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精品】粤教版必修四语文复习提纲及答案

合集下载

粤教版_高三语文复习_必修4_文言知识

粤教版_高三语文复习_必修4_文言知识
.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 兵也”? (这与……有什么不同呢?)
《劝学》
文言文知识梳理
32
一、通假字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輮”通“糅”,使…弯曲 “有”通“又” “暴”通“曝”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本性, 这里指天生的资质
二、古今异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兼词,于此 助词,不译

且焉置土石
兼词,于何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代词,代 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这件事
四、 词类活用
其曲中规 积善成德 非能水也 曲,形容词 善,形容词 水,名词 名词 曲度 名词 动词 善行 游水 状,每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
作者回顾:
• 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 贾生。少有才名,18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 称。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 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李商隐有 诗道:“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杰出的文 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古文、反对骈文,(内容上) 提倡“文以载道”。
五、特殊句式: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状语后置) 季氏将于颛臾有事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状语后置) 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 3、是社稷之臣也 (判断句) 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状语后置) 而于邦内谋动干戈 5、是谁之过与 (判断句) 6、无乃尔是过与 (宾语前置) 7、何以伐为 (宾语前置)
必修4文言文复习
《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 臾》、《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节选)、《过秦 论》、《师说》、《谏太宗十 思疏》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论“雅而不高”含答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论“雅而不高”含答案

第2课 论“雅而不高”学习重点 1.掌握文中重要成语的含义。

2.了解作者的观点,弄清“雅”、“高”、“俗”之间的关系。

3.认识文雅与生活的社会意义。

一、作者名言1.但看生活现状,渐悟出,雅的未必就高,低而俗的未必不跟“雅”搭界。

2.有了底蕴,不着意为雅而自雅;缺乏底蕴,虽作态千般仍显得俗。

二、关于雅的名言1.浓不胜淡,俗不如雅。

——《菜根谭》2.举止温文尔雅,行动果敢刚毅。

——克劳迪奥·阿奎维瓦 3.伟人知道温文尔雅的威力;唯有劝说无效时,才诉诸武力。

4.优雅产生于制约。

——贝根5.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

——培根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 (1)单音字①剔.牙( ) ②时髦.( ) ③底蕴.( ) ④匮.乏( ) ⑤桑梓.( ) ⑥相形见绌.( ) ⑦捉襟见肘.( ) (2)多音字①作⎩⎪⎨⎪⎧ 作.坊( )作.息( )②稽⎩⎪⎨⎪⎧ 滑稽.( )稽.首( )③绿⎩⎪⎨⎪⎧ 绿.地( )绿.林( )④撒⎩⎪⎨⎪⎧撒.旦( )撒.播( )⑤露⎩⎪⎨⎪⎧露.脸( )败露.( ) ⑥哈⎩⎪⎨⎪⎧哈.哈镜( )哈.巴狗( )⑦矫⎩⎪⎨⎪⎧犯矫.情( )矫.揉造作( ) 2.辨形组词(1)⎩⎪⎨⎪⎧ 扭( )纽( ) (2)⎩⎪⎨⎪⎧ 揉( )糅( ) (3)⎩⎪⎨⎪⎧协( )胁( ) (4)⎩⎪⎨⎪⎧馈( )聩( ) 3.理解词义 (1)扭捏作态:(2)不解之缘:(3)捉襟见肘:(4)矫揉造作:(5)相形见绌:依据课文内容,按照下列图表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内容,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1.课文中反复提到的“雅”、“高”、“俗”三词的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答:2.作者从哪些层面来论证“雅而不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3.找出文中的对比,并分析这些对比对论证“雅而不高”起了什么作用。

答:4.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之林,“雅而不高”的行为将影响国人的综合素质,影响我国在国际中的大国形象。

2019-2020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讲义:13棋王(节选)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讲义:13棋王(节选)Word版含答案

13棋王 (节选 )诗海拾贝弈棋二首呈任渐(其一 )黄庭坚偶无公务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湘东一目[注]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湘东一目:据《南史》记录,梁湘东王萧绎,从前一目失明。

【赏析】这是一首写下棋的诗,前两句介绍下棋背景。

颔联用蛛丝作喻,写精神和灵魂仿佛轻快的蛛丝悠悠飘扬在碧空中,喻下棋之煞费苦心;又用《庄子》中丈人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的典故,喻下棋者精力集中,已达忘我境地。

颈联描述弈者的斗志坚韧,精心运筹,希望均分天下。

结尾用平庸之笔表示一直珍惜光阴的人们,居然因下棋连星沉月落也忘掉了。

这首诗源于作者的弈棋经验,也得力于其诗文构想和禅悟的举一反三。

语林撷英阿城经典语录1.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

2.大乱里老是有小静。

3.假如凤凰五百年是孤独,那么在浴火再生五百年以后,依旧是孤独。

4.世俗既无消极,亦无乐观,它实质上是无观的自在。

5.世俗间颓废的多是男子,女子罕有颓废。

6.艺术第一是自我催眠,由此而产生的作品再催眠阅读者。

7.贤人就是俗人的模范,样板,可学。

英豪是不可以学的,是世俗的心中“魔”。

8.要知道,人吃饭,不不过肚子的需要,并且是一种精神需要。

9.科学造成的“信”与宗教的“信”,不是同一个“信” 。

10.老老实实地飞驰,这才是体育运动。

作者卡片姓名出生年阿城1949 年籍贯重庆江津(原属四川)今世有名作家。

本名钟阿城,出生在北京。

处女作《棋王》先后获1984 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评比优异作品奖和第三届全国优异中篇小说奖。

今后又有有关资料作品接连问世,并写有杂论《文化限制着人类》。

其作品集《棋王》,共包含三此中篇《棋王》《树王》《孩子王》和六个短篇《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和《迷路》背景表现“文化大革命”如同一场梦魇,醒来以后依旧无法抹去记忆中的伤痛,特别是20 世纪60年月末大张旗鼓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它曾那样地震惊过中国以致世界。

2019-2020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讲义:17师说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讲义:17师说Word版含答案

17师说诗海拾贝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光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 新年都还没有芳香的鲜花,使得在漫漫隆冬中久盼春光的人们格外焦虑。

一个“都” 字,表露出这种急迫的心情。

“ 二月初惊见草芽”,“ 惊” 字写出了诗人在焦虑的期望中终于见到“ 春光”萌芽时的欣喜神态。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质感情倒是:人倒还可以等候来迟的春光,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季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及了,居然纷繁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光。

第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 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忧若有了人的美好梦想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仿佛也给人春的气味,为诗歌增加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衬着了喧闹的愉悦氛围。

语林撷英韩愈名言集锦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不塞不流,不只不可以。

3.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4.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5.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6.金璧虽重宝,花费难贮储。

学识藏之身,身在则有馀。

7.师其意不师其辞。

8.多才自劳累,无用只因循。

9.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10.亲之割之不停,疏者属之不坚。

1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2.怠者不可以修,而忌者畏人修。

13.念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

作者卡片姓名韩愈生卒年768— 824朝代唐代字号称呼字退之,世称韩昌黎、韩吏部,又称韩文公籍贯河南河阳 (今河南孟州 )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名。

政治上,反对藩镇盘据;思想上,信奉儒学;文学上,破骈为散,有关资料主张文以载道。

与柳宗元同为唐朝古文运动的倡议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背景表现唐朝的时候,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

王孙公子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不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能够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四讲义:第四单元 第17课 师说 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四讲义:第四单元 第17课 师说 Word版含答案

◎第14课孔孟两章◎第15课劝学(节选)◎第16课过秦论◎第17课师说◎第18课晏子治东阿◎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第17课师说本课话题——尊师一、从课本中积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向别人请教,不管地位高低,年龄长幼,只要有道之人,都可以拜为老师向他学习。

二、从历史中积累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宋代理学大家。

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

后来程颢死,他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一日,他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肯离去。

等程颐睁开眼睛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两个人仍然站在那里。

这就“程门立雪”的故事。

三、从名言中积累1.君子隆师而亲友。

——荀子2.事师之犹事父也。

——《吕氏春秋》3.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4.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5.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康有为一、作者简介文起八代之衰——韩愈韩愈(768-824),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

因死后谥“文”,又称韩文公。

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所作。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二、背景回放倡导尊师之道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

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

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孔孟两章 含答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孔孟两章 含答案
(3)①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②古义:请允许我。今义: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③古义:副词,更加、更。今义:动词,增加。④古义:代词,有的人。今义:副词,或许。⑤古义:特指“逃跑”。今义:行走,走路。
(4)①介词,比 介词,对 介词,在 ②介词,用 介词,凭借 介词,按照 介词,用 ③调整音节,起提顿作用的衬词 助词,的 助词,的 代词,代百姓
2.《寡人之于国也》记叙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着“________”这一问题,孟子以“________”的比喻暗示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国家富强、百姓增多,而必须________、________,使百姓能够发展生产、安居乐业、受到教化,这样就可以“________”。这种养民、教民的思想是孟子的“________”思想的体现。
《孟子》中的文章富于雄辩,鼓动性强,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具有“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风格。孟子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生动形象地表现抽象的道理,使文章引人入胜,富有文采,因而《孟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背景展示
(1)《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译注·季氏》。季氏,季孙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他是鲁国执政大夫,鲁哀公的权臣。颛臾,附属于鲁国的小国。故城在今山东××县西北。本文记录的是孔子与其弟子冉有针对“季氏讨伐颛臾”一事的谈话。冉有闪烁其词,观点含糊;孔子辞色严厉,观点鲜明,反对武力征伐、以力服人,主张礼治教化、以德服人。
(2)后世必为子孙忧:
(3)既来之,则安之:
(4)无乃尔是过与:
《寡人之于国也》(Fra bibliotek)王无罪岁:(2)填然鼓之:
(3)树之以桑: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谨庠序之教:
(6)然而不王者:
(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精品教学案:第3课呼唤生命教育( Word版含答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精品教学案:第3课呼唤生命教育( Word版含答案)

◆3 呼唤生命教育面对死亡,苏武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一片赤子之心;在死亡的边缘,史铁生认为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要活下去试试;借助3个手指操纵按钮输入要说的话,再经由语言合成器发出声音的霍金,拥有世界上最活跃、最富想象力的大脑之一,以最富活力与魅力的方式活着。

32岁的海归博士于娟借助博客让读者得到最好的教育:以理性看待死亡,然后珍惜生命、珍惜感情、珍惜生活。

生命没有第二次机会,为每一个生命未雨绸缪,这是一个健全的社会应有之义。

论匍匐匍匐是跋涉与再跋涉间难免的休整。

匍匐是前乐段与后乐段间的间奏曲。

匍匐,不是沉沦,而是历经苦难后的小憩和继续与命运搏击前力量的蓄积。

在你匍匐的时候,许多人在揣摩你;那曾让你热血冲动、充满了希望的目标也正在远方闪烁,而它,永远也不会自动靠近你一步……当此际,除了跃然而起,你没有什么别的选择!匍匐是跃起的准备,跃起是匍匐的升华。

匍匐是相对静止,跃起是形神的奋发!把每块肌肉的力度凝聚起来,把束缚和痛苦强抛出去。

手肘坚毅地推开泥土,双脚猛力地蹬向土地,大地的回声、骨骼的生机同时响起。

身体在地平线上一寸寸上升,因匍匐而缩小的视野一轮轮放大。

也许动作太急切,你会伴着呻吟重新倒下,但只要执着尝试,终会有一次最坚实最壮观如日之出的跃起……没有匍匐的人生是太理想和太诗化的人生;安于匍匐怯于跃起又怎能写出有声有色的人生风流!微感言: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

——《孝经》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4.人生虽只有几十春秋,但它决不是梦一般的幻灭,而是有着无穷可歌可颂的深长意义的;附和真理,生命便会得到永生。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四讲义:第一单元 第2课 论“雅而不高” 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四讲义:第一单元 第2课 论“雅而不高” Word版含答案

◎第1课时评两篇◎第2课论“雅而不高”◎第3课呼唤生命教育第2课论“雅而不高”本课话题——修养一、从课本中积累“有道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看来,肚子里‘缺货’,学问做不成,场面上的事情也捉襟见肘。

”一个人,要做到“肚中有货”,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

二、从生活中积累修养,是雨中人的彩虹,是攀援者的渴望,是跋涉者的路标……有修养之人,攀援于峭壁之上,他心中没有一失足粉身碎骨的畏惧,有的只是对顶峰绮丽景象的渴望;有修养之人,独行于漫天风沙的大漠里,而他的视野中不是露于荒野的白骨,而是通向绿洲的路标……三、从历史中积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忍受着腐刑的折磨,毅然、决然地选择“苟生”。

那时的他,需要何等的修养、怎样的气度,方能完成那一本大书——《史记》呢?然而,他的修养战胜了嘲讽、鄙视,战胜了他人亦超越了自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终于完成。

四、从名言中积累1.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

——罗斯金2.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

——西塞罗3.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黑格尔4.如果通过修养达不到提高鉴赏力的目的,修养两字也就毫无意义了。

——波伊斯5.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冰心6.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周恩来一、作者简介时评作家——李景阳李景阳,时评作家。

早年从事美术创作,曾任社会科学院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担任16集文化专题片《走进俄罗斯》的策划人和撰稿人。

代表著作是《基本经济制度转变中的社会冲突——对俄罗斯的实证分析》。

二、背景回放那些不和谐的现象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得到极大的提高,但人们的精神文明并不是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因精神文明的发展跟不上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存在的不和谐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校精品资料—语文第一单元关注社会1、时评两篇——车队与红灯徐勤月饼消费要讲文明江南客一、字词。

烙()印阖()家奢()华酽酽()令人咋()舌匪夷所思二、写作参考。

1、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要关心社会,以天下为己任。

2、1608年,英国大法官柯克等法官反动反对国王詹姆士一世进行司法审判。

——法治社会,权不压法。

3、“两会”车队不再一路绿灯,体现了法律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4、豪华月饼的盛行反映我们许多人脑中还存在炫富耀富、奢侈浪费、托关系走后门等腐朽思想。

我们要继续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2、论“雅而不高”李景阳一、字词。

剔()牙匮()乏时髦()破绽()底蕴()捉襟见肘()相形见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二、写作参考。

1、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齐头并进。

2、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讽缺乏修养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3、呼唤生命教育张云飞一、字词。

虐()待皈()依二、写作参考。

1、不尊重与伤害他人(物)生命的暴力事件: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浓硫酸伤熊,天津医科大学学生马晓明杀亲,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同学……高学历低素质,发人深省。

2、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人的生命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可替代性;(2)不可逆转性;(3)基础性,它是人类创造和实施一切价值的前提与先决条件。

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

3、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

它表现为三个层次:(1)保存生命的生存教育;(2)发展生命的生命价值教育;(3)死亡教育。

第二单元议论文4、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一、字词。

疫()情艰苦卓()绝波澜壮阔二、写作参考。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2、一个政党执政为民必须从细小的事抓起,因为人民的幸福不是百年难遇的机遇带来的,而是由细小的利益汇聚而成的。

5、拿来主义鲁迅一、字词。

孱()头磕()头譬()如蹩()进脑髓()自诩()国粹()残羹()冷炙()冠冕堂皇礼尚往来二、写作参考。

1、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告诉我们:对于古今中外的文化遗产必须采取先占有再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为我所用。

6、善良王蒙一、字词。

圭臬()无所不为以逸待劳四面楚歌曲高和寡二、写作参考。

(虽然善良常常败在凶恶的手下)然而人们还是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向往善良。

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

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其鸣也凄厉,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寡,其心也惶惶。

而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永远不丧失对于世界和人类、祖国、友人、理想的信心。

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吴功正一、字词。

缔()造旋/漩()涡中()伤禄蠹()捋()袖子分道扬镳()大雨滂沱()蜚/飞短流长如坐针毡()8、米洛斯的维纳斯 [日]清冈卓行一、字词。

攫()取烘()托擎()着丰腴()回溯()玉笏()矫()揉造作毋()庸赘()言销魂勾魄()二、写作参考。

1、残缺也是美,维纳斯正是缺少了双臂,才显得如此秀丽迷人。

不要为自己的某些缺陷难过,也许你的缺陷,会促使你奋进,促使你成功。

请记住两句话:上帝即使向你关闭了一扇门,他也会为你再开一扇窗。

每一个有缺陷的人都是因为太完美了而被上帝多咬了一口的苹果。

(可用于“缺陷”“身残志坚”等话题)第三单元小说(2)导言:斑斓()栩栩()如生9、宝玉挨打曹雪芹一、字词。

殒()命讹()传孽()障金钏()惶悚()思忖()谆谆()草芥()小厮()暴殄()违拗()血渍()丫鬟()葳蕤()焙茗()二、写作参考。

1、贾政笞子,痛下杀手;鲁迅之父,责子背书——批判封建家长制的弊端。

10、阿Q正传(节选)鲁迅一、字词。

籍贯渺()茫舂()米口讷()虫豸()根柢()晦()气面颊()穿凿()擎()天柱癞疮疤()伶仃()跄踉()醉醺醺()同仇敌忾()二、写作参考。

1、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本质是:自欺欺人,自我麻醉,不思进取,一事无成。

11、变形记 [奥]卡夫卡一、字词。

穹()顶偌()大攒()钱朕()兆重()听懒惰()忿懑()磨蹭()二、写作参考。

1、艰辛的工作让格里高尔由人变成了虫,现实生活中虽然不会发生类似现象,但我们每个人也或多或少被一些东西异化了,比如说:分数、金钱、权力、欲望等。

2、格里高尔变形后被遗弃的境遇和悲哀痛苦的心灵世界,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了西方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因无法沟通而造成的孤独、冷漠与悲凉。

12、失街亭罗贯中一、字词。

裨()益偏裨()马谡()张郃()曹叡()城垣()犄()角垓()心司马懿()鼓噪掎()角之势二、写作参考。

1、诸葛亮、马谡皆犯了刚愎自用的错误,才有街亭之失。

2、战国时赵国的赵括和三国时蜀国的马谡都是纸上谈兵、自以为是,结果都惨遭失败,乃至丧命。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信也!13、棋王(节选)阿城一、字词。

攥()起黏()液发噱()半晌()抻()衣服人头攒()动二、写作参考。

1、王一生正是因为全神贯注,倾心于棋,才战胜了那么多高手,获得了“棋王”的称号。

只要认真,有什么事做不成呢?第四单元文言文14、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论语》一、字词。

颛()臾冉()有社稷()虎兕()柙椟()二、通假字。

1、求!无乃尔是过与!/是谁之过与?三、古今异义。

1、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四、词类活用。

动词使动用法: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2、既来之,则安之3、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五、一词多义。

于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4、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5、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为 1、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2、何以伐为3、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之 1、且在邦域之中矣/是谁之过与/吾恐季孙之忧2、夫子欲之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而 1、危而不持,颠而不服2、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以 1、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2、何以伐为3、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过 1、求!无乃尔是过与2、且尔言过矣3、是谁之过与是1、求!无乃尔是过与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是谁之过与相 1、危而不持,颠而不服,则将焉用彼相矣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六、成语典故。

1、分崩离析 2、既来之,则安之 3、祸起萧墙七、文言句式。

宾语前置:1、求!无乃尔是过与 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状语后置: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3、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八、固定格式。

1、无乃尔是过与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一、字词。

洿()池数罟()鱼鳖()庠()序孝悌()鸡豚()弃甲曳()兵狗彘()饿殍()遍野二、通假字。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王无罪岁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古今异义。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2、弃甲曳兵而走四、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五、一词多义。

数 1、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2、数罟不入洿池以 1、王好战,请以战喻2、以五十步笑百步3、斧斤以时入山林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而 1、弃甲曳兵而走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 1、寡人之于国也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3、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之 1、寡人之于国也/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5、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六、成语。

1、五十步笑百步七、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状语后置: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八、固定格式: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九、写作参考。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古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15、劝学《荀子》一、字词。

槁()暴跂()望跬()步驽()马镂()空磨砺()舟楫()二螯()黄蟮()骐骥()輮/煣()以为轮锲()而不舍二、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三、古今异义。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四、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五、一词多义: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为 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之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锲而舍之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而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吾尝终日而思矣,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6、锲而不舍7、蟹六跪而二螯六、成语。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锲而不舍七、文言句式。

状语后置:1、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定语后置: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心词+之+定语”模式八、固定格式:1、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九、写作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