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阅读理解(定稿子)

合集下载

新初一分班练习--写景散文阅读(五篇范文)

新初一分班练习--写景散文阅读(五篇范文)

新初一分班练习--写景散文阅读(五篇范文)第一篇:新初一分班练习--写景散文阅读新初一分班练习--写景散文阅读一、阅读《夏》选段,完成选段后的练习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内容(2分)2.为什么作者说“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3.选段描写景物具体形象,语言准确生动。

请分别以修辞和用词的角度各选一处加以赏析。

运用修辞的句子:赏析:词语用得传神的句子:赏析:4.仿照句子,以第二段材料为内容,仿写一句。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夏之色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冬之色为寒的白,如寒冰,如冷雪,呈现了对生命的冷静的思考。

【课外选段】(一)阅读方纪的《三峡之秋》,回答文后问题。

①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

中考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理解

中考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理解

中考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理解神奇的丝瓜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

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

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

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

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

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

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

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

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

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

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

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地提高。

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

XXX反而成为次要的了。

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

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

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

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XXX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

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然而不久就证实了,我这类担心是多余的。

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获得命令停止了发展。

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家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

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狂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

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当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

2019年中考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考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考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说明:本专题精选了时下最新写景散文6篇,统一编排题号,给定分值,满分120分;可作为平时考试或练习使用,也可作为教师备课使用。

【一】(18分)天上飘来的丝带●柏峰①天上飘来一条丝带。

②丝带沿着黄河,穿过关中东部最为开阔的平原地带,进入秦晋大峡谷,然后逆流而上,飘呀飘,飘到陕西北部与内蒙古大草原相交接,也就是黄河拐了个弯的地方才落了下来。

丝带一头牵着高耸入云的华山,一头牵着漠北长城,和黄河一道缠绕在白云间,缠绕在青山峻岭间——这就是陕西人决心开辟出来的沿黄观光路。

这条路刚刚通了车,便车水马龙,把千百亿年里寂寥于黄土高原和大山深处的黄河唤醒了。

唤醒了的黄河似乎更有了奔头,裹着汹涌的浪涛击打着岩石与黄土,一路欢唱着冲出龙门,一泻千里,奔流大海。

③黄河当然也有沉静的时候,他摇身一变成为了静默的智者——辽阔的滩涂上一片一片郁郁葱葱的芦苇荡,成千上万亩碧绿碧绿的荷塘,还有映照着蓝天白云的镜子一般的鱼池,这就是从龙门至洽川以及古城朝邑一带的黄河风光。

尤其是初夏时分,河水缓缓漫流而过,杨柳长堤,绿树参天,十里荷塘,莺歌燕舞,一派江南气象,令人想起柳永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黄河岸边黄土高崖上成排成排高大粗壮的柿子树染红了半边天,何其壮美——这是我国北方独有的景观,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深秋,岸边则飘动着无限诗意的荻花,成片成片,雪白无瑕,这是黄河水浇灌出来的芦苇向人们展示绝美风景。

④过去,由于交通阻塞,黄河岸边的风光犹如深闺的处子,未曾令人一睹其芳颜。

在人们的印象里,黄河流域只是大漠风沙,只是猎猎战旗下的金戈铁马,只是荒凉的黄土高原和寂寞的群山,殊不知,这里的风光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是啊,从古城朝邑到洽川,这是天地间营造的又一个江南——当行车于这条丝带般的沿黄观光公路,满眼的春色、满眼的秋光使人沉醉,恍若行走在美若仙子的西湖岸边,恍若行走在苏州闻名天下的园林里,恍若行走在“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水乡……⑤这条天上飘下来的丝带,飘呀飘,飘过了黄河滩涂,飘过了山,飘过了沟,飘过了密林,飘过了荒漠;梦一般飘过了周,飘过了秦,飘过了唐,飘过了宋,飘过了明,飘过了清,飘过了几千年,直到今天。

写景散文阅读理解练习(段考复习用)

写景散文阅读理解练习(段考复习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2分)可可西里这是一种辽阔的宁静,一种深厚的安详。

山川大地如此壮美,却又表现得如此平静。

在这里,无论你朝哪个方向,无论你走多久,都是这么静美,这样安详,这样无穷无尽。

我注视着周围的宁静,山,一副静思默想的样子。

草地、湖泊、大地和天空全都带着静默的神情,我感到,这片土地上藏有某种只有沉默的山和旷远的天才知道的东西。

我感觉到了,可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那些散布在草地上的牦牛和羊,每天看着这些,只是低着头,把大地的静默吃进肚里,然后反刍。

仿佛它们从大地那里获得了什么,仿佛他们反刍的是一些伟大的思想。

是的,在这天空才有的高度上,在这天空般辽阔的宁静里,山水木石,在其间走动的动物无不带上神性。

一朵花、一片叶子就像一位先知。

因此,羚羊的啃食,牦牛的反刍就有了修炼的意味。

真的羡慕那些在这里游走的生命;不用开会,不用呼吸污浊的空气,不用忍受噪音,不用在不想笑的时候做出一副笑的模样,不用去做那些你并不想做的事情,坚守简单而纯粹的生命。

真想变成一头羚羊,一匹野驴,或者哪怕一只兔子,用博大的心脏从这里走过,走过自己的一生。

饿了,就低下头,伸出舌头撩起一把草,用嘴唇捉住,一扯,把大地,把季节,把遍洒阳光和雪花的天空一齐扯动。

我试着像野兽一样行走,一直走到看不见公路看不见汽车的地方。

在这里,寂静是可以吸入脏腑的。

你响亮地听到自己的呼吸自己的脚步。

满世界都是这种声音。

只要有足够的宁静,大地便显出他的神奇。

沉静的大地离永恒这样近。

在永恒的宁静里行走,那就是朝圣。

人用他的脚步向着大地朝圣。

我从大地上走过,大地从脚上走进我的血液走进我的体内。

我留下的脚印成为大地的一部分,走进我体内的大地成为我的灵魂。

大地走进你以后,就装得下山川人物,就可以把自己的辽阔在原野上铺开。

风在我的里面吹拂,河水在里面奔涌,连雪山也牵带着白云移来胸间。

第二天,一场大雪把一片安静纯美的童话铺在可可西里,从辽阔的草地到远处的山。

写景阅读理解5篇

写景阅读理解5篇

写景阅读理解5篇第一篇:写景阅读理解秋叶①一场风雨后,街旁的树下就落了一层叶子。

②这是故乡的初秋,叶子也该是些早熟的叶子,从湛蓝旷远的天空悠然飘落,百转千回之后遗落于地,并没有什么生命遗失的痉挛和苦痛的挣扎,一如它们生时的超脱、潇洒和平静。

③这是秋叶生命的涅槃。

④由生到死,由死回生,它们附着于树,是为了丰富母体,并不是做寄生虫,一味索取,不知奉献。

而它们成熟后离开母体也只是一种使命的完成。

⑤用不着唱赞歌,只需那一场风一场雨,秋叶便可于风雨中飘飘落下。

⑥这是自然之秋徐徐拉开的序幕,把广阔天地作背景,把生命飞旋成这大舞台上最真实的道具。

⑦树叶可为演员,而人却并非戏子,再好的戏剧于他们也只是戏剧。

然而他们还是被这壮观的落叶场面吸引了,他们观摩着这大自然最好的舞剧,感到心神俱清俱纯。

⑧一个远来的游子,被这舞剧所演出的热爱生命的主题所感动。

他拾起一片落叶久久看着,看着,直到自己的身心也被那红得透明的秋叶点燃,发出劈劈啪啪的燃烧声。

⑨游子于寂寞无声的街道上走了。

那身影在白杨潇潇的原野上越来越小,最后,终于也走成一枚秋叶,镶在了故乡初秋的风景里。

问题:1.文中加点的“涅槃”原意是指佛教中超脱生死的最高境界,后人称高僧逝世。

在选文中,它表现了秋叶怎样的精神境界?2.联系文中内容,秋叶的生,是为了;秋叶的死,是为了3.⑧段中“直到自己的身心也被那红得透明的秋叶点燃,发出劈劈啪啪的燃烧声”一句中,“自已的身心”为什么会被“秋叶点燃”?“红得透明”应怎样理解?4.选文中能比较明显地表现文章主题的句子是:5.⑦段中的“树叶可为演员,而人却并非戏子”在结构上起作用。

参考答案:1.秋叶完成了由生到死丰富母体的使命,悠然飘落,无怨无悔,超脱潇洒的精神境界2.丰富母体营养大地3.自己被秋叶的奉献精神所感到,受到了生命的启迪指无私欲杂念4.第⑧段第一句话5.过渡(承上启下)赏画(1)小客厅里鸦雀无声,几名美术爱好者目不转睛地望着墙上挂着的那幅油画。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理解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理解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理解知了的歌声富有生机,而溪水的歌声呢,是轻快流畅的。

下面是有,欢迎参阅。

我爱夏,尤爱乡村的夏。

不管何时,都能回忆,金黄的麦浪,亭亭玉立的莲花,茂密的竹林。

还有,最让我陶醉的小溪。

夏天到了,我毫不犹豫地赶回乡村。

尽管我头顶烈日,可我一点儿不怕,匆匆走进了山林。

不愧是大自然的杰作!葱葱郁郁的树冠为我撑起一把绿色的大伞。

鸟儿的鸣叫,婉转动听,知了那无味的叫声也变得多么富有节奏,,大概是代表着生命的旺盛吧。

漫步在青石板路上,调皮的阳光偷偷地跳到我身旁。

咦,什么声音?哗哗啦啦地在唱歌,旋律轻快而流畅,是谁?我急步走过去,声音越来越近。

眼前出现了一丛草。

我拔开草丛,如玻璃带似的透明的一条小溪奇迹般出现在我眼前,一下让我惊喜不已。

溪水清澈透明,水下的石头五颜六色,姿态各异。

有的像马,像牛,像狗,还有一块像小鱼。

石头怎么动了?原来,真是一条小鱼。

青黑的背脊,摇着尾巴,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我想捉住它,可手还没碰到水,它就跳了起来,溅了我一脸的溪水。

溪水点点,沁人心脾,凉快极了。

我想,是鱼儿知道我的想法要惩罚我吧,可它却不知道,这是对我极大的恩赐呢!我不禁望着鱼儿开心地笑起来。

溪水淙淙地流着,哗哗地唱着,咚咚地跳着,一刻也不愿停留。

途中有拦路的石头,她一点儿不怕,一下子跳上去,击起千万朵银花,如飞花溅玉般散落。

草地上,野花儿上,野果儿上,全都沾上了晶莹剔透的珍珠。

阳光稀稀疏疏地落下来,“珍珠”更显得耀眼。

草儿变得鲜嫩翠绿,花儿变得妖艳欲滴,果儿变得丰满可口。

我再也忍不住了,手伸进了溪水,一股清凉涌上心头,在我心上缓缓地流着,流着,洗净我心灵的尘埃,净化着我的灵魂。

我的多可爱的小溪哟!鸟儿的歌声婉转动听,知了的歌声富有生机,而溪水的歌声呢,是轻快流畅的。

头顶参天古木,脚踏落叶残花,周围有山林环绕,这幅雅致的青山秀水图,又怎能不让我陶醉呢?溪水啊,你以你美丽的面容,欢快的歌声,无限的活力感染着我,可我却不得不去赶路了,因为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着呢。

二阅读写景散文,完成练习(26分)蓝色村庄(节选)青凉的薄雾

二阅读写景散文,完成练习(26分)蓝色村庄(节选)青凉的薄雾

二阅读写景散文,完成练习(26分)蓝色村庄(节选)青凉的薄雾部编版六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写景类文章其他阅读方法指南以描写自然环境、山川大河、地理地貌、名胜古迹为主题,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们感受到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这类优美的文章如同文中有画,画中有文,这就是写景类文章。

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一、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我们所学过的描绘景物的文章一般有如下三类: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一类是描写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风、雨、雷、电等);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

我们如果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二、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三、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

四、体会写景文章的思想感情。

【解析】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竹林我爱鸟语花香,更爱眼前的这片竹林。

又一次走进竹林,像是走进了世外桃源,心都醉了。

单听微风中竹叶的,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声音的动人。

眼前一片绿色,青翠欲滴。

绿是生命的象征,竹林里生机勃勃,真让我陶醉。

鸟雀在竹枝间欢蹦乱跳。

它们这儿一声,那儿一调,上下呼应,远近附和,清脆婉转。

细看,这些鸟儿五颜六色,姿态各异。

噢,它们今天是在竹林里开歌咏会,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鸟儿见到我,有的羞答答地躲进竹叶里;有的大胆地站在枝叶上,向我点头示意;有的对我的到来并不惊奇,仍在唱着自己的歌。

我不禁鼓起掌来,为它们的表演叫好。

这下可不妙,它们害怕了,乱糟糟地叫成一团,好像在问:哪里来的庞然怪物,到这里来捣乱?有鸟语便有花香。

花儿有名的,没名的,朵朵艳丽而芬芳。

低头看去,一簇一簇的。

我真担心,看多了,我的眼睛会被染成五颜六色。

不过,染了彩也好——看多彩的世界就更方便了。

有了鲜艳的花儿,生活中就有了芳香,人世间便充满了温馨。

禁不住,我俯身扬下一朵,放在心口。

我真希望它能变成我的灵魂。

最妙的是,竹林间竟有一条小河。

河水叮咚,更衬托出林中的寂静。

偶尔有阳光从竹缝中跳到河面上,顿时,小河波光闪动,光芒直刺我的眼睛。

2023-2024中考语文写景类散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3-2024中考语文写景类散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3-2024中考语文写景类散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第①段:_________图;第②段:_________图;第③段:_____图。

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3.第①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景散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训练【一】清凉山的声音(15分)①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近清凉山的。

原先,清凉山于我而言只是一个词、一个区域的名号,当我走进清凉山、走向它的一草一木,我却听到了一种声响,这样的声响缠绕着我的脚步,使我无法轻松地游走。

②清凉山实在算不了什么山,海拔65米的高度远不及现在的高楼,但正是这毫不起眼的高度,却有着不同于一般的长度。

这长度的一端远远连接着三国,连接着一代枭雄曹操的浑厚声响:“生子当如仲谋!”当年,权就是在这里临水筑墙,硬生生地将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曹操,挡在了石头城外,不可一世的曹操也只能徒然长叹。

那声响撞击着坚如磐石的岩壁,在水天中回旋,也回旋在宋人辛弃疾的词中:“天下英雄谁敌手?曹。

生子当如仲谋。

”不同的时代、同样的声音,蕴含的意蕴也就完全两样。

如果说曹操喊出的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强音,辛弃疾应和的则是时无英雄的无奈和叹惋。

③走在清凉山上,那些散落在泥土深处、隐匿在岩石缝隙间的声音碎片,总是明晰地震动着耳膜。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潮水拍打着禹锡《石头城》的声响,粘连着越过女墙的月影,不时在清凉山传响。

不知当年的唐后主煜在此建避暑行宫,是否听到过这样的声音。

也许,他只是一味地陶醉于花光月影下,浸沉在艳词丽句中,乃至忽略了飞逸的云霞、东逝的流水。

直至身陷囹圄,一国君主颜面扫地时,他才恍然悟觉:春花、秋月,雕栏、玉砌,已在东风的吹拂中,成为无法再现的往事。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问天地,他问自己,可是天地不语,他自己也无言以对。

然而,这样的“问”却淤积在清凉山的台阶上,踏上那一级级台阶,它便融进你的足音,传入心里,产生重重的回响。

④沧海桑田,东流江水的声响已远远消失在清凉山之外,似乎只有“南唐古井”伸出的破裂头颅还在与后人对视,讲述着属于南唐的旧事。

这样的旧事,明末清初的诗人、画家戴贤一定听说过。

“扁舟当晓发,沙岸杳然空。

人语蛮烟外,鸡鸣海色中。

短衣曾去国,白首尚飘蓬。

不读荆轲传,羞为一剑雄”,年轻时的戴贤也曾凭借一腔热血,激扬文字。

然而,新旧朝代替换的大潮,只是让他的声响在浪尖上一跃,便很快淹没。

“去国”的忧伤,“飘蓬”的无奈,让他“一剑雄”的抱负只能定格在羞涩的梦中。

⑤让戴贤梦醒的是清凉山,是它用宽广的胸怀接纳了一生以“江东布衣”自居的戴贤,让他晚年有了一个栖息之所。

就是在“扫叶楼”上,戴贤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墨,创造了一个新世界,远离人间喧闹,显示出清、静、冷的意味。

重重叠叠的远山,萧萧疏疏的彼岸,都在诉说他心深处的感伤和向往。

我曾细读过他晚年的画作《松林书屋图》,画中层峦叠嶂、云流瀑泻。

迷离的烟树里,书屋掩映其间,似有变幻不定的光线在其中神秘地闪烁。

这样的一种神秘,产生出一种奇特的“给人可居、可安”之感的幻境。

也许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幻境”中,他的精神才得以安顿、得以升华。

⑥驻足在清凉山戴贤的石雕前,静静地与他会晤,恍惚间,我看到他嘴唇的翕动,听到一种柔软细长的声音在耳际回旋:“相逢顽石也当拜,顽石无心胜巧人。

作客十年魂胆落,归来约与石为邻。

”逢石而拜,约石为邻。

这样的声音,没有仰天长啸的壮烈,也没有撕心裂肺的哀怨,有的只是绵延不绝的天人合一的念想。

⑦于是,树叶簌簌轻落的声,悠悠扫叶的响,一同融进了画人的墨色中,充盈着整个清凉山,让后来者觉出真正清凉的意味。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于是,树叶簌簌轻落的声,悠悠扫叶的响,一同融进了画人的墨色中,充盈着整个清凉山,让后来者觉出真正清凉的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描绘了清凉山里哪几种声音。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在文中说:“不同的时代、同样的声音,蕴含的意蕴也就完全两样。

”试以第②段曹操、辛弃疾的声音为例进行简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重重叠叠的远山、萧萧疏疏的彼岸,都在诉说他心深处的感伤和向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冬的等待(15分)■任随平秋天随着一场寒凉的秋风隐遁无形,代之而来的便是期待许久的冬,渴望在这个漫长的冬日里,能有一场场沸沸扬扬的大雪降临村庄,遮蔽大地的荒芜与突兀。

但随着冬日渐深,飘雪的惊喜依旧未能如愿,而我对雪花的期待初衷不改,就像等待一位从天堂出走的大神,挥手之间为广袤的人间降临一场福祉,唯美而又持久。

冬天本就是一个安谧静美的词语,镶嵌在季节的轮回里,而雪花便是这轮回里的精灵,缀饰着冬之静怡。

落雪的时候,村庄就更像一位蒙了神秘面纱的女子,素素雅雅地立于大地之上。

黛赭色的山峦瞬间被雪花覆盖,辽阔的褴褛倏忽隐遁在旷野深处,唯有那些高举着手臂的树,将枝干遥遥指向广袤穹苍,旗帜一般引领着冬天不断深入。

如若置身山梁,遥望村庄深处,便见袅娜的炊烟悠悠舒展着身姿,将草木的香味播撒在辽阔的空域。

那香味里,就有母亲唤儿晚归的呼唤,和着锅碗瓢盆的叮当声从小院深处悠悠弥漫开来。

此时,村庄的每一处罅隙就洋溢着浓郁的馨香,让人不免心生感念,感念生命的成长里村庄所给予我们的无私和大爱,以及前辈的辛劳与奋争;感念洋洋洒洒的雪花对大地的润泽与抚慰,似乎每一朵雪花里,都凝聚着村庄无尽的期许。

若是在暗夜,落雪的村庄更令人心花怒放,炉火正旺,茶香氤氲,围炉而坐的人,脸膛映照着浓艳的炉火,漫谈着,嬉笑着,少却了平日的劳碌与繁忙,热烈的时候,少不了捧出窖藏许久的米酒,你一杯,我一盏,觥筹交错,将冬夜的寒冷抵御在辽远之外。

而此刻,窗棂上的霜花悄然融化为颗颗露珠,簌簌地落下来,在墙角积聚着,缓慢中流散开来,像洇湿了的记忆,久久不肯散去。

黎明时分,推窗望远,绒绒的雪花落在干枯了的树枝上,早起的鸟雀翻飞其间,将颤颤悠悠的雪花顺着枝条弹落下来。

斜睨着散射的方向望去,闪耀着晶莹的光芒,就像谁撒落空茫中的银屑,让人喜不自胜。

毕竟,这样的场景不是谁能刻意求得的。

出得门来,舍不得伸展脚丫在素净齐整的雪地上。

那雪,是来自天堂的精灵,如梦似幻。

谁愿意轻易去打扰一场酣睡的梦幻呢?这样想着的时候,便是久久地站立在屋檐下,一任雪花的光芒懒懒地照耀着,迷人着,不觉得冬之寒凉了,唯有会心的笑意洋溢在眉宇之间。

草木搭建的屋舍下,牛羊睡意全无,伸长了脖颈在木门的条框之外,静静地欣赏着冬之雪景,一副副满足的慵懒样,似乎馨香扑鼻的草料对于此刻的它们缺少了平日的吸引,唯有这落雪,足以慰藉胸中的饥渴。

其实,对于冬天而言,雪花就是这样,在圣洁中养育灵动与迷恋,让人在一季悠闲中,学会享受,懂得敬畏。

而无雪的冬,唯有双目蓄满期许,仰首长空,在深情的瞩望里,等待一场雪的盛宴盛开在村廓四野。

5.作者笔下冬天的木村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说,“村庄的每一处罅隙就洋溢着浓郁的馨香,让人不免心生感念”,请结合文意推想作者“感念”的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1)斜睨着向散射的方向望去,雪花闪耀着晶莹的光芒,就像谁撒落在空中的银屑,让人喜不自胜。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雪花就是这样,在圣洁中养育灵动与迷恋,让人在一季悠闲中,学会享受,懂得敬畏。

(结合语境,谈谈你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本文题目是“冬的等待”,请说说“等待”的是什么。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炫目秋景话乡愁(17分)■醒龙①秋风一路所向,无一不是秋天的意志。

舍不得绿色的植物们,费着老大力气将大大小小的身子,藏在低一些的地方,使得自己尽可能变得不那么显眼。

偶尔也有一些还没来得及收获的晚稻,孤单地点缀在田野上,宛如黄昏时节家门口的路灯,明确而温馨。

②长江北岸,有一阵子没落雨了。

荒草干枯,不是尘土也是尘土,大大小小的阔叶林,忽远忽近地将浓淡相宜的秋色打扮得五颜六色。

有些出人意料,那所有的银杏树上的所有黄叶子,或许是大悟山中,金岭之上,天太洁净,地太清淡,一切分明是在秋风中,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

【A】没过多久,真的踏上金岭土地,就明白这种娇羞也算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

③长江北岸有一个词:苕!如果有人说,那个地方的人尽是苕!那话里的愁肯定是几条长江也载不起。

苕的意思几近于傻。

说那个村里有好多“苕”,也就是说那个村里有许多傻子。

金岭就是一个有好多“苕”的村落。

金岭银杏再美妙,面对那些不知穿衣遮蔽的家中男女,只能是连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金岭银杏再动人,面对如此小小村落竟有四十四户,共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能够示人的表情只剩下无地自容。

④什么叫乡愁?乡愁是藏在心中最美的美,落在命运中最苦的苦,从嘴里说出来时,总是欲说还休,欲言又止;分明说不完,道不尽,却又是除非醉到昏天黑地,一个字也不想透露。

就像叫着金岭,想着金岭,于心里偏偏苦不堪言。

就像守着铺天盖地绿水青山,自家的那口供日常用的水井里的水,却是近处猪圈牛栏积液模样令人不可言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