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及课例评析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秀篇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秀篇《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秀篇)《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之一【教材地位】此文被安排在新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梳理探究部分,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刻理解我国汉字文化,把握汉字的结构,也有助于汉字意义的理解,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去。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并掌握汉字的由来,能分析好汉字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搜集掌握一些汉字“六书”代表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整体上了解汉字,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使学生能有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腾飞而去创新发展。
【设计思想】实现新课标下三维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思考的层次,学会主动学习。
【教学重点】对于汉字“六书”结构的掌握,能较好的分析汉字本义,加深学习知识的巩固。
【教学设想】明确汉字初始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寻找“六书”各种代表字。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学生分析】这些高一的学生他们有自己收集资料并分析的能力;能够也愿意表自己的感受与思想,能与同学们合作交流。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①使学生课前通过字典或电脑等搜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资料,并准备小组交流发言。
②对“汉字的文化”课前自己思考,积累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解晓东一首《中国娃》唱出了汉字的特点: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是它的“音美”;横平竖直、端正大方是它的“形美”;以形出义、意蕴深刻是它的“义美”。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每个民族的文字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而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文字。
汉字的历史究竟可以上溯到什么时代?汉字从古到今发生过哪些重要变化?它在传承古代文明、创造中国历史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这应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关心中国文化史的人都很感兴趣的问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领略其精妙,感受它的优美。
《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导言:汉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从笔画的构造到词义的内涵,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为了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我们学校在高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开设了《优美的汉字》的课程。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掌握一定的汉字书写规范。
2. 能够感受并欣赏汉字的艺术魅力,从中领略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
3.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对汉字文化的自豪感,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和传承汉字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2. 汉字的构造和书写规范。
3. 汉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讲述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课件展示教师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美的汉字,并让学生通过观看、感受来领略汉字的艺术魅力。
3. 实践操作教师在讲解笔画的构造和书写规范的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体验、手写,落实操作性教学,加深学生对汉字书写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教师通过PPT和图片的展示,讲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
与此同时,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汉字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特点,并通过讨论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
2. 汉字的构造和书写规范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笔画的构造和书写规范,分配学生到黑板前来模拟汉字的书写,检查学生对笔画和书写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书写规范、字形美观。
3. 汉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教师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美的汉字,并要求学生欣赏和体会汉字的艺术魅力和内涵。
同时,教师组织学生以汉字为主题,设计和制作一些图文作品,以此来表现对汉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效果:1. 学生了解了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汉字书写规范。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知道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2. 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能够正确书写常用的汉字。
3. 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3. 常用汉字的正确书写4. 汉字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能够正确书写常用的汉字。
2. 难点:让学生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掌握汉字的正确书写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汉字的发展。
2. 采用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书写常用的汉字,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新课内容:讲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让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书写常用的汉字,教师巡回指导。
5.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练习书写汉字,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汉字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3. 竞赛机制:设置汉字书写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书写速度和准确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竞赛成绩:根据汉字书写竞赛的成绩,评价学生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表现。
八、教学拓展:1. 汉字文化: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 书法艺术:介绍书法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重点是汉字的构成。
)2、让学生认识汉字的“优美”,增强学生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3、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学好汉字、传播汉字文化的使命感。
【教学准备】1、结合课本、网络、工具书等资源,梳理汉字的起源,汉字形体的演变及其演变规律,汉字的构成方法等知识。
2、学生查阅工具书或网络资源,搜集自己名字中各个字的本义,探究其构成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展示相关图片。
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优美的汉字》,感受它的无穷魅力。
二、汉字的起源1、了解仓颉造字说。
展示仓颉以及仓颉庙图片,解释“倉”的含义(人下一君,君上一人),引导学生理解造字是集体的功劳,而非一人的贡献。
2、由甲骨文是汉字的雏形,过渡到汉字的演变。
三、汉字的演变1、幻灯展示汉字演变过程图、表,让学生形成对汉字演变的总体印象。
2、逐一展示每一种汉字形体的图片,并播放视频。
提问:通过图片以及视频的展现,你能总结一下汉字演变的规律吗?学生讨论发言。
老师总结: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
四、汉字的构成1、幻灯展示4种主要构字方式2、逐一分析每种构字方式,配图说明。
五、汉字游戏1、汉字字义的探讨。
2、汉字听写。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说说自己名字的本义以及尝试分析其造字方式。
七、课堂小结汉字优美的形态,端庄沉稳的结构,和谐的音韵,丰富的意蕴,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力。
翻开书本,你会觉得每一个汉字都是鲜活的,一个个汉字犹如一幅幅精美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日”的形状像太阳,“月”的形状像月牙,“山”像高高隆起的连绵山峰,“川”像飞流直下的悬崖瀑布,“鸣”似鸟儿在引吭高歌。
三人为“众”,日月为“明”,“步水(三点水)”为“涉”,双“木”成“林”⋯⋯几乎每一个汉字都能为我们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在汉字的世界里自由畅想,在汉字艺术的画廊里得到形象真实的美感。
小学语文《优美的汉字》教案

小学语文《优美的汉字》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知道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2. 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能够正确书写常用的汉字。
3.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审美情趣,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能够正确书写常用的汉字。
2. 教学难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的运用,以及书写的规范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基本笔画和结构等。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书写汉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PPT,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兴趣。
2. 讲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让学生掌握书写汉字的方法。
3. 示例讲解:教师示范书写常用的汉字,讲解其基本笔画和结构,让学生跟着书写。
4. 练习书写: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书写常用的汉字,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自主练习书写常用的汉字,加强巩固。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展示自己书写的汉字。
3. 鼓励学生参加有关的书法比赛,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PPT展示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汉字的发展。
2.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书写汉字,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
3. 采用激励评价法,对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回家向家长介绍汉字起源和演变的过程。
2. 讲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书写汉字的方法。
3. 进行书写练习,学生独立书写常用的汉字,教师巡回指导。
4. 点评学生的书写情况,指出不足之处,给予鼓励和建议。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共五篇]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共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9bd855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1.png)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共五篇]第一篇:《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此课文被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一梳理探究部分之中,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刻地理解我国与汉字有关的知识和文化,把握汉字的结构,也有助于汉字意义的理解,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去。
学情分析:此学段的学生没有系统的了解过与汉字有关的知识,以及对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形体、汉字的构成、汉字的文化都没有太深的接触,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祖国的文字文化。
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与汉字有关的知识和文化。
2、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梳理汉字的构字方法。
3、了解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以及汉字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运用汉字的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感受汉字的音美、形美、意美,梳理汉字的起源、构成、发展等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汉字的构成方法,运用汉字的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教学方法:1、梳理法:通过罗列、比较的方法了解汉字的相关知识。
2、探究法:通过搜集、研究的方法探究文字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感受汉字的音美、形美、意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副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他在这里所盛赞的这个字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那么我们中国的汉字有怎样的魅力竟然让一个外国人如此赞赏。
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它、领略它的精妙,感受它的优美。
(板书:优美的汉字)二、汉字的“三美”: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同学们知道是哪三美吗?对,音美、形美、意美。
音美以感耳,悦耳动听;形美以感目,赏心悦目;意美以感心,心旷神怡。
首先,我们听两个音频,来感受一下汉字的音美(播放音频MP3)。
小学语文《优美的汉字》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学语文《优美的汉字》优秀教案年级:小学一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2月24日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提高书写美观度。
(3)引导学生欣赏汉字的美感,培养对汉字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巧。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认识汉字的结构特点。
(3)采用欣赏、模仿等手段,提高学生对汉字美感的感知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汉字美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基本的书写技巧,提高书写美观度。
(3)培养对汉字美感的感知能力。
2. 教学难点:(1)汉字的结构特点和书写规范。
(2)对汉字美感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书写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自主练习书写,教师点评指导。
4.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书法作品,提高对汉字美的感知能力。
5.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书写心得。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美感,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讲解与示范(1)讲解汉字的基本书写技巧,如笔顺、笔画、间架结构等。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与点评(1)学生自主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2)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4.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讲解与示范(1)讲解汉字的结构特点,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跟随模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评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评课稿一、教材概述《优美的汉字》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的一篇教材。
本文从汉字这一重要的国粹入手,旨在通过赏析、感悟优美的汉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学习常见的汉字的构造和形音义;•掌握书法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汉字字形辨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字体书写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常见汉字的构造和形音义的理解;•书法的基本概念和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汉字形音义的理解和应用;•书法技巧的培养和实践。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分钟)•引入《优美的汉字》这篇文章,向学生展示一些漂亮的汉字,并让他们对汉字的美丽进行简单的讨论。
2. 导入汉字的起源和发展(10分钟)•利用多媒体素材,向学生简要介绍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历史,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等。
3. 解读汉字的构造和形音义(15分钟)•以常见的汉字为例,对照字形图解,解读汉字的构造和形音义的关系,并引导学生通过构造来理解汉字的意义。
4. 学习书法的基本概念(15分钟)•介绍书法的基本概念,如笔画、结构、姿势等,并辅以示范动作,让学生了解书法的特点和要求。
5. 创作美丽的汉字(20分钟)•分发毛笔和字帖,让学生跟随示范一字一字地书写汉字,并注意描摹汉字的结构和笔画的流畅。
6. 书写汉字的评比和展示(20分钟)•将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评比,并选取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鼓励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改进。
7. 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并布置书写汉字练习的作业。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是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评判和总结,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方法,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的有效性教学《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昭通市一中方仕勇一.教材分析:汉字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美和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表意文字,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它记录了中华文明的灿烂画卷,承载了华夏文化的历史长河,距今有6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形体的演变,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
同时利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六种造字法以及转注和假借两种用字法,使汉字具有音、形、意美的特点,因而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本课的编者着意从整体上让学生了解汉字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造、文化等知识。
所以利用多媒体营造气氛,拓展眼界,激发兴趣,在听、看、读、品、练的过程中学习本课,就成了我们我们教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从襁褓时的牙牙学语到孩提、小学、初中时的识字、读书、写字,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学习汉字,但能真正热爱汉字、体会汉字的重要作用和无穷魅力的学生在今天这样一个“言必称英语”的时代几乎少之又少。
同时,随着计算机的推广,许多学生已都不愿再用笔书写,导致认字能力的减弱。
汉字是我们智慧的祖先创造的这一最古老美丽,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如何传承它,弘扬我们民族文化,提高国人的国学文化素养,是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三.设计理念根据课题“优美的汉字”的提示,体会汉字的“三美”,激发兴趣,拓展视野,了解汉字的形体演变及构造,培养学生因形推义学习汉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中学生对国学的热爱之情,讲练结合——讲以激趣,练以启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教学中扣紧“优美”二字,以欣赏与猜字谜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汉字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方法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采用启发的办法,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答案。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书法展示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汉字的艺术和文化。
五.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梳理掌握有关汉字的知识和文化,深刻理解汉字的美。
2.能力目标:学会从现象梳理中发现规律,从规律探究中总结方法,养成自觉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
3.情感目标:了解汉字历史与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珍视汉字的感情。
六.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梳理有关汉字的知识,探知汉字构字规律,总结正确识、写汉字的方法。
2.探究汉字文化,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美,激发对汉字的自豪感与热爱之情。
3.如何引导学生领会汉字中包含的古人的智慧,怎样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七.教学准备1.布置预习:通读教材,初步把握汉字的几种构字方法,并收集自己认为有趣的汉字。
2.ppt课件制作。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九.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学生听唱解晓东的歌《中国娃》,营造氛围,激起学生的热情,引出鲁迅先生概括汉字的三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
(二)自主学习——形美感目1、汉字的起源:让同学们齐读课本“汉字的起源”部分。
请一两个学生谈谈他对甲骨文的了解。
2、汉字的演变之美学生通过预习以及看课本,了解汉字的形体,总结汉字的字形特点及演变规律。
先请学生起来归纳。
教师给予补充和总结,通过课件展示文字特点演变规律甲骨文图画特征明显金文结构、行款趋向整齐图画特征减少大篆字形整齐匀称笔画粗细一致小篆笔画、结构简易规范字体、字形统一隶书形成了基本笔画字体完全符号化草书难于辨认提高书写速度行书比草书容易辨认书写灵活流畅楷书字形方正、结构紧凑笔画大大减少(1)象形性逐渐减弱,从图形化演变为线条化、平直化。
(2)笔画由多到少,结构由复杂到简单;书写更快捷,更规范。
3、汉字的构成之美学生阅读课本,初步掌握汉字“六书”的概念和特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等。
让学生填写课本上的形声字表格。
有的学生不会写,引出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
通过以上理解及练习,让同学们试试说出以下汉字的造字法:武、射、门、衣、云、鼠、龟、凶,同时学生可以举其它字例加以说明。
会意:武、射、看:武,甲骨文字形,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射,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看,,手下目;囚,里面一个人,外面是墙。
象形:衣、云、鼠:衣,甲骨文字形。
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本义是上衣;云,像云朵回转形;鼠,上面像锋利的牙,下像脚和尾巴;龟,头像蛇头,左像脚,右像壳,下像尾巴;指事:凶:“凵”象地陷形,读 kǎn。
“乂”表示这里可陷人。
教师根据情况补充归纳:象形字和指事字是独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是合体字;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方法,而不是造字法。
4、书法、印章、字画之美展示图片,让同学们欣赏各种字体的书法,印章和字画。
教师总结:书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是一种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
它集精、气、神于流转顿挫之中。
方与圆、收与放、疏与密、刚与柔、实与虚、奇与正,其意境无限、美妙无比。
可以说,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
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
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
链接高考:注意书写,卷面整齐。
(三)合作、探究学习1.音美感耳(1)展示赵元任《石室诗士施氏》,学生毛遂自荐起来朗读,其他学生认真感受汉字音节的奇妙。
(2)学生齐背戴望舒《雨巷》,感受汉字的音韵美。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欣赏的作品如涓涓细流,其声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还有些读来如奔放的大海,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通过以上感受和体验,学生分小组讨论,汉字音美感耳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归纳:①字正腔圆,一字一音,一音多意;②四声平仄,起伏相间,抑扬顿挫,铿锵有力;③短音促而平,长音舒而缓,轻重缓急,各有变化。
④诗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2.意美感心(1)字形的意蕴美①课件展示几个字的巧妙解释提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由”对“甲”说:这样练一指禅挺累吧?“大”对“爽”说:就四道题,你怎么全做错了?“兵”对“丘”说:兄弟,踩上地雷了吧,两只脚咋都没有了?课件展示:“选”“劣”两个字,让学生仿照上面例子根据字的意思给以解释。
②让学生举一反三,分小组把自己收集的认为有趣的汉字及字谜写在黑板上,互相交流。
链接高考:拆字作文。
“尖”:一、自己从点滴从小处做起,慢慢地得到广大群众的承认,才能成为拔尖的人才;二、小处是焦点,大是基础,干一件事情只有专心致志,找准关键,着重使力才能成功。
(2)神智体诗的意蕴美:展示苏东坡神智体诗《晚眺》。
欣赏完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一首神智体诗,让同学们自己试着欣赏。
同时可以叫同学们下去把自己的名字或者自己想说又不好说的话奇妙地隐藏在诗句里。
(3)对联的意蕴美:展示一幅祝寿对联花甲重开,更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又过一个春秋学生体会其意蕴美。
学生展示课下收集对联,共同欣赏。
(4)字画的意蕴美:展示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会徽,学习小组探究讨论它所蕴涵的深意,互相交流体会汉字的意蕴美。
教师明确:上面的笔划,像字非字,似画非画;融字于画,寓画于字;笔划之间,舞姿翩翩;舞韵之中,笔墨纵情;充分显示了汉字“入画”的美感。
她像一个“人”,又像一个“京”字,还像一个“文”字,预示着我们首都北京将举办一个“人文奥运”。
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满怀热情和希望、富有激情和活力的舞者,正舞出中国人民的豪迈欢腾;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充满生机与朝气、坚强与超越的运动员,正奔跑出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我们也仿佛看到,一个龙腾虎跃的中国,正以满腔热情欢迎各国喜爱运动、热爱和平的人们。
“舞动的北京”是中国人崇尚的色彩。
在这个标志中,红色被演绎得格外强烈,激情被张扬得格外奔放。
这是中国人对吉祥、美好的礼赞,这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诠释。
红色是太阳的颜色,红色是圣火的颜色,红色代表着生命和新的开始。
红色是喜悦的心情,红色是活力的象征,红色是中国对世界的祝福和盛情。
链接高考:图文转换(5)汉字动画欣赏:播放汉字音、形、意结合动画视频,体会汉字“字画交织,形意结合”的美。
(四)课堂总结汉字是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瑰宝,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汉民族存在的根据,是我们不可割断的文化血脉。
让我们用自身的行动来维护汉字,热爱汉字。
汉字的音、形、意皆具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个接近她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
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希望大家都能够沉醉在汉字的海洋里,尽情享受,尽情陶冶。
(五)作业设计1、你认为汉字会在电脑时代被淘汰吗?为什么?2、有人认为繁体字很漂亮,不应该限制繁体字的使用,说出你的观点并给明理由。
3、请用优美的文字来说说自己名字的意义,并设计一个艺术签名或印章。
4、简述汉字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影响。
附:板书汉字的演变形美感目汉字的构成优书法、印章、字画热维美爱护汉音美感耳:声调音韵汉汉字字字意美感心:字形;字谜;诗画;字画十.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基本实现以下几个新课改的“新”:1、观念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体现“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关注每一位学生,尽量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我时刻注意为学生创设一份愉悦的环境,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猜字谜、欣赏字画书法等环节;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人格养成。
2、教师角色的转变:由教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和对话者。
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积极地观察、认真引导,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3、学生的学习方式新:学生从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多样、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
但是由于经验的不足,对课堂生成性的预设不够,仍存在着以下疏漏:由于内容较多,我在处理学生发言的问题上缺少精到的点评,这是我的一大不足之处;对有些问题引导不到位,导致学生思考回答时总是停留在问题表面,以致浪费了不少时间;两个问题的过度衔接不是很紧密,导致跳跃性太强,学生思维有些跟不上。
附教学设计素材:1、赵元任《石室诗士施氏》: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
施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适十狮适市。
是时,适施氏适市。
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
施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施氏使侍拭石室。
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
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
试释是事。
2、书法:3、字画4、神智体诗:4.课例评析讲以激趣练以启智——“新课标下的有效性教学”《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尹宗义一、课例简述《优美的汉字》课例的教学,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具体地再现了中国优美的汉字的“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