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打什么药效果好
33%春雷霉素·喹啉铜悬浮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9967(2019)04 -0073 -03
Control Effect of 33% kasugamycin • xine-copper Suspension Against Bacterial Hornspot of Cucumber
为77. 57% ,81.46%和83. 27% ;供试药剂33%春雷霉素・墜嘛铜悬浮剂198/1111?处理的防效与对照药剂
2%春雷霉素水剂和33.5%喳咻铜悬浮剂的防效相当,表明33%春雷霉素・唆咻铜悬浮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
病具有较好的防病效果,对作物安全,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33%春雷霉素・奎牀铜悬浮剂;细菌性角斑病;黄瓜
MA Yong - qiang1,2 3 (1.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Qinghai University,Xining Qinghc Observing and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Crop Pest in Xining,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Key words :33% kasugamycin • oxine-copper suspension ; Bacterial homspot; Cucumber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弓 | 起的一* 种细菌性病害,在国内各黄瓜种植区广泛发生, 分布极广,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成株期 叶片受害为主。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 实,有时也侵染茎。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 以带菌种子越冬,为翌年初次侵染菌源。种子上 的病菌在种皮和种子内部可存活1 ~2年,播种 后直接侵染子叶,病菌在细胞间繁殖,借雨水反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技术措施

化学防治
预防为主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 时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预防 和治疗。
合理使用药剂
选择针对性强、高效、低 毒、安全的药剂,避免使 用广谱性杀菌剂,以免产 生耐药性。
科学施药
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和病 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合理施 药,注意交替使用不同药 剂,避免产生抗药性。
生物防治
利用拮抗微生物
通过接种拮抗微生物,如细菌 、真菌等,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因及传播 途径
病因分析
黄瓜品种抗性
不同黄瓜品种对细菌性角斑病的抗性有差异 ,某些品种可能本身就易感病。
土壤带菌
如果土壤中带有细菌,会通过灌溉、雨水等 途径传播到黄瓜植株上。
环境条件
高温、高湿、多雨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和传播。
种子带菌
使用带菌的种子进行播种,也会导致病害的 发生。
在全球范围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都比较普遍,特别是在气候湿润、多雨 的地区,发病率更高。
防治意义
有效地控制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和蔓延,对于提高黄瓜 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技术措施进行研究,可以为农 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 益和品质。
和繁殖。
以虫治虫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 传播,如利用寄生蜂、瓢虫等防治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使用生物农药
选用具有生物活性的农药,如井冈 霉素、春雷霉素等,对黄瓜细菌性 角斑病进行防治。
05
CATALOGUE
结论
结论
农业防治
采取合理的种植管理措施,如选择抗病品种、轮作、清除 病残体等,能够有效地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褐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多高 于 9 % , 0 清晨 拉 苫 后 , 随 即开 启 通风 口通 风 要
呈 多 角形 。霜 霉病 病斑 较 细菌 性 角斑 病 的病 斑大 , 扩 散蔓 延快 , 后期 病斑 会 连成 一 片 。低温 高 湿有 利 于 霜霉 病 菌 繁 殖 侵染 。 叶片 表 面 上 有露 水 时易 发
或高 于 3 O℃基本 不 发病 。适 寅 的 相对 湿度 为 8 % 5 以上 , 别 在 叶片有 水 膜 时 , 特 最易 受 侵染 发病 。 度 湿
封, 以及 山东 等地 区发生 严重 , 造成 了极大 损失 。 笔
者 根据 近几 年 的试 验调 查 , 将 3种 病 害 的 田间症 现
病虫防治
矗地园艺
2 1. 00I l
黄瓜霜霉病、 细菌性角斑病和褐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周海 霞
黄 瓜霜 霉病 、 菌性 角斑 病 和褐 斑 病是 黄 瓜生 细 产 上 的三 大病 害 ,近 几年 在河 南 的郑 州 、周 口 、 开
吴小 波
2 C 低 于 1 4o, O℃或 高 于 2 8℃较 难 发 病 , 于 5℃ 低
一+
“+ “+
” +
一+
”+ 一+
”+
一
后期 追肥 采用 配 制好 的 复合 肥母 液 随浇 水 时浇 施 ,
周 围扒 开塑 料 膜进 行 晒根 , 以减 轻发 生 程度 。
黄瓜角斑病如何科学防治?

黄瓜角斑病如何科学防治?
黄瓜角斑病如何科学防治?
随着蔬菜种植业不断的发展,病虫害日益加剧,黄瓜角斑病就是黄瓜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如何科学的防治黄瓜角斑病?是许多菜农思考的问题,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1.症状:黄瓜角斑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先是在叶片上出现水浸状的小病斑,病斑呈多角形,黄褐色,带油光,无黑霉层,病斑易破裂形成穿孔。
有时可危害瓜条,使瓜条腐烂发臭。
2.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
用55℃的温水浸种15分种。
(2)土壤处理。
主要是苗床,可用50%多菌灵(防治炭疽病、枯萎病等)和30%DT(防治细菌性病害),按每平方米10克的用量,加适量细干土拌匀,撒于畦面,划入土中,再播种育苗。
(3)药剂防治。
50%DT500倍液,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78%科博500倍液,50%丰护安500倍液,20%绿乳铜500倍液,77%可杀得500倍液,3%克菌康1000倍液,37%可威得500倍液,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
8种杀菌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

8种杀菌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作者:刘兆良袁忠林罗兰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7年第06期摘要:为明确供试的8种杀菌剂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效果,采用含毒介质法、琼脂扩散法和盆栽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丁香假单胞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抑菌圈大小及保护和治疗效果。
结果表明,0.3%四霉素AS、80%乙蒜素EC、5%中生菌素WP、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20%乙酸铜WP和46%可杀得叁千WG的MIC分别为20、80、200、400、800 mg/L和2 000 mg/L。
当浓度为400 mg/L时,0.3%四霉素AS、5%中生菌素WP、20%乙酸铜WP和80%乙蒜素EC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5、1.33、0.93 cm和0.90 cm。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保护作用好于治疗作用,其中20%噻菌铜SC、46%可杀得叁千WG、5%中生菌素WP、20%乙酸铜WP和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在浓度200~400 mg/L时,保护作用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9%~82.2%、78.1%~81.0%、69.7%~78.3%、61.7%~63.1%和57.1%~65.0%。
综合考虑,20%噻菌铜SC、46%可杀得叁千WG、5%中生菌素WP、20%乙酸铜WP和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杀菌剂;MIC;防效中图分类号:S436.421.1+9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7)06-0107-05AbstractIn order to screen the commercial bactericides for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cucumber bacterial angular leaf spot, the MIC, inhibition zone and preventative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8 bactericides were detected by toxic media method and disk diffusion method in laboratory and pot method in greenhou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C of 0.3% tetramycin AS, 80% ethylicin EC, 5% zhongshengmycin WP, 72% streptomycin sulphate SP, 20% copper acetate WP and 46% kocide 3 000 WG was 20, 80, 200, 400, 800 and 2 000 mg/L, respectively. The inhibition zone width of 0.3% tetramycin AS, 5% zhongshengmycin WP, 20% copper acetate WP and 80% ethylicin EC was 1.75, 1.33, 0.93 and 0.90 cm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400 mg/L,respectively. The pot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preventative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erapeutic effect. The preventative efficacy of 20% thiodiazole-copper SC, 46% kocide 3 000 WG, 5% zhongshengmycin WP, 20% copper acetate WP and 72% streptomycin sulphate SP was 78.9%~82.2%, 78.1%~81.0%, 69.7%~78.3%, 61.7%~63.1% and 57.1%~65.0%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200~400 mg/L, respectively.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20% thiodiazole-copper SC,46% kocide 3 000 WG, 5% zhongshengmycin WP, 20% copper acetate WP and 72% streptomycin sulphate SP had effective control effect on cucumber bacterial angular leaf spot.KeywordsCucumber bacterial angular leaf spot; Bactericide; MIC; Control effect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chrymans)引起的细菌性病害,于20世纪初首次被Carsener等[1]报道。
夏季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doc

夏季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在夏季,黄瓜是人们很喜欢吃的一种蔬菜,而且黄瓜全年几乎都能够吃得到,同时黄瓜也是农民们在地里种的最多的菜,一般在农村里面都能看到黄瓜藤,但是黄瓜种起来也是病虫害比较多的一种蔬菜,尤其是在夏天的病害比较严重,这让很多的养殖者都满脸迷茫,那么下面火爆农资招商网小编就给大家讲讲黄瓜的细菌性角斑病怎么防治吧!一、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病条件1、这种病的病菌喜欢附着在黄瓜的种子上面,这种病菌不会有动静,而是在病株的残留体里面越冬,然后等到第二年再醒过来侵害黄瓜,而且它的寿命非常久,一般能够活上两年之久,它主要的传播方式为雨水传播和灌溉水进行传播,被植株吸收水份后或者是直接从气孔或者植株的伤口处进入植株内部然后发病,它能够进行二次传播,经过一次下雨之后它又能反复的感染。
2、在大棚种植黄瓜,里面的空气湿度一般都比较大,很容易造成病菌化脓,病脓很容易侵染别的部位和植株,同时黄瓜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如果大家对于这种病不重视的话很容易进行反复传播和侵染。
3、发病的最佳温度是在24-28度之间,最高可达到39度,低则至4度,这种病菌不耐高温,如果温度高达五十度的话,它在十分钟之内就会死亡,最佳湿度在百分之八十左右,叶片上水多的话发病率就高,所以由此看来这种病属于一种高温高湿的病害。
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方法1、因为夏天往往温度都能够维持在三十多度,所以是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高发期,这种病主要危害的是叶片和根茎,这种病的病状和黄瓜霜霉病的病状非常相似,所以在选择防治措施的时候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大家在判断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观察,其到底是霜霉病还是角斑病,否则用错方法喷错药的话肯定会造成死亡和经济损失的,各位要尽早的采取措施。
2、在挑选苗的时候尽量选择抗病性强的苗种,这是选种的时候可以做的。
3、采种的时候要选择健康的,没有病的品种,这样培育出来的种才会优良。
4、种子在播种前需要先将其放在70度的恒温箱中杀菌三天,然后再用五十度的温水进行浸种,最后才能够捞出来晾干播种。
8种杀菌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

2 0 1 7 , 4 9 ( 6 ) : 1 0 7~1 1 1
S h a n d o n g A g r i c u h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D O I : 1 0 . 1 4 0 8 3 / j . i s s n . 1 0 0 1— 4 9 4 2 . 2 0 1 7 . 0 6 . 0 2 2
8种 杀菌 剂 对 黄 瓜细 菌 性 角斑 病 的 防治 效 果
刘 兆 良, 袁 忠林 , 罗兰
(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 院/ 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 防控重点实验室 , 山东 青岛 2 6 6 1 0 9 )
摘要: 为 明确供试 的 8种杀菌剂 防治黄瓜细菌性 角斑 病的效果 , 采用含毒介质法 、 琼脂 扩散 法和盆栽法测 定 了 8种杀菌剂对 丁香假 单胞 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 MI C) 、 抑 菌圈大小及保护和治疗 效果 。结果表 明 , 0 . 3 % 四霉 素 A S 、 8 0 %乙蒜素 E C、 5 % 中生菌素 WP 、 7 2 %农用硫 酸链 霉素 S P 、 2 0 % 乙酸铜 WP和 4 6 %可杀 得叁千 WG的 M I C分别为 2 0 、 8 0 、 2 0 0 、 4 0 0、 8 0 0 m g / L和 2 0 0 0 m g / L 。当浓度为 4 0 0 m g / L时 , 0 . 3 % 四霉 素 A S 、 5 % 中 生菌素 WP、 2 0 %乙酸铜 WP和 8 0 % 乙蒜素 E C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 1 . 7 5 、 1 . 3 3 、 0 . 9 3 a m和0 . 9 0 c m。盆栽试 验结果表 明 , 保护作用好于治疗作用 , 其中2 0 %噻菌铜 S C、 4 6 % 可杀得叁 千 WG、 5 % 中生菌素 WP 、 2 0 % 乙酸 铜 WP和 7 2 %农 用硫酸链霉素 s P在浓度 2 0 0— 4 0 0 m g / L时 , 保 护作用 的 防治效果分别 为 7 8 . 9 % ~8 2 . 2 %、 7 8 . 1 % ~ 8 1 . 0 %、 6 9 . 7 %~ 7 8 . 3 %、 6 1 . 7 %~ 6 3 . 1 %和 5 7 . 1 % ~6 5 . 0 % 。综合考虑 , 2 O %噻菌铜 s c 、 4 6 %可杀 得 叁千 WG、 5 % 中生菌 素 WP、 2 0 %乙酸铜 WP和 7 2 %农 用硫酸链霉素 s P对黄瓜 细菌性角斑病 有较好 的防治
介绍两种蔬菜病虫害防治药物

介绍两种蔬菜病虫害防治药物
今天给蔬菜种植户介绍两种效果非常好的病虫害防治药物,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菜农易于接受,另外,高效低毒,对人畜安全,是生产“无公害”蔬菜比较理想的药剂。
一、CT杀菌剂(细菌灵)
CT杀菌剂的有效成分是时酸铜。
日本在蔬莱生产中就应用醋酸浸种防治黄瓜菌性
病害。
CT杀菌剂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效果较好,对炭疽病、霜霉病有兼治作用。
应
用CT300-400倍液喷药两次,防治细菌性角斑病效果为71.1-83.3%。
试验用3%CT水剂,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菜农易于接受。
二、百菌通(DTMZ)
百菌通对防治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效果很好。
试验证明,60%百菌通可
湿性粉500倍液对黄瓜霜霉病的平均防效为86.35% ,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平均防
效为84.01%。
对炭疽病、白粉病也有一定的兼治作用。
百菌通是高效低毒农药,对人
畜安全,是生产“无公害”蔬菜比较理想的病虫害防治药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
幼苗期子叶染病,开始产生近圆形水浸状凹陷斑,以后微带黄褐色,变干枯;真叶染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有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形成一层白色膜,病部质脆易穿孔,别于霜霉病。
茎、叶柄及幼瓜条上病斑水浸状,近圆形至椭圆形,后呈淡灰色,病斑常开裂,潮湿时瓜条上病部溢出菌脓,病斑向瓜条内部扩展,沿维管束的果肉变色,一直延伸到种子,引起种子带菌。
病瓜后期腐烂,有臭味,幼瓜被害后常腐烂、早落。
发病条件
病原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病种子带菌率2-3%,病菌由叶片或瓜条伤口、自然孔口侵入,进入胚乳组织或胚幼根的外皮层,造成种子内带菌。
此外,采种时病瓜接触污染的种子致种子外带菌。
且可在种子内存活1年,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病菌可存活3-4个月,生产上如播种带菌种子,出苗后子叶发病,病菌在细胞间繁殖,棚室保护地黄瓜病部溢出的菌脓,借棚顶大量水珠下落,或结露及叶缘吐水滴落、飞溅传播蔓延。
露地黄瓜蹲苗结束后,随雨季到来和田间浇水开始,始见发病,病菌靠气流或雨水逐
渐扩展开来,一直延续到结瓜盛期,后随气温下降,病情缓和。
发病温限10-30℃,适
温24-28℃,适宜相对湿度70%以上。
塑料棚低温高湿利其发病,病斑大小与湿度相关:夜间饱和湿度大于6小时,叶片上病斑大且典型;湿度低于85%,或饱和湿度持续时间不足3小时,病斑小;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在田间浇水次日,叶背出现大量水浸状病斑或菌脓。
有时,只要有少量菌源即可引起该病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1. 选用耐病品种。
2. 从无病瓜上采种。
3. 种子处理。
用品萃植物疫苗兑水1500倍,浸种30分钟。
或瓜种可用70℃恒温箱干热灭菌72小时,或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还可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90分钟,或用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4.加强栽培防病,无病土育苗,重病田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
生长期及
时清除病叶、病瓜,收获后清除病残株,深埋或烧毁。
药剂防治:喷雾可选用德国进口品萃病害专用疫苗套餐,二次稀释后兑水120斤
~150斤叶面喷施。
采用独创“335”方法进行治疗新型配方见效快,效果好,没有抗药性。
植物内源外源双重治疗效果加倍。
喷药须仔细地喷到叶片正面和背面,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产品功效:
1:能有效抑制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灭病菌对病害有效!抑制病菌孢子新陈代谢,控制细胞再次分裂和分化,同时螯合离子被萌发的病源菌孢子吸收,直接在病源菌内部杀死孢子细胞。
2:施用后迅速破坏病菌蛋白酶而使病菌死亡,能并对植物表面形成一层严密的保护药膜,与植物亲和力较强,耐雨水冲刷;药膜缓慢释放杀菌的因子,有效抑制病菌的萌发和侵入,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常规药剂:新植霉素、30%琥胶肥酸铜、20%氟硅唑咪鲜胺、77%可杀得、12%松脂酸铜、70%甲霜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