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培养基配制记录表
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 版

表: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通用)三、大肠埃希菌检查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麦康凯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30~35℃,3~5天)20℃~25℃,5~7天)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三、控制菌检查(30-35℃)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麦康凯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30℃~35℃)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RV沙门增菌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三糖铁琼脂(配制批号:)五、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检查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表:(含药材原粉的片剂)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 )、麦康凯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 )(30℃~35℃)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 )、RV 沙门增菌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 )、三糖铁琼脂(配制批号: )五、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检查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 )、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 ),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 )表: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蛇胆川贝液)三、大肠埃希菌检查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RV沙门增菌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三糖铁琼脂(配制批号:)表: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30~35℃,3~5天)20℃~25℃,5~7天)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麦康凯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表: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内包材)三、大肠埃希菌检查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麦康凯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
作业指导书--洁净室(无尘车间)微生物检测指引 含试剂培养基配制实验原始记录表,无尘车间菌量检测报告表

工作指引名称:无尘车间微生物检测指引1 适用范围适用于无尘车间工作台面,工人手,沉降菌,浮游菌和纯化水的微生物检测工作.2 参考文件2.1 GB/T 16293~16294 医疗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附录XIJ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2.3 GB 15980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2.4 COP09 菌量监控程序3 定义3.1 浮游菌:悬浮在空气中的活的微生物粒子,使用专用的仪器,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活数.3.2 沉降菌:空气中的活的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活数.3.3 CFU: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4 职责4.1 实验工程师:熟悉测试,指导实验员测试,检查测试报告.4.2 实验员:负责按照指引执行微生物采样工作并出具报告.5 指引5.1 试剂/培养基的配制5.1.1 根据采样数量,按规定要求配制好培养基;5.1.2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三角瓶中密封用白纸包好;将平皿用白纸包好,所有物品经121℃高压蒸气灭菌30min;5.1.3 灭菌结束后将培养基冷却至45~50℃后倾注到无菌平皿中,凝固,倒置,置36±1℃培养18~24小时,不得有菌生长;5.1.4 根据采样数量,用量筒分装0.9%生理盐水10ml至试管中密封用白纸包好,将相应数量的平皿,移液管,试管,带塞三角瓶,棉拭子用白纸包好,所有物品经121℃高压蒸气灭菌30min;5.1.5 灭菌结束后将培养基置于60~70℃的恒温水浴中,生理盐水管待冷却后可到无尘车间进行采样;5.2 实验员每周对生产车间进行微生物检测,采样点的数量如下:5.2.1 无尘车间微生物检测的采样点共27个;工作指引名称:无尘车间微生物检测指引具体采样点为: 沉降菌5个; 浮游菌3个; 工作桌面8个,工人手8个,为工人桌面采样点的相应点; 更衣室1个; 纯化水2个;生产车间采样点的数量仅供参考,可根据生产车间的生产情况进行更改.5.3 工作台面微生物采样按以下步骤进行:5.3.1 先将灭菌生理盐水管标记好测试位置和序号;5.3.2 实验员带上无菌手套,用75%酒精将手,定位架和剪钳进行消毒,必要时用酒精灯烧灼定位架和剪钳,加速酒精挥发;5.3.3 选定采样位置,固定好定位架;5.3.4 取出灭菌棉拭子,打开灭菌生理盐水管塞子,将棉拭子浸入灭菌生理盐中,待棉拭子湿透后,在试管壁上轻压数下,除去过多的水分;5.3.5 用棉拭子在定位架内来回涂抹10次;5.3.6 将棉拭子与手接触的部份剪去,棉拭子头放入灭菌生理盐水管中送检;5.3.7 每对一个采样点采样结束后,应用75%酒精对手,定位架和剪钳进行消毒.5.4 工人手微生物采样按以下步骤进行:5.4.1 将灭菌生理盐水管作好标记,与工作台面的采样标记相对应;5.4.2 用75%酒精对手进行消毒,取出灭菌棉拭子,打开灭菌生理盐水管塞子,将棉拭子浸入灭菌生理盐中,待棉拭子湿透后,在试管壁上轻压数下,除去过多的水分;5.4.3 要求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右手指曲面,从指尖,甲沟至指端来回涂擦10次;5.4.4 将棉拭子与手接触的部份剪去,棉拭子头放入灭菌生理盐水管中送检;5.4.5 每对一个采样点采样结束后,应用75%酒精对手剪钳进行消毒.5.5 沉降菌采样步骤如下:5.5.1 将培养皿按采样位置作好标记;5.5.2 布置采样点时,应尽量避开尘粒较集中的回风口;5.5.3 将培养皿放置在离地0.8~1.5m左右的工作桌面上,揭开培养皿盖子,使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采样30min;5.5.4 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盖上并倒置.5.5.5 培养皿在用于检测时,为避免培养皿运输或搬动过程造成的影响,应同时进行阴性对照试验,每次或每个区域取1个对照皿,与采样皿同法操作但不需暴露采样,然后与采样后的培养皿一起放入培养箱内培养,结果应无菌落生长.工作指引名称:无尘车间微生物检测指引5.6 浮游菌采样步骤如下:5.6.1 采样前,先用75%酒精清洗采样器的顶盖,转盘及罩子的内外面;5.6.2 开启浮游菌采样器,使仪器中的残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少于5min,并检查流量并根据采样量调整设定采样时间,每个采样点采样500L;5.6.3 布置采样点时,采样点位置应离地0.8~1.5m左右,送风口测点位置应离开送风面30cm左右;5.6.4 用75%酒精对手进行消毒后,将培养皿放入转盘内,盖上多孔取样头盖子,揭开保护盖,开启浮游菌采样器进行采样;5.6.5 采样结束后,对已采样的培养皿作上标记;5.6.6 全部采样结束后,用75%酒精轻轻喷射仪器内罩子的内壁和转盘;5.6.7 培养皿在用于检测时,为避免培养皿运输或搬动过程造成的影响,应同时进行阴性对照试验,每次或每个区域取1个对照皿,与采样皿同法操作但不需暴露采样,然后与采样后的培养皿一起放入培养箱内培养,结果应无菌落生长.5.7 纯化水采样步骤如下:5.7.1 打开水龙头,让水自流10min后,用已灭菌的带塞三角瓶取样100ml,作样品1;5.7.2 同法操作,作样品2;5.7.3 采样结束后,将瓶口密封,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5.8 采样后的微生物检测5.8.1 以培养皿采样的,将培养皿倒置,于36±1℃培养24~48小时,计数;5.8.2 以采样管采样的,将采样管在调速振荡器上振打30min, 混匀后在洁净工作台上稀释成10-1或10-2的倍数浓度;用已灭菌的移液管吸取1ml各稀释度溶液注入无菌平皿中,立即倾注培养基,混匀,凝固,置36±1℃培养24~48小时,计数;5.8.3 纯化水中微生物的检测步骤如下:5.8.3.1 取供试品10ml,用PH7.0无菌气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稀释成1:10,1:102,1:103等稀释级的供试液;5.8.3.2 取相应稀释级的供试液1ml置无菌平皿中,立即倾注培养基,混匀,凝固,倒置培养,每稀释级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2个平皿;5.8.3.3 另取试验用的稀释液1ml置无菌平皿中,注入培养基,混匀,凝固,倒置培养,作阴性对照,每种计数用的培养基各制备2个平皿,均不得有菌生长;5.8.3.4 除另有规定外,细菌培养3天,霉菌,酵母菌培养5天,逐日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到7天进行菌落计数并报告;工作指引名称:无尘车间微生物检测指引5.8.3.5 细菌,酵母菌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300cfu, 霉菌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100cfu的稀释级,作为菌数报告(取两位有效数字)的依据.以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的值报告1ml供试品中所含的菌数.5.9 结果判定5.9.1 工作台面菌量应≦250cfu/cm2;5.9.2 工人手菌量应≦300 cfu/hand;5.9.3 沉降菌数10 000级应≦3个/皿,100 000级应≦10个/皿;5.9.4 浮游菌浓度10 000级应≦100个/m3,100 000级应≦500个/m3;5.9.5 纯化水菌量应≦100cfu/ml;5.10 如以上的检测结果有菌量超标时,实验员应立即通报相关部门并按COP14.03的要求发出内部纠正行动要求表作出跟踪及纠正改善行动.5.11 注意事项5.11.1 所有样品采样结束后应于1小时内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当天采样的样品必须在当天完成检测;5.11.2 如样品不能立即检测,必须放入冰箱内冷藏(约4℃).5.12 检测报告编号规则M-FF-XXX-YYYYFF: 设备编号XXX: 测试报告流水号YYYY: 年份6 文件保存期限:相关检测报告保存五年.7 附录7.1 试剂/培养基配制实验原始记录7.2 无尘车间菌量检测报告工作指引名称:无尘车间微生物检测指引附录7.1试剂/培养基配制实验原始记录工作指引名称:无尘车间微生物检测指引附录7.2 无尘车间菌量检测报告(英文)工作指引名称:无尘车间微生物检测指引附录7.2 无尘车间菌量检测报告(中文)工作指引名称:无尘车间微生物检测指引修订履历。
微生物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配制配制培养基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是购买培养基中所有化学药品,按照需要自己配制;二是购买商品的混合好的培养基基本成分粉剂,如MS、B5等。
自己配制可以节约费用,但浪费时间、人力、且有时由于药品的质量问题,给实验带来麻烦。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看,大部分还是自己配制。
为了方便起见,现以MS培养基为例介绍配置培养基的主要过程。
1、配制几种母液(1)配制MS大量元素母液一般将大量元素分别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分别稀释100倍。
分别称取NH4NO3 165g KH2PO4 17gKNO3 190g CaCl2·2H2O 44gMgSO4·7H2O 37g各自配成1L的母液。
倒入1L试剂瓶中,存放于冰箱中。
(2)配制MS微量元素母液一般将微量元素配制成100倍母液。
依次称取KI 0.083g Na2MoO4·2H2O 0.025gH3BO3 0.62g CuSO4·5H2O 0.0025gMnSO4·H2O 1.69g CoCl2·6H2O 0.0025gZnSO4·7H2O 0.86g配成1L母液,倒入1L试剂瓶中,存放于冰箱中。
CuSO4·5H2O和CoCl2·6H2O 由于称取量很小,如果天平精确度没有达到万分之一,可先配成调整液。
分别称取CuSO4·5H2O 0.05g CoCl2·6H2O 0.05g各自配成100ml的调整液,然后取5ml就还有0.0025g的量。
(3)配制MS有机母液一般配制成100倍MS有机母液。
依次称取肌醇10g 盐酸硫胺素(VB1)0.01g烟酸0.05g 甘氨酸0.2g盐酸吡哆醇(VB6)0.05g配成1L母液,倒入1L试剂瓶中,存放于冰箱中。
(4)配制MS铁盐母液一般配制成100倍MS铁盐母液。
依次称取EDTA二钠 3.73g FeSO4·7H2O 2.78g配成1L母液,倒入1L试剂瓶中,存放于冰箱中。
空气微生物测定原始记录表

口撞击法
(撞击法)流量校准
主机插上电源(AC220V),按下“电源开关”,调节“流量调节”旋钮,使流量计转子稳定在min。
超净台杀菌:用75%的酒精把超净台实验操作台表面擦拭干净,开启紫外灯照射30min。
使用棉球或棉棒粘取75%酒精擦拭六级撞击器。放置在超净台上晾干。
检 测 人
检测日期
校 验 人
校验日期
第页, 共页
北京大学环境工程实验室
空气微生物测定原始记录表
续 表 样品批号:
组装采样器
保证圆盘上孔眼通畅,然后按顺序将撞击器-培养皿-撞击器装配好;一手从上部按住撞击器,另一只手挂在三个弹簧挂上挂钩。固定在选取的采样点位置得三角架上。培养皿盖用灭菌铝箔包好,待采样完后盖培养皿上。
采样
北京大学环境工程实验室
空气微生物测定原始记录表
样品名称
样品批号
样品数量
检测项目
细菌总数
环境条件
检测依据
口GB/T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3部分:空气微生物 细菌总数 撞击法/自然沉降法
口HJ/T 167-2004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附录M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 撞击法
原始记录:
1.试剂制备
灭菌铝箔,裁剪比平皿大一些的铝箔,然后灭菌 ,烘干备用。
琼脂平皿
配制灭菌后的琼脂培养基趁热(50℃-55℃)倾倒平皿,每皿24-30mL(不可超过,以免造成距离采样器吸气孔太近。),生化培养箱37℃倒置培养24h,观察有无杂菌生长,选取无杂菌生长平皿备用。
配置70-75%酒精一酒精壶。镊子棉球和棉棒若干。
注2.细菌总数报数时100以下报实数,大于等于100使用科学计数法记录。
微生物实验培养基配方

微生物实验培养基配方基础培养基配方:1.水: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配制培养基。
2.碳源:葡萄糖是最常用的碳源,可提供微生物的能量和碳原子。
浓度通常为0.2-1%。
3.氮源:氨基酸、氨基酸类衍生物、蛋白胨、氨基酸盐等都可以作为氮源。
蛋白胨的浓度通常为0.5-1%。
4.无机盐:常用的无机盐包括NaCl、KCl、Na2HPO4、KH2PO4等。
它们提供微量元素和维持渗透平衡。
浓度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要求而变化。
5.辅助物质:维生素、生长因子、酶、抗生素等物质有时会被添加到培养基中以满足微生物特殊的生长需求。
基础培养基通常是通用的,适用于多种微生物的培养和繁殖。
然而,根据不同的微生物,配方中可能会有一些调整和特殊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微生物群体的基础培养基配方:1.嗜热菌培养基配方:-水:去离子水。
-碳源:葡萄糖(1-2%)。
-氮源:氨基酸、蛋白胨、氨基酸盐。
-无机盐:NaCl、KCl、Na2HPO4、KH2PO4等。
-辅助物质:维生素、酶等。
2.嗜酸菌培养基配方:-水:蒸馏水。
-碳源:果糖(2-4%)。
-氮源:天门冬氨酸盐、蛋白胨、氨基酸盐。
-无机盐:NaCl、KCl、Na2HPO4、KH2PO4等。
-辅助物质:维生素、酶等。
3.嗜碱菌培养基配方:-水:去离子水。
-碳源:葡萄糖(1-2%)。
-氮源:氨基酸、蛋白胨、氨基酸盐。
-无机盐:NaCl、KCl、Na2CO3、Na2HPO4、KH2PO4等。
-辅助物质:维生素、酶等。
4.厌氧菌培养基配方:-水:蒸馏水。
-碳源:葡萄糖(1-2%)。
-氮源:氨基酸、蛋白胨、氨基酸盐。
-无机盐:NaCl、KCl、Na2CO3、Na2HPO4、KH2PO4等。
-辅助物质:维生素、酶等。
除了上述配方外,还可以根据实验需求添加抗生素、指示剂等。
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指示剂则可以用来检测微生物的生长或一些特殊代谢产物的形成。
总之,微生物实验培养基的配方需要根据微生物的类型和特殊需求进行调整,以提供适宜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微生物检验记录表

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
检测记录与结果
培养基配制:见培养基配制记录
样品制备:按GB/T 4789 的要求进展
□ 1.固体样品:无菌称取25g样品加225mL生理盐水,均质;稀释倍数:□1:10 □1:100 □1:1000 □ 2.液体样品:需稀释的,无菌称取25mL样品加225mL生理盐水,混匀;稀释倍数:□1:10 □1:100 □1:1000
□ 3.液体样品:不需要稀释的直接吸取样液检验
□菌落总数:检验依据:□GB 4789.2 -2010 □GB/T 5750.12-2006
检验时间: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
注:“—〞表示在选择性培养基上无可疑菌落生长检验时间:
检验时间:
□总大肠菌群:检验依据:GB/T 5750.12-2006
注:“—〞表示在选择性培养基上无可疑菌落生长检验时间:□耐热大肠菌群:检验依据:GB/T 5750.12-2006
注:“—〞表示在选择性培养基上无可疑菌落生长检验时间:□大肠埃希氏菌:检验依据:GB/T 5750.12-2006
□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检验依据GB 317.4-.10-2006
检测人:复核人:微生物限度检验记录〔复合膜〕
检验人:复核人:微生物限度检验记录〔辅料〕
检验人:复核人:
微生物限度检验记录〔铝箔、PVC硬片〕
微生物限度检验记录〔半成品、成品〕
微生物限度检验记录〔辅料〕。
微生物学实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细菌用)牛肉膏3g蛋白胨5g氯化10g钠琼脂15~20gpH 7.0~7.2水1000mL 121℃灭菌20min。
2、高氏(Gause)1号培养基(培养放线菌用)可溶性淀20g粉硝酸钾1g氯化0.5g钠磷酸氢二钾0.5g硫酸镁0.5g硫酸亚铁0.01g琼20g脂水1000mLpH7.2~7.4配制时,先用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倒入煮沸的水中,在火上加热,边搅拌边加入其他成分,溶化后,补足水分至1000mL。
121℃灭菌20min。
3、查氏(Czapek)培养基(培养霉菌用)硝酸钠2g磷酸氢二钾1g氯化钾0.5g硫酸镁0.5g硫酸亚铁0.01g蔗糖30g琼脂15~20g水1000mLpH 自然121℃灭菌20min。
4、马丁氏(Martin)琼脂培养基(分离真菌用)葡萄糖10g蛋白胨5g磷酸二氢钾1g七水合硫酸镁0.5g1/3000孟加拉红100mL(rose bengal,玫瑰红水溶液)琼脂15—20gpH 自然蒸馏水800mL112℃灭菌30min。
临用前加入0.03%链霉素稀释液100mL,使每毫升培养基中含链霉素30μg。
5、马铃薯培养基(简称PDA)(培养真菌用)马铃薯200g蔗糖(或葡萄糖)20g琼脂15—20gpH 自然培养基的配制: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30min,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熔化后补足水至1000mL。
121℃灭菌30min。
6、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培养基的配制:(1)、取大麦或小麦若干,用水洗净,浸水6—12小时,至15℃阴暗处发芽,上面盖纱布一块,每日早、中、晚淋水一次,麦根伸长至麦粒的两倍时,即停止发芽,摊开晒干或烘干,贮存备用。
(2)、将干麦芽磨碎,一份麦芽加四份水,在65℃水浴中糖化3—4小时,糖化程度可用碘滴定之。
加水约20mL,调匀至生泡沫时为止,然后倒在糖化液中搅拌煮沸后再过滤。
(3)、将糖化液用4—6层纱布过滤,滤液如混浊不清,可用鸡蛋白澄清,方法是将一个鸡蛋白加水约20mL,调匀至生泡沫时为止,然后倒在糖化液中搅拌煮沸后再过滤。
常用微生物培养基配方大全

常用微生物培养基配方大全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1)分离细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浓度为50U/ml制霉菌素,可以抑制霉菌和菌的生长。
(2)(2)分离放线菌时,在样品中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不仅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还能激活放线菌孢子的萌发。
加入氟哌酸(5mg/L)+制霉菌素(50mg/L)+青霉素(L)也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和真菌,而不影响放线菌的生长。
(3)(3)分离霉菌和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各30U/ml,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生长。
(4)(4)分离根霉和毛霉时,由于这些微生物的菌丝易蔓延成片,难以得到纯化的菌落,通常在培养基中添加%去氧胆酸钠或山梨醇防止菌丝蔓延,使菌落长得小而紧密。
(5)一般用于分离单一目的微生物的培养基中均含有抑制其他微生物的抑制剂,这些专用的抑制剂在小型实验室配制较麻烦,现已有成品供应,只要直接加入基础培养基即可。
如氨苄西林,主要用于分离亲水气单孢菌。
(6)1、细菌培养基配方一牛肉膏琼脂培养基牛肉膏克,蛋白胨克,氯化钠克,琼脂克,水 1000毫升在烧杯内加水100毫升,放入牛肉膏、蛋白胨和氯化钠,用蜡笔在烧杯外作上记号后,放在火上加热。
待烧杯内各组分溶解后,加入琼脂,不断搅拌以免粘底。
等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用10%盐酸或10%的氢氧化钠调整pH值到~,分装在各个试管里,加棉花塞,用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
配方二马铃薯培养基取新鲜牛心(除去脂肪和血管)250克,用刀细细剁成肉末后,加入500毫升蒸馏水和5克蛋白胨。
在烧杯上做好记号,煮沸,转用文火炖2小时。
过滤,滤出的肉末干燥处理,滤液pH值调到左右。
每支试管内加入10毫升肉汤和少量碎末状的干牛心,灭菌,备用。
配方四根瘤菌培养基葡萄糖 10克磷酸氢二钾克碳酸钙 3克硫酸镁克酵母粉克琼脂 20克水 1000毫升 1%结晶紫溶液 1毫升先把琼脂加水煮沸溶解,然后分别加入其他组分,搅拌使溶解后,分装,灭菌,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