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心的沟通浅谈
浅谈在大走访中如何与群众交心体会

浅谈在大走访中如何与群众交心体会“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中,我作为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义不容辞地积极投身到此项活动中去。
为辖区广阔人民群众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强警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征求群众对公安民警和公安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解决群众急需办理的详细问题,使群众了解、支持公安工作。
本人结合这几个月的亲身感受,谈几点与群众谈心交心的方法与原那么。
一、坚持唯“实”的原那么。
“实”即是实心实意,切实拉近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要借鉴领导下基层“当兵”的做法,民警要放下架子、抛掉书卷气,深入村居,深入群众,亲身体验群众生活,感受百姓疾苦,越是不愿亲近群众,越是不懂做群众工作,越要加强锻炼。
通过深入群众,使民警内心深处受触动,彻底改造思想,与群众建立深厚感情,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
二、坚持唯“勤”的原那么。
“勤”即是勤学苦练,娴熟掌握群众工作根本功。
要加强民警的培训,让其学会联系群众、入户、了解情况、沟通、解决纠纷、应对群体性事件等的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民警日常工作中要做到脑勤、眼勤、耳勤、嘴勤、手勤、腿勤。
脑勤,就是要刻苦学习与群众交流、做群众工作的知识、技能;眼勤,就是要留心观察群众生活和辖区动态,注意发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隐患及工作中的缺乏;耳勤,就是要倾听群众批评和建议;嘴勤,就是要与群众多交谈,多向群众作宣传、多作说服教育工作;手勤,就是要多动手,多帮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腿勤,就是要多走访、多来往,提高群众见警率、知警率和熟悉率。
三、坚持唯“细”的原那么。
“细”就是要注重细节,以过细的作风赢得工作的成功。
一方面,要注重自身的行为细节。
一要注重礼仪。
要留心了解群众的忌讳与风俗习惯,讲究言谈举止和穿着打扮,尤其是对于不喜欢民警着警服上门的群众,要尽量着便服走访,但穿着要庄重,不可过于随意。
同时,见面、交谈、辞别,要亲切自然,讲究文明礼貌。
二要选准时机。
走访了解、调查摸排、情况核实等工作要选择群众方便之时,要尽量避开农忙、婚丧、重大变故之时,以免引起群众不快。
浅谈心血管内科加强护患沟通预防护理纠纷

识, 有助于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并通过护患交流两种形式的运用 , 言语形式 的交流即利用语 言来传 递信息 ; 非语言交流即面 部表情 , 身体姿势 , 眼神 与手势等。可 以避免因交 流障碍而带来的不 良后果 。在 作 中应尽量避免护患交流信息量少 、 言使 亡 语 用不 当、 专业术语过多 、 专业技 术不精湛而致的不信任 、 语言失度 、 解释工作不到位等种种交流障碍。结果 : 通过加强护士 自身
【 关键词 】 护患沟通 ; 预防 ; 纠纷 护理
随着 人 类 社 会 的 进步 ,人 们 文 化 生 活水 平 提 高 以及 健 康 观念 的转 变 , 院患 者 的 自我 保 护 意 识 也 不断 地 增 强 。 住 因 而 , 理 纠 纷 的发 生 呈 上 升趋 势 。 了把 护 理 纠纷 消 灭 在 萌 护 为 芽 状 态 , 临床 护 理 工作 中 , 在 我们 发现 许 多 纠 纷 发 生 均 与 护 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 系。而真正属于护理差错 或 护 理 事故 的纠 纷 却 是 微 乎其 微 。 此 , 文 依 据 医学 心 理 为 本
2 01 0
作者简介 : 刘玉梅 , ,1 7一J 女 (9 1 , 主管护师 , 护士长
浅 谈 心 血 管 内科 加 强 护 患 沟通 预 防护 理 纠纷
刘玉梅 ( 吉林 省吉 林 中西 医 结合 医 院 , 林 ,3 0 2 吉 121 )
浅谈总经理提出的“六字七心”

每个人都有错误,如果执著亍其过去癿错误,就 会形成怃想包袱,丌信任、耿耿亍怀、放丌开, 限制了自己癿怃维,也限制了对方癿发展。即使 是背叛,也幵非丌可容忍。能够承受背叛癿人才 是最坚强癿人,也将以他坚强癿心志在氛围中占 据主动,以其威严更能够给人以信心、动力,因 而更能够防止戒减少背叛。
一个故事:留着这颗心
一个丌懂宽容癿人,将失去别人癿尊重, 宽 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宽容需要丌 断求知,求同存异,需要学会把握自己癿情 绪,多一分宽容,就多一分融洽、少一分怆 恨。
一个历史记载:“绝缨乊会”
楚庄王宴群臣,日暮酒酣,灯烛灭。有人引 美人乊衣。美人援绝其冠缨,以告王,命上 火,欲得绝缨乊人。王丌从,令群臣尽绝缨 而上火,尽欢而罢。后三年, 晋不楚戓,有 楚 将奋死赴敌,卒胜晋军。王问乊,始知即 前乊绝缨者。
沟通、理解、宽容
5W1H what:什么是沟通? why:为什么要沟通? who:呾谁沟通? when:什么时间沟通? where:在哪沟通? how:怂么沟通?
狭义癿定义:一对一癿情感不意见癿交流。 广义癿定义:两个戒两个以上癿人戒群体乊 间传递信息、交流信息、加强理解癿过程。
因为“理解”癿概念较为抽象, 可以通过后面癿几个小故事来 分析“理解”。
有一个总经理,早晨起来跟太太吵架了,心情极其丌爽地到了公司。 这事,恰好副总来汇报工作,总经理就随便找个事把副总讪了一顽。副 总挨了批评,敢怒丌敢言,很郁闷,回到办公室就把经理叨过来也给讪 了一顽。这经理一大早晨莫名其妙就被副总K了一顽,也敢怒丌敢言,
所以,要用真诚癿心来观察他人癿长处,容纳他人癿丌 足,善亍发现、培养、发挥他人癿长处,求同存异,共 同发展,亏惠亏利,才能成就事业,拥有更多癿成功。
浅谈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技巧

浅谈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技巧作者:马柳贵吴阳来源:《求知导刊》2015年第10期学生就如一艘远行的航船,教师是掌舵者;偌大的茫茫宇宙,教师就是那光芒灿烂的太阳。
要胜任这份工作,其首要便是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只有真正与学生相互沟通,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
凡任过教师工作的人都知道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重要,可以说,它是教师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谓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
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将其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
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除了说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
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着心理上的相互沟通。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认为,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秘诀之一。
一个教师,要做好与学生的心理沟通,要做些什么呢?根据多年的教师工作经验,我认为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1.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跨世纪人才,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条件。
要了解学生,教师就要注意从点滴小事做起,如父母一样,把温暖送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窝里,如:一个学生头痛趴在桌上,教师及时把一杯开水和药送到桌前;一个学生忘了值日,教师走到他身边小声提醒而不在全班批评;一个学生上课自觉坐正了身子,教师报以赞许的微笑……这些小事,都会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充满亲情的爱,而产生尊敬、感激之情。
用心沟通以爱架桥

用心沟通以爱架桥——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1999年9月,我怀着对理想的憧憬和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登上了三尺讲台,一干就是15年。
15年来,我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虽然我对工作尽心尽力,但又觉得工作总是达不到自己所想象的效果。
记得在许昌听北大教授刘惊铎在报告中讲过这样几句话:当你还在用毕业时的无知去教现在的学生,即使是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你道德吗?你讲了一课又一课,不能使学生的心灵受一点震撼,你道德吗?你一两年没读过一本书,没听过一次报告,你道德吗?专家把无知的无私奉献、呕心沥血上升到不道德的高度,使我心灵备受震撼!是啊!你燃烧了自己,并没有照亮学生,传统观念上的德育教育显得黯淡无光、苍白无力。
现在我们农村小学班主任不但面临教师自身德育创新这样严峻的问题,而且还面临着这样无奈的现实——随着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感觉到一个问题,孩子是越来越难管了,特别是农村,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的爷爷奶奶看管的不止一个孩子,而是一群孩子,只能照顾孩子的温饱,不能正确的引导和管理孩子,再加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了孩子们的精神依靠,导致了孩子难管理的现象。
班主任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再加上农村小学生无奈、担忧的德育现状,使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怎样才能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呢?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班主任德育工作谈一下自己的想法:一、更新观念,用思想影响思想。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要想开创德育新花,丰结德育硕果,首先要更新教师自己的观念。
我认为现在教育的管理是人的管理、心的管理、思想的管理、智慧的管理、形象的管理,其根本是“经营人心”。
只有教师用自己先进的德育理念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这样才能全面体现“德智双馨”、“人德教育”的德育理念。
二、率先垂范,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的高尚师德对学生来说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这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浅谈班主任与问题学生的心理沟通

浅谈班主任与问题学生的心理沟通问题学生,我们教师常常称之为差生。
对差生,老师往往花费大量心血,收到的效果甚微。
如何做好转化差生这个令班主任和所有老师头疼的工作,我认为主要是要克服老师与差生之间沟通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障碍。
这些障碍主要表现在:一、心理沟通交流障碍差生存在着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比如打架、骂人、说谎、迟到、早退、旷课、不完成作业等等。
他们的言谈举止往往让人看不惯。
老师对他们苦口婆心地去教育,他们仍没有多大改变,甚至变本加厉。
这样一来,班主任对他们的感情必然淡漠,甚至反感,久而久之,形成了班主任与差生之间的心理沟通障碍。
二、认识、理解障碍差生在认识、理解、判断是非问题上,认识水平比较差,班主任老师给他们讲道理,他们不仅不理解,反而认为老师在找碴整人,偏向好学生。
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有的当面顶撞,有的沉默对抗,有的表面点头,心里却一百个不服气。
由此形成师生之间的认识、理解障碍。
三、教师学生观偏差造成的障碍老师的学生观决定着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决定着老师对学生的行为评价,当然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
四、情感障碍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很重要。
对一些有好感的学生,老师的情感投入要多些。
同样的错误如果发生在班干部或学习好的学生身上,老师在感情上往往采取原谅的态度,即使批评也是心平气和,与他们谈话,心里也充满了信任。
如果这些错误发生在差生身上,老师则火冒三丈,一些刺伤学生感情的话会脱口而出。
这些不公正的做法势必引起差生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结果会造成老师与差生的情感沟通的障碍。
沟通是师生之间增进了解和信任的双向活动。
老师在这一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老师与差生的交往应努力做到:1.宽容宽容是差生犯了错误之后,让时间和事实证明他们的错误,而不是老师在差生没有认识错误的时候,强按他们的脖子认错。
尤其在差生的错误有关老师的面子时,宽容是师生暴发冲突的降温剂。
2.真诚任何教育都伴随着情感。
真诚是打动人心的最有力的情感力量。
沟通,一种源于心灵的艺术——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与学生更好的沟通

沟通 , 一种 源 于 心 灵 的 艺 术
— —
浅谈 高校辅 导员如何与学生更好 的沟通
王 永 鑫 ( 尔 滨 理 工 大 学 黑 龙 江 哈 尔 滨 1 0 8 哈 0 0) 5
【 要】 沟通 , 摘 作为人 与人 交流的一种 重要方 式 , 已成 为人 们在 社会 交往 中一 种必不 可少 的技 , 和 手段 。而作 为一 名 高校 辅导 员, j 如何 更好 的与学生进行 灵 上的沟通 , 不仅仅是一 门技 术 , 可以称之 为一 门艺术 。现结合 本人 的 工作 经验 , 结 出一下的 原则和 方法 , 更 总 方便 大家 更好 的展 开 学生 工作 。 【 键 词 】 高校 辅 导 员 关 沟 通 教 育 技 巧 【中图分 类 号】 G 4 2 【 献 标识 码】 A 文 【 文章编 号】1 3 0 ( l ) 4 0 —0 7 —8 9 2 0 —0 0 6 2 00 9 1
2原则技巧 , 成就沟通
2 1 消除防 卫 . 在 帅生 交 往 中 , 师在 发 挥其 主 导 作用 教 时, 通常 会表现 出两种 截然不 同的 态度 , 一种 是 盛气凌人 , 居高临下 , 一种 则是 平易近 人 , 和 蔼 可 亲 。对 j}者 而 占 , :i j = f 他们 的态 度 律往 过 十强硬 。一方 面 , 他们 希 望学 生接 受 他仃J 正 确 的指 引 , 另一外面 , 而 学生 又无法 在如此 僵 硬 的 沟 通 中体 会 老 师 的 “ 良苦 用 心 “ 而 。 1主动 了解 , 立倾 听 建 对 于后者 , 师生关 系更 近似 与朋友 关系 , 他们 感激 老师的关 爱 , 而且 会在理智 上和情感上 去 1 1多侧面 了解 . 在高 校 , 于特殊的 教学模 式 , 由 同学们 都 接 受老 师 的意 见 。 因此 ,我们 要放 弃 粗暴 的 是 上课来 , 课止 , 余时间均 由 自己支配 , 下 其 除 言语 , 语气变 得再 温和一 点 , 学生觉 得 自己 让 了 身边 同学有 所接 触 , 任课教 师等都很少 是 被 尊 重 的 。 只 有 这 样 , 能 使 得 学 生 放 下 才 有 交流 。对于 工作 在办 公室 的高校 辅导 员来 心 防线 , 真 的敞 丌心 扉 , 造一 个宽 松 、 营 说 , 同学 之 间的接 触就 更 少 。帅生 之 间缺 和 惜的 沟 通 氛 围 。 乏 沟通 和 了解 , 然 已经 成 为一 种 普遍 的现 2 2 构建 认同 . 人 际沟通理论指 出 , 同理心是建 立良女 沟 r 象 。 因此 ,我们 鼓励 高校 辅 导 员走剑 学生 身
浅谈人际沟通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近 年 来 随着 医 学模 式 的 转 变 和 以人 的健 康 为 中 心 的 整 体 护
理 观 的确 立 , 体 护 理 中具 有 重 要 地 位 的 心 理 护 理 也 逐 渐 被 重 整 视 , 一 些 临 床 护 士 强 调 时 间 紧 、 作 忙 , 本 无 暇 顾 及 心 理 护 但 工 根
[] 檀 明山・ 4 学会说话 学会交际[ ・ M] 福州 : 海峡文艺 出版社 ,0 4 1 2 0 :・ 作者简 介 赵艺学 习单位 : 10 3 成都 医学 院护理学 院; 608 , 林琳 ( 通讯作
性 语 言 、 释性 语 言 与 病 人 交 谈 。在 常 用 的心 理 支持 法 、 理 疏 解 心 导 法 中 , 理 支 持 的 必要 条 件 首 先 是 护 士 要 通 过 言 语 与病 人 建 心 立 良好 的 人 际 关 系 。护 士 可 以 通 过 鼓 励 性 语 言 , 励 病 人 倾 诉 鼓
理 , 更 谈 不 上 认 真 进 行 心 理 护 理 和 人 际 交 流 与 沟 通 l 。现 通 就 _ 1 ] 过 对 人 际沟 通 和心 理 护 理 的关 系 的 总 结 , 到 更 好 地 适 合 于 临 找 床 心 理 护 理 的方 法 和技 巧 。 1 人 际 沟 通 在 心 理 护 理 中 的 重 要 性 1 1 建 立 良好 护 患 关 系 的 关 键 良好 的 护 患 关 系 是 心 理 护 理 . 中的 基 础 , 以 帮 助 护 士 及 时 全 面 的 收 集 病 人 的 资料 , 订 切 实 可 制 可 行 的 护 理 计 划 和 健 康 教 育 的 内 容 ; 少 护 理 工 作 中 的 各 种 矛 减 盾 , 建护 患之 间 良好 的工 作 环 境 。 然 而 有 效 的人 际 沟 通 是 建 创 立 良好 护 患 关 系 的前 提 和 基 础 。 具 体 表 现 在 , 士 运 用 语 言 或 护 非 语 言 积 极 地 与 病 人 及 其 家 属 进 行 沟 通 , 以 了解 病 人 的 各 种 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与心的沟通浅谈“情感”技巧在采访中的运用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一般包含着两个因素:即对信息的交流和感情的交流。
感情交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信息交流的质量。
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要想做到推心置腹地交谈,就必须把对方当作知心朋友对待,关心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在双向的感情交流中,达到双方心灵的沟通,这是最佳的心理状态,也是人物采访的最高境界。
媒体工作者在面对广大群众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自己不是什么“钦差大臣”、“无冕之王”,而应该是人民群众的一员,要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
放下架子交朋友
在大多数采访的场合中,记者与采访对象要建立起心理感应关系。
从具体采访技巧的角度来讲,交朋友就是要求记者在采访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采访对象,都要很快消除对方的陌生感和心理距离,尽可能地使双方熟悉起来,亲近起来,迅速达到“一见如故”。
这是记者要了解真实情况,听到心里话,达到采访目的的关键,也是向被采访对象学习,丰富充实自己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
一般来说,这种采访需要从侧面入手,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从一些一般性的、对方熟悉的话题聊开来。
只有放下了“架子”,真正将自己融入采访对象的生活和情感中,设身处地去想他们所想,问到他们的心里,才能达到预期的采访效果。
2002年5月,笔者到位于东北的双鸭山市采访水价试点改革,这次采访给笔者印象较深的是遇到了一位因为“找水”而名扬整个双鸭山的关键人物周淑芝,双鸭山市尖山区窑地街道第35社区的办事处主任。
刚开始,周淑芝的话很少,也不愿意多谈,但在记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她慢慢进入了采访状态,谈起了十几年来当地水价的变动情况,还带着记者走访了附近的几个社区,为记者采访到第一手资料提供了许多翔实有用的信息。
采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心与心交流的过程。
在与采访对象谈话时,记者还可以借助某种中介物,把双方的关系拉近,对于消除对方的心理戒备,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如以写报告文学见长的记者黄宗英,她的方法是先交朋友,从关心采访对象工作、生活等方面入手。
当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在观点上一致或有某种意义上的一些相似性时,就会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视为知己,双方的关系融洽了,采访自然也就顺畅了。
善于把握细节
为了捕捉新闻素材,记者还必须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观察身边的事物,否则,即便发现了新闻,也很可能因不会采访而贻误战机,使重大新闻在眼前溜掉,甚至让采访对象感到厌烦。
记者撰写的述评《和联合国也有不少生意可做》,就是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捕捉到的新闻线索。
有一次,总编辑与笔者交谈时,偶然提到笔者当责编的版面上有一篇400字的来稿值得挖掘一下。
当时,笔者也没有在意,可是在不久后参加一次大型国际研讨会时从与会议
的主办者的交谈中偶然得知IBM电脑是通过联合国采购才进入到中国的,于是想了解联合国采购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结果,经过一系列的采访,由于准备充分和采访的到位,一篇述评就成文了,此文还获得了商务部有关部门领导的好评。
心理学告诉我们,新闻作为一种频繁的人际交往,记者和采访对象一经接触,就会形成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由于采访者和被采访对象身份、年龄、职务、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心理关系是瞬息万变的,在这时把握一些微小的细节很容易得到采访对象的心理认可。
比如,《焦点访谈》在1996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播出的《走进麻风村》中,记者采访时主动与麻风病人握手,记者的态度和情感在这个小小的动作中得以充分体现,感受到这一切的不仅是麻风病人,还有观众,记者的采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采访中还要运用好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它有时能传达出比有声语言更为丰富的信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记者在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中运用非语言符号,可以比较含蓄地表达情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使采访进行得更加顺利。
如认真倾听的姿势、关注的眼神、善意的微笑等,传达给对方的是肯定的信息,对方得到这种反馈,就会更有兴致地往下说。
而没有表情的面庞、怀疑的目光、意义双关的微笑等,则会让对方感到不安,也无意说出关键性的东西。
激发采访对象兴奋点
在采访提问中采取一定的技巧和策略,很有必要,因为这能激发采访对象的兴奋点,使采访对象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表达出新闻事实的真相和新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当面对新闻记者的随机采访和即兴访问时,采访对象充满着复杂微妙的心理感应活动,或多或少会影响与改变采访对象原有的心理状态与活动方式,甚至打破其心理平衡态势。
此时记者要注意访问中的心理感应规律,使自己和采访对象情感交融、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出现持久热情的谈话局面。
在新闻采访中,只有运用恰当巧妙的提问,才能收到满意甚至出人意外的回答。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素以采写世界各地风云人物闻名于世,在她看来,人物采访是一出戏、一场战斗,对话生动,交锋激烈,能否及时准确地抓住兴奋点,能否挖掘到实质性的东西,是否发挥得好,也能体现记者的功底。
为了使采访对象保持比较兴奋的谈话状态,记者首先自己要情绪饱满,用自己的情绪感染采访对象,从而营造出采访所需要的氛围。
记者在采访中要通过自己的情绪状态和提问去引发采访对象的内心情感,使采访对象在和记者的交谈中充分表现自我,展现自己的真实个性色彩和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