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喘的辩证施护——肺气郁痹

实喘的辩证施护——肺气郁痹

喘证辨证首当审其虚实。实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脉数有力;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肺气郁痹的护治原则:

中医内科护理学习题交稿

. 《中医内科护理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 A.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B.整体观念,辩证施护 C.辩证护理,辨病护理 D.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A.辩证施护 B.标本缓急 C.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D. 三因制宜 3.中医护理病情观察的的目的除外哪一项() A.为疾病诊断和辩证提供依据 B.判断疾病的进退 C.为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D.及时发现危重病症及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 4.根据病人的体质、疾病证候,结合食物的性味功效选择不同的食物进行调护,称为() A.饮食随和 B.治疗饮食 C.辩证施食 D.饮食有节 5.情志护理的原则不包括哪一项() A. 诚挚体贴 B. 因人施护 C. 避免刺激 D. 顺情从欲 6.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以()邪为主因,兼夹它邪。 A. 风 B. 寒 C. 暑 D. 湿 7.感冒的病机为:( ) A.肺气不清,失于宣肃 B.邪犯肺卫,卫表失和 C.痰阻气道,肺失肃降 D.风邪闭肺,肺失宣肃 8.感冒的病理性质为() A. 实证 B. 表实证 C. 表虚证 D. 虚实夹杂证 9.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主要鉴别依据() A.恶寒发热的孰轻孰重 B.渴与不渴 C.流涕的清与浊 D.头身疼痛与否 10.恶寒重,发热轻,肢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证属()。 A.风寒感冒 B. 风热感冒 C. 暑湿感冒 D. 时行感冒 11.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代表方剂是() A. 新加香薷饮 B. 荆防败毒散 C. 银翘散 D. 桑菊饮 12.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证属() A. 暑湿感冒 B. 风热感冒 C. 气虚感冒 D. 阴虚感冒 13.治疗气虚感冒方药是() A.荆防败毒散 B.银翘散 C.新加香薷饮 D.参苏饮 14.感冒的治疗原则为() A.辛温解表 B.辛凉解表 C.解表达邪 D.清暑祛湿解表 15.下列感冒的护理措施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外感风寒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卧床休息,盖被以利汗出。 . . B. 服发汗药后忌服酸醋、生冷之品。

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释义

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释义一、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编码 疾病名称及编码:喘证(TCD编码:BNF05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J44.151) 二、临床路径检索方法 TCD 编码:BNF050 ICD-10 编码:J44.151 三、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喘证(TCD编码:BNF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J44.151)释义 本路径适用于明确诊断为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轻症住院患者, 不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或合并呼吸衰竭重症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22-2008)和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诊疗方案”。 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临床常见证候: 外寒内饮证 风热犯肺证 痰浊壅肺证 肺气郁闭证 释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诊疗方案”、《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轻症住院患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9天, 释义 本路径以改善患者喘、咳、痰等主要不适为主要治疗目的,9天内能够改善上述症状进入喘证缓解期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但对疾病的疗效评价至少需要四周以上,建议出院后在门诊继续接受中医治疗。

中医辩证施护用于急性重症心力衰竭的分析

中医辩证施护用于急性重症心力衰竭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23T14:19:52.7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14期作者:杨雪王倩袁霞张兰 [导读] 在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中医辨证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辨证施护的应用情况。方法:我院心内科在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26例,结合患者进入我院心内科挂号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后分组,单号和双号分别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时进行常规的对症护理,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内容展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相比对照组更为明显,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中医辨证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有一定提升和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生活质量;急性重症心力衰竭;辨证施护 心力衰竭也称作心肌衰竭,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其临床多伴随有其他内科的基础疾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病症主要有肺水肿以及心脏骤停。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心衰主要因先天不足、外邪侵入、情志内伤及年老体弱,心之气血阴阳受损,脏腑功能失调,血脉通行受阻,水湿瘀血内停而发为本病。因心衰患者个体差异大,需辨证施治,更需要正确的辨证施护。中医心衰属于心悸、喘证、积聚、水肿的范畴,心衰中医证型,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心衰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大多数临床研究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七型,即心肺气虚、气阴两亏、心肾阳虚、气虚血疲、阳虚水泛、痰饮阻肺、阴竭阳脱。根据中医症候特点,常分为气阴两虚、心肾阳虚、气虚血瘀、痰饮阻肺,(急性加重期分为阳虚水泛型,阳虚喘脱证、痰壅肺证)患者在治疗和护理中要时刻监测患者的病情进展状况[1],从而让患者的病情能够稳步改善而不出现恶化病症,在此期间对患者进行有效中医辨证护理非常关键。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护应用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心内科在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26例,结合患者进入我院心内科挂号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后分组,单号和双号分别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63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的年龄在55~84岁,平均年龄为71.2岁,观察组男性39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年龄在54~86岁,平均年龄为71.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和病情严重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时进行常规的对症护理,详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对于有异常病症出现的及时处理,并且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结合合适的体位进行心脏压力的减轻[2]; 2.1一般护理 2.2 中医辩证施护 (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流通清新。(2)情志调理:劝慰患者正确对待因病程较长造成的体虚、易急躁的情绪变化,予以心理疏导(3)饮食指导:低盐低脂饮食,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饱餐。(4)中医常见症候的辩证施护:(一)喘促:喘促: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恐惧情绪。(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3)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强心药,如吗啡、洋地黄类药物等。(二)胸闷、心悸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加强生活护理,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保证充足的睡眠。2.予间断低流量吸氧,观察吸氧后的效果。3.嘱患者平淡情志,勿七情过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及过度兴奋。4.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感,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必要时让亲属陪伴,给予亲情支持。(三)神疲乏力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减少交谈,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2.加强生活护理,勤巡视,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随手可及的地方。(四)尿少肢肿 1.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摄入量(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正确测量每日晨起体重(晨起排空大小便,穿轻薄衣服,空腹状态)。2.遵医嘱给予少盐、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饮食,忌饱餐。3.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下肢水肿者,可抬高双下肢,利于血液回流。4.应用利尿剂后观察用药后效果,定期复查电解质,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5.形寒肢冷者注意保温,可艾叶煎水浴足,温阳通脉促进血液循环。(5)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有:1.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随症配穴。如:心悸:心、小肠、皮质下;水肿穴:肾、肾俞、输尿管、膀胱;便秘穴:大肠、三焦、脾、皮质下。2.灸法:选取穴位遵医嘱,随症配穴。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护理,对于气阴两虚的患者要尽可能减少气血损耗,同时选择心俞、阙阴俞穴位进行针刺护理,对于心肾阳虚的患者则要对三阴交、命门以及心俞穴位进行热敷护理[3],对气虚血瘀的患者则要结合定喘、足三里以及肺俞穴位针刺护理,对于痰饮阻肺的患者则要进行拍背护理,从而起排痰作用[4]。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需要依据质量评定表QOL进行评估,在问卷调查中结合36个条目和8个唯独进行患者生命质量的评估,将其分为低、中、高三层,其中低为分数不足70分,中为分数在70~80分,高为分数在80分以上[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合问卷调查进行评估,其总分为100分,满意为患者的评分总计超过90分,比较满意为总分在60~89分,不满意为患者的评分不足60分,满意度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率之和。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中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基础资料和临床对比观察指标结合SPSS22.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设定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5中医内科护理学习题(交稿)

《中医内科护理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 A.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B.整体观念,辩证施护 C.辩证护理,辨病护理 D.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A.辩证施护 B.标本缓急 C.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D. 三因制宜 3.中医护理病情观察的的目的除外哪一项() A.为疾病诊断和辩证提供依据 B.判断疾病的进退 C.为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D.及时发现危重病症及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 4.根据病人的体质、疾病证候,结合食物的性味功效选择不同的食物进行调护,称为() A.饮食随和 B.治疗饮食 C.辩证施食 D.饮食有节 5.情志护理的原则不包括哪一项() A. 诚挚体贴 B. 因人施护 C. 避免刺激 D. 顺情从欲 6.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以()邪为主因,兼夹它邪。 A. 风 B. 寒 C. 暑 D. 湿 7.感冒的病机为:( ) A.肺气不清,失于宣肃 B.邪犯肺卫,卫表失和 C.痰阻气道,肺失肃降 D.风邪闭肺,肺失宣肃 8.感冒的病理性质为() A. 实证 B. 表实证 C. 表虚证 D. 虚实夹杂证 9.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主要鉴别依据() A.恶寒发热的孰轻孰重 B.渴与不渴 C.流涕的清与浊 D.头身疼痛与否10.恶寒重,发热轻,肢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证属()。 A.风寒感冒 B. 风热感冒 C. 暑湿感冒 D. 时行感冒 11.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代表方剂是() A. 新加香薷饮 B. 荆防败毒散 C. 银翘散 D. 桑菊饮 12.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证属() A. 暑湿感冒 B. 风热感冒 C. 气虚感冒 D. 阴虚感冒 13.治疗气虚感冒方药是() A.荆防败毒散 B.银翘散 C.新加香薷饮 D.参苏饮 14.感冒的治疗原则为() A.辛温解表 B.辛凉解表 C.解表达邪 D.清暑祛湿解表 15.下列感冒的护理措施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外感风寒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卧床休息,盖被以利汗出。

喘证护理方案

喘证护理方案 2017-1-5 吴冬梅内二科 因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不舒及久病体虚所致。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胸中胀满、痰涎壅盛、咳上气、动后尤显,甚者面色、唇舌发绀,心慌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咳嗽,咳痰,喘息及痰量、性质、颜色与气味。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寒饮束肺证、痰浊壅肺证、痰热郁肺证、痰蒙心窍证、肺肾气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患者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卧位。病情缓解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3)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记录出人量。 (4)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喘息、浮肿、咳嗽、咳痰等变化。 ②出现神志恍惚、面色青紫、痰声漉漉、四肢发凉时,报告医师。配

合处理。 ③出现面赤谵语、胸中闷胀、烦躁不安、舌强难言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④出现神志不清、气促、冷汗、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2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与反应,并做好记录。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可口、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过甜,过咸之品。 (2)寒饮束肺者,忌食生冷水果。 (3)痰热郁肺者,可食清热化痰之品。 (4)有心衰与水肿者,给予低盐或者无盐饮食。 (5)多汗者,注意补液,给予含钾食物,防止脱水,电解质紊乱。 (6)纳呆者,可少食多餐,并注意饮食得色香味。 4.情志护理 本病缠绵难愈,患者精神负担较重,指导患者自我排解得方法,树立战胜疾病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5.临症护理 (1)痰黏稠难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紫绀时,立即给予低流量氧气持续吸入,观察吸氧效果,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协助医师进

喘证如何辨证论治

喘证如何辨证论治?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可参考本病辨治。辨证时首辨虚实:病史方面,应注意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健康状况,有无心跳气短,遗精腰酸,尿少身肿,咳嗽等病史和其他出血病史。大致青壮年多为实证,中老年多为虚证;既往健康,常有气喘发作,遇劳遇寒即发,多属于虚。妇女尤当详细询问生育史、月经史, 特别是有无慢性失血或大失血情况,如在重病大病之后,或产后失血,突然气喘,多属虚证,甚至是元气败绝的危候。了解患者在发病前有无感寒受凉、精神紧张、过劳、饮食不当等明显的发病诱因,也很重要。一般受寒或饮食不当而喘者,多属于实;精神紧张或因疲劳而喘者,多属于虚。 临床症状与体征方面,喘而呼吸深长,面赤身热,舌质红,舌苔厚腻或黄燥,不消瘦,无浮肿,脉象浮大滑数者为实证;呼吸微弱浅表,呼多吸少,慌张气怯,面色苍白或青灰,额有冷汗,舌质淡,舌上无苔或有苔而白滑或黑润,全身消瘦或浮肿,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者为虚。如气喘痰鸣,气不接续,张口抬肩不得卧,四肢厥冷,面色白光白,汗出如珠如油,六脉似有似无,即为元气欲脱的危候。 其次,辨寒热:属寒者其痰清稀如水或痰白有沫,面色青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质淡苔白滑, 脉象浮紧或弦迟。属热者症见痰色黄、稠粘或虽色白面粘,咯吐不利,面色赤,口渴引冷,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象滑数。 治疗原则 实喘以去邪为急,在表解之,在里清之,寒痰则温化宣肺,热痰则清化肃肺,湿痰则燥湿理气。虚喘以扶正培本为主,或补肺,或健脾,或补肾,阳虚则温补之,阴虚则滋养之;至于虚实夹杂,寒热兼见者,又当根据具体情况辨证选方用药。此外,由于喘证多继发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 ,所以还应当注意积极地治疗原发病,不能不问原因,见喘平喘。如因产后、病中大失血引起的喘息,久病、重病突然出现呼吸迫促等等,皆属正气虚脱的证候,亟应加以注意。 分型论治 实喘 (1)风寒束肺 ①症状:咳嗽、气喘、胸闷、痰色白而清稀,口不渴;初起多见兼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喉痒、鼻痒等症,舌质不红,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②病机分析:风寒表证以恶寒、发热、无汗、苔白脉浮为特点。由于肺合皮毛、主气、司呼吸,风寒之邪,袭于表分,肺气不得正常宣降,津液留聚为痰,故咳嗽气喘。寒主收引,故初起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等表证;鼻痒、喉痒,是风邪干于清道的表现。舌、脉亦均系风寒外束之象。 风寒袭于肺卫,肺气壅闭,如能及时宣肺散寒、哮喘易平。如失于表散,病邪遗留而为病根,即

喘证

喘证 【定义】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喘息气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轻则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则表现为稍动则喘息不已,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喘脱是指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 【病因病机】 一、病因 喘证病因不外外感与内伤,病性有虚实两端。“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多为实喘之因;劳欲、久病则为虚喘之由。喘证病位主要在肺、肾,并与肝、脾、心关系密切, 二、病机 喘证病机为升降失常,肺气上逆;实喘为邪气壅肺,肺失宣肃;虚喘为精气虚衰,肺肾出纳失常。 【问诊要点】 一、起病时间: 包括本次发病的时间和整个病程的时间。 二、诱发因素: 外感,饮食不当,情志不调,劳欲久病。 三、主症特点: 1、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 2、气喘的程度,对生活工作影响程度。 3、诱发或加重的因素和缓解的因素。 4、既往发作情况。 四、伴随症状和鉴别诊断症状: 伴发热:见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胸膜炎、急性心包炎、神经系统疾病(炎症、出血等) 伴咳嗽、咯痰:见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并发感染、化脓性肺炎、肺脓肿等

伴咯粉红色泡沫样痰:见于急性肺水肿 伴大量咯血: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 伴心悸、下肢水肿:要考虑心脏疾病 伴窒息感:可见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哮喘、气管内异物及癔症 伴胸痛: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渗出性胸膜炎、肺梗死、自发性气胸、支气管肺癌、急性心包炎、急性心肌梗死、纵隔肿瘤 伴昏迷:见于脑出血、脑膜炎、休克型肺炎、尿毒症、肺性脑病、酮症酸中毒 五、诊疗经过和症状演变: 本次发病后是否就诊,何时何地做过何种检查,结果如何,应用何种治疗?症状变化情况如何(好转,进展,出现新症状)? 六、刻下症状: 1、主症及伴随症状情况。 2、中医辩证症状:尚需结合舌脉综合辩证。 实证:风寒--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质粘。 表寒身热--喘逆上气,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稠粘,形寒身热,烦闷身痛,口渴。 痰热郁肺--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黄,胸中烦闷,身热汗出,口渴饮冷,面赤咽干。 痰浊阻肺--喘而胸满闷,咳痰粘白,咯吐不利,呕恶食少,口粘不渴。 肺气郁痹--情志诱发,突发气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 虚喘:肺虚--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落,痰吐稀薄,自汗畏风。 肾虚--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呼则难升,吸则难降,气不得续,形疲神惫,跗肿肢冷,面青唇紫。 正虚喘脱--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煽气促,端坐不能平卧,动则咳喘欲绝,心慌动悸,汗出如珠,肢冷烦躁。

中医感冒咳嗽哮病喘证病症及施护

第一节感冒 一、概述 感冒是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甚至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感冒又称为伤风、冒风、伤寒、冒寒、重伤风等。 感冒之病名,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但《内经》就有外感风邪引起感冒的论述,《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伤寒论》用桂枝汤治疗太阳表虚证、麻黄汤治疗表实证。隋《诸病源候论·风热候》指出:“风热之气,先从皮毛入于肺也……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有青黄脓涕”,已经认识到风热病邪可引起感冒,其中所指包含有“时行感冒”。《丹溪心法·伤风》明确指出本病病位在肺,治疗“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 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轻型感冒可不药而愈,重症感冒会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可危及体弱者的生命,也是咳嗽、心悸、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和加重的因素。感冒有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之分,普通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行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感冒。 二、病因病机 感冒的病因主要为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或时行病毒,或素体虚弱,易感外邪,病位主要在肺卫。风为“百病之长”,故风为感冒的主因。 主要病机为六淫病邪或时行病毒侵袭人体,除因邪气特别盛外,与人体的正气失调有关。以风为首的六淫病邪或时邪病毒,从口鼻或皮毛而入,肺卫首当其冲,导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卫表不和,故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全身不适等症;肺失宣肃,故见鼻塞、流涕、喷嚏、喉痒、咽痛等症。见图1-1.

喘证的辩证施护

喘证的辩证施护 镇江中医院二病区陈燕霞 摘要:喘证是在西医学中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临床上可见于如急、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矽肺以及癔病等,均可按照本篇进行辨证施护。中医辩证分型为虚喘和实喘。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其中实喘分为风寒袭肺,表寒里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虚喘分为肺虚和肾虚。本文就喘证的一般护理要点及各型的辩证施护进行阐述。 关键词:喘证辩证施护一般护理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严重者每致喘脱。本人在长期的临床工作对此类的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患者体质,配合中医特色的辩证施护,取得较好的疗效,使患者的病情尽快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一般护理 1.1一般护理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有刺激性粉尘和气体,周围避免接触可能诱发喘证发作的花草树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肥甘厚腻、鱼虾海鲜之品,鼓励多饮水、拍背,促痰排出,保持呼吸道畅通,禁止吸烟、饮酒,保持口腔清洁。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或取半卧位。呼吸困难,紫绀明显者,给予适当氧疗。 1.2情志护理:由于病程缠绵、病情易反复,生活质量较低,患者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紧张情绪,应与家属及时沟通,安慰病人,解释病情,消除恐惧心理,建立医患之间信

任感,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辩证施护 2.1风寒袭肺 症状:喘咳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治法宣肺散寒。施护及食疗:陈皮8 g ,苏叶9g,杏仁10g ,三药一同煎煮,过滤去渣取汁备用,另粳米60g 加水煮为稀粥,再倒入药汁,再煮5分钟即可。汤药宜温服,药后注意防寒保暖,汗出及时擦干,避免复感外邪,饮食宜温热。 2.2 表寒里热症状:喘促气粗,甚则鼻翼煽动,咳嗽,痰黄粘稠,身热烦躁,汗出,渴饮喜冷,尿黄便秘,苔肺肾两虚薄黄,脉浮数。治法:宣肺泄热施护食疗:鲜芦根45 g,大米30g,洗净鲜芦根,切成3厘米.,加水熬成稀粥即可。嘱其多饮水,拍背协助排痰。 2.3痰热郁肺症状: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稠色黄,或夹血色,伴有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便秘,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泄痰热,施护食疗:桑白皮30g煎水去渣,大米30g、萝卜30g、雪梨半个加水熬粥,饮食宜清淡爽口为佳,忌食辛辣,煎炸等助生热之品,嘱其多饮水。 2.4 痰浊阻肺症状:喘而胸满,咳嗽痰多粘腻色白,

浅谈伤寒论对喘证的辨析

浅谈伤寒论对喘证的辨析 仲景《伤寒论》原文提到喘证的条文有21条,就喘证的病因病机,六经辩证,遣方用药及生死侯决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为后世喘病的分型论治奠定基础。现将体会浅谈于下。 1、太阳表实喘证辩 《伤寒论》第35条指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闷者,不可下,宜麻黄汤。”第237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发汗则愈,宜麻黄汤。”伤寒表实而喘的病位在太阳之表,病机为伤寒表实,症见头痛身疼,骨节疼痛,发热,恶风或恶寒,无汗等表现,指出了表实而喘的诊断条件。第36条与第三世界条明告“太阳与阳明合病”或“阳明病……”不可下,用麻黄汤,虽然提到与阳明合病,但具有脉浮,无汗的表实证存在,还是不宜用下法,而应以发汗解表的麻黄汤主治,原文又提到“喘而胸闷”的见证,虽与阳明合病,其机转与阳明府实证大异,加之太阳表证未除,表重于里,病邪壅滞胸中,故以麻黄汤表邪解而喘自除。张隐庵曰:“太阳之气,从胸上出,而鹰胸及阳明所主部分,故二阳合病,喘而胸闷,宜从太阳之表而用麻黄,不可从阳明之合而妄下也。”从237条可以推测出系阳明兼太阳表实证,既然提到“阳明病”那么就应有阳明的轻微症状存在,而又是里热未盛,故重点指出了“脉浮,无汗而喘”的太阳表实证的病理改变,风寒外来,肺气郁闷,不宜宣疏而致喘逆,所以用麻黄发汗,开表逐邪,喘逆自平,仲师辩证之详,主法严谨,确是后学之遵循法规。 2、太阳表虚喘证辩 第19条曰:“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和第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不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上述两条以汤测证,应该是具有恶风,自汗,脉浮缓的太阳表虚证的证候群,前者素不喘病,复感风邪,触动宿痰而灰飞烟灭太阳表虚兼喘的病证;后者为太阳中风,本用桂枝汤,医反用下法,造成气逆上冲而致微喘的变证,虽下而太阳中风的表虚证依然存在,病邪仍留于 1

喘证中医治疗及护理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宜宾市第二中医医院 一、基本情况 喘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4年1月至12月,宜宾市中医医院在内一科应用“喘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92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4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7例:外寒内饮5例,风热犯肺13例,痰浊壅肺39例,肺气郁闭证0例。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有效咳嗽咯痰、深呼吸,口腔护理,气道湿化,翻身拍背,氧疗,活动,缩唇、腹式呼吸,监测体温,情志护理。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穴位贴敷、耳穴贴压、艾灸、中药雾化、穴位按摩、拔火罐、穴位注射。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穴位贴敷,其次是耳穴贴压。分析其原因: 1.中药穴位贴敷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应用方便,效果明显,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2. 耳穴贴压对于帮助睡眠,调理胃肠功能都有明显的作用,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正在逐渐推广,开展。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穴位贴敷。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穴位贴敷。分析其原因:中药穴位贴敷操作简单,无损伤性,患者易于接受;能减轻踹病咳嗽、咯

喘证中医辨证论治

三.喘证 喘病是由于感受外邪,饮食不当,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严重者可发生喘脱。喘作为一个症状,可以出现在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当喘成为这些疾病某一阶段的主症时,即为喘病。 西医学中的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肺源性心脏病等出现以喘促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病证辩证施护。 【病因病机】 喘病多有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久病劳欲引起。风寒或风热袭肺,未能及时表散而蕴于肺,壅阻肺气,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而上逆作喘;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壅阻肺气,肃降失常而发为喘促;情志不遂,忧思气结,则气阻胸中,或郁怒伤肝,肝木反侮肺金,使肺气不得肃降,以致肺气上逆而喘;久咳伤肺或久病脾虚使肺失充养,导致肺之气阴不足,气失所主而作喘。 喘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和肾,与肝、脾、心有关。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但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虚实之间可互相转化,出现虚实夹杂之错综局面。一般实喘在肺,虚喘责之于肺、肾。本病的严重阶段,不但肺肾俱虚,在孤阳欲脱之时,可病及于心,甚则喘汗致脱。

【辨证施护】 (一)辩证要点 1.辨虚实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 脉数有力,病势多急者为实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者为虚喘。 2.辨病位肺虚者劳作后气短不足以息,喘息较轻,常伴有面色 晄白,自汗,易感冒;肾虚者静息时亦有气喘,动则更甚,伴有面色苍白,颧红,怯冷,腰酸膝软;心气、心阳衰弱时,喘息持续不已,伴有发绀,心悸,浮肿,脉结或代。 (二)辨证分型 1.实喘 (1)风寒壅肺 证候表现:喘急胸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护治法则:宣肺散热。(治疗代表方: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2)表寒肺热 证候表现:喘促气粗,鼻扇,咳而不爽,吐痰粘稠,胸胀或痛,伴形寒,身热,烦闷,口渴,身痛,有汗或无汗,舌边红,苔薄白或罩黄,脉浮数或滑。 护治法则:解表清里,化痰平喘。(治疗代表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