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苹果和诺基亚的兴衰看创新
诺基亚与苹果案例分析

企业经营战略——诺基亚&苹果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广义上的经营战略是指运用战略管理工具对整个企业进行的管理,在经营战略的指导下进行,贯彻战略意图,实现战略目标;狭义上的经营战略是指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的过程所进行的管理。
更具体地说,经营战略是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
从其制定要求看,经营战略就是用机会和威胁评价和未来的环境,用优势和劣势评价企业现状,进而选择和确定企业的总体、长远目标,制定和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在本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对诺基亚和苹果公司经行企业经营战略的探究。
公司简介苹果公司,全称苹果股份有限公司,原称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在2007年1月9日于旧金山的Macworld Expo 上宣布改名。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库比提诺,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目前全球电脑市场占有率为3.8%。
概况中文公司名:苹果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公司名:Apple, Inc.公司类型:公开(NASDAQ: AAPL)成立时间:1976年4月1日总部地点:加利福尼亚的库比提诺公司荣誉:世界上最大的IT科技企业重要人物Steve Paul Jobs 斯蒂夫·乔布斯(CEO)Timothy D. Cook 蒂姆·库克(COO)Peter Oppenheimer(CFO)Philip W. Schiller(SVP Marketing)Jonathan Ive(VP Industrial Design)口号Switch(变革)产业电脑硬件、电脑软件、手机和掌上娱乐终端产品软件-- Mac OS X,Xserve,QuickTime,iLife,iWork,iTunes硬件-- iMac,PowerMac,PowerBook,MacBook,MacBook Pro,iBook,Apple Cinema Display,Mac mini,AirPort,MacBook Air,Air Pro掌上娱乐终端-- iPad,iPod,包括iPod nano、iPod classic和iPod touch以及以往的已停产的iPod(Video)版本手机-- iPhone其中,Mac(电脑)iPod(个人数位影音随身听) iPhone (行动电话) iPad (平板电脑)iTune(数字媒体播放应用程序)为其主要产品。
诺基亚衰落带来的启示

诺基亚衰落带来的启示有辉煌就会有衰落的时候。
这是XX收集的关于诺基亚衰落带来的启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了解一下。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最近,手机领域昔日全球老大、市值曾位居全球上市公司之首的诺基亚以区区72亿美元出售了旗下最核心的手机业务,这一售价还不足当年辉煌时期公司上千亿市值的零头。
从去年底卖公司总部大楼到今天以“白菜价格”贱卖核心业务,看来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这位昔日巨人真的快走到了尽头。
辉煌了整整十几年的企业仅仅三两年就走向破落,诺基亚的沉沦给了我们三点启示。
首先,品牌不是万能的,单靠品牌的力量不可能让消费者永远爱你没商量。
诺基亚的品牌不可谓不响亮。
莫说如日中天时期,就是这些年江河日下,其品牌价值仍然在全球名列前茅。
2011年虽然跌出全球前十,但仍然保持在第十四位,品牌价值甚至高于宝马和路易威登。
但是品牌这一金字招牌并没有阻止诺基亚市场份额的快速下滑。
笔者曾经是诺基亚品牌的忠实拥趸,在过去十几年间一直用诺基亚手机。
在苹果、三星崛起以后,笔者出于对诺基亚品牌的偏爱,试图拒绝接受这两个后起之秀。
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原因就是在诺基亚的产品线中已经找不到可以抗衡的产品。
而使用了苹果和三星以后,笔者才深深地感觉到,诺基亚真的老了。
由此可见,品牌对一个公司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有竞争力的产品做支撑,品牌的力量也会苍白无力,不可能让消费者做到从一而终。
说到产品,许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质量决定一切。
其实,在需求日益多元的今天,产品质量绝非消费者选择产品的唯一标准。
这是诺基亚给我们的第二点启示。
平心而论,直到今天,诺基亚手机的稳定性和耐用性都仍然有口皆碑,返修率仍低于竞争对手。
但是质量稳定和经久耐用并没有让诺基亚守住市场份额,这就说明,对于手机这类时尚性很强的、介于快速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之间的电子产品,单单靠产品质量过硬是无法守住天下的。
原因不复杂,质量稳定可靠只是消费者选择产品时考虑的因素之一而绝非全部。
产品观念的案例

产品观念的案例产品观念是指企业或个人对产品的认知、理解和看法,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和服务。
一个正确的产品观念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实现长期的发展。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产品观念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成功的产品观念案例——苹果公司。
苹果公司一直以来都以“设计先行”为产品观念,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用户体验和创新功能。
从第一代iPhone到如今的iPhone 12,苹果手机一直保持着高端、时尚的形象,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这种产品观念使得苹果公司能够不断引领市场潮流,实现了长期稳定的盈利和市场份额。
其次,让我们来看一个失败的产品观念案例——诺基亚。
诺基亚曾经是手机市场的霸主,但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诺基亚却逐渐失去了市场份额。
这主要是因为诺基亚长期以来坚持的产品观念是“硬件为王”,忽视了用户体验和软件生态的重要性。
在智能手机时代,诺基亚的产品观念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了公司的衰落和被迫退出手机市场。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转变产品观念成功的案例——迪士尼。
迪士尼最初是一家动画制作公司,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主题乐园、影视制作、媒体传播等多个业务板块的综合性娱乐公司。
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迪士尼不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产品观念,从单一的动画制作向多元化娱乐产业延伸。
这种灵活的产品观念使得迪士尼能够不断创新,抓住市场机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产品观念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正确的产品观念能够帮助企业把握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实现长期的发展。
相反,一个错误的产品观念则可能导致企业的衰落和失败。
因此,企业在制定产品观念时,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紧跟市场的变化,保持灵活性和创新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逆向思维”案例

“逆向思维”案例逆向思维是一种非传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颠覆常规思维模式,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或者通过改变问题的定义来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下面将介绍几个逆向思维案例。
案例一:诺基亚倒霉时刻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诺基亚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但在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后,诺基亚却逐渐失去市场份额。
这时,诺基亚选择了逆向思维,开始重新审视问题。
经过调研和分析,诺基亚发现,消费者在购买智能手机时,更看重的是其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开放性和丰富性,而不仅仅是硬件性能。
于是,诺基亚开始推出基于开源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引入了应用商店,提供了大量的第三方软件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逆向思维让诺基亚从传统手机制造商转型为智能手机厂商,重新夺回了市场份额,成为当时全球最畅销的智能手机品牌之一案例二:麦当劳进军早餐市场麦当劳是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但在中国市场,麦当劳的早餐业务一直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业绩。
经过市场调研和分析,麦当劳发现,中国消费者对早餐有着不同的需求和习惯。
于是,麦当劳进行了逆向思维,他们将传统的西式早餐概念与中国特色结合起来,推出了“早安全早时尚”系列产品。
这些产品包括椰蓉派、白吐司、薯饼等,在保持麦当劳品牌风格的同时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早餐的口味和营养需求。
案例三:苹果公司的创新苹果公司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之一,其成功离不开逆向思维的应用。
苹果公司通过逆向思维,不断创新出许多颠覆性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在推出iPod时,不仅仅是生产一款音乐播放器,而是结合了iTunes音乐商店和与第三方合作的音乐IP,打造了一个全新的音乐生态系统。
这种逆向思维让苹果公司领跑了数字音乐革命,成为音乐产业的重要影响力。
另外,苹果公司在推出iPhone时也运用了逆向思维。
iPhone并不仅仅是一部用于通话的手机,它将多种功能集合到一款设备中,如音乐播放器、相机、互联网浏览器等。
这种创新的产品定位和多功能集成的思维让iPhone成为了全球最热销的智能手机之一以上案例都是通过逆向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发现潜在机会和需求,并将之与创新的产品和服务结合起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诺基亚手机兴衰谈当今企业生存之道

从诺基亚手机兴衰谈当今企业生存之道1998年,诺基亚第一亿部手机诞生,一举超越摩托罗拉,正式登上了全球手机老大的宝座。
而到今天,销量锐减、债券评级下降,股价人跌,市值萎缩,昔日王者诺基亚不得不靠裁员和高层洗牌来应对全线的崩盘。
仅仅只有14年的时间,诺基亚就从顶峰直接坠向了谷底。
曾经的王者还能归来吗?传统手机巨头在如今角逐更为惨烈的手机江湖该如何生存下去?这些又给其它同样陷于今天激烈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带来何种启示?在本文中,作为一名专注研究和服务企业的甜牌与网络营销专家及培训师,刘杰克老师将从诺基亚的兴衰史入手来就这一话题来与读者进行相关的探讨。
一,实用与时尚并重,成就2G时代手机霸主诺基亚是一家拥有147年历史的老品牌,从纸浆业起家,逐步涉足橡胶、电缆和通信等领域。
从1994年开始,诺基亚裁掉除通信外的所有产品线,全力主攻GSM产品,将诺基亚与GSM的前途紧紧捆绑在一起,这个人胆的决定带来了诺基亚的辉煌。
随后的诺基亚以制造移动通讯设备而享誉全球,成为芬兰最大的国际化著名企业。
从2000年起诺基亚手机一步步打败摩托罗拉、爱立信等竞争甜牌,2003至2006年达到高峰,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高达72. 8%。
在那个时代,诺基亚就是手机代名词,吸引着全世界手机消费者和媒体的目光。
诺基亚全盛时期,每年贡献国家GDP4%O继承了欧洲优良甜丿贡传统的诺基亚,其手机的耐用性成为了消费者对诺基亚手机最初的好感来源。
诺基亚凭借着真真实实做手机的理念,一直以质量为保证。
诺基亚的手机被戏称为“砖机”,这无疑要归功于其中的质量,消费者不小心手机掉到地上,电池、后盖散落一地,以为要报销了,但拼装起来,手机照样能打,消费者对于这样的经历的描述不绝于耳。
凭借着其领先的技术及务实、稳扎稳打的公司理念,诺基亚逐步在手机市场站到了第一梯队。
2000年开始,随着手机的逐渐普及,手机己经从单纯的通信工具变身为大众显示其品味与潮流的象征,手机迅速成为最新的时尚工具。
智能手机的创新与演变

智能手机的创新与演变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最初的砖头式手机,到如今的多功能、智能化手机,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蕴含了许多创新和变革。
一、创新之路1983年,第一部手机问世。
这部手机巨大、笨重,只能拨打电话。
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手机拥有了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性能,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992年,第一台PDA上市,标志着未来小型便携设备的出现。
2002年,黑莓推出集成了电子邮件功能的智能手机,成为当时商务人士及政治领袖使用的理想工具,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了手机的潜力和重要性。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一代的iPhone,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市场,为智能手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之后,各家手机厂商在智能手机领域纷纷问世。
现代智能手机从刚开始只能浏览网站,到可以使用移动应用程序从互联网上下载各种服务和应用,到后来添加的指纹、面部识别等安全技术,这一切都是一个巨大的创新过程。
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手机进一步实现了“智能”,并成为了最受人欢迎的移动设备之一。
二、演变之路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还有一条重要的变革路径,那就是巨无霸手机向更轻便、多功能的智能手机转变的过程。
最初的手机叫作“砖头”,那时候的手机即便是最基础的型号,也十分笨重。
然后,手机厂商纷纷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手机,逐渐消除了砖头式手机的笨重感。
在此基础上,手机厂商又增加了功能,比如识别语音指令、收发短信消息,以及流量上网等功能,智能手机的轮廓渐渐浮现。
此外,手机领域不断涌现新的切入点,包括平板电脑,嵌入式设备,可穿戴设备等,从而推动了手机的演变。
这些变革有助于发展出更多新颖的智能手机应用,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三、未来发展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的基础,要有一个成熟可靠的移动网络。
一方面,5G等超高速移动网络已经趋于成熟,对手机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未来,人们会有更多的需求,智能手机需要拥有更大的存储空间、更强的处理能力,以及更快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图像和音频效果。
谈谈对诺基亚兴衰的看法及启示

谈谈对诺基亚兴衰的看法及启示l毋庸置疑,百年老店诺基亚是一个伟大的企业。
它曾多次遇险,也屡屡化险为夷;它因勇于创新而崛起,也因瞻前顾后而衰败。
这个昔日手机界巨头的辉煌与没落已被写入企业教科书,值得后来者反思。
纸浆磨坊变身手机巨人诺基亚公司历史可追溯到1865年,最初是家纸浆磨坊。
1967年,诺基亚与芬兰橡胶公司、芬兰电缆厂合并,形成当代诺基亚公司雏形,主营橡胶、电缆、林业、电子和发电五大业务。
此后,诺基亚成立电子部,生产通讯网络设备。
1979年,诺基亚开始研发第一代无线通讯(1G)网络标准,1982年造出第一台基于1G网络的车载电话。
1992年诺基亚发布了世界第一款基于第二代无线通讯标准的GSM手机。
这时的诺基亚业务过于宽泛,其中家电业务亏损严重。
1992年,总裁奥利拉做出公司历史上最重要的决策——剥离橡胶、胶鞋、造纸、家电等产业,专注于电信业。
他把视线放到欧洲以外,将北美、拉美、亚洲作为主战场。
诺基亚盈利后,大力投入手机研发并取得收效,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诺基亚还率先推出智能手机,搭载了当时最先进的“塞班”操作系统。
1998年,诺基亚联合摩托罗拉、爱立信、三菱等共同成立塞班公司,研发同名操作系统。
该系统问世不久,西门子、三星、松下、索尼爱立信等相继成为授权使用者。
“塞班”成为当时最受推崇的操作系统,2007年一度占据智能手机市场62%的份额。
顺风顺水时,往往暗藏危机。
2007年,苹果公司的iPhone问世,基于多点触控技术的全新用户界面,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的概念。
继苹果iOS系统之后,谷歌2008年推出了安卓系统。
iOS和安卓的面世,开始侵蚀“塞班”的市场份额。
其实,诺基亚早在2002年就研发出触屏技术,2005年研发出面向互联网的手机操作系统Maemo,受到业内好评。
然而,公司决策层错认为占据市场优势的“塞班”将继续成为主流,轻视了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力量。
自2009年底开始,摩托罗拉、三星电子、LG、索尼爱立信等终端厂商纷纷宣布终止“塞班”平台的研发,转向安卓系统。
诺基亚兴衰的看法和启示PPT课件

诺基亚兴衰的启示
• 建立一个生态,而不是一家独大 • APP应用商店,就像淘宝、阿里巴巴一样,把用户集中起来,车间生态,提供平台,让用户互动,让用户
享受高科技的便捷 • 勇于否定自己,而不是固步自封 • 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
第9页/共11页
诺基亚兴衰的启示
• 公司所有的团队都需要围绕一个共同目标,而不是各自为政 • 重视竞争对手,研究竞争对手的思路和逻辑 • 树立危机意识,随时随地准备解决问题
苹果的iphone在2007年成为第一款真正意义的互联网智能手机幵重新定义了移劢互联概念此前即苹果的应用程序商店appstore还鼓励了成千上万的独立软件开发商来提供这些appiphone自己就是个消费类产品但同时也像是一个将app作为快消品提供给用户的平诺基亚乊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它掌控着电信技术终端上的标准和潮流影响运营商和其它硬件制造商塞班系统也是行业领导者一度拥有智能手机系统超过50的市场份额为公司赢得丰厚的利润
第1页/共11页
大公司的普遍特点
• 它有足够的市场规模和占有率 • 有制定游戏规则比如控制开发节奏的能力 • 对上下游产业有影响力 • 公司部门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 组织层次多,公司最高层不容易获得真实信息
第2页/共11页
竞争者的闯入
• 苹果的iPhone在2007年成为第一款真正意义的互联网智能手机,并重新定义了移动互联概念—此前,即 使进入3G时 代,人们也想不出如何在手机上上网,但苹果却用一个个App来让用户获得互联网上的具体应 用
• 而即使诺基亚意识到应用程序商店对生态系统的培养多么重要,它在2009年发布的Ovi却依然显得混乱不 堪—它甚至试图让这个商店中的程序支持包括 s60和Symbian系统在内的诺基亚所有智能机系统,以及所 有的语言。在营业第一天,Ovi网站的服务器就崩溃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苹果和诺基亚的兴衰看创新
诺基亚,这家芬兰手机制造商抓住了手机市场的兴起机缘,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度成为该行业最强大的品牌。
“诺基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仍然在各个业务领域都取得了成功。
无论是移动终端还是网络业务市场,行业领先者之间的整合都在继续加强。
在这场竞赛中诺基亚处在有利的地位,并在竞争中拔得头筹。
”诺基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约玛·奥利拉曾对2005年第二季度的骄人业绩做出这样的评价。
然而,今天的诺基亚已是昨日黄花,很难再续昔日的辉煌,即使它也曾为迎合潮流而推出几款新产品,市场的平平反响已经说明了一切,它,可能再也无法回到手机界的潮头,这家“百年老店”正在离创新越来越远,离潮流越来越远。
美国《商业周刊》曾撰文指出,由于未能充分理解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地理布局,使得诺基亚逐渐丧失了手机市场的领导地位。
市场在快速变化,而诺基亚高层的判断和决策却频频失误,始终没有踩中行业前进步点。
智能手机改变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的速度远远超过这位“智能手机”先河开拓者的想象。
苹果公司的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
苹果的AppleII于1970年代助长了个人电脑革命,其后的Macintosh接力于1980年代持续发展。
最知名的产品是其出品的AppleII、Macintosh电脑、iPod音乐播放器、iTunes商店、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等。
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
2011年2月,苹果公司打破诺基亚连续15年销售量第一的地位,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商。
2011年8月10日苹果公司市值超过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关于苹果成功的原因大家都有相当一致的结论:创新。
同样,曾成功多年的诺基亚也在不停的创新。
多年来诺基亚坚持的设计理念是:想方设法了解用户需要什么,然后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要求。
基于这一理念,诺基亚在人种学调查以及市场细分策略上投入巨大,每个设计师都要接受一种叫做“情景设计”的训练,这一理念告诉设计师,如何了解用户需要什么,然后去做设计。
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诺基亚开发了数量众多的产品,达1000多个型号。
无疑,这都是诺基亚技术创新的结果。
这种设计思想,对于改良性产品当然是有用的,但当社会需要全新的、具有多种效能的移动终端时,这一因循传统的“创新”方式,无法创造出令用户“喜
出望外”的产品。
所以诺基亚最终还是失败了。
诺基亚视野狭窄的北欧思维;诺基亚在技术创新上的落后;诺基亚过于追逐成本控制,以致核心能力变成了核心障碍……这些对诺基亚失败的分析都有道理,然而都没有说到关键点子上。
我们都知道“创新”是企业前行的不竭动力,而苹果却将“创新”提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
不同于型号众多的诺基亚,苹果手机只有iphone1、iphone2、iphone3、iphone4、iphone4s以及刚问世不久的iphone5这么几种,它也没有太多的考虑消费者打电话是不是方便,按键是不是方便,也没有因用户群体的差异而专门开发少儿版,学生版,老年斑,娱乐版,但这并没有妨碍它的热销。
苹果的创新,带有强烈的乔布斯色彩,是非常偏执的、不追求完美但追求卓越的创新。
从效果来看,从乔布斯口中讲出的“创新”,不应该翻译成创新而应该翻译为革命,苹果每一款产品的工业设计、使用体验,都让用户不只是眼前一亮,更是欲罢不能。
看看苹果给我们带来的全新的东西:超轻薄的机身、现代前卫的外观,全手指触控的屏幕、用以感知持机姿态的三轴陀螺仪,能自动调节屏幕亮度的内置光感器……每一项都打破了行业的旧模式,带来了整个行业的变革。
苹果的创新,带来的是行业的革命,更是人们想象与认知的革命。
所以,苹果成功的原因,不仅仅是创新,而是变革,是对现有成功模式的突破,完全不迷信权威,不迷信别人的成功模式。
我们没有看到诺基亚的任何富有创新性的产品走向舞台,在智能手机迅速发展的今天,诺基亚产品给我们的印象还是刻板的,略有改革而并无鲜明特色,似乎已远离这个时代。
在这场以创新为武器的科技博弈中,诺基亚很显然处于了下风,但创新的魔力是无穷的,创新的脚步也不会就此停止,它将给这场博弈带来什么样的变数,又会我们的生活带来怎么样的精彩,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