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技术绪论.ppt
合集下载
急救护理ppt

伤病员转运与途中监护
转运方式选择
根据伤病员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救护车、直升机等。
途中监护
在转运过程中,对伤病员进行不间断的监护,观察其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途中救治
在转运过程中,对伤病员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确保其生命安全。
伤病员交接与记录
01
交接准备
到达目的地后,救护人员应与接收医院或相关人员做好交接准备。
根据伤员不同情况,采取分级救护措施,优 先处理危重伤员。
现场指挥
信息通报
在事故现场设置临时指挥部,统一调配资源 ,确保救护工作有序进行。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协助相 关部门做出决策。
05
急救护理的培训与教育
急救护理培训的目标与内容
1 2
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
通过培训,使受训者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 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处理常见急症等。
践中。
实际操作指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3
在有经验的急救人员的指导下,受训者可以实际操作急救技能
,掌握实际操作的技巧。
急救护理培训的考核与评估
理论考核
对受训者掌握的急救知识进行理论考核,确认其理论知识水平。
技能考核
对受训者掌握的急救技能进行考核,包括心肺复苏、止血等实际操作技能。
综合评估
综合考虑受训者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对其综合能力进行评估,确保其具备基本的 急救护理能力。
02
交接记录
详细记录伤病员的病情、急救过程、用药情况等信息,并与其他医护
人员交接清楚。
03
交接完毕
交接完毕后,救护人员应返回急救中心或急救站,进行车辆和设备的
清理和消毒工作。
急危重症护理学ppt课件ppt课件ppt课件

我国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
• 北京模式
• 上海模式
• 广州模式
院前急救的任务
1、对呼救患者进行现场急救和运送
院前急救原则
1、先排险后救护 2、先重伤后轻伤 3、先救治后运送 4、急救与呼救并重
院前急救物品
急诊科救治
• 定义
医院急诊科是EMSS中最重要的中间环节, 是院前急救医疗的继续,又是医院内急救 的第一线,24小时不间断地对来自院前的 各类伤、病员按照病情轻重缓急实施急症 和急救。
第二章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
•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
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 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 六大功能:
发现、报告、反应、现场抢救、途中监 护、转至院内救治
• 主要目标
建立一个组织机构严密,行动迅速,并 能实施有效救治的医疗组织来提供快速的、 合理的、及时的处理,将患者安全的转送 到医院,使其在医院内得到更有效的救治
突发事件
9.11恐怖事件 海啸 SARS 禽流感 矿难 火灾 车祸
西方的一位急救专家Vogt曾说过:“对一 般公民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家里失火, 也不是马路上的罪犯,而是不能再生死攸 关的几分钟内得到急救医疗。”
第一章 绪论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
成功率,促进病人健康,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 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 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 理的一门综合性
院前急救的重要意义
• 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 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 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均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
急救的时效性
“黄金1小时”指伤后开始至伤后1小时以内的 时间。 “白金10分钟”指紧急事件发生后,无论经 过怎样的程序以送到医院急诊科或相关科室 抢救时间为起点,到医师进行紧急救治的最 初10分钟为止。
急救护理技术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病人的意识、呼吸及spo2情 况。
2.妥善固定:边带固定法;胶布固定法。 3.加强口腔护理(TID),操作前先吸净口腔分泌物,
将胶布取掉后,必须一手固定口咽通气管,一手用棉 球擦拭口腔,直至清洁无异味。 4.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及时吸痰,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 5.保证吸氧,加强气道湿化,可予生理盐水方纱覆盖口 咽通气管
5、 检查口腔,以防止舌或唇夹置于牙和口咽通 气道之间。
6、合理固定。
精选课件
14
鼻咽通气管
精选课件
15
禁忌症
圆盘
口咽通
无自主呼吸者,鼻腔有病变的(息肉、肿瘤、严重鼻
腔出血、近期曾经行鼻腔手术的)、颅底骨折、筛
板骨折、上呼吸道梗阻的病人
精选课件
16
鼻咽通气管的优缺点
优点:质地柔软,不易损伤鼻腔黏膜,容易固定不易 脱出,停留后对咽喉部刺激较口咽通气管小,清醒 、半清醒和浅麻醉病人容易耐受。
18
鼻咽通气管基本操作流程
4. 将鼻咽通气道的弯曲面对着鼻中隔放入右鼻腔,向 下推送至鼻咽部后壁遇到阻力时在鼻咽通气道必须 弯曲60~90度才能向下到达口咽部。
5. 将鼻咽通气道插入至足够深度后,如果病人咳嗽或 抗拒,应将其后退1~2cm。
6、妥善固定,防止通气管内陷。
精选课件
19
放置口鼻咽通气管后的护理
精选课件
4
仰头-抬颏法
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 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精选课件
5
推举下颌法(颈部创伤)
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 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 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
2.妥善固定:边带固定法;胶布固定法。 3.加强口腔护理(TID),操作前先吸净口腔分泌物,
将胶布取掉后,必须一手固定口咽通气管,一手用棉 球擦拭口腔,直至清洁无异味。 4.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及时吸痰,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 5.保证吸氧,加强气道湿化,可予生理盐水方纱覆盖口 咽通气管
5、 检查口腔,以防止舌或唇夹置于牙和口咽通 气道之间。
6、合理固定。
精选课件
14
鼻咽通气管
精选课件
15
禁忌症
圆盘
口咽通
无自主呼吸者,鼻腔有病变的(息肉、肿瘤、严重鼻
腔出血、近期曾经行鼻腔手术的)、颅底骨折、筛
板骨折、上呼吸道梗阻的病人
精选课件
16
鼻咽通气管的优缺点
优点:质地柔软,不易损伤鼻腔黏膜,容易固定不易 脱出,停留后对咽喉部刺激较口咽通气管小,清醒 、半清醒和浅麻醉病人容易耐受。
18
鼻咽通气管基本操作流程
4. 将鼻咽通气道的弯曲面对着鼻中隔放入右鼻腔,向 下推送至鼻咽部后壁遇到阻力时在鼻咽通气道必须 弯曲60~90度才能向下到达口咽部。
5. 将鼻咽通气道插入至足够深度后,如果病人咳嗽或 抗拒,应将其后退1~2cm。
6、妥善固定,防止通气管内陷。
精选课件
19
放置口鼻咽通气管后的护理
精选课件
4
仰头-抬颏法
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 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精选课件
5
推举下颌法(颈部创伤)
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 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 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
急救护理学-第一章 绪论

1986年11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此后,急救工作加快发展, 全国统一呼叫号码为“120”。急救还进一步开展到航空与航海方面:1998年,我国民航 机构急救中心已发展到70个以上,1999年由我国54个民航医疗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了“中 心民航机构管理委员会现代医学航空救援专业组”,使航空急救做到“应急、就近、方 便”。
目录页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目录页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种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危重症病人抢 救与护理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具有专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急救护理 与临床各专业护理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其独立性,既有其专门性又是各科的综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三)院前急救 (四)急救通讯系统即急救网络中枢
目录页
(五)急救专业培训和科普教育 (六)区域急救体系 (七)院内急救
(八)急救医学科研和信息管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急诊医疗体系
目录页
一、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又称院外急救,有时也称初步急救,是指对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
前的医疗救护。包括现场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院外急救总的任务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伤病员的痛
苦,降低伤残率,减少病死率,为进一步诊治打好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
目 录 Contents Page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院前急救 第三章 急诊科设置与管理 第四章 重症监护 第五章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第六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七章 创 伤 第八章 理化因素损伤 第九章 急性中毒
第十章 常见临床危象 第十一章 常用救护技术
目录页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目录页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种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危重症病人抢 救与护理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具有专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急救护理 与临床各专业护理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其独立性,既有其专门性又是各科的综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三)院前急救 (四)急救通讯系统即急救网络中枢
目录页
(五)急救专业培训和科普教育 (六)区域急救体系 (七)院内急救
(八)急救医学科研和信息管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急诊医疗体系
目录页
一、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又称院外急救,有时也称初步急救,是指对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
前的医疗救护。包括现场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院外急救总的任务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伤病员的痛
苦,降低伤残率,减少病死率,为进一步诊治打好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
目 录 Contents Page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院前急救 第三章 急诊科设置与管理 第四章 重症监护 第五章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第六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七章 创 伤 第八章 理化因素损伤 第九章 急性中毒
第十章 常见临床危象 第十一章 常用救护技术
急救护理技术绪论PPT教案

4、灾害事故、突发事件时,说明伤害性质、严重 程度、伤员的人数。 5、现场所采取的救护措施。
晕厥急救小常识
未保证有无脊椎损伤时,不要搬动患者 判断意识 保持呼吸道通畅 摸脉,初步判断血压, 喂水,休息,保暖
完善的通讯指 挥系统
若干急救站、应 急车道、110
现场急救
急救医护人员
有监测和急救 装置的运输工 具
一定数量的有 急救装备的急 救车
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
EMSS系统包括哪些
1、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 2、现场急救; 3、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 4、高水平急诊服务; 5、强化治疗(ICU)。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 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 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入口、行车、引导、就诊、协调、设备
思考:该案例反应出了什么问题? 怎样解决?
急救反应时间:从接到急救电话到派出救护 车抵达急救现场,国际要求5-10分钟。
第一目击者、急救站点分布、急救半径、 通信、交通状况、人员车辆配置等
急救白金10分钟,全民急救常识的普及
120电话常识
保证环境中无易燃易爆气体后,打120。 告知: 1、你(报告人)的电话号码与姓名,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和电话 2、患者所在的确切地点,尽量详细到附近街道的 交汇处或其他显著标志。 3、患者目前最危重的情况,如昏倒、呼吸困难、 大出血等、
改善急救中心条件
急救中心应有畅通的通信网络、一定数量的 救护车和急救医护人员。
救护车装备标准
(一)运送救护车 1、诊箱:内含插管箱、心脏复苏泵、呼吸气嘴、简易呼吸器、便 携式呼吸机 (二)急救救护车 1、诊箱:内含插管箱、心脏复苏泵、呼吸气嘴,简易呼吸器、便 携式吸引器、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体温表、剪刀、镊子、血 管钳、颈托、夹板等,必备的口服和静脉药品 2、供氧系统:氧气瓶不小于7升,配有氧气压力表、流量表、湿化 瓶等,另配有便携式氧气瓶 3、药品柜:放置各种抢救药品 4、担架:自动上车担架、铲式担架 5、骨折固定垫(真空固定垫 6、外伤包(内有夹板、颈托、上下肢止血带、纱布、三角巾等) 7、心电图机 8、心电监护除颤仪 9、呼吸机(器) 10、输液导轨或吊瓶架,照明灯
晕厥急救小常识
未保证有无脊椎损伤时,不要搬动患者 判断意识 保持呼吸道通畅 摸脉,初步判断血压, 喂水,休息,保暖
完善的通讯指 挥系统
若干急救站、应 急车道、110
现场急救
急救医护人员
有监测和急救 装置的运输工 具
一定数量的有 急救装备的急 救车
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
EMSS系统包括哪些
1、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 2、现场急救; 3、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 4、高水平急诊服务; 5、强化治疗(ICU)。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 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 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入口、行车、引导、就诊、协调、设备
思考:该案例反应出了什么问题? 怎样解决?
急救反应时间:从接到急救电话到派出救护 车抵达急救现场,国际要求5-10分钟。
第一目击者、急救站点分布、急救半径、 通信、交通状况、人员车辆配置等
急救白金10分钟,全民急救常识的普及
120电话常识
保证环境中无易燃易爆气体后,打120。 告知: 1、你(报告人)的电话号码与姓名,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和电话 2、患者所在的确切地点,尽量详细到附近街道的 交汇处或其他显著标志。 3、患者目前最危重的情况,如昏倒、呼吸困难、 大出血等、
改善急救中心条件
急救中心应有畅通的通信网络、一定数量的 救护车和急救医护人员。
救护车装备标准
(一)运送救护车 1、诊箱:内含插管箱、心脏复苏泵、呼吸气嘴、简易呼吸器、便 携式呼吸机 (二)急救救护车 1、诊箱:内含插管箱、心脏复苏泵、呼吸气嘴,简易呼吸器、便 携式吸引器、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体温表、剪刀、镊子、血 管钳、颈托、夹板等,必备的口服和静脉药品 2、供氧系统:氧气瓶不小于7升,配有氧气压力表、流量表、湿化 瓶等,另配有便携式氧气瓶 3、药品柜:放置各种抢救药品 4、担架:自动上车担架、铲式担架 5、骨折固定垫(真空固定垫 6、外伤包(内有夹板、颈托、上下肢止血带、纱布、三角巾等) 7、心电图机 8、心电监护除颤仪 9、呼吸机(器) 10、输液导轨或吊瓶架,照明灯
急救护理ppt

派遣救护车
确认伤病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症状等。
确认伤病员信息
03
病情判断
根据伤病员的反应和生命体征,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和手术。
现场急救处理
01
现场评估
到达现场后,对伤病员进行初步的评估,包括伤情、生命体征等。
02
紧急处理
根据伤病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理,如止血、包扎、固定等。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全面的评估,判断其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重要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受伤部位、程度和原因。
快速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等,以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减少伤残和痛苦。
及时干预
在急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采用夹板、石膏等工具固定骨折或受伤部位,避免二次伤害。
急救护理的常见症状与处理
观察患者呼吸情况,采取半卧位、吸氧等措施。
呼吸困难
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呼叫救护车。
心脏骤停
固定受伤部位,避免二次伤害,及时送医。
骨折
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涂上药膏,用纱布覆盖,避免感染。
烧伤
急救药品及使用方法
包含常用急救药品和器材,例如创可贴、消毒液、医用口罩等。
社区需要建立急救设备库,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救援队伍需要及时响应,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野外急救护理
在野外生存时,需要掌握常见的伤病及其处理方法,如昆虫咬伤、蛇咬伤、扭伤等。
掌握野外常见伤病
在野外生存时,需要准备一个急救包,包括常用的药物、绷带、夹板等急救用品。
准备急救包
在野外生存时,需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确认伤病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症状等。
确认伤病员信息
03
病情判断
根据伤病员的反应和生命体征,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和手术。
现场急救处理
01
现场评估
到达现场后,对伤病员进行初步的评估,包括伤情、生命体征等。
02
紧急处理
根据伤病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理,如止血、包扎、固定等。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全面的评估,判断其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重要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受伤部位、程度和原因。
快速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等,以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减少伤残和痛苦。
及时干预
在急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采用夹板、石膏等工具固定骨折或受伤部位,避免二次伤害。
急救护理的常见症状与处理
观察患者呼吸情况,采取半卧位、吸氧等措施。
呼吸困难
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呼叫救护车。
心脏骤停
固定受伤部位,避免二次伤害,及时送医。
骨折
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涂上药膏,用纱布覆盖,避免感染。
烧伤
急救药品及使用方法
包含常用急救药品和器材,例如创可贴、消毒液、医用口罩等。
社区需要建立急救设备库,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救援队伍需要及时响应,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野外急救护理
在野外生存时,需要掌握常见的伤病及其处理方法,如昆虫咬伤、蛇咬伤、扭伤等。
掌握野外常见伤病
在野外生存时,需要准备一个急救包,包括常用的药物、绷带、夹板等急救用品。
准备急救包
在野外生存时,需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急救护理ppt

心肺复苏(CPR)技术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直接压迫出血部位,控制出血。
直接压迫止血
使用止血带或其他加压材料,对出血部位进行加压止血。
加压包扎止血
止血技术
开放伤口包扎
针对皮肤破损的伤口,需要进行清洁和消毒,然后使用无菌纱布和绷带进行包扎。
封闭伤口包扎
针对闭合性伤口,需要使用无菌敷料和绷带进行包扎,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根据伤病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和生活信心。
康复和心理辅导
急救护理的后续处理流程
04
急救护理技术
成人心肺复苏
针对成年人实施心肺复苏,重点是通过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维持氧气供给和血液循环。
儿童心肺复苏
针对儿童实施心肺复苏,需要考虑儿童的胸廓和气道特点,选择合适的复苏体位和手法。
形式
急救护理培训的形式包括理论授课、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等。其中,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技能和知识。
急救护理培训的内容与形式
为确保培训效果,必须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和质量把控措施,确保培训内容、师资力量和考核标准符合要求。
急救护理培训的注意事项
严格把控培训质量
除了理论知识外,实践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培训过程中,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医护人员进行实践操作和模拟演练。
对社会负责
03
急救护理流程
安全保障
及时消除危险因素,保证伤病者安全,防止病情恶化。
初步观察
对伤病者进行初步的观察,包括神志、面色、呼吸、脉搏等体征,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紧急呼救
在初步处理的同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请求他人协助呼救。
急救护理的初级处理流程
急救护理ppt课件

详细描述
心脑血管急症的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呼吸 困难、眩晕等,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和猝 死。处理方法包括识别症状类型,给予相应 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紧急送医等,同
时需要注意防治并发症。
05
急救护理的注意事项与经验分享
注意事项
急救护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急救技能和知识, 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措施。
施的优先顺序。
判断呼吸与循环状态
02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检查颈动脉搏动情况,判断
循环状态是否稳定。
判断意识状态
03
与患者进行简单交流,观察其意识是否清醒,判断是否有意识
障碍。
心肺复苏(CPR)技能
操作步骤
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操作,以恢复其心肺功能。
注意事项
避免按压过猛、频率过快、吹气量过大等错误操作,同时关注患者反应,及时 调整急救措施。
经验分享
对于不同病症的急救护理,要掌握相 应的技能和知识,比如心肺复苏、止 血包扎、急救药品使用等。
在急救护理后,要及时总结和评估自 己的操作和经验,发现不足之处并加 以改进。
在急救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和专注, 避免出现紧张、慌乱等情况,影响判 断和操作。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学习、实践 、交流等方式积累急救护理经验,提 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VS
详细描述
中暑的症状包括头晕、乏力、恶心、呕吐 等,严重时可导致昏迷和休克。处理方法 包括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阴凉处,解开衣物 ,散热,同时给予水分和电解质补充。
溺水急救
总结词
溺水是常见的意外事故,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能够降低溺水导致的死亡风险。
详细描述
溺水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窒息等, 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处理方法包括将患 者平卧,打开气道,给予人工呼吸和胸外按 压,同时需要注意防治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