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普洱茶加工技术及管理规范

合集下载

普洱茶加工技术与管理规范标准实施细则

普洱茶加工技术与管理规范标准实施细则

序 号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要点
评价方法
合格
一般不 严重不 单项制 合格 合格 定结果
1、普洱茶产品包装上应标:产
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净含
普洱茶产品包装标识应符 量、产品标准号、卫生许可证
十 标志
合 GB7718-2004 、 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原产 查看包装标识
Q/SCQ01-2004 规定。 地、质量合格证明等。

技术文件 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 2、标准是否现行有效。
的情况。
要求 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 3 、 DB53/T103-2003 、 2、检查企业工艺文件如工
准。
Q/SCQ01-2004 是否在企业宣 艺流程、设备操作规程等。
传并执行。
1、是否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包 装容器。

包装、贮 存、运输 要求
检查文件,查看现场。
1、是否有工艺流程。
六*
加工工艺 要求
1、明确规定《普洱茶》产 品生产工艺。
2、按 Q/SCQ01-2004 规定 的工艺流程进行生产。
2、是否按 Q/SCQ01-2004 标准 规定进行生产操作。
3、原料质量是否符合 Q/SCQ01-2004 中第 3 章规定。 4、分级归堆、发酵、干燥、筛
《普洱茶加工技术与管理规范》标准实施企业现场评价情况汇总表
序号
评价项目
一 质量管理职责
二 原料要求
三 加工场地与设施要求
四 人员素质
五 加工过程要求
六 加工工艺要求
七 普洱茶品质要求
八 技术文件要求
九 包装、贮存运输要求
十 标志要求
合计
企业代表签字确认:

普洱茶原料的加工技术

普洱茶原料的加工技术

普洱茶原料的加工技术一、普洱茶鲜叶的基本要求普洱茶原料加工所需的鲜叶均要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规定的地理标志范围内云南大叶种茶树上采摘的鲜叶。

(一)鲜叶的采摘标准普洱茶的采摘一般采用适中采,要求鲜叶嫩度适中,一般以采摘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

这种采摘标准,质量和产量都能得到保证,经济效益也较高,是目前采用最普遍的采摘标准。

根据生产需要,也可以采用细嫩采(采摘茶芽或一芽一叶初展的新梢)或粗老采(一芽三叶、一芽四叶)。

(二)鲜叶的验收与贮运普洱茶原料的鲜叶按照嫩度、匀净度、新鲜度等方面分类,对照不同等级普洱茶鲜叶的收购标准严格验收,鲜叶分级指标见表3.1。

同时,鲜叶验收时还要分开不同品种,如晴天叶与雨天叶分开、隔天叶与当天叶分开、上午叶与下午叶分开、正常叶与劣变叶分开等。

为了保持鲜叶的新鲜度,防止叶温升高,发热变红,避免产生异味和劣变,鲜叶储运过程中的装盛器具以竹编网眼篓筐最为理想,切忌挤压过紧。

表3.1 普洱茶原料鲜叶验收分级指标(三)鲜叶的摊放鲜叶含水量较高,收购后直接杀青会导致杀青不匀不透,影响到普洱茶的品质,因此,鲜叶收购后需要一定时间的摊放,使鲜叶散失一部分水分,叶质变柔软,韧性增强,便于杀青后揉捻成条。

摊放同时也是为让部分鲜叶的化学成分向有利于普洱茶品质形成的方向改变。

摊放场所要求凉爽清洁,空气流通,无阳光直射,最好采用专用的摊放架或簸箕等透气性设备摊放,不要让鲜叶直接接触地面。

摊放的温度保持室温即可,春茶摊放鲜叶不超过25℃,夏、秋茶不超过30℃,摊放期间应经常检查叶温,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采取升降温及鼓风措施。

鲜叶摊放的厚度,春茶以15~20厘米为宜,夏、秋茶以10~15厘米为宜。

总之,鲜叶摊放要做到:气温高要薄摊,气温低略厚摊;嫩叶薄摊,老叶略厚摊;雨天叶薄摊,晴天叶略厚摊。

二、普洱茶原料(晒青)茶的加工(一)加工工艺流程普洱茶加工的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干燥(日光晒干)→包装入库。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茶叶初制规范达标工作的意见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茶叶初制规范达标工作的意见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茶叶初制规范达标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5.31•【字号】西政发〔2009〕35号•【施行日期】2009.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茶叶初制规范达标工作的意见各县、市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州直各委、办、局,中央、省属驻州各单位:西双版纳州是普洱茶的故乡,是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核心区域之一。

经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的扶持培育,我州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西双版纳普洱茶享誉国内外。

2008年全州茶叶种植面积达67.62万亩,采摘面积43万亩,年产干毛茶2.69万吨,精制茶1.73万吨,实现工农业产值10.08亿元。

全州制茶企业926户,其中:初制厂(所)672户,精制厂254户,185户精制企业获得了食品安全行政许可“QS”认证。

根据我州茶叶产业初制环节的现状,围绕加快产业提升步伐,培育壮大茶产业,建设全国最优普洱茶基地的目标要求,为进一步规范管理,落实标准化建设措施,确保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全面开展茶叶初制规范达标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按照《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普洱茶原料加工技术及管理规范》(Q/BNC02-2008)等要求,依据产品质量、食品卫生、食品安全和工商行政、茶园登记证明等相关法律法规,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力争用两年时间对全州辖区内初制厂(所)开展规范达标工作,对全州辖区内家庭手工初制开展规范指导工作。

2009年计划完成200户(勐海100户,景洪、勐腊各50户)。

2010年计划完成200户(勐海100户,景洪、勐腊各50户)。

二、成立西双版纳州茶叶初制规范达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州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经委、科技、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卫生、茶办、税务、省茶科所、质监、工商、药监等部门组成,具体负责辖区内茶叶初制规范达标工作的组织实施。

生态普洱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生态普洱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生态普洱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一、前言普洱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发酵茶,因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保健功效而备受青睐。

为了保证普洱茶的品质和口感,需要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本技术规程旨在介绍生态普洱茶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二、原料选择1. 茶树品种:应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

常见的普洱茶树品种有大叶种、小叶种、青芽种等。

2. 种植环境:应选择海拔高度在1200米以上、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山区或丘陵地带进行种植。

3. 采摘标准:应在春季谷雨前后采摘嫩芽,夏季也可采摘适当嫩芽,但不宜采摘老叶。

采摘时要避免伤害茶树枝条和嫩芽。

三、初制工序1. 杀青:将新鲜采摘的嫩芽放入杀青机中,进行高温杀青处理。

杀青温度应控制在200℃左右,时间为1-2分钟。

杀青后应立即进行冷却,以防止茶叶过度氧化。

2. 揉捻:将经过杀青处理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处理。

揉捻时间和力度应根据茶叶品种和生产工艺要求进行调整。

3. 烘干: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进行初步烘干处理。

烘干温度应控制在120℃左右,时间为20-30分钟。

四、发酵工序1. 堆积:将初步烘干好的茶叶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放入发酵房中进行堆积。

堆积时要注意控制温湿度和通风条件。

2. 拼配:经过一定时间的堆积后,需要对茶叶进行拼配调整,以保证茶叶质量均匀稳定。

3. 再次堆积:将拼配好的茶叶再次放入发酵房中进行再次堆积。

堆积时间根据茶叶品种和生产工艺要求进行调整。

4. 后期加工:经过一定时间的堆积后,茶叶需要进行后期加工处理。

主要包括筛分、烘干、压制等环节。

五、质量控制1. 品质检测: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茶叶进行多次品质检测,以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2. 贮存管理:生态普洱茶的贮存管理非常重要。

应选择通风、干燥、无异味的仓库进行储存,并严格控制温湿度和光照条件。

3. 产品标准:生态普洱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定的要求,包括外观、香气、滋味等方面的指标。

西双版纳普洱茶加工技术及管理规范

西双版纳普洱茶加工技术及管理规范

西双版纳普洱茶加工技术及管理规范西双版纳是国内外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发祥地、茶马古道的源头。

境内有蜚声海内外的六大古茶山,盛产传统名茶“普洱茶”。

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加工规范,各制茶企业因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加工技术要求等不同,加工生产的“普洱茶”产品品质差异很大。

为规范全州普洱茶生产,维护西双版纳传统普洱名茶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西双版纳州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有关规定,在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现行有关茶叶标准、广泛征询社会各界、各制茶企业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西双版纳普洱茶原产地加工生产情况,特制定《西双版纳普洱茶加工技术及管理规范》。

制定和实施《西双版纳普洱茶加工技术及管理规范》,旨在引导制茶企业加强质量管理,规范普洱茶生产,保证产品安全、优质,提高茶叶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重铸西双版纳普洱茶“金字”品牌。

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西双版纳普洱茶原料、加工场地、加工设施、加工人员卫生、加工过程、普洱茶品质及形状、包装、贮存、运输、监督管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西双版纳州境内的普洱茶加工企业。

二、术语和定义1、普洱茶以云南省境内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传统工艺或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2、农户加工茶农自采或收购鲜叶, 经过铁锅、坩锅等杀青、揉条、晒干制成晒青毛茶,在家庭中加工茶叶。

三、原料要求1、原料采购。

采购普洱茶原料必须是符合GB9679《茶叶卫生标准》的大叶种晒青毛茶。

2、原料运输。

盛装原料包装物及运输工具等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

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盛装鲜叶,不允许使用饲料、化肥、农药袋盛装鲜叶。

采下的茶叶应及时运抵茶厂,防止鲜叶质变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3、原料贮藏。

普洱茶的加工流程及其技术要点

普洱茶的加工流程及其技术要点

普洱茶的加工流程及其技术要点1.采摘:-技术要点:采摘时一般选择春秋两季的大叶种茶树,采摘标准依据生茶和熟茶的不同有所区别,通常选取一芽二叶至三四叶的嫩梢,强调新鲜和嫩度。

2.萎凋/摊晾:-技术要点:鲜叶采摘后需立即进行摊晾,使水分适度蒸发,叶内酶活性降低,利于后续杀青。

此步骤对于普洱生茶尤为重要,有助于保持其活性。

3.杀青:-技术要点:通过炒青(手工或机器)、蒸汽杀青等方法,迅速终止酶的活性,防止过度发酵,保持茶叶原有色泽和清香,为后续陈化奠定基础。

生茶和熟茶的杀青工艺有所不同,生茶杀青温度不宜过高,以保持茶叶有一定的活性;熟茶则需经历特殊的渥堆发酵过程,无需单独的杀青环节。

4.揉捻:-技术要点:通过揉捻使叶片破碎,细胞壁破裂,释放茶汁,有助于茶叶形状的形成和后续发酵的进行。

揉捻程度根据茶叶类型和个人喜好来调整。

5.渥堆发酵(仅限熟茶):-技术要点:熟茶独有的环节,将经过揉捻的茶叶堆积在一起,通过湿热作用,调控温度和湿度,诱发微生物发酵,使茶叶颜色变为红褐,汤色转红,滋味醇厚,形成普洱熟茶特有的口感和香气。

6.干燥:-技术要点:不论是生茶还是熟茶,都需要经过干燥环节,以降低茶叶水分,抑制微生物活动,确保茶叶的质量和贮藏稳定性。

干燥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十分重要,避免过度干燥或不充分干燥。

7.筛选分级:-技术要点:通过筛分将茶叶按大小、形状和质量进行分类,确保成品茶的整齐度和一致性。

8.压制成型:-技术要点:将干燥后的茶叶进行蒸压,制成砖茶、饼茶、沱茶等形式。

压制时需注意力度均匀,以确保茶体紧密且易于后期转化。

9.陈化:-技术要点:普洱茶尤其是生茶的一大特色就是陈化潜力,茶叶在存放过程中会发生自然氧化、微生物作用等系列转化,形成独特的口感和香气。

陈化过程需要适宜的仓储条件,如通风、避光、防潮、防异味等。

普洱茶加工技术与管理规范标准实施细则

普洱茶加工技术与管理规范标准实施细则

杀青设备与器具
杀青设备:锅式杀青机、滚筒式杀青机、蒸汽杀青机等 杀青器具:炒锅、炒铲、炒板等 杀青温度与时间控制:根据茶叶品种和含水量等因素进行调节
揉捻设备与器具
揉捻机:用于将茶叶揉成条状,促进茶叶内含物质的析出 揉捻盘:放置揉捻机的配套器具,用于将茶叶揉成条状 揉捻桶:用于将茶叶揉成条状,同时方便后续的发酵和陈化过程
普洱茶加工技术与管理规范标准实施细 则
●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 汇报人:
目录
●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普洱茶加工技术 03 普洱茶加工设备与器具 04 普洱茶加工工艺流程与操作规范 05 普洱茶加工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压制设备与器具
压制设备:液压机、冲压机等
压制器具:压制模具
压制工艺:称茶、压制、脱模等
设备与器具的维护与
普洱茶加工工艺流程与操作规范
● 第四章
采摘与萎凋工艺流程与操作规范
采摘标准:选择 适熟的茶树,按 照规定标准进行
采摘
萎凋方式:自然 萎凋、室内萎凋、
加温萎凋等
萎凋时间:根据 茶叶含水量和气 候条件等因素进
成品运输卫生要 求:使用专用车 辆,保持车厢清 洁、干燥,防止
成品储存与运输 管理规范:建立 完善的卫生管理 制度,定期检查、
成品 注意 防潮 虫、
普洱茶加工安全要求与管理规范
● 第七章
加工场所安全要求与管理规范
加工场所选址:远离污染源,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加工场所布局:合理规划,符合生产流程和卫生要求 加工设备安全: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加工场所卫生: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霉菌滋生

普洱茶(熟茶)的加工技术

普洱茶(熟茶)的加工技术

普洱茶(熟茶)的加工技术普洱茶(熟茶)是以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生产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经渥堆发酵(俗称后发酵)工艺加工制成的普洱茶。

按其形状,其可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大类。

普洱茶散茶分为宫廷、特级、一级到十级、级外等十余个级别。

级别的划分主要是以嫩度为基础,嫩度越高的级别也越高。

普洱茶(熟茶)紧压茶以普洱茶散茶为原料,经蒸压成型而成。

普洱茶(熟茶)工艺流程为: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渥堆发酵→风干醇化→精制→普洱茶散茶→蒸压成型→干燥→普洱茶(熟茶)紧压茶。

一、普洱茶(熟茶)散茶的加工(一)原料的准备普洱茶原料通过筛分、拣剔、干燥,检验合格后,即可付制。

普洱茶原料理化指标见表3.2,普洱茶原料各级品质特征见表3.3。

表3.2 普洱茶原料理化指标(GB/T 22111-2008)表3.3 普洱茶原料各级品质特征(GB/T 22111-2008)(二)渥堆发酵晒青茶原料经适度潮水发酵是普洱茶(熟茶)风味特征形成的必要条件。

晒青茶茶坯通过潮水渥堆发酵,在微生物及其酶系与湿热等的综合作用下,茶叶中以多酚类化合物为主体的化学成分经激烈的生化反应,形成普洱茶(熟茶)的色、香、味品质特征。

1.潮水在普洱茶后发酵(微生物固态发酵)开始前,向普洱茶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营造微生物生长和生化反应的湿润环境,此过程即为潮水,拌匀后收堆进行发酵。

潮水量的多少直接关系着微生物的滋生环境、叶温高低及湿热作用的强弱。

潮水量要根据气候条件、晒青茶的级别来定,总的原则是高档茶的潮水量少些,低档茶的潮水量多些,气候干燥则潮水量要适当增加。

也可用下列公式计算潮水量。

2.渥堆发酵(微生物固态发酵)渥堆发酵(微生物固态发酵)是普洱茶(熟茶)加工技术的重要工序,也是形成普洱茶(熟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

形成普洱茶(熟茶)品质的实质是以普洱茶原料(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内含成分为基础,在渥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湿热作用使其内含物质发生氧化、聚合、缩合、分解、降解等一系列反应,从而形成普洱茶(熟茶)特有的品质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双版纳普洱茶加工技术及管理规范西双版纳是国内外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发祥地、茶马古道的源头。

境内有蜚声海内外的六大古茶山,盛产传统名茶“普洱茶”。

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加工规范,各制茶企业因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加工技术要求等不同,加工生产的“普洱茶”产品品质差异很大。

为规范全州普洱茶生产,维护西双版纳传统普洱名茶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西双版纳州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有关规定,在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现行有关茶叶标准、广泛征询社会各界、各制茶企业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西双版纳普洱茶原产地加工生产情况,特制定《西双版纳普洱茶加工技术及管理规范》。

制定和实施《西双版纳普洱茶加工技术及管理规范》,旨在引导制茶企业加强质量管理,规范普洱茶生产,保证产品安全、优质,提高茶叶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重铸西双版纳普洱茶“金字”品牌。

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西双版纳普洱茶原料、加工场地、加工设施、加工人员卫生、加工过程、普洱茶品质及形状、包装、贮存、运输、监督管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西双版纳州境内的普洱茶加工企业。

二、术语和定义1、普洱茶以云南省境内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传统工艺或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2、农户加工茶农自采或收购鲜叶, 经过铁锅、坩锅等杀青、揉条、晒干制成晒青毛茶,在家庭中加工茶叶。

三、原料要求1、原料采购。

采购普洱茶原料必须是符合GB9679《茶叶卫生标准》的大叶种晒青毛茶。

2、原料运输。

盛装原料包装物及运输工具等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

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盛装鲜叶,不允许使用饲料、化肥、农药袋盛装鲜叶。

采下的茶叶应及时运抵茶厂,防止鲜叶质变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3、原料贮藏。

原料仓库必须通风、干燥、清洁,地面平整,排水良好,有防鼠设施,设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

四、加工场地要求1、普洱茶加工场地应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的环境,有电力供应。

2、厂区周围不得有烟尘、灰尘、放射性物质、有害气体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

不得有昆虫大量滋生的潜在场所。

3、厂区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防止积水及尘土飞扬。

五、加工设施要求1、厂区应合理布局,加工区应与生活区和办公区隔离。

2、建筑物、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三者衔接合理,厂房宽亮、洁净、与生产规模相适应,能满足生产工艺和质量卫生要求。

3、加工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工业企业设计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消防法》等的有关规定。

4、给水系统应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生产用水必须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标准》的规定。

5、锅炉烟囱高度和排放粉尘量应符合GB3841《锅炉烟尘排放标准》的规定。

6、加工使用机械设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7、设备设置应符合工艺要求,布局合理,上、下工序衔接紧凑。

加工设备直接接触茶叶的部件不得使用铅及铅锑合金、铅青铜、锰黄铜、铅黄铜、铸铝及铝合金材料制造。

8、加工厂配有相应的更衣、盥洗、照明、防蝇、防鼠、防蟑螂、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

车间进口处和车间内的适当地点应设置清洗设施。

9、允许使用石材、竹子、藤条、无异味木材等天然材料和不锈钢、食品级塑料制成的器具和工具,所有器具和工具应清洗干净后使用。

10、生产机械设备、工具、容器、工作台面、地面等在加工前后要进行维修、清洁,不得污染茶叶。

六、加工车间卫生要求1、加工车间内外环境应保持干净、整齐。

2、机械设备、装置、设施、给排水系统应确保正常运行和整齐清洁。

3、厂区应定期或在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鼠类、蚊、蝇、昆虫等的聚集和滋生。

4、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成品和半成品仓库或场地。

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分开放置,不得混放。

加工车间内不应堆放生产资料和杂物。

5、加工、包装厂房、场地 ,地面要硬实、平整、光洁,墙壁无污垢。

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茶季前应全面清洗消毒一次。

七、加工人员要求1、加工人员上岗前应经过培训,并有培训记录,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

2、加工人员上岗前和每年度均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能上岗。

3、加工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场所应洗手、更衣、换鞋、戴帽。

离开车间时应换下工作服、帽和鞋,存放在更衣室内。

加工、包装场所严禁吸烟和随地吐痰,严禁在加工和包装场所用餐和吃零食。

4、包装、精制车间工作人员需戴口罩、帽子上岗。

5、加工人员不得戴饰物和手表、不得化妆。

6、接触脏物、解手、吸烟、用餐后,必须洗净双手,方能进入加工车间工作。

八、农户加工要求1、农户加工茶叶应有专用场地,加工场地应使用不渗水、不吸水的混凝土材料铺砌,墙面洁净无污垢。

2、加工场地在加工期间不应存放其他杂物。

加工设备、用具、器具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

在茶季开始前应全面、彻底清扫加工场地,清洁盛放器具、加工设备和加工用具。

加工期间应坚持每天至少清扫一次。

3、加工的锅、灶应专用,不应使用日常生活炊具加工茶叶。

炉灶处设灰坑,避免燃料、灰尘污染茶叶。

烟囱口设在室外。

4、应有足够的摊叶、盛放茶叶的器具,加工过程中应保持茶叶不直接与地面接触。

5、炒制茶叶前应用饮用水洗手,进入加工场地应换鞋,加工处不准抽烟和随地吐痰。

患有传染病和皮肤病者不得进行茶叶加工和包装作业。

6、成品茶要存放在干燥、密闭、避光、阴凉的地方或器皿里,防止茶叶受潮变质、吸附异味。

九、加工工艺流程及要求(一)普洱茶加工工艺流程图分级归堆人工发酵自然陈化干燥传统普洱散茶传统普洱紧压茶筛分拣剔原料普洱散茶普洱紧压茶叶茶检验包装出厂(二)各工艺流程要求1、原料原料必须是符合GB9679《茶叶卫生标准》的西双版纳州境内大叶种晒青毛茶。

2、分级归堆普洱茶要求进行分筛,分筛分为毛分和复筛,毛分后进行不同级别的加工3、发酵发酵场地应清洁卫生,发酵用水必须符合GB5749标准的规定,以保证普洱茶的纯正品质与特有风味。

4、干燥通过干燥散发多余水分,达到DB53/T103-2003《普洱茶》标准要求。

5、筛分拣剔通过筛分拣剔、风机选后,除去碎、片、末及非茶叶类杂物。

6、检验自检:普洱茶的每批加工成品都必须由企业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签发产品合格证后方可包装。

实施自行检验的企业,应当每年将样品送到法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比对。

委托检验:不具备茶叶产品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委托具有合法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产品出厂检验。

十、普洱茶品质及形状要求1、普洱茶品质普洱茶要求外形色泽褐红,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等特点。

产品出厂检验标准执行DB53/T103-2003《普洱茶》标准。

2、普洱茶形状普洱茶按形状分为散茶与紧压茶。

3、普洱茶分级普洱茶按DB53/T103-2003《普洱茶》标准分级。

普洱茶紧压茶按外形分为圆饼茶、沱茶、砖茶等各种形状和规格,按照客户要求压制,做到松紧适度、厚薄均匀,端庄、整齐、平滑。

十一、包装、贮存、运输(一)包装1、以同一批原料、相同工艺、在同一生产周期内生产的产品为同一批次产品。

2、普洱茶的包装容器材料应完好无损,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规定。

成品包装完毕,按批次入库、贮存。

3、普洱茶产品单件包装净含量负偏差应符合国家《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

4、普洱茶包装上应标注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净含量、产品执行标准号、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条件、原产地等内容,标签标识应符合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

5、包装材料应干燥、清洁、无异气味,不影响茶叶品质。

包装要牢固、防潮、整洁、能保护茶叶品质,便于装卸、仓储和运输。

包装用纸应符合GB 11680规定。

包装储运图示标示应符合GB 191规定。

(二)贮存1、产品应贮于清洁、通风、避光、阴凉、无异气味的库房中,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放。

2、保存期。

满足本规范的包装贮存条件,普洱茶适宜长期保存。

(三)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潮、防雨、防曝晒;严禁与有毒、有异气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十二、监督管理1、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实施“普洱茶”生产加工质量卫生安全监管,定期对茶叶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检。

2、企业必须按照本规范及有效的产品标准组织生产。

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以及企业明示的质量要求。

3、对用于生产加工茶叶的鲜叶原料、包装材料和容器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不得用于生产加工及包装。

4、产品出厂必须经过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

5、企业应当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手段。

企业应当具备产品出厂检验能力,检验、检测仪器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不具备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必须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产品出厂检验。

6、不按照本规范组织生产,不具备生产必备条件,产品未经出厂检验合格而擅自销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进行处罚。

十三、附则1、本规范由西双版纳州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2、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