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极性判别方法

合集下载

关于CT极性的几种实用判别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于CT极性的几种实用判别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于CT极性的几种实用判别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保护CT极性的实用判别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便于在安装调试中正确判断CT极性,确保各种保护接线正确。

[关键词]CT极性判断方法注意事项在新投入使用的发电机、主变送电过程中,因CT极性不对而使保护误动情况常有发生。

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便于在安装调试中对CT极性的正确判别,根据自己实践经验总结以下几种方法供参考。

一、简单实用分析CT极性的方法单相CT一次侧输入端子一般按习惯标记为“L1”、“L2”;二次侧输出端子标记为“K1”、“K2”。

按照减极性原则确定的同名端一般是L1和K1。

同名端的含义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它们电势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当一次L1端为高电势时,它的同名端也处在高电势。

以下图为例,高压侧CT1一次L1端子接母线侧,L2端子接变压器侧,电流由L1流向L2,作为负荷L1的电位要高于L2电位。

K1是L1的同名端,所以在CT二次侧,K1是高电位,K2低电位。

对电池而言,其内部电流流向,肯定是从低电位(负端)流向高电位(正端)。

所以CT二次电流的流向是从K1流出,K2流回。

对主变低压侧CT2来说,正常负荷电流从L2流入L1流出,L1是低电位;那么相对应的K1也是低电位,所以CT2的二次侧电流从K2流出,K1流回。

判断方法简单归纳起来就是:(一)把CT一次看作负荷,根据电流从L1和L2哪个端子进哪个端子出的流向来判断端子的电位;(二)把CT二次看作电源,根据L1、L2的电位判断K1、K2的电位,电流由高电位端子流出,低电位端子流入。

对主变差动保护的极性,我们平时所说的指向变压器为正极性。

从工程上简单的说就是:如果一次电流按照这个指向的方向流动,反映到二次的保护装置输入电流也要是正方向。

这就说明CT极性接对了。

以上图为例,对高压侧而言就是如果一次电流从高压侧母线流进主变,那么流进保护装置的电流也应该是正方向的(即从I进,I’出);对主变低压侧,如果一次电流从低压侧母线流进主变,流进保护装置的电流也应该是正方向。

500kV变压器CT极性确定新策略

500kV变压器CT极性确定新策略

500kV变压器CT极性确定新策略作者:郭瑞春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摘要:本文利用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磁平衡原理解决现场工程问题,从磁动势角度详细分析了变压器套管CT确定极性新方法,即利用变压器另一侧绕组短接产生的磁动势抵消原磁动势,从而抵消变压器电感作用新方法,工程实践表明,本文论述的方法是正确的,有效的。

关键词:变压器;电流互感器;极性;相量中图分类号:TM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随着电网建设和居民用电量的迅猛增长,新投入500kV变电站逐渐增多,伴随着500kV 自耦变压器得到广泛的应用。

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构成,被保护变压器相当于一个结点。

差动保护原理简单,保护范围明确,但实际运行中,影响差动保护装置正确动作的因素都必须加以考虑。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排除设计、安装、接线和整定过程中的疏漏(特别是CT极性不正确)。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中CT点极性和相量检查就显得非常重要。

常规CT点极性时在其一次间加3V直流电,在加电瞬间,二次侧用指针万用表毫伏档测量或在二次侧加3V直流电,一次侧用指针万用表测量,确定CT极性。

但变压器套管CT与外敷CT相比,存在特殊性,变压器套管CT点极性时,必须串接变压器很大的一次阻抗,而外敷CT一次阻抗很小,故对变压器点极性时,产生的突变电流I相对较小。

根据磁动势平衡原理,(忽略励磁电流),为变压器一次流过的电流,为变压器套管CT一次砸数,,为套管CT二次流过的电流,为CT二次砸数。

对500kV变压器而言,有,,因此感应到二次的电流经过变比,把至少缩小了2500倍。

因此,点极性时,必须增大电池容量,从而提高的幅值,否则常规的万用表根本无法检测到这么微小的电流突变。

新方法原理分析常规点极性方法原理介绍500kV变压器多采用三台单相自耦变压器组成的变压器组,故分析单相变压器套管CT极性点法即可。

如图1:图1:单相线圈加电时原理接线图当开关K闭合瞬间,有突变电流I流过变压器线圈,产生变化的磁通Φ,在变压器线圈中将产生感应电动势e,此线圈电势的大小与磁链Ψ随时间变化的快慢有关。

ct极性接线检查 - 互感器

ct极性接线检查 - 互感器

ct极性接线检查 - 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应用于交流回路中,在交流回路中电流的方向随时间在改变。

所谓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是指某一时刻一次侧极性与二次侧某一端极性相同,即同时为正、或同时为负,则称此极性为同极性端或同名端,用符号“*”、“-”或“.”表示。

(亦可理解为一次电流与二次电流的方向关系)。

按照规定,电流互感器一次线圈首端标为L1,尾端标为L2;二次线圈的首端标为K1,尾端标为K2。

在接线中L1和K1称为同极性端,L2和K2也为同极性端。

电流互感器同极性端的判别与耦合线圈的极性判别相同。

电力系统保护、励磁用CT接线采用三相完全星形接线,需要注意的是二次侧要有保护接地,防止一次侧发生过电流现象时,电流互感器被击穿,烧坏二次侧仪表、继电设备,但是严禁多点接地。

两点接地二次电流在继电器前形成分路,会造成继电器不动作。

因此,在《继电保护技术规程》中规定对于有几组电流互感器连接在一起的保护装置,则应在保护屏上经端子排接地,如变压器的差动保护,并且几组电流互感器组合后只有一个独立的接地点。

CT极性讲义

CT极性讲义

CT极性讲义一、电流互感器的极性定义当一、二次绕组中,同时由同极性端子通入电流时,它们在铁芯中所产生磁通的方向应相同。

例如:L1与L2为同极性端、L2、K2为同极性端(一次绕组接交流电,二次绕组接负载,在同一瞬间,一次电流流入的端子与二次电流流出的端子)。

即当系统一次电流从极性端子L1流入时,在二次绕组中感应出的电流应从极性端子L2流出。

在一次绕组中通常选取L1流向L2为正,而二次绕组中K2流向K1为正。

极性标注按照减极性原则二、电流互感器的准确级电流互感器的准确级是指在规定的二次负载范围内,一次电流为额定值时,电流的最大误差,用百分比数表示。

准确级分为02.,0.5,1.3.10(10P或10P10或10P20)等5级。

其中0.2,0.5,1级为测量级;3,10(10P或10P10或10P20)为保户级i,括号内为IEC规定,10P中的P表示保护,10P10、10P20后边的10和20表示一次电流与额定电流的倍数。

准确级一次电流占额误差极限定电流的百分电流误差(%)角误差比(%)0.21020100-1200.51020100-12011020100-12031050-12050-1200.50.350.21.00.750.52.01.51.03.010.0201510601504012010080无规定无规定计量和测量仪表使用的电流互感器为0.5、0.2级,只作为电流、电压测量使用的电流互感器可以用1.0级,对于非重要的测量允许使用3.0级,差动保护采用10.0级。

三、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的基本要求1.电流互感器接线方式应满足测量仪表、远动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具体要求。

2.为防止电流互感器以、二次绕组之间绝缘损坏而被击穿时,高电压侵入二次回路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二次侧应有且只能有一个可靠的接地点,不允许有多个接地点,否则会使继电保护拒绝动作或仪表测量不准确。

由几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合成的电流回路,如差动保护,接地点宜选在控制室。

电流互感器极性判别汇总.

电流互感器极性判别汇总.

谢谢观看,敬请指导!
张金伟

摘要:对某变电站试运行过程中主变带负荷判 方向时出现的故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证,阐述 了电流互感器在主变保护中各绕组极性的接法, 即当CT极性端P1 在母线侧,P 2在变压器侧时, CT绕组极性采用正极性接法;当CT极性端P2 在 变压器侧,P 1在母线侧时,CT绕组极性采用反 极性接法。进而延伸电流互感器在线路保护中各 绕组极性的接法,最后归纳出变电站中不同用途 的电流互感器极性的接法 此结论可供Z-程技术 人员在事故分析时参考,或在建设变电站中作为 电流互感器接线的借鉴。



3.2测量、计量CT绕组极性接法 线路测量、计量CT绕组极性接法也是以反映 功率为事实,原则是录波CT绕组极性与变压器测 量、计量CT绕组极性接法一致为正极性接法。
3.3母差CT绕组极性接法 母差保护保护的对象是母线,因此所有母 差CT绕组极性接法统一就行了,即全部正极性接 法或者全部反极性接法。
(低压侧未投)。
变压器侧电流互感器
线路侧电流互感器

因变压器本期只投高中压侧, 因此其差流就是高中 压两侧电流的矢量和。
变压器正常运行时,无差流,计算出的结果正确, 证明差动保护用CT绕组极性接法正确。

2.1差动、后备保护极性接法以上对试运行主变带 负荷判方向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那么主变 差动保护、后备保护、测量、计量等CT绕组的极性 接法该如何接才正确呢?下面我们对其进行原理分 析:要弄清差动、后备保护CT绕组极性接法,必须 先弄清楚其保护对象,其次是它的极性端朝向,差 动保护的保护对象是变压器,后备保护的保护对象 也是变压器,当后备保护要保护母线而不是变压器 时,保护装备会用软件对其进行相位和幅值补偿, 但要求其CT绕组接法必须以保护变压器为正。现在 的保护装置对CT绕组极性接法有如下要求:

CT、PT极性

CT、PT极性

一、ct一般采用减极性接法。

即:当一次电流从P1流入、P2流出时,二次电流是从S1流出、S2流入。

一般现场ct外观均能看到一次极性P1,P2。

二,关于ct极性判别,现场一般有2种方法可以判别
1,一次通流,在一次回路上加一定电流检测差动保护2侧或者3侧电流,判定ct极性是否配合。

2,用电池在ct 2侧一次回路上点动,ct 二次侧接微安表观察指针偏转方向判断ct极性。

三,需要强调的是:单独的ct 极性判别没有意义,比如差动保护2侧ct 极性需要配合得当才为正确,测量、计量用ct 极性要与电压极性相配合才为正确,失磁,功率,阻抗等保护用ct 也要与电压极性相配合才为正确。

用干电池和一个指针式万用表,如下图就可以了,注意电池的正负极,观察毫安表的偏转方向,毫安表的指示为正,指针右摆,然后回零,则L1和K1同极性。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规定互感器采用减极性标注的方法如下:即同时从一二次绕组的同极性端通入相同方向的电流时,它们在铁芯中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同。

当从一次绕组的极性端通入电流时,二次绕组中感应出的电流从极性端流出,以极性端为参考,一二次电流方向相反,因此称为减极性标
准。

这样规定的电流互感器同名端的电流,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在某一时刻,当一侧电流作为电源从同名端流入时,另一侧作为负荷则从同名端流出,这样标注的电流方向,一、二次电流认为是同相位。

若两侧TA的*端均在母线侧,当流过负荷电流时,一次电流一个从*流入,另一个从*流出,二次电流相位相反,和电流为零。

CT极性、接线方式演示教学

CT极性、接线方式演示教学

C T极性、接线方式接线系数:指故障时反应到电流继电器绕组中的电流值与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中的电流值之比,即:继电器绕组中的电流值 / 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中的电流值当继电保护的接线系数越大,其灵敏度越低。

接线系数的大小反映的是电线连接的牢固程度.接线系数越大,线路连接越牢固.接线系数=1,说明线路连接的非常可靠,就像没有连接(原装的)一样.接线系数 wiring coefficient 表示流经电流继电器的电流较流经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大多少倍的系数。

它决定于继电保护装置的接线方式。

对于星型接线时为1;对于两电流差接线时为1.732.电流互感器极性、接线方式及其应用引言在电力系统中电流互感器的作用是把大电流变成小电流,将连接在继电器及测量仪器仪表的二次回路与一次电流的高压系统隔离,并将一次电流变换到5A 或 1A 两种标准的二次电流值。

电流互感器的极性与电流保护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农电系统中,电流保护起主导作用,因此必须掌握好极性与保护的关系。

本文分析了电流互感器的极性和常用电流保护的关系,以及易出错的二次接线。

2 电流互感器的极性电流互感器在交流回路中使用,在交流回路中电流的方向随时间在改变。

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指的是某一时刻一次侧极性与二次侧某一端极性相同,即同时为正、或同时为负,称此极性为同极性端或同名端,用符号"*"、"-" 或"."表示。

(也可理解为一次电流与二次电流的方向关系)。

按照规定,电流互感器一次线圈首端标为 L1,尾端标为 L2;二次线圈的首端标为 K1,尾端标为K2。

在接线中 L1 和 K1 称为同极性端,L2 和 K2 也为同极性端。

其三种标注方法如图 1 所示。

电流互感器同极性端的判别与耦合线圈的极性判别相同。

较简单的方法例如用 1.5V 干电池接一次线圈,用一高内阻、大量程的直流电压表接二次线圈。

当开关闭合时,如果发现电压表指针正向偏转,可判定 1 和 2 是同极性端,当开关闭合时,如果发现电压表指针反向偏转,可判定1 和 2 不是同极性端。

CT极性、接线方式

CT极性、接线方式

接线系数:指故障时反应到电流继电器绕组中的电流值与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中的电流值之比,即:继电器绕组中的电流值/ 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中的电流值当继电保护的接线系数越大,其灵敏度越低。

接线系数的大小反映的是电线连接的牢固程度.接线系数越大,线路连接越牢固.接线系数=1,说明线路连接的非常可靠,就像没有连接(原装的)一样.接线系数wiring coefficient 表示流经电流继电器的电流较流经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大多少倍的系数。

它决定于继电保护装置的接线方式。

对于星型接线时为1;对于两电流差接线时为1.732.电流互感器极性、接线方式及其应用引言在电力系统中电流互感器的作用是把大电流变成小电流,将连接在继电器及测量仪器仪表的二次回路与一次电流的高压系统隔离,并将一次电流变换到5A 或1A 两种标准的二次电流值。

电流互感器的极性与电流保护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农电系统中,电流保护起主导作用,因此必须掌握好极性与保护的关系。

本文分析了电流互感器的极性和常用电流保护的关系,以及易出错的二次接线。

2 电流互感器的极性电流互感器在交流回路中使用,在交流回路中电流的方向随时间在改变。

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指的是某一时刻一次侧极性与二次侧某一端极性相同,即同时为正、或同时为负,称此极性为同极性端或同名端,用符号"*"、"-" 或"."表示。

(也可理解为一次电流与二次电流的方向关系)。

按照规定,电流互感器一次线圈首端标为L1,尾端标为L2;二次线圈的首端标为K1,尾端标为K2。

在接线中L1 和K1 称为同极性端,L2 和K2 也为同极性端。

其三种标注方法如图1 所示。

电流互感器同极性端的判别与耦合线圈的极性判别相同。

较简单的方法例如用1.5V 干电池接一次线圈,用一高阻、大量程的直流电压表接二次线圈。

当开关闭合时,如果发现电压表指针正向偏转,可判定 1 和 2 是同极性端,当开关闭合时,如果发现电压表指针反向偏转,可判定1 和 2 不是同极性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电压电流互感器极性的新方法
发布日期:2009-5-27 10:53:43 (阅2378次)
关键词: 变压器互感器继电保护
[摘要]应用克希霍夫定律(Kirchhoff''s Current Law)及二次回路接线原理,推导出一种判断电压和电流互感器极性的新方法,经与传统的检测方法进行对比,证明了其优越性和实用性,可供继保专业人员参考和运用。

[关键词]互感器继电保护克希霍夫定律(KCL)极性
引言
变压器和电流互感器在继电保护二次回路中起一、二次回路的电压和电流隔离作用,它们的一、二次侧都有两个及以上的引出端子,任何一侧的引出端子用错,都会使二次侧的相位变化180度,既影响继电保护装置正确动作,又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监控和事故处理,严重时还会危及设备及人身安全。

因此,正确判断变压器(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正确与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 传统的极性检测方法
1.1直流法
电压和电流互感器的传统极性检测直流法可按图1接好线,使用干电池和高灵敏度的磁电式仪表进行测定。

检测极性时,将电池的正极接在一次线圈的K端上,而将磁电式仪表(如指针式电流表或毫伏表)的正极端接在二次线圈的K端上。

当开关S瞬间闭合时,仪表指针偏向右转(正方向),而开关S瞬间断开时,仪表指针则偏向左转(反方向),则表明所接互感器一、二次侧端子为同极性。

反之,为异极性。

1.2、交流法
按图2所示接线,将互感器一、二次线圈的尾端L2、K2接在一起,在二次线圈上通入1~5V的交流电压,再用10V以下小量程交流电压表分别测量U2、U3,若U3=U1-U2,则L1、K1为同极性,若U3=U1+U2,L1、K1为异极性。

2 新极性检测方法
该方法以KCL和二次接线原理为基本依据,强调注入电流作为引导检测过程的基本手段,将交流安培计的读数作为检测结果,来判断互感器的极性。

2.1原理
根据KCL的描述: 在任何电路中的任意节点上流入该节点的电流总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总和,即Σi入=Σi出。

当某一节点趋于无穷大的极限情况时,KCL可以推广至任意用一闭合面(图3虚线表示与纸平面的相交线)所包围的电路部分。

该闭合面S包围了部分电路,并与支路1、2、3相交,应用KCL定律可得i1-i3-i2=0。

下面讨论一种特殊状态,当初始时刻电路中无电流通过时,如果强制性地使某一闭合面包围的部分电路中流入一定量的相对于初始状态额外的电流,由于离开包围部分电路的任一闭合面的各支路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必有同量的电流流出那部分电路,则可在流出的闭合面的另一支路上串联一只交流安培计测量。

那么,当被包围的部分电路为电压和电流互感器的内部电路时,则其中任两相的同极性或异极性将影响流出包围的互感器内部电路电流的大小,然后结果将体现在交流安培计的读数上。

下面以电流互感器的星形和三角形两种连接情况来具体说明。

2.2星形回路检测
在检测之前,须断开一次隔离刀闸,确保电流互感器内部电路处于无电流状态。

任选电流互感器的两相(图4所选的是A、B两相)在一次侧线圈的L端同时接地,K端串接一升流装置。

在二次侧的中性线n上串接一只交流安培计。

用升流装置向其中注入定量的交流电流,电流大小及安培计的量程可由电流互感器的变比确定。

数量级约在10-1A至1A之间。

同时观察安培计的变化和读数。

由于另一单相未注流的原方开路,在二次星形回路中电流继电器线圈阻抗相对很高,所以二次回路的电流I3很小,近似为零。

此时若安培计的指针不动或微偏(读数IA也约为零),则说明此两相的二次电路在闭合面包围下其电流近似
成环流,安培计所在的中性线n上电流的流入和流出量相等,即此两相极性相同。

若安培计指针偏转较大(读数IA约为2I1),则说明其二次电流均流入中性线n,此两极性相异。

再取A、C两相注入电流,如图5接线,并同样根据中性线上安培计的读数来判断A、C两相极性的异同。

然后将两组结果结合起来并对照表1便可判断出该组星形连接互感器的极性。

显然从表1可知若测得A、B和A、C两组两相极性均相同,则A、B、C三相极性相同; 若A、B两相极性相同,A、C相异,则C极为异极性; A、B两相极性相异,而A、C相同,则B相为异极性; 若A、B与A、C均相异,则A相为异极性。

3 三角形回路检测
与星形回路相同,先断开一次侧隔离刀闸,任取两相在一次侧线圈的首或未端同时接地,并在此两相一次侧另一端串接一升流装置(如图6所示)。

在二次侧串接一安培计。

同样用升流装置注入电流并同时观察安培计。

若安培计的指针不动或微偏,则说明二次闭合面所围电路中的感应电势相互抵消,两相互为异极性(即a、y异端相接),若指针偏转较大,则说明两相感应电势相互迭加,两相互为同极性(即a、y 同端相接)。

另按图7接法注入电流再测,并将二次检测结果写入表2中,以此来判断该组电流互感器三角形连接的极性。

4 新方法的应用
新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调试、定时检验及故障处理中去。

4.1星形连接方面的应用
可应用于现场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极性检验,无需将每组三相电压或电流互感器接线解开成单个互感器进行检测,因此可减轻工作量,大幅度提高实验工作效率。

4.2三角形连接方面的应用
可根据判断的极性确定电压或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的三角形接线顺序。

用于检查三角回路接线错误,使得故障的排除显得尤为清楚方便。

由表2可知,若测知某两相互为同极性,则另两组两相组合的极性关系必为一同一异; 若检测知某两相互为异极性,则另两组两相组合的极性关系必一致,要么均为同极性,要么均为异极性。

从而三角形接线情况如表3所示:
5新旧方法比较
5.1新法优点
在现场三相一组的电压或电流互感器连接的极性检测中,新法具有测量次数少,测量准确度高,判断依据简单直观,操作方便,可大幅度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是较高级的极性检测方法。

适用于三相连接的继电保护二次回路中的电压或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测定。

5.2直流法的优点
对于单个单相电压或电流互感器的极性判断,直流法具有原理简单,测量设备接线简便,操作不复杂等优点。

适用于单个互感器极性的检测和判断。

5.3交流法的优点
当互感器的变比在5以下,用交流法检测极性既简单又准确,当变比较大时,由于U1和U3数值很接近,电表较难判断,因此不宜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