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控制教学目标及相关案例(精)

合集下载

《动车组控制系统》课件

《动车组控制系统》课件

动车组控制系统的 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某国内动车组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 控制系统组成:包括信号处理、控制算法、人机交互等模块 控制效果:实现了动车组的精确控制和稳定运行 应用效果:提高了动车组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了维护成本
案例背景:某国际 知名动车组制造商
控制系统特点:采 用先进的信号处理 技术,实现高速、 稳定、安全的运行
子系统。
动车组控制系统 通过接收来自司 机的指令,控制 动车组的运行速 度和方向,确保 动车组的安全、
高效运行。
动车组控制系统 采用先进的计算 机技术、通信技 术和控制技术, 具有较高的智能 化和自动化水平。
列车控制单元(TCU):负责列车的运行控制和故障诊断 牵引控制单元(TCU):负责牵引电机的驱动和控制 制动控制单元(BCU):负责制动系统的控制和故障诊断 车门控制单元(DCU):负责车门的开关和故障诊断 空调控制单元(ACU):负责空调系统的控制和故障诊断 乘客信息系统(PIS):负责向乘客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
动车组控制系统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动车组控制系统的 概述
动车组控制系统的 技术原理
动车组控制系统的 应用和发展
动车组控制系统的 实际案例分析
结论与展望
添加章节标题
动车组控制系统的 概述
动车组控制系统 是动车组列车的 核心组成部分, 负责控制动车组 的运行、制动、 车门开关等操作。
动车组控制系 统包括列车控 制、牵引控制、 制动控制、车 门控制等多个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展望:未来动车组控制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实现列车的自动驾驶和智能调度,提高 列车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化:实现动车组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绿色环保:采用环保技术,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网络化:实现动车组控制系统的网络化,提高信息共享和协同能力 创新技术:不断研发新技术,提高动车组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动车组牵引与控制》授课计划曾照平

《动车组牵引与控制》授课计划曾照平
学期
系部
教研室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授课班级
2011~2012
第一学期
机车车辆工程系
动车组检修
曾照平
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操纵与维护
动检0913、0924
大纲
总学时
名称
版本
文号
90
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操纵与维护
自编

教学用书
类别
名称
版本
主编
教材
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操纵与维护
自编
黄秀川
参考书
电力机车控制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1
41
测验
2
42
机动
2
43
机动
2
44
机动
2
12
13
14
审核意见
教研室
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系部
系主任签字
年月日
任务3-2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LKJ-2000)操作与维护
2
32
任务3-2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LKJ-2000)操作与维护
2题
2
9
33
任务3-3列车运行自动防护装置(ATP)操作与维护
2
34
任务3-3列车运行自动防护装置(ATP)操作与维护
2
35
任务3-3列车运行自动防护装置(ATP)操作与维护
2题
2
5
17
任务2-2制动控制电路动作与检查试验
2
18
任务2-2制动控制电路动作与检查试验
2
19
任务2-2制动控制电路动作与检查试验
2
20
任务2-3定速控制电路检查试验

crh1课程设计

crh1课程设计

crh1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CRH1型动车组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相关技术参数。

2. 学生能够了解高速列车发展历程,掌握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发展现状。

3. 学生能够掌握CRH1型动车组的主要性能指标,如速度、载客量、能耗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CRH1型动车组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CRH1型动车组的相关设备,如紧急停车装置、车门开关等。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设计出针对CRH1型动车组的安全检查和维护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性,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2. 学生能够增强环保意识,了解CRH1型动车组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培养绿色出行的观念。

3. 学生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关注高速列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技术类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CRH1型动车组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年级,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引言:高速列车发展简史,介绍CRH1型动车组在我国高速铁路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2. CRH1型动车组基本结构:讲解动车组的总体布局、车体结构、转向架、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等。

3. 工作原理:阐述CRH1型动车组的电力传动、控制系统、信号系统等关键技术的原理。

4. 技术参数:详细介绍CRH1型动车组的速度、载客量、能耗、安全性能等关键指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微课)动车组的运用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微课)动车组的运用方案》

学科:交通运输大类
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课程: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
对象: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动车组的运用与维修
任务2 高速铁路动车组的运用方案
一、课程导入
1.高速铁路动车组的运用方案与普速铁路有何不同?
2.高速铁路动车组的运用方案
二、学习目标
1 高速铁路动车组的运用方案
三、学习进程设计
根据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与整备、维修一体化的思想,高速动车组的运用方案主要有三种。

1.固定运行区段的使用方式简称固定使用方式
这种方式与既有铁路客车车底的运用方式一致,高速动车组只在固定的区段内往返运行,固定方案又分为站间固定周转方式和两区段套跑周转方式,见图1
图1动车组固定使用方式示意图
2.不固定运行区段的使用方式简称不固定使用方式
不固定使用方式以全线或高速线路网为系统。

统筹考虑动车组的使用与维修来安排动车组的运用。

它的含义是,在假定各动车组无差异的前提下,不固定各动车组的运行区段,而是根据需要和可能,可以在任何高速区段之间运行。

见下列图
3.半固定运行区段的使用方式简称半固定使用方式
半固定使用方式是一些动车组采用固定使用方式,而其余动车组采用不固定使用方式。

它是介于固定使用方式和不固定使用方式之间的一种方式。

四、教学总结
1 固定使用方式
2 不固定使用方式
3 半固定使用方式。

CRH380B动车组典型案例

CRH380B动车组典型案例

第二部分 基础操作
案例: XX车组在担当交路任务时,随车机械师接司机通知, TC02、07车报变压器油流故障(代码634B),2车受电弓自 动降下;随车机械师赶到主控端司机室确认故障,车组牵 引界面显示高压锁闭;随车机械师开始进行三键复位,连 续两次均无效;调度通知随车机械师分别赶往EC01、EC08 车司机室进行软件复位,软件复位后车组恢复正常;车组 终到晚点8分钟。
第二部分 基础操作
5.1 释放速度-限制(ATP关闭) 在ATP关闭的情况下,列车限速100km/h,使用该选项 可取消列车限速,取消该限制仅在试验等特殊情况使用, 正常行驶时请勿使用。 若ATP故障无法使用,车组运行速度按相关规定要求 执行。
第二部分 基础操作
5.2 复位横向加速度报警 第一次发生横向加速度警报,最高速度将临时限制在 280km/h达120秒; 在300公里内发生两次横向加速度警报,最高速度将 一直被限制在280km/h; 如果最高速度持续被限制在280km/h后,300公里之内 又发生2次新的横向加速度警报,那么最高速度将一直被 限制在车必须施加停放制动; 5)列车常用制动缓解; 6)列车未开启ASC。 进行紧急制动试验时,按照试验提示将制动手柄置于 “OC”位后,操作页面显示“紧急制动试验已经完成”, 此时,需要等待列车管压力达到600kPa后,再操作软键 “制动试验”退出试验。
第二部分 基础操作
进行制动试验过程中,进行制动试验操作的HMI屏不 得进行故障查看等操作,否则会导致制动试验中断,报出 故障代码1922。 若试验过程中报出故障,导致进行中的试验未成功完 成,或最终试验结果中显示某一步制动试验未完成,则仅 重新进行未完成的制动试验即可。 注意:制动有效率仅仅是对制动状态的判定,有效率 丢失并不代表制动失效。

关于列控的课程设计

关于列控的课程设计

关于列控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列控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列控信号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学生能掌握列车运行过程中,列控系统的作用及其对安全、效率的影响。

3. 学生了解我国铁路列控技术的发展及现状,理解其在现代铁路交通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列控模拟软件,进行基本的列车运行控制。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列车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铁路交通事业的热爱,增强对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信心。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列控技术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本课程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列控系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铁路运输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为我国铁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列控系统概述:介绍列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分类及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 列控系统概述2. 列控信号设备:讲解列控信号设备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

教材章节:第二章 列控信号设备3. 列车运行控制:分析列控系统在列车运行中的作用,包括速度控制、间距控制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列车运行控制4. 列控系统的应用与实例:介绍我国铁路列控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其效果和优势。

教材章节:第四章 列控系统的应用与实例5. 列控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未来列控技术的发展方向,探讨其创新点及挑战。

教材章节:第五章 列控技术的发展趋势6.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列控模拟软件的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实践操作部分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由浅入深,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了解我国铁路列控技术的实际应用,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动车组电气控制实训报告

动车组电气控制实训报告

一、摘要动车组作为我国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气控制系统是实现高速、安全、舒适运行的关键。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动车组电气控制系统的理解,掌握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通过本次实训,提高了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故障排除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熟悉动车组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动车组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3. 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故障排除能力。

4. 培养学员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动车组电气控制系统概述2. 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3. 故障排除与维护4. 实训案例分析四、实训过程(一)动车组电气控制系统概述本次实训首先对动车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工作原理。

动车组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供电系统:负责为动车组提供所需的电能。

2. 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为牵引电机提供动力。

3. 牵引电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动车组运行。

4. 制动系统:实现动车组的减速和停车。

5. 辅助系统:为动车组提供照明、通风、空调等辅助功能。

(二)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1. 电气设备安装:按照图纸要求,将电气设备安装到动车组上,确保设备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2. 电气设备调试:对安装好的电气设备进行调试,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调整参数,确保设备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三)故障排除与维护1. 故障排除: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电气设备故障时,通过分析故障现象,查找故障原因,进行故障排除。

2. 维护: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清洁、润滑和更换磨损部件,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四)实训案例分析1. 案例一:逆变器故障故障现象:逆变器无法正常工作,导致动车组无法启动。

排除方法:检查逆变器电路,发现故障原因在于某一路电源线断裂,重新连接电源线后,逆变器恢复正常工作。

2. 案例二:牵引电机故障故障现象:牵引电机转速不稳定,有时出现突然加速或减速现象。

动车组列车控制系统(精)

动车组列车控制系统(精)
Page: 12
电源
数字量输入/出
通信
地面信息处理
监控记录
数字量输入
备用
模拟量输入/出

LK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000主机箱
Page: 13
五、LKJ-2000屏幕显示器
LKJ2000屏幕显示器装在司机室内,动车
组每套LKJ2000配一只,采用10英寸TFT高 亮度液晶屏作为显示载体。LKJ2000屏幕 显示器原则上采用嵌入式安装方式,显示 屏放置其中,显示器位置位于司机前方, 使司机可方便观察及可靠操作,符合列车 安全运行的操纵要求。
Page: 10

LKJ2000系统结构图
Page: 11
LKJ2000主机箱
主机箱为系统控制中心,其内部由A、B两
组完全相同的控制单元组成(左边为A组, 右边为B组),每组有8个插件位置(含1个预 留位置),各插件位置以机箱中心线为基准 对称排列,从中心线开始往左、右数起, 各插件排列顺序依次为:监控记录、地面信 息、通信、模拟量输人/输出、预留、数字 量输人、数字量输人/输出、电源。
Page: 8
三、列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基本功能
安全功能
日立车载ATP功能
其他功能
Page: 9
四、LKJ-2000系统组成结构与功能
LKJ-2000系统组成结构 在动车组上的基本组成单元是一个主机箱,
一个屏幕显示器,以及TAX2系统、TSCl系统 及车次、车号识别系统。列车管及制动缸压 力,由TCMS通过RS485传至。速度信号来自 安装在轮对上的速度传感器。 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有2个CIR 主单元、2个MMI、2个手持机、2个打印机 、2个450 MHz天线、2个800MHz天线、2个 GPS天线、4个GSM-R天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5
三、相关案例
案例一 CRH2069C列6车VCB不能闭合故障 1. 故障现象 在进行VCB闭合操作时,2、4车VCB均能正常闭 合,6车VCB无法闭合,在MON检修画面有004、 005、014、141等故障代码,牵引变流器(车)画 面,K闭合变色。 2. 故障调查 (1)影响单车VCB闭合的条件很多,详见附图10-1 VCB控制回路。 (2)在主控司机室操作“VCB合”按钮开关时,在 6号车运行配电盘测量7A1线,应得电。
Page: 6
(3) 在6车运行配电盘、控制继电器盘测量8F线、 8G线均得电。 (4)在闭合VCB时从MON牵引变流器(车)画面 观察到6车接触器K处于闭合状态。 (5)检查车下CI内部接触器K,该辅助常闭触点断 开(不正常)。 (6)更换K接触器,更换后动作正常。 3. 结论 判断为6车CI内接触器K故障,其辅助触点异常, 使KRR闭合断开,导致VCB不能闭合。
Page: 7
案例二 CRH2125E受电弓无法升弓故障 1.问题描述: 2009年7月31日,配属上海局CRH2125E列 长编卧车,担当D350次,在北京动车所出 库时受电弓无法升起,临时更换了 CRH2133E列动车组,造成始发晚点2小时 2份公司组织检查,确认故障 原因是4车EGS连接器1针、8针断针造成接 触不良。操作人员对接头进行恢复时未恢 复到位,导致密封不严,在车辆运行中进 入水汽、灰尘,造成插针锈蚀,随着车辆 的振动,致使8号插针断裂,使插针处在虚 接状态,8针接触不良时,相当于EGS接地 开关升起,连锁限制了受电弓升起(受电 弓升起基本条件:EGS降下、VCB断开), 最终导致受电弓无法升起(如下图)。
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
动车组控制 教学目标及相关案例
Page: 1
一、项目描述
根据运用标准对牵引控制系统进行必要的检查和
维护,能在各特定的检修工作条件下依据一、二 级修程标准或依据维修工单在规定的时间内,以 经济的方式完成动车组牵引控制系统的维修与调 试。地勤机械师以小组合作或独立工作的形式, 使用通用工具、牵引控制系统专用维修设备以及 相关的技术资料按照技术规范对牵引控制系统的 故障进行诊断和修复。记录已完成的工作,自觉 保持安全作业,遵循各级修程的作业要求。
Page: 9
3.处理措施: 8月2日车辆返回上海动车所后,公司对出 现故障的4车EGS进行更换处理。组织对在 线运用和未出厂的所有动车组EGS连接器全 面进行普查,对于异常问题即时进行处理 。
Page: 10
案例三 2062列受电弓无法升弓故障
2010年2月西安动车所2062列在出库洗车换
Page: 12
Page: 4
3.素质目标
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解
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信息搜索、查 询资料、获取知识的素质;具有强烈的责 任感和安全生产意识;具有健康的体魄, 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具有较强的沟通能 力;能够分析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能及 时采用防范措施;具有团结协作的职业素 质;具有节约资源和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
Page: 2
二、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具有较强对新技能、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具有较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及制订完善 工作计划的能力;具有查找维修资料、文 献等取得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逻辑思 维能力;紧急情况应变能力。
Page: 3
2.知识目标 熟悉动车组检修作业规范;能根据动车组 机械师作业规范对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 故障检查与维护任务进行评价和分析;能 采取行动导向确定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 调试与维护的步骤;能使用专用设备、仪 器对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进行试验与检 测;能对运用中的动车组进行应急故障处 理;能阅读动车组维修资料,从中获取有 效信息;遵守安全规章,安全检查与维护 的工作能力。
弓时,无法升弓(经过检查原因为该车顶 受电弓供风塞门关闭),由于操作者没有 按“降弓”按钮,直接选择 “换弓”按钮 ,由于“升弓电磁阀Panuv”得电自保,使 全部受电弓均无法升起。
Page: 11
四、【参考文献】 [1] 张曙光. CRH1型动车组.北京:中国铁道 出版社,2009. [2] 张曙光. CRH2型动车组.北京:中国铁道 出版社,2009. [3] 张曙光. CRH3型动车组.北京:中国铁道 出版社,2009. [4] 张曙光. CRH5型动车组.北京:中国铁道 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