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区别课件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区别课件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降低颅内 压、控制血压和预防感染等措 施,以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
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可能 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以清除血 肿并降低颅内压。
两者治疗的异同点
01
02
03
04
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的治 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异同点。
相同点在于两者都需要降低颅 内压、控制血压和预防感染等
05
硬膜下出血与硬膜外出血 的治疗
硬膜下出血的治疗
硬膜下出血的治疗通常需要紧急 手术,以清除血肿并降低颅内压

手术方法包括开颅手术和微创穿 刺引流手术,具体手术方式应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
选择。
手术后,患者需要在ICU进行密 切监测,以确保颅内压稳定和生
命体征平稳。
硬膜外出血的治疗
硬膜外出血的治疗通常包括药 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两者症状的鉴别要点
01
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的症状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头痛、呕吐、视 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以及意识障碍等。
02
鉴别要点在于硬膜下出血通常会出现瞳孔散大、动眼神经受压等症状 ,而硬膜外出血则会出现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03
此外,硬膜下出血通常会导致较严重的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而 硬膜外出血则较少出现这些症状。
不同点
硬膜下出血主要由脑血管疾病或脑肿瘤引起,而硬膜外出血主要由颅骨骨折或 手术并发症引起。
03
硬膜下出血与硬膜外出血 的症状
硬膜下出血的症状
硬膜下出血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痛、呕 吐、视乳头水肿等,这些症状可能会 在头部外伤后立即出现。
可能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从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到深昏迷 ,甚至出现去皮质状态。

硬膜外血肿.ppt

硬膜外血肿.ppt

1、硬膜外血肿 2、硬膜下血肿 3、脑内血肿
颅内血肿
1、硬膜外血肿概述
脑膜由外向内依次是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硬脑膜由二层坚韧致密 的胶原纤维构成。缺乏弹性,二层间有薄层网状组织有神经,血管通过。 外层附于颅骨内表面,称为骨膜层。内层为脑膜层。硬脑膜的血管主要 来自上颌动脉发出的脑膜中动脉。急性硬膜外血肿是指位于颅骨内板与 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额颞部和顶颞部。,多见于颅骨线性骨折病 人。
脱水剂
高渗性脱水剂 甘露醇,甘油果糖 甘油、高渗糖。白蛋白、 利尿。速尿 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 肾 上 腺 皮 质 激 素
监护
生命体征,保持BP140/60mmhg.p70-80ppm,R1020次/分。T小于38.5。
意识 瞳孔 运动感觉障碍,眼球运动, 颅内压监测 血气分析 电解质
处理
1. 观察意识瞳孔, 主要生命体征, 神经系统体征 2. 慎用镇静剂, 忌用吗啡类药物 3. 控制补液 1000-2000ml/day 4 . 5. 激素:地塞米松,ACTH 6. 抗癫痫药物
7. 手术治疗〔有脑受压者〕
病情观察
一、意识:
意识观察最重要,意识障碍的程度与脑损伤 程度呈正比。
传统方法:意识清楚、模糊、浅昏迷、昏迷、 深昏迷。但不易掌握。
c原发伤严重,持续昏迷。
急性硬膜外血肿
临床表现: 生命体征:血压升高,心率减慢,
体温升高。 CT检查:内板与脑间有双凸镜形
或平凸形高密度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急性硬膜外血肿
临床表现:脑疝之瞳孔变化 瞳孔变化 早期动眼神经刺激,缩小,反应迟钝 晚期动眼神经麻痹,散大,反应消失
注意:
a.原发性视神经损伤与动眼神经损伤鉴别 b.与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鉴别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区别ppt课件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区别ppt课件

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脑疝等严重并 发症。
特征包括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头痛、 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以及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 损。
诊断与鉴别
01
诊断依赖于头部影像学检查,如CT 或MRI,可来自现脑表面新月形高密 度或等密度影。
02
需要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 伤等其他颅内出血性疾病相鉴别 。
据。
探索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提 高出血类型的诊断准确率,为
早期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临床研究,比较不同治疗 方案在针对不同出血类型时的 疗效差异,为患者提供更加精 准的治疗方案。
关注患者康复和预后,研究如 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和 护理,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硬膜外
出血。
04 硬膜下出血与硬膜外出血 的区别
病因差异
硬膜下出血主要由脑外伤引起,如车 祸、跌倒等事故,导致硬膜下血管破 裂出血。
硬膜外出血主要由颅骨骨折引起,骨 折部位渗血进入硬膜外腔。
症状差异
硬膜下出血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等症状。
硬膜外出血通常会导致局部脑组织受压,影响神经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意识障碍 和昏迷。
诊断与鉴别
诊断硬膜外出血需要进行头部影 像学检查,如CT或MRI,以确
定出血部位和出血量。
鉴别硬膜外出血需要与硬膜下出 血、脑内出血等其他类型的颅内
出血相区分。
鉴别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 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是降低颅内压、控制 血压、止血及预防并发症。
对于大量出血或脑疝患者,需 紧急手术清除血肿。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分析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分析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分析
1.病因:
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是指出血在硬膜与骨质之间的腔隙,多数由
颅骨骨折引起,如颅底骨折、颅顶骨折等。

2.临床表现:
硬膜下血肿:常见症状有头痛、恶心和呕吐,在意识清醒时较轻,但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意识水平下降,常有局部脑受压症状如偏瘫、失语、
瞳孔异常等。

3.影像学特点:
硬膜下血肿:CT扫描可见椭圆形或半圆形的高密度灶,位于颅骨外
侧和硬膜内侧,血肿范围相对模糊。

4.治疗方法:
硬膜下血肿:一般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颅骨开窗引流术,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脑压力,恢复正常脑功能。

总结来说,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在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
以及治疗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对于鉴别诊断,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详细
询问病史、观察临床症状以及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来准确判断。

不论是硬
膜外血肿还是硬膜下血肿,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都非常关键,可避免严重
的脑功能损害和危及患者生命。

硬膜外血肿PPT课件

硬膜外血肿PPT课件



幕上大于20ml、
出血量
幕下大于10ml、
出现症状
临床表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骨 折
线


意识障碍的 出现时间
血肿出现的部 位及血肿量
我被车撞 了,救命
啊!
原发伤轻




原发伤重


原发伤严重
血肿形成逐渐昏迷 中间清醒期 持续昏迷
醒一醒, 别吓我!

早期,动
瞳孔缩小

眼神经刺激
反应迟钝

预后
术前昏迷的患者
预后差, 死亡 率大约为40%
术前清醒的患者
预后好, 死亡 率几乎为零
护理
意识 观察
瞳孔

观察



生命

体征
神经 体征
意识障碍的程 度及发展趋势
瞳孔的动态变化 尤其细微的变化
呼吸及血压变化 反应颅内压变化
肌力、肌张力 及其病理反射
术后体位
头高l5°-30° 头偏向健侧
影像表现:内板与脑有双 凸镜形或平凸形高密度影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及辅助检查,不难诊断。 鉴别: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
治疗
幕上小于20mL、

硬 膜
幕下小于10mL、

无明显占位效应者
治 疗



患 者
幕上大于20mL、 幕下大于10mL、
手 术
中线移位>1cm、

硬膜下血肿 PPT课件

硬膜下血肿 PPT课件
❖ 单纯型硬膜下血肿:系桥静脉或皮质小静脉 断裂,血液集聚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出 血较缓,病程发展常呈慢性。
7
分类
❖ 急性硬膜下血肿:症状出现在伤后3天以内, CT成像示新月形高密度区。
❖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症状出现在伤后3天至3 周内,CT成像示新月形高密度区。
❖ 慢性硬膜下血肿:症状出现在伤后3周以上, CT成像示新月形低密度(或等密度)区。
12
硬膜下积液CT成像
13
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硬膜下血肿与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 着力点
脑挫裂伤 颅骨骨折 血肿与骨折的关系 原发性意识障碍 中间清醒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硬膜下血肿
急性硬膜外血肿
在着力对侧多,同侧 在着力同侧 少
重,在对冲部位多 轻,在冲击部位多
约半数
绝大多数有
约半数在同侧
17
治疗原则
❖ 手术治疗 ❖ 非手术治疗
18
治疗原则
❖ ❖ ❖
手 骨钻颞术 窗孔肌治 或冲下疗 骨洗减 瓣引压 开流或 颅术去 术骨
瓣 减 压
19
治疗原则




止水非
护血 手
抗脑

其炎



20
护理措施
术前准备 病情观察
管道护理 基础护理
健康宣教
21
术前准备
❖ 备皮 ❖ 抽血 ❖ 更衣 ❖ 戴识别带 ❖ 监测生命体征 ❖ 关注神志清醒患者的心理
后果。 ❖ 拆线后3天内不能洗头,出院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
动。
27
个案分析
黄广汉,男,33岁,已婚,工人,安徽 广德县人。因头部外伤后2月余,出现头痛2天, 伴呕吐数次于2010年1月16日来我院就诊。 当时患者神志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双 瞳孔3mm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四肢肌 力∨级。 T37.8℃,P86次/分,R16次/分。 BP137/82mmHg。头颅CT示:左额顶部新 月形等密度、低密度交错混合影,左侧脑室 受压,中线略偏移。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急诊经常遇到颅脑损伤的病人,脑外伤经常伴有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如何区分呢?看看下面的图片你就知道了!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

硬膜下血肿与颅脑外伤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多在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出现临床症状。

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两周以上出现症状。

部分病人无明显外伤史,部分病例可因剧烈咳嗽,血管本身缺陷,凝血过程障碍引起。

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与外伤有密切关系,常不易误诊。

慢性硬膜下血肿常不能及时诊断,贻误病情。

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以颅人压增高为主,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等。

年龄不同的硬膜下血肿病人,其临床表现可各有特点。

青壮年由于血肿的压迫,使脑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引起脑水肿,产生颅高压症状。

而老年患者,因脑萎缩颅人间隙相对增大,颅高压症状相对较轻。

动脉硬化患者,容易出现神经及精神症状。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常将轻微的头部外伤史遗忘,临床上仅以颅人高压增高为主,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出现较晚,因此,诊断常造成一定困难,易误诊为脑肿瘤。

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主要是消除血肿,摘除囊壁,以利于受压脑组织复位。

因此手术愈早脑组织受压愈轻,脑功能恢复则愈快,因而,早期诊断硬膜下血肿至关重要。

硬膜外血肿发生于硬膜外腔内,颅骨和硬脑膜之间。

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40%左右,主要以急性发生为主,占86%左右,有时并发其他类型血肿。

一般发生在着力点及其附近,经常伴有骨折。

常见于青壮年,﹥60岁或﹤2岁的人群发生率较低。

由于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引致硬膜外血肿占3/4,其次是损伤静脉窦、板障静脉、导静脉而导致血肿。

因此可根据骨折线通过脑膜血管和静脉窦的部位来判断血肿部位。

故此,硬膜外血肿最好发部位为颞顶区,其次为额顶矢状窦旁,可单侧或双侧,多为单发,多发者少见。

一般常有明显外伤病史,伴有颅骨骨折损伤血管而出血,尤其是动脉性出血,因此病程多为急性或亚急性,慢性极少,故伤后昏迷较深,持续时间较长。

硬膜下血肿精品PPT课件

硬膜下血肿精品PPT课件

颅内血肿
1、硬膜外血肿 2、硬膜下血肿 3、脑内血肿
病史
李XX,男、42岁诊断为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蛛网 膜下腔出血,左侧顶骨骨折,于2017年12月20日上午 头部不慎被硬物砸击,伤后送东莞长安医院就诊,当 时CT显示少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12月21日复查CT提 示右侧颞叶脑挫裂伤合并出血,中线稍有移位,转入 我院继续治疗当时呈嗜睡状双侧瞳孔3.0mm对光反射迟 钝,入院后予吸氧、心电监测、密切观察神志瞳孔, 予止血、脱水、护脑、护胃、补液支持等治疗。12月 26日12:03癫痫发作于地西泮10mg静推后缓解,后于 丙戊酸钠防癫痫发作
3、用牙垫或厚纱布垫在上下磨牙间,以防咬伤舌 头,但不可强行硬塞。
4、抽搐时不可用力按压肢体以免造成骨折、肌肉 撕裂及关节脱位
5、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缓慢静推地西泮
癫痫发作护理
6、定时定量服用抗癫痫药物,不能随意 停药,减量增量或换药。
7、保持病房安静、光线较暗,避免外界 各种刺激
8、做好记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7
可编辑
17
护理问题
1、意识障碍 关
与颅内血肿、颅内压增高有
2、癫痫发作
3、烦躁
4、潜在并发症:感染、颅内压增高、脑疝、 术后血肿复发
护理措施
1、意识障碍护理 2、癫痫发作护理 3、烦躁患者镇痛镇静护理 4、引流管护理
一、意识障碍护理
辅助检查
CT检查可助诊断
治疗
1、手术治疗,原则上一经诊断都应手术。 排除血肿以缓解颅内高压
2、保守治疗
治疗
手术指征: 1 意识障碍逐渐加重 2 颅内压增高,ICP﹥2.7Kp(275.5mmH2O),并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桥静脉出血以后,流至硬膜下腔后逐渐凝固,一周以后开始液化,血肿周围形成包膜。
5
2020/11/13
6
2020/11/13
二、影像学表现不同
1、硬膜外血肿: 典型者为双凸透镜形,边缘整齐、锐利 密度均匀;少数者不均匀,系再出血、CSF进入 或有气体影 急性期血肿
CT为高密度;MRI /T1为等信号,T2为低信号
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鉴别
5月19日CT室阅片学习
1
2020/11/13
一、形成机制不同
1、硬膜外血肿(EDH)
形成机制
颅骨骨折(90%)致脑膜中动脉(71%-80%)或前动脉破裂出 血,少数者系静脉窦或静脉破裂所致。
血液聚集在硬膜外间隙形成局限性血肿,一般不超过颅缝,但可 越过中线。
注:脑膜中动脉是布于硬脑膜的一条主要动脉。颈外动脉的终末 支。颈外动脉分出上颌动脉,上颌动脉在下颌颈深面至颞下窝,经 翼内,外肌之间至翼腭窝.主要分支有脑膜中动脉,向上穿棘孔入颅 腔,分前,后支,贴颅骨内面走行,分布于颅骨和硬脑膜.
同时,神经系统定位征一般较明显,如出现中枢性面瘫、失语、 肢体瘫痪等,如不及时清除血肿,会出现脑部症状、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等,严重危及病者生命。
12
2020/11/13
硬膜下血肿的分类 :
1、急性期:3天以内;
2、亚急性期:4天—3周;
分类:早中晚三期
3、慢性期:3周以上。
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如头痛、呕吐、视乳头 水肿,意识障碍等。
年龄不同的硬膜下血肿病人,其临床表现可各有特点。青壮年由 于血肿的压迫,使脑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引起脑水肿,产生颅高 压症状。而老年患者,因脑萎缩颅内间隙相对增大,颅高压症状 相对较轻。动脉硬化患者,容易出现神经及精神症状。
13
2020/11/13
硬膜外血肿好发于什么部位及原因:
由于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引致硬膜外血肿占3/4,其次是损伤静脉 窦、板障静脉、导静脉而导致血肿。因此可根据骨折线通过脑膜 血管和静脉窦的部位来判断血肿部位。故此,硬膜外血肿最好发 部位为颞顶区,其次为额顶矢状窦旁,可单侧或双侧,多为单发, 多发者少见。
2
2020/11/13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CT鉴别诊断:
1、多成梭形;CT值50-70Hu; 2、内缘光滑锐利; 3、急性期质地较均一; 4、常有骨折; 5、中线结构移位较轻; 6、局限,不越过颅缝。
11
2020/11/13
三、临床特点对比:
硬膜外血肿:一般常有明显外伤病史,伴有颅骨骨折损伤血管而 出血,尤其是动脉性出血,因此病程多为急性或亚急性,慢性极 少,故伤后昏迷较深,持续时间较长。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改变和 生命体征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呼吸、脉搏缓慢,血压升 高。
2、硬膜下血肿(SDH)
形成机制
减速性损伤,头颅在快速运动中受阻,发生在着力点对侧称为对冲伤,约半数合并脑实质的挫裂伤. 血液聚集在硬膜下间隙形成较广泛血肿,可覆盖整个大脑半球表
面、扩展至半球间裂沿大脑镰分布,但不能超越中线至对侧
! 60%
! 出血来源多为桥静脉或皮质小静脉。桥静脉是链接大脑浅静脉和静脉窦之间的纽带静脉,一般都是 游离的。上矢状窦、额顶外侧面及内侧面的引流静脉,先是穿破软脑膜、蛛网膜,达到硬膜下,游 离走形一段,这段游离的血管就是桥静脉。由桥静脉进入上矢状窦,由桥静脉进入硬脑膜静脉窦, 再进入上矢状窦。
15
2020/11/13
亚急性/慢性期血肿
T1及T2均为高信号
7
2020/11/13
8
2020/11/13
2、硬膜下血肿: 典型血肿为新月形,厚度较薄;
亦可为带状影 可因CSF进入或反复出血,致血肿密度不均匀 大量SDH可引起弥漫性占位效应,致灰、白质界面内移,中线结
构对侧移位
9
2020/11/13
10
2020/11/13
14
2020/11/13
慢性硬膜下血肿为什么易误诊?
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与外伤有密切关系,常不易误诊误病 情。
部分病人无明显外伤史,部分病例可因剧烈咳嗽,血管本身缺陷, 凝血过程障碍引起。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常将轻微的头部外伤史遗忘,临床上仅以颅 内高压增高为主,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出现较晚,因此,诊断常造 成一定困难,易误诊为脑肿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