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西南大学各学院英文译名

15
美术学院
School of Fine Arts
17
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Schoolof Cultur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tudies
19
音乐学院
College of Music
21&22
材料与能源学部
Faculty of Materials and Energy
9
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
College of History andCulture& College of Nationalities
11
教育学部
FacultyofEducation
13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4
生命科学学院
3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School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Administration
3
马克思主义学院
Institute of Marxism
4
新闻传媒学院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5
外国语学院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23
心理学部
Faculty of Psychology
24
地理科学学院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5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 College of Software
2019年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的公示(不含推免生)

310
66.7
64.35
普通生
106359315153975
肖路遥
318
71.3
67.45
普通生
张余栋
402
95.6
88
普通生
106359315153029
柴世波
347
78.45
73.93
普通生
106359315153047
刘亚仑
340
78.9
73.45
普通生
106359315153085
夏靖翔
332
82.7
74.55
普通生
106359315153095
曾俊杰
329
83.75
74.78
普通生
106359315153117
郭敏
346
90.4
79.8
普通生
106359315152825
陈子锐
345
89.2
79.1
普通生
106359315152833
梁慧琴
324
89.2
77
普通生
106359315152871
余秀
403
92.4
86.5
普通生
106359315152935
梁冬梅
297
92.1
75.75
普通生
106359315152943
316
92.8
78
普通生
106359315152563
刘婕
301
88.8
74.5
普通生
106359315152603
付志江
316
84.4
73.8
全国招收研究生光学工程、光学专业的大学

全国招收研究生光学工程、光学专业的大学·北京大学- 物理学院- 光学专业·北京工业大学- 激光工程研究院- 光学专业·北京邮电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首都师范大学- 物理系- 光学专业·南开大学- 物理科学学院- 光学专业·南开大学- 信息技术科学学院- 光学专业·南开大学- 泰达应用物理学院- 光学专业·天津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河北大学- 物理学院- 光学专业·河北师范大学-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光学专业·燕山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大连理工大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光学专业·东北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辽宁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光学专业·吉林大学- 物理学院- 光学专业·东北师范大学- 物理学院- 光学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哈尔滨工程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华东师范大学- 物理学系- 光学专业·同济大学- 物理系- 光学专业·上海理工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南京大学- 物理学系- 光学专业·苏州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光学专业·中国矿业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南京理工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南京农业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光学专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南京艺术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光学专业·南京邮电学院- 光电工程学院- 光学专业·苏州科技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光学专业·宁波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浙江工业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浙江师范大学- 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光学专业·厦门大学- 物理系- 光学专业·中国海洋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光学专业·郑州大学- 物理工程学院- 光学专业·郑州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光学专业·武汉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光学专业·华中科技大学- 物理系- 光学专业·中国地质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光学专业·华中师范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光学专业·湖北大学- 物理学与电子技术学院- 光学专业·中南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院)- 光学专业·湖南师范大学- 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 光学专业·中山大学-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光学专业·暨南大学- 理工学院- 光学专业·华南师范大学- 物理学- 光学专业·深圳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光学专业·广西大学-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光学专业·四川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光学专业·四川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 光学专业·四川大学- 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光学专业·电子科技大学- 光电信息学院- 光学专业·四川师范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 光学专业·重庆大学- 数理学院- 光学专业·西南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光学专业·西北大学- 物理所、物理系、光子所- 光学专业·西安交通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西北工业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光学专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西安理工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陕西师范大学-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光学专业·兰州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光学专业·北京师范大学- 物理系- 光学专业·北京师范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光学专业·北京师范大学- 天文系- 光学专业·复旦大学- 物理学系- 光学专业·复旦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光学专业·复旦大学- 先进材料与技术研究院- 光学专业·徐州师范大学- 物理系- 光学专业·哈尔滨师范大学- 理化学院- 光学专业·西北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光学专业·华南理工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光学专业·福建师范大学- 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 光学专业·福州大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光学专业·华侨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光学专业·山东大学- 物理与微电子学院- 光学专业·济南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山东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光学专业·聊城大学-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光学专业·安徽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光学专业·安徽大学-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光学专业·中国科学院-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光学专业·中国科学院-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光学专业·中国科学院-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光学专业·河南大学- 物理与电子学院- 光学专业·南昌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数学与物理学院- 光学专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光学专业·贵州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昆明理工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西南师范大学- 物理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光学专业·山西师范大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光学专业·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专业列表- 光学专业·河南师范大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光学专业·山西大学-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光学专业·内蒙古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光学专业·延边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黑龙江大学- 物理科学技术学院- 光学专业·长春理工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烟台大学- 光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光学专业·中国矿业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理学院- 光学专业·喀什师范学院- 专业列表- 光学专业·伊利师范学院- 专业列表- 光学专业·天津理工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业列表- 光学专业·赣南师范学院- 专业列表- 光学专业·华东理工大学- 理学院- 光学专业。
西南大学各个学院的专业情况

西南大学各个学院的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类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类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经济管理学院法学类法学院公共管理类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教育学类(师范)教育学院师范学院教育学(晏阳初实验班)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师范)心理学院心理学专业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学院体育教育(师范)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体育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文学院对外汉语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文学院英语(非师范)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外国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新闻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传媒学院新闻学新闻传媒学院音乐表演音乐学院舞蹈学音乐学院音乐学(师范)音乐学院艺术设计美术学院绘画美术学院雕塑美术学院美术学(师范)美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民族民族学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历史学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历史学(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气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师范)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学化工学院生物科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师范)生命科学学院蚕学生物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学院地理科学类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师范)地理科学学院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生态类资源环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信息管理系院软件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软件工程院软件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教育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教育技术学(师范)院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商务)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自动化(控制方向)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土建类工程技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工程技术学院机械类工程技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方向纺织服装学院纺织工程(本科)纺织服装学院轻化工程纺织服装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学院包装工程食品科学学院茶学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园艺园林学院园艺园艺园林学院园林园艺园林学院农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生物技术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村区域发展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植物保护植物保护学院制药工程植物保护学院生物安全植物保护学院草业科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养殖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动物科技学院药学类药学院中医药学院信息管理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商贸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科学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旅游管理(旅行社与景区管理方向)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西南大学各个学院专业艺术设计(视觉传达方向)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新闻学(广告策划方向) 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方向)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电子商务(网络开发建设与维护方向)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工商企业管理方向)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会计学(电算化会计方向)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西南大学2015年推免生公示名单

法学 法学 法学 法学 法学 法学 纺织工程 纺织工程 纺织工程 纺织工程 轻化工程 轻化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工程方向) 自动化(工程方向) 自动化(工程方向) 自动化(工程方向)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工艺 材料化学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
奚萍萍 杜杰玲 郭凤媛 江袁园 何小艺 陈璐 余云云 郭囊括 杜邹菲 付博涵 李兰倩 代亚敏 亢莹莹 韦欢芸 李琴 钱梦舒 王留步 胡陈君 柳泉潇潇 何家成 黄雪燕 吴小勇 何宇 王凌飞 方炬 陈博 黄锦林 胡奎奎 曹志琨 张驰 卿婷婷 侯钧耀 龙杰 姚芮 柏洁 王浩 苏杭 梁黎 徐小六 汪洋 梁玲 张敏 李森凯 盛喆 李晶 张松 丁露 郑晓柯 杨小红 曹园 刘晓华 邓小莹 周倩 李婷
法学院 法学院 法学院 法学院 法学院 法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西南大学2009年教学科研岗位人员招聘计划》(点击下载电子版)

具体要求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具体要求 专业技术职务
第 3 页
所需专业 单 位 音乐学院 联系人:印显明 张友刚 电话:023-68253183 68252326 E-mail:music@ 学科专业 音乐学 研究方向 民族音乐学 指挥 美术学院 联系人:王韵 叶哓娅 谭琳 电话:023-68252340 68367179 68252341 E-mail:xndxmsb@ 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 联系人:彭前胜 张明富 电话:023-68253458 68254009 E-mail:lsly1@ mfzhang@ 数学与统计学院 联系人:蓝云霞 唐春雷 电话:023-68252397 68253135 E-mail:lanyx@ tangcl@ 美术学 美术理论 学位 博士 博士/硕士 博士 学缘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纺织服装学院 联系人:陈家莲 吴大洋 电话;023-68251228 68250918 E-mail:chenjialian@ wdy1484@
服装设计与工程 服装表演 纺织工程 轻化工程 食品科学 纺织工程 染整工程
食品科学学院 联系人:赵竹娟 李洪军 电话:023-68251298 68251902 E-mail:qiuxm@ hongjunli1961@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外校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软件学院 联系人:王琴 张自力 电话:023-68252352 68257746 E-mail:wqi@ zhangzl@
软件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子商务 算法分析
第 6 页
软件学院 联系人:王琴 张自力 电话:023-68252352 68257746 单 位 E-mail:wqi@ zhangzl@
西南大学2017年优秀毕业研究生名单

西南大学2017年优秀研究生毕业生名单马克思主义学院(共17人)张琼杜丹胡義罗娜阮斌石海君孙芮晨王瑕莉宁友金徐琴杨丹阳杨丽媛崔建西袁珊胡华丹白云华(博士) 马志霞(博士)经济管理学院(共26人)张娜林恬竹李虹牛可李正梅张琦周子琳任钦义贾煜刘天元刘龙峰吴明凤桂梅何静田翠翠唐艳王亚丽李卓凌刘琰宋未忆朱俊颖刘雨姗刘明月冯哲刘晗(博士)王文涛(博士)工程技术学院(共9人)黎桉君王驰程明书颜菲尔尹晓峰曹中华韩煜杰陈魁刘碧贞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共12人)刘芮段芳芳周廷张兴陈颖冰向杰雷勇刘振梁卿蒋波郭文良王广钊(博士)法学院(共22人)童飞霜宋佳润王霞萍黄明星彭诗谱黎宇翔黄文华刘影郑坤马珣马欢张月琴刘伶俐刘瑞林蒋平余乐刘丰罗茂路范曌陈晨程彦绫高敏贞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共16人)肖薇杨柳伍明雪杨巍巍陈炳良王浪向洪罗琴卢化梅贞候梦佳罗熙李娇娇张功秦煜粟确摩脚尔地理科学学院(共19人)张宇张媚曾思博吴晶晶谢莹崔古月张涛涛毕国华谢正兰孙喆潘美含杨岚杰王静怡邓春刘瑶李佩恩刘梦佳刘金萍张远瞩(博士)教育学部(共55人)陆莹周晓雯陈万东高静杨帅李柃璋吴燕圆陈艺陈优朱丹李琪张善超邓昌杰肖林王静李才静田洵洵徐帆赵佳丽张珊侯浩翔杨东东朱萌萌郑智勇蔡群青张立罗莎莎金旭王晓杰王亚丽任可雨王一雯张长剑史晓静蒋世彦翟纯万盼盼王影周婷婷祝叶程丹刘文雅张龙尚冉齐培育蒋姗姗周颖李依娜傅越张铭凯(博士)陈亮(博士)马郑豫(博士)金心红(博士)陈星(博士)刘志慧(博士)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共28人)冯飞杨涛欧阳资沛杜盼盼李瑞雯韩文艳汪渊谭穗牛庆艳段晓月郑博李欣茹李琴唐秀梅曾理陈龙翔韩璐蒋文岩刘卿淼潘明莹谭杰田虞杨琼杨硕于萍翟香荔章崇文周梦龙心理学部(共45人)邓于蓝何雨霞孔文茜罗婷婷燕晓彬许婷婷余嘉黄潇洒向青青王小琴徐一心胡佳马原啸冯君凤宋亚男王焕贞潘玮唐清婷覃恺洋姚小喃张利杰蒋虹侯香玲马超王瑾一陈佳芳陈美龙泉杉施启琰古焱李彧宋森森吴桃宇张静汤艺范磊陈媛婷梁乾琳徐朝娜史嘉鑫靳晴晴杜雪(博士)陈群林(博士)杨军义(博士)王丽君(博士)体育学院(共12人)郭浩宋倩马丹丹夏慈忠王璐祝朗彧孙琳王诚诚刘博源郝志勇段红雷李磊文学院(共32人)郑婷尹周鹏许敏叶珣蒋智娟赵明秦思梦庞娟许杨侯光耀兰祥苹金晓雪张建国姚婷婷金丹李世佳薛媛媛李璐李洁刘倩辰王珏田骏岳莉张瑶孟慧妮吴飞李兵李早彭丽丹刘晓荷吴亚娜(博士)王美伟(博士)外国语学院(共28人)程和奔何广宇万雨婷崔静刘兰马纯真刘孝斌高原汪思思王利娟宋茂儒王垚垚薛文俏陈柳俊于雪婷关天娇雷春蓉孙方方吴春颖王颖李梦蕾王星李静王友颐王照禹李孝英(博士)旷战(博士)杨毅隆(博士)新闻传媒学院(共21人)李妮乡丁桢桢王一通李迪陶盎然张文博孙檬张西李亚东陈曦彭茂轩李科莹熊娇赵一荻罗跃姝刘幸周唯周静阮裕赵军奇王晓晖音乐学院(共11人)骆燕玲刘丹陈玉琨薛叶丹高华王雪张钰朱婕张彗彗李咏雪胡暐光(博士)美术学院(共11人)水天慧李建卫李婵娟麻旭岳朱利平孙强喻佳丽杨彦谭晨王文哲庞琳华历史文化学院(共14人)陈鹏飞王凯刘籽艺程桂梅高会敏黄泽兰廖佳玲陈小龙张俊高攀梁晓玲杨旭王碧樊森(博士)数学与统计学院(共14人)朱丽娟王世莉罗丽容舒梦诗徐冉冉张莎莎杜小芳雍梦娟薛晓敏陈梦卢瑶江楠潘慧兰(博士)尹金艳(博士)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共12人)何静张凤运刘贵燕彭敏郑云飞李加超乐俊青张培健吴洁宁刘翠叶符早刘苹化学化工学院(共30人)史铠范雨竹范雨李新马晶晶杨裕方王丁谢华何焱焱刘婷肖雪余燕清段俊蓉何世超吴玲玲郭俊涛赖婷婷莫师刘晓祥唐小琴张文婷陈斌斌袁玉生张凯蔺姝敏李徐赵蓓张静杨哲涵(博士)董江雪(博士)生命科学学院(共23人)唐澄莹李周任赛葛佳肖媛媛刘婷婷张阔卞维祥孙少华马文超林燕萍谢航李焕牛纯青廖海君黄书婷范振华李笑王越杨鹏杨其罗秀媚(博士)李燕平(博士)材料与能源学部(共13人)贾敏夏楷东刘婷张慧慧韩进卫嬛张琰赵雷薛旦旦胡萌陆顺王子润牛玉斌(博士)资源环境学院(共23人)黄雪娇乔玉唐江赵永鹏祝畅阳丹萍谭星张荟婷轩换玲宋大利彭丽媛包蕊李秋言陈雪霜陈永勤陈杰刘鹏刘蓓佳周霖任豫霜刘玉杨兵徐鹏(博士)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共18人)梁鸣心王洪苹雷旺章小童路畅宋荣伟邱洁伍玉李儒银胡燕骆珊李洋汤梦姿武振兴付祥王辉张志明刘晓波生物技术学院(共4人)蔡雨翔余建喻艳高保东食品科学学院(共20人)王晓君李谣张婕吴琼郑少杰黄丹丹林静李升赵一洁倪冬冬程曦陈金凤张欢欢刘奕祝佩佩陈孝勇王杰赵景芳袁敏周雅涵园艺园林学院(共26人)张秋云陈珂庞少萍吕泽芳杨星王凯张弈肖可周雯李朝闯李青萍张雪萍吴建鹏高媛饶玲李慧孙珍黄殿源刘贝陈艳芳陈严吴洪梅梁美琪张丹华李妍汶张文林(博士)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共16人)卢会翔刘星贝徐德孙娜娜肖艳华郑丽媛李月华娄启金谭敏袁姜莲贾乐东张孝波杨丹杨爱杰文均丁一娟(博士)植物保护学院(共13人)沈晓敏黄雯李慧敏鲁学平郭兵熊克才刘雪姣王少秋魏周玲赵恒科石力(博士)李亚迎(博士)桂顺华(博士)动物科技学院(共11人)白富瑾陈李鹏关佳瑶管代禄李天才彭祥和沈心怡孙晓卫徐玉薇许超余春莲药学院(共14人)雷刚苗宏刘厦张飞燕周娅莉刘泽栖张洪志李云华李玲吴姣娇王文婷马怡璇冯骏胡慭然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共4人)陆春雪张亚楠李青燕石玉昌(博士)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共7人)孔德超张文玥李成满武亚帅侯建科苟开青马超(博士)中国新诗研究所(共6人)罗玲崔婷伟王姗姗侯珂古远征向秩佚生物技术中心(共4人)幸晓龙白丽娟李倩陈建君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18人)唐冬梅彭晨星张洪燕何江谭瑶瑶许晨黄春林刚晓旭李伟张艳嫡夏晓娟李显扬康鑫文言郭慧珍(博士)韩冰(博士)禤凡(博士)董战旗(博士)国际学院(共6人)綦香怡万明岩王瑞琪吴宗燕张艳钟万平纺织服装学院(共4人)王蜀贾倚茹李旭余政蓉荣昌校区(共14人)胡煜朱宏宏王丽杨森向博罗娟宋寒黄光远李欢余春成杨忠明魏薇段培强熊毅柑桔研究所(共5人)黄小兰贾学梅彭雪娇胡燕张思远。
理论物理排名

070201 理论物理理论物理是从理论上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理论物理及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宇宙学等,几乎包括物理学所有分支的基本理论问题。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 北京大学 A+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3 北京师范大学A+4 复旦大学A+5 大连理工大学A+北京大学:http:/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1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http:/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6374北京师范大学:http:/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1017复旦大学:http:/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6498大连理工大学:http:/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4393有该专业的部分院校分数一览(A+、A、B+、B各选部分代表院校)。
2008年录取分数线: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理论物理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 理论物理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理论物理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理论物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 理论物理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 理论物理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理论物理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 理论物理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理论物理北京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低能核物理研究所-- 理论物理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 理论物理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理论物理天津大学--理学院-- 理论物理华北电力大学--数理系-- 理论物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各专业列表-- 理论物理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理论物理河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理论物理河北大学--物理学院-- 理论物理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理论物理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数理系-- 理论物理山西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理论物理山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理论物理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理论物理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理论物理东北大学--理学院-- 理论物理辽宁大学--物理系-- 理论物理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理论物理吉林大学--物理学院-- 理论物理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理论物理延边大学--理学院-- 理论物理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 理论物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 理论物理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理论物理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理论物理哈尔滨师范大学--理化学院-- 理论物理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系-- 理论物理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理论物理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 理论物理同济大学--物理系-- 理论物理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理论物理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理论物理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 理论物理厦门大学--物理系-- 理论物理广州大学--理论物理-- 理论物理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 理论物理深圳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理论物理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理论物理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理论物理广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理论物理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 理论物理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理论物理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理论物理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理论物理湖北大学--物理学与电子技术学院-- 理论物理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 理论物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理学院-- 理论物理湖南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理论物理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 理论物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数理学院-- 理论物理湘潭大学--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 理论物理中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院)-- 理论物理南昌大学--理学院-- 理论物理鲁东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理论物理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理论物理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理论物理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 理论物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理论物理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理论物理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理论物理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理论物理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理论物理西南交通大学--理学院-- 理论物理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理论物理西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理论物理重庆大学--数理学院-- 理论物理重庆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理论物理重庆邮电学院--光电工程学院-- 理论物理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理论物理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理论物理贵州大学--理学院-- 理论物理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理论物理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 理论物理西北大学--物理所、物理系、光子所-- 理论物理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理论物理南京大学--物理学系-- 理论物理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理学院-- 理论物理南京农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理论物理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理论物理南京艺术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理论物理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理论物理苏州科技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理论物理徐州师范大学--物理系-- 理论物理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 理论物理杭州师范学院--理学院-- 理论物理宁波大学--理学院-- 理论物理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理论物理浙江大学--理学院-- 理论物理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理论物理南华大学--数理学院-- 理论物理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理论物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综合考评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调动广大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西南大学学生综合考评相关规定,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为学校相关规定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条考评对象为学院在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本科学生。
第三条综合考评成绩是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评选各类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及推荐就业等的依据。
综合考评表要装入学生档案。
第二章综合考评组织机构及要求
第四条综合考评工作由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各班级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实施。
第五条各班成立学生综合考评小组,由辅导员(班主任)任组长,在任团支书、班长为副组长,在任班团干部、上届班团干部、寝室长代表、党员代表及普通学生代表组成,小组成员总人数不得少于9人,并在辅导员(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第六条综合考评每学年进行一次,由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组织实施,以班级为单位于每年9月根据学校的具体日程安排进行。
基本程序是:(一)召开班级干部会,作为班会的预备会,初步商讨本班级综合考评的程序步骤、时间安排、考评小组人数及人员组成,初步拟定班级考评的具体细则;(二)召开班会,学习宣传相关文件和规定,推选通过班级考评小组成员,讨论通过本班级考评细则及其他相关事项;(三)学生本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自己加分申请及其他考评佐证材料;班级小组根据学生本人申报,在全面考察一学年来班级活动记载的基础上提出全班级同学的考评初步意见;(四)通过网络和寝室,把考评初步结果与班级同学见面、公示,并得到本人签字确认;(五)学生对考评结果无异议后,由本人填写考评表,班级做汇总表上报学院。
第七条综合考评是一项十分严肃与细致的工作,各班要精心组织并严格依照学校和学院相关文件要求进行。
在考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力求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各阶段性结果和最后结果都要在班级内部公示;要做到过程公开、细则公开、结果公开,并且与本人见面,有本人签字确认;要以事实为依据,力争做到动态考核与静态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并可根据层次性原则,确定不同年级的考核重点。
在考核过程中还要贯穿教育,注重实效。
第三章综合考评内容和计分标准
第八条综合考评成绩由德育考评、课堂学习和加分三部分组成。
第九条德育考评内容是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内容包括政治态度、思想品德、文明行为、法纪观念、心理素质等方面。
德育考评满分30分,其中,学生考评小组评20分,原则掌握15分起评。
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评10分,原则掌握7.5分起评。
德育考评的打分办法:学生小组考评由全体考评小组成员给全班所有同学都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之后再求平均,即为某同学的小组考评分;辅导员、班主任的评分
要参考本人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日常表现、社会工作等因素。
原则上按学生一年的学习成绩占50%,学生考评小组的考评分数占30%,老师的印象打分20%。
所有评分均可保留2位小数。
(一)德育考评的内容
1.政治态度
2.思想品德
3.文明行为
4.法纪观念
5.心理素质
(二)德育考评的扣分
1.惩处扣分:对有违纪行为或者不文明行为的学生给予扣分,对于一学年内违纪多次者,惩处扣分累加记入。
注:各级通报、处分的年限以相应各级组织处理决定发文之日为准。
2.集体受通报批评处理,所在集体的班、院、校学生干部区分责任按任职加分值相对应给予扣分,其它学生均扣0.2分。
3.在学校或者学院组织的卫生检查中,寝室卫生较差,寝室成员每人扣0.1分/次。
4.学生有无故不参加集体组织的活动,扣0.2分/次。
第十条课堂学习(70分),课堂学习成绩计算原则上为必修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两部分(不包括任选课、通选课、辅修专业课和二专业课程)。
课堂学习的计算方法如下:(1)成绩计算公式为“学年各门课程总成绩除以学年课程门数”,也可以采取平均成绩以“单科成绩”与“课程学分”求加权平均;(2)学生所学全部科目都以原始成绩计算(如因考试违纪,课程以零分记的,原始成绩即为零分);(3)如果因为特殊情况(如转专业、出国交换学习等)出现同班级学生的学习科目不同,则以每个人实际学习科目计算;(4)教育实习、生产实习、重修后的成绩、补修课成绩不计入。
(5)其他情况的处理办法,必须由班级考评小组讨论,全班级大会通过。
第十一条加分项目(20分:综合考评加分中总加分上限值20分。
)
1.文艺竞赛
在国家级文化、艺术的演出、展览、竞赛中获奖加3~5分;在省市级文化、艺术的演出、展览、竞赛中获奖加1~3分;在校级文化、艺术的演出、展览、竞赛中获奖加0.5~1分。
以上各项多次得分者,同一文化、艺术的演出、展览、竞赛取最高分,不同的文化、艺术的演出、展览、竞赛可累加,但累计加分不能超过5分。
2.体育竞赛
在国家级体育竞赛中获奖加3~5分;在省市级体育竞赛中获奖加1~3分;在校级体育竞赛中获奖加0.5~1分。
以上各项多次得分者,同一体育竞赛项目取最高分,非同一体育竞赛项目可累加,但累计加分不能超过5分。
注:(1)同一学年任多项职务的,只能获得加最高分一次,
(2)获得个人荣誉的学生干部加分后不得超过所任职务最高分。
(3)学校、学院的学生干部,原则上是在本人申请的基础上由相关审核同意后出具书面材料提交到班级。
(4)班级干部的加分实行在总分值内,由全体考评小组成员给每位干部打分,然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之后再求平均,即为某位干部同学的担任班级工作的考评分
4.学术科技
(1)参加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单片机大赛等学术科技大赛,根据主办单位级别和获奖等级加1~7分;
(2)科研成果、创新发明、创作等经省市及以上专业机构鉴定通过者加2~7分;
(3)学生在公开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加2~7分。
其中:
①两人合作的成果,第一作者按总分的60%计分,第二作者按总分的40%计分,两人以上的第一作者按50%计分,第二作者按总分的30%计分,第三作者按总分的20%计分,四人及以上合作完成者仅前三名计分。
②以上各项多次得分者,同一成果加最高一项的分,非同一成果可累加,但累计加分不能超过7分。
③其他类型的学术科技成果由各班级综合考评小组根据作品价值制定加分标准,并报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5.在社会公益活动、见义勇为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经班级考评小组讨论可酌情加分。
第十二条减分项目(分值和项目由各班确定,但必需在学校和学院相关文件的大框架内,不得违背学校相关文件精神)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三条各班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第十四条本办法解释权归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二○一一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