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1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第一章第三节)

化工原理(第一章第三节)

• 三、流动类型
• 1.层流 层流 • 流体质点作直线运动,即流体分层运动, 流体质点作直线运动,即流体分层运动,层 次分明,彼此互不混杂。 次分明,彼此互不混杂。 在总体上沿管道向前运动, 在总体上沿管道向前运动,同时还在各个方 向作随机的脉动。 向作随机的脉动。
• 2.湍流 湍流 •
• 四、影响流型的因素
• 二、粘度 • 衡量流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叫粘度。 衡量流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叫粘度。 • 粘度的物理意义是促使流体流动产生单位速 度梯度时剪应力的大小。 度梯度时剪应力的大小 。 粘度总是与速度梯度相 联系,只有在运动时才显现出来。 联系,只有在运动时才显现出来。 • 粘度是流体物理性质之一, 粘度是流体物理性质之一 , 其值一般由实验 测定。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测定 。 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气体的粘 度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度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压力对液体粘度的影响 很小,可忽略不计,气体的粘度, 很小 , 可忽略不计 , 气体的粘度 , 除非在极高或 极低的压力下,可以认为与压力无关。 极低的压力下,可以认为与压力无关。 • 粘度的单位, SI制中为 制中为: .s, 粘度的单位,在SI制中为:Pa .s,常用单位 还有: (P)、厘泊(cP) 它们之间的换算是: (cP), 还有:泊(P)、厘泊(cP),它们之间的换算是: • 1 Pa .s = 10 P = 1000 cP
1. 连续性方程
u1 d2 2 u2 =( d1 )
2. 柏努利方程
p2 1 2 p1 1 2 u2 +Wf u1 +We = gZ2 + ρ + gZ1 + ρ + 2 2 当能量用液柱高度表示时,上式可改写成 当能量用液柱高度表示时, p2 1 2 p1 1 2 u2 +hf u1 +he = Z2 + Z1 + + + ρg ρg 2g 2g 当能量用压力表示时, 当能量用压力表示时,柏氏方程可改写成

化工原理第一章(1)

化工原理第一章(1)
4
本门课程主要讨论的内容
1、研究遵循流体动力学基本规律的单元操 作,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流体通过 颗粒层的流动。 2、研究遵循热量传递基本规律的单元操 作,包括加热、冷却、冷凝。 3、研究遵循质量传递基本规律的单元操 作,包括蒸馏、吸收、萃取。 4、研究同时遵循热质传递规律的单元操 作,包括气体的增湿与减湿、干燥。
21
p1 表压 当地大气压 p2 真空度 绝对压强 绝对真空 压强的基准和度量
22
绝对压强
1-2-3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研究流体柱内压强沿高度变化的规律
1、推导 在垂直方向上,力的平衡:
p2=p1+ρg(Z1−Z2)
p2A=p1A+W=p1A+ρgA(Z1−Z2)
若Z1面在水平面上
p2=p0+ρgh
p1 = p A + ρgh1
p2 = p B + ρg (h2 − R) + ρ I gR
( p A + ρgz A ) − ( p B − ρgz B ) = Rg ( ρ i − ρ )
(℘ A − ℘B ) = Rg ( ρ i − ρ )
U形压差计直接测得的读数R不是 真正的压差,而是虚拟压强差。
PM m ρm = RT
体积分率表示
yA、yB…yn—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率。

M m = M A y A + M B y B + LL + M n y n
19
1-2-2 流体的静压强
1、 静压强 定义:流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P p = A
2、压强的单位 (1)直接按压强定义:N/m2,Pa(帕斯卡) (2)间接按流体柱高度表示:m H2O柱,mm Hg柱 (3)以大气压作为计量单位:标准大气压(atm), 工程大气压(at)kgf/cm2

化工原理-所有章节

化工原理-所有章节
0
一、 化工生产过程
绪 论
1. 化工生产过程:对原料进行化学加工获得有用产 品的过程称为化工生产过程。
聚氯 乙烯 生产
CH2=CH2+Cl2 CH2Cl—CH2Cl CH2Cl—CH2Cl CHCl=CH2+HCl
2CH2=CH2+2HCl+O2
乙烯 氯 提纯 提纯 单体 合成 反应热 分 离
2CHCl-CH2+2H2O
1. 黏性
① 含义:当流体流动时,流体内部存在着内摩擦力, 这种内摩擦力会阻碍流体的流动,流体的这种特性称为 黏性。 ② 实验 (两平行平板间距很小)
面积A u F
y方向的速度 分布为线性
x 固定板
内摩擦力:运动着的流体内部相邻两流体层间的相 互作用力。
产生内摩擦力的根本原因:流体具有黏性。
2. 牛顿黏性定律
对分子运动作统计平均,以得到表征宏观现象的物理量
宏观上充分小 分子团的尺度<<所研究问题的特征尺寸
物理量都可看成是均匀分布的常量
V=10-5cm3 分子数目N=2.7×1014个
3. 连续性假定 ① 内容 流体由无数的彼此相连的流体质点组成,是一种连 续性介质,其物理性质和运动参数也相应连续分布。 ② 适用范围 绝大多数情况适用,但高真空下的气体不适用。
1.1.2 流体流动中的作用力
一、质量力 作用于所考察对象的每一个质点上的力,并与流 体的质量成正比
二、表面力 1. 表面力:作用于所考察对象表面上的力,与表面积 成正比。 2. 应力: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表面力。
3. 表面力的分解
切向力(剪力) 表面力 法向力
剪应力
拉力
压力
拉应力

化工原理1和2的区别

化工原理1和2的区别

化工原理1和2的区别
《化工原理1》和《化工原理2》是两本不同的教材,它们的内容和重点各
有不同。

《化工原理1》以流体流动、传热及传质分离为重点,论述了化工、石油、轻工、食品、冶金工业等的典型过程原理及应用。

而《化工原理2》的具体内容和重点则不得而知,因为它可能是在《化工原理1》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增补或侧重不同的内容。

此外,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也会有差异,比如新增内容、修改部分理论或案例等。

因此,要了解两本教材的具体差异,建议直接查阅这两本教材的目录和内容,或者咨询出版机构或专业人士。

化工原理基本知识点

化工原理基本知识点

化工原理基本知识点一、物质转化物质的转化是化工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物质转化包括化学反应、分离提取以及催化等。

化学反应是指通过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将原料转化为产物。

分离提取是将混合物中的各种组分分开或提取出所需的组分,常见的分离方法有蒸馏、结晶、吸附、萃取等。

催化是指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促使反应速率提高或选择性改变。

二、能量转移能量转移是指在化工过程中,能量从一个系统传递到另一个系统的过程。

能量转移有传导、传热、传质、传动等形式。

传导是指热量、电流或质量在不同物体或介质之间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的过程。

传热是指热量由高温物体通过传导、对流或辐射途径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传质是指物质在不同浓度或温度条件下由高浓度或温度区向低浓度或温度区传递的过程。

传动是指物质在介质中的传递过程,包括传质、传热、传动等。

三、反应原理化学反应原理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物质转化或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等过程的规律。

反应速率是反应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的量,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反应平衡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平衡常数是用来描述反应平衡程度的物理量。

四、化工工艺流程化工工艺流程是指将原料经过一系列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移的过程,得到所需产物的方法、步骤和设备。

化工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反应过程、分离提取、能量转移和产品制备等。

原料准备是指将原料加工处理后,满足反应所需的要求。

反应过程是指根据反应条件,将原料转化为产物的过程。

分离提取是将反应生成物中得到所需产物并与其他组分分离的过程。

能量转移是热量、物质或动能在设备中的传递和转换过程。

产品制备是指根据产品的要求,经过加工、过滤、干燥等工艺,制得成品。

五、工艺控制工艺控制是指对化工工艺流程进行监测和调节,以保证工艺参数的稳定和产品质量的良好。

工艺控制包括温度、压力、流量、质量、液位等参数的调节和监测。

化工原理(1)

化工原理(1)

一、名词解释绪论1.单元操作:使物质发生组成、状态、能量等变化的物理过程2.动量传递:在流体质点随机运动和碰撞过程中,动量从速度大处向速度小处传递的过程。

3.热量传递:流体内部因温度不同,热量从温度高处向温度低处传递的过程。

4.质量传递:因物质在流体内存在浓度差,物质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传递的过程。

第一章5.流体质点:指包含足够多的分子,它比分子的自由程长度大很多,但它的形状与容器或管道相比又微不足道的小块流体。

6.表压强:当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强时,可用压强表来测量流体的压强。

此时压强表上的读数表示流体的绝对压强比大气压强高出的数值,称为表压强。

7.真空度:当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时,可用真空表来测量流体的压强,此时真空表上的读数表示流体的绝对压强比大气压强低的数值8.比容:单位质量流体的体积9.体积流量:单位时间内流体经过管道任一截面的体积10.质量流量:单位时间内流体经过任一管道截面的质量11.层流:当流体在管中流动时,若其质点始终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充满整个管中的流体就如一层一层的同心圆筒在平行的流动,这种流动状态称为层流12.湍流:当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流体质点除了沿管轴向前运动外,各质点的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时刻发生改变,质点间相互碰撞,相互混合,这种流动状态称为湍流第二章13.有效功率:单位时间内液体从泵叶轮处获得的有效能量14.扬程:泵对单位重量液体提供的有效能量15.有效气蚀余量:液体经泵吸入管到达泵入口处,入口处所具有的压头P1/ρg+U12/2g与液体在工作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头P v/ρg的差值为有效气蚀余量,以△H a表示16.必须气蚀余量:表示液体从泵入口流到叶轮内最低压力点处的全部压头损失第三章17.重力沉降:由地球引力作用而引发的颗粒沉降过程18.离心沉降:依靠离心力的作用,使流体中的颗粒产生的沉降运动19.临界粒径:含尘气体中,设有一种粒径能满足u tc=qV s/WL的条件,此粒径称为能100%除去的最小粒径,也称临界粒径20.过滤:是使含固体颗粒的非均相物系通过布、网等多孔性材料,分离出固体颗粒的操作第四章21.热传导:物体内部或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热量会自动地从高温部分流向低温部分的过程22.传热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传热面传递的热量23.热通量:单位面积的传热速率,也称热流密度,单位为W/m224.稳定传热过程:传热物体中各点温度仅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热量传递过程25.温度场:物体或系统内某一瞬间所有各点的温度分布总和26.等温面:温度场中同一时刻下所有相同温度的点想连接而构成的面27.温度梯度:两相邻等温面的温度差△t与两等温面之间的垂直距离△n的比值的极限第五章28.吸收: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溶解度不同来分离气体混和物的操作29.气体溶解度:在恒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液相长期接触后,液相中溶质浓度不再增加,而达到饱和30.分子扩散:当静止流体内部某一组分存在浓度差时,因微观分子热运动使组分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扩散的现象31.湍流扩散:当流体流动或搅动时,由于流体质点的宏观随机运动,使组分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传递的现象32.扩散速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扩散的物质量,以J表示,单位kmol/m2·s二、问答题绪论1、动量传递理论由什么定律描述?简述定律的内容。

化工原理一

化工原理一

化工原理一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介绍了化工领域的基本原理
和基本知识。

化工原理一是化工原理课程中的第一部分,主要涉及化工基本概念、化工热力学和化工动力学等内容。

首先,化工原理一介绍了化工的基本概念,包括化工的定义、范围、发展历史
和重要性等方面。

化工是一门综合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它涉及到化学、物理、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其次,化工原理一还涉及了化工热力学的基本内容。

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
能量传递规律的科学,而化工热力学则是将热力学原理应用于化工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化工热力学主要包括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过程、热力学定律等内容,它为化工工程的设计、运行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另外,化工原理一还涉及了化工动力学的基本内容。

动力学是研究物质在化学
反应过程中的行为规律的科学,而化工动力学则是将动力学原理应用于化工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化工动力学主要包括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方程等内容,它为化工工程的反应器设计、反应过程控制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化工原理一是化学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为学生打
下了化工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化工原理一也为学生提供了一扇了解化工领域的窗口,让他们对化工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总之,化工原理一涵盖了化工的基本概念、化工热力学和化工动力学等内容,
它对于化学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化工原理一这门课程,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工原理第一章 流体流动1

化工原理第一章  流体流动1
pB pa 0 gR
A
B
所以
下午6时51分
0 h R
8喻国华
3. 液封高度的计算
液封作用: 确保设备安全:当设备 内压力超过规定值时,气 体从液封管排出; 防止气柜内气体泄漏。 液封高度:
p(表) h g
9喻国华
下午6时51分
管内流体流动基本方程式
流量与流速
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 稳定流动系统的质量守恒 ——连续性方程 稳定流动流动系统的能量守恒 ——柏努利方程
p1 p2 pa Hg g ( z0 z2 ) p4 p3 p1 H2O g ( z4 z2 ) p6 p5 p4 Hg g ( z4 z6 ) p p6 H2O g ( z7 z6 )
p pa H 2O g z6 z2 z7 z4 H g g ( z0 z 4 z 2 z 6 ) 1000 9.81 (0.7 0.9 2.5 2.0) 13600 9.81 (2.0 2.1 0.9 0.7) 下午6时51分 305.91kPa
p ——静压头 g
He——外加压头或有效压头。
Σhf——压头损失
下午6时51分
26喻国华
(3)以单位体积流体为基准 将(1)式各项同乘以 :
z1g z1g 1 1 u12 p1 We z2 g u2 2 p2 W f 2 2 1 1 u12 p1 We z2 g u2 2 p2 p f 2 2
6喻国华
2. 液位测量
(1)近距离液位测量装置
压差计读数R反映出容器
内的液面高度。
0 h R
液面越高,h越小,压差计读数R越小;当液 面达到最高时,h为零,R亦为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体流动8 .高位槽内的水面高于地面8m,水从φ108×4mm的管道中流出,管路出口高于地面2m。

在本题特定条件下,水流经系统的能量损失可按∑hf = 6.5 u2计算,其中u为水在管道的流速。

试计算:⑴ A—A'截面处水的流速;⑵水的流量,以m3/h计。

分析:此题涉及的是流体动力学,有关流体动力学主要是能量恒算问题,一般运用的是柏努力方程式。

运用柏努力方程式解题的关键是找准截面和基准面,对于本题来说,合适的截面是高位槽1—1,和出管口 2—2,,如图所示,选取地面为基准面。

解:设水在水管中的流速为u ,在如图所示的1—1,,2—2,处列柏努力方程Z1g + 0 + P1/ρ= Z2g+ u2/2 + P2/ρ + ∑hf(Z1 - Z2)g = u2/2 + 6.5u2代入数据(8-2)×9.81 = 7u2 , u = 2.9m/s换算成体积流量V S = uA= 2.9 ×π/4 × 0.12× 3600= 82 m3/h10.用离心泵把20℃的水从贮槽送至水洗塔顶部,槽内水位维持恒定,各部分相对位置如本题附图所示。

管路的直径均为Ф76×2.5mm,在操作条件下,泵入口处真空表的读数为24.66×10³Pa,水流经吸入管与排处管(不包括喷头)的能量损失可分别按∑hf,1=2u²,∑h f,2=10u2计算,由于管径不变,故式中u为吸入或排出管的流速m/s。

排水管与喷头连接处的压强为98.07×10³Pa(表压)。

试求泵的有效功率。

分析:此题考察的是运用柏努力方程求算管路系统所要求的有效功率把整个系统分成两部分来处理,从槽面到真空表段的吸入管和从真空表到排出口段的排出管,在两段分别列柏努力方程。

解:总能量损失∑hf=∑hf+,1∑hf,2u1=u2=u=2u2+10u²=12u²在截面与真空表处取截面作方程: z0g+u02/2+P0/ρ=z1g+u2/2+P1/ρ+∑hf,1 ( P0-P1)/ρ= z1g+u2/2 +∑hf,1 ∴u=2m/s∴ w s=uAρ=7.9kg/s在真空表与排水管-喷头连接处取截面 z1g+u2/2+P1/ρ+W e=z2g+u2/2+P2/ρ+∑hf,2 ∴W e= z2g+u2/2+P2/ρ+∑hf,2—( z1g+u2/2+P1/ρ)=12.5×9.81+(98.07+24.66)/998.2×10³+10×2²=285.97J/kgN e= W e w s=285.97×7.9=2.26kw22.如本题附图所示,,贮水槽水位维持不变。

槽底与内径为100mm 的钢质放水管相连,管路上装有一个闸阀,距管路入口端15m 处安有以水银为指示液的U管差压计,其一臂与管道相连,另一臂通大气。

压差计连接管内充满了水,测压点与管路出口端之间的长度为20m。

(1).当闸阀关闭时,测得R=600mm,h=1500mm;当闸阀部分开启时,测的R=400mm,h=1400mm。

摩擦系数可取0.025,管路入口处的局部阻力系数为0.5。

问每小时从管中水流出若干立方米。

(2).当闸阀全开时,U管压差计测压处的静压强为若干(Pa,表压)。

闸阀全开时l e/d≈15,摩擦系数仍取0.025。

解: ⑴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设槽面到管道的高度为xρ水g(h+x)= ρ水银gR103×(1.5+x) = 13.6×103×0.6x = 6.6m部分开启时截面处的压强 P1 =ρ水银gR -ρ水gh = 39.63×103Pa在槽面处和1-1截面处列伯努利方程Zg + 0 + 0 = 0 + u2/2 + P1/ρ + ∑h而∑h= [λ(ι+Σιe)/d +ζ]· u2/2 = 2.125 u2∴6.6×9.81 = u2/2 + 39.63 + 2.125 u2u = 3.09/s体积流量ωs= uAρ= 3.09×π/4×(0.1)2×3600 = 87.41m3/h⑵闸阀全开时取2-2,3-3截面列伯努利方程Zg = u2/2 + 0.5u2/2 + 0.025×(15 +ι/d)u2/2u = 3.47m/s取1-1﹑3-3截面列伯努利方程P1'/ρ = u2/2 + 0.025×(15+ι'/d)u2/2∴P1' = 3.7×104Pa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1 . 在用水测定离心泵性能的实验中,当流量为26m³/h时,泵出口处压强表和入口处真空表的读数分别为152kPa和24.7kPa,轴功率为2.45kw,转速为2900r/min,若真空表和压强表两测压口间的垂直距离为0.4m,泵的进出口管径相同,两测压口间管路流动阻力可忽略不计,试求该泵的效率,并列出该效率下泵的性能。

解:取20 ℃时水的密度ρ=998.2 Kg/m 3在泵出口和入口处列伯努利方程u12/2g + P1/ρg + Η = u12/2g + P2/ρg + Ηf + Z∵泵进出口管径相同, u1= u2不计两测压口见管路流动阻力Ηf = 0∴ P1/ρg + Η = P2/ρg + ZΗ = (P2- P1)/ρg + Z = 0.4 + (152+24.7)×103/998.2×9.8=18.46 m该泵的效率η= QHρg/N = 26×18.46×998.2×9.8/(2.45×103×3600)= 53.2.﹪3.常压贮槽内盛有石油产品,其密度为760kg/m³,粘度小于20cSt,在贮槽条件下饱和蒸汽压为80kPa,现拟用65Y-60B型油泵将此油品以15m³流量送往表压强为177kPa 的设备内。

贮槽液面恒定,设备的油品入口比贮槽液面高5m,吸入管路和排出管路的全部压头损失为1m 和4m 。

试核算该泵是否合用。

若油泵位于贮槽液面以下1.2m处,问此泵能否正常操作?当地大气压按101.33kPa计.解: 查附录二十三 65Y-60B型泵的特性参数如下流量 Q = 19.8m3/s, 气蚀余量△h=2.6 m扬程H = 38 m允许吸上高度 H g = (P0- P V)/ρg - △h-Ηf,0-1= -0.74 m > -1.2扬升高度 Z = H -Ηf,0-2 = 38 –4 = 34m如图在1-1,2-2截面之间列方程u12/2g + P1/ρg + Η = u22/2g + P2/ρg + Ηf,1-2 + △Z其中u12/2g = u22/2g = 0管路所需要的压头: Ηe=(P2 – P1)/ρg + △Z + Ηf,1-2= 33.74m < Z = 34 m游品流量Q m = 15 m3/s < Q = 19.8m3/s离心泵的流量,扬升高度均大雨管路要求,且安装高度有也低于最大允许吸上高度因此,能正常工作8.用两台离心泵从水池向高位槽送水,单台泵的特性曲线方程为 H=25—1×106Q²管路特性曲线方程可近似表示为 H=10+1×106Q²两式中Q的单位为m³/s,H的单位为m。

试问两泵如何组合才能使输液量最大?(输水过程为定态流动)分析:两台泵有串联和并联两种组合方法串联时单台泵的送水量即为管路中的总量,泵的压头为单台泵的两倍;并联时泵的压头即为单台泵的压头,单台送水量为管路总送水量的一半解:①串联 H e = 2H10 + 1×105Q e2 = 2×(25-1×106Q2)∴ Q e= 0.436×10-2m2/s②并联 Q = Q e/225-1×106× Q e2 = 10 + 1×105( Q e/2)2∴ Q e = 0.383×10-2m2/s总送水量 Q e'= 2 Q e= 0.765×10-2m2/s∴并联组合输送量大第三章机械分离和固体流态化5.含尘气体中尘粒的密度为2300kg/m³,气体流量为1000m³/h,粘度为3.6×10-5Pa•s密度为0.674kg/m³,采用如图3-8所示的标准型旋风分离器进行除尘。

若分离器圆筒直径为0.4m,试估算其临界直径,分割粒径及压强降。

解:(1) 临界直径选用标准旋风分离器 Ne = 5 ,ξ= 8.0B = D/4 ,h = D/2由V s = bhu i得 Bh = D/4 ·D/2 = V s /u i∴ u i = 8 V s /D2根据d c = [9μB/(πNeρs u i )]1/2计算颗粒的临界直径∴ d c = [9×3.6×10×0.25×0.4/(3.14×5×2300×13.889)]1/2= 8.04×10-6 m = 8.04 μm(2)分割粒径根据 d50 = 0.27[μD/u t(ρs- ρ)]1/2计算颗粒的分割粒径∴ d50 = 0.27[3.6×10-5×0.4/(13.889×2300)]1/2= 0.00573×10-3m = 5.73μm(3)压强降根据△P = ξ·ρu i2/2 计算压强降∴△P = 8.0×0.674×13.8892/2 = 520 Pa7.验室用一片过滤面积为0.1m³的滤叶对某种颗粒在水中的悬浮液进行实验,滤叶内部真空读为500mmHg,过滤5min的滤液1L,又过滤5min的滤液0.6L,若再过滤5min得滤液多少?分析:此题关键是要得到虚拟滤液体积,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列方方程求解解:⑴虚拟滤液体积由过滤方程式 V2 + 2VV e= KA2θ过滤5min得滤液1L(1×10-3)2 + 2×10-3 V e= KA2×5 ①过滤10min得滤液1.6L(1.6×10-3)2 + 2×1.6×10-3 V e= KA2×10 ②由①②式可以得到虚拟滤液体积V e= 0.7×10-3 KA2= 0.396⑵过滤15分钟假设过滤15分钟得滤液V'V'2 + 2V'V e= KA2θ'V'2 + 2×0.7×10-3V'= 5×0.396V' = 2.073×10-3∴再过滤5min得滤液 V = 2.073×10-3 - 1.6×10-3 = 0.473×10-3 m30.473L10.用一台BMS50/810-25型板框压滤机过滤某悬浮液,悬浮液中固体质量分率为0.139,固相密度为2200kg/m3,液相为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