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概况

合集下载

广东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广东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广东省,简称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

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

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

省会广州。

广东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

近年来广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中南沿海地区,珠江入海口之东偏北。

深圳市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中南沿海,陆域位置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

东西长81.4公里,南北宽(最短处)为10.8公里,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邻香港,与九龙半岛接壤,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被称为“香港的后花园”。

圳这座新兴的城市整洁美丽,四季草木葱笼,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不少旅游景点,将自然风光与人工建筑巧妙结合。

深圳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保存在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十分丰富。

80年代深圳博物馆考古人员进行了文物普查,发现了一大批颇有价值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寺庙、古城址和风景名胜等。

深圳市人民政府于1983年先后公布了两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名胜古迹作了修复,再现了原有的风貌,以供游人观赏。

深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

夏无酷暑,时间长达6个月。

春秋冬三季气候温暖,无寒冷之忧。

年平均气温为22.3℃。

景观: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明思克航母世界、欢乐谷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滨城市,广州位于东经113。

17`,北纬23。

8`,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

广州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属丘陵地带。

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中心穿流而过。

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相传在远古时候,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服、骑着嘴衔稻穗的五色仙羊降临此地,把稻穗赠给百姓,祝愿这里永无饥荒。

广东省自然概况

广东省自然概况

2.1自然概况2.1.1自然地理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南端,地处北纬20°08′至25°32′、东经109°40′至117°20′之间,北回归线横贯中部。

广东省北倚南岭,与湖南、江西两省相连,东邻福建,西接广西,南频浩瀚的南海,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相望。

全省陆地面积17.96万km2,陆地面积17.76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2%;沿海岸线曲折,岛屿、港湾众多,大陆岸线长3368.1km,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

全省沿海共有面积500 m2以上大小岛屿759个,海洋面积约35万km2。

2.1.2 地形地貌广东省大陆地势大体是北高南低,东西两侧向腹部倾斜,地形变化复杂,山地、丘陵、台地、谷地、盆地、平原相互交错,形成多种自然景观。

北部、东北部和西部有较高山脉,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多为低丘、台地或平原,山地、丘陵约占全省面积的62%,台地、平原约占38%,主要山脉有莲花山、罗浮山、九连山、青云山、石山、天露山、云雾山、云开大山等,多为东北至西南的华夏式走向。

湘粤边境的石坑崆海拔1902m,为全省最高峰。

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平原、潮汕平原、雷州半岛台地平原,海滨有小块平原,河流两岸和山间有河谷平原和盆地,水土条件优越。

2.1.3降水广东省地处低纬,面向海洋,水汽充足,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降水丰沛。

但由于省内地形复杂,山区、丘陵、平原交错,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地区变化较大。

多年平均降水为1771mm,但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在时间上表现为年内和年际变化大,在空间上表现为地区变幅较大。

我省降雨主要分为锋面雨和台风雨两大类,因此降水有明显的前后汛期之分,前汛期(4~6月)主要为锋面雨,后汛期(7~10月)主要为台风雨。

全省各区由于受锋面雨或台风雨影响程度不一,其年内分配情况各异,北江上游早在三月份即开始出现锋面雨,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多出现在3~6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北江中游地区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多出现在4~7月,约占年降水量的55~60%;全省其他地区(除雷州半岛外)受锋面雨及台风雨共同影响,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多出现在5~8月,约占年降水量的55~65%;雷州半岛地区以台风雨为主,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多出现在6~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65%。

广东省情

广东省情

第一章自然地理第一节广东省概况广东位于北纬20°09'~ 25°31',东经109°45'~117°20',是中国大陆最南的省份。

北枕南岭,南临南海,是一个开放的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广东名称来源于宋代设立的广南东路,简称粤,古时与越通。

省会城市为广州。

陆地面积17.8万平方公里,海岛面积1600平方公里,南临南海,广东的海域面积是陆地面积的近2.6倍。

广东海岸线总长度5782.5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总长3368公里,海岸岸线2414.4公里广东有岛屿759个,面积1599.5平方公里。

广东地处南疆沿海,平原辽阔,水网密布。

集水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43条,其中独流入海的河流52条。

河流普遍水量大,产水模数比全国平均产水模数高出2.4倍,汛期也大多达半年之久。

河水流量季节变化比北方河流小,但仍变化明显。

广东陆地的地势大体是北高南低,地形复杂,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两者合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2%。

广东境内的山地主要分布于粤北、粤东和粤西,多呈东北——西南走向。

海拔高度一般为800—1100米,最高为乳源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

珠江三角洲平原是广东面积最大的平原,面积8601.1平方公里,在世界的三角洲中居第15位,在亚洲居第6位,在中国居第2位,次于长江三角洲。

第二节气候特点广东的气候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高温多雨台风多,干湿明显变化大。

各地年均气温在18℃-24℃之间。

按气候分季标准,广东大部分地区只有春夏秋三季,夏季长达七个月,仅在英德、新丰、龙川以北的粤北地区才有短暂的冬季,韶关以北的粤北北部,冬季也只有一个半月。

广东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1350—2600毫米之间。

全省有三个多降水中心和四个少降水区域,三个多降水中心分别位于恩平、普宁和佛山附近,年平均降水量分别达到2500、2300、2200毫米;四个少降水区域是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南澳和雷州半岛南部,年平均降水量都在1500毫米以下。

广东省人文地理经济介绍

广东省人文地理经济介绍

广东省人文地理经济介绍广东省,位于中国的南部,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广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

广东省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山地和丘陵,南部是平原和台地。

广东省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广东省的河流主要是珠江水系,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珠江三角洲。

广东省有着悠久的的历史文化,岭南文化是广东地区的主要文化。

广东的传统文化包括粤剧、广东音乐、岭南画派等。

同时,广东省也是中国的重要革命圣地,中国在广东进行了多次革命斗争。

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中国的前列。

广东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珠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拥有众多的城市和工业基地,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广东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其中电子、电器、玩具、服装等行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同时,广东的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金融、旅游、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广东省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广州的陈家祠和潮州的开元寺。

陈家祠是中国南方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以其精美的木雕和砖雕而闻名。

开元寺是广东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广东还有许多其他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如佛山祖庙、珠海渔女等。

广东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

这些资源为广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科得到了广泛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科的背景和意义,概述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阐述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科的进展和未来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人文—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和人文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理论体系涵盖了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

人文—经济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国内外学界的热点。

广东省地理概况

广东省地理概况

考点归纳梳理19班级姓名座号考点一广东省一、地理位置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广东是祖国的南大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依广西,南临南海,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相望;毗邻香港,澳门地区,并与港澳水陆相连;它的地域范围处于西太平洋沿岸中段,是东亚沿海地区南北航线要冲。

土地面积177901平方公理,海域面积419300平方公里。

二、地形特点广东北据南岭,南濒南海,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复杂,兼有山地,丘陵,谷地,平原和岛屿。

丘陵,山地分布广且国较低矮,主要分布在粤北,粤东和粤西,占全省面积的62%。

平原面各不大,多是由河流的泥沙冲积而成的,占全省面积的25%,人均耕地在全国倒数第二,省内最大的平原是珠江三角洲,是主要的水稻和甘蔗产地,面积为1万平方公里,仅次于长江三角州,居全国三角洲的第二位。

潮汕平原是省内第二大平原。

广东的山脉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

省内主要山脉有莲花山脉,罗浮山脉,九连山脉,南岭山脉,其中南岭山脉是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广东的海岸线漫长曲折,东起潮州饶平县的大埕湾头,西于湛江市廉江县的英罗港洗米河口,全长3368公里,居全国各省第一位。

港湾众多,其中黄埔港和湛江港是我国主要的远洋运输港口。

省内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

主要分属珠江,粤东沿海,粤西沿海水系。

三、气候特点: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广东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性。

特点有:温度高;雨水多;温度大,是我国高湿地区之一;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沿海夏秋间多台风,暴雨,冬春有寒潮侵袭。

四、河流珠江水系:珠江是我国第四长河,仅次于黄河,长江,黑龙江,也是广东省最大的河流,河长2214公里,水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

西江是是珠江的主流,支流还有东江、北江。

五、人口民族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省人口8642万人。

汉族人口占98.58%,全省人口密度为486人/平方公里。

广东是个多民族的省份,56个民族在广东都有分布,以壮,瑶,畲,回,满为主。

广东省简介

广东省简介

广东省(Guangdong Sheng)简称粤。

在我国南部。

北宋初建广南路,后又分为东、西两路。

宋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地。

简称广东路和广西路。

明初建广东布政使司,清置广东省。

因广东古为南越(粤)地,故简称“粤”。

广州市广州市(Guangzhou Shi)位于东经113.2°,北纬23,1°,在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北缘。

古属番禺县,三国时从交州析置广州。

1925年设广州市。

一般志书多认为吴改交州为广州时,原交州治在广信(今封开县),故名,广信为“广布恩信”之意。

又据徐松石《泰族僮族粤族考》:岭南广字地名最初见于《山海经》,后来汉之广信,三国之广州皆据古粤黄族土音而宋,广字原义只是黄色罢了。

广本音工,广州等于黄州。

广州别称羊城,又称穗城,皆来自神话传说。

据《广东新语》:周夷王时,南海有5仙人,衣各一色,所骑羊亦各一色,来集楚庭,各以谷穗一茎六出,留与州人,且祝曰:愿此闤阓永无荒饥。

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

城因此得名。

又曰仙城、穗城,皆以此为名。

花都市(Huadu Shi)位于东经113.1°,北纬23.3°,在广东省中部,广州市北。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置花山县。

据《清一统志》:“花山在花县北,重峦叠嶂,亘数百里。

本朝置县,因以为名。

”1993年改花都市。

从化市(Conghua Shi)位于东经113.5°,北纬23.5°,在广东省中部。

据《今县释名》:“峒獠谈观福,恃险为乱,明弘治二年(1489年)讨平之,因置今县。

”取服从教化之意。

1994年设市。

增城市(Zengcheng Shi)位于东经113。

8°,北纬23.2°,在广东省中部。

东汉建安六年(261年)置增城县。

据《元和郡县志》:“昆仑山上有阆风,增城,盖取美名也。

”据《太平寰宇记》:“因增江为名”。

1993年设市。

番禺市(Panyu Shi)位于东经113.3°,北纬22.9°,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西北。

广东介绍

广东介绍

木龙
彩 龙
醒狮舞是狮舞的品种之一 ,主要流传在我国南方广 东等地,以及海外华人的 聚居区。每逢节日或庆典 中舞动,以喻国泰民安。 太平吉祥。
醒狮舞动作风格 独特,表演细腻 传神,其表演时 最精彩的部分莫 过于"采青"-- 人们 将青菜和红包( 酬金)绑在一起 。放在地面(地青) 或挂在高处(天青) ,让舞狮者采摘 。
粤看粤美丽
广 东
目 录: 一、 广东简介
二、广东概况及民俗 三、广东语言及饮食文化 四、自然风光和著名高校

一、广东简介
粤,今作广东简称,隋唐以后,“粤”字意义收窄,指岭南 地区,或称“南粤”。直至近代,两广仍然称“两粤”。民国 以后,以“粤”字作广东省简称,今日谓“粤”,多指广东。 目前,广东人大概可分为三大族群,分别为:广州人、潮 汕人、客家人。相对应地,其方言依次为:粤语、潮州话、客 家话 。 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韶关、湛江、肇庆、江门、 茂名、惠州、梅州、汕尾、河源、阳江、清远、东莞、中山、 潮州、揭阳、云浮21个地级市,其中广州和深圳为副省级城市, 深圳、珠海和汕头为经济特区,广州和湛江为全国首批沿海开 放城市
番禺沙湾
吴川梅菉 头飘色
号称“中国第一飘”的“六国大封相”
06年全国(吴川 )飘色大汇演金 奖飘色“天妃送 子”
飘色“穆桂英”
增城麻车火狗
"舞火狗"21年后重现增城 最大"火狗"长50米
番禺市桥与 中山小榄
市桥 水色
八仙过海
绕平的 布马
其舞蹈形式最初是扮演《状元游街》,人物是状 元、榜眼、探花、进士及其夫人、童子等9骑,后 来又加进一对武士夫妇,并以本地音乐伴奏。

1广东省概况

1广东省概况

1广东省概况1.1 自然地理1.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1)地理位置广东省简称粤,地处中国大陆南部,位于北纬20°13′~25°31′,东经109°39′~117°19′之间,北回归线从南澳—从化—封开一线横贯广东。

广东省北依南岭,与江西、湖南两省相接,东邻福建省,南临南海,珠江三角洲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连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陆地部分东西长,南北窄,东西跨度约800km,南北跨度约600km,全省陆地面积17.98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87%。

(2)行政区划广东省共辖21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市、54个市辖区、23县级市、41个县和3个自治县,1145个镇、429个街道办事处、4个乡和7个民族乡。

省会为广州市;有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

最新行政区划情况见表1-1。

1.1.2 地质在地质构造上,广东陆地部分属华南褶皱系,其演化经历了中元古代—志留系的加里东期地槽发展阶段,泥盆系—中三叠世的海西—印支期准地台发展阶段和晚三叠世—第四系的燕山—喜山期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包括粤西隆起区、粤东隆起区、粤北—粤东—粤中拗陷带等构造单元。

表1-1 广东省行政区划统计表广东经历了多次剧烈地壳运动,形成了一系列断裂构造带。

规模宏大、呈平行排列的北东—北北东向和东西向断裂构造带构成了本区的主体构造格局,北东—北北东向区域性断裂构造带主要有吴川—四会断裂带、恩平—新丰断裂带、河源断裂带、莲花山断裂带、潮州—普宁断裂带和南澳断裂带,东西向区域性断裂构造带从北往南依次有佛岗—丰良断裂带、高要—惠来断裂带和琼州海峡断裂带。

此外潮汕和粤中地区还分布有北西向断裂,如韩江、榕江、西江等断裂。

广东地层分布广泛、岩性类型多样,自元古代至新生代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

其中,中元古代地层主要分布于粤西云开、粤中广博和粤东北兴梅地区,地层岩性主要为千枚岩、页岩和变质砂岩;新元古代南华系地层主要分布于粤中地区,为一套页岩、千枚岩和变质砂岩地层;震旦系—志留系地层主要分布于粤北曲仁地区和粤中恩开地区,地层岩性主要为板岩、千枚岩和浅变质砂岩;泥盆—中三叠世地层主要分布于粤北、粤西云开、粤中恩开和粤东北兴梅地区,地层岩性为浅(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岩性由砾岩—砂岩—灰岩的韵律性变化明显,其中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是广东省铜矿等金属矿藏的主要赋矿层位之一,二叠系地层则是广东省主要含煤层位;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主要分布于粤东、粤中和粤北地区,以海相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夹湖相或火山碎屑岩沉积;晚侏罗世地层以陆相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形成粤东沿海火山岩带;白垩系—第三系地层遍布全省,以断陷盆地形式沿主要断裂构造带展布,形成大小不等的百余个盆地,岩性以红色粗粒碎屑岩为主,俗称“红层”,常形成景色奇特的红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韶关丹霞山和金鸡岭等;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多分布于沿海地区,特别在珠三角和韩江平原出露更广泛,以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内陆地区沿河谷发育有河流冲积的阶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概况
广东省,简称“粤”,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

地处北纬20°19′~25°31′,东经109°45′~117°20′。

北自乐昌坪石,南至徐闻海安,相距约800公里,东自饶平大埕,西至廉江高桥,约1000 公里。

大陆岸线长3368.1 公里。

沿海共有面积500 平方米以上的大小岛屿759 个,岛屿岸线长1649.5 公里(不包括香港、澳门和东沙群岛地区)。

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个。

陆地面积17.8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岛面积1600平方公里。

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东起台湾线滩南部,西至北部湾东部,南至琼州海峡中部,有17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

省会广州,辖21个省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广州、深圳),地级市19个。

广东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一面,内部有三大民系,思想和文化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

广东人口超过一亿多人,其中外国人士已达上百万,经济实力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并超越新加坡、台湾和香港。

广东已成为我国人口最多,外国人士最多,经济实力最强,文化最开放的省份。

自然条件地质为多轮回造山区。

地貌结构上山地占31.68%,丘陵占28.5%,
台地占16.1%,平原占23.7%。

东北—西南走向山脉,有南岭山、罗平山、莲花山,海拔600米~1 100米。

西北一东南走向山脉,海拔800米~1 200米,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 902米。

丘陵分布于山地四周。

台地平原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各江中下游谷地。

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平原较大。

除粤北山区属中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外,大部地区为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类型。

年均温19℃~23℃,由东北向西南沿海递增,1月均温9℃~15℃,7月均温28℃~29℃。

大部地区无霜雪。

年均降水量1500~2 000毫米,年蒸发量1 000~1 200毫米,属湿润地区。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明显,汛期(4~9月)占全年80%。

沿海夏秋两季受热带风暴袭击,年均10个,登陆的有4~5 个,占全国登陆热带风暴的50%左右。

河流有珠江水系、珠江三角洲水系和粤东、粤西沿海独流水系。

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1 800亿立方米。

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夏秋易生洪涝,沿海台地区有缺水现象。

土壤主要分布为:粤西雷州半岛是砖红壤、赤红壤,粤东和粤中地区是红壤、黄壤、紫色土、山地草甸土,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潮土、滨海盐土、砂土、水稻土。

北部南岭地区为典型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部为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南部为热带常绿季雨林。

维束管植物有6 000多种,其中属热带的植物4 000种,特有种1 000种,古老树种30种。

水松、苏铁、树蕨等被称为“活化石”。

主要林木有松、杉、梓、桉等。

水果有200 多种,其中荔枝、菠萝、龙眼、香蕉和柑橘被誉为岭南佳果。

历史沿革广东是中国文化发祥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二三十万年前,就有“马坝人”(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的古人)在韶关、油江一带繁衍生息。

春秋以前属扬州徼外地。

春秋战国时属百粤(越)地。

秦置南海等3 郡,辖番禺、龙川等4 县。

两汉设交州(交趾部)等3 州,辖南海、苍梧等郡,20 余县。

三国吴分置广州,辖南海、苍梧等郡共29 县。

隋设南海、义安等9 郡,辖59 县。

唐置岭南道,辖广州等20州,71 县。

宋设广南东、西路,辖广州等17 州(府),49 县。

元置广东、海北、海南道等3道。

辖广州等19路(州),49县(录事司)。

明设布政司,辖广州、韶州等10府及罗定直隶州,77县、8散州。

清设广东省,辖南韶连等6道,广州等9府,南雄等4 直隶州和佛冈等2 直隶厅,86 县(散州、散厅)。

民国初年,辖粤海等6 道、94县,后废道,辖98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辖99县。

1987
年划出海南地区。

1988 年成现行区划。

汉族人口占99.4%,有壮、瑶、畲、回、满等52 个少数民族。

设有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和连南瑶族自治县。

其他少数民族多数分布在大中城市或县城。

经济概况矿藏资源丰富,已发现116种,探明储量89种。

其中储量为全国前5位的有34种,高岭土、泥炭、冶金用脉石英、水泥用粗面岩、锗、碲等占第一位,铅、铋、银、油页岩、玻璃用砂等占第二位,锡、铌、钽、硒、冰洲石、玉石等占第三位。

工业主要有食品、家用电器、塑料制品、服装、卷烟、陶瓷、纺织、丝绸、机械、电子、电力、煤炭、石油、造船、汽车、化工、医药、建材、冶金等门类。

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拥有568家大中型企业,5.9万家“三资”企业。

820个营业额超过亿元的乡镇企业。

建有752 个技术开发机构,国家级(集团)技术中心7个。

电子工业的门类及产值居全国第一位。

个体营业纳税额占全省税收总额的12%,居全国之冠。

农业向外向型发展,是全国的水稻、蔬菜和水果基地,茂名是最大的水果产地,湛江是最大的剑麻基地。

交通发达,已构成以广州为中心的交通运输网。

有港口100多个,其中吞吐量100万吨以上的有黄埔、湛江、蛇口、赤湾、妈湾等。

有4个铁路公司,有京九、京广、广梅汕、三茂等铁路干线,还有广深准高速客车直通九龙。

民航机场8个,白云机场是全国客流量最大的三大国际机场之一;珠海机场的跑道是全国最长的,达4 000米。

国内航线23条、地区航线5条。

公路通车84563公里(包括高速公路358公里),等级公路70 413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 732公里,水泥路面15 959公里。

永久性桥梁15 960座,总长617 019延长米。

汕头海湾大桥全长2 500米,桥宽24米,悬索桥主跨452米,被称为“世界第一跨”。

邮电事业发展较快。

建成广州至汕头光缆、穗珠澳光缆等骨干长途传输工程,已实现乡镇以上电话交换程控化、数字化。

农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437万门,列全国前茅。

销售网点115万个,各类批发、集贸市场4 000余个。

1995年旅游收入258亿元;进出口总额1 04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56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1亿美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7096.48 亿元。

广东发展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银行资产已达445.9亿元。

教育与卫生有高等学校42所,中等技术学校196所,中等师范学校46所。

普通中学3 882所,职业中学483所。

成人高等教育和中等专科教育发达。

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例逐年下降。

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00多个,公共图书馆114所,博物馆112座,档案馆170个。

建成1 490个有线电视网。

广东电视台与英、法、德、日等10余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电视机构联络合作,节目出口量和创汇额均居全国各省台首位。

年出版和制作音像制品2011万盒(张)。

医疗事业机构较完善。

有医疗床位14.88 万张,其中医院病床13.78 万张。

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4人。

农村发展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基本消灭麻风病、丝虫病;基本控制碘缺乏、白喉、脊髓灰质炎病。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连续14 年荣获国家“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1995 年获得世界冠军31 个,亚洲冠军36 个,全国冠军113 个。

各类体育场所45 430个,体育运动学校16所,业余体校146所,有全国体育先进县30个。

民间体育有赛龙舟、醒狮、武术、舞龙、放风筝、踢毽球等。

文化特色与名胜古迹有粤、客家、闽三大方言。

广东粤剧、潮剧和广东汉剧,广东音乐、潮州音乐、汉调音乐等享誉海内外。

民间风情有广州除夕迎春花市、珠江三角洲龙舟竞渡、海康傩面舞、吴川三层飘色、梅县过年锣鼓、佛山旱地龙船舞、南海百狮会等。

粤绣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广州早茶、粤菜烹饪誉满
全国。

名胜古迹甚多,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4个。

丹霞、西樵、鼎湖、罗浮为4大名山,光孝、南华、开元、庆云为4大名刹,清晖、可园、馀荫山房、十二石斋为4大名园。

有广州陈氏书院、光孝寺、六榕寺、潮州已略公祠、开元寺、梅县灵光寺和德庆龙母祖庙等。

有肇庆星湖、惠州西湖、潮州西湖、雷州西湖和广州南湖等名湖。

有花县官禄村洪秀全出生地、东莞虎门林则徐销毁鸦片烟遗址、虎门炮台、中山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三元里平英团旧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

有广州公社旧址,国民党“一大”旧址,黄埔军校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有广州一德路圣心堂(石室)和湛江硇洲岛灯塔等,还有如客家围龙屋和土楼、潮州府弟与寨堡、广州西关大屋与骑楼等具有鲜明地方民俗特色的建筑;广东华侨建筑文物丰富,有中国建筑的传统式、中西合璧式、仿古罗马式、德国堡垒式、土耳其回教式及教堂式;有12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有广州“世界大观”,深圳“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等。

广州、潮州、佛山、肇庆、梅州、雷州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