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金属学原理

合集下载

金属学原理思考题

金属学原理思考题

“金属学原理”思考题第一章金属材料的结构及结构缺陷1.1 根据钢球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以点阵常数为单位,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中的原子半径及四面体和八面体间隙的半径。

(2)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胞中的原子数、致密度和配位数。

1.2 用密勒指数表示出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结构中的原子密排面和原子密排方向,并分别计算这些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密度。

1.3 室温下纯铁的点阵常数为0.286nm,原子量为55.84,求纯铁的密度。

1.4 实验测定:在912℃时γ-Fe的点阵常数为0.3633nm,α-Fe的点阵常数为0.2892nm。

当由γ-Fe转变为α-Fe时,试求其体积膨胀。

1.5 已知铁和铜在室温下的点阵常数分别为0.286nm和0.3607nm,求1cm3铁和铜的原子数。

1.6 实验测出金属镁的密度为1.74g/cm3,求它的晶胞体积。

1.7 设如图所示立方晶体的滑移面ABCD平行于晶体的上下底面,该滑移面上有一正方形位错环,设位错环的各段分别于滑移面各边平行,其柏氏矢量b∥AB。

(1)指出位错环上各段位错线的类型。

(2)欲使位错环沿滑移面向外运动,必须在晶体上施加怎样的应力?并在图中表示出来。

(3)该位错环运动出晶体后,晶体外形如何变化?1.8 设如图所示立方晶体的滑移面ABCD 平行于晶体的上下底面,晶体中有一位错线fed ,de 段在滑移面上并平行于AB ,ef 段垂直于滑移面,位错的柏氏矢量与de 平行而与ef 垂直。

(1)欲使de 段位错线在ABCD 滑移面上运动,应对晶体施加怎样的应力?(2)在上述应力作用下de 段位错线如何运动?晶体外形如何变化?(3)同样的应力对ef 段位错线有何影响?1.9 在如图所示面心立方晶体的(111)滑移面上有两条弯折的位错线OS 和O ˊS ˊ,其中O ˊS ˊ位错的台阶垂直于(111),它们的柏氏矢量方向和位错线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九年级化学金属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金属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金属一章知识点金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它们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用途。

在九年级化学的金属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关于金属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原子结构、金属的晶体结构和金属的反应等。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探讨和总结。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金属的性质。

金属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

这些性质是由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所决定的。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因此金属是良好的导电体和导热体。

同时,自由电子对于金属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金属可以通过受力变形而不断延展,并且可以通过锤击或压力变形而不易破裂。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金属的原子结构。

金属的原子结构与非金属不同,金属中的原子结构呈现出离子键的特点。

金属中的原子通过共享电子云而形成离子键。

这种离子键的形成使得金属中的原子紧密排列,形成有序的晶体结构。

这种晶体结构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延展性。

进一步,我们来探讨一下金属的晶体结构。

金属的晶体结构可以分为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堆积等类型。

体心立方结构中,金属原子在晶体的顶点和中心位置排列;面心立方结构中,金属原子在晶体的立方格点和面心位置排列;而密堆积结构中,金属原子更加紧密地堆积在一起。

这些不同的晶体结构形成了不同的金属特性,如硬度、熔点和延展性等。

通过深入学习金属的晶体结构,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金属的反应。

金属在与非金属元素或化合物反应时,通常会发生氧化反应或置换反应。

例如,当金属与氧气反应时,会生成金属氧化物。

这种氧化反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例如铁的生锈就是一种典型的金属氧化反应。

另外,金属还可以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这种置换反应在工业生产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九年级化学金属一章知识点的论述,我们了解到了金属的性质、原子结构、晶体结构和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金属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它们的特性和用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材料科学基础(第1章)

材料科学基础(第1章)

三、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崔忠圻.金属学与热处理(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及实验指导书: (1)石得珂.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2)李超.金属学原理.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3)张廷楷.金属学及热处理实验指导书.重庆大学出
版社 (4)林昭淑.金属学及热处理实验.湖南大学出版社
3. 不透明并呈现特有的量,因而具有不透明性。而
吸收了能量被激发的电子随后会辐射出具有一定波长的光能,从而具
有一定光泽。
4. 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金属材料的强韧性好。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原子间也没有选择性,所以在受外力作用而
发生原子位置的相对移动时,结合键不会遭到破坏。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 物质的组成 一切物质都是由无数微粒按一定的方式聚集
而成的。这些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 原 子结构直接影响原子间的结合方式。 二、 原子的结构
近代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 成的原子核,以及核外的电子所构成的。原子的 体积很小,直径约为10-10m数量级,而其原子核 直径更小,仅为10-15m数量级。然而,原子的质 量恰主要集中在原子核内。因为每个质子和中子 的质量大致为1.67x10-24g,而电子的质量约为 9.11x10-28g,仅为质子的1/1836。
1.4 范德华力 属物理键,系一种次价键,没有方向性和饱
和性。比化学键的键能少1~2个数量级。不同 的高分子聚合物有不同的性能,分子间的范德 华力不同是一个重要因素。
1.5 氢键 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它是由氢原子
同时与两个电负性很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 (o,f,n等)相结合而产生的具有比一般 次价键大的键力,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氢键 在高分子材料中特别重要。

金属学原理章PPT教案

金属学原理章PPT教案

第20页/共150页
钢铁材料中典型固态相变的临界核心尺寸和临界形核 功
➢ 临界形核功与 kT 或Q在相近的数量级时,才可 能发生均匀形核。k=1.38×10-23J/K,故kT~1020J;Q~250000J/(mol·K)~4×10-19J/K。因此, 化学稳定性很高的第二相析出时才有可能以均 匀形核的方式进行,其他相变则主要为非均匀 形核方式。
➢ 一级相变
相变时新相与母相的化学势相等,但化学势的一阶偏微分不等的相 变称为一级相变。即:
第3页/共150页
按热力学划分相变: 一级相变
(
P
)T
(
P
)T
(
T
)P
(
T
)P
已知条件:(
T
)P
S
(
P
)T
V
第4页/共150页
按热力学划分相变:
一级相变特点:
一级相变
• 在发生一级相变时,熵S和体积V将发生不连续 的突变,一级相变存在相变潜热和体积的突变。
)T
V V
(
V P
)T
VK
2 TP
( V T
)P
V V
( V T
)T
V
第7页/共150页
二级相变特点
按热力学划分相变: 二级相变
无相变潜热和体积的突变,但材料的比热CP、压缩系数K、膨 胀系数λ会发生不连续的突变。材料的部分有序化转变、磁性转 变以及超导转变均属于二级相变。
➢ 更高级相变
相变时新相与母相的化学势相等,且化学势的n阶以下偏微分也
较低化学稳定性 -500~-103 -5×107~-108 20~40 2×10-16~8×10-16

01-第一章 金属学基本原理

01-第一章  金属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金属学基本原理金属学是研究金属和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学习金属学基础知识,重点在于掌握组织、组织的形成及其变化规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因为这是物理金相实验工借以了解各种金属材料的成分、热处理、组织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础。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金属及合金的结构和结晶方面的基础知识;合金的基本组织及状态图;有关铁—碳平衡图的一些基本知识。

第一节纯金属的结构与结晶一、纯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晶体是由原子在空间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律周期性重复排列所构成的,这是把晶格中的原子排列看成是绝对完整的。

其实这是一种完全理想化的晶体结构,因此被称为理想晶体。

但在实际金属晶体中,原子的排列不可能这样规则和完整。

在晶体内部,由于种种原因,在局部区域或局部地带内原子的规则排列往往受到干扰和破坏,形成了各种形式的晶体缺陷。

因此,实际晶体是以结构的规则排列为主,兼有不规则排列,这就是实际金属晶体结构的特点。

金属晶体中缺陷的种类较多,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形态特征,可以将它们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类。

点缺陷:是指长、宽、高的尺寸都很小(相当于原子的尺寸)的缺陷,包括空位、间隙原子、杂质或溶质原子以及由它们组合而成的复合点缺陷。

线缺陷:是在两个方向上(晶体的某一个平面上)的尺寸很小,第三个方向的尺寸相对很大的缺陷,是指各类位错。

其中较简单的有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面缺陷:是在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大,而第三个方向上尺寸很小的缺陷。

有晶界、亚结构、相界、孪晶界和堆垛层错等。

1.空位和间隙原子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应处在晶格的结点上。

但在实际金属晶体结构中,并非每个结点都有原子占据,而在某些应该占据原子而实际空缺的结点位置称为空位。

见图1-1。

晶格内部除了原子占有绝大部分体积外,还有空隙存在,其中某些尺寸较大的空间有可能被原子挤入,这种占据晶格空隙的原子称为间隙原子,见图1-1。

在空位和间隙原子的附近,由于原子间作用力的平衡被破坏,使其周围的其他原子发生靠拢(如空位附近的原子)或撑开(如间隙原子附近的原子)的现象,这种变化称为晶格畸变,见图1-2。

金属学原理 第一章 晶体学(Crystallography)

金属学原理 第一章 晶体学(Crystallography)
材料科学基础
金属学
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一章
晶体学(Crystallography)
现代使用的材料绝大部分是晶态(Crystalline)材料。 晶态材料包括单晶材料、多晶材料、微晶材料和液晶材 料等。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金属材料大部分是多晶材料。
天然晶体具有规则外形和宏观对称性
高分辨率电镜(High Resolut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EM)直接 观察晶体中原子的规则排列。
晶体科学既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又是很多学科的边 缘和交叉,它包含广泛的内容: (1)晶体几何学(Geometrical Crystallography),研究晶体的外 表几何形状及它们之间的规律性; (2)晶体结构学(Crystallogy),研究晶体内部质点排列的规 律性以及晶体结构的不完整性; (3)晶体生成学(Crystallogeny),研究天然以及人工晶体的 发生、成长和变化过程及其机制; (4)晶体物理学(Crystallophysis):研究晶体的光学、电学、 力学等物理性质以及和它们相关的结构对称性; (5)晶体化学(Crystallochemistry),研究晶体的化学组成和晶 体结构与晶体物理化学性质间的关系。
1.2 点阵、晶体结构(Lattice, Crystal Structure)
晶体是由结构基元在空间呈不随时间变化的规则的三 维周期排列而形成的,因此,研究晶体微观结构的首要任 务就是研究周期排列的规律性。
在研究结构基元周期排列的规律性时,往往把结构基 元抽象为一个几何点。这样,结构基元的三维周期排列就 被抽象为点的三维周期排列(称空间点阵)。研究结构基 元的三维周期排列规律就可以转化为研究点的三维周期排 列规律。

《金属学原理》各章习题及解答(第一章晶体题解)

《金属学原理》各章习题及解答(第一章晶体题解)

11.某正交晶系单胞中,在如下位置有单原子存在:①(0, 1/2, 0),(1/2, 0, 1/2)两种位置都是同 类原子;②([1/2, 0,0]),(0, 1/2, 1/2)上是 A 原子,(0, 0, 1/2),(1/2, 1/2, 0)是 B 原子。问上两 种晶胞各属于哪一种布喇菲点阵? 解:①右图 a 中黑实线是一个正交单 胞,a 和 b 分别是两个晶轴,两个带影 线的圆代表给定的原子位置,应该注 意到在与此等效的所有位置都有原 子。根据题意,一个单胞含两个原子, 如果把黑线所定的晶轴向-b 平移 b/2, 把现在的 ABCDD'A'B'C'六面体看成 是单胞,可以知道这是 I 点阵。 ②右图 b 中黑实线是一个正交单胞,a 和 b 分别是两个晶轴,两个带影线的圆代表 A 原子 位置,两个黑色的圆代表 B 原子位置,应该注意到在与这些位置等效的所有位置都有相应 的各类原子。如果把黑线所定的晶轴向-a 平移 a/2,把现在的 CDEFF'C'D'E'六面体看成是 单胞,看出这是 I 单胞,其中结构基元由一个 A 原子和一个 B 原子构成。
8. 画出图 1-60 中四种平面点阵(它是无限大的)除平移外的所有对称元素及其所在位置(在 有限个阵点画出就可以了)。 解:把对称元素直接画在图 1-60 中,如下图所示。图 a 中过每个阵点并垂直纸面的轴都 是 2 次轴;根据上题的结果,在平行的 2 次轴中间又有 2 次轴,所以在四个相邻阵点中间 出现新的 2 次轴;因为α=90°,所以过 a1 以及过 a2 轴并垂直纸面的面是镜面,根据上题的 结果,在平行的 2 个镜面中间应是镜面,故在那里又出现新的镜面。图 c 中过每个阵点并 垂直纸面的轴都是 2 次轴;因在平行的 2 次轴中间应是 2 次轴,所以在阵点中间出现新的 2 次轴,在这些新的 2 次轴之间又出现新的 2 次轴;在图中看到一个复式单胞的轴之间夹 角是 90°,所以过复式单胞两根轴并垂直纸面的两个面是镜面,同样在每一组平行镜面之 间又应是新的镜面。图 b 中 a1=a2,并且α=90°,所以过每个阵点并垂直纸面的轴都是 4 次 轴,4 次轴隐含 2 次轴,因在平行的 2 次轴中间应是 2 次轴,故在两个 4 次轴的中间出现

推荐-金属学原理课件 精品

推荐-金属学原理课件 精品

▪ 两原子相距无限远,引力和斥力都趋近于零;
随原子间距的减小,引力增 加,斥力也增加,且斥力增 加快;
斥力
当r =ro 时,引力等于斥力,
合力为零。两原子既不会自
ro
r
动靠近,也不会自动离开, 此时,原子的势能最低。
引力
ro为原子结合的平衡间距。
r> ro 原子之间的引力大于排斥力,相互吸引;
r< ro 原子之间的排斥力大于引力,相互排斥。
零件的加工过程:冶炼 下料(锻件、铸造件) 预先 热处理 机加工 最终热处理 磨削 装配 使用 ❖ 对金属材料性能要求: ❖ 工艺性能,使用性能。 工艺性能:能适应实际生产工艺要求的能力。在于能不能 保证生产、制作。 包括:铸造性能——流动性,收缩性,偏析等;
锻造性能——固态流动性,冷变形硬化能力等; 以及切削加工性能,热处理性能,焊接性能。
使用性能:在使用中应具备的性能。
在于保证能不能应用。
包括: 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机械性能(强度、 硬度、塑性、韧性)
学习金属学的必要性:
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承上启 下的作用。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为今后有关专业的工作和科研提供必需的有关金 属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 考 书: 《金属学》胡庚祥 《金属学基础》包永千 《金属学原理》刘国勋 《金属学原理》徐祖耀 《金属学》《材料科学基础》余永宁 《金属学原理》李超 《物理冶金学》曹明盛 《材料科学基础》徐恒钧 《材料科学基础》胡庚祥
第一章 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第一节 金属晶体中原子间的结合
双原子作用力模型:原子一个在0点,一个在远 处向0点原子靠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00 >
2) 晶面指数
定原点— 求截距— 取倒数— 化最小整数— 加() 求法:
例:
z X 轴坐标 —— 1 Y 轴坐标 —— 1 111 ( 1 1 1) Z 轴坐标 —— 1 y
o
x
2) 晶面指数
定原点— 求截距— 取倒数— 化最小整数— 加() 求法:
特点:1. 直接表示任意晶面
u h 1 h2
v k1 k2
u=k1l2-k2l1; v=l1h2-l2h1; w=h1k2-h2k1
晶带定律的应用 (2)若已知两个晶向[u1v1w1]和[u2v2w2],则由此二 晶向所决定的晶面指数(hkl) 可以从下式求得
h:k :l =
或写作
v1 v2
v
w1 w2
w l1 l2
1、三斜晶系
a b c, 90
c



b
a
简单三斜结构
2.单斜晶系
a b c, = = 90
c

c

a
b
a
b
简单单斜结构、底心单斜结构
3.正交晶系
a b c, = = = 90
c
c
b b 简单正交结构、底心正交结构、体心正交结构、 面心正交结构
:
w1 w2
u1
u2 u2
:
u1
v1 v2
u h 1 h2
k1 k2
h=v1w1-v2w2; k=w1u2-w2u1; l=u1v2-u2v1
晶带定律的应用
(3)已知三个晶轴[u1v1w1]、[u2v2w2]和[u3v3w3],若
u1 u3
v1 v3
w1 w2 = 0 w3
u 2 v2
则三个晶轴在同一个晶面上。
晶带定律的应用
(4)已知三个面(h1 k1 l1)、(h2 k2 l2)和(h3 k3 l3),若
h1
k1
l1
h2 k 2 l2 = 0 h3 k3 l3
则三个晶面属于同一个晶带。
(5) 若hu+kv+lw=0,则晶向[u v w] 在晶面 (h k l)上。
(6) 在立方晶系中 [h k l] ⊥(h k l)
2. 实际上表示所有相互平行的晶面( h k l ) 例: X 轴坐标 —— 1
Y 轴坐标 —— 1
Z 轴坐标 —— ∞
11∞
( 1 1 0)
课堂练习:
晶面指数的求法: 定原点 —求截距 —取倒数 —化最小整数 —加()
绘出 ( 3 3 4 ) 和 ( 1 1 2 ) 晶面
取倒数
( 334)
1 1 1 () 3 3 4
第1章 金属学原理
性能(用途)
成分
工艺
组织结构 四面体模型
组织结构不同,性能不同;化学成分不同,性能不同; 加工制造工艺不同,性能不同;成分相同、工艺不同,性能不同 金属和合金在固态下通常为晶体。
工艺-组织-性能之间关系的例子
Steel with0.4%C
§1-1 晶体学基础 §1-2 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1-3 合金的相结构
§1-4 金属晶体缺陷
§1-1 晶体学基础
一、晶体的特征
晶体:原子(离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则的周 期性排列的物质。长程有序,各向异性。 非晶体:原子 (离子、分子) 在三维空间内不规则排 列的物质。短程有序,各向同性。
(a)是否具有周期性、对称性
区 别 (b)是否长程有序 (c)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d)是否各向异性
晶面间距(Interplanar crystal spacing)
两相邻近平行晶面间的垂直距离—晶面间距,用dhkl表示。
从原点作(h k l )晶面的法线,则法线被最近的( h k l ) 面所交截的距离即为晶面间距
a b c d hkl = cos = cos = cos h k l 2 2 2 h k l 2 d hkl = a b c 2 2 2 = cos cos cos
绘出[100]、[ 1 10] 晶向 绘出[231]、[321] 晶向
[231]
[100]
技巧: [321]
2 1 [ 1 ] 3 3 2 1 [1 ] 3 3
当晶向指数中有大于1的数时,
[321]
[231]
1 3
外延晶胞,直接求点 将指数化为分数
1 3

2
2 3
晶向指数的特点:
1.立方晶系,数字相同,仅正负号、数字排序不同的属同一 晶向族 晶向族: —— 加 < >
2.一个晶向指数代表一系列相互平行、方向相同的晶向 3.一个晶向族代表一系列性质地位相同的晶向 例: [111] [ 1 11] [1 1 1] [11 1 ]
[ 1 1 1] [ 1 1 1 ] [1 1 1 ] [ 1 1 1 ]
= < 111 >
[100]
[010] [001]
[ 1 00] [0 1 0] [00 1 ]
[1 1 1]
Y 轴坐标 —— -1
oo x Z 轴坐标 —— 1 y
1 -1 1
[1 1 1]
课堂练习:
[ 1 10]
绘出[100]、[ 1 10] 晶向 绘出[231]、[321] 晶向
z
[100]
[231]
2 1 [ 1 ] 3 3
o
1 3
[231]
y
[231]
x
2 3
课堂练习:
[ 1 10]
二、空间点阵和晶胞
晶体结构: 晶体中原子(离子、分子)在三维空间有规律的具体排列方式。
A 理想晶体——实际晶体的理想化
三维空间无限延续,无边界 严格按周期性规则排列,是完整的、无缺陷。
原子在其平衡位置静止不动
B. 理想晶体的晶体学抽象
晶格:描述晶体中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子(空间点阵) 晶胞:完全反映晶体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阵点:代表构成晶体的原子的几何点
[110] 与 (110)
[001] 与 (100)
[111] 与 (111)
晶向[uvw]位于或平行于{hkl}
hu+kv+lw=0
课堂练习:
请绘出下列晶向:
[001] [010] [100] [110] [1 1 0] [10 1 ] [112]
请绘出下列晶面:
(001) (010) (100) (110) (1 1 0) (10 1 )
1 a d hkl= ,如{1 0 0},{1 1 0} 2 2 2 2 h +k +l
bcc 当h+k+l=奇数时,有附加面: 如{1 0 0},{1 1 1} 六方晶系
当h+2k=3n(n=0, 1, 2, 3, ),l=奇数,有附加面:
1 d hkl= 2 1 4 h +hk+k l 2 ( )+( ) 3 a2 c
—晶带定律
凡满足此关系的晶面都 属于以[u v w]为晶带轴的晶带。
晶带定律的应用 (1)若已知两个不平行的晶面(h1k1l1)和(h2k2l2), 则其晶带轴的晶向指数[uvw]可以从下式求得
u:v:w =
或写作
k1 k2
w l1 l2
l1
l2 l2
:
l1
h1
h2 h2
:
h1
k1 k2
a
a
4.六方晶系
a = b c, = = 90, = 120
c
a 简单六方结构
5.菱方晶系
a = b = c, = = 90

a
a a 简单菱方结构
6.四方晶系
a = b c, = = = 90
c a
c、体心四方结构
正交晶系
d hkl =
1 h k l a b c
2 2 2
立方晶系
d hkl =
六方晶系
d hkl =
a h k l
2 2
2
1 4 h 2 hk k 2 l 2 3 a c
2
上述公式仅适用于简单晶胞,对于复杂晶胞则要考虑附加面的影响 立方晶系 fcc 当(hkl)不为全奇、偶数时,有附加面:

晶胞的表示法
晶格常数或点阵常数 lattice constant 三个棱边的长度a,b,c 轴间夹角α,β,γ表示。
z
c

a

b
y
x
晶系与布拉菲点阵
14种布拉菲点阵(7个晶系crystal system)
三个晶格常数a、b、c和三个轴间夹角、、
14种点阵类型
七大晶系
1) 晶向指数 求法: 定原点 — 建坐标 — 求坐标— 化最小整数 — 加[ ]
例: z X 轴坐标 —— 1
[111]
Y 轴坐标 —— 1 [ 1 1 1 ] Z 轴坐标 —— 1 y
o x
1) 晶向指数
定原点 — 建坐标 — 求坐标— 化最小整数 — 加[ ] 求法:
例: z
[001]
X 轴坐标 —— 0
(112)
课堂练习:
4) 六方晶系的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
采用x1、x2、x3和z四轴坐标系
x1、x2、x3轴共面,夹角 —— 只有两个独立 120° z 晶向:[ u v t w ]
-(u + v)= t 或 u+v+t= 0
x3 o x1
晶面:( h k i l )
x2
-(h + k)= i 或 h+k+i=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