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电子教案
项目课程的概念原理与设计

目录
• 项目课程概述 • 项目课程设计理念 • 项目课程设计流程 • 项目课程设计要素 • 项目课程设计案例
01
项目课程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项目课程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 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完成实际项目来学习知识 和技能。
特点
项目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 实际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
注重能力培养
学习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学习资源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以满足学生 的学习需求。
根据项目需要,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工具、软件等,以支持学生的实 践操作。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环境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05
项目课程设计案例
案例一:环保项目课程设计
目标
培养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实践 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内容
组织学生参与环保项目,如垃圾 分类、植树造林、节约用水等, 通过实践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实施方式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 个环保项目,制定计划、实施 并总结成果。
通过项目报告、商业计划书、成果展示等 形式进行评价,同时结合学生在项目中的 表现和贡献进行评价。
案例三:科技项目课程设计
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 素养。
内容
组织学生参与科技项目,如机器人制 作、编程、科学实验等,了解科技的 应用和发展趋势。
实施方式
学生自由组队,选择感兴趣的科技项 目,进行研究和开发,最后进行成果 展示和分享。
项目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
一
程。
从项 目课程的形成过 程来看,相对于学科 课程 ,项 目课程存在 着诸多优势 :有利于学生 把所学 的课程 内容 与工作任务紧 密联系起来 , 有 效地 促进 技 术 实践 能力 的形 成 ;有 利 于职 业教 育课程 内容与企业 岗位能力 需求的紧密 匹 配 :有利 于促进职业教 育课程 内容 的完整性 ; 有利 于学生建构技 术知识的完整 意义 ,促进技 术实 践能力的形成 ,更有利于使 学生体验成就 感,从而更好 的提 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 二 、项 目课程开发过程 中的存在的几个 问 题 目 前 职业教育项 目 课程开 发取得 的成果是 丰硕 的,但是 同时 在项 目课程 的开发过程 中存 在着 一些 问题 ,不同程度地 阻碍 了项 目课程 改 革行进 的步伐 ,通 过我对项 目 课 程的开发 、研 究与学 习,现把存在 的一些问题整理如下: ( 一) 概念混淆 、生 搬硬套 项 目课程 开 发过 程 中 ,由于 学 校 、教 师 之 间的层次与水平 的差异 ,有 些学校的教师 也 许 因为繁重 的教 学压力 ,顾不 上进一步弄清 楚 为什 么要进行现 阶段的 以工作 过程为导 向的项 目课程 职业教育课 程改革 ,也 没有更多 的时间
和精力 去探索项 目 课 程模式有 怎样 的 内涵 ,把 项目 课 程混淆为 技能训练课程或 者任务本位课 程 。项 目课程 的开发过程 中,完 全按照其 它院 校 的项 目课程开 发流程步骤 ,有 条不紊 的进 行 着 自己所担任课 程的项 目课程 开发的每一个环 节 ,知其表不知 其里 。于是 ,在 其项 目课程开 发 的一些成果 中,其 内容实质还 是学科课程 的 思 路,只是换 了项 目课程 的流程 去表达 。这其 中的主要原 因 自然是没有领 会项 目课程 的内涵 而生搬硬套 了课程开发模式 的步骤 ,与此 同时 也缺失 了课程 开发过程 中的创造性 。因此 想要 深 入正确有效 的开展项 目课程 开发 ,除 了应 该 注 意加深对项 目课程 内涵 的解 读探究外 ,还应 该不局限于对 己有的学科 内容的解构与重 构, 要有创造性地进行项 目课程的开发 。 ( -) 项 目课程与项 目教学的混淆 在职业教 育课程 改革和 日常教 学中,部分 教师一方面 受学科课程影 响的根深蒂 固、另一 方面对项 目 课 程的 内涵理解 不足 ,常常在 项 目 课 程开发 中对 项 目课程与项 目教学 的理解 和表 述存在着混 淆的现象 。在 项 目课程开发 过程中 误 以为从科 目课程着手 的项 目教学方法 改革是 项 目课程开 发,造成项 目 课 程与项 目教 学的混 淆 因此广大教师 要正确和有效 的进 行项 目课 程 开发 ,首先 要正确 区分 项 目课程和项 目教学 的概念 。项 目课程与项 目教学的不 同之 处,首 先在于项 目课程是一种课 程模式或 一门课程 ; 而项 目教 学是一种教 学模 式或教学方法 。项 目 课程是一种 突破学科课程 的 ,以符合职 业教育 规律的工 学结合的新 的职 业教育课程模 式,它 与学科课程模 式情况 下只重视教学方法 研究而 轻视课程 研究的观念有着 天壤之别 。其次 ,项 目课程 的项 目设计 的一个 特征要求 ,就是得覆 盖课程 内容相关的工作任 务 ,更 多的是具有限 定性 ;而 项 目教学 的项 目设计只要相 关于课程 的 内容 ,并能够使教 学效果最优化 ,更多的是 具有开放 性的 。项 目 课程 开发完成形成 具体 的 课程之后 ,需要诸如 项 目教学模 式的教学方法 来实施 ,而项 目 教学 ( 法) 则是任何 符合其本身 操作 条件 的课程 都可 以采用 的教 学模式 ( 或方 法) 。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主要区别.doc

2、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_个性发展_ 的需要,又适应了_社会发展的需求_ 。
3、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实_______ 。
4、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__ 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_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_、_实践能力 _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5、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 _自然—的关系; 学生与 _他人 _和社会 _的关系;学生与—自我 _的关系。
6、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需遵循下列原则: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体现每一所学校的_特色 _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 _ ;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7、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_延# _、综合 __重组 _与 _提升 _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_加深 __;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_打通 _ 进行。
8 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流程是发现问题阶段、总结问题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这三个阶段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相互交错和彼此交互推进。
9、初中研究性学习依据学生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别:课题研究类和项目设计类。
1、2001 年 6 月 8 日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试行。
结构性突破,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访谈观察、成长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要的是标志着 _现代新课程观念 _的形成。
3、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成果展示、研讨答辩践能力 _、记录 _等。
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学生的综合实一态度、情感 _、—价值观一进行综合评价。
5、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 _为核心,主要围绕人与自我 _、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 _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
项目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项目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项
目
课
程
强调通过实践提炼出相关理论知识,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内容是与实践过程直接相连接的知识,核心内容是实践知识。为促进对实践过程的理解,促进实践能力的迁移以及创作性实践能力形成,也有必要根据实践的需要有选择地系统学习部分理论知识。
是按工作项目来组织技术知识、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的作用是解释说明实践知识。
项目课程与学科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内容组织
学习方式
强调用客观知识去发展学生的心智,锻炼品性,传授知识。
学科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对于知识内容的描述要由学科专家学者决定。重点传授学科的理论知识内容,并掌握学科特有的逻辑思维模式。注重课程内容前后的衔接及逻辑性。
完全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进行。
学科知识把听讲、记忆、理解等作为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
小学初步学科教学的主题化和项目化教学,ppt课件教案

主题的拓展与延伸
拓展内容
根据主题,提供相关的拓展资料 和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延伸活动
设计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延伸活动 ,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拓展与延伸的意义
通过拓展与延伸,帮助学生开阔 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
03
项目化教学
项目的设计与规划
确定教学目标
项目探究
设计真实或模拟的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应用知识。
跨学科整合
打破传统学科界限,结合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的实施与效果
实施步骤
确定主题→设计项目→学生探究 →展示与交流→评价与反馈。
实施效果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问题解 决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合作精 神。
结合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主题化和项目化教学能够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习更加有趣,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综合能力
主题化和项目化教学注重学生的探究、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结主题化和项目化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 促进知识整合:主题化和项目化教学能够帮助学 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加深对知识的理 解和应用。
详细描述
选择与生活相关的主 题,如“购物”、“ 旅游”等,将数学知 识点融入其中。
设计实际情境中的数 学问题,如“计算路 程”、“比较价格” 等,让学生通过解决 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 作,共同探究数学问 题,培养他们的团队 协作能力和数学思维 能力。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主题化和项目化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项目化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通过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完成项目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 及团队协作精神。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设计与教学1PPT课件

13
产品制作和服务执行之上的。
2、知识分析中要区分技术实践知识和技术理论 知识。用于操作的实践知识应尽可能详尽,最好把技 术经验和诀窍也纳入其中。理论知识以满足对技术要 求、技术规划的理解为限。
项目课程既不同于学科课程,也不同于技能训练课程和任
务本位课程。
11
3、项目课程内涵的理解
① 据学习者情况确定工作任务的大小。 ② 项目课程中的项目是源于企业真实项目当然是最
好的,但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模拟的项目也以。 ③ 项目课程中的工作任务可以是产品制作,也可以
是问题解决,还可以是提供服务的任务。 ④ 项目课程的教学应保证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
8
什么是项目课程
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 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定义包含两层义
(1)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选择课程内容 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的,课程划
分的依据是任务。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选择课程内容。 作为项目课程内容的知识和技能应当是完全职业化的, 是与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这是某一课程能否成为项 目课程的前提。
教育中。
对项目课程进行系统理 论研究与实验的是克伯屈, 并且始于普通教育。根据克 诺(M.Knoll)的研究,项目 课程是始于职业教育,并且5 可追溯到17和18世纪。
2、项目课程的内涵
什么是项目
职业教育课程中“项目”指的应当是结构 的项目,即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的活动 模块,在这一活动中,要求通过完成工作任务, 制作出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如要有一定的尺 寸、包含特定的材料、能发挥特定的功能、满 足规定好的质量标准等。职业教育的项目是基 于工作任务的、聚合式的。
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与项目课程

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与项目课程作者:徐国庆来源:《职教论坛》2008年第20期摘要:学科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所指,只有准确把握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特征,才可能准确把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深入分析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特征。
任务本位课程试图解构学科课程,然而它自身亦留下了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它对学科课程的解构是不彻底的。
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任务本位课程只关注了课程内容改革,忽视了实施新内容所需要的教学载体设计的重要性。
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使职业教育课程呈现全新形态的课程模式便是项目课程。
关键词:课程改革;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项目课程作者简介:徐国庆(1971-),男,汉族,江西高安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20-0004-012项目课程改革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大型改革运动。
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越了我国历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这场改革运动的形成,既存在政府有力推动的因素,更主要的是内在地源于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职业院校自身强烈的改革意愿深深震撼了课程理论家们。
那么什么是项目课程?其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无需界定的概念。
人们可能会认为,项目课程不就是让个体做一些项目吗?有必要对之进行复杂的理论研究吗?实际情况当然并非如此。
一旦当人们着手开发项目课程时,立即会遇到大量问题,而其中许多问题的产生就是由于基本理论观点模糊不清所致。
比如,实践中存在不少抵制项目课程的人,抵制力量的形成是由于许多人认为项目课程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强化技能训练,它会把职业教育变为职业培训,因而不能普遍推广;即使接受项目课程的教师也会为许多问题所困惑,如项目课程与能力本位课程有何区别?项目课程是否适合所有课程?项目课程是否会影响个体职业能力的迁移?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工作要能科学、规范地进行,首先需要认真回答这些问题。
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与项目课程(徐国庆)

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与项目课程发布时间:2008年12月8日访问量:6262徐国庆摘要:学科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所指,只有准确把握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特征,才可能准确把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深入分析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特征。
任务本位课程试图解构学科课程,然而它自身亦留下了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它对学科课程的解构是不彻底的。
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任务本位课程只关注了课程内容改革,忽视了实施新内容所需要的教学载体设计的重要性。
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使职业教育课程呈现全新形态的课程模式便是项目课程。
关键词:课程改革;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项目课程作者简介:徐国庆(1971一),男,汉族,江西高安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20—0004—012 项目课程改革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大型改革运动。
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越了我国历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这场改革运动的形成,既存在政府有力推动的因素,更主要的是内在地源于职业院校一身发展的需要。
职业院校自身强烈的改革意愿深深震撼了课程理论家们。
那么什么是项目课程?其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无需界定的概念。
人们可能会认为,项目课程不就是让个体做一些项目吗?有必要对之进行复杂的理论研究吗?实际情况当然并非如此。
一口当人们着手开发项目课程时,立即会遇到大量问题,而其中许多问题的产生就是由于基本理论观点模糊不清所致。
比如,实践中存在不少抵制项目课程的人,抵制力量的形成是由于许多人认为项口课程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强化技能训练,它会把职业教育变为职业培训,因而不能普遍推广;即使接受项目课程的教师也会为许多问题所困惑,如项目课程与能力本位课程有何区别?项目课程是否适合所有课程?项目课程是否会影响个体职业能力的迁移?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工作要能科学、规范地进行,首先需要认真回答这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项
目
课
程
强调通过实践提炼出相关理论知识,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内容是与实践过程直接相连接的知识,核心内容是实践知识。为促进对实践过程的理解,促进实践能力的迁移以及创作性实践能力形成,也有必要根据实践的需要有选择地系统学习部分理论知识。
是按工作项目来组织技术知识、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的作用是解释说明实践知识。
学
科
课
程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内容组织
学习方式
强调用客观知识去发展学生的心智,锻炼品性,传授知识。
学科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对于知识内容的描述要由学科专家学者决定。重点传授学科的理论知识内容,并掌握学科特有的逻辑思维模式。注重课程内容前后的衔接及逻辑性。
完全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进行。
学科知识把听讲、记忆、理解等作为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