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合集下载

唐代的诗歌风格特点

唐代的诗歌风格特点

唐代的诗歌风格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之一,其诗歌更是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其诗歌以多样的体裁、独特的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

唐代诗歌以清新自然、豪情壮志、宛转雅致、典雅雄浑等多样化的风格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蜚声中外,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洛阳为唐代开启了诗歌繁盛的时期,而王勃创作的《滕王阁序》则是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对后人的诗歌意象和诗歌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统治者崇尚文化、重视诗歌,使得唐代诗歌风格逐渐成熟,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以自由随意为主的风格唐代诗歌不局限于固定的题材、体裁和形式。

它不受传统文学规范和体制的限制,创新性地发展了律诗和绝句的格律体裁,同时提出“诗言志”、“诗言情”等新诗歌理念,使诗歌具有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

唐代诗歌以“一字千金”为创作原则,强调语言的简练、精悍和朴实,以形式丰富、含义深刻而著名,展现了其自由随意的特点。

二、以浪漫抒情为主的风文唐代诗歌通常以浪漫抒情为主要特点。

唐诗以情感传达为目标,表现出作者对世间一切追求及对人生深刻地认识和感悟。

唐诗的主题围绕着喜怒哀乐、风景人物等方面展开,从而拉近诗歌与常人的距离,并造就了唐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魅力。

三、以清新脱俗为主的审美取向唐代诗歌可谓以风景人物为主要表现目标,以栩栩如生地描绘风景和人物的美丽或危险,使整篇诗歌鲜活而真切。

同时诗人注重感性表达,吸取鲜明的美学特征、新颖的彩色和真切的情感,使作品具有清新脱俗之美、层次丰富之美和充满热情之美。

因此,唐代的诗歌被誉为“雅俗共赏,兼收并蓄的艺术品”。

四、以雄浑豪放为主的表现方式唐代诗歌创作散见诗人面对严峻的现实和压力而呈现出的豪迈和不屈精神。

唐代的诗歌既创造性地吸纳了悠久的文学传统,同时也融合了世俗的情感和亲身的体验,使其在表现形式上卓然独立。

其诗歌既恢宏壮丽,又透着激情澎湃,更有使人心肺悸动的雄浑风格,成为唐代诗歌的显著特点之一。

综上,唐代诗歌风格特点博大精深且影响深远。

唐代诗歌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唐代诗歌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唐代诗歌的历史背景与影响唐代是中国的诗歌鼎盛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

唐代诗歌不仅丰富多样,形式优美,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和影响两个方面来探讨唐代诗歌的重要性。

一、历史背景1. 社会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一个时期。

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这样的社会背景为诗人们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诗歌创作中。

2. 文化背景唐代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士人风气浓厚,文人雅士辈出。

尤其是隋唐以来的文化繁荣,使得文化底蕴更加丰富。

诗人们得以接触到更多的文化影响,从而让他们对诗歌创作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3. 唐朝政权的崛起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朝代,政权的崛起为诗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唐太宗李世民和贞观之治使得当时的政治十分稳定,使得社会经济有了相对的繁荣。

唐朝政权的崛起为唐代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影响1. 文人墨客的繁荣唐代的文人墨客数量众多,他们以吟咏自然、吟咏爱情为主题,形成了独特的唐代诗歌风格。

这种风格的繁荣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代流传下来的诗歌作品,成为了后世学习和模仿的经典之作。

2. 诗歌的题材丰富唐代诗歌的题材极为广泛,既有对自然风光的吟唱,也有对国家兴衰的抒发;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唐代诗人们的题材选择开阔了诗歌的创作范围,使得诗歌的发展更加多样化。

3. 形式的创新唐代诗歌形式的创新也让人津津乐道。

例如,七绝是唐代最流行的一种体裁,它由七言绝句组成,既适合抒发情感,又易于记忆,因此备受诗人们的青睐。

唐代的形式创新为后世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唐代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凭借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卓越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的多元化,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创作。

历史背景中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底蕴的丰富为唐代诗歌的兴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唐代诗歌的影响则体现在后世文人墨客的繁荣、诗歌题材的丰富以及形式上的创新等方面。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从唐诗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唐诗的发展历程。

一、唐诗的起源唐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和五言绝句。

乐府民歌是古代民间音乐的一种形式,它以歌唱形式传承民间故事和民间情感。

五言绝句则是一种由五个字组成的四行诗,每行五个字,形式简洁明快。

这两种形式的诗歌为唐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唐诗的发展1.初唐时期(618-713年)初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起步阶段,代表作家有王勃、杨炯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叙事和抒情为主,描写了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2.盛唐时期(713-765年)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期,代表作家有王之涣、杜牧等。

他们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量为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3.中唐时期(765-827年)中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过渡阶段,代表作家有杜甫、白居易等。

他们的作品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政治现实,抒发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

4.晚唐时期(827-907年)晚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衰落阶段,代表作家有李商隐、李白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量为主,形式独特,意境深远。

三、唐诗的特点1.艺术风格独特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它注重形式的精炼和意境的深远,注重音韵的协调和意象的生动。

唐诗的艺术风格既庄严典雅又活泼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2.思想内涵丰富唐诗不仅形式美,而且思想内涵丰富。

唐诗作家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人生哲理和自然景物的思量和感悟。

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使得唐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心。

3.题材广泛多样唐诗的题材广泛多样,涵盖了社会生活、自然景物、个人情感等方方面面。

唐诗作家通过各种题材的表现,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和社会的多样性。

4.语言优美流畅唐诗的语言优美流畅,字句精确,音韵和谐。

唐诗繁荣论文

唐诗繁荣论文

唐诗研究课论文学院:新联学院班级:姓名:***学号:1209172034浅论唐诗繁荣的原因摘要: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之作。

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存世唐诗五万四千余首,而这只不过是唐诗的一部分,但从中我们已经可以大略窥见当时诗歌繁荣的面貌。

唐诗之所以在这时如此兴盛,这与当时社会的各种因素是密不可分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是音乐,绘画,舞蹈等都对唐诗的繁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还有唐人的生活态度,性格特征也决定了他们创作出的诗歌的水准。

而唐代诗歌之所以流传之广缺少不了传唱者,他们使诗歌更多的为人们所接受,所以唐诗才能千百年来盛传不衰,才能历久弥新,在今天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唐诗;繁荣;统治者;文人;传播唐代诗歌,无论就其作者之众多、题材之广泛,还是就其艺术之高超、影响之深远来说,都是空前的。

要缔造出这样顶级的文学样式并不是任何朝代都可以的,需要鼎盛的外部环境,而唐代正符合了这样的条件。

正因为唐诗如此的成就,吸引了古往今来无数的学者专家去研究,唐诗研究队伍挤身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队伍中庞大的一支,对唐诗繁荣成因的研究便是基础,从中可反映出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精神对唐诗发展的影响,能更利于了解唐代社会风貌、唐代诗人的现实生活态度等。

而且唐诗不仅仅是文学艺术,而是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

一千多年来,唐诗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拥有最广大的读者群,并输注给后代诗人最丰富的精神养料,对今天新诗的创作与繁荣仍然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对唐诗繁荣原因等问题,仍有继续深入探讨的必要。

我们要继承和研究唐诗这份宝贵的遗产,吸收其精华,期望有一天再创造出一个中国诗歌的新高峰。

我国的诗歌起源于上古时期,从《诗经》、《楚辞》到汉赋、乐府诗,再到建安文学、南北朝民歌,到了唐代,我国的古典诗歌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

唐诗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无疑是中华文坛上浓墨重彩的笔触,更是世界文化发展发展史上最具文采的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峰。

唐朝时期的文化繁荣程度如何?

唐朝时期的文化繁荣程度如何?

唐朝时期的文化繁荣程度如何?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被誉为
盛世之时。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达到了一个巅峰,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科技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文学: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优
秀的文学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杜甫、李白等人。

他们的诗作成为
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唐代的诗歌形式
多样,内容丰富,表达了各种人生感慨和社会现实。

这种丰富多样
的诗歌艺术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艺术:壁画艺术的繁荣
唐朝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其中以壁画艺术最为著名。

唐代壁
画以宫廷、寺庙为主要创作场所,内容涵盖了宗教、历史、神话等
各个方面。

唐朝的壁画作品在绘画技法和艺术表现上达到了极高的
水平,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思想
观念的重要历史见证。

科技:技术创新的时代
唐朝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冶铁、造纸、印刷等方面,唐代进行了许多重要的创新和发明。

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善了人
们的生活条件,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特别是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传播更加广泛,促进了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承。

总体来说,唐朝时期的文化繁荣程度非常高。

在文学、艺术和
科技方面的成就都达到了一个巅峰,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唐朝文化
的繁荣也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第8课__璀璨的文学艺术

8第8课__璀璨的文学艺术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练习:
1.“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诗中的“李杜”是指什么?
☻李白、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
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白居易
初唐 盛唐


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陈子昂
王维、孟浩然、王昌龄、
岑参、李白、杜甫
中唐 晚唐
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柳宗元、刘禹锡

•杜牧、李商隐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红豆
璀璨的文学艺术
1.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成就最高的当推 和 。 2.李白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 为 ;杜甫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反 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后人称他 为 ,称他的诗为诗史。 3.敦煌 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 流的瑰宝。
李白,杜甫;“诗仙”,“诗圣”;莫高窟
学习目标
杜甫,字子美,河南 巩县人。他生活在唐朝由 盛转衰的时期。在失意和 贫困中,杜甫看到了朝政 的黑暗,体会到人民生活 的痛苦。尤其是安史之乱 爆发后,他看到了国破家 亡的惨境,饱偿了战乱的 苦楚,最后,在贫病交加 中永远停止了歌唱。
杜 甫 712~770)
春 杜
望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忧国忧民,现实主义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唐诗的主要文学成就

唐诗的主要文学成就

唐诗的主要文学成就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

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

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

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

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

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近体诗的发展

近体诗的发展
近体诗的发展
一,近体诗的格律逐渐成熟
早期的诗歌是能入乐歌唱的,魏晋以后,诗歌不再入乐成为文人的书面创作。于是诗人开始更加关注诗歌的形式特点,有意识地寻求文字音节上的美感。南朝诗人沈约发现了四声的作用,并将其应用到诗歌的创作当中。经历了数代诗人的实践,到隋唐时期,近体诗的格律逐渐成熟。近体诗就是我们常见的律诗和绝句。
曲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最后一种形式,此后,再也没新的诗歌形式产生。
六,现代诗歌趋于口语化,散文化
现代诗歌具有的特征:1.语序倒置 2.成分省略 3.词性转变 4.们的感情
二,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涌现一批伟大的诗人。尤其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以其卓越的才华成为中国诗坛的双子星座。
三,词的新兴诗歌形式日趋繁荣
唐代以后,诗的整体艺术成就有所下降,但也出现了一些伟大的诗人,如苏轼,黄庭坚,陆游等。
晚唐五代开始,词作为一种新兴的诗歌形式,日趋繁荣起来,词在产生之处,是配合乐曲,由教坊歌姬演唱的,称为“曲子词”。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就是按照曲普填入歌词。
四,两宋涌现出大批优秀的词人
两宋是词的繁荣时期,涌现大批优秀的词人。宋代以后,词的创作日趋衰落,但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词人,最著名的是清代纳兰性德。
五,元代曲的创作自然繁荣起来
词的创作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曲。杂剧在元代成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娱乐形式,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杂剧作家和作品,曲是杂剧中歌唱的,随着杂剧的兴起,曲的创作自然繁荣了起来。元曲中也有文人依照曲谱创作的,不编入杂剧歌唱,所以又叫“散曲”与词的形式就基本一致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

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见存世唐诗五万四千余首。

这不过是唐诗的一部分,但我们从中已经可以大略窥见当时诗歌繁荣的面貌。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

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

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风貌。

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

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

古体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

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

律体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

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

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

但他写得最好的诗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抒写不遇的悲怆,但其中蕴含的是自信和抱负,情怀壮伟,有一种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的伟大孤独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

陈子昂和张若虚艺术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信息。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

此时诗坛群星辉映。

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

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那境界里洋溢着蓬勃生机。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雨后的松林间月色斑驳,流泉琮。

浣纱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喧闹着归来;渔人正分开荷叶摇舟远去。

山村之夜,如诗如画。

他还有一些诗,宁静中带几分禅意。

在唐代的重要诗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响最为明显的一位。

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诗人,有些诗写得慷慨激昂,有的诗表现出浓烈的人间情思。

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时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

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

《过故人庄》写做客田家的喜悦,恬静的农舍,真挚的友情,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

《春晓》写春日那种明媚静美舒畅的感受。

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个字,便写出了无尽的情思韵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暮烟笼罩中的一抹树林,一轮水中月影。

在这朦胧而明净、深远而静谧的境界中,弥漫着一缕淡淡的乡愁。

孟浩然的许多诗,都这样以极俭省的文字,表现多重境界和情思。

这时和王维、孟浩然的诗歌风格相近的还有常建、储光曦等人。

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

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

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昌龄写了二十几首边塞诗,最有名的是《出塞》《从军行》。

他的边塞诗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

其他题材的诗他也写得很好,七言绝句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高适的诗风趋于雄壮慷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塞下曲》)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侠气质。

边塞诗人的代表,还有岑参。

他写边塞风物的雄奇瑰丽,写军人的豪雄奔放。

荒漠与艰苦,在他笔下都成了充满豪情的壮丽图画。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

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

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

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

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

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

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

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

他曾经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他以为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得意扬扬。

不久被权臣毁谤,被逐出朝廷,他才明白朝政其实已经腐败不堪。

他说自己是“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有才华而不得重用;而痛斥那些庸才却春风得意,“骅骝拳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直骂那些奸佞之徒“董龙更是何鸡狗!”即使处在失意的境况中,他也不忘报国。

安史乱起之后,他前后两次从军就是证明。

他的诗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

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

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千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

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

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当时另一位伟大诗人,是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

杜甫比李白小11岁,两人的深厚友情成为千古传颂的文坛佳话。

杜甫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都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

但是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

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舜”的抱负,而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

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

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北征》民生疾苦的诗作。

战争中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战火中百姓的心态,在杜诗中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

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深有感触,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

《春望》《登楼》《登岳阳楼》都是这样的诗。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国之悲,已经很难分开了。

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用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

为便于写时事,他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诗。

在他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律诗占百分之七十以上。

他的律诗的成就,主要是拓宽了表现范围,尽力发挥律诗这一体式的表现力,既严格遵守格律规则,又打破格律的束缚。

变化莫测而又不离规矩,写得出神入化。

像《春望》诗,都是例子。

有时为了更完整地表现一个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采用组诗的形式。

用组诗写时事,是杜甫的创造。

律诗,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诗,是高度的成熟了。

在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杜甫与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是反复咏叹;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

一般认为,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带有集大成的性质,对于后来者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

韩愈、孟郊和他们周围的一些诗人,在盛唐诗歌那样高的成就面前,另寻新路。

他们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

在这一派的诗人里,李贺是一位灵心善感、只活了27岁的天才诗人。

在他的诗里,充满青春乐趣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与过早到来的迟暮之感交织在一起。

他的诗,想像怪奇而丰富,意象色彩斑斓,而且组合密集。

在这个诗派里,他的诗有着特别鲜明的风格特征。

这时的另一个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主。

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

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元、白都写有新题乐府,表示了对于国家的关心、对于黑暗现象的抨击和对于生民疾苦的同情。

白居易的50篇新乐府,有写得好的,如《卖炭翁》等。

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趣味与韩、孟诗派正好相反。

白居易既写有大量的讽喻诗,也写了不少闲适诗,而艺术上最成功的,是长篇歌行《长恨歌》和《琵琶行》。

中唐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而有着自己的特点。

晚唐诗歌又一变。

中唐的那种改革锐气消失了,诗人们走向自我。

这时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史诗,杜牧、许浑是代表。

杜牧是写咏史诗的大手笔,对于历史的思索其实是对于现实的感慨,历史感和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江南春》都是咏史佳作。

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李商隐。

唐诗的发展,到盛唐的意境创造,达到了意象玲珑、无迹可寻的纯美境界,是一个高峰。

杜甫由写实而走向集大成,是又一个高峰。

中唐诗人在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或追求怪奇,或追求平易,别开天地,又是一个高峰。

诗发展至此,大有山穷水尽之势。

李商隐出来,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惊人的才华,开拓出一个充满朦胧、幽约的美,让人咀嚼回味的诗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峰。

他是一位善于表现心灵历程的诗人,感情浓烈而细腻。

他的爱情诗深情绵邈,隐约迷离,刻骨铭心而又不易索解。

他的不少诗(特别是无题诗)情思流动是跳跃式的,意象组合是非逻辑的,意旨朦胧而情思可感,往往可作多种解释。

他的艺术技巧,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极大地扩大了诗的感情容量,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最后的贡献。

晚唐后期的诗人们,有的走向华丽,有的走向淡泊,而成就不大,已经无法和他们的前辈相比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