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通用14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通用14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通用14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的相关学问,积累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与句式,培育归纳整理字词的力量和习惯。

2.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同学初步鉴赏文言文的力量。

3.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

【课时支配】二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语:曹孟德有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旧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

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位让我们鄙视不已的人。

二、《左传》介绍《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具体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由于《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具体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最终鲁哀公二十七年)。

记事比《春秋》具体而详细。

《左传》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大事,同时也较为详细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在选材、描写和评论时,往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

以其敏锐的观看力,深刻的熟悉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很多大小历史大事,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

《左传》擅长描写战斗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晰,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经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

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三、介绍故事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关心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优秀5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优秀5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优秀5篇】导语;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

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细心的给大家整理的5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的相关范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一(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大意。

2、翻译1-2段,初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互助合作,完成1-2段文言文的翻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感知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知识链接(3分钟)1、简介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 左传的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2、秦晋围郑背景:见全优设计“走近文本”预习检测:(10分钟)(一)朗读展示:1、学生自渎: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教师或学生范读:边听边思考各自然段的大意。

3、学生集体朗读。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概述本文的故事。

2、归纳各段段落大意。

(用简洁的短语概括)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学法指导:(2分钟)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力求直译,字字落实2、文言文翻译的方法:①人名、地名、国名、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②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③补出省略的成分,④调整倒装句的语序。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9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9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爱岗敬业的给大伙儿收集的9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探究拓展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

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今天我们来看烛之武退秦师。

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三个人物形象。

二、第一个人物——郑伯。

1、找学生读郑伯说的。

话: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后让学生说对他的看法。

(大部分同学会说郑伯是一个礼贤下士、从谏如流的君主。

)启发学生们是不是还能有别的理解:他平白无故的怎么礼贤下士起来了呢?让学生们想一想郑伯和勾践有什么共同之处。

(二人都是事到临头才开始求贤。

)2、让学生们品味他的话:“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言外之意就是:你出来干活,是帮我的忙也是帮你的忙,你如果不肯帮忙,对你也没有好处。

话里含有威胁的意味。

再想一想秦晋攻打郑的原因——当年慢待重耳,可知郑伯是个目光短浅又自私的人,如今来求烛之武,也不过是临时抱佛脚罢了。

3、从郑伯身上可得出什么教训?启发学生思考,找人回答。

明确:一定要不断挖掘和重视人才,不要等到危机出现后再重用人才。

三、第二个人物——佚之狐。

他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1、找学生读佚之狐的那句话: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让学生谈对佚之狐的看法。

多数学生会说这是个伯乐。

那么请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他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据史料记载,说服秦伯的初定人选是佚之狐,佚之狐也未必不能劝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4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4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4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一一、《左传》其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政外交等大小事实。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

二、史书体例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三、知识梳理(一)、给加粗的字注音:1、秦军汜()南2、佚()之狐3、夜缒()而出4、许君焦、瑕()5、若不阙()秦6、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夜,缒而出缒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3、是寡人之过也是过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5、朝济而夕设版焉济设版6、又欲肆其西封肆封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阙惟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9、因人之力而敝之因10、失其所与与(三)、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为也已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2、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3、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4、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5、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四)、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句中义1、贰于楚也(句中义:今义: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句中义:今义:泛指主人)3、行李之往来(句中义: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句中义:今义:儿子)5、越国以鄙远(句中义:今义:粗鄙、低下)6、以烦执事(句中义:今义:掌管某事的人)7、亦去之(句中义: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8、微夫人之力(句中义:今义:妻子的尊称)(五)、指出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该词1、烛之武退秦师______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 ___3、因人之力而敝之__________4、且贰于楚也_________________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6、夜缒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7、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8、共其乏困_______9、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10、唯君图之11、阙秦以利晋12、朝济而夕设版焉一三、若亡郑而有益于君14、邻之厚,君之薄也(六)、根据所提示的特殊句式类型,翻译下列句子(1)是寡人之过也1.判断句(2)君之所知也(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1)(烛之武)许之(主语)(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2、省略句(4)敢以(之)烦执事(宾语)(5)晋军(于)函陵(介词)(6)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介词宾语“之”)(1)以其无礼于晋3、介词结构后置句(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句)(3)且贰于楚也(4)佚之狐言于郑伯4、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七)、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1、以(1)以其无礼于晋(2)敢以烦执事(3)越国以鄙远(4)焉用亡郑以陪邻(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而(1)今急而求子(2)夜缒而出(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朝济而夕设版焉3、焉(1)子亦有不利焉(2)焉用亡郑以陪邻?(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朝济而夕设版焉(5)且焉置土石(6)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6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6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9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9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一过程:1.先由学生就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学生大概提了这些:(1)今急而求子不懂(2)若舍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知其难也(5)何厌之有(6)与郑人盟2.老师讲翻译方法,学生根据方法与老师一起翻译告诉学生采取直译方法,一一对应,可以组词,组词不行就要考虑是否活用现象了。

后来学生翻译还算顺利。

3.逐段翻译学生在理解了个别字词的基础上,自行翻译文段,老师较后补充。

学生此环节做得比较好,虽然有些小问题,但是总体来说是好的。

一课时大体如此《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归纳、整理并检测本文出现的文言现象,提升古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认识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通过诵读、因声求气,体会文言文的精妙所在;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1、准确流利、符合人物性格与处境的文言文诵读;2、对烛之武说辞艺术性的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曹操有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无论社会、命运对他有多么不公平,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会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份光与热。

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选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

二、检测文言知识PPT2-3三、回顾文本、梳理结构(板书)四、鉴赏说辞从文章的标题可以看出,“说退秦师”是故事的高潮部分。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4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4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4篇高中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一课文简析:《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大局观)和过人的辩才(语言的艺术),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

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学生升入高中后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

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对于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标主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基于这种理念,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读探究,疏通词句,质疑问难,合作研讨;然后再重点突破,发现创新。

同时要指导学生动脑动手编制语文知识卡片,积累语言知识。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有关知识,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诵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3.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重点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5.赏析烛之武的说辞,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赏析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教法与学法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

学习本文,主要采用诵读法(辅之以质疑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精选7篇)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精选7篇)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能力目标1、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重点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于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1、朗读法。

自始至终以朗读为教学的手段和依据,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教师诵读、学生自读、学生领读等,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2、问答法。

教学过程中,多设题,巧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善于动脑,敢于发言。

3、探究拓展法。

适当补充《读本》中或《左传》中篇幅短小的文章,作为学生扩展阅读的材料,巩固所学知识,开拓视野。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卡片、录音机、《烛之武退秦师》朗读磁带、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预习提纲1、利用工具书,自行排除生字词。

2、反复阅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要点]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反复朗读课文,正音。

整体感知、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当我们在电视中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自豪感、敬慕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浆水中学语文(学科)自主探究学案
内容:烛之武退秦师课时:2 年级:高一主编:霍晓丽
一.课堂导入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公元前651年这一年,晋献工卒,晋国陷入内乱。

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工的庶子夷齐、卓子。

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

后又派人迎接献工次子夷吾。

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却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以东之地予秦。

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

这就是课文中所言“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君”即秦穆公,“晋君”即晋惠公,“赐”则指“秦立晋君”之事。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

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瑕”则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之地一事。

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

二.自主学习任务
(一)研读第三段,完成下面问题。

⑴词句梳理。

重点词解释:
夜缒.而.出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
..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既.东封
..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
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夫晋,何厌之有?
秦伯说,与郑人盟
翻译句子,指出句子特点:何厌之有
翻译第三段
⑵“夜缒而出”说明什么?
⑶请你从烛之武劝谏秦穆公退兵的对话中,找出对应下列论点之说词,用自己语言简洁分析。

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一点?
①析以利害(就地理位置说):
②动以所欲(就舍郑之利说):
③挑起宿怨(就历史教训说):
④警以后患(就晋之野心说):
(二)研读第四段,完成下面问题。

⑴词句梳理。

重点词解释:
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
失其所与.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失其所与不知.
翻译第四段
.....
⑵晋文公最后以哪三条理由退兵?你认为哪点最重要?
⑶秦军退,如果你是晋侯,你会听从子犯意见攻打郑国吗?
三.课堂检测(见同步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