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观后感

武则天观后感武则天观后感(精选6篇)武则天观后感篇1一个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武则天。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当初是山西木材商人,为了理想去从军,结识李渊(唐高祖),武德三年升正三品工部尚书。
母亲杨氏,也饱读诗书,所以武则天受父母的影响,很有才气。
贞观十一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名“武媚娘”,12年后,出家感业寺为尼。
后复回宫,永徽六年登上皇后的宝座,载初元年登上皇位,史称“武周”,神龙元年退位。
这就是武则天的一生。
一口气看完蒙曼的百家讲坛之武则天,已是凌晨两点了。
合上书扉,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是什么,能够让一介女流之辈能够突破中国古代传统道德观念,在权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登上盛唐皇帝的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是什么,能够让她在充满坎坷变数的政治道路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呼风唤雨,成为母仪天下继而又母权天下的龙上之凤;是什么,能够让一个女人在爱情和亲情面前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不惜牺牲丈夫和儿女的利益,来达到她渴望已久的权利欲望;又是什么,能够让她在耄耋之年突然放弃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大周王朝,重新又让李唐后人来替代武家王朝?纵贯她叱诧风云、波诡云谲的一生,是那么得富有戏剧性,又是那么得惊心动魄,令人回味良久。
历史从来都是一张张的智力拼图,后人只有永无休止地考证、拼凑、续接,才有可能一点点地接近她的真实面目;然而历史又是血肉鲜明的,一切历史的传承,无不在文字的渗透和纪录中容颜妩媚。
喜欢蒙曼的讲解,是因为她在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历史脉络中可以轻松自如地为读者和观众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时间坐标,作为一个文化的传播者,她确实可以成功地让历史缩影为一段脍炙人口的佳作。
我也曾有幸,在龙门石窟观摩过貌似武则天的卢舍那大佛,有幸在乾陵无字碑前伫立思索;只是我有心无力,我的学识和阅历还无法去打开那扇雄奇与苍凉的历史大门。
所幸我们这个时代有人殚精竭虑、化繁为简,让我们在时隔一千多年之后,能够轻松而愉快地了解武则天的平生。
对武则天的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勇于突破传统束缚,敢于担当武则天出生于唐朝,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女性地位低下,女性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都受到严重限制。
然而,武则天却敢于打破传统束缚,勇敢地担当起国家的重任。
1. 勇于追求个人理想。
武则天从小就有抱负,她渴望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在丈夫去世后,她没有沉溺于悲痛,而是勇敢地投身政治,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胆识。
2. 坚定信念,敢于担当。
在担任皇后期间,武则天深知自己肩负着国家兴衰的重任。
面对复杂的政治环境,她始终坚定信念,敢于担当,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善于用人,知人善任武则天在位期间,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知人善任,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1. 勇于启用新人。
武则天不拘一格降人才,她敢于启用那些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如狄仁杰、姚崇等,使他们在国家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公正用人。
武则天在用人方面注重公平,她反对任人唯亲,坚持任人唯贤,使唐朝政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三、改革政治,振兴国家武则天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1. 重视农业。
武则天深知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因此她大力推行农业改革,提高农业生产力,使国家粮食储备充足。
2. 加强法制建设。
武则天重视法制建设,她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使国家政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3. 拓展外交。
武则天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崇尚文化,推动教育发展武则天在位期间,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她崇尚文化,推动教育发展,为唐朝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1. 重视科举制度。
武则天在位期间,扩大了科举制度的规模,使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
2. 倡导文学艺术。
武则天喜爱文学艺术,她提倡文学艺术的发展,使唐朝的文学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五、个人品质1. 坚韧不拔。
武则天在位期间,经历了无数挫折和困难,但她始终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武则天读后感

武则天读后感《武则天》是一部以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为题材的历史小说,作者是著名的作家莫言。
这部小说通过对武则天一生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如何奋起反抗,最终成为一代女皇帝的故事。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震撼,对武则天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小说中对武则天的塑造非常饱满和立体。
作者通过对武则天从少女到老年的不同阶段的描写,展现了她的坚毅、智慧和果敢。
在男权社会中,作为一个女性,她面临着无数的压力和阻挠,但是她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最终成功地登上了皇位。
她是一个有着坚强意志和非凡才智的女性,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小说中对唐朝的历史背景描写得非常详实和生动。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而武则天正是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代女皇帝。
作者通过对唐朝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些细节的描写,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感人,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之中。
最后,小说中对武则天的爱情生活也进行了深刻的描写。
她与唐太宗的儿子李治之间的爱情故事,成为了整个故事中的一大亮点。
她在爱情中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的事业,成为了一代女皇帝。
这种坚持和选择,展现了她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质,让人对她产生了更深的敬佩和钦佩之情。
总的来说,读完《武则天》这部小说,我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她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女性,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对一个女性的赞美,更是对一个时代的缅怀和对历史的回顾。
我相信,这部小说会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读书心得五篇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读书心得五篇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读书心得1武则天,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字眼,《武则天》读后感。
她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惊天动地的女皇。
我敬佩她的才情与坚决,同样也憎恨她的冷酷与无情。
这位执着于自己的幻想的人,经受过隋王朝的腐坏,也经受过大唐王朝的太平盛世,她的千秋功过,任后人评说。
我很想了解她,了解她谜一样的传奇人生!初读完这本武则天,不禁感慨万千。
武则天,从儿时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到凶狠残暴的皇后,再到独一无二的女皇。
整整八十年!武则天深知权利的重要,她靠着自己的才智与心机,抓住自己制造的机会,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女儿,最终登上了皇后之位!她的坚决,让我明白了:机不行失,时不再来,时间匆忙,或许你现在不抓紧机会,以后懊悔都来不及。
当然,我不会像武则天那样,以血腥来换取自己的利益。
相反,我会在个个时间,毛遂自荐,抓紧机会,造就自己的完善人生!武则天终究登上帝王之位,还由于她有肯定的政治力量。
自从高宗李治答应了武则天“垂帘听政”的想法后,大唐王朝简直就成了武家的天下,最终,武则天渐渐等待,杀掉了十几位朝廷重臣,成就了她千古第一女皇的霸业。
我觉得,只有拥有过人的胆识和惊人的才智,一颗和善真诚、坚决坚决的心,才能执掌国家,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我能够理解武则天把自己的手逼向亲生女儿咽喉时内心的苦痛与挣扎,但有舍才有得,要取得成就,就必需舍弃自己的一部分,要仔细刻苦,根据自己的抱负去做事。
还要学会随机应变,要知道,在时间的钟表上,只有两个字:现在。
要做到这些,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努力学习学问,将来好壮大我们的国家,让中华民族的事业欣欣向荣,永久强盛不衰!武则天立下无字碑,任由后人评说。
这位心如蛇蝎的母亲,这位开明圣贤的女皇,最终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读书心得2上个星期到图书馆闲逛,又走到了人物传记区,观察了《武则天传》,我打算读一读,由于以前了解的武则天总是那样的不完整,所以这次,我打算认真的读一读,这本书真的很厚啊。
《武则天传》读后感(通用8篇)

《武则天传》读后感《武则天传》读后感(通用8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武则天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武则天传》读后感 1这本传记记录了武则天一生的成长历程,以及怎样到达权力巅峰的相关故事,对此,我只能以传奇称之。
武则天的一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从出生到14岁,这是她的童年,在父亲的保护下,她快乐的成长至12岁。
父亲病逝,由于母亲是后嫁的,所以她的两位哥哥便对她们有所欺凌,这让幼小的武则天感到人情冷暖。
第二阶段为14岁至28岁,她被李世民封为才人,一直过着宫内寂寞的生活,这一时期对她后来的执政风格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她受李世民政策的影响,渐渐对宫中大小事务颇为熟悉,为她日后的权力争夺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是她被册立为后,28至66岁,这期间展示了她的权谋以及各种手段,王皇后被她整倒,唐高宗李治也与她并称“二圣”,她不断地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以致高宗后期就是她一人说了算。
第四阶段是66岁至81岁,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对皇权发起总攻,这一阶段集中体现了武则天心狠手辣,她对李唐宗亲的迫害可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她任用周兴、来俊臣等酷吏大批量迫害李唐,可谓杀人不眨眼,这实在是让人胆寒。
她采用高压政策,使朝臣敢怒不敢言,而这一时期做官的'随时有可能被告密致死,人心惶惶。
这一系列措施均是她一手操办,这个人实在是厉害。
但话说回来,武则天时代,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较高,军事上也是长盛不衰,可谓颇有政绩,她不拘一格任用贤才,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盛世也打下了牢固基础,这一切也都是武则天的功劳,这个女人的一生太值得人回味了,功过是非不好说,她是个传奇,我也只有这样评价了。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武则天胜了,所以她可以书写历史,让今人参读。
这一点是伟大的,但她的毒辣,亲手杀掉三个亲生孩子,也是令人咋舌的。
一代女皇武则天读后感

一代女皇武则天读后感《一代女皇武则天读后感篇一》读完关于武则天的事迹,我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
咱先说说这武则天,那可真是个传奇中的传奇。
她就像一颗超级耀眼却又充满争议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闪发光。
她能从一个小小的才人一步步登上皇位,这就好比一个小虾米在满是鲨鱼的大海里,不仅没被吃掉,还成了大海的主宰,你说牛不牛?武则天刚进宫的时候,可能就像现在刚进入职场的小菜鸟,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但又得小心翼翼地在复杂的宫廷人际关系里摸爬滚打。
她那时候也许就明白,想要出人头地,光靠美貌可不够,还得有脑子。
她把李治迷得神魂颠倒的过程,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爱情游戏”,当然啦,也许这里面也有真感情,谁知道呢?她当上皇帝以后啊,那手段可真是雷厉风行。
就说她重用酷吏来镇压反对她的人这事儿,有人说她残忍,可我觉得吧,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一个女人想要坐稳皇位,不狠一点能行吗?这就像是在狼群里当首领,你要是不露出点尖牙利爪,分分钟就被赶下台了。
可是呢,她又大力推行科举制度,让那些寒门子弟有了出头之日,这又像是一个慈善家,给无数人打开了希望之门。
这女人啊,真是矛盾得很。
我不禁联想到我自己,有时候在做决定的时候也是瞻前顾后、矛盾重重。
就像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的比赛,既想表现自己又怕出丑,武则天面临的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我这和她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
不过这也让我更能理解她那种在复杂情况下不断权衡利弊的心情了。
但是呢,她晚年的时候又陷入了奢靡和昏庸。
也许权力真的会让人迷失吧。
她就像一个长途跋涉的旅人,在旅途的最后一段路程,被路边的诱惑迷了眼,偏离了正确的道路。
不过这也不能完全否定她的一生啊,毕竟她在位的时候也做出了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我就在想,要是她生在现代,那肯定也是个超级女强人,说不定能创办一个超级大的企业,把那些男人们都比下去呢。
她的一生啊,就像是一部超级精彩的电视剧,充满了各种反转和惊喜,让我看得是目瞪口呆,又佩服得五体投地。
武则天传记读后感

武则天传记读后感第1篇:武则天传记读后感武则天传记读后感(一)我花两天读完了林语堂的《武则天正传》,感觉自己像一位历史的旁观者,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纵观了这将近半世纪的唐室兴衰,很畅快。
关于武则天这个女人,其实说来也并不难懂,她的种种个性在她一生所作所为中显露无遗:机敏、沉着、精神旺盛、野心无限、对权利欲望出奇强烈、头脑清晰却也荒淫无度。
对于这样一个历史奇人,我只能在读完她的传记之后抚案长叹,遥想那个早已远离却真实存在过的年代,因为此人的功过得失,历史早已给出了最恰当的评价。
但我一直好奇的一个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这个女人如此胆大妄为,从一个卑微的才人走上至尊皇位?这两个地位差别之大让人无法想象她的跨越,更何况是在女人的地位可以被忽略的封建时代。
但她确实做到了,读完书后,我认为应该是主观和客观的因素都起到决定作用的。
主观方面,是她的秉性成就了她。
除了她的机智,冷静,我觉得主要是以下。
书中提到一个故事,当时太宗问武氏说:有一匹烈马,你如何驯服?武氏说:只要三件东西,一根铁鞭,一个铁锤,一把利剑。
若不能用铁鞭制伏,就用铁锤,若还不能,就用剑刺进它的脖子。
那时她只有二十多岁,这种不同寻常的勇气和狠毒是她日后的步步攀升的必要条件。
同时,她的权欲是同她的攀升成正比的,从才人,到昭仪,到皇后,到皇太后,最终到女皇,幸她是想不出什么更高的权位了,否则就成女神了。
她可以为了权利而不顾一切,掐死自己女儿,谋害妃子和皇后,毒杀皇亲国戚,残戮忠良大臣与无辜百姓无数……这样的女人,史上少见了。
背后驱使她的是与生俱来而不断膨胀的贪欲。
客观上,又是当时在位的皇帝助了她。
之前太宗在位时,并不喜欢她,因为一个刚强有谋的男子是不会喜爱一个像武氏这样健硕精明的女子的。
但机会在太宗驾崩后,当高宗这个软弱无能的新皇帝登基后到来。
高宗是喜欢武氏的,甚至可以说是依赖她,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政业上,这就给了她很大的发展空间。
武氏就这样步步为营除去一个个心头之患,继而建立起一个以自己为绝对核心的中央政治团体,等到高宗真正认识了她而转为痛恨她时,因年事已高身体虚弱而根本无力对抗了。
《一代女皇》观后感五篇

《一代女皇》观后感五篇《一代女皇》观后感(一):一代女皇武则天纯属小时候美好回忆,当时看的感觉真是美轮美奂,小孩子看什么都是发光的,潘迎紫就是我的偶像,美的跟神一样!尤其里面的装扮,那么多金光闪闪的凤钗啊,那么飘逸的长裙披肩啊。
长大了重新看,这个武则天还是能美到我。
也许我的审美已经被这部剧定型了,白娘子也很美,可惜比这部剧拍得晚,所以相比起来,潘娘娘的媚娘在我心中靓过白娘子。
这部剧的媚娘也相当玛丽苏的,一开始那个天真无邪啊,跟学文讨论贞洁。
就跟民国女学生谈恋爱的调调。
唉。
后来大概潘娘娘渐入佳境,越来越出神入化了,从昭仪到皇后,再太后,再登基。
玛丽苏味慢慢淡去,留下的全是潘娘娘的满身光华。
另一个武则天,我比较喜欢的是大明宫词里的,那个比较接地气,不那么美也不那么仙,只是一个洞悉世事的智慧女人形象,更像一个女政治家。
就像潘迎紫的另一端,一个好似天神下凡,一个稳如泰山,都很有自己的风格。
其余的武则天,记得大约有刘晓庆,一向不喜欢她,土气俗气的很,偏偏有人很觉得她美。
最近的有范冰冰版本,她标志性的黑眼圈算鬼魅版武则天吗?有空瞄几眼就罢了。
武则天真是历史上的异数,一个女人能掌权很难得,居然能堂而皇之登上帝座,简直厉害的让人无语,真是时也命也。
无论谁在戏剧里诠释此人,都恐怕带点戏说才可以,因为她性命中有太多的神秘莫测之处。
潘迎紫版本说玛丽苏也玛丽苏,符合史实有的地方还是不错的。
比如,武则天被李世民嫌恶,比如袁天罡的预言,可能以前的电视剧不太忌讳鬼神事,现在的电视剧这方面就很心虚,总带点走近科学的调调出来,十分无趣。
这部剧大概因为经费有限的缘故,皇宫的陈设破败得如同被洗劫过了一般。
不敢细细追究,太可怜太寒酸了。
同是古装剧跟甄嬛传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各种光秃秃的陈设就衬托出了一个光彩照人的武媚娘。
其余配角也是路人范,明学文,程南英也只能算是说得过去吧。
大概经费都花在潘迎紫一个人身上了。
有的经典之所以经典,我想那是大多出自于童年的份量吧,再粗制滥造的地方都被笼罩了梦幻之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代女皇武则天
——读《武则天正传》有感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
历史上只有一个武则天,她唐高宗时为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后
自立为武周皇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
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
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
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
皇帝”。
这就是武则天的生平。
千百年来,人们对她的评价即使有赞叹,可也
离不开贬责。
许多学者对武则天一生的功过是非做出过许多评价。
林语堂先生在《武则天正传》中对她的评价是过远大于功,对此,我并不赞同。
新中国成立后,史
学工作者摆脱了封建伦理观念束缚,开始从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及其对历史发
展的贡献评价其历史地位,人们对武则天的看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史学工作
者以肯定武则天的居多。
武文澜认为:武则天是一位“刚强机智的政治家”。
贞观时期取得的成就统一和强盛,在武则天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得到了切实的
巩固,这是她对历史的贡献。
还指出:武则天当政,“造成历时半个世纪强有
力的专制统治,对国家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和社会安宁的长期保持,是有贡献的。
”翦伯赞成在《中国通史纲要》中说:“武则天的打击门阀贵族和提拔普通地主做官的政策,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因此,它的作用也是积极的。
武则天在巩固封建国家的边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尚铽同专在《中国
历史纲要》中评论武则天说,她执政时期,“唐帝国仍在继续向上发展,对内
发展了科举制,对外抵抗突厥、吐蕃和契丹的骚扰,继续开通西域孔道,对于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某些方面说都是有积极的作用。
”在几部隋唐史专著中,对武则天也基本持肯定态度。
杨志玖说:武则天的主要贡献在于她打破关陇贵
族集团在政治方面的垄断,对魏以来崇尚门第的制度,更进一步加以打击,把
政权开放给更多的人,对历史进步多少有些作用。
同时,女性作皇帝,对于封
建时代男尊女卑的夫权统治制度也是一个巨大的革命。
吴枫认为:武则天当政
严重打击了长期把持政权的大官僚贵族集团,通过各种办法尤其是科举制,给
中小地主阶段开辟了广阔的政治前途,一方面促进了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另
一方面给唐玄宗统治时代选拔了较有作为的官僚。
韩国磐认为:武周时期继续
推行一些改革,打击了士族势力,庶族地主势力得以进一步上升和巩固,扩大
了封建统治阶层,并且发展了科举制,选用人才,注重农业发展,这是顺应当
时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所以在武则天统治时,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还有,毛
泽东主席眼中的武则天:她是奇女子。
毛泽东表达了他对武则天基本肯定的态度,他欣赏武则天是个有作为、敢作敢为的女皇帝,他赞扬武则天的智慧和自
知之明。
对武则天有肯定的,当也有持否定态度者。
岑认为:“即使撇去私得
不论,总观其在位一年实无丝毫政绩可纪。
”芩先生还反对武则天知人善说,
认为她选人只有姚崇三数人可称,“然此只属偶然性而已。
”全面否定了武则天。
吕先生在其两卷本《隋唐五代史》中把武则天说成“暴君”,说她滥刑、任酷吏,也否定武则天能用人。
等等。
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正常的学术讨论被迫中断,江青一伙打着“批儒评法”的旗号,肆意篡改历史,对武则天的评价失去了学术意义,他们极力美化
女皇帝,为江青篡党窃国制造舆论。
粉“四人帮”后,史学届在批判影射史学的过程中,重新开始了武则天的评价。
在如何平静武则天是非功过的问题上,一种意见认为武则天是一个否定的历史人物。
熊德基先生在他的两篇文章中认为:武则天上台是“历史的一次逆转”,全面倒退,使“唐朝的全盛时期的到来,比两明清都要推迟三、五十年”。
另一种意见认为,武则天的历史地位应当肯定。
她知人善用,不仅在当时,也为开元初保留了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
她在巩固封建国家边防,改善唐
和边疆民族关系方面作了不少工作。
在她当政时期,阶级矛盾还是比较缓和的,贞观以来的经济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对开元全盛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以上,我粗略地介绍了学者们对武则天的总的评价,不难理解,武则天身后的褒贬是颇多分歧的。
人们对她毁益不一,至今仍在争论。
但以愚之见,那
些贬责很多都是无中生有,强加之罪。
她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如果武则天甘愿做一名弱女子,满足于后宫的明争暗斗,
对政权没有无止境的追求,而只把皇后当成终极努力目标,那中国或许就不会
有女皇帝这样一个词的出现。
武则天14岁入宫,正值青春年华,美丽聪慧,却得不到太宗的宠爱,屈
膝当了10多年才人,太宗死后,又被遣送到感业寺当了5年的尼姑,她怎能不感叹上天的不公?所幸的是,在当才人时她认识了李治,并使这个未来的帝皇
对她死心踏地,在登基后把她从感业寺接了出来,立为昭仪。
武则天这样聪慧
的女人在等了李治多年后,怎甘心只当个昭仪?十几年的宫廷生活,让她深知
后宫的残酷,为了自保,更为了知足她压抑在心底十几年的欲望,她必须取得
皇后的位置。
李治是个多情而又懦弱的男人,他对比他大几岁的武则天几乎是
言听计从。
从感业寺出来仅一年,她就挤走了王皇后,并由此开始了她的权力
生涯。
李治不但懦弱,而且根本不善于治国。
当他发现武则天的才干和魄力后,几乎把所有的政务都交给了她,武则天也乐在其中……没有几个人会对权力说不!尤其是武则天这种有才能的女人,在那种封建的时代,更会捉住一切机会。
李治死后,武则天的“靠山”倒了,那些之前对她暗怀不满,却畏于李治的默
许而不敢公开反抗的臣子必然有所动静。
武则天决然毅然不会让权。
这个被养
大了胃口的的女人勇于挑战封建陋俗,自己称帝。
这是武则天的前半生,不断
挑战封建,不断巩固自己权力的时期。
如果武则天没有极善表达,胆识超人,勇于表现不愿意被埋没的性格,也
不会成就后来的武则天。
武则天称帝后,精图励治,善用人才,把整个国家管
理得井井有条,不愧为一个英明的皇帝。
纵观历史,少有人比与其媲美。
加之
她的智慧,和她知人善用,都是有助于她成就后来武周王朝的条件。
再者,武
则天是一个惜才爱才的人,而且她很尊重那些直言不讳,正直不阿的人。
在政
治上武则天是一个能者,因为她性格里的刚强。
但在生活里她却是一位失败的
母亲。
为了坐上后位,她不惜杀死自己的女儿,而达到嫁祸王皇后的目的;为
了自己能坐上皇帝的位置,把自己的儿子流放;为了掌控权利软禁自己的儿子……很多实例都在证明武则天是一位失败的母亲,但她真的是失败的吗?或
许是,记得宫廷政变的时候,李显在临出兵的那一刻想到自己的母亲,就吓得
想放弃计划好得政变。
总之,武则天的果敢、残忍、大胆,成就了她的成功。
她,是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然而人们在评价她时,总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些,而把目光放在其他地方,
比如说她专制的管治和淫乱的私生活。
须知,武则天再怎么厉害,仍是个女人。
在女人被极端压抑的年代,她的称帝实属大逆不道,不管她把国家管理得如何,她仍是许多人的眼中钉。
于是,她不得不采取高压政策,以图国家的安定,这
实在是不得已的下下之策。
至于她的私生活,其实是小问题,只是许多人不能
容忍一个女人居然也有“三妻四妾”而故意污蔑。
武则天也是个人,并且是个
斗胆勇敢的女人,她为什么不能拥有对情感欲望?也许正是她的身分使她觉得
心灵空虚,在国事之余,不得不把精力转向,只是调剂罢了,再说,她的男宠
也不多吧?只有薛怀义和张易之兄弟等几个而已,比起历代帝皇的三千粉黛根
本算不了什么。
从另一方面来说,她养男宠也是在昭告世人她的皇威,显示自
己的权力和男人一样。
总之,武则天是个英勇有为的帝皇,一个敢做敢当的女人,是那个时代无与伦比的一道风景线。
再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没有缺
点呢?
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也为历史作出过很多贡献。
她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
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
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
第二
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她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万户进一步增加到615万户,
平均每年增长9.1%。
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唐代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武则天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她以温和
的民族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发展,继而稳定了边疆局势。
她第四个贡献是推
动了文化的发展。
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
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
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
三是武则天
用人不看门第,不问你是否是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等等。
武则天掌权期间的大力改革,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对唐朝中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不得不承认武则天的确是个有才华的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