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数控系统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数控系统的国内外发展及应用现状调研报告

数控系统的国内外发展及应用现状调研报告

1国内外四种数控系统功能介绍与应用分析3.1 FANUC 数控系统简介FANUC 公司是生产数控系统和工业机器人的著名厂家,该公司自60 年代生产数控系统以来,已经开发出40 多种的系列产品。

FANUC 公司目前生产的数控装置有F0、F10/F11/F12、F15、F16、F18 系列。

F00/F100/F110/F120/F150系列是在F0/F10/F12/F15 的基础上加了MMC 功能,即CNC、PMC、MMC 三位一体的CNC。

FANUC公司数控系统的产品特点如下:(1)结构上长期采用大板结构,但在新的产品中已采用模块化结构。

(2)采用专用LSI,以提高集成度、可靠性,减小体积和降低成本。

(3)产品应用范围广。

每一CNC 装置上可配多种上控制软件,适用于多种机床。

(4)不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如表面安装技术SMT、多层印制电路板、光导纤维电缆等。

(5) CNC 装置体积减小,采用面板装配式、内装式PMC(可编程机床控制器)。

(6)在插补、加减速成、补偿、自动编程、图形显示、通信、控制和诊断方面不断增加新的功能:插补功能:除直线、圆弧、螺旋线插补外,还有假想轴插补、极其坐标插补、圆锥面插补、指数函数插补、样条插补等。

切削进给的自动加减速功能:除插补后直线加减速,还插补前加减速。

补偿功能:除螺距误差补偿、丝杠反向间隙补偿之外,还有坡度补偿线性度补偿以及各新的刀具补偿功能。

故障诊断功能:采用人工智能,系统具有推理软件,以知识库为根据查找故障原因。

(7) CNC 装置面向用户开放的功能。

以用户特订宏程序、MMC 等功能来实现。

(8)支持多种语言显示。

如日、英、德、汉、意、法、荷、西班牙、瑞典、挪威、丹麦语等。

(9)备有多种外设。

如FANUC PPR, FANUC FA Card,FANUC FLOPYCASSETE,FANUC PROGRAM FILE Mate 等。

(10)已推出MAP(制造自动化协议)接口,使CNC 通过该接口实现与上一级计算机通信。

国内外数控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数控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数控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数控系统是现代机械加工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是将加工零件的CAD图形转化为机床的控制指令,实现自动化生产。

目前,国内外数控系统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化与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系统已经从简单的控制机构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可实现更加复杂的加工过程和更高质量的零件加工。

2.模块化设计:数控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使其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加工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自定义配置,同时也更加易于维护和更新。

3.开放性与互联网化:数控系统越来越注重开放性和互联网化,可以方便地与其他软件和硬件进行集成,实现更加广泛的应用。

4.高速化和精度化:数控系统在加工速度和精度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更加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更加精确的传感器技术。

在未来,数控系统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1.智能化:数控系统将更加注重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加工过程。

2.行业应用:数控系统将应用于更多的行业,如军工、航空、汽车等领域,实现更加复杂、高效的加工过程。

3.云计算:数控系统将更加注重云计算和云服务,实现更加灵活的部署和管理。

4.模块化设计:数控系统将继续向模块化设计方向发展,以应对不同加工需求和应用场景。

数控机床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

数控机床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

数控机床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 数控技术和数控装备是各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我国数控技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了解数控技术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对我国数控领域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数控技术软件伺服发展方向数控技术(简称nc即numerical contro1)应用于生产中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它使传统的制造业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nc技术带来了新的活力。

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的主流设备,是体现现代机床技术水平、现代机械制造业工艺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关系国计民生、国防尖端建设的战略物资。

因此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均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

一、数控技术和数控设备国内外发展现状1.开放结构的发展数控技术从发明到现在,已有近60年的历史。

按照电子器件的发展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电子管数控,晶体管数控,中小规模pc 数控,小型计算机数控,微处理器pc数控;从体系结构的发展,可分为以硬件及连线组成的硬数控系统、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组成的cnc数控系统,后者也称为软数控系统:从伺服及控制的方式可分为步进电机驱动的开环系统和伺服电机驱动的闭环系统。

数控系统装备的机床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速度和效率。

经过几十年的数控技术的不断革新,制造厂家逐渐希望数控系统能部分代替机床设计师和操作者的大脑,具有一定的智能,能把特殊的加工工艺、管理经验和操作技能放进数控系统,同时也希望系统具有图形交互、诊断功能等。

首先就要求数控系统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和开发平台,通过这个界面和平台开放而自由地执行和表达自己的思路。

这就产生了开放结构的数控系统。

机床制造商可以在开放系统的平台上增加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构成自己的系统。

目前比较典型的数控系统有:日本fanuc,mitsubishi;德国siemens、heidenhain;西班牙fagor等。

我国的有:华中数控、航天数控等。

浅谈国内外数控系统发展现状研究(1)

浅谈国内外数控系统发展现状研究(1)

浅谈国内外数控系统发展现状研究论文关键词:数控系统发展现状论文摘要:数控系统确保了数控机床具有高精、高速、高效的功能。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数控系统的发展现状,以期对我国数控系统发展有所帮助。

数控系统是一种利用数字信号对执行机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动作顺序等实现自动控制的控制系统。

从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第1台实验性数控系统,到现在已走过了半个世纪。

数控系统也由当初的电子管式起步,发展到了今天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数控系统确保了数控机床具有高精、高速、高效的功能,可以使装备制造业实现数字化、柔性化和网络化制造。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电站设备和国防工业等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数控机床在装备制造业中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中高档数控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以往中高档数控系统基本被国外厂商占领,因此我国中高档数控系统技术必须加快发展。

一、国外数控系统现状在国际市场,德国、美国、日本等几个国家基本掌控了中高档数控系统。

国外的主要数控系统制造商有西门子(Siemens)、发那克(FANUC)、三菱电机(Mitsubishi Electric)、海德汉(HEIDENHAIN)、博世力士乐(Bosch Rexroth)、日本大隈(Okuma)等。

1.纳米插补与控制技术已走向实用阶段纳米插补将产生的以纳米为单位的指令提供给数字伺服控制器,使数字伺服控制器的位置指令更加平滑,从而提高了加工表面的平滑性。

将“纳米插补”应用于所有插补之后,可实现纳米级别的高质量加工。

在两年一届的美国芝加哥国际制造技术(机床)展览会(IMTS 2010)上,发那克就展出了30i/31i/32i/35i-MODEL B数控系统。

除了伺服控制外,“纳米插补”也可以用于Cs轴轮廓控制;刚性攻螺纹等主轴功能。

西门子展出的828D所独有的80bit 浮点计算精度,可使插补达到很高的轮廓控制精度,从而获得很好的工件精度。

此外,三菱公司的M700V系列的数控系统也可实现纳米级插补。

数控发展趋势论文

数控发展趋势论文

数控的发展趋势及对策[摘要]:简要介绍了当今世界数控系统的发展史、数控技术和装备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我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的新环境下,发展我国数控技术及装备、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性,并从数控机床和数控技术的发展两个层面提出了发展我国数控系统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数控发展数控系统数控机床数控技术中图分类号:tg519.1 文献标识码:tg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12- 0202 -01一、我国数控系统的发展史我国从1958年起,由一批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少数机床厂起步进行数控系统的研制和开发。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数控技术才逐步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经过“六五”(81----85年)的引进国外技术,“七五”(86------90年)的消化吸收和“八五”(91------95年)国家组织的科技攻关,才使得我国的数控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在80年代曾有过高速发展的阶段,许多机床厂从传统产品实现向数控化产品的转型。

但总的来说,技术水平不高,质量不佳。

在1 9 9 9年以后,国家向国防工业及关键民用工业部门投入大量技改资金,使数控设备制造市场一派繁荣。

数控技术及装备成为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如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产业)的使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

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总之,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经。

二、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1. 高速度、高精度化速度和精度是数控机床的两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目前,数控系统采用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和设备来提高数控机床的运行速度、精度化速度和加工精度。

2. 数控系统由于采用了多cpu结构和分级中断控制方式,即可在一台机床上同时进行零件加工和程序编制,实现所谓的“前台加工,后台编辑”。

数控机床的发展及趋势 论文

数控机床的发展及趋势 论文

前言我国从1958年起,由一批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少数机床厂起步进行数控系统的研制和开发。

由于受到当时国产电子元器件水平低,部门经济等的制约,未能取得较大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数控技术才逐步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经过“六五"的引进国外技术,“七五”的消化吸收和“八五”国家组织的科技攻关,才使得我国的数控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当时通过国家攻关验收和鉴定的产品包括北京珠峰公司的中华I型,华中数控公司的华中I 型和沈阳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蓝天I型,以及其他通过“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测试中心”测试合格的国产数控系统如南京四开公司的产品。

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在80年代曾有过高速发展的阶段,许多机床厂从传统产品实现向数控化产品的转型。

但总的来说,技术水平不高,质量不佳,所以在90年代初期面临国家经济由计划性经济向市场经济转移调整,经历了几年最困难的萧条时期,那时生产能力降到50%,库存超过4个月。

从1 9 9 5年“九五”以后国家从扩大内需启动机床市场,加强限制进口数控设备的审批,投资重点支持关键数控系统、设备、技术攻关,对数控设备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1 9 9 9年以后,国家向国防工业及关键民用工业部门投入大量技改资金,使数控设备制造市场一派繁荣。

数控机床的发展及趋势1.数控机床的概述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监控全部在这个数控单元中完成,它是数控机床的大脑。

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机床有如下特点:加工精度高,具有稳定的加工质量可进行多坐标的联动,能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加工零件改变时,一般只需要更改数控程序,可节省生产准备时间,机床本身的精度高、刚性大,可选择有利的加工用量,生产率高,机床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对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

1.1数控机床一般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主机,他是数控机床的主题,包括机床身、立柱、主轴、进给机构等机械部件。

他是用于完成各种切削加工的机械部件。

国内外数控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数控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数控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系统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控系统以其高效、精准、灵活的特点,成为现代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国内外数控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内数控系统的现状国内数控系统市场逐渐成熟,已经形成了以华中数控、广州数控、海天数控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

这些企业在数控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技术优势。

同时,国内数控系统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除了传统的金属加工行业外,还涉及到了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

国内数控系统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技术水平的提升。

随着国内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数控系统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国内数控系统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出更加先进、功能更强大的产品。

其次是市场需求的扩大。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数控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数控系统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最后是政策的支持。

国家对于数控系统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国外数控系统的现状国外数控系统的发展相对较早,技术水平较高。

目前,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数控系统企业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

这些企业在数控系统的研发和创新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其产品不仅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在技术水平上也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国外数控系统企业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技术积累的优势。

这些企业在数控系统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已经有着多年的经验和积累,具备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手段。

其次是市场运作的能力。

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广泛的渠道和客户资源,能够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最后是品牌影响力的积累。

这些企业多年来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

三、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控系统将会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研究成果-机械工程论文-工程论文

数控技术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研究成果-机械工程论文-工程论文

数控技术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研究成果-机械工程论文-工程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大踏步迈进, 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数控技术作为高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 其在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等方面的设计已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研究成果, 分析了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控技术; 现状; 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制造业对数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必须加强对数控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确保其符合实际需求, 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 也确保整体质量的提高。

为了进一步分析数控技术的优化策略, 总结出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 现就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研究成果进行概述。

1、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1) 国外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1952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出世界上第1台数控系统, 开创了数控技术的先河。

在随后的30年里, 数控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

三菱(MITSUBISHI) 与发那科(FANUC) 公司先后于1986年、1987年推出了32位CPU数控系统, 使系统内部数据的交换速度有了显着提高。

90年代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 数控技术朝着开放式系统的方向发展。

这种系统使数控技术有了良好的通用性, 也为网络化和智能化打下了技术基础。

欧洲和日本相继开展OSACA与OSEC计划, 抢先建立开放式的数控系统。

21世纪后, 数控技术在控制精度上有了大幅度的突破。

2010年国际制造机床展览会(IMTS 2010) 上, FANUC公司展出Series 30i/31i/32i/35i-MODEL B数控系统。

这套系统运用AI纳米级控制, NURBS插补控制等先进原理, 大幅度提高了工件表面的光洁度与轮廓的精确度。

目前, 国外的数控技术领域主要有两大阵营:一个是以西门子(SIEMENS) 、FANUC为代表的数控系统厂商;另一个是以德玛吉(DMG) 、山崎马扎克(MAZAK) 为代表的大型机床制造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数控系统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数控系统确保了数控机床具有高精、高速、高效的功能。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数控系统的发展现状,以期对我国数控系统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控系统;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179-001
数控系统是一种利用数字信号对执行机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动作顺序等实现自动控制的控制系统。

从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第1台实验性数控系统,到现在已走过了半个世纪。

数控系统也由当初的电子管式起步,发展到了今天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数控系统确保了数控机床具有高精、高速、高效的功能,可以使装备制造业实现数字化、柔性化和网络化制造。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电站设备和国防工业等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数控机床在装备制造业中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中高档数控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以往中高档数控系统基本被国外厂商占领,因此我国中高档数控系统技术必须加快发展。

一、国外数控系统现状
在国际市场,德国、美国、日本等几个国家基本掌控了中高档数控系统。

国外的主要数控系统制造商有西门子(siemens)、发那克(fanuc)、三菱电机(mitsubishi electric)、海德汉(heidenhain)、
博世力士乐(bosch rexroth)、日本大隈(okuma)等。

1.纳米插补与控制技术已走向实用阶段
纳米插补将产生的以纳米为单位的指令提供给数字伺服控制器,使数字伺服控制器的位置指令更加平滑,从而提高了加工表面的平滑性。

将“纳米插补”应用于所有插补之后,可实现纳米级别的高质量加工。

在两年一届的美国芝加哥国际制造技术(机床)展览会(imts 2010)上,发那克就展出了30i/31i/32i/35i-model b数控系统。

除了伺服控制外,“纳米插补”也可以用于cs轴轮廓控制;刚性攻螺纹等主轴功能。

西门子展出的828d所独有的80bit浮点计算精度,可使插补达到很高的轮廓控制精度,从而获得很好的工件精度。

此外,三菱公司的m700v系列的数控系统也可实现纳米级插补。

[1]
2.机器人使用广泛
未来机床的功能不仅局限于简单的加工,而且还具有一定自主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

机器人作为数控系统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其技术和产品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搬运、堆垛、喷漆、焊接等岗位,而且延伸到了机床上下料、换刀、切削加工、测量、抛光及装配领域,从传统的减轻劳动强度的繁重工种,发展到ic封装、视觉跟踪及颜色分检等领域,大大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

典型的产品有德国的kuka,fanuc 公司的m-1ia、m-2000ia、m-710ic。

[2]
3.智能化加工不断扩展
随着计算机领域中人工智能的不断渗透和发展,数控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也得到不断提高。

应用自适应控制技术数控系统能够检测到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并自动调整系统中的相关参数,改进系统的运行状态;车间内的加工监测与管理可实时获取数控机床本身的状态信息,分析相关数据,预测机床状态,使相关维护提前,避免事故发生,保证其不稳定工况下生产的安全,减少机床故障率,提高机床利用率。

应用先进的伺服控制技术,伺服系统能通过自动识别由切削力导致的振动,产生反向的作用力,消除振动。

应用主轴振动控制技术,在主轴嵌入位移传感器,机床可以自动识别当前的切削状态,一旦切削不稳定,机床会自动调整切削参数,保证加工的稳定性。

4.cad/cam技术的应用
当前,为了使数控机床操作者更加便利地编制数控加工程序,解决复杂曲面的编程问题,国际数控系统制造商将图形化、集成化的编程系统作为扩展数控系统功能、提高数控系统人机互动性的主要途径。

最新的cad/cam技术为多轴多任务数控机床加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可以大幅地提高加工效率。

esprit、cimatron等一些著名cam软件公司的产品除了具备传统的cam软件功能模块,还开发了多任务编程、对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等新的功能模块。

二、国内数控系统现状
随着国际学术及产业界对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的日益推进,我国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机床行业
也形成了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国产数控系统产业发展迅速,在质与量上都取得了飞跃。

国内数控系统基本占领了低端数控系统市场,在中高档数控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中,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数控系统有限公司和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等已成功开发了五轴联动的数控系统,分别应用于数控加工中心、数控龙门铣床和数控铣床。

近期,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应用华中数控系统,成功开发了
ckx5680数控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加工机床。

国内主要数控系统生产基地有华中数控、航天数控、广州数控和上海开通数控等。

[3] 国内的数字化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产品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已能满足一般的应用,并能与进口产品竞争,占领了国内的大部分市场。

伺服系统和伺服电机生产基地主要有兰州电机厂、华中数控、广州数控、航天数控和开通数控等。

然而,由于我国原有数控系统的封闭性及数控软硬件研究开发的基础较差,技术积累较少,研发队伍的实力较弱,研发的投入力度不够,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在性能、功能和可靠性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限制了数控系统的发展。

为此需要政府、科研院所和制造商共同努力,推进我国中高档数控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芳喻等.从imts 2010展看我国数控系统未来发展之路[j],金属加工,2011第4期:8-11
[2]肖明.从emo 2009看现代数控系统技术发展[j],机械工程师,2009第4期:13-16
[3]梁昌鑫,贾廷纲,陈孝祺.国内外数控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j],上海机电学院学报,第11卷第4期,2008年12月:311-316 [4]刘俊英,梁丰.数控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高校理科研究,2007(21):433-4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