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

合集下载

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一、概述乙型肝炎(Hepatitis 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

乙型肝炎可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学认为乙型肝炎属于“黄疸”、“湿温”、“疫毒”等范畴。

中医治疗乙型肝炎强调辨证论治,注重调理阴阳、疏肝解郁、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等治疗方法。

以下为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二、中医辨证论治1. 湿热蕴结证症状:发热,恶寒,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黄疸,皮肤瘙痒,小便黄赤,大便溏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药物组成:茵陈、栀子、大黄、黄柏、黄芩、白术、茯苓、泽泻、甘草。

2. 肝郁脾虚证症状:胁肋胀痛,胸闷不舒,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溏泄,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利湿。

方药:逍遥散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

3. 瘀血阻络证症状:胁下痞块,刺痛不移,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疏肝解郁。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牛膝、柴胡、枳壳、甘草。

4. 脾肾阳虚证症状: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阳健脾,益肾利湿。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药物组成:附子、干姜、人参、白术、甘草、茯苓、泽泻。

5. 气阴两虚证症状:乏力,口干口渴,五心烦热,盗汗,头晕目眩,舌淡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扁豆、莲子、甘草。

三、中医外治法1. 针灸疗法(1)体针:取肝俞、胆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太冲、阳陵泉等穴位,采用泻法。

(2)耳针:取肝、胆、脾、肾、皮质下、内分泌等穴位,采用埋针法。

2. 拔罐疗法取肝俞、胆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位,采用走罐法。

3. 灸法取肝俞、胆俞、脾俞、肾俞等穴位,采用温和灸法。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一、疾病诊断慢性乙肝属于中医“胁痛”、“黄疸”、“积聚”等范畴,多因人体正气不足,感受湿热疫毒之邪,侵入血分,内伏于肝,影响脏腑功能,损伤气血,导致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

病情的发生发展与饮食不洁(节)、思虑劳欲过度有关。

本病病程较久,缠绵难愈。

常见胁痛、乏力、纳差、腰膝酸软、目黄、尿黄等症状,部分病人可见蜘蛛痣及肝掌。

病程超过6个月,症状持续和肝功能异常者,即为本病。

疾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湿热蕴结证证候:身目黄染,黄色鲜明,小便黄赤,口干苦或口臭,脘闷,或纳呆,或腹胀,恶心或呕吐,右胁胀痛,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组方:茵陈15~30g,栀子10~15g,制大黄6~15g (后下),滑石15~30g,石菖蒲15g,黄芩12g,车前草15g,射干9g,连翘9g,藿香10g。

中成药:乙肝清热解毒胶囊、肝泰舒胶囊、龙胆泻肝丸、茵胆平肝胶囊、鸡骨草胶囊、叶下珠胶囊、鸡骨草肝炎颗粒、茵栀黄颗粒、垂盆草颗粒等、双虎清肝颗粒等。

2、肝郁气滞证证候:两胁胀痛,善太息,得嗳气稍舒,胸闷腹胀,情志易激惹,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组方:陈皮10g,柴胡12g,川芎15g,香附12g,枳壳12g,白芍15g,甘草6~9g,苏梗9g,丹参15g。

中成药:柴胡舒肝丸、逍遥丸、舒肝丸、丹芩逍遥合剂等。

3、肝郁脾虚证证候: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乳房胀痛或结块,嗳气,口淡乏味,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逍遥散加减。

组方:柴胡12g,当归15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15g,薄荷6g(后下),甘草6g,生姜3~6g。

中医医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医医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滋肾生肝饮与一贯煎合方加味治疗乙型肝炎合并经闭病案:周某,女,34岁,2014年10月29日。

主诉:乙肝病史10年,闭经半年。

病史:患乙型病毒性肝炎10年,曾用干扰素,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与保肝药。

肝功能时好时坏。

后经中药治疗,更医数人亦无明显效果,近半年月经闭止。

经妇科用黄体酮等药物治疗,月经仍未来潮。

初诊:体瘦颧红右肋隐痛腰膝酸软无力。

手足心热,口燥咽干。

失眠多梦劳累后加重。

平时眼目干涩。

舌嫩红舌体瘦,脉沉细。

化验单肝功:ALT84IU/L;二对半:HbSag(+);抗HBS (-);HbeAg(+);抗HBe(-);抗HBC(+);HBV-DNA定量≤105。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中医诊断:肝肾阴虚,肝郁络伤。

辨证审机:肝病日久,肝阴暗耗,肾阴亦伤,肝络失荣,滞而不畅。

治法:养血柔肝,滋阴补肾,和营通络。

方药:滋肾生肝饮与一贯煎合方加味生地20克枸杞子15克牡丹皮15克山药20克山萸肉15克五味子10克茯苓15克当归15克北沙参20克泽泻10克白芍15克生甘草10克麦冬15克广郁金10克泽兰15克茜草10克柴胡10克白术10克。

七剂每日一剂,早晚温服。

二诊:2014年11月5日。

患者服药七剂,无明显好转与不适感觉。

唯觉服药后腹胀,纳食不佳,体瘦颧红,舌嫩红体瘦少苔,脉沉弦细。

肝肾阴虚未复,络脉滞而未畅,胃纳脾运馁而未健。

治法:柔肝滋肾,益胃运脾,和营通络。

原方减茯苓、泽泻、牡丹皮,加佛手、谷芽、鸡内金。

生地20克枸杞子15克山药20克山萸肉15克五味子10克当归15克北沙参20克白芍15克生甘草10克麦冬15克广郁金10克泽兰15克茜草10克佛手15克谷芽20克鸡内金10克柴胡10克白术10克。

七剂每日一剂,煎两次,早晚温服。

三诊:2014年11月12日。

患者服药七剂后感觉右肋隐痛消失,腰酸腿软亦有明显改善,腹胀减轻,较以前有食欲。

治疗乙肝的小偏方

治疗乙肝的小偏方

治疗乙肝的小偏方众所周知,乙肝是典型的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染、输血传播、密切生活接触等,到目前为止没有针对乙肝病毒的特效药。

不过有一部分人初次感染乙肝病毒后,会以急性轻度肝炎的形式主动清除病毒,而自愈。

那么中医有没有什么疗法可以治疗乙肝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中医治疗乙肝的偏方验方!中医治疗乙肝的验方:1.茵陈30克,栀子6克,生大黄3克。

热重加柴胡、黄芩各6克;恶心呕吐加砂仁、藿香各5克;腹胀加厚朴、枳壳各35克;食欲不振加焦三仙9克;尿黄加木通6克。

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

2.茵陈30克,茜草18克,板蓝根15克,白茅根60克。

便秘加大黄;腹痛加郁金、延胡索;呕吐加枳实;腹胀加枳壳、厚朴。

儿童剂量酌减。

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

3.鲜蒲公英500克,水煎服,不拘时,连服15日。

4.赤小豆30克,田基黄30克。

将田基黄加水煎汤,去渣取汁,再加入赤小豆煮烂。

代茶饮服,每日3次。

5.茶叶15克,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2周。

6.青黛4克,白矾2克,朱砂4克,共研细末,分7包,每包加一个鸡蛋清,每日服一包,开水冲服。

7.茵陈180克为末,制蜜丸,每丸3克,每次1丸,每日3次。

8.茶叶15克,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2周。

9.茵陈8克,大枣10克,白矾0.3克,粳米30克,食糖适量。

将茵陈和白矾一起人锅,加水煎煮25分钟,滤去药渣,与淘洗干净的粳米、大枣一同煮粥,加食糖调味。

每日l剂,分早、晚两次食用,连服7日。

10.大青叶20克,田基黄20克,茵陈20克,鸡蛋2个。

将鸡蛋洗净外壳,与大青叶、田基黄、茵陈一起入锅,加400毫升水,共煮30分钟,滤出药渣。

吃蛋喝汤,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用,连服7日。

11.西瓜汁100毫升,蜂蜜10毫升,顿服,每日2~3次。

12.鲜蒲公英、鲜车前草各60克,洗净捣烂,用纱布绞汁,另用温水先冲服明矾末1.2克,经1小时后再服此药汁。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

包括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抗病毒作用、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中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有了不少进展,现综术文献资料如下。

1 对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效果慢乙肝临床症状主要有乏力、纳差、腹胀满、便溏、胁痛等,常见体征为肝区叩痛、肝脾肿大。

中医药在改善这类症状方面有明显作用。

罗氏[1]以柴胡疏肝散配合六君子汤治疗时症状改善率达91%以上,体征改善率70.0%以上。

张氏[2]疏肝健脾活血汤、苗氏[3]复方当归愈肝散、胡氏[4]加味丹栀逍遥散、钟氏[5]当飞利肝宁胶囊、郝氏[6]加味甘露消毒丹、齐氏[7]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方等均显示能有效治疗慢乙肝,对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均在85%以上,对体征的改善率为70~90%,说明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相比西药而言,有改善症状体征的明显优势。

2 对化验指标的治疗效果中药有健脾养肝、清热化湿、化瘀解毒的功效,在治疗慢乙肝时常用汤剂、散剂、口服液、或静脉注射治疗。

唐氏[8]自拟白叶柴虎汤、封氏病毒消、罗氏[1]柴胡疏肝散、胡氏加味丹栀逍遥散、胡氏[9]自拟方归芍复肝煎、郭氏[10]肝泰丸、焦氏[11]苦参碱与丹参注射液、金氏[12]芪苓柴虎汤、覃氏[13]复方黄根液治疗慢乙肝时,TBIL、ALT、AST、A/G均有明显效果,有效率在80~96%之间,甚至有报道100%的患者ALT及AST恢复正常。

3 抗病毒的效果乙肝病毒清除是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由于难以有效清除病毒,导致乙肝慢性化,引起肝硬化等。

有不少学者的中药治疗慢性乙肝时,经过3个月左右治疗,能使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

唐氏白叶柴虎汤使HbeAg和HBV-DNA转阴率达57.0%和43.1%。

封氏病毒消HBsAg转阴率13.3%(8/60),抗-HBs转阳率15%(9/60),HBeAg转阴率23.3%(14/60),抗-HBe转阳率13.3%(8/60)。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传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是世界范围内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其中大部分患者处于乙肝病毒慢性携带状态,每年大约有几十万人死于乙肝及其各种的并发症。

乙肝是一种病机错综复杂、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疾病,后期甚至会引发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近年来,其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但到目前为止尚无满意的治疗手段,传统的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而且复发率较高,而中医中药则在乙肝治疗上显示出了特有的优势。

本文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状、中医方面的认识、中医治疗的疗效以及前景和展望等进行了研究探讨,以便为日后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50-02众所周知,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重灾区,其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在临床上最为多见,一般情况下,hbv侵犯肝脏并进行复制繁殖,但不会直接损害肝细胞,只有当人体对侵入的hbv发生免疫时才会出现肝脏病变,这是一个机体与病毒长期斗争的过程,可逐渐演化为肝硬化或肝癌,最终导致死亡[1,2]。

西医西药疗法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而中医药治疗乙肝却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方法,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3-5]。

因此,本文对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1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乙肝病毒是通过非肠道途经传播的,其感染后的慢性化与感染的年龄有关。

一般来说,对于婴儿和年龄小于1岁的儿童,其感染乙肝病毒后发生慢性化的危险性是90%;对于年龄在1-5岁的儿童,其感染慢性化的危险性为30%;而对于年龄在5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其感染慢性化的危险性则降低为2%。

近年来,相关数据统计显示[6],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达4亿人之多,每年死于hbv感染及其相关并发疾病的患者不计其数,而我国又是乙肝的高流行区,其患病人数达三千万人之多,患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

治疗乙肝的几个中医药方

治疗乙肝的几个中医药方

治疗乙肝的几个中医药方..以下十是从本人下载的几个药房;请版主给评论一下..柴胡解毒汤刘渡舟教授组成:柴胡;黄芩;半夏各10克;茵陈18克;土茯苓;风尾草;草河车各15克..功效: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利尿渗湿..主治:胁痛;厌油腻..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鸡平合剂任侠民教授组成:鸡骨柴;平地木炭柏;马兰青;酢浆草..功效:清热解毒、宣郁化湿、活血消肿..主治:急性肝炎..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慢肝六味饮邓铁涛教授组成: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甘草5克;川草解10克;黄皮树叶15克无黄皮叶亦可用..功效:健脾益气..主治:慢性肝炎..用法:先将上药国水;浸泡30分钟;再在火上煎煮30分钟;将2次煎煮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迁肝方李克绍教授组成:生山楂30克;生白扁豆12克;生麦芽9克;刺蒺藜12克;龙胆草6克;青蒿9克;甘草豹子克;玉竹9克;木瓜9克..功效:疏肝和胃;清热化痰..主治:迁延性肝炎..用法:上药用水800毫升;慢火煎取300毫升;滤出..渣再入水600毫升;慢火煎取200毫升;两煎合在一起..每日1剂;早晚饭前分服..清胆解毒方印会河教授组成:水牛角15克;广郁金9克;黄连而3克冲服;黄芩15克;栀子9克;丹参15克;蒲公英30克;土茯苓30克;白茅根30根;蚤休9克..功效:清热解毒..主治:乙型肝炎..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清肝解毒方印会河教授组成:柴胡9克;赤芍15克;当归15克;半夏9克;黄芩15克;生牡蛎30克先下;板蓝根15克;土茯苓30克;白茅根30克;蚤休9克;蒲公英30克..功效:舒肝清热;养血柔肝..主治:乙型肝炎..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清肝凉胆汤吴少杯主任医师组成:当归;川芎;白芍;柴胡;丹皮;山栀;胆草;枳壳;麦芽..功效:行气调肝..主治:传染性肝炎;右胁胀满;烦躁;口苦;四肢倦怠;大便干;小便黄..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清肝饮魏长春主任医师组成:银花10克;蒲公英10克;野菊花15克;紫花地丁15克;夏枯草10克;青蒿梗10克;桑枝12克;白茅根15克..功效:清热凉血;透达伏湿..主治:慢性或迁延性肝炎..用法:水煎服..疏肝汤程门雪名中医组成:制厚朴3克;妙枳壳4克;龙胆草9克;制香附9克;黑山栀9克;炒川芎4.5克;大腹皮9克;五灵脂9克;木贼草9克;陈香橼皮9克..功效:疏肝和络;活血祛淤;清热祛湿..主治:胁痛..二胁掣痛;脘长映背;溲黄;苔腻;脉细..用法:水煎服..茵陈公英汤关幼波教授组成:茵陈30克;蒲公英30克;小蓟30克;霍香10克;泽兰15克;六一散15克;车前子、草各15克;大枣7枚..功效:清热利湿;活轿解毒..主治:急性病毒性无黄疸型肝炎..用法:水煎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 问 . 阴 阳 明论 》 日 : “ 于 胃 以膜 相 素 太 脾
连。 ”脾 在体 合 肉而 主 四肢 ,在 窍为 口 ,其华 在唇 ,
足太 阴 脾经 又 于足 阳明 胃经相 表里 ,故 临床 上消 化 道 疾 病 多 可 从 脾 论 治 。脾 为 太 阴 湿 土 ,主运 化 水 液 ,故喜 燥 恶湿 。 临床上 脾 的疾 病 多与湿 相关 ,或 因 脾 虚 而 内湿 困脾 ,或 外 湿 入 侵 困遏 脾 气 。所 谓
及 于 脾 ,归于 肾” 。总 之 ,本病 病 位 在 肝 ,涉 及 脾
慢 性 乙 肝 属西 医病 名 ,根 据 其 临 床 症 状 和 体
肾 ,为本 虚 标 实 之 证 ,机 体 正气 不 足 、 湿 热 疫 毒
可诱 发 本 病 ;清 明 时 节 ,湿 气 弥 漫 ,加 之 劳 累 ,
医的辩 证思 路 。高 血压 肾病 虽病在 下焦 ,但 中医辩 证 主 要 以临 床症 状 为依 据 。此 患 者 临床 以 心 脾 阳 虚 、水 湿 内停见 证 ,故用 参苓 白术 散加 减 以温补 心 脾 、利 水 渗 湿 。 中焦 为气 机 之 中枢 ,虽 未 治下 焦 , 但气 机 得 畅 ,下 焦亦 治矣 。
李艳 敏 赵 文霞
郑州 400 508 河 南 中 医 学 院 ,河南
【 关键词 】 :慢性 乙性肝炎 【 中图分类号】R 1 .2 5 26 *
中药
治疗 【 文章 编号】10 — 57 (0 8 2 0 3— 3 0 7 8 1 2 0 )1— 0 3 0
【 文献标识码 】 B
慢性 乙型病 毒 性肝 炎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慢 性 乙肝)是 乙型 简
肝 炎 病 毒感 染 引起 的具 有 慢 性 肝 炎 组 织 学 改 变 特 征 的病 理 过 程 ,病 程 超 过 6个 月 并 持 续 存 在 肝 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14
11
HBV全球流行情况
• 350 million chronic carriers worldwide • Ninth leading cause of death • Nearly 75% of HBV chronic carriers are Asian
HBsAg Prevalence (%) 8: 高流行去 2-7: 中流行区 <2: 低流行区
血浆蛋白:白蛋白、脂蛋白、球蛋白、转铁蛋白等 凝血因子(I、II、V、VII、VIII、IX、X、XII)及抗凝物质 七、生物转化功能(解毒功能)
肝脏的代谢学(1)
一、 肝脏是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三者相互转 化及维持正常血糖水平保证各组织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 场所
• 糖代谢 •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 糖异生 • 转化为脂肪储存能量
同性
静脉药瘾
医源性:针刺意外
2020/11/14
医源性:器官移植
14
乙型肝炎的病因—HBV
2020/11/14
HBV颗粒,又称Dane 颗粒,直径42nm。
抵抗力:耐受60℃4小时及 一般消毒剂;100℃10分钟, 65℃10小时可灭活。30~ 32℃可保存6个月,-20℃ 可保存15年。
15
HBV是如何致病的?
2020/11/14
19
哪些病毒学指标可提示慢性HBV感染?
慢性HBV感染可通过血液中HbsAg存 在达6个月以上而获得确诊。
血清HBV DNA与HBeAg可用以评价病 毒复制的程度
2020/11/14
20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
抗原
表面抗原(HBsAg)
现症感染
e抗原 (HBeAg)
病毒高复制
• 脂肪代谢 甘油三酯、脂肪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肝脏的代谢学(2)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合成:血浆蛋白、蛋白酶等 •氨基酸代谢:脱氨基作用 •谷胱甘肽的合成与消耗:抗自由基损伤
二、胆汁酸代谢 • 胆汁酸的合成: •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三、微量元素的代谢 • 铁、铜、锌、锰的代谢 • 调节钾、钠的分布
肝脏的代谢学(3)
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HbsAg(+)、HBeAb(+)、 HBcAb(+) 疾病情况:HBV现症感染、病毒低或无复制 注意与前C区变异区分
2020/11/14
22
乙型肝炎HBeAg血清转换的定义
严格的定义
HBeAg由(+)转为(-),HBeAb出现(+), 同时 HBV DNA为(-)
2020/11/14
8
5种病毒性肝炎特点比较
A
B
C
D
E
病原 小RNA 嗜 肝 DNA 黄病毒科 缺 损 RNA RNA
病毒 病毒 RNA
病毒
传播途经 粪口 母婴血液 血液 血液 粪口
好发年龄 儿童 成人儿童 成人 成人 青壮年
流行性 散发 散发 散发 散发 散发
流行
流行
季节性 秋冬 无



起病 急




临床 黄疸多 无黄疸多 无黄疸多 无黄疸多 黄疸多
四、生物转化 • 氨转化为尿素:鸟氨酸循环
尿素
鸟氨酸
NH3+CO2
精氨酸
H2O 瓜氨酸
H2O
NH3
• 其它有害物质的转化步骤:
1. 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
2. 各种结合反应
肝炎病毒
核酸 传播
DNA病毒: B RNA病毒: C,D,E,F,G
肠道外传播:B,C,D,G 肠道传播: A,E
2020/11/14
HBV通过刺激宿主免疫系统攻击肝细 胞而间接造成肝脏受损。免疫系统对肝 细胞持续攻击可导致肝细胞的损坏及死 亡
2020/11/14
17
乙型肝炎的自然病程
2020/11/14
18
乙肝的临床表现
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或有不适、厌 食、黄疸、肌肉及关节疼痛等非特异性 症状
疾病晚期:黄疸、厌食、乏力、恶心、 呕吐以及右上腹疼痛等经典表现
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
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1)
一、造血功能 二、营养物质代谢功能 三、合成胆汁 四、免疫功能
胎儿时期:免疫系统形成的场所 免疫细胞:枯否细胞、内皮细胞、储脂细胞、 抗体分泌:IgA、IgG、IgM的分泌
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2)
五、内分泌功能 •APUD细胞 生长介素(SM)的合成
其它调节因子的合成:5-羟色胺前体、血管紧张素原等 六、生物合成功能
23
乙型肝炎HBeAg血清转换的意义
通常(80%)HBV DNA得到持久抑制 (血清中测不到HBV DNA)
HBsAg可能阴转
ALT正常化;炎症坏死指数下降
肝功能改善;显著降低肝功能衰竭或肝移植 的危险性
对发生肝癌的风险的影响尚不明确
2020/11/14
24
如何诊断慢性乙肝?
病毒学检测-评估感染的程度
HBVDNA(+) HBeAg(+)
肝功能检查-判断肝脏损害的程度
ALT、AST 碱性磷酸酶 肝组织学 超声
2020/11/14
25
其他对肝病评估的重要指标
对肝细胞受损的检测
白蛋白 胆红素 凝血酶原时间
2020/11/14
26
什么是HBV变异?
在HBV感染过程中,有时会因为自发 的病毒基因突变而出现病毒变异,也可 由于药物的自然选择作用而出现变异。 部分变异没有临床意义,但某些类型的 HBV变异可影响药物的疗效与疾病的 进程
抗体
表 面 抗 体 ( HBsAb)
现无感染,保护性
e抗体 (HBeAb)
病毒低或无复制
核心抗体(HBcAb)
IgM 近期感染 IgG 现在或既往感染
2020/11/14
21
大三阳
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HbsAg(+)、HBeAg(+)、 HBcAb(+) 疾病情况:HBV现症感染、病毒高复制
小三阳
慢化携带 无




预防 管粪便 疫苗 控制医源 控制医源 管粪便
2020/11/14
个人卫生 HBIG
性传播 性传播 个人卫生
9
什么是乙型肝炎?
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具 全球死因的第九位。
2020/11/14
10
乙肝的流行病学
全球有超过20亿人口,曾感染过HBV 目前约有3.5亿为HBV携带者 我国HBV携带者约有1.3亿
我国HBV流行状况
•全国,HBV流行率为50%~60% •全国,HBsAg阳性率 9.75% •广东 , HBsAg阳性率 17%) •HBeAg阳性率 31.94% •乙型肝炎病人 约2800万 •HBV相关疾病年死亡人数 27.3万
2020/11/14
13
HBV、HCV 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
经血和血制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