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媳妇之死教案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小团圆媳妇之死》永宁县回民高级中学语文组.陈静二零一七年五月《小团圆媳妇之死》教案人教版永宁二中陈静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2、体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女性的天空是低的,负担是重的,而自己又被过多的自我牺牲所累,这种自我牺牲是被迫成那样的。
我虽然想高高飞翔,但我总觉得要掉下来一样。
”现代女作家萧红曾在与别人的交谈中说过这样的话。
她女性在为谁所迫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女性的天空为什么如此压抑女性又为何受尽白眼冷遇不甘又能如何今天我们走进《呼兰河传》,通过《小团圆媳妇之死》来解读女性的悲情。
认识作者用多媒体课件提问,展示。
强调:《呼兰河传》以萧红的故乡的生活为原型,是萧红在生命的尽头,对故乡与童年所做的奇异而深情的眷顾。
回忆、自传式小说(二)解读文本1、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小团圆媳妇死了问:是小团圆媳妇自己选择结束了她的生命还是由于其他原因结束了她悲苦的一生明确:外部原因。
其他原因是什么呢大家先来阅读文本,看与小团圆媳妇死亡的有关人物有谁明确:婆婆、周围人、“庸医”、我我们通过调查这些与小团圆媳妇死亡的有关人物,找寻小团圆媳妇死亡的真正原因。
2、小组探究以8人为一个调查组讨论,然后各组选出一名发言员来展示调查结果。
要求语物形象。
三周围(祖父)人1、周围人和小团圆媳妇有仇吗对于婆婆的各种行为,他们都做了什么反映了怎样的内心世界2、如何理解周围人本性“善良”行为残忍的矛盾四庸医1、庸医是怎样给小团圆媳妇治病的疗效如何2、庸医是以治病救人为目的吗为什么五“我”1、“我”认为小团圆媳妇有病吗为什么2、“我”说出了真相为什么没有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样写有何深意3、小组展示第一小组明确:她是老胡家的童养媳,十二岁,但长得有十五六岁那么高。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田承炜【设计意图】课堂的魅力,有时候就直接源自于它的新鲜陌生,由于新鲜而产生期待,由于陌生而激发探索。
所以,我是不主张篇篇课文进行预习的。
当预习已将急切的期待尽去,常规的教学模式就将陷入单调与枯燥。
《小团圆媳妇之死》一文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学生一拿到新教材就浏览了一遍,作为新授课再学时,神秘的面纱揭过,已觉得兴味索然,因此,我在教这篇课文时,打破常规,力求新颖,采用调查讨论、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特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案:1、布置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萧红的文章,了解萧红的生平和创作,做好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的准备。
2、组成“小团圆媳妇死亡原因”专案调查组。
分组调查讨论并填写调查表。
3、课堂交流调查结果,把握人物形象,领悟小说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分组调查,共享阅读体验,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阅读的难点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个日益文明的社会里,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价值,唤起学生的生命体验。
于人,学会尊重生命;于己,学会担当生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调查讨论小团圆媳妇死亡的原因,深入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看萧红所展示的那个世界,深入体会作者于其中所蕴涵的情感与情怀。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课前大屏幕投放课题《小团圆媳妇之死》的图片。
(设计意图:从外在氛围上,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文本相匹配的情感意境,引起学生情感的归依、沉思。
)一、导入新课,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提问导入: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升学的压力等,使得我们很难有闲心读小说,尤其是阅读纸质文本的小说。
不知道今天在座的同学们喜欢看小说吗?喜欢的请举手?(设计意图:这段导语的设计力求体现引领性。
_小团圆媳妇之死_教案_吴海燕

周三奶奶说: “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 隔院的杨老太太说: “可不是吗! 头一天来到婆家,吃 饭就吃三碗。” 哟哟! 那么大的姑娘。她今年十几岁啦? ” “听说十四岁啦! ” “十四岁会长得那么高,一定是瞒岁数。” “可别说呀! 也有早长的。” 至于我家里,母亲也说那团圆媳妇不像个团圆媳妇。 老厨子说: “没见过,大模大样的,两个眼睛骨碌骨碌地 转。” 有二伯说: “这年头是啥年头呢,团圆媳妇也不像个团圆 媳妇了。” 我和我们都无法改变呼兰河人的认识,所以小团圆媳妇 一直在接受治病。在选文之外,小团圆媳妇其实还被他们拧 过大腿刺过手指,吊在大梁上用皮鞭子抽打,用烧红过的烙 铁烙脚心,跳过大神,吃各种古怪的药方,而洗澡,当众,用开 水洗澡,则是她的婆婆新讨来的偏方。 2. 在阅读作品的时候,我觉得从洗澡到小团圆媳妇的死 亡,过程触目惊心。我们在作者平静的语言里眼睁睁地看着 这个十二岁的小姑娘被这群呼兰河人以治病的名义理直气 壮地残害了,可以说在这个故事中,几乎所有的呼兰河人都 参与到了这场谋杀当中了。下面我就请同学结合课本来谈 谈在这群凶手之中哪一个人或者哪一个环节让你印象深刻? 结合课文文本分析( 请学生起来发言,各抒己见) ———婆婆, 大神,东家婶子,西家大妈,有二伯,老厨子。 这就是那个畸形而可怕的呼兰河的社会,残害生命的场
( 五) 深入挖掘,拓展思路 独特的视角带给我们独特的阅读体验,作为读者的我们 既要能进入作品感受情感,又要有走出作品拓展延伸。其实 在我们阅读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受封建桎梏的美好而有价 值的悲剧性女性,大家回忆回忆有哪些? 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红楼梦》———林黛玉,晴雯,香 菱《窦娥冤》———窦娥 沈从文的《边城》———翠翠《杜十娘怒 沉百宝箱》———杜十娘 莎士比亚说过,女 人 啊,你 的 名 字 是 弱 者。 萧 红 临 终 也 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痛苦与不幸都因为我是女人。在漫长的 历史中,这些女性用血泪与生命筑起了自己独有的丰碑,那 么作为 90 后的同学们,如果让大家为这些女性中你感触最 深的一个写一句墓志铭的话,你会写些什么呢? ( 同学动笔, 讨论,发言) 从大家的精彩发言中,我想,这些女性的不幸更 多的不是因为女性本身,而是因为她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给不 了她们飞翔的天空,希望这样的社会永不再来。萧红总是感 叹女性的天空太低,所以在此,我想用几句充满希望的歌词 结束这个悲伤的故事,算是另一种女性的声音。
小团圆媳妇之死(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体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
四、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左):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
负担是重的
而自己又被过多的自我牺牲所累
这种自我牺牲是被迫成那样的
我虽然想高高飞翔
但我总觉得是要掉下来一样
------
我将与蓝天碧海永处
留下那半部红楼给世人看
生平受尽白眼冷遇
身先死
不甘!不甘!
――萧红
课前板书(右):
她的文字有时有点……。
小团圆媳妇之死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2、学会分析小说的人物性格特点,探究讨论小团圆媳妇死在谁之手3、体会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倾听女性的声音教学重难点学会分析小说的人物性格特点,探究讨论小团圆媳妇死在谁之手体会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倾听女性的声音提问法合作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这篇文章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选修课小说的教学内容确定比怎么教更为重要。
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基础与延伸,因而,我在上《小团圆媳妇之死》时,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品味语言,在此基础上,针对萧红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与鲁迅先生作了比较并通过导读局部女性的声音理解两千年来沉默在男权社会与宗法制度之下的女性,终于获得了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
借此拓展延伸当代女性作家对于女性写作的看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她写过诗,写过散文,但她的名字却因小说而流传于世,彪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
她的坎坷而艰难的身世,她的细腻而丰富的感情,她的文笔的清新…使她的小说别具一格,在蓊郁的现代小说之林中独秀而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呼兰河传》节选《小团圆媳妇之死》。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1、(课件展示)第一、二章是对呼兰河全景勾勒,写风土和人情。
第三、四章是对自家院落的中景表达。
第五章共十节,占全书四分之一,写“小团圆媳妇”我们选文共五节,就是选自第五章的后五节。
第六、七章分别写有二伯和冯歪嘴子,是对呼兰河人的生存状态实行近景描摹。
2、(课件展示)节选局部前后的主要情节本文节选的是《呼兰河传》第五章后五节,主角是小团圆媳妇,她是老胡家买来的童养媳,是个12岁的小姑娘,刚来的时候健康活泼,成天笑呵呵的,天真烂漫,但“太大方了”“一点也不知道羞,头一天来到婆家就吃三碗”“走路走得快”“两个眼睛骨碌碌转”而且“十四岁就长的那么高”都不合传统媳妇的标准,众人都这么议论,婆婆就开始严加管教,结果好端端的孩子被打出了毛病,于是请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神的来了,小团圆媳妇就这样被折磨、摧残死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第11课《小团圆媳妇之死》优秀教案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目标:1、分析理解小团圆媳妇治病的过程,体会小团圆媳妇的悲剧命运。
2、深入探究婆婆及周围人的生活状态及思想状态,体会作者展示女性悲剧深层的原因。
3、领悟作者塑造“小团圆媳妇”悲剧形象的深层内涵和作者独特的写作视角的效果。
教学重点:分析节选中小团圆媳妇、婆婆、周围人和我与祖父的形象特征。
分析呼兰河女性悲剧命运背后的深层原因及作者的呐喊的意义所在。
教学方式: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展示。
教学过程:导入:寂寞的呼兰河因为小团圆媳妇的到来变得不再寂寞,一场轰轰烈烈的洗澡治病场面向我们展示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态,也展示了萧红作为女性作家,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关注与呐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这些呼兰河的女性。
活动一任务安排:根据上节课我们的对《小团圆媳妇之死》及相关情节的阅读和课下的交流,各小组汇总归纳派一名代表把本组最想解决的问题展示到黑板上,然后我们互助解决。
各小组最想提出的问题如下:一组:为什么给小团圆媳妇洗澡?二组:小团圆媳妇真的有病吗?杀死小团圆媳妇的凶手是谁?三组:小团圆媳妇真的有病吗?到底谁有病?症状是什么?四组:祖父为什么袖手旁观?五组:小团圆媳妇真的有病吗?为什么要给她治病?六组:杀死小团圆媳妇的凶手是谁?小团圆媳妇这个形象有什么意义?七组:小团圆媳妇之死是偶然事件还是必然事件?从各组展示的问题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大家对这篇小说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是不同德,那我们本节课就逐层深入的进行探究,在你理解的基础上梳理归纳一下本文展示的形象及其意义。
活动二:1、课件展示教师认为应该梳理和解决的问题:展示课件第2页①小团圆媳妇在胡家经历了什么?治病前后分别是什么样子?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②洗澡治病、吃偏方、抽贴儿,婆婆对小团圆媳妇怎么样?如何看待她的“管教”和“治病”?③在小团圆媳妇洗澡治病的过程中,周围人有哪些表现?你如何评价?④作品中设置“我”有何作用?2、各组用10分钟时间讨论课件展示和各组质疑的问题,把观点形成文字。
教学设计3:第9课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一、教学目标1.研读细节,分析人物下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分析小说的写作视角初步体会小红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深入体会小说蕴含的悲剧意蕴,理解小说写作视角及其作用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走进萧红,导入新课在时间原野里,她被生命和社会的洪流裹挟着,拼劲所有的力气与家庭的男权抗争,与爱情痛苦抗争,与家国沦陷抗争。
她的人生有伟大、有卑微、有倔强、有软弱。
31年的生命短暂却又丰富。
她就是20世纪30年的被称为“文学洛神”的东北女作家萧红。
在生命接近终点的时候她写下了对故乡和童年的追忆之作《呼兰河传》把她的爱与恨都融入呼兰河城那一个个人物的喜怒哀乐里。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篇《小团圆媳妇儿之死》一起倾听来来自萧红的独特的女性的声音。
(二)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课文的标题是《小团圆媳妇儿之死》那么小团圆媳妇儿是怎么死的呢?明确:从文中找出祖父的句子,“好好的孩子快要被他们捉弄死了”。
读出小团圆媳妇儿是被捉弄死的。
(三)关注细节、明确形象“好好的孩子快要被他们捉弄死了”大家抓住这句话几个关键词提出几个问题。
1.好好的孩子表现在哪里?2.“他们”是谁?3.“他们”是如何捉弄他的?4.他们为什么要捉弄一个好好的孩子呢?明确:好好的孩子表现在文中的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等体现小团圆媳妇儿是一个健康、自信、活泼、充满生命力的孩子。
“他们”主要指的是婆婆和看热闹的人(快速浏览抓住细节画出描写婆婆言行的句子以及看热闹的人在小团圆媳妇儿洗澡过程中的言行的句子,结合所画句子同桌之间合作进行朗读。
)婆婆是一个言行不一虚伪反复无常残忍的人看热闹的人的行为前后矛盾就是因为他心本性善良的,并非故意害她,害人则是因为他们内心认为她是不合规矩的,必须要帮她符合标准。
于是就用他们认为正确的方法去帮她治病,而治病的过程是残忍的。
他们善良、愚昧、迷信、麻木。
小结:她们之中大部分人在性别都是女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女人。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人教版选修)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孙迎新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深刻而悲凉的主题,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的悲悯情怀与对国民性劣根性的批判。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
教法学法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习方法:(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3)、指导学生拓展延伸。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课前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萧红及其作品,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
2、课前印发《呼兰河传》第五章前四节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女作家,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和张爱玲被称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鲁迅与她有着深厚的忘年之交,还称赞她是“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写下了很多流芳后世的文学佳作,《生死场》是其成名作;三十一年的人生岁月里,从故乡到异乡,她以女性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成为中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她就是萧红。
今天我们学习她的一篇力作——《小团圆媳妇之死》。
二、文本研读1、如何理解《小团圆媳妇之死》这个标题?点拨:团圆媳妇是童养媳,小团圆媳妇之死就是小童养媳的死。
2、《小团圆媳妇之死》选自《呼兰河传》第五章第五节至第十节。
概括一下第五章前四节都写了什么内容?点拨: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的小童养媳,十二岁,刚到老胡家时,引来一大群的人观看,大家议论纷纷,都认为她太大方了,不像个团圆媳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案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案
一、教学目标 2、《呼兰河传》内容简介
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是一部回忆性、自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传性的小说。
全文共七章: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 二、[教学重点]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
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 三、[教学难点] 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地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
理解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体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
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课文节选部分是小说中的第五章,关于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的不幸的遭遇。
四、教学过程: (三)解读文本——主题探究,深刻的国民劣根性 (一)导入新课 1、总体认识小团圆媳妇:这她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单纯的小孩子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 2、小团圆媳妇因为什么而死,
负担是重的 3、为什么要用滚烫的热水洗澡,病了
而自己又被过多的自我牺牲所累 4、小团圆媳妇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会生病呢, 这种自我牺牲是被迫成那样的 5、面对这种当众的用滚烫热水洗澡的情形,周围的人都是做怎样的反应,
我虽然想高高飞翔 6、用这种方法能够治病吗,
但我总觉得是要掉下来一样小团圆媳妇该不该死,
------ 是谁害死了她,
我将与蓝天碧海永处 7、主题概括
留下那半部红楼给世人看本文通过描写一个健康活泼、天真善良的小媳妇被折磨致死的经过,批判了善良的呼
生平受尽白眼冷遇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
身先死缚与戕害
不甘 !不甘! (四)比较《小团圆媳妇之死》的小团圆媳妇和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在国民性批判上
——萧红有哪些相似性
(二)关于作者及其作品 (五)探究交流
1、作者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这篇课文浸透了几千年来女子的血泪,读过之后,留给人的是无尽的思考,请谈谈你读后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玲玲。
是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之一。
的感受感想,最触动你灵魂的地方
这四个才女中,她是最悲苦的,主要体现在人生的四个阶段: 1你对“小团圆媳妇”说几句真心话
生活阶段一(1911-1931):离家出走,王恩甲,被抛弃——被爱情蒙骗 2谈谈你对“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及帮众们的看法或者简单跟她们聊几句
生活阶段二(1932-1938):写作投稿,萧军,被殴打、背叛——不平等的命运姿态 3谈谈你对呼兰河及萧红的印象,
生活阶段三(1938-1940):寂寞苦闷,端木蕻良,被冷漠、受折磨——寻找安全
感 4其他方面也是可以的
生活阶段四(1940-1942):《呼兰河传》,患病去世——一个需要保护的孩子 5
作为男子汉,你最想对身边的女生说些什么
看萧红苦涩的一生,基本上是在飘泊中度过的,她说:“我总是一个人在走路”。
所以我们6女性的声音中,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你听到了么,那是什么, 可以这样猜想,因为童年家庭的不幸,导致萧红极度缺乏安全感,她一直是个需要保护的孩子,(六)作业布置
直到她31岁去世时,还一直是。
于是在她生命的末期,她用一个小女孩的眼
光回忆并记录了将感想写在作文本上。
自己童年的生活,写下了《呼兰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