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提取工艺简介
棕榈油精炼工艺

棕榈油精炼工艺
嘿,这棕榈油精炼工艺啊,其实挺有意思。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油脂厂上班,有次我去他那玩,就看到了棕榈油精炼的过程。
一开始呢,那棕榈油就跟个小脏孩似的,颜色黄黄的,还有好多杂质。
这时候就得给它洗个澡,也就是脱胶。
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弄出去,让棕榈油变得干净点。
然后呢,就像给人美白一样,要给棕榈油脱色。
用一些特殊的材料,把棕榈油里那些不好看的颜色给吸走。
我看着那原本黄黄的油慢慢变得清亮起来,还挺神奇。
接着就是脱臭啦。
这就好比给棕榈油喷香水,把那些难闻的味道都去掉。
经过这一步,棕榈油就变得香喷喷的了。
最后呢,还要经过一些其他的小步骤,让棕榈油变得更加完美。
等全部弄完,那棕榈油就跟换了个人似的,又干净又漂亮,还特别好用。
我朋友跟我说,这精炼过程可不能马虎,每一步都得认
真对待。
不然出来的棕榈油就不达标啦。
哈哈。
棕榈油精炼和分提

棕榈油精炼与分提毛棕榈油精炼应该关注的一个值叫DOBI,DOBI值作为一个质量参数评价棕榈毛油精炼能力的好坏,DOBI>3,精炼能力好;DOBI 2.4~2.9,精炼能力中等;DOBI<2.3,精炼能力差。
DOBI值是指446nm对269nm吸收峰比率。
如果DOBI〈2,就需要消耗2.5%以上的白土。
毛棕榈油脱胶毛棕榈油一般都不单独进行脱胶处理,尽管含磷比较低(一般小于20PPM),但在脱色之前最好先加入0.05%的磷酸脱胶,这样有助于提高成品油的稳定性和耐煎炸性.具体的做法是,在毛油进入脱色塔之前,加一个混合器,按照进油的流量混入一定比例的磷酸或者是柠檬酸,充分搅拌后进入脱色塔,如果单靠白土的吸附来脱胶是不够的.棕榈油有如下特点:1.含饱和脂肪酸比较多,稳定性好,不容易发生氧化变质。
2.棕榈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500-700ppm)和维生素E(500-800ppm)。
3.棕榈油的存在无法用颜色反应来测定。
氢化油中混有棕榈油很难用简单的方法测出来。
棕榈油或氢化棕榈油经适度氧化后散发轻微类似紫罗兰的气味,在测定稳定性或加速氧化试验中如果闻到这种气味就定性地表示有棕榈油存在。
根据实际的生产经验,毛棕榈油的脱臭温度一般在256-265度之间,如果过低,不利于脱出FFA和分解色泽,过高则会增加成本和反式脂肪酸.分提在棕榈油分提中,为了加快结晶的速度,我们通常在原料中加入晶种的方法来帮助结晶,加入的晶种比原料的熔点要高,有两种方式:一是按照比例直接在分提原料的大罐里加,混合均匀后再泵入结晶罐冷却结晶;二是在结晶过程中加入另一种结晶好的晶体.一般都会缩短100-300分钟的结晶时间,同时还能提高液油的得率.加晶种的关键在于加入晶种占所有原料的比例和晶种的品质(主要是熔点)吸附脱色原理(1)吸附剂表面的吸附吸附作用主要由吸附剂超微凸凹表面的表面自由能所引起。
在油和吸附剂充分接触后,色素被吸附,并最终达到吸附平衡。
棕榈油精炼技术棕榈油目前是全球第二大食用植物油棕榈种植成本低

棕榈油精炼技术棕榈油目前是全球第二大食用植物油。
棕榈种植成本低,棕榈油价格低,因此在世界食用油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我国人口众多,对于植物油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我国植物油需求将保持5%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总需求量达2 800万t。
(一)油脂精炼工艺油脂精炼的目的就是为了去除杂质,达到成品食用油的标准。
工艺主要流程为:毛油—脱胶—中和—脱色—脱臭—分提。
加水水化脱胶,加碱中和或蒸气蒸馏脱酸,加吸附剂活性白土或活性炭脱色,高温负压脱臭同时脱除产生油烟的低沸点挥发物。
一、毛油过滤收购回来的毛油需经过过滤,滤去悬浮颗粒杂质以及其他杂质才能进行下面的生产。
二、脱胶胶质即磷脂、糖、蛋白质混合物、微量金属及其他杂质。
脱胶即是对这些杂质的去除工艺,原料油脂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原料油脂中胶质是影响油脂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些杂质使油脂与催化剂不相接触,从而降低了裂解速度,不脱胶就直接中和会因乳化而难以操作和增加油损,胶质也是油脂翻泡的原因,对产品的稳定性和色泽产生不利影响。
该公司采用顶级脱胶法,采用德国的韦斯伐利亚公司设备。
主要工艺流程:毛油→换热器→(加酸)混合器→中间罐→(加碱)混合器→离心机→(加水)混合器→中间→离心机→精炼油该法在加热到90~105 ℃的毛油中加磷酸激烈搅拌混合约3min 后,用稀碱将部分磷酸中和, 将全部油脂用离心机分离后加热水静置, 用特别高的重力加速度进行离心分离。
最后脱胶油中磷脂的含量可在5×10 - 6以下。
顶级脱胶法是由比利时的范德莫特尔公司和德国的韦斯伐利亚共同研究出的新型脱胶方法,期间需经过两次离心机分离,离心分离效果越好,脱胶效果越好,得到的精炼油品质越高。
三、中和中和脱酸是对产品质量和价格有很大影响的一道工序,如果中和工序有问题,会给脱色以后的各工序带来困难,并使产品质量和收率降低。
中和通常有两种方法即物理和化学方法,原则上物理精炼法即气提蒸馏脱酸方法应作为油脂精炼的首选工艺,化学中和方法即用氢氧化钠中和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脱酸会产生皂脚和废水。
棕榈油精炼与分提

棕榈油精炼与分提毛棕榈油精炼应该关注的一个值叫DOBI,DOBI值作为一个质量参数评价棕榈毛油精炼能力的好坏,DOBI>3,精炼能力好;DOBI 2.4~2.9,精炼能力中等;DOBI<2.3,精炼能力差。
DOBI值是指446nm对269nm吸收峰比率。
如果DOBI〈2,就需要消耗2.5%以上的白土。
毛棕榈油脱胶毛棕榈油一般都不单独进行脱胶处理,尽管含磷比较低(一般小于20PPM),但在脱色之前最好先加入0.05%的磷酸脱胶,这样有助于提高成品油的稳定性和耐煎炸性.具体的做法是,在毛油进入脱色塔之前,加一个混合器,按照进油的流量混入一定比例的磷酸或者是柠檬酸,充分搅拌后进入脱色塔,如果单靠白土的吸附来脱胶是不够的.棕榈油有如下特点:1.含饱和脂肪酸比较多,稳定性好,不容易发生氧化变质。
2.棕榈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A原(500-700ppm)和维生素 E(500-800ppm)。
3.棕榈油的存在无法用颜色反应来测定。
氢化油中混有棕榈油很难用简单的方法测出来。
棕榈油或氢化棕榈油经适度氧化后散发轻微类似紫罗兰的气味,在测定稳定性或加速氧化试验中如果闻到这种气味就定性地表示有棕榈油存在。
根据实际的生产经验,毛棕榈油的脱臭温度一般在256-265度之间,如果过低,不利于脱出FFA和分解色泽,过高则会增加成本和反式脂肪酸.分提在棕榈油分提中,为了加快结晶的速度,我们通常在原料中加入晶种的方法来帮助结晶,加入的晶种比原料的熔点要高,有两种方式:一是按照比例直接在分提原料的大罐里加,混合均匀后再泵入结晶罐冷却结晶;二是在结晶过程中加入另一种结晶好的晶体.一般都会缩短100-300分钟的结晶时间,同时还能提高液油的得率.加晶种的关键在于加入晶种占所有原料的比例和晶种的品质(主要是熔点)吸附脱色原理(1)吸附剂表面的吸附吸附作用主要由吸附剂超微凸凹表面的表面自由能所引起。
在油和吸附剂充分接触后,色素被吸附,并最终达到吸附平衡。
棕榈油 生产工艺

棕榈油生产工艺棕榈油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采摘:在棕榈果成熟后,用长竹竿将棕榈果从棕榈树上采摘下来。
采摘要选择适时进行,不可过早或过晚。
2. 分离:将采摘下来的棕榈果进行分离,去除果实外面的果皮和果肉。
一般通过手工或机械的方式将果皮和果肉分离。
3. 清洗:把分离后的棕榈果放入清洗机中进行清洗,去除果实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清洗后的棕榈果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4. 破碎:经过清洗后的棕榈果放入破碎机中进行破碎,使果核和果肉分离。
破碎后的棕榈果会形成一种叫作棕榈果浆的状况。
5. 螺旋榨取:将棕榈果浆放入螺旋榨取机中进行榨取。
螺旋榨取机会通过旋转的方式将浆液中的油分离出来。
6. 分离沉榨液:经过螺旋榨取后,得到的油水混合液称为沉榨液,该液体中有棕榈油和水。
通过沉淀离心机或沉淀池,将沉榨液进行分离,分离出棕榈油和水分。
7. 精炼:将分离出来的棕榈油进行精炼,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
通常包括脱酸、磷脱胺、脱色、脱臭等工艺。
8. 脱酸:将棕榈油中的酸性物质去除,可以通过脱酸装置进行处理。
9. 磷脱胺:通过磷酸对棕榈油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胺质。
10. 脱色:用活性白土或活性炭等物质对棕榈油进行脱色处理,使其颜色更加纯净。
11. 脱臭:通过真空蒸馏或短途蒸馏装置对棕榈油进行脱臭处理,去除其中的异味物质。
12. 净化:将脱酸、磷脱胺、脱色、脱臭后的棕榈油进行净化,去除其中的微小杂质和残留物质。
可以通过过滤、离心等方式进行。
13. 包装:经过精炼和净化后的棕榈油会进行包装,通常以塑料瓶或桶等容器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销售。
以上是棕榈油的生产工艺的一般步骤,具体的生产工艺还会根据不同厂家和地区的需要进行微调和改进。
同时,棕榈油的生产过程中也要注重环保和安全性,合理处理废弃物和废水,确保生产过程符合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
棕榈油精炼与分提

棕榈油精炼与分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棕榈油精炼与分提毛棕榈油精炼应该关注的一个值叫DOBI,DOBI值作为一个质量参数评价棕榈毛油精炼能力的好坏,DOBI>3,精炼能力好;DOBI2.4~2.9,精炼能力中等;DOBI<2.3,精炼能力差。
DOBI值是指446nm对269nm吸收峰比率。
如果DOBI〈2,就需要消耗2.5%以上的白土。
毛棕榈油脱胶毛棕榈油一般都不单独进行脱胶处理,尽管含磷比较低(一般小于20PPM),但在脱色之前最好先加入0.05%的磷酸脱胶,这样有助于提高成品油的稳定性和耐煎炸性.具体的做法是,在毛油进入脱色塔之前,加一个混合器,按照进油的流量混入一定比例的磷酸或者是柠檬酸,充分搅拌后进入脱色塔,如果单靠白土的吸附来脱胶是不够的.棕榈油有如下特点:1.含饱和脂肪酸比较多,稳定性好,不容易发生氧化变质。
2.棕榈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500-700ppm)和维生素E(5 00-800ppm)。
3.棕榈油的存在无法用颜色反应来测定。
氢化油中混有棕榈油很难用简单的方法测出来。
棕榈油或氢化棕榈油经适度氧化后散发轻微类似紫罗兰的气味,在测定稳定性或加速氧化试验中如果闻到这种气味就定性地表示有棕榈油存在。
根据实际的生产经验,毛棕榈油的脱臭温度一般在256-265度之间,如果过低,不利于脱出FFA和分解色泽,过高则会增加成本和反式脂肪酸.分提在棕榈油分提中,为了加快结晶的速度,我们通常在原料中加入晶种的方法来帮助结晶,加入的晶种比原料的熔点要高,有两种方式:一是按照比例直接在分提原料的大罐里加,混合均匀后再泵入结晶罐冷却结晶;二是在结晶过程中加入另一种结晶好的晶体.一般都会缩短100-300分钟的结晶时间,同时还能提高液油的得率.加晶种的关键在于加入晶种占所有原料的比例和晶种的品质(主要是熔点)吸附脱色原理(1)吸附剂表面的吸附吸附作用主要由吸附剂超微凸凹表面的表面自由能所引起。
棕榈油提取工艺简介

棕榈油提取工艺简介
人们通过水煮、碾碎、榨取的过程,可以从棕榈果肉中获得毛棕榈油(CPO)和棕榈粕(PE);同时在碾碎的过程中,棕榈的果子(即棕榈仁)被分离出来,再经过碾碎和去掉外壳,剩下的果仁经过榨取得到毛棕榈仁油(CPKO)和棕榈仁粕(PKE)。
油棕果实中含两种不同的油脂,从果肉中获得棕榈油;从棕榈种子(仁)中得到棕榈仁油,这两种油中前者更为重要。
以上所有的这些产品,均被有效的应用于食品、化工、农业等领域。
可以说棕榈是一种很好的经济类植物。
经过上述初级阶段的榨取之后,毛棕榈油和毛棕榈仁油被送到精炼厂精炼,经过去除游离脂肪酸、天然色素、气味后,成为色拉级的油脂-精炼棕榈油(RBD PO)及棕榈油色拉油(RBD PKO)。
经过精炼的棕榈油在液态下接近于无色透明,在固态下近白色。
此外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棕榈油还可以经过进一步的分馏、处理,形成棕榈油酸(PFAD)、棕榈液油(简称OLEAN)、棕榈硬脂(简称STEARINE或ST)。
油棕果实里含有较多的解脂酶,所以对收获的果实必须及时进行加工或杀酵处理,棕榈毛油容易自行水解而生成较多的游离脂肪酸,酸值增长很快,因此要及时精炼或分提。
棕榈油中富含胡萝卜素(0.05%-0.2%),呈深橙红色,这种色素不能通过碱炼有效地除去,通过氧化可将油色脱至一般浅黄色。
在阳光和空气作用下,棕榈油也会逐渐脱色。
棕榈油略带甜味,具有令人愉快的紫罗兰香味。
常温下呈半固态,其稠度和熔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国际市场上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低的棕榈油叫做软油,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棕榈油叫硬油。
棕榈油生产工艺

棕榈油生产工艺
棕榈油是一种常用的植物油,其生产工艺涉及到多个步骤。
以下是棕榈油的生产工艺的一个简要描述,大致分为原料准备、加工和精炼三个阶段。
首先是原料准备。
棕榈油的主要原料是棕榈果。
棕榈果在采摘后需要处理一些外膜,这通常通过水洗的方式进行。
然后,棕榈果会被切割开,将果肉和果壳分开。
果肉会被用来制作棕榈油,而果壳可以用作燃料。
接下来是加工阶段。
果肉会被蒸煮,然后压榨。
蒸煮的目的是使果肉更易于压榨出油。
压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常见的方法是用榨油机将果肉压榨出油。
压榨后的油和沉淀饼料会被分开收集。
油会被沉淀和分离出来,沉淀饼料也会进一步处理,用作饲料等其他用途。
最后是精炼阶段。
压榨出的生油一般含有杂质和色素,需要进行精炼才能得到合格的棕榈油。
首先是脱酸和脱臭。
油会经过酸洗和蒸发,去除其中的酸和异味。
然后是漂白。
油会通过活性炭吸附和蒸汽来去除其中的色素和杂质,使得油变得透明。
最后是脱蜡。
通过冷却和过滤的方式,将油中的蜡质去除,使油变得清澈。
以上就是棕榈油的生产工艺的一个简要描述。
当然,实际的生产工艺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步骤和细节可能会因生产厂商和设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但总体来说,这个过程包括原料准备、
加工和精炼三个主要步骤,可以使得棕榈果转化为优质的棕榈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通过水煮、碾碎、榨取的过程,可以从棕榈果肉中获得毛棕榈油(CPO)和棕榈粕(PE);同时在碾碎的过程中,棕榈的果子(即棕榈仁)被分离出来,再经过碾碎和去掉外壳,剩下的果仁经过榨取得到毛棕榈仁油(CPKO)和棕榈仁粕(PKE)。
油棕果实中含两种不同的油脂,从果肉中获得棕榈油;从棕榈种子(仁)中得到棕榈仁油,这两种油中前者更为重要。
以上所有的这些产品,均被有效的应用于食品、化工、农业等领域。
可以说棕榈是一种很好的经济类植物。
经过上述初级阶段的榨取之后,毛棕榈油和毛棕榈仁油被送到精炼厂精炼,经过去除游离脂肪酸、天然色素、气味后,成为色拉级的油脂-精炼棕榈油(RBD PO)及棕榈油色拉油(RBD PKO)。
经过精炼的棕榈油在液态下接近于无色透明,在固态下近白色。
此外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棕榈油还可以经过进一步的分馏、处理,形成棕榈油酸(PFAD)、棕榈液油(简称OLEAN)、棕榈硬脂(简称STEARINE或ST)。
油棕果实里含有较多的解脂酶,所以对收获的果实必须及时进行加工或杀酵处理,棕榈毛油容易自行水解而生成较多的游离脂肪酸,酸值增长很快,因此要及时精炼或分提。
棕榈油中富含胡萝卜素(0.05%-0.2%),呈深橙红色,这种色素不能通过碱炼有效地除去,通过氧化可将油色脱至一般浅黄色。
在阳光和空气作用下,棕榈油也会逐渐脱色。
棕榈油略带甜味,具有令人愉快的紫罗兰香味。
常温下呈半固态,其稠度和熔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国际市场上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低的棕榈油叫做软油,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棕榈油叫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