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线网分级规划方法研究
第七章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讲解

第7章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7。
1 引言对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的规划主要包括公共汽车起(终)点站、中途站点、换乘枢纽站和保养修理场等四种,其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计划用地进行,做到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畅通安全、使用方便、经济合理的要求。
其中:①、公共汽车的起、终点站选址是公交线网规划的重要约束条件,可在公交路线优化后,根据路线及车辆配置情况确定位置及其规模;②、公交中途站点的规划可以在公交起、终点位置和路线走向确定以后,根据最优站距和车站长度限制等情况确定;③、换乘枢纽站点一般是在公交路线作为对外交通或大运量交通系统的集散系统时考虑规划设置;④、车辆保养场一般在所辖线网的重心处。
本章主要介绍公交车辆起(终)点的设置原则以及公交路线中途间站点的优化布设、公共交通客运枢纽的选址规划、大容量捷运交通(MRT)-公交接运枢纽规划、公交—自行车换乘枢纽规划的相关模型与方法。
7。
2 公共汽车起、终点和中途站点规划公交汽车的起、终点及中途站点的位置、间距、设计和管理对公交系统作用的发挥有着很大影响。
尤其是车站间距,是影响车辆运营速度和调度计划的重要因素。
本节重点研究公交起、终点站规划的原则和中途站点间距优化的模型方法。
7.2.1 公交车站起、终点规划原则公交车辆起、终站点的主要功能是为线路上的公交车辆在开始和结束营运、等候调度以及下班后提供合理的停放场地的必要场所。
它既是公交站点的一部分,也可以兼具车辆停放和小规模保养的用途.对起、终站点的规划主要包括起、终点的位置选择、规模的确定以及出入口道路的设置等几方面内容,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公交起、终点站的设置应与城市道路网的建设及发展相协调,宜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②、公交起、终点站的选址宜靠近人口比较集中、客流集散量较大而且周围留有一定空地的位置,如居住区、火车站、码头、公园、文化体育中心等等,使大部分乘客处在以该站点为中心的服务半径范围内(通常为350米),最大距离不超过700~800米;③、起、终点站的规模应按所服务的公交线路所配营运车辆的总数来确定。
关于城市交通制定线网规划的原则

关于城市交通制定线网规划的原则发表时间:2009-06-16T13:02:44.013Z 来源:《新科教》2009年03-04月供稿作者:刘颖慧(赤峰市运输管理处,内蒙古赤峰,024000)[导读] 如何合理地解决城市迅速增长所引发的交通需求和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目前我国各大城市所关注的问题。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合理地解决城市迅速增长所引发的交通需求和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目前我国各大城市所关注的问题。
国内外实践证明,发展以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途径。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大型的系统工程,技术复杂、涉及专业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下简称“线网规划”)作为轨道交通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关系到今后地铁建设及运营能否顺利实施,并能否有效地节省投资的重要问题。
线网规划设计中所涉及的问题很多。
最近,笔者有幸研讨了关于北京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设计工作。
笔者将结合此工程实例和一些粗浅的体会,谈谈线网规划中的一些新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线网规模的确定、线网规划合理的设计原则、线网详细的统计分析、多标准评价体系、最佳方案的功能、技术和运营分析、最优方案分期实施计划等方面进行介绍。
在线网规模确定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轨道线网规划设计原则,为下一步规划线网提供依据。
北京作为首都,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繁多、地域面积很大、地下状况复杂,为达到较高的交通服务等级,制定了很多的设计原则,列举以下部分内容来说明。
1、支持城市多中心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政策,重点支持CBD、金融街、主要商业中心、文化旅游中心、边缘集团、奥林匹克公园、高新技术开发区及卫星城等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的地区的发展。
按照SOD和TOD结合的方式合理规划线网,是其更加适应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优化与规划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优化与规划研究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公共交通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与规划是保障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优化与规划的重要性、优化方法以及规划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优化与规划的重要性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与规划对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居民出行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对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调整,可以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合理规划的线路布局和有序的站点设置,能够减少交通节点的拥堵,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速度,从而缩短乘客的候车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其次,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与规划可以减少汽车出行,改善空气质量。
合理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区域,提供更便捷的出行选择,吸引更多私家车用户转向公共交通,从而减少汽车拥堵和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另外,通过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可以提高居民的出行体验和交通安全。
合理规划的线路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的可达性,并为特殊人群提供无障碍的出行服务。
同时,规划研究还可以优化路网设计,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与规划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居民的出行品质和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二、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优化的方法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包含了线路布局、车辆配备以及调度运营等方面。
下面将从几个主要方面介绍相关的优化方法。
1. 线路布局优化线路布局优化是指对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以提高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
优化线路布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施。
首先,分析城市的交通需求和人流分布。
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了解不同区域的人口密集度、出行目的地和时间分布等,确定公共交通线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适当的中途站点。
城市公交路网线路优化分析

城市公交路网线路优化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成为城市居民生活、工作和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设计和规划是当前城市规划和交通运输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公交路网线路优化的背景和意义,梳理当前城市公交路网线路优化的现状,探讨线路优化的方法和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对线路优化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期为城市公交线路优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一、城市公交路网线路优化的背景和意义城市公交线路优化是指在固定的道路网络上,通过合理的线路布局及线路调整,以优化线路的运营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减少运营成本等方式,逐步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需求和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水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人口的激增,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
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减少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交通运输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城市公交线路的优化,可以优化城市交通组织结构,提高公共交通服务的效率和可靠性,加快城市的发展,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缓解交通拥堵等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当前城市公交路网线路优化的现状当前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优化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1、线路网络不连贯城市公交线路相对独立,线路网络相互独立,没有形成完整的线路网络体系。
有的线路之间相互竞争,有的线路之间相互独立,缺乏协调而相互制约。
因此,如何构建完整的公交线路网络体系,建立起相互协调的线路关系,已成为城市公交线路优化的重要课题。
2、线路设置不合理城市公交线路设置不够合理,有些路段公交车辆经过频繁,造成不必要的拥堵,有些路段公交车辆经过很少,无法满足出行需求。
因此,如何确定合理设置公交线路,优化公交网络线路布局,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成为城市公交线路优化的重要研究内容。
3、线路运营管理不规范城市公交线路的运营管理面临的问题包括:不同时间段运营车辆数量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班次安排不科学导致行车拥堵的问题等。
因此,加强公交线路运营管理,优化线路的运营模式、完善线路的班次规划、制定线路的调度计划,提高线路运营效率,为居民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公共交通服务,对城市公交线路网络优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城市交通分区方法探讨

老城交通压力;整治内部街巷,
改善交通环境,保持历史风貌; 改善慢行环境,实施快慢分行, 营造宁静的交通环境; 利用滨江水系开设水上巴士, 增添旅游特色。
提高路网密度,保持规整性、
系统性,促进中心区商贸繁荣;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从路权、 信号控制等方面提供公交优先; 充分利用交通枢纽对地区发展 的带动作用,完善枢纽地区的 交通组织;
这类地区适于设立依靠小汽车出行的公司,诸如搬运公司、快递公 司以及其他工业企业。这些建筑的设立地点应在连接国家公路处半径 1000m 范围内。C 类地区一般是都市圈的外沿区域。
政府部门针对伦敦大都市圈构 建的交通政策战略评价模型, 大伦敦分为中央伦敦、内伦敦 以及外伦敦三个层次。
区域 中央伦敦 内伦敦 外伦敦
•
准则六:梯次推进
在技术政策指引方面表现为梯次推进,上层分区指引下层分区或 为下层分区技术政策提出的基础,下层分区要相应上层分区技术政 策或技术政策的提出应主动与上层分区技术政策相协调。
三级交通分区体系
组团(A)
…
组团(B)
…
组团(C)
A分区子片区I
A分区子片区II
…
B分区子片区III
B分区子片区IV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道路网络结构性矛盾难以调整 各种交通问题集中,强调需求管理,倡导公交优先 停车供需矛盾最为突出,停车用地紧张难寻 居民拥有机动车需求难以有效抑制
城市建成区,旧城人口、就业疏散区 大量在建、待建项目,城市建设热点地区 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竞争激烈,协调难度最大 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未来交通状况不容乐观 机动车总量最大,车辆拥有水平持续攀升 外围城市建设重点地区,新的人口增长地区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建设区向建成区逐步过渡 出行方式多样化,公交优先 多方式协调衔接,鼓励停车换乘 车辆拥有量增长加速 出行环境宽松,交通便利,方式多样化 人口、就业密度低 车辆拥有与发展相对缓慢 城市化水平偏低 非城市建设重点地区,成片建设项目较少
多层次公交线网优化思路与方法——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

多层次公交线网优化思路与方法——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王俊【摘要】城市常规公交线网优化是城市公共交通逐渐完善的重要手段,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探索了多层次公交线网优化思路与方法.剖析了常州市新北区常规公交线网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形成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了构建由快线、主线、微循环线路和特殊线路构成的多层次线网优化方法.具体包含线网优化的目标、思路和方法,通过评价,经过优化后的线路在线网密度、片区通达性、线网结构、非直线系数、乘客平均出行时间、线网效率等多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于同类地区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4页(P28-31)【关键词】常规公交;多层次;线网优化;常州市新北区【作者】王俊【作者单位】常州市规划设计院,江苏常州21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公交网络是公交系统的基础,要优先发展公交,必须建立起一个完善合理的公交网络。
反观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公交系统,普遍存在城市开发到哪里,公交就跟进延伸到哪里,没有系统去考虑线路的功能结构,没有形成一个有主次之分、能均衡分配运能的网络结构,各种公交线路职能不清,相互之间都可以直接接驳,造成所有线路都成为低速的公交线路,整体运营效能欠佳。
公交运送乘客的方式同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的运送方式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人体的循环系统中,毛细血管遍布全身,数量最多,承担了直接收集系统运送物资的任务,次动脉和次静脉数量相对较少,既有收集系统运送物资的任务,又承担了毛细血管收集来的物资的转运任务。
这些动脉和静脉有些相互接驳连通,可以直接转运物资,但是主要是分别连接、汇总到主动脉和主静脉上,再由主动脉和主静脉通过心脏这个人体最大的“枢纽”连接在一起,完成系统物质的转运任务。
各种不属于同一等级的血管各司其职,互相补充,使得机体的循环过程协调合理,井然有序。
实际上,一个合理的城市公交网络需要包含不同的线路层次,实行不同的运送标准,才能够物尽其用,合理有序地组织公交系统的运营,公交的服务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关于城市公交线网的分层规划方法研究

关于城市公交线网的分层规划方法研究城市公交线网的分层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使公交线路更加合理、高效地服务城市居民,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可达性和都市可持续性。
本文探讨了城市公交线网的分层规划方法。
一、规划目标城市公交线网的分层规划首先需要制定清晰的规划目标,以便确定规划的重点和方向。
规划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覆盖范围:规划出公交线路覆盖的范围,应根据城市整体交通发展计划、城市化发展思路等综合因素。
2.服务质量:通过规划优化公交线路的布局、调整公交站点、提高公交车辆发车频率、提高运行效率等措施,提高公交服务质量。
3.安全性:规划应确保公交线路的运行安全,如避免上下坡段和弯道过多,保证公交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行驶速度和方向变化减小,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4.可持续性:规划应考虑公交线路在城市整体交通系统中的可持续性,包括公交的环保、能源消耗等。
二、规划方法城市公交线网的分层规划主要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完成,如GIS、多源数据分析技术等。
下面介绍具体的规划方法:1.数据采集:通过包括交通数据、人口数据与人口流动数据、交通状况数据等多种方法,获取城市公交运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等数据。
2.评估模型建立:根据上述数据,从影响公交线网分层规划的因素中挑选出必要的因素建立评估模型。
例如,通过交通流量、交通拥堵指数等地理信息指标,评估公交线路覆盖范围;通过众包等数据挖掘技术,挖掘乘客出行需求,以优化公交线路调度与人群管理等方面。
3.分层规划:结合目标评估中的结果,采用分层规划或逐层优化等方法,确定各个层次的公交线路及其相关因素。
4.方案优化:在规划方案确定后,可以通过多方案对比等方式,进行方案的优化及确定最终方案。
三、案例分析在北京市地铁拓展之前,该市公交线路较为分散,覆盖面积较广,但公交线路结构不合理、交通拥堵指数较大等问题较为普遍。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1.合理布局:根据城市交通流量、人群出行需求等数据,合理布局公交线路,避免覆盖范围过大、车辆路段过于拥堵的情况。
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理论及实现方法研究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理论分析
引言
引言
公交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选择之 一。而公交线网优化设计则是提高公交系统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次演 示旨在探讨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理论及实现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 益的参考。
内容摘要
3、智能化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接运公交 线网规划与运营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可以利用智能化调度系统提高 线网的运营效率,利用智能化票务系统提高售票速度、减少人工失误等。
参考内容三
内容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新线投入运营成为常态。然而,这并不意味 着公共交通系统已经达到了最优状态。本次演示将围绕城市轨道交通新线投入运 营下常规公交线网的优化调整方法展开研究,旨在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 和吸引力。
理论分析
1、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的原则和 策略
1、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提高运输效率:通过优化线路布局和班次安排,减少运力浪费和乘客等 待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1、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2)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站点设置和票价设计,提高乘客出行便利性和舒适 度。
(3)可持续发展:考虑环保和能源消耗等因素,合理规划线路和班次,实现 绿色公交。
2、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的关键技 术和方法
2、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包括: (1)路径规划:利用最短路径算法等数学方法,为乘客提供最优的出行路径。
2、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