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制剂
第二章 固体制剂

(3)低温粉碎
低温粉碎是利用物料在低温时脆性增加、 韧性和延展性降低的性质进行粉碎,从而提高 粉碎效果的操作。
方法: ①物料先冷却,迅速通过高速锤击粉碎机粉碎,碎料 在机器内滞留时间短暂; ②粉碎机内壳先通入低温冷却水,物料在冷却下进行 粉碎; ③将液氮或干冰与物料混合后进行粉碎; ④组合以上几种方法进行粉碎。
第二章 固体制剂
概述
固体制剂是指药物以固体的形态与 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后通过制 剂技术或直接制成剂型。 如散剂、粉剂、预混剂、颗粒剂、 片剂、滴丸剂等。固体剂型以口服居多, 少数也可外用。
特点
(1)理化稳定性好,生产制造成本较低,使用 过程中剂量准确,服用简单,便于携带。固体 制剂形式在药物制剂中约占70%。 (2)所有固体制剂的制备过程中,都要经过相 同的前处理阶段:粉碎、过筛和混合等单元的 操作。
粉碎方法
粉碎时,可根据物料的性质、状态、组成粉 碎度要求以及设备条件等,合理选择不同的粉碎 方法。 常用的粉碎方法有单独粉碎与混合粉碎、干 法粉碎与湿法粉碎、开路粉碎与闭路粉碎、闭塞 粉碎与自由粉碎和低温粉碎等。
(1)单独粉碎与混合粉碎
一般药物通常单独粉碎。如果药物能够单独粉碎 而且不引起晶型等性能较大改变时,尽可能单独粉碎, 这样便于在不同的制剂中配伍应用。 两种以上的物料掺合在一起进行的粉碎叫做混合 粉碎,这样可以避免一些黏性物料或热塑性物料在单 独粉碎时的困难,同时也可使粉碎与混合同时进行, 混合粉碎还能提高粉碎效果。 如灰黄霉素和微晶纤维素按1∶9的比例混合粉碎 后,灰黄霉素的结晶可变成无定形,因此使溶出速率 提高2.5~5.0倍。
意 义
⑴粉碎可减少药物粒径,增加药物的比表面积,促进药 物的溶解和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⑵粉碎可调节药物粉末的流动性,促进制剂中各成分混 合均匀,利于制成多种分剂量剂型。 ⑶有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固体制剂 分类

固体制剂分类固体制剂是指以固体形式制备的药物剂型,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用途不同,固体制剂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分类。
一、片剂类片剂是最常见的固体制剂之一,它们以固体的形式制备,通常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扁平片状。
片剂可以分为口服片剂和咀嚼片剂两大类。
1. 口服片剂口服片剂是最常见的片剂类型,被广泛用于口服给药。
它们通常由活性成分、辅料和增稠剂组成。
口服片剂可以进一步分为普通片剂和控释片剂两种。
普通片剂的药物成分在体内迅速释放,达到快速治疗的效果。
这种类型的片剂常用于需要立即缓解症状的疾病治疗,例如感冒药和头痛药。
控释片剂则是通过特殊的制剂技术,使药物缓慢释放,延长疗效的持续时间。
这种类型的片剂常用于长期治疗慢性病,例如高血压和糖尿病。
2. 咀嚼片剂咀嚼片剂是一种特殊的片剂类型,它们需要在口腔中咀嚼后才能起效。
这种类型的片剂通常含有味道较好的活性成分,以便更容易被接受。
咀嚼片剂常用于儿童或老年人,以及那些不能吞咽整个片剂的患者。
二、颗粒类颗粒是另一种常见的固体制剂类型,它们由小颗粒形成。
颗粒可以分为口服颗粒和制剂颗粒两种。
1. 口服颗粒口服颗粒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固体制剂类型,尤其适用于儿童和老年人。
口服颗粒通常以小袋或小瓶的形式出售,患者可以直接服用或与液体混合后服用。
口服颗粒的好处是剂量可以更容易地调整,且更容易被患者吞咽。
2. 制剂颗粒制剂颗粒是一种特殊的固体制剂类型,它们通常用于制备悬浮液或干混悬浮剂。
制剂颗粒可以在液体中快速溶解,形成悬浮液,便于患者服用。
制剂颗粒通常含有活性成分、辅料和增稠剂。
三、胶囊类胶囊是一种常见的固体制剂类型,它们由两个硬壳或软壳胶囊组成。
胶囊通常用于装填粉末或颗粒,以便患者口服。
1. 硬胶囊硬胶囊由两个硬壳组成,通常由明胶制成。
患者可以打开硬胶囊,将其中的粉末或颗粒倒入口中。
硬胶囊常用于药物的口服给药,特别是对药物的溶解性要求较高的情况。
2. 软胶囊软胶囊由柔软的外壳制成,通常由明胶制成。
《中药制剂技术》固体制剂制备技术

07
其他固体制剂简介
丸剂
丸剂的定义
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 物与适宜的粘合剂或赋形剂制 成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
丸剂的特点
丸剂多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可掩 盖药物的不良气味,起效缓慢而持 久,生产工艺成熟且质量稳定。
丸剂的分类
根据药物性质和制剂特点,丸剂可 分为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 微丸等。
要点二
制备设备
制备片剂的设备包括混合器、压片机、包衣机等。混 合器用于将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压片机用于将混合 后的物料压制成型;包衣机则用于在片剂表面包裹薄 膜或糖衣等材料。此外,还需要其他辅助设备如冷却 装置、切割机和包装机等。
片剂的质量标准与评价
质量标准
为确保片剂的质量和安全性,应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包括外观、尺寸、硬度、崩解时限、释放度等 多个方面。此外,对于含有毒药物的片剂,还应进行毒 理学评价。
粉的性质
了解粉体的物理和化学性 质,如粒径、比表面积、 孔隙率等,对制备固体制 剂至关重要。
粉体的制备方法
掌握粉体的制备方法,如 机械粉碎法、化学合成法 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 制备方法。
粉体的表征与分析
学会使用各种仪器和方法 对粉体进行表征和分析, 如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 微镜等。
固体制剂的常用辅料
颗粒剂的质量标准与评价
颗粒剂的质量标准
为保证颗粒剂的质量和稳定性,需要对其各 项质量指标进行控制,包括性状、鉴别、浸 出物、含量测定、稳定性等。不同类型颗粒 剂的质量标准存在差异,需根据具体品种制 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颗粒剂的质量评价
为保证颗粒剂的质量和稳定性,需要对制备 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 内容包括工艺稳定性、重现性、可操作性、 可控性等,以及各项质量指标的检测方法和 标准是否合理等。
固体制剂

设备类型的影响(混合机的形状及尺寸,内 部插入物,材质及表面情况等。)
操作条件的影响(物料的填充量、装料方式、 混合比、混合机的转动速度及混合时间等。)
均匀混合的措施:
①组分的比例:组分比例相差过大时,应采用等 量递加混合法(又称配研法)混合,即量小药 物研细后,加入等体积其它药物细粉混匀,如 此倍量增加混合至全部混匀,再过筛混合即成。
固体制剂
常用的固体制剂包括:散剂、颗粒剂、片剂、 胶囊剂、滴丸剂、膜剂等
固体制剂的共性: (1)物理、化学稳定性比液体制剂好, 生产制造 成本较低,服用与携带方便; (2)制备过程前处理的单元操作经历相同; (3)药物在体内首先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理 膜,被吸收入血。
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药物
粉碎 过筛 混合
如处方中有液体组分时,可用处方中其它 组分吸收该液体。常用吸收剂有磷酸钙、白陶 土、蔗糖和葡萄糖等。若有易吸湿性组分,则 应针对吸湿原因加以解决。
(二)粉碎
粉碎操作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以及 生物利用度;
有利于各成分的混合均匀; 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半固体、
气体中的分散度; 有
(1)研钵 一般用瓷、玻璃、玛瑙、铁或 铜制成,
(2)球磨机 在不锈钢(或陶瓷)制成的 圆筒内,装有直径不同的钢球(或瓷 球),当电机转动时,这些钢球(或瓷 球)正好能从最高位置落下,使药物手 受到强烈的撞击和研磨从而被粉碎,故 而将这种粉碎机械称为球磨机。
将物料加工成符合粉碎所 要求的粒度和干燥程度。
(二)粉碎
散剂的制备
固体药物的粉碎是将大块物料借助机械力破碎成 适宜大小的颗粒或细粉的操作。
药剂学:第十二章 固体制剂

溶胶
蘸胶(制坯)
干燥
整理
切割
拔壳
第五节 胶囊剂
一、硬胶囊剂的制备
(二) 药物的填充与封口
类型 普通型、锁口型
空胶囊的选用
规格 8种,常用的为0-5号
药物的填充
根据药物的填充量来 选择空胶囊的规格。
封口
1.螺旋钻压进物料 2.用柱塞上下往复压进物料 3.自由流入物料 4.将物料压成单位量药粉块, 再填充于胶囊中。
第二节 散剂
分类
药典一部分为:内服和外用散剂 药典二部分为:口服散剂和局部用 散剂。
第二节 散剂
一、散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
粉碎 药物
筛分
混合
分剂量
质量检查
包装
辅料
散剂
第二节 散剂
一、散剂的制备
分剂量
➢ 目测法 ➢ 容量法 ➢ 重量法
第二节 散剂
一、散剂的制备
包装与 贮存
目的:延缓散剂吸湿。 包装材料:包装用纸有包装纸、蜡纸和玻璃纸,塑料
挤压式制粒机
第三节 颗粒剂
一、颗粒剂的制备
制粒 设备
本机是一种将潮 湿粉末状混合物, 在旋转滚筒的正、 反旋转作用下, 强制性通过筛网 而制成颗粒的专 用设备。
摇摆式制粒机
第三节 颗粒剂
一、颗粒剂的制备
制粒 设备
本机用于制药、食 品、冲剂、化工、 固体饮料等行业, 将搅拌好的物料制 成所需颗粒,特别 适用对粘性较高的 物料。
第五节 胶囊剂
二、软胶囊的制备
(一)影响软胶囊成型的因素
囊壁组成的影响
囊壁具有可塑性与弹性是软胶囊的 特点,它由明胶、增塑剂、水三者 所构成,比例:1:(0.4~0.6) :1。
固体制剂工艺流程

固体制剂工艺流程固体制剂是指以固体为基质的药物制剂,包括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
固体制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对于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原料准备、配料、混合、造粒、压片、包衣、包装等方面介绍固体制剂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是原料准备。
在制备固体制剂之前,需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筛选,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需要对原料进行粉碎、筛分等处理,以确保原料的颗粒大小和均匀度符合生产要求。
接下来是配料。
根据药物配方,将各种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料。
在配料过程中需要注意原料的混合均匀度和配比的准确性,以确保后续工艺的顺利进行。
然后是混合。
将配料好的原料进行混合,确保各种原料充分混合均匀。
混合的方式可以采用干法混合或湿法混合,具体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工艺要求来确定。
接着是造粒。
对于需要造粒的固体制剂,可以采用湿法造粒或干法造粒的方法。
通过适当的加工,将原料造成一定大小的颗粒,以方便后续的压片或包装。
然后是压片。
将造好的颗粒进行压片成型,确保片剂的大小、厚度和硬度符合要求。
在压片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压力和速度,以确保片剂的质量。
接下来是包衣。
对于一些需要包衣的片剂,需要进行包衣处理。
包衣可以增加片剂的稳定性和口感,同时也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速度和吸收率。
最后是包装。
将制备好的固体制剂进行包装,包括包装袋、瓶子、盒子等。
在包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包装材料的质量和卫生条件,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固体制剂的生产工艺流程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只有在严格遵循工艺流程的前提下,才能生产出符合药品质量标准的固体制剂产品。
固体制剂-概述、散剂、颗粒

混合原则
1、等量递增法
甲 1 + + 乙 1 2乙 + 4乙
2混 + 4混
2、打底套色法 益元散 【处方】朱砂 处方】 【制法】 制法】 (1)少量滑石粉饱和乳钵。 )少量滑石粉饱和乳钵。 (2) 朱砂“打底”,与滑石粉套研。 ) 朱砂“打底” 与滑石粉套研。 (3)加甘草与(2)套研。 )加甘草与( )套研。 甘草 滑石粉
(3)操作条件的影响 ) 物料的充填量 混合比 混合机的转动速度 混合时间
4 混合方式与设备
实验室: 实验室: 搅拌混合 研磨混合 过筛混合 大批量生产: 大批量生产:搅拌 容器旋转混合
(1)容器旋转型混合机
水平圆筒型混合机
V型混合机 型混合机
(2)容器固定型混合机
捏合 在固体粉末中加入少量液体, 在固体粉末中加入少量液体,使液 体均匀润湿粉末颗粒的内部和表面, 体均匀润湿粉末颗粒的内部和表面, 以制备均匀的塑性物料的操作称 “捏合”(kneeding),亦称“制软 捏合” ) 亦称“ 材”。
2
粉碎机理
机械力部分破坏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的过程; 机械力部分破坏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的过程; 机械能部分转化为表面能的过程; 机械能部分转化为表面能的过程; 粉碎与聚结同时进行的一种动态平衡过程。 粉碎与聚结同时进行的一种动态平衡过程。
机械力(粉碎) 机械力(粉碎) 大块 聚集 表面积: 表面积: 小 表面自由能 小 体系稳定性 稳定 大 大 不稳定 颗粒或粉末
2 混合度的表示方法 混合度是混合过程中物料混合均匀程度 的指标。 的指标。固体间的混合不能达到完全的 均匀排列,只能达到宏观的均匀性, 均匀排列,只能达到宏观的均匀性,因 此常常用统计分析的方法。 此常常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以统计混合 限度作为完全混合状态, 限度作为完全混合状态,并以此为基准 表示实际的混合程度。 表示实际的混合程度。
固体制剂的用法

固体制剂是指药物以固体形态制成的药剂,常见的固体制剂包括片剂、胶囊、颗粒、丸剂等。
固体制剂的用法一般如下:
1.片剂:将药片用温水送服,一般在餐前或餐后30分钟内服用。
2.胶囊:将胶囊用温水送服,一般在餐前或餐后30分钟内服用。
如果胶囊不能立即吞下,应将其放在口中,喝一些水或咀嚼后再吞下。
3.颗粒:将颗粒用温水送服,一般在餐前或餐后30分钟内服用。
4.丸剂:将丸剂用温水送服,一般在餐前或餐后30分钟内服用。
如果丸剂不能立即吞下,应将其放在口中,喝一些水或咀嚼后再吞下。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服用方法和剂量,应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进行服用。
此外,应注意固体制剂的保存方式,避免受潮、高温或阳光直射等影响。
如果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 颗粒剂
9.2.1 概述
颗粒剂(granules)是将药物粉末与适宜的辅 料混合而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 剂。
一般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 泡腾性颗粒剂。
特点
①飞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吸湿性等均较少;
②服用方便;
③必要时对颗粒进行包衣;
④注意多种成分颗粒的混合物,产生离析现象, 从而导致剂量不准确。
2,特点
①散剂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
②外用覆盖面积大,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
③不受剂量限制,分剂量灵活,且便于服用
④包装、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
缺点:吸湿性
9.1.2 制备流程、工艺与影响因素
工艺流程图
物料
粉碎
过筛
混合
分剂量
质量检查
包装
辅料
散剂
1.粉碎、过筛
一般散剂除另有规定外,均应通过5号筛,儿科用 散剂应通过6号筛 内服散剂: 易溶于水的药物不必粉得太碎,难溶性药物应粉 得细些,不溶性药物应粉成最细粉 其他(刺激性药物、易分解的药物,不宜粉碎得 过细 )
2.制备湿颗粒:筛网挤出 3.颗粒的干燥 4.整粒与分级 5.质量检查与分剂量
9.2.3 质量评价
外观
干燥、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
粒度
不能通过1号筛和能通过4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过8%。
干燥失重
取供试品照药典法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2.0%
溶化性
取供试颗粒剂10g,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可溶性颗粒应全部 溶化或可允许有轻微混浊,但不得有焦屑等异物。混悬型颗粒剂应能 混悬均匀,泡腾性颗粒剂应立即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并呈泡腾状。
片 剂
崩 解
粗颗粒
分 散
Cs
细颗粒
药物颗粒
δ:扩散层厚度
溶解于胃肠道中的药物
C
固体药物的溶解:Noyes-Whitney方程
吸收入机体的药物
dc DS Cs C dt δ V
9.1 散剂
9.1.1概述
1,散剂(Powders)
系指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 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中国药典》2005 年版一部(中药)规定,散 剂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混合均匀制 成的粉末状制剂。
胶囊内容物包衣法
9.3.3 质量评价
外观
水分
硬胶囊剂内容物的水分,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9.0%。
装量差异
取供试品20粒,(平均装量为 0.3g以下,装量差异限度为±10.0%; 0.3g或 0.3g以上,装量差异限度为±7.5%)。
崩解度与溶出度
胶囊剂作为一种固体制剂,通常应作崩解度、溶出度或释放度检 查,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规定。凡规定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的胶囊 不再检查崩解度。
3,肠溶胶囊剂的制备
一种是根据明胶性质,与甲醛作用,生成甲醛明胶,使 明胶无游离氨基存在,失去与酸结合能力,只能在肠液
中溶解,但此种处理法受甲醛浓度、处理时间、成品贮
存时间等因素影响较大,使其肠溶性极不稳定
另一类方法是在明胶壳表面包被肠溶衣料,如用PVP作 底衣层,然后用蜂蜡等作外层包衣;也可用丙烯酸 Ⅱ号、 CAP等溶液包衣等,其肠溶性较为稳定。
9.2.2 制备流程、工艺与影响因素
原辅料
粉 碎
筛 分
混 合
制软材
制湿颗粒
湿颗粒干燥
整粒与分级
装 袋
1.制软材
将药物与适当的赋形剂(如淀粉、纤维素衍生 物、蔗糖、乳糖等)充分混匀,加入适量的水 或其他粘合剂制成软材。 制软材是湿法制粒的关键技术,一般根据经验 “手握成团,轻压即散”为原则掌握软材的质 量 淀粉与纤维素衍生物具备粘合和崩解的作用, 所以是制备颗粒剂的常用辅料。
4.质量与包装贮存
(1) 吸湿性:散剂的包装与贮存的重点在于防潮
环境中的相对湿度若高于水溶性药物的临界相对 湿度(CRH)则极易吸潮。 水溶性药物混合后,“混合物的CRH约等于各组 分CRH的乘积,即CRHAB≈CRHA×CRHB,而与 各组分的比例无关” 非水溶性物料的CRH有加和性
(2)包装材料:一般采取密封包装与密闭贮藏
外用散剂(皮肤或伤口) 药物均应粉碎成细粉,以减轻其对组织或粘膜的 机械刺激性。
创伤表面的散剂还应经过灭菌措施,以减少微生 物的危害。
总之,药物细度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性质、给 药方法和医疗要求而定。
2.混合
目的:使药物各组分在制剂中均匀一致,以保证
每个剂量中药物的含量准确
肠溶胶囊
9.3.2 制备流程、工艺与影响因素
1,硬胶囊剂的制备
包括空胶囊的制备和填充物料的制备、填充和封口。 空胶囊的原材料
1)明胶:空胶囊的主要成囊材料
2)其他填充物料:为增加韧性与可塑性,一般加入增塑剂,如甘油、山 梨醇、CMC-Na、HPC、油酸酰胺磺酸钠等。 为减小流动性、增加胶冻力,可加入增稠剂琼脂等。 对光敏感药物,可加遮光剂二氧化钛(2%-3%)。 为美观和便于识别,加食用色素等着色剂。 为防止霉变,可加防腐剂尼泊金等。
(2) 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1)滴制法
由具双层喷头的滴丸机完 成。
滴制中,胶液和药液的温 度、喷头的大小、滴制速 度、冷却液的温度等因素 均会影响软胶囊的质量。
2)压制法
是将胶液制成厚薄均匀 的胶片,再将药液置于 两个胶片之间,用钢板 模或旋转模压制软胶囊 的一种方法. 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旋 转模压法。(模具的形 状可为椭圆形、球形或 其它形状)。
不易制成胶囊的药物
药物的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会使囊壁溶化; 风化性药物,释放水分,可使囊壁软化; 吸湿性很强的药物,可使囊壁由于脱水而脆裂; 易溶性的刺激性药物,由于胶囊壳溶化后,局部药量很大 也不宜制成胶囊剂。
分类(根据囊壳的性质)
硬胶囊 软胶囊(胶丸)
缓释胶囊 控释胶囊
9.3.4包装储存
高温、高湿(相对湿度> 60 %)对胶囊剂可产生不良的 影响,不仅会使胶囊吸湿、软化、变新 膨胀、内容物结 团,而且会造成微生物滋生。
一般应选用密封性能良好的玻璃容器、透湿系数小的塑
料容器和泡罩式包装,在< 25℃ 、相对湿度< 45 %的干 燥阴凉处,密闭贮藏。
9.4 滴丸剂
9.3胶囊剂
9.3.1 概述 胶囊剂(capsules)系指药物(或药物与辅 料的混合物)填充于空心硬质胶囊壳或密封 于弹性软质囊壳中的固体制剂。 材料:明胶、甘油、水以及其他的药用材料, 但各成分的比例不尽相同,制备方法也不相 同
特点
能掩盖药物不良嗅味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高 提高药物稳定性 可弥补其它固体剂型的不足(含油量高的药物或 液态药物难以制成丸剂、片剂等,但可制成软胶 囊剂) 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药。
但多数药物由于流动性差等方面的原因,均需加一定的 稀释剂、润滑剂等辅料才能形成满足填充(或临床用药) 的要求
2)胶囊规格的选择与套合、封口
应根据药物的填充量选择空胶囊的规格,首先应按药 物规定剂量所占容积来选择最小空胶囊。 可以凭经验试装后决定。但一般宜先测定待填充物料 的堆密度,然后根据应装剂量计算该物料容积,以决 定应选胶囊的号数。填充后,即可套合胶囊帽。 使用锁口式胶囊,密闭性良好,不必封口;若使用非 锁口式胶囊, 则须封口。
9.4.2制备流程、工艺与影响因素
1.工艺流程
滴制法是指将药物均匀分散在熔融的基质中,再滴入不相混溶的冷
凝液里,冷凝收缩成丸的方法。一般工艺流程如下:
常用冷凝液有:液体石蜡、植物油、二甲基硅油和水等,应根据基 质的性质及滴丸与冷凝液的相对密度差异来选用。
2.制备要点
选择适宜基质 合适的滴管内外口径 滴制过程中保持恒温,滴制液静液压恒定,及时冷凝等。
2,软胶囊剂的制备
(1)影响软胶囊成型的因素
囊壁组成的影响
囊壁具有可塑性与弹性是软胶囊剂的特点,它由明胶、增塑剂、 水三者所构成,其重量比例通常是,明胶:增塑剂:水=1:0.4-0.6:1。常 用的增塑剂有甘油、山梨醇或二者的混合物。
所包药物(囊心物)
对蛋白质性质无影响的药物和附加剂均可填充,如各种油类和液 体药物、药物溶液、混悬液和固体物。
9.4.1概述 滴丸剂(guttate pills)是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基 质混匀加热熔化后,经适当口径的管口滴出所需 剂量的液滴,液滴进入不相溶的冷却溶剂中收缩 冷却凝固成丸的一种制剂。
特点
(1)滴制法制丸的设备较简单,操作简便,占地面积 小,车间无粉尘,卫生条件和劳动保护好。 (2)生产周期短,一般情况下当天可以出成品。 (3)生产条件较易控制,重量差异比较小,含量较准 确。 (4)操作过程中药物损耗小,接触空气少,受热时间 短,质量稳定。药物溶于基质后,可增加其稳定性。 (5)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6)发展了耳、眼科用药的新剂型 。
(1)空胶囊制备工艺
空胶囊系由囊体和囊帽组成,其主要制备流程如下:
溶胶—— 蘸胶(制坯)——干燥——拔壳——切割——整理
空胶囊的规格与质量
常用的为0~5号,随着号数由小到大,容积由大到小。
(2) 填充物料的制备、填充与封口
1)物料的处理与填充
若物料粉碎至适宜粒度就能满足硬胶囊剂的填充要求, 即可直接填充。
9.1.3 质量评价