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女童患稀有病甲基丙二酸血症 须终生吃稀缺特制奶粉

合集下载

罕见病饮食宜忌预防治疗的饮食策略

罕见病饮食宜忌预防治疗的饮食策略

罕见病饮食宜忌预防治疗的饮食策略罕见病是指发病率低于每10万人中患病人数不超过5人的疾病。

由于罕见病的发病率低,导致对其了解和研究的人数相对较少,因此对于罕见病的饮食宜忌、预防和治疗的饮食策略也相对较少。

然而,饮食在预防和治疗罕见病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罕见病及其饮食宜忌和预防治疗的饮食策略。

一、先天性代谢障碍类罕见病先天性代谢障碍类罕见病是指由于遗传缺陷导致人体无法正常代谢某些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先天性代谢障碍类罕见病包括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卟啉病等。

对于这类疾病,饮食宜忌和预防治疗的饮食策略如下:1. 饮食宜忌- 宜:低蛋白饮食。

由于先天性代谢障碍类罕见病患者无法正常代谢某些物质,因此需要限制相关物质的摄入。

低蛋白饮食可以减少相关物质的摄入,从而减轻病情。

- 忌:高蛋白食物。

高蛋白食物会增加相关物质的摄入,加重病情。

2. 预防治疗的饮食策略- 早期筛查。

对于新生儿,应进行早期筛查,及时发现患病情况,以便进行早期治疗和饮食干预。

- 特殊配方奶粉。

对于无法通过饮食控制的患者,可以使用特殊配方奶粉,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二、免疫系统疾病类罕见病免疫系统疾病类罕见病是指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

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类罕见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对于这类疾病,饮食宜忌和预防治疗的饮食策略如下:1. 饮食宜忌- 宜:均衡饮食。

免疫系统疾病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营养,以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包括合理搭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

- 忌:高盐食物。

高盐食物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病情。

2. 预防治疗的饮食策略-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伴随着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矿物质缺乏。

因此,应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持机体正常功能。

- 避免过敏原。

对于存在过敏反应的患者,应避免接触和摄入过敏原,以减轻病情。

三、遗传性疾病类罕见病遗传性疾病类罕见病是指由于遗传缺陷导致的疾病。

婴儿期起病的甲基丙二酸血症41例病例系列报告

婴儿期起病的甲基丙二酸血症41例病例系列报告

作者单位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㊀上海,201102,1分子医学中心,2内分泌遗传代谢科;3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㊀杨琳,email:yanglin_fudan@163.com;陆炜,email:wei_lu77@163.com㊃论著㊃DOI:10.3969/j.issn.1673⁃5501.2020.06.012婴儿期起病的甲基丙二酸血症41例病例系列报告邓冬立1,3㊀肖非凡1,3㊀吴冰冰1㊀孙卫华1㊀杨㊀琳2㊀陆㊀炜2㊀周文浩1㊀㊀摘要㊀目的㊀总结婴儿期起病的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患儿的首发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情况,分析表型与基因型的关联性㊂方法㊀纳入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分子医学中心基因检测发现携带MMA已知致病基因的致病或可疑致病变异的婴儿,截取患儿就诊的主要原因㊁临床信息和基因检测结果,按照不同致病基因分组比较患儿的临床表型㊂结果㊀41例中男26例,中位起病时间为21日龄,新生儿期就诊25例,28d至6个月就诊12例, 12个月就诊4例;主要就诊原因为生后反应差(24例)和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疑似MMA(8例)㊂共检出MUT基因和MMACHC基因的47种致病/可疑致病变异㊂MUT基因热点致病变异为c.729_730insTT㊁c.323G>A和c.1677⁃1G>A;MMACHC基因热点致病变异为c.609G>A㊁c.567dupT和c.80A>G㊂33例有临床表现的患儿中,22例携带MUT基因变异(MUT组),11例携带MMACHC变异(MMACHC组);2组最常见的表型均为肌张力异常㊁呼吸系统异常和喂养困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㊂MUT组更易出现酸中毒(50.0%vs9.1%,P=0.027),MMACHC组更易出现心肌受累(36.4%vs4.5%,P=0.037)㊂5例患儿放弃治疗后死亡㊂结论㊀婴儿期出现反应差㊁肌张力异常㊁呼吸系统异常及喂养困难的患儿,应警惕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可能性㊂MMA患儿携带MUT基因突变更易出现酸中毒症状,携带MMACHC基因突变更易合并心肌受累㊂关键词㊀甲基丙二酸血症;㊀早期临床特征;㊀MUT基因;㊀MMACHC基因41casesofinfantswithmethylmalonicacidemia:AcaseseriesreportDENGDongli1,3,XIAOFeifan1,3,WUBingbing1,SUNWeihua1,YANGLin2,LUWei2,ZHOUWenhao1(Children'sHospitalof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1102,China,1CenterforMolecularMedicine,2DepartmentofEndocrinologyandInheritedMetabolicDiseases;3Co⁃firstauthors)CorrespondingAuthor:YANGLin,email:yanglin_fudan@163.com;LUWei,email:wei_lu77@163.com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initialclinicalcharacteristicsandgenemutationsofinfantswithmethylmalonicacidemia(MMA)andtoanalyzegenotype⁃phenotypecorrelation.MethodsInfantsdiagnosedasMMAbygenetictestingwererecruitedfromJune2016toJune2019inCenterforMolecularMedicineofChildren'sHospitalofFudanUniversity.Clinicalcharacteristicsandgenetictestresultswereincludedforanalysis.Wecomparedpatients'phenotypesbasedongenotype.ResultsForty⁃oneinfantswereincludedinthisstudy.Ofthem,twenty⁃sixpatientsweremalesandthemedianageofonsetwas21days.Totally,25patientsreferredtohospitalatneonataltime,12patientsreferredtohospitalin28daysto6monthsofage,and4patientsreferredtohospitalin6monthsto12monthsofage.Themostcommonchiefcomplaintswerepoorpostnatalresponse(24patients)andsuspectedMMAbynewbornscreen(8patients).Twogenes(MUTandMMACHC)weredetectedinthesepatientsandforty⁃sevenkindsofpathogenicorlikelypathogenicvariantsweredetected.Thehotmutationsincludedc.729_730insTT,c.323G>A,andc.1677⁃1G>AforMUTgene.ForMMACHCgene,c.609G>A,c.567dupT,andc.80A>Gwerehotmutations.Atotalofthirty⁃threepatientspresentedclinicalfeatures,22patientsdetectedwithMUTgenevariationsand11patientsdetectedwithMMACHCgenevariations.Fortwogenevariations,thecommonclinicalcharacteristicsweredystonia,abnormalbreathing,andfeedingintolerance.Nostatisticaldifferenceswerefoundinthesetwogroups.ComparedwithpatientswithMMACHCmutations,patientswithMUTmutationsweremoreeasilypresentedacidosis(50.0%vs9.1%,P=0.027);however,patientswithMMACHCmutationswereeasilypresentedcardiomyopathythanpatientswithMUTmutations(36.4%vs4.5%,P=0.037).Atotaloffivepatientsgaveuptreatmentsanddied.ConclusionInfants,whopresentedwithpoorresponse,dystonia,abnormalbreathing,andfeedingintolerance,shouldbeconsiderthepossibilityofMMA.MMApatientswithMMACHCvariationswereeasilypresentedcardiomyopathyandpatientswithMUTvariationswereeasilypresentedacidosis.Keywords㊀Methylmalonicacidemia;㊀Clinicalcharacteristics;㊀MUTgene;㊀MMACHCgene㊀㊀甲基丙二酸血症(MMA)又称甲基丙二酸尿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有机酸代谢异常导致多系统损伤的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于1968年被首次报道[1]㊂MMA是中国患儿最常见的先天性有机酸代谢性疾病,发病率为1/250000 1/48000[2,3]㊂甲基丙二酸正常情况下在甲基丙二酰辅酶A(MCM)及其辅酶钴胺素(cbl,即维生素B12)的作用下转化生成琥珀酸,参与三羧酸循环㊂MCM缺陷或cbl代谢异常可导致甲基丙二酸等代谢物蓄积,引起神经系统㊁肾脏等多系统损伤㊂目前研究[4]显示,婴儿期发病的MMA起病症状多样,预后较差,但及时诊治可以改善预后㊂本文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分子医学中心通过基因检测确诊的婴儿期发病的MMA的临床资料和基因突变情况,促进早期诊断和干预㊂1㊀方法1.1㊀MMA的诊断标准㊀质谱检测提示MMA,或基因检测证实存在MMA相关基因致病变异㊂1.2㊀病例纳入标准㊀①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分子医学中心行基因检测,发现MMA已知致病基因(MUT㊁MMACHC㊁MMAA㊁MMAB㊁MCEE㊁MMADHC㊁LMBRD1㊁ABCD4㊁PRDX1㊁HCFC1)的致病或可疑致病变异;②诊断年龄<1岁㊂1.3㊀高通量基因检测㊀在取得患儿父母的知情同意后,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㊂用miniblood全血试剂盒(QIAGEN公司,德国)提取基因组DNA,NanoDrop2000(Thermofisher公司,美国)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其浓度㊂基于IlluminaHiseq2000/2500平台进行序列检测㊂测序覆盖度>98%,平均测序深度>100ˑ㊂根据我院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流程(第2版)[5]对变异进行信息注释和致病性分析㊂1.4㊀资料截取㊀从我院病历系统中获取以下信息:①患儿的性别㊁胎龄㊁出生体重㊁发病年龄㊁分娩方式㊁家族史;②根据OMIM数据库对MMA的表型记录,重点收集整理就诊时主要临床表现:发育延迟㊁肌张力异常㊁喂养困难㊁肝损伤㊁呕吐㊁神经影像学改变㊁惊厥㊁心肌受累㊁呼吸系统异常㊁低钾㊁血液学异常㊁酸中毒㊁肾脏受累㊁骨骼异常;③高通量基因检测结果㊂1.5㊀统计学分析㊀采用SPSS20.0软件㊂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㊀一般情况㊀41例婴儿期起病的MMA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26例,女15例;中位起病时间为21日龄(3日龄至1岁),男㊁女患儿中位起病时间分别为18和24日龄㊂新生儿期就诊25例, 6月龄就诊12例, 12月龄就诊4例㊂主要就诊原因包括:生后反应差24例,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疑似MMA8例(其中2例同时有同型半胱氨酸增高)㊂发育迟缓3例,抽搐2例,气促伴呕吐㊁单纯气促㊁肺动脉高压㊁四肢青紫各1例㊂2.2㊀基因检测结果㊀41例共检出2个基因47种变异㊂㊀㊀25例携带MUT基因致病/可疑致病变异,2例为纯合变异,其余均为复合杂合变异㊂共检测到31个不同的变异位点,变异类型为:移码突变9个㊁错义突变28个㊁剪接供体突变4个㊁终止突变7个㊂热点致病变异为c.729_730insTT(5例)㊁c.323G>A(4例)㊁c.1677⁃1G>A(4例)㊂㊀㊀16例携带MMACHC基因致病/可疑致病变异,均为复合杂合变异㊂检测到16个不同的变异位点,变异类型:移码突变8个㊁框内缺失突变3个㊁错义突变6个㊁剪接供体突变1个㊁启动子丢失突变1个㊁终止突变13个㊂热点致病变异:c.609G>A(8例)㊁c.567dupT(5例)㊁c.80A>G(4例)㊂2.3㊀MUT和MMACHC基因缺陷导致MMA的临床表型比较㊀8例为新生儿质谱筛查怀疑MMA,尚无临床表型,不纳入基因型⁃临床表型比较分析㊂其余33例中,22例携带MUT基因变异(MUT组),11例携带MMACHC变异(MMACHC组)㊂㊀㊀MUT组,男16例㊁女6例;新生儿期就诊17例, 6月龄就诊2例, 12月龄就诊3例;中位起病年龄为11日龄㊂MMACHC组,男7例,女4例;新生儿期就诊5例, 6月龄就诊5例, 12月龄就诊1例;中位起病年龄为2月龄㊂㊀㊀表1显示,2组就诊主要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最常见的表型均为肌张力异常㊁呼吸系统异常和喂养困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MUT组更易出现酸中毒(50.0%vs9.1%,P=0.027),MMACHC组更易出现心肌受累表型(36.4%vs4.5%,P=0.037)㊂此外,MUT组6例患儿行MR检查,结果提示1例正常㊁1例代谢性脑病㊁2例脑外隙增宽㊁2例皮下血肿;3例患儿行CT检查,结果提示1例正常㊁2例脑白质密度减低㊂MMACHC组5例患儿行MR检查,结果提示1例正常㊁1例脑积水㊁1例白质髓鞘化落后㊁2例脑外隙增宽;1例患儿行CT检查,结果提示脑积水㊂2.4㊀死亡患儿分析㊀5例患儿放弃治疗后死亡,包括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脑疝和严重脑积水各1例㊂2例携带MUT基因的c.626dupC/c.787G>A和c.729_730insTT/c.1679G>A,2例携带MMACHC基因的c.609G>A/c.658_660delAAG变异,1例携带MMACHC基因的c.80A>G/c.567dupT变异㊂3㊀讨论㊀㊀MMA常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容易误诊,得到及时诊治者预后较好㊂本研究41例<1岁起病的MMA患儿中,仅8例(19.5%)为新生儿期尚无临床表现前,串联质谱筛查提示MMA;其余33例因有临㊀气促㊁呕吐1(4.5)0(0)1㊀发育迟缓2(9.1)1(9.1)1㊀生后反应差17(77.3)7(63.6)0.438㊀气促1(4.5)0(0)1㊀抽搐1(4.5)1(9.1)1㊀四肢青紫0(0)1(9.1)1㊀发现肺动脉高压0(0)1(9.1)0.586发育㊀发育延迟4(18.2)3(27.3)0.661㊀肌张力异常15(68.2)7(63.6)1消化系统㊀喂养困难10(45.5)4(36.4)0.719㊀肝损伤5(22.7)1(9.1)0.637㊀呕吐6(27.3)1(9.1)0.378神经系统㊀惊厥7(31.8)1(9.1)0.218心肌受累1(4.5)4(36.4)0.037呼吸系统异常1)12(54.5)5(45.5)0.622血液学检查㊀低钾1(4.5)0(0)1㊀血液学异常2)7(31.8)1(9.1)0.218㊀贫血4(18.2)4(36.4)0.391代谢㊀酸中毒11(50.0)1(9.1)0.027其他㊀肾脏受累3(13.6)1(9.1)1㊀骨骼异常3)0(0)2(18.2)0.104死亡2(9.1)3(27.3)0.304注㊀1)呼吸系统异常包括气喘㊁呼吸急促㊁呼吸衰竭,2)血液学异常包括粒细胞减少/增多㊁血小板减少,3)骨骼异常包括指/趾粗大床表现就诊的患儿中,最主要的就诊原因为反应差㊂如就诊时合并肌张力异常㊁喂养困难,应高度怀疑MMA可能性㊂但上述症状在婴幼儿期特异性差,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MMA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㊂有研究报道,中国MMA患儿最常见的变异基因为MMACHC基因和MUT基因[6]㊂本文对41例婴儿期起病的MMA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与之一致,25例为MUT基因变异,16例为MMACHC基因变异㊂㊀㊀MUT基因位于染色体6p12.3区域,包含13个外显子,全长约35kb,其编码的MCM酶主要有2个功能结构域[7],N⁃末端的结构域(第88 422位氨基酸)为底物结合区,C⁃末端的结构域(第578 750位氨基酸)属于cbl结合区㊂本文中MUT基因变异位点主要位于N⁃末端结构域的第2㊁3㊁6外显子,可引起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MCM酶活性㊂Liu等[8]报告,37.5%的MUT基因突变位点位于第3㊁6外显子㊂因此,MUT基因的第3㊁6外显子为突变的热点区域,机制尚不明确㊂MMACHC基因位于染色体1p34区域,含4个外显子,编码cblc蛋白㊂该基因发生突变导致cblc蛋白缺陷,破坏了正常的氰钴胺的还原脱氰反应,引起机体甲基丙二酸及同型半胱氨酸蓄积㊂本文MMACHC变异多聚集在外显子4区域,与此前报道[9]一致,提示该区域为MMACHC变异热点区域㊂㊀㊀目前已知的中国MMA患者MUT基因热点变异主要为c.729_730insTT㊁c.1106G>A㊁c.914T>C和c.2080C>T[10],MMACHC基因热点变异主要为c.609G>A㊁c.80A>G和c.658_660delAAG[9,11]㊂本文MUT基因常见热点变异为c.729_730insTT㊁c.323G>A和c.1677⁃1G>A,MMACHC基因常见热点变异为c.609G>A㊁c.567dupT和c.80A>G㊂本文与文献报道的热点变异不完全一致,可能与患儿来源不同有关㊂文献[9 11]以中国北方人群为主,本文患儿主要来自中国南方地区㊂本研究中检测到的最常见的MMACHC基因突变位点为c.609G>A,该突变为无义突变,可导致色氨酸编码提前终止,从而引起cblc蛋白缺陷,也是我国MMACHC基因的热点突变[12]㊂㊀㊀MMA患儿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呕吐㊁喂养困难㊁惊厥和发育迟缓等,本文患儿就诊主要原因与之较一致㊂本文病例中,携带MUT基因突变的患儿较携带MMACHC基因突变者更易出现酸中毒症状,与Kang等[13]的报告一致㊂有研究[14]显示,出现酸中毒表现的MMA患儿后期易出现神经系统异常及其他长期并发症㊂本文还发现,携带MMACHC基因变异的患儿更易有心肌受累的表现㊂心肌病是MMA较为罕见的症状,Kang等[13]报告的301例MMA患者中7例(2.3%)有心肌病表现,He等[15]报告的132例携带纯合MMACHCc.609G>A变异的患儿均无心肌病表现,白薇等[16]报告10例有心血管系统受累的MMA患儿,9例有MMACHCc.80A>G纯合/杂合变异㊂本文中携带MMACHC基因变异的患儿36.4%有心肌受累表现,均为c.80A>G杂合变异㊂推测MMA患儿心肌受累表型可能与c.80A>G杂合/纯合变异相关㊂Tanpaiboon等[17]提出,宫内MMACHC酶缺乏可能是引起患儿心脏发育异常的原因㊂分子机制研究[18,19]也表明,MMACHC基因表达异常可引起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和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诱发心脏发育异常㊂此外,本文发现1例携带MUT基因c.1208G>A/c.1286A>G变异的患儿存在心肌受累的表型㊂但是MUT基因变异导致心肌受累的文献报道较少,仍需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㊂㊀㊀本文2例携带复杂MUT基因变异的死亡患儿均携带移码突变㊂MUT基因的c.626dupC变异和c.729_730insTT变异均位于C⁃末端的结构域上,可影响钴胺素结合,从而引起蛋白质构象改变㊂先前研究报道中国携带MMACHC基因的c.609G>A/c.658_660delAAG突变位点的患儿均发病早㊁症状重㊁预后差[20]㊂本文3例死亡患儿中,2例携带MMACHC基因c.609G>A/c.658_660delAAG变异,1例携带MMACHC基因c.80A>G/c.567dupT变异㊂推测c.609G>A突变结合移码变异可导致较为严重的临床表型㊂参考文献1 LindbladB LindbladBS OlinP etal.Methylmalonicacidemia.Adisorderassociatedwithacidosis hyperglycinemia andhyperlactatemia.ActaPaediatrScand 1968 57 5 417⁃424.2 TuWJ ChenH HeJ.Methylmalonicaciduria newbornscreeninginmainlandChina JPediatrEndocrinolMetab2013 26 3⁃4 399⁃400.3 ChengKH LiuMY KaoCH etal.Newbornscreeningformethylmalonicaciduriabytandemmassspectrometry 7years'experiencefromtwocentersinTaiwan.JChinMedAssoc 2010 73 6 314⁃318.4 刘玉鹏马艳艳吴桐菲等.早发型甲基丙二酸尿症160例新生儿期异常表现.中华儿科杂志2012 50 6 410⁃414.5 杨琳董欣然彭小敏等.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流程第二版对遗传疾病候选变异基因筛选用时和准确性分析.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8 13 2 118⁃123.6 刘怡刘玉鹏张尧等.中国1003例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复杂临床表型㊁基因型及防治情况分析.中华儿科杂志2018 56 6 414⁃420.7 FowlerB LeonardJV BaumgartnerMR.Causesofanddiagnosticapproachtomethylmalonicacidurias.JInheritMetabDis 2008 31 3 350⁃360.8 LiuMY LiuTT YangYL etal.MutationprofileoftheMUTgeneinChinesemethylmalonicaciduriapatients.JIMDRep 2012 6 55⁃64.9 王彩君张耀东康文清等.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基因及临床分析.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 32 121181⁃1183.10 毋盛楠陈琼陈永兴等.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甲基丙二酸血症158例临床资料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0 35 3 228⁃232.11 王庆华刘畅孟翠萍等.菏泽地区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筛查及基因突变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5. 2020⁃10⁃30 http //kns.cnki.net/kcms/detail/61.1346.R.20201028.1322.008.html12 王秀利顾茂胜周伟等.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筛查与基因突变分析.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8 21 8 541⁃550.13 KangL LiuY ShenM etal.Astudyonacohortof301Chinesepatientswithisolatedmethylmalonicacidemia.JInheritMetabDis 2020 43 3 409⁃423.14 BaumgartnerMR HorsterF Dionisi⁃ViciC etal.Proposedguidelinesfor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methylmalonicandpropionicacidemia.OrphanetJRareDis 2014 9 130.15 HeR MoR ShenM etal.VariablephenotypesandoutcomesassociatedwiththeMMACHCc.609G>Ahomologousmutation longtermfollow⁃upinalargecohortofcases.OrphanetJRareDis 2020 15 1 200.16 白薇齐建光齐艳华等.甲基丙二酸尿症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心血管系统受累情况㊁血浆硫化氢水平及基因分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0 35 9 681⁃685.17 TanpaiboonP SloanJL CallahanPF etal.NoncompactionoftheventricularmyocardiumandhydropsfetalisincobalaminCdisease.JIMDRep 2013 10 33⁃38.18 RichardE Jorge⁃FinniganA Garcia⁃VilloriaJ etal.GeneticandcellularstudiesofoxidativestressinmethylmalonicaciduriaMMA cobalamindeficiencytypeCcblC withhomocystinuriaMMACHC .HumMutat 2009 30 11 1558⁃1566.19 PupavacM GarciaMA RosenblattDS etal.ExpressionofMmachcandMmadhcduringmouseorganogenesis.MolGenetMetab 2011 103 4 401⁃405.20 宇亚芬黎芳麻宏伟.cbI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及疗效的关系.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 17 8 769⁃774.(收稿日期:2020⁃09⁃17㊀修回日期:2020⁃11⁃11)(本文编辑:孙晋枫)。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护理课件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护理课件
为患儿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适应生活中 的不便。
家庭成员应共同参与,形成支持网络。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症状加重
如出现严重呕吐、嗜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及时处理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饮食调整需求
若对饮食调整有疑问,需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专业指导能帮助避免误食和营养不良。
该疾病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需早期诊断 和干预。
什么是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
发病机制
该病由MUT基因突累的毒素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尤其是神经系统 。
什么是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呕吐、嗜睡、肌张力减退等,严重 时可出现昏迷。
症状可能在出生后几天内显现,需密切观察。
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
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饮食管理
严格控制儿童的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 ,同时避免高甲基丙二酸食物。
可咨询营养师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定期监测
定期进行血液和尿液检测,监控甲基丙二酸 水平。
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疗方案。
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心理支持
男女患病几率相对接近。
何时诊断和治疗?
何时诊断和治疗? 早期筛查
新生儿筛查可以在出生后24-48小时内检测出该病 。
早期筛查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何时诊断和治疗? 确诊方法
通过血液检测和尿液分析确认甲基丙二酸水平。
基因检测可帮助确定是否为遗传性疾病。
何时诊断和治疗? 治疗方案
主要包括低蛋白饮食和补充特定氨基酸以减少毒 素积累。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诊断和治疗? 4. 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5.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甲基丙二酸血症的饮食护理 copy copy

甲基丙二酸血症的饮食护理 copy copy
t
MMA的的定义
定义
又称甲基丙二酸尿症,有机酸血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eIhylmalonyl·CoA mutasee, MCM)或其辅酶钴胺素(VitB12)代谢缺陷所致
2 Par
t
MMA的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1、能量代 谢不足:抑 制线粒体呼 吸链中复合 体活性。
3、兴奋性 中毒:谷氨 酸受体过度 的激活。
参考文献:贾云霞,何卫兰. 1例早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重症肺炎的婴儿的护理体会[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6():219-221
具体措施
高热量:保证热量及各 种营养素的供给,以淀 粉、碳水化合物为主要 能量来源。
具体措施
2、非营养性吸吮有助于营 养性吸吮行为的发育,促进 对肠道喂养的耐受性,减少 胃管喂养时的防御反应。在 患儿禁食和管饲期间,给予 吸吮安慰奶嘴。
参考文献:贾云霞,何卫兰. 1例早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重症肺炎的婴儿的护理体会[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6():219-221
Hale Waihona Puke 治疗-长期治疗维生素B12无效型: 以饮食治疗为主,天然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8—1.2g/(kg·d),蛋白质总摄人量婴幼
儿期应保证在2.5~3.og/(kg·d),儿童30~40g/d,成人50—65g/d,不足部分 由特殊奶粉或蛋白粉补充。 维生素B12有效型:
甲基丙二酸血症的饮食护理
问题
饮食护理在甲基丙二酸血症中的重要性

甲基丙二酸血症为终身性疾病,它的首发症状 80%以上为反复呕吐,饮食不当时容易导致病 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故饮食 控制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毋盛楠,陈琼,陈永兴,等.卫海燕.郑州大学附 属儿童医院甲基丙二酸血症158例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使 用儿科杂志,2020,35(3):228-232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预防课件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预防课件
及时的治疗能减少并发症,改善长远预后。
为什么预防至关重要?
减轻经济负担
通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医疗费用和家庭 负担。
预防优于治疗,降低患病风险可节省大量医疗资 源。
为什么预防至关重要? 社会支持
提高公众对甲基丙二酸血症的认识,增强社会对 患者及家庭的支持。
通过宣传教育,构建一个更友好的社会环境。
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 重要。
谁需要预防?
谁需要预防?
高风险人群
家族中有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的儿童需要特 别关注。
遗传咨询可以帮助评估风险,并提供个性化 的预防建议。
谁需要预防?
新生儿筛查
所有新生儿应接受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筛查, 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
筛查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及时干预 可以改善预后。
如何进行预防? 监测健康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体内代谢物水平,及时 发现异常。
通过血液检测等手段,确保儿童身体健康。
如何进行预防? 教育与支持
家长应积极了解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相关知识 ,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
参加相关的支持小组,分享经验和信息。
为什么预防至关重要?
为什么预防至关重要? 提高生存率
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 活质量。
谁需要预防?
孕期管理
孕妇应在孕期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了解胎 儿的遗传风险。
如果检测出有风险,及时就医可降低后代患 病的可能性。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孕前准备
准备怀孕前,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遗传 方面的评估。
了解家族病史,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新生儿期
谢谢观看
该疾病会导致体内有毒物质的积累,严重影响儿 童的健康。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小儿甲基丙二 酸血症的科普 知识PPT课件
目录 介绍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原因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治疗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防治 常见问题解答
介绍小儿甲基 丙二酸血症
介绍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
什么是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 -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
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缺 乏某些酶而导致体内甲基丙二 酸的代谢出现异常,引起酮症 酸中毒。
代谢治疗,包括限制蛋白质、供给足够 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补充维生素等方 法。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治 疗
药物治疗 - 在代谢治疗的基础上,可
以采用药物治疗,如盐酸卡尼 汀、泼尼松龙等药物。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治 疗
外科治疗 -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重症患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往往是由于遗
传的基因突变所致,主要包括缺乏 MCCC1、MCCC2基因等。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原 因
环境因素 -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也可
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饮 食不当、思想压力等。
小儿甲基丙二 酸血症的治疗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治 疗
代谢治疗 -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治疗主要是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有哪些症 状?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需要进行 哪些检查?
常见问题解答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可治愈吗?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介绍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
临床表现 - 小儿常见症状包括呕吐、食欲不振
、疲乏、腹痛等,并伴随有尿中含酮、 呼气中含酮、代谢性酸中毒等表现。
介绍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
诊断 - 通过检查小儿的血液和尿
液中的酮体和代谢产物,结合 身体症状进行综合判断和确定 。
小儿甲基丙二 酸血症的原因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的护理课件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的护理课件

何时进行护理?
急性发作
在患者出现急性症状时需立即提供特别护理。
包括紧急医疗干预和监测生命体征。
何时进行护理?
复诊定期
患者需定期复诊以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每月至少一次复查,以确保疾病控制良好。
护理的重点是什么?
护理的重点是什么? 饮食管理
提供低蛋白、高能量的饮食,避免甲基丙二 酸积累。
应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
小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甲基丙二酸血症? 2. 谁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 4. 护理的重点是什么? 5.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什么是甲基丙二酸血症?
什么是甲基丙二酸血症? 定义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疾病,导致体 内甲基丙二酸的累积。
该疾病通常由于甲基丙二酸脱氢酶缺乏引起。
护理的重点是什么? 药物治疗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以控制代谢紊乱。
定期监测药物效果及副作用。
护理的重点是什么?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及家庭的心理健康,提供情感支持 。
可通过心理咨询帮助缓解压力。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生理指标
通过实验室检查监测甲基丙二酸水平。
定期检测以评估治疗效果。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临床症状
什么是甲基丙二酸血症? 病因
主要因基因突变导致代谢酶缺陷,形成代谢障碍 。
可通过基因检测确认诊断。
什么是甲基丙二酸血症?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呕吐、嗜睡、呼吸急促等。
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谁需要护理?
谁需要护理?
患者群体
所有确诊为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小儿患者均需 护理。
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因其代谢能力较弱 。

甲基丙二酸血症 基因

甲基丙二酸血症 基因

甲基丙二酸血症基因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代谢疾病,通常由基因突
变引起。

这种疾病主要与ACADM基因的突变相关。

ACADM基因提供
了编码丙酰辅酶A脱氢酶的指令,该酶参与体内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ACADM基因突变会导致丙酰辅酶A脱氢酶的功能受损,从而影响脂
肪酸的正常代谢,最终导致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发生。

从遗传学角度来看,甲基丙二酸血症通常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意味着患病者通常需要从父母那里分别继承一个异常基因才会表现
出症状。

如果一个人只继承了一个异常基因,那么通常不会出现明
显的症状,但会成为携带者。

然而,如果两个携带者生育后代,他
们的孩子有25%的几率患上甲基丙二酸血症。

此外,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发病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饮食、
生活习惯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疾病的发作和发展。

因此,除了基因突
变外,环境因素也需要被纳入考虑范围。

总的来说,甲基丙二酸血症与ACADM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而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对疾病的发病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疾
病的研究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基因、遗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岁女童患稀有病甲基丙二酸血症须终生吃稀缺特制奶粉
在近几日,垛石镇小张村的张先生通知记取,自己19个月大的女儿患上了稀有病甲基丙二酸血症,孩子从出世到现在吃不下饭,只能靠奶粉和药物为生,发育缓慢,至今身高仅达75厘米,体重17斤。

现在已花去40万元,乡村家庭真实无力支撑。

4次住院才确诊稀有病症
9日正午12时30分,记者一行驱车来到济阳县垛石镇小张村张先生家中,谈及女儿小希的病况,全家人在长吁短叹中堕入缄默沉静。

2013年2月16日,小希在全家人的期盼中出世,17日下午母女俩回到家中。

“18日晚上,孩子一向哭个不断,喘气也很困难。

”小希的父亲张小林说,他立马将孩子送到济阳县中医院。

经查看,医师开端认定为二氧化碳中毒,便开端输液。

小希的奶奶吴玉英表明,2月19日早晨小希只剩下弱小的心跳,医院也给家族下发病危通知书。

全家人仍不死心,便转至
齐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

通过半月的治疗,孩子病况有所好转,却仍不知孩子患有何病。

“5月份的一天,孩子病况又复发了。

”张小林说,当天又被送进医院输氧,通过几天的治疗后有所康复,仍旧不知患有何病。

8月份小希第三次入院,住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通过医师确诊,开端确诊为甲基丙二酸血症。

为进一步断定病症,随后张小林带小希来到北京大学榜首医院。

通过一周的住院调查,医师终究确诊小希患有甲基丙二酸血症。

只能吃价格昂贵的特制奶粉
在小希确诊为甲基丙二酸血症后,医师提出孩子有必要毕生服用奶粉和药物,不能食用含有蛋白的产品。

“婴儿平常喝的奶粉都含有蛋白,医师开始主张小希喝美国产的一种特别奶粉,300块钱一袋,仅能保持4天。

”吴玉英说。

“这种奶粉在市场上底子买不到,只能在出产厂家或在淘宝网上才干买到。

”张小林说,厂家出产批次太少常常性断货,小希也无法食用其他饭菜,母乳中含蛋白也不能饮用。

因为美国奶粉价格太高,一家人无力承当,之后又在医师的主张下挑选伊维优康养分粉,费用为220元能食用5天。

“可食用后常常拉肚子,又换为氨基酸代谢妨碍婴儿配方奶粉。

”小希的母亲周雪梅说。

“这种奶粉更贵,900块钱一盒,能吃9天。

”周雪梅说,在淘宝网上也特别难买。

现在,小希的奶粉还能食用20余天,“再买不到孩子下个月就没饭吃了。


因为缺少养分,小希到现在仍不会走路。

为此,小希每天还要服用几种养分药物。

张小林说,小希每天睡14个小时,其他10个小时一向在时断时续吃药。

外债十余万,爷爷患白癜风也不治了
吴玉英称,在小希未出世前,自己家在村中算是中上等家庭。

“从孩子出世到现在,花费挨近40万了。

”正常情况下每个月的奶粉和药物需花费6000元,假设病况复发住院,费用得高达几万元。

“这样高额费用关于咱们这种乡村家庭真实无力支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