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显微技术

合集下载

显微操作技术-荧光显微镜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显微操作技术-荧光显微镜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2021/3/10
•讲解:XX
•23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3/10
•24
•2021/3/10
•讲解:XX
•17
• 活体染色 vital staining 将无毒或毒性较小 的某种染料注入动物体内,可被机体内某些 组织或细胞所摄取,称为活体...
•2021/3/10
•讲解:XX
•18
影响荧光的因素 1. pH的影响
带有酸性或碱性官能团的大多数芳香族化合物的 荧光一般都与溶液PH值有关,例如:在pH=7-12 的溶液中苯胺以分子形式存在,会发出蓝色荧光; 而在pH<2或pH>13的溶液中苯胺以离子形式存 在,都不会发出荧光。
同时所用酸的种类也影响荧光的强度,例如:奎 宁在硫酸溶液中的荧光比在盐酸中的要强。
•2021/3/10
•讲解:XX
•19
2.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敏感。溶液温度下降时, 介质的粘度增大,荧光物质与分子的碰撞也随之减 少,去活化过程也减少,则荧光强度增加。相反, 随着温度上升,荧光物质与分子的碰撞频率增加, 使去活化几率增加,则荧光强度下降。
1.自发荧光:或原发荧光
细胞组织中自然存在的某些物质可被激发产生 荧光
2.诱发荧光
材料中的某些物质经一定的化学处理后,可转 化为荧光色团,由此被诱发产生荧光。最常见的 是甲醛诱发蛋白质中所含的芳香乙胺基团转化为 荧光色团。戊二醛也能诱发荧光
•2021/3/10
•讲解:XX
•4
• 3荧光染料染色:
应用含荧光色团的物质作为染料,使与生物组 织中和该物质有特殊亲和力的成分相结合,即可 被激发荧光。这类染料称为荧光染料或荧色素。 许多常规染色剂(如刚果红、曙红、碱性品红、水 溶性苯胺蓝等)兼有荧光染料的性能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神经科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旨在揭示人类大脑的奥秘。

了解神经细胞的定位、连接和通信方式对于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作为一种能够非侵入性地观察和记录神经活动的方法,在神经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体内外发光物质的性质,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和记录生物体内活动的方法。

该技术结合了光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原理,能够提供细胞和组织的高分辨率图像,以及对细胞内信号传递等生物过程的实时观察。

在神经科学中,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其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1. 神经元成像和追踪: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标记神经元的荧光探针,实现神经元的成像和追踪。

通过观察神经元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和形态变化,研究人员可以揭示神经元的生长、分支和连接方式,进一步了解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

2. 神经递质和离子成像: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可以使用荧光染料或荧光探针,实时观察神经递质和离子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浓度变化。

通过研究神经递质和离子的动态活动,可以深入研究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过程,进而探究大脑的认知和行为功能。

3. 脑片切片成像: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可以在体外制备脑片,并对其进行荧光显微观察。

通过对切片的成像,研究人员可以观察神经元的空间分布、突触连接和活动模式,进而研究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信息传递机制。

4. 跨膜电位成像: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结合电生理方法,可以实时记录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标记神经元的荧光探针,观察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和动作电位的传播路径,进一步研究神经元兴奋性和兴奋传导机制。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应用为神经科学研究带来了很多重要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挑战。

首先,荧光探针的选择和设计需要考虑到其对神经元活动的影响,以及其与神经元系统的特异性结合。

此外,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仍然有待提高,以更全面地研究神经元的微观结构和活动。

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原理

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原理

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原理传统的荧光显微镜受到瑞利准则的限制,即其分辨率受到光学波长和透镜的限制。

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则通过创新的方法克服了这一限制,实现了超分辨率的荧光成像。

1.非线性显微技术:传统的荧光显微技术采用的是线性成像原理,即通过样品中的荧光物质发射的线性荧光信号来获得图像。

而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采用非线性成像原理,利用荧光物质的非线性光学效应,提高了分辨率。

例如,通过激光器的脉冲激发,可以使荧光物质在非线性荧光效应下发射高阶谐波信号,从而得到更高分辨率的图像。

2.相干显微技术:传统的荧光显微技术采用的是非相干光源,无法获取相干光的相位信息,从而限制了分辨率的提高。

而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采用相干光源,如激光光源或可调谐激光器,使得可以获取到样品的相位信息,从而提高了分辨率。

例如,通过在激光束上加入相位调制,可以在信号中提取出相位信息,从而实现更高的分辨率。

3.显微镜改进:传统的荧光显微镜在透镜、光路和探测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限制,无法实现超分辨率成像。

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通过改进显微镜的设计和构造,例如采用高数值孔径物镜、自适应光学元件和高速探测器等,可以克服这些限制,提高分辨率。

4.数据分析和算法: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的数据量较大,需要进行大量的图像处理和分析。

通过使用高级算法和计算方法,可以将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重建,得到超分辨率的图像。

例如,通过拟合和重建点扩散函数,可以实现超分辨率的成像。

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等领域。

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可以用于观察和研究细胞结构、分子过程和疾病发展等,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在材料科学领域,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可以用于材料表征和纳米结构研究,为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之,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通过创新的光学方法和图像处理算法,突破了传统荧光显微技术的分辨率限制,实现了超分辨率的荧光成像,为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荧光显微技术

荧光显微技术

荧光显微技术
荧光显微技术
荧光显微技术是一种利用荧光染料标记生物分子并通过显微镜观察的技术。

它在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细胞成像、蛋白质定位、基因表达分析等。

一、荧光染料的选择
荧光染料是荧光显微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选择应根据样品特性和实验需求进行。

常见的荧光染料包括偶氮染料、羰基化合物、环氧化合物等。

二、标记方法
1.直接标记法:将荧光染料直接与待检测分子结合,适用于小分子或表面易于修饰的大分子。

2.间接标记法:先将抗体或亲和素与待检测分子结合,再使用带有荧光标记的二级抗体或亲和素进行检测。

3.生物素-亲和素标记法:待检测分子上带有生物素,使用带有荧光标记的亲和素进行检测。

三、显微镜成像
1.激发波长:不同荧光染料的最大激发波长不同,应选择与荧光染料相匹配的激发波长。

2.荧光滤镜:使用适当的荧光滤镜可以增强信号和降低背景噪音。

3.成像方式:常见的成像方式包括单色成像、双色成像、多色成像等,可以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

四、应用
1.细胞成像:通过荧光显微技术可以观察细胞内各种分子的分布和动态变化,如蛋白质、核酸、小分子等。

2.蛋白质定位:通过标记蛋白质上的特定结构域或标签,可以观察其在细胞内的定位和转运情况。

3.基因表达分析:利用荧光素染料标记基因表达产物,可以观察不同组织或条件下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

4.材料科学研究:荧光显微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如纳米粒子形貌分析、材料表面性质研究等。

总之,荧光显微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学研究工具,其应用范围广泛,未来还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显微荧光成像技术

显微荧光成像技术

显微荧光成像技术生命科学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包括生物学、医学、农学、生态学等诸多分支。

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而显微荧光成像技术则是显微镜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

本文将围绕显微荧光成像技术展开阐述。

一、显微荧光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显微荧光成像技术是利用荧光分子在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后,能够发出较长波长(即红外、红光、黄光)的光的特性,来探测并分析样品中各种微观结构与分子的分布情况和相互作用。

从理论上讲,这些分子在不受到荧光激发的情况下是不会发光的。

因此,要实现荧光成像需要通过激发、显微观测、成像三个步骤来完成。

激发环节是荧光成像技术的起点。

荧光分子必须要由波长与其吸收光谱相吻合的光子作用下,才能在其内部发生电子的跃迁,发出荧光信号。

一般而言,荧光分子的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是不同的。

由此,通过双光子荧光激发技术,可以用一种比传统荧光显微镜的短波长更长的激发波长来对样品进行激发,使荧光分子针对测量目的进行有选择性的激发,大大减少光伤害,同时增加激光的渗透深度,解决深部显微成像的问题。

显微观察环节是荧光成像技术的重点。

显微荧光成像技术基于荧光分子的发射特性,即它们可以在可见光谱的较长波长区域发射出光,这种现象可以被显微镜观察到。

在显微荧光成像系统中,将样品置于显微镜下,并通过荧光染料激发样品,然后通过适当的荧光滤波器对荧光发射信号进行过滤,最后将信号捕获并显示在荧光显微镜上。

成像环节是荧光成像技术的末端。

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可以将荧光信号反射到图像传感器(如CCD)上,捕获图像数据,使用显微荧光成像图像处理软件对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处理结果可以被投影或与其他数据交互的形式展现。

二、显微荧光成像技术的应用显微荧光成像技术应用广泛,包括生命科学、药学、医学、农业、食品工业、生态学等领域。

一些具体的应用如下:1、生命科学领域显微荧光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它可以被用来研究生物体在不同行为状态下的荧光响应,如酶活性、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家族、组织结构、线粒体功能等,进一步揭示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相关生物学问题。

荧光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荧光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荧光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荧光显微镜是一种基于荧光现象的显微技术,它能够将激发物质发出的荧光信号转化为图像。

这一技术的应用之一就是在生物学研究中,它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具。

荧光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不仅解决了传统显微镜不能达到的任务,同时也使得很多原本不能检测的生物学现象得到了揭示。

荧光显微镜技术的应用荧光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活细胞观察由于传统显微镜观测需要对样本进行固定处理,因此观察过程中无法观察到活细胞的现象。

使用荧光显微镜,由于它不需要使用化学固定剂,因此可以观察到细胞内部的动态变化,如细胞分裂、细胞核运动等现象。

2. 瞬时生化反应荧光显微镜技术可以标记生化反应或细胞内物质,使其发出荧光信号,并在实时观察到这一过程。

这项技术可以大大缩短生化反应的运行时间,可以监测蛋白质、DNA和RNA等的合成,以及离子和分子等化学现象。

3. 染色体和DNA研究荧光染色体或质体是一种标记生物大分子的技术。

荧光染色体和DNA标记技术可以用于检测DNA复制、DNA拆解和DNA修复等活动。

DNA标记技术也可用于评估遗传变异,这有助于检测不良遗传信息和基因突变。

4. 免疫荧光荧光显微镜技术可以用于免疫荧光标记。

在这项技术中,荧光标记的抗原与细胞内特定蛋白结合,呈现荧光信号。

这项技术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具体位置以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与移动轨迹。

荧光显微镜技术广泛应用于细胞内分子动力学研究、免疫荧光技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荧光蛋白研究、单分子力学测量、3D显微成像等多个领域,成为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必备技术手段。

未来发展趋势正如其他许多生物技术一样,荧光显微镜技术取得了许多突破,但仍有困难需要解决。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不断研究和创新。

荧光显微镜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在于进一步减少噪声和提高显微镜解析度。

在生物学研究中,我们将看到更清晰、更准确的图像,并且我们将能够识别其所显示的微观结构和化合物。

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和进展

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和进展

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和进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是一种用于观察细胞和生物分子的显微镜技术,具有比传统荧光显微镜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更清晰地分辨出细胞和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其原理基于物理学原理和计算机算法,通过精确的荧光标记和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实现了对生物结构的超分辨率观察。

本文将介绍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和进展。

1.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抑制光的衍射:传统光学显微镜无法突破维恩衍射极限,限制了其分辨率。

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利用光的非线性响应和光学调制技术,使得衍射限制得以突破。

例如,利用单分子荧光显微技术,可以将荧光标记的分子在时间上进行“开关”,只有少数分子发出荧光,可以精确定位每个分子的位置。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超分辨率的图像。

图像重建算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还依赖于一系列图像处理技术,如重建算法和数据解析算法。

这些算法能够在获得低分辨率图像的基础上,通过处理和分析图像数据,恢复出高分辨率的图像。

常见的算法有结构光超分辨率显微镜(SR-SIM)、单分子定位显微镜(SMLM)等。

这些算法通过统计学原理和概率分析等方法,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

2.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的进展(1)结构光超分辨率显微镜(SR-SIM):这种技术是利用结构光的干涉原理,通过调整光源的相位和频率,实现对样本的超分辨率成像。

SR-SIM技术能够将样本的分辨率提高到约100 nm,从而观察到更细微的结构。

(2)单分子定位显微镜(SMLM):SMLM技术利用荧光标记的分子在时间上进行“开关”,只有少数分子发出荧光,可以精确定位每个分子的位置。

通过收集大量分子的位置信息,可以恢复出高分辨率图像。

SMLM 技术的分辨率可以达到10 nm左右,成为最高分辨率的超分辨率显微技术之一(3)受限激发荧光显微镜(STED):STED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束的光强分布来抑制荧光的发射,从而实现超分辨率成像的方法。

STED技术的分辨率可以达到几十纳米,可以观察到更小的细胞结构和分子组装。

荧光显微技术在细胞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荧光显微技术在细胞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荧光显微技术在细胞动态分析中的应用细胞是生物体最小的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元。

细胞内几乎所有的生命现象都是以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为基础的,但是由于分子的尺度极小,因此必须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观察和分析细胞的生命现象。

荧光显微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细胞动态分析方法之一,具有非侵入性、高时空分辨率和多样化的应用优势。

荧光显微技术的基本原理荧光显微技术基于物质的荧光特性,利用光源引起荧光探针分子发射光信号,观察样品获得信息。

荧光探针分子是一类特殊的分子,它们可以在受到光的激发后,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释放出荧光光子。

根据荧光探针分子的特性,荧光显微技术可以分为荧光光学显微镜和荧光分光计两种形式。

其中荧光光学显微镜是用来观察细胞或者样品固定后的荧光标记下的细胞结构或者异物的位置和状态。

荧光分光计则是用来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并且分析这些信号所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1. 细胞分子定位和观察荧光显微技术可以用于分析细胞中荧光标记的蛋白质分子的动态定位和跟踪。

在细胞内部,荧光探针分子可以通过转染技术或者共转染技术标记到蛋白质分子上。

标记后的蛋白质分子固定在细胞结构上,荧光显微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这些分子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点的位置和数量变化。

这些信息可以在比较不同的细胞之间的相关基因表达和功能性变化时提供支持。

2. 细胞内分子相互作用分析荧光显微技术在细胞动态分析中还可以用于检测、分析和计量细胞内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荧光标记的蛋白质可用于探测细胞内多个分子的相互作用,比如蛋白质与DNA、蛋白质与蛋白质、以及RNA、核酸等。

这种利用荧光标记的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激发光谱来区别和定位。

3. 细胞状态监测和检测最后,荧光显微技术在细胞动态分析中还可以帮助研究者提取细胞状态的监测和检测。

比如,在荧光显微技术中,荧光标记的细胞固定并被加入到流式细胞术分析中,可以帮助对细胞代谢状态,生长状态,以及细胞毒性状态等进行监测和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生物学研究中绿色荧光蛋白具有广泛 用途,包括有
• 1.分子标记
利用绿色荧光的发光机制,可将 GFP作为蛋白质标签(protein tagging),即利用DNA重组技术, 将目的基因与GFP基因构成融合基 因,转染合适的细胞进行表达,然 后借助荧光显微镜便可对标记的蛋 白质进行细胞内活体观察
2.药物筛选
荧光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滤光片
荧光显微 镜
隔热滤光片:阻断红外线通过而隔热。 激发滤光片:位于光源和物镜之间,能选择性地透过紫外线可见 波长 的光域,提供合适的激发光。 吸收滤光片:位于物镜和目镜之间,阻断激发光而使发射的荧光 透过,保护眼睛。
荧光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荧光显微镜
光路
透射光:照明光线从 标本下经聚光器透过 标本进入物镜。 落射光:照明光线从 标本上经垂直照明器 落射到标本,经标本 反射进入物镜。
(9)通过粗、细螺旋调整焦距。
(10)打开与显微镜连接的计算机,点击 数码成像系统软件,采集数码图像。
2.注意事项
(1)因观察荧光使用的光源为高压汞灯,其中发出的光含紫 外光,对人眼有损害作用,故必须安装紫外防护罩。 (2)为延长汞灯寿命,打开汞灯后不可立即关闭,以免水银 蒸发不完全而损坏电极,一般需要等15分钟后才能关闭。 (3)汞灯熄灭后待完全冷却才能重新启动,否则灯内汞蒸气 尚未恢复到液态,内阻极小,再次施加电压,会引起短路, 导致汞灯爆炸。这样不仅损坏电器,更重要的是汞蒸气溢 出,将导致工作室污染。故关闭汞灯之后,不能马上再次 打开,必须等待至少30分钟。
封裱剂常用甘油,必须无自发荧光,无色 透明,荧光的亮度在pH8.5~9.5时较亮,不 易很快褪去。所以,常用甘油和0.5mol/l pH9.0~9.5的碳酸盐缓冲液的等量混合液作 封裱剂。 (五)镜油
一般暗视野荧光显微镜和用油镜观察标本 时,必须使用镜油,最好使用特制的无荧光 镜油,也可用上述甘油代替,液体石蜡也可 用,只是折光率较低,对图像质量略有影响。
荧光探针分布是利用信号
传导中信号分子的迁移功能, 将一荧光蛋白与信号分子相偶 联,根据荧光蛋白的分布情况 即可推断信号分子的迁移状况, 并推断该分子在迁移中的功能。 由于GFP分子量小,在活细胞 内可溶且对细胞毒性较小,因 而常用作荧光探针
六、荧光抗体染色
直接法
荧光素标记的特异 性抗体直接与相应 抗原反应。
原理:利用核酸分子单链之间有互补的碱基序列, 将有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外源核酸(即 探针)与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待测 DNA或 RNA互补配对,结合成专一 的核酸杂交分子,经一定的检测手段 将待测核酸在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 的位置显示出来。
课后作业
• 请同学查阅资料,比较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technique)”。
由于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 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 2.作为生物大分子筛选与鉴定的标记物。
绿色荧光蛋白
绿色萤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简称GFP,其基因所产生的蛋白质,在蓝 色波长范围的光线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萤 光
透射荧光显微镜光路 (a)
落射荧光显微镜光路(b)
一 . 荧光显微镜的原理
• 某些物质在一定短波长的光 (如紫外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进 入激发态,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 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射出比照 射光波长更长的光(如见光),这 种光就称为荧光。
• 荧光显微镜利用特殊的照明装 置发出较短波长的激发光,诱发 荧光物质发出荧光,通过物镜作用 在样品上,在有目镜观察到肉眼 可见的荧光。
荧 光 显 微 镜
四、荧光显微镜的基本结 构
荧光显微镜
利用一定波长的激发光 对样品进行激发,产生一定 波长的荧光,对样品结构或 其组分进行定性、定位、定 量观察检测。
荧光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荧光显微镜
➢光源:高压汞灯、氙灯或卤素灯 ➢滤光片:隔热、激发和吸收滤光片 ➢光路:透射光、落射光 ➢聚光器:明视野、暗视野和相差荧光聚光 器 ➢镜头:消色差镜头
(4)高压汞灯工作时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因此, 工作环境温度不宜太高,必须有良好的散热条件。
(5)汞灯的使用寿命约200—300小时,在电源 控制箱上有时间累计计数器,使用者要记录累计 小时数,达到300小时,需更换新灯泡,否则亮 度不够,影响观察
四.荧光显微镜标本制作要求
(一)载玻片
载玻片厚度应在0.8~1.2mm之间,太厚 的坡片,一方面光吸收多,另一方面不能 使激发光在标本上聚集。载玻片必须光洁, 厚度均匀,无明显自发荧光。有时需用石 英玻璃载玻片。
荧光抗体技术的应用
①自身抗体检 测
抗核抗体(均质型)
抗核抗体(斑点 型)
抗核抗体(核膜型)
荧光抗体技术的应用
②病原体检 测
细菌(藤黄微球菌 )
寄生虫(猴胚肾细胞内弓形虫)
荧光抗体技术的应用
③免疫病理检 测
肿瘤(人肝癌细胞)
七、荧光原位杂交
概念: 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是 用标记的核酸探针,经放射自显影或非放射检测 体系,在组织,细胞、间期核及染色体上对核酸 进行定位和相对定量研究的一种手段。
二.荧光显微镜的结构
主要结构有机械系统和光学系统两部分,如图 1.机械系统:包括底座、镜身、观察筒三部分 2.光学系统: 包括物镜、聚光镜、光源等
三.荧光显微镜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 1.基本操作步骤
(1)安装紫外防护罩。 (2)打开高压汞灯的电源控制箱开关。 (3)插入挡光板,中断光路。 (4)预热5—10分钟。 (5)将载有样品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
五.荧光显微镜应用技术
1. 对细胞结构或组分的定性位、半定量研究
免疫荧光技术
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样品(细胞、组织或分离的 物质等)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以适当检测荧光的技 术对其进行分析的方法。将抗原或抗体与荧光染料连接, 用于检测相应特异性的抗体或抗原的方法称“直接免疫荧 光技术(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technique)”。用荧光染 料标记的第二、第三抗体等检测相应抗原抗体复合体的方 法则称“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6)选择接物镜(按照先低倍,后高倍顺序)。
(7)旋转分光镜组件转盘,选择所需要 的分光镜组件:“O”为观察透射光时 用;“WU”为观察蓝色荧光时用(如 DAPl);“WB”为观察绿色荧光时用(如 FITC);“WG"为观察红色荧光时用 (如TRITC)。
(8)使用阻断滤片(目前多数阻断滤片内 置于荧光显微镜)。
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示意 图
荧素 标记的抗抗体再与 第一抗体结合。
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示意 图
荧光抗体染色
双标记法
两种荧光素分别标记的两种不同的特异性抗 体,与同一标本反应,荧光显微镜观察两种颜 色荧光。
荧光抗体染色
荧光抗体染色结果判 断
设立实验对照: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区分特异和非特异染色 阳性细胞显色分布:胞质型、胞核型和膜表面型
(二)盖玻片
盖玻片厚度在0.17mm左右,光洁。为了 加强激发光,也可用干涉盖玻片,这是一 种特制的表面镀有若干层对不同波长的光 起不同干涉作用的物质(如氟化镁)的盖 玻片,它可以使荧光顺利通过,而反射激 发光,这种反射的激发光女可激发标本。
(三)标本 组织切片或其他标本不能太厚,如太厚激
发光大部分消耗在标本下部,而物镜直接观 察到的上部不充分激发。另外,细胞重迭或 杂质掩盖,影响判断。 (四)封裱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