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诺基亚与柯达的兴衰原因
柯达和诺基亚的失败,都是其自己心术不正,只一味地或一相

柯达和诺基亚的失败,源自其心术不正。
本来,数码相机是柯达先发明的,而智能手机是诺基亚先发明,但这者却败在自己先发明的科技成果面前,被后来超越。
问题是什么?
柯达和诺基亚的失败,都是其自己心术不正。
他们虽研发出了更新更高的科技产品,但他们却一相情愿高估:自己现有的技术与市场优势地位是无人能撼动的,更新更好的技术投入应用可以先放一放,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自己现有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利润时空域,结果是,他们错了!就在他们还沉浸在沾沾自喜之际,“黑马”出现了,迅速将更先进的技术应用投放市场,赢得了消费者的亲徕,柯达和诺基亚在自私与慢节奏中衰落。
柯达和诺基亚之败,败在自我陶醉,败在自私心、败在慢半拍,他们都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别人,错估了形势,最后错失了良机。
任何时候,都要有危机意识。
失败就是头脑中没有“败”字,。
任何时候,都要十分地明确:没有谁是不可以战胜或不可以被取代的。
取代和战胜自己的“黑马”往往就在自己的不经意间忽然杀出,使原本处于优势地位的领先者人仰马翻。
苹果之于诺基亚,数码相机之于柯达。
惟有毫无保留地实现自我创新,自己超越自己,才能勇往直前。
发明创新了有利于人民的科技产品或技术成果,要第一时间投入运用,不能等、不必等。
先下手为强,先入为主,抢占先机对商家很重要。
企业经营失败经典案例研究

企业经营失败经典案例研究•失败的企业经营案例概述•失败原因分析•应对策略与解决方案•结论与启示目录CHAPTER失败的企业经营案例概述案例一:柯达公司010203背景介绍问题分析结论案例二:诺基亚背景介绍问题分析结论案例三:百视达公司背景介绍百视达公司是一家美国的影视租赁和销售公司,曾经是最大的DVD租赁公司之一。
然而,随着在线流媒体服务的兴起,百视达公司的业务逐渐受到影响。
百视达公司的问题主要在于它过于依赖传统的租赁模式,忽视了在线流媒体服务的崛起。
同时,公司的产品线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
百视达公司的失败是由于其未能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更新,以及管理层缺乏远见和决断力。
问题分析结论CHAPTER失败原因分析1战略错误23有些企业没有明确的长远规划,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迷失方向,无法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缺乏明确战略企业可能对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理解错误,导致其产品或服务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难以获得市场份额。
错误的市场定位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如果没有及时调整战略、更新产品或服务,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超越。
缺乏创新和适应性市场竞争市场饱和度增加技术变革竞争对手的威胁03资源分配不合理管理问题01缺乏有效的领导力02内部沟通不畅CHAPTER应对策略与解决方案调整战略重新评估市场定位研究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重新定位企业战略目标,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多元化经营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拓展新的产品线或进入新的市场领域,以增加收入来源。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加强品牌传播和营销,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010302加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质量加强营销推广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水平,加强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加强团队建设简化管理层次和流程,提高组织效率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财务制度和控制流程,提高资金加强财务管理010203改善管理CHAPTER结论与启示企业经营需要不断创新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企业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提高市场份额,赢得消费者认可。
生死海尔:如何学习诺基亚摩托罗拉柯达的失败?

原标题:生死海尔? 就在张瑞敏的办公室里,长期摆放着一张照片。
照片上,一艘巨轮正在倾覆,标题是:《企业为什么失败》。
曾经辉煌的诺基亚、摩托罗拉、柯达的衰败,昭示着企业不可能依赖一成不变的技术或产品实现永久的成功。
而他们被颠覆的一个共性是:都在面临技术范式和市场消费范式的变化时,没有做出快速响应。
? 企业成长取决于两个变量——战略和组织架构,前者决定后者。
互联网战略要求企业战略从以企业为中心,真正转向以用户为中心。
由于信息的充分对称和透明,逼迫企业不得不将主动权移交给用户。
“可以说,企业的生死,决定权掌握在客户手里,企业能做的只能是跟上用户点鼠标的速度。
”张瑞敏对此表示。
? 基于从创立之初就葆有的危机意识,海尔一直以“自以为非”、“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作为自己的DNA。
张瑞敏甚至在内部说:“我们每天都在自杀”。
而不深入海尔,就很难理解海尔人所说的“永远不等别人来革自己的命”的特殊语境。
? 海尔提出要“砸掉组织”,细究起来就是要砸掉不符合时代思维的人。
而海尔要实现“人人都是创客”、“每个人都是CEO”,让员工不需要管理推动就会自动高效运转的目标,组织思维是决定因素。
? 在张瑞敏看来,网络化企业,一方面体现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在海尔是“砸掉组织”后形成的节点闭环网状组织;另一方面是对待用户供应链的再造。
从传统时代的大规模制造到按需设计、制造和配送的大规模定制。
开篇导语:“海尔?为什么要去海尔?”2014年3月1日《中外管理》主办的一个管理论坛现场,一位业内已颇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家,对刚从海尔采访归来的本刊总编不加掩饰地面露不解。
的确,如今风头正盛的是小米、阿里、腾讯和华为,它们携互联网思维四处突击,颇有摧枯拉朽之势。
而吹响转型号角多年、心无旁骛埋头自我变革的海尔,在外界看来,似乎已不再代表新锐与先锋。
这家曾被公认为中国企业领航者的巨舰,在互联网时代是否已“廉颇老矣”?中国企业家群体中唯一被称作“管理哲学家”的张瑞敏,能否通过“自以为非”的全面变革引领海尔继续成为“时代的企业”?实际上,谈到互联网转型,没有哪个企业像海尔起步那么早、“折腾”那么久、动静那么大。
柯达公司衰退原因及解决方案

柯达公司衰退原因及解决方案公司简介及现状:伊斯曼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柯达公司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880年,当时还是银行职员的乔治伊士曼开始利用自己发明的专利技术批量生产摄影干版,这就是伊士曼柯达公司的前身。
于1891年在伦敦附近建造了一座感光材料工厂。
1896年,柯达公司成为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要赞助商。
截至1900年,柯达的销售网络已经遍布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其它欧洲国家。
柯达公司巅峰时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人。
营业额一半以上都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
其中三万九千人在美国。
公司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中国设有生产基地,向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销售种类众多的影像产品。
2009年底,柯达关闭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彩卷品牌——Kodachrome品牌彩色胶卷生产线。
到2009年第三季度,柯达已经持续四个季度销售额下滑,且幅度均超过20%。
从此,在拍照从“胶卷时代”进入“数字时代”之后,昔日影像王国的辉煌也似乎随着胶卷的失宠,而不复存在。
原因:原因一:反应迟钝,未及时转型柯达早在1976年就研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将数字影像技术用于航天领域;1991年柯达就有了13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
当时,柯达用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分别给访问者拍了照,那时的印象是:照片效果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数码照片的水准很差。
所以在发明数码相机之后的若干年里,柯达“冷冻”了这一技术,试图以此来延长传统胶卷的生命。
但是到2000年,柯达的数字产品只卖到30亿美元,仅占其总收入的22%;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也只有25%左右,而竞争对手富士已达到60%。
这与100年前伊士曼果断抛弃玻璃干板转向胶片技术的速度,形成莫大反差。
虽然柯达试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但是并没有重视其产品的市场份额,而是错误的以为,仍旧是胶卷照相机的天下。
著名企业由盛转衰的例子(一)

著名企业由盛转衰的例子(一)著名企业由盛转衰著名企业由盛转衰,是商业史上常见的事情。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例子,理解导致企业由盛转衰的原因。
KodakKodak是一个成立于1888年、曾经是全球最大的胶片制造商的公司。
但是,在数码照相机的兴起和市场份额的不断缩减之后,Kodak进入了破产重组程序,从而由盛转衰。
原因Kodak由于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忽视了对数字技术的投资和研发。
当数码相机逐渐普及,食用市场,Kodak的主要收入来源——胶卷销售——逐渐枯竭。
最终,它无法承受变化和竞争的压力,企业的价值逐渐下降。
NokiaNokia曾是全球最大的移动设备供应商之一。
但是,当苹果iPhone的问世和Android手机的迅猛崛起,导致Nokia的市场份额迅速萎缩。
Nokia忽视了移动市场的变化,过度关注智能手机之前的“便携式设备”市场,将主要的市场价值放在硬件的制造上——没有足够的投资和支持来推广和开发可靠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这使得Nokia显得逊色。
BlockbusterBlockbuster曾经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出租店。
但是,在Netflix 等数字流媒体服务的兴起后,Blockbuster逐渐陷入困境。
原因Blockbuster的竞争模式固执,它的出租模式把重点放在了实体店铺上,而不是在线租赁。
同时,如果用户未能及时归还DVD,Blockbuster通过收取高额罚款获取收入,这使得用户对Blockbuster 产生了厌恶。
总结以上企业前景均令人瞩目,但是它们由盛转衰的原因,却是经营者忽视市场变化,企业文化僵化,以及过分依赖过去成功模式所致。
通过总结以上企业的教训,我们可以更好地加深对于商业运营中的困难和陷阱的认识——资本市场如此飞速发展,不断变化的市场可能使长期成功的企业受到影响。
因此,与时俱进、灵活作为是商业成功的不二法则。
Sears曾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之一。
它的业务涉及房地产、银行、保险、出版和快递等领域。
柯达破产原因分析

柯达破产原因分析:
1、过于迷恋技术主义(庞大的技术投入以及割舍不掉的胶片销售市场,已经成为企业沉重负担)
2、在注重个性化的时代,批量生产的公司注定会被时代所淘汰
3、美国爆发严重金融危机,柯达公司受到严重拖累
4、企业不了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没有把技术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企业缺乏生命力
5、对抗时代,只重视产品本身,而忽视对消费者利益的服务,犯了“市场营销近视症”失去市场
6、盲目自信,公司陷入长期麻木状态,这种失败的端倪,在公司极盛的时代便隐约可见
7、动作迟缓,相应数码产品比竞争对手晚了近10年
8、责任缺失,缺乏经营忧患观念,更缺乏社会责任感(为了转移压力,大规模裁员,收缩市场,新产品推出缓慢,导致失业人口增加,相应的商业和制造业损失惨重)
诺基亚衰败分析:
1、广告活动分散,弱化品牌印象
2、模糊定位,不利于品排忠诚(5300学生一族;7500时尚少女;7380都市白领;E71商务人士;8800成功人士)。
他们走在技术的前沿-却为何还败给了时代!(诺基亚-柯达覆灭的原因)

他们走在技术的前沿,却为何还败给了时代!诺基亚,柯达曾经都是其行业中的霸主,然而帝国的崩塌也就只在短短几年间,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它们的辉煌早已成为历史长河中的几许记忆,尽管可签可点。
有人说,它们输给时代,他们本来就是过去式的产物,命该如此! 也有人说他们研发不给力,技术落后于人!事实是这样的吗?让我们来扒一扒历史资料瞧一瞧。
历史资讯告诉我们:诺基亚早就看到了未来的趋势!1990年,诺基亚提出把网络放在每个人口袋产品的概念。
1996年,诺基亚推出智能手机的概念机;比苹果的iPhone早了10年以上。
2007年,诺基亚率先在全球推出行动网路品牌OVI,比苹果的App Store早了1年。
2007年10月,诺基亚以81亿美元收购美国地图供应商Navteq,因为诺基亚知道,未来的竞争在服务。
技术层上诺基亚早在2004年,诺基亚内部就开发出触控技术,甚至是现在的3D技术。
诺基亚的第一款智能手机是在2004年推出的,也比苹果要早,只可惜稳定性和体验感欠佳,市场的反馈并不好!再看看柯达的历程,1881年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伊士曼发明胶卷。
1888年第一部柯达照相机上市,开启大众摄影新时代,1942年推出第一卷彩色胶卷。
1975年美国柯达实验室研发出了第一台数码相机,可以说技术的每一个节点领先于对手,只是拥有的“大招”捂了20几年,最后清醒过来要转型已经回天乏术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既定优势可能阻碍新业务的发展,而且这种优势越强,对衍生出来的新业务的杀伤力越大!已经观察诺基亚超过10年的芬兰经济研究所研究主管亚尔柯博士认为“诺基亚是个很追求高效率的公司,非常的成本导向,这些都是它的优点,只是,走得太远了。
”“高效率控制成本”让诺基亚隔绝了竞争对手,也把自己困死在高墙里!追求低成本与极致效率,诺基亚舍弃了触控风潮,因为它的高成本风险;拒绝客制化,他们失去美国市场;最后,诺基亚连翻身的希望—新作业平台MeeGo都失去了!另外从新项目孵化角度来思考,新项目尚处于投入期,如没有一个相对隔离的空间和专门的团队负责,而是夹杂在老业务中就很可能被边缘化,夭折的概率很大!诺基亚的覆灭最惨烈的一步是当第一部智能机没有获得预期收效时,新掌门人克拉斯沃将智能和传统手机部门合并了,重心又转移到暂时盈利的传统手机上面。
柯达是怎样走向破产的?

柯达是怎样⾛向破产的?2019-08-31数字化浪潮不但可以淘汰⼀个企业,⽽且可以淘汰⼀个⾏业。
移动互联⽹平台正在吞噬整合原来独⽴存在的产业链,将这些功能整合到⼀个更⼤的互联⽹系统中。
新的产业⽣态往往由多个⾏业交叉融合形成,原有产业链的霸主需要在新的开放系统中重新定位2012年1⽉19⽇,柯达公司在纽约南区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此时,柯达公司负债总额达到67.5亿美元,⽽包括专利在内的所有资产的价值总额只有51亿美元,已经资不抵债,符合破产保护的条件。
在资本市场,柯达的股价从1997年的93美元跌落到破产前⼣的每股0.36美元。
这个1930年就⼊选道琼斯指数的⽼牌企业如今只有接受退市的命运。
冰冻三尺,⾮⼀⽇之寒,其中的历程和教训,值得后⼈深刻反思。
胶卷王国的垄断者1880年,柯达创始⼈乔治伊⼠曼发明了感光乳并⽤它⽣产⼲版胶卷,这是⼀项伟⼤的发明,将复杂的照相过程标准化、⼀体化了。
摄影师不必再携带微波炉⼤⼩的相机和沉重的三脚架,更不必忍受冲洗照⽚的繁琐过程:胶卷发明前,摄影师要在玻璃⽚上涂上照相乳胶,再将玻璃⽚曝光,然后在其未⼲之前冲洗曝光板。
为此,他要随⾝携带化学药品、玻璃桶、笨重的板架和⼀壶⽔。
为了推⼴胶卷,伊⼠曼设计了完美的商业模式:“您只需按⼀下按钮,其余的我们来做”。
1888年,柯达相机预先装⼊可供100次曝光的胶⽚,操作时易于携带和把握,售价为25美元。
曝光后,整个相机送返柯达公司所在地——纽约⼩镇罗彻斯特市。
胶⽚显影、打印以及新胶⽚的换装均于罗彻斯特完成,总共花费10美元。
胶卷与相机是⼀对互补品,如同剃须⼑架与⼑⽚、复印机与墨盒、电脑的硬件和软件,柯达懂得这种互补产品产⽣的⽹络效应,于是在1900年推出了1美元的“勃朗宁”相机,通过廉价的相机扩⼤⽤户基数,⽽⽤户基数越⼤,胶卷销量就越⼤,平均成本和价格就越低,就越能迅速垄断市场。
除了照相,胶卷在商业上具有⼴泛的⽤途。
1891年,发明家托马斯·爱迪⽣借助乔治·伊斯曼开发的软胶卷,发明了⾸款电影摄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死于数码的柯达—成也胶片、 败也胶片
(一) 胶片记录柯达的辉煌 (二)数码见证柯达的落幕 (三) Do you know the reasons?
(一) 胶片记录柯达的辉煌
“你只需按下快门,其他的事情由我们来做”
2011、10、1
股值暴涨暴 跌
William 申 请 Lloyd
上任
破 产2012、1、19 保 护
(三) Do you know the reasons?
•战略失误,错失时机 •产品的功能价值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产业技术更新,失去核心竞争力
•转型成本高;竞争对手多且强大
三、势不可挡的互联网
诺基亚比苹果早7年发 现触屏技术,却空守 宝山而不知利用!!!
触屏手机 市场
进入智能手机 时代后,转型 迟缓的诺基亚 开始走上下坡 路,并公布了 十多年来的首 次季度亏损 2009 2011 40% 2001 1963 首次涉 足电讯 通信行 业 2002 3G 制式手 提电话诺基 亚 6650 和微软建立战 略合作伙伴关 系,Symbian Windows Phone 操作系 统
1880
伊士曼干版公司成立
1888
1883
柯达照相机推出
1930
伊 士 曼 发 明 了 胶 卷
1900
75%的市场,90的利润
柯 达 行 销 欧 洲 各 国
1976
2002
数字化率仅25%
2004、1
开 发 出 数 字 相 机 技 术
在欧美国家胶卷停产
2003、9、26
宣 布 战 略 转 变
2005、1
—伊士曼.柯达
(二)数码见证柯达的落幕
病树前头万木春 柯达在沉睡中错失了黎明。就在该公司宣 称“柯达最好的工厂在厦门(一次性相 机)”时,尼康、富士和佳能等在数码成 像领域风生水起。21世纪的前十年,柯达 被曾经的竞争对手全面反超。
柯达1975年发明 了第一台数码相 机,但是柯达为 了确保自己在感 光胶片生产企业 的龙头老大地位, 人为地搁置了数 字照相专利技术, 最后逐渐被数字 化浪潮所淘汰 》》》
*
31
诺基亚在做减法,而苹果和三星在做加法。
当诺基亚游离在智能 手机市场之外时,苹 果手机大行其肆
强 大 的 安 卓 和 三 星
诺基亚市值 271.21亿
苹果市值 4870.23亿
三星市值 1972.92亿
都是美元!
数据链接如下 /finance/stocks/overview?symbol=005930.KS /stock/index.shtml
/q/bc?s=MSFT&t=my&l=on&z=l&q=l&c=
单位:亿美元
5000
苹果 4737.86亿美元 微软 3125.37亿美元 谷歌 4047.01亿 美元 三星 1972.92亿美元 IBM 2026.86亿美元
4500 4000 3500 3000 市值 2500 2000
原诺基亚首席设计师诺沃:“诺基亚当年的原型机拥有 iPhone的某些特色和功能。”
你知道,在iPhone上当你触摸数 字键盘时,你知道字母会如何弹出 来并变得更大,这样一来你就能确 保自己所触摸的字母是正确的,而 那就是诺基亚的创新。这是诺基亚 的设计,而且也申请了专利,但在 很多年的时间里却都一直未能登陆 诺基亚的产品,而苹果则利用了这 项创新技术,并将其带到自己的产 品中去。
甲骨文公司 1722.15亿美元
1500 1000 500 0 苹果 谷歌 微软 IBM 三星 甲骨文 亚马逊
亚马逊公司 1606.63亿美元
苹果掌门人乔布斯推广了这么一种理念:iPhone、 iPad以及其他移动设备的发展,带来了后PC时 代 。微软的好时代已经到头 •微软新产品虚弱的表现,创新力不足
•马云曾说过:“不注重互联网,这样的企 业本来就该死” 。 •而2013年则发展成了“错过了移动互联, 你错过的不仅仅是一次机会,而是一个时 代”。几乎所有有远见的企业家都形成这样 一种共识:“如果说以前的互联网是打翻一 部分人的奶酪的话,那么移动互联的诞生, 将是彻底推翻所有的奶酪”。
•当摩托罗拉还沉醉在V8088的时候,不知道诺 基亚已迎头赶上。
三、势不可挡的互联网
Contents
(一)诺基亚兴衰记
1 2
3
诺基亚的兴起
遭遇滑铁卢 也怪对手太强大 Why?
4
1
诺基亚的兴起
诺基亚144年的历史,可以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 •1865~1967年,诺基亚的第一个百年, •1968~1991年,诺基亚开始转向移动业务; •1992~1999年,诺基亚发动了一场移动通信的革命
•2000年开始,新世纪的诺基亚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
遭遇滑铁卢
*
*
史蒂芬.埃洛普
(诺基亚现任CEO)
诺基亚曾经而 且未来还将继 续付出各种巨 大的努力来创 新技术,很多 相关的研发进 程正在进行中, 但却没有在产 品中“着陆”
高通公司首席执行长雅各布:“和其它设备制造商相比,诺 基亚花在制定战略上的时间要多得多。有时我们会给诺基亚 提供一项新技术,在我们看来,这可能会是一个巨大商机。 不过诺基亚不是马上开始利用这个机会,而是花很长时间 (可能要六到九个月)来评估这个机会。等到他们评估好了 时,机会往往已从手中溜走了。”
•当诺基亚还注重低端机市场时,乔布斯的苹果 已经潜入。 •当很多人还在想租个门面房开个小生意时,光 棍节一天中国互联网上创造天价成交额。
不要说停止学习,就是慢一点都有可能 被淘汰出局。
Thanks
谢谢大家的支持
朱俊丰 2014/2/23
© Social Centered Selling LLC | connect. collaborate. close!
目录 一、诺基亚王国的兴衰
(一)诺基亚兴衰记 1. 诺基亚的兴起 2. 遭遇滑铁卢 3. 也怪对手太强大 4. Why? (二)战略合作伙伴—Microsoft Corporation
二、死于数码的柯达—“成也胶片、败也胶片”
(一)胶片记录柯达的辉煌 (二)数码见证柯பைடு நூலகம்的落幕 (三)Do you know the reasons?
4
Why?
NOKIA
The reasons 老大心 态作祟 行动迟缓
*
16
(二)战略合作伙伴—Microsoft Corporation
没钱?还是走投无路?
还是 互相 帮助
1999年 6070亿美元
微软现在市值 3125.37亿美元
/usstock/quotes/MSFT.html
三星电子 智能手机 出货量首 超诺基亚
2012
2013、 1 宣布今 后将不 再发布 塞班系 统手机
微软将 收购诺 基亚设 备与服 务业务 2013、 9
一 落 千 丈
3
也怪对手太强大
马云说: 一个公司在两种情况下最容易犯错误,第一 是有太多的钱的时候,第二是面对太多的机会,一个 CEO看到的不应该是机会,因为机会无处不在,一 个CEO更应该看到灾难,并把灾难扼杀在摇篮里。 很明显,诺基亚犯了错,苹果和三星抓住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