力、从事劳动活动的人,也就是劳动者;三指一个国家、地区或部门的劳动者总和。

最低工资标准:又称最低工资率,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

通常以法律或法规形式颁发,是国家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干预的产物,也是各国政府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和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的比率。

人力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失业:指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了工作机会和工作岗位,形成劳动人口相对工作岗位过剩的社会经济现象。

非力普期曲线:在长期内,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负相关关系。

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绘制的一条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的关系曲线。

拉入型流动:劳动力流入地区或岗位因为有较高的工作生活条件、收入水平和较多就业机会形成一种较大的拉动力,吸引劳动力流入。

推出型流动:原工作地点或岗位的工作、生活条件差,收入水平较低或就业机会少,形成一种推动力导致劳动力外流。

雇主歧视:雇主对具有某种特征的劳动力存在偏见,在雇用劳动力时倾向于选择自己偏好的群体,或将较好的职业分配给这些群体,或者支付给他们较高的工资。

劳动力市场歧视:某劳动力需求方对求职者或就业者所具有的与生产率无关的非经济的个人特征不公正的评价,从而导致其在工资收入、就业水平、晋升机会、劳动条件等方面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收入:是指在某个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凭借各种资源(劳动力资源、资本或土地资源)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包括劳动所得和非劳动所得。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劳动力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就业者就业者这一概念在技术上被定义为正在受雇佣的那一部分劳动力,它包括:第一,正在工作者;第二,有职业但并未工作者。

3.失业者失业者这一概念在技术上被定义为在调查周内没有工作,但在此以前四周内曾做过专门努力寻求工作,而在调查周内本人又适于工作的一切人。

4.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劳动力参与率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一项总指标,它也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因而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人口的分布情况。

5.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工资增加后使劳动者感到休息的时间比以前更加昂贵,从而增加劳动供给的行为。

收入效应:一个社会发达了,工资增加时劳动者感到更加富有,从而减少劳动供给的行为。

6.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因未能与市场劳动力的需求相衔接导致的失业类型,通常与劳动力缺乏流动性,信息不充分以及市场机制不健全有关。

结构性失业是指寻求就业的劳动者因技能等人力资本与市场上的需求不相适应时产生的失业类型,通常在产业结构变化剧烈而劳动者技能与之不相适应时升高。

7.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劳动价格相等。

公式表示为: VMP = W8.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指增加一个单位劳动的使用所能带来的产出的价值。

等于产品价格乘以边际产出。

9.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凡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10.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一般培训: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多个雇主同样有用特殊培训: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或者说能够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要高的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劳动 2.知识经济 3、经济人的人性假设4、社会人的人性假设 5、人力资源 6、人力资源率
7、劳动参与率 8、人力资源开发 9、人力资源配置10、劳动力供给 11、劳动力供给曲线 12、劳动力供给弹性
13、劳动力供给的无差异曲线 14、劳动力供给的预算约束线
15、家庭生产函数 16、劳动力需求 17、劳动力需求曲线与需求弹性
18、边际生产力逆减规律 19、劳动力需求的等产量曲线
20、劳动力需求的等成本曲线 21、劳动力需求的一般原理
22、短期劳动力需求 23、长期劳动力需求 24、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
25、劳动力市场 26、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27、非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28、需求约束型劳动力市场与资源约束型劳动力市场
29、劳动力市场均衡 30、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31、劳动力市场歧视
32、劳动力市场的统计性歧视 33、劳动力流动
34、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合理性 34、劳动力流动的成本
35、劳动力流动的净收益 36、人力资本与劳动力资本、知识资本
37、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与契约曲线 38、工资与薪金
39、工资与福利 40、实得工资与实际工资 41、维持生存工资理论
42、工资基金理论 43、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44、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45、经济租金工资理论46、内在报酬与外在报酬 47、工资水平与工资率
48、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49、最低工资制度 50、绩效工资制度
51、就业 52、货币主义的自然失业率 52、失业
53、摩擦性失业 54、结构性失业 55、失业率
56、工资铁则与工资刚性 57、社会保障 58、帕累托最优状态
59、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 60、社会救助与社会优抚
论述
1、试分析概述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转变。

2、试论述劳动的意义。

3、试分析“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的人性假设各自的主要观点和管理主张。

4、试对计划型人力资源配置与市场型人力资源配置作一简要评析。

5、人力资源配置的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该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6、改善我国劳动力供求有何政策建议?
7、试述劳动力流动的意义?
8、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区和流入地区有何影响?
9、影响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因素有哪些?开发利用我国人力资本的政策有哪些?
10、试述工资的职能及其工资职能实现应具备的条件。

11、试述影响宏观工资水平的因素。

12、结合我国劳动就业的特点论述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

13、论述影响劳动就业的主要因素。

14、试析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15、试述失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6、论述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17、试述主动失业治理政策。

18、试分析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

19、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险与工资有何区别?社会福利的分类和特点是什么?
简答
1、简述马克思劳动力理论的内容。

2、如何理解机器利用与工人就业的辩证关系?
3、劳动的涵义与分类。

4、简述知识经济时代劳动的转变。

5、知识经济时代,劳动配备主要要素的变化,使劳动就业出现了哪些新情况?
6、现代化的人具备哪些特征?
7、人力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8、人们为什么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
9、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10、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1、为什么在人力资源开发中,最主要的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
12、简述劳动力流动的意义与形式。

13、什么是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的微观配置包括哪些内容?
14、试分析影响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

15、工资补贴政策对劳动者就业有何影响?
16、简述我国劳动力供求状况。

17、如何理解劳动力市场?
18、劳动力市场有哪些特点?
19、劳动力供求双方各自的目标是什么?在不同的目标下,供求双方是如何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的?
20、简述以工会、政府为核心的组织要素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作用。

21、影响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因素有哪些?
22、简述劳动力市场歧视产生的重要原因。

23、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24、劳动力流动的特点是什么?
25、简述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收益。

26、衡量个人劳动力流动决策是不是最优的标准是什么?
27、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特征是什么?
28、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比,有何特征?
29、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30、影响人力资本配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1、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32、简述开发利用我国人力资本的政策。

33、简述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相联系的规律。

34、组织工资应遵循什么原则?
35、最低工资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36、职业的特点是什么?
37、在个人差异中,兴趣对职业活动有什么影响?
38、制定工资等级制应遵循哪些原则?
39、简述就业的涵义及就业人员的构成。

40、社会保障的原则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