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景散文阅读题教案

合集下载

写景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写景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掌握阅读节奏:根据文本难度和自身阅读能力,合理安排阅读节奏,保持阅读的连贯性和流 畅性。
Part Three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
添加 标题
情境导入法的定义: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添加 标题
情境导入法的实施步骤:首先,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到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其次,运用多媒体等 教学手段,营造出逼真的情境氛围;最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展开思考和想象。
课堂互动交流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促进思考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加深理解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或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互动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总结评价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教学内容掌握程度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关于写景的已 有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写 景散文的阅读
情境导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 引导学生进入写景散文的阅读情境
知识讲解
写景散文的定 义和特点
写景散文的阅 读方法与技巧
写景散文的写 作技巧和手法
写景散文的鉴 赏与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划分: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合理分组 任务分配:教师布置任务,小组内部分工合作 探究过程:小组内展开讨论,互相交流,共同探究 成果展示:小组代表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补充或提出疑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了解写景散文的写作技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会运用写景散文的语言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写 景散文的阅读
理解能力

写景散文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写景散文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写景散文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引言最近,我在教学中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教学生正确理解并欣赏写景散文。

为此,我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写景散文。

本文将介绍这个教学设计,并对其进行反思和改进。

二、教学设计1. 目标设定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我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学会以下内容:- 理解写景散文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掌握阅读写景散文的技巧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鉴赏和欣赏能力2. 教学内容a) 写景散文的特点和构成要素我将向学生介绍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包括细腻生动的描写、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以及独特的艺术感受。

通过阅读一些经典的写景散文片段,学生将更好地理解这些特点和要素。

b) 阅读技巧和方法我将引导学生学习一些阅读写景散文的技巧和方法,如先整体把握全文,然后逐句理解细节描写,再通过形象思维来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意境等等。

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将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

c) 鉴赏与欣赏在学习了写景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写景散文的鉴赏与欣赏活动。

我会选取几篇经典的写景散文作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阅读,并通过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和理解。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鉴赏和欣赏能力。

3. 教学方法a) 多媒体呈现我会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经典的写景散文片段,包括优美的描写和感人的情感表达。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学生将更容易理解和欣赏写景散文。

b) 合作学习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互相讨论和交流对于写景散文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互动和合作,学生能够共同进步,并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c) 讨论和分享我将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就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

这样的互动将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

三、反思和改进在教学结束后,我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并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写景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写景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写景散文阅读教学设计【导语】景物描写是写景散文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阅读景物描写能够提升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种针对写景散文的阅读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散文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景物描写。

【篇章一:介绍写景散文(100字)】写景散文是一种通过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展示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文学形式。

它以文字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气味等特征,使读者能够通过想象获得对景物的真实感受。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阅读写景散文可以开拓视野、丰富词汇、提升审美能力。

【篇章二:选取适合教学的写景散文(200字)】在进行写景散文的阅读教学设计时,首先要选取一篇适合的散文作为教学材料。

在选择时需要考虑散文的文体风格、描写手法、以及对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适应度。

比如可以选择形象生动、描写细腻的经典散文作品如《故乡》、《月夜怀志》等。

【篇章三:前导式阅读(200字)】在进行写景散文的阅读教学之前,可以使用前导式阅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你最喜欢哪种自然景观?你对夜晚的城市有什么感受?”等。

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让学生先行思考景物描写的意义和价值。

【篇章四:整体阅读理解(200字)】在进行整体阅读理解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整体结构,如开头、中间、结尾等部分。

鼓励学生描述散文的主题和情感态度,并尝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通过整体理解,学生可以做到把握散文的主旨,并对散文的写作意图产生更多思考。

【篇章五:细节描写赏析(300字)】在进行细节描写赏析时,教师可以选取散文中的几个重点描写句子或段落进行解读。

通过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描写词语和句式结构等,让学生感受细节描写的力量和美感。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感想,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意义。

【篇章六:情感体验与表达(300字)】在进行情感体验与表达时,学生可以自由发挥,通过表演、绘画、写作等方式来表达对写景散文的感受。

初中写景阅读理解教案

初中写景阅读理解教案

初中写景阅读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文章的含义。

(3)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他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2. 文章中修辞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分析文章的结构。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分析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文章中景物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让学生运用阅读技巧,阅读其他类似的文章。

(2)让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文章的思考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珍惜亲情,勇敢面对困难的价值观。

初中七年级语文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专题指导(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专题指导(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专题指导(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写景状物类散文的基本知识2. 回顾已学经典写景状物类散文,掌握此类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3. 知晓写景状物类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要点二、学习过程及要求(一)前置学习梳理七年级统编教材中四篇经典写景状物散文的内容、结构。

1. 朱自清的《春》由、、三个部分组成,是典型的“————”结构,逐层深入、环环相扣。

作者运用多种修辞,调动多种感官淋漓尽致地描绘,赞美了。

2.《济南的冬天》紧紧抓住济南冬天“”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抒发。

文章先写济南的山,再写,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3.《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作者按照“”、“”、“”的顺序行文。

开头用“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起笔,结尾用“”收墨,前后呼应,首尾衔接。

4.《一颗小桃树》一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成长,经历风雨仍然顽强生存的小桃树,赞颂了小桃树的精神。

本文有两条线索,明线:;暗线:。

(二)当堂学习:1.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方法指导:(一)明晰线索理清思路(二)了解背景读通内容(三)佳段诵读体会情感(四)品味语言增强语感2.写景状物散文常见题型分析:阅读梁惠娣的《燃烧的木棉》,思考以下问题。

燃烧的木棉梁惠娣①在更远的南方,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

②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

走着走着,一棵木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

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

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大、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眼夺目。

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掷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

③在这样的春天,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

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子的小湖,湖水清澈。

湖边,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它一树灰褐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像美人临水梳妆。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 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技巧;2. 理解并欣赏经典的写景抒情散文作品;3.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教授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表达技巧和欣赏方法;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品味和感受散文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设计1. 热身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的美景短视频或者播放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音乐,营造出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对写景抒情散文的兴趣。

2. 了解基本概念(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写景抒情散文的定义,以及其特点和表达方式,并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进行说明。

3. 分组朗读散文(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经典的写景抒情散文进行朗读。

要求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将散文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注重语音语调的表现。

4. 分析散文结构(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选读散文的整体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层次结构和承上启下的关系。

5. 情感共鸣与表达(20分钟)让学生就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问题,如“你读完这篇散文后,有何感受?”、“这篇散文中哪些词句或段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

6. 阅读理解与欣赏(25分钟)选择一篇经典的写景抒情散文,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提高他们对散文内容的理解和整体把握能力。

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欣赏这篇散文,分析其表达方式和情感表达。

7.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散文的特点、表达方式以及对读者的情感影响。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写景抒情散文,并撰写读后感或评析,可以使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散文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散文的朗读、分析、讨论和欣赏,提高学生对写景抒情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初中写景散文赏析教案

初中写景散文赏析教案

初中写景散文赏析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欣赏写景散文的意境和美感。

2. 能够分析并描述写景散文中的景物特征和情感表达。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篇具有个性的写景散文。

教学重点:1. 写景散文的意境和美感。

2. 分析描述景物特征和情感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写景散文的创作方法。

教学准备:1. 选取几篇优秀的初中生写景散文作为教学材料。

2. 准备相关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技巧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看过的美丽的风景,例如海边、山林、湖泊等。

2. 提问:如果你要用文字来描述这些美丽的风景,你会怎么写?二、出示例文(10分钟)1. 出示精选的初中生写景散文,如《荷塘月色》、《黄山奇松》等。

2. 学生自读,感受文章的意境和美感。

3. 教师引导分析文章中的景物特征和情感表达。

三、写作技巧讲解(10分钟)1. 介绍景物描写的技巧,如观察角度、细节描写、修辞手法等。

2. 介绍情感表达的技巧,如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

四、分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例文进行分析讨论。

2. 讨论文章中的景物特征和情感表达,以及写作技巧的应用。

五、创作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写作技巧,结合自己曾经看过的美丽风景,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作品展示(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写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分析优秀的写景散文,让学生感受写景散文的意境和美感。

通过讲解写作技巧,让学生掌握分析描述景物特征和情感表达的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和创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作品展示和点评,让学生分享写作心得,提高写作水平。

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优秀写景散文,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榜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渭南实验初中九年级写景状物散文阅读复习命题:张正芳审核:郭春凤复审:杨胜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写景状物散文的阅读方法。

2、了解中考考点及考题类型。

3. 探究答题技巧和方法。

一、回顾经典:写景状物散文:七上:《春》《济南的冬天》《三峡》《夏》八上:《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蓝蓝的威尼斯》八下:《海燕》《白杨礼赞》《石榴》《紫藤萝瀑布》九上:《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绿》(回顾课本中学过的经典写景状物散文让学生明确写景状物散文是作者通过写景或状物来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

或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怀、或由景物的特点联想到人,用来象征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明晰写景状物散文考点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2、分析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

3、紧扣语境,品味词句,赏析语言。

4、把握形象,赏析手法。

5、探究感悟,把握文章内涵。

三、授之以渔(一)《游司马祠》(见《资源学案》82页)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为什么要写这些?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第二步:明确考点第三步:认真审题,规范作答12根据作者的游踪,请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主要景点的名称。

(3分)正门→→“高山仰止→“河山之阳”→→对应考点:1、理清文章思路。

课内对接:游记类散文的“移步换景”,如《鼎湖山听泉》、《飞红滴翠记黄山》《小石潭记》《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答题思路:通读全文,注意文章各段领起句、关键句中的地点名词,边读边勾勒作者的游踪。

1 3文中描写墓顶的千年古柏有什么作用7(3分)对应考点:考点2、分析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故乡》中开头的景物描写)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故乡》中开头的景物描写、《社戏》中的景物描写)3、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精神(《白杨礼赞》)4、推动情节的发展(《海燕》)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春》)答题思路:筛选景物描写的语句,结合结合景物特点、作者写景的目的和情感态度等内容分析其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写景散文阅读题型分析、答题技巧
一、散文的分类(散文的概念)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品质(或阐明事情蕴含的道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抒情散文:以写景状物为主,表现事物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一读----整体感知:①了解主要内容;②归纳中心意思;③分析题目含义。

---用一句话概括中心。

二理----理清思路:一抓抒情议论句;二抓过渡句;三抓每层每段中心句。

-----用铅笔作好标志。

三扣----找答题区域-----画出相关处。

四述----整合答案:
①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散在各处,须组合。

②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句子通顺,言简意赅。

----先打草稿再修改然后誊写。

三、散文阅读题是怎样出的?
(1) 整体感知题(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代词有:这,这些,那,那些,之,此,它,如此及具体一些内容的指代.代词一般代人,事,物.
寻找方法:通常到前文去找,偶尔也在后文,有近及远.代词指代内容原文都有,一般可以抄原句,但有
时要筛选概括.
提示:得出结果后采用替换法(代入法)看是否符合文意. 分析词语可否省略,调换,不矛盾分析步骤:
1.判断:一般情况都是不能省略,调换,不矛盾.
2.分析词语含义.
3.分析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省略或换词时句子会变成什么意思,不符合实际.
4.结论:因此,原词搭配恰当,不能省略,调换,不矛盾. 例: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
问:句中“幽”,“野”,“闲”三个字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调换.因为幽是幽深的意思,与洞相搭配;野是不受拘束的意思,与山相搭配;闲是悠闲的意思, 与溪水相搭配.因此原词搭配恰当,不能调换. 分析动词,形容词的作用
分析步骤:
1.分析动词,形容词本身的作用: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
2.分析句子的表层意思.
3.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联系语段,联系全文).
语言上可用如下句式表示: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句子表义+句子深意(表现了…… , 突出了……).
例:联系上下文,说出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
形象生动写出了楼下摩托车声的难以阻挡及对“我”的影响,突出了“我”心里的难受,烦躁.
分析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所谓思想感情,是指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具体而言有喜、怒、哀、
乐、爱、恨、情、仇,它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通常的思想感情有:喜悦、欢快、高兴、兴奋、激动、自豪、热爱、爱戴、崇敬、思念、依恋、怜惜、关爱、体贴、赞美、怀念、感激、忧虑、痛苦、失望、愤恨、仇恨、讽刺等等.
示例
例:1.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小珍珠鸟)居然落在我肩上.……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文中划线的“居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我”对小珍珠鸟的亲近,信赖感到喜出望外.
3、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用解答技巧
(1)重要句子指:(1)题目;(2)开头;(3)结尾;(4)过渡句。

重要句子的特征:(1)含蓄深刻;(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重要句子的作用:(1)题目的作用——揭示中心(对象);形象含蓄,激发兴趣。

(2)开头的作用——揭示中心(点题);引出话题(下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3)结尾的作用(4)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用解答技巧(2)
(1)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

(若是比喻句,找出本体代入句中;)
(2)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即感受词句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回答时注意紧扣文章或段落中心。


(3)如果句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先弄清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根据这种修辞的特征、功能,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句子的含义。

语言表述:这个句子的意思是:——,采用了——的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一
例: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方法(指出写法)。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荷叶的姿态美(表层含义),突出了花港观鱼绿的茁壮的生命力(深层含义)。

——总结上文;揭示(突出)主旨;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指出本文最后一节画线句的含义和作用。

这一句(内容上)总结全文内容,深化了文章中心,(结构上)呼应了开头,(效果)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留有余味。

几种题型答题格式:
1、记叙文详写材料的作用:因为这些材料能突出文章“”这一中心,所以详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
A渲染了的气氛、
B刻画(烘托)人物性格;
C推动情节的发展。

3、抒情、议论的作用:突出文章“”这一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象征的作用:通过象征表现感情。

5、烘托的作用:烘托人物的性格。

6、对比的作用: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
7、托物言志的作用:通过(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提取要点并整合要点技巧
指出本文最后一节画线句的含义和作用。

这一句(内容上)总结全文内容,深化了文章中心,(结构上)呼应了开头,(效果)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留有余味。

几种题型答题格式:
4、提取要点并整合要点技巧
(1)提取要点的方法:
直接从段落中找出中心句(A第一句 B最后一句 C详写句 D自己概括)(2)整合要点的技巧:
叙事文概括方法:什么人(物)+怎样做+什么事示例:一句话新闻
抒情散文概括方法:什么物具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